旅游学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计划_第1页
旅游学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计划_第2页
旅游学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计划_第3页
旅游学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计划_第4页
旅游学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效劳与管理

专业成都旅游职业技术学校

旅游效劳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3年。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导游和旅游企事业单位基层管理人员。(二)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旅行社、旅游景点、各类展览馆等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导游和基层管理工作。三、知识、能力结构及要求(一)知识结构及要求1.掌握导游效劳和旅行社基层管理的根本知识;2.掌握与导游相关的法律、宗教、园林建筑、历史、地理与文学知识;3.掌握旅游职业道德的根本知识和礼仪常识;4.了解效劳和管理心理学的根本知识。(二)能力结构及要求1.具有旅行社外联、计调、文秘、票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2.具有较强的汉语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3.具有良好的效劳意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文化课(旅游效劳与管理)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6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根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根本标准,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开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2.经济与政治根底知识(72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根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根底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根底。3.法律根底知识(36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根底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根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区分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4.哲学根底知识(54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根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根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根底.5.语文(252学时)在初中语文的根底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稳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根底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6.数学(180学时)在初中数学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根底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根本运算、根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根底。7.英语(216学时)在初中英语的根底上,稳固、扩展学生的根底词汇和根底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根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根底。8.体育与健康(144学时)在初中相关课程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根底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根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根底。9.计算机应用根底(108学时)在初中相关课程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根底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根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根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根底。选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使用、数据库根本操作和使用。专业课10.旅游概论(36学时)使学生了解旅游业的性质、特点、意义和作用;熟悉旅游业的根本知识。11.礼节礼仪(36学时)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在人际交往和导游接待工作中的礼貌用语、根本礼节及各种岗位上的礼貌效劳根本知识及具体要求,着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职业习惯。12.旅游心理学(72学时)13.公共关系学(72学时)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的根底知识和根本原理,掌握根本的社交语言艺术,掌握一般社会交往、接待礼仪的根本要求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公共关系意识,学会工作和生活中最根本的交际方法与技巧,具有一定的公共关系工作能力和一定的交际语言技巧,具备独立开展一些浅层次的公共关系活动的能力。14.中国旅游地理(144学时)要求学生熟悉旅游地理的根本知识;掌握国内著名旅游地的主要的旅游资源、景点知识、旅游线路。15.中国历史(144学时)了解中国历史的开展过程,掌握重大历史事件,了解主要历史人物,为平时导游工作所用。16.汉语口语技巧(36学时)了解汉语口语的根本特点,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校正学生的语音,要求学生掌握普通话和语言表达的根本技巧,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17.旅游政策与法规(72学时)要求学生掌握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暂行规定、旅游平安管理暂行方法、旅游出入境有关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方针政策水平,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将来做好旅行社效劳与管理工作打下根底。18.汉语言文学知识(72学时)要求学生系统地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及书面表达知识,通过对假设干重点旅游文学作品、旅游诗词及名胜楹联的讲授、选读,要求学生对相关的风景名胜有进一步的了解;通过赏析及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及文字表达能力。19.中国民族民俗(36学时)要求学生熟悉汉族和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概况及其习俗。20.宗教知识(36学时)通过对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四大宗教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对它们的起源、教义、开展、现状、特点及宗教文化对旅游资源的影响有较深的了解。21.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72学时)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建筑与园林的根本知识,增加学生的导游根底知识,提高园林古建筑的赏析能力。22.中国名特产风物(36学时)熟悉我国的名优特产,并能运用于以后的工作实践。23.中国饮食文化(36学时)了解中国悠久的饮食历史,着重讲解我国四大菜系的特点、形成及其文化内涵,并能运用于以后的工作实践。24.地方导游根底知识(72学时)要求学生掌握本地区的旅游资源、景点、旅游线路及有关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风物、风土人情等知识。25.旅游英语(144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扩大旅游专业词汇量,从听、说入手,进行较系统的语言训练,多方面培养学生旅游效劳和管理、景区效劳和管理的英语会话能力,掌握旅游景点英语常用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内容进行会话交流,具备较高的会话能力。26.导游业务(72学时)要求学生掌握合格导游员应具备的条件和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气;掌握导游员的效劳标准和效劳质量标准;熟知旅游常识;具有根本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底。27.模拟导游(72学时)28.旅行社业务(96学时)要求学生了解旅行社销售、计调、接待、财务等职能部门运行的根本程序,掌握旅行社基层管理的根本原理和技巧。29.综合实习(540学时)综合实习一般安排一学期,可在学校或用人单位实习。选修课30.旅游文学作品欣赏(72学时)32.艺术欣赏(54学时)通过美术和音乐等艺术根底理论讲授和具体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艺术的审美能力。33.公共卫生常识(36学时)通过公共卫生根本常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卫生保健的最根本方法,在如何预防和处理常见疾病方面积累一定的经验。34.摄影技巧(36学时)要求学生了解摄影的根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在不同的日照条件下的摄影技巧。35.方言(粤语)(72学时)要求学生掌握粤语的根本发音,掌握日常生活和旅游工作会话所必需的词汇,做到能用粤语与客人流利地交谈。36.现代科学技术概况(36学时)要求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根本概况,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根本方法,做到与时代开展相适应。文化课(景区效劳与管理专门化)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6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根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根本标准,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开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2.经济与政治根底知识(72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根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根底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根底。3.法律根底知识(36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根底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根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区分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4.哲学根底知识(54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根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根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根底.5.语文(252学时)在初中语文的根底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稳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根底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6.数学(180学时)在初中数学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根底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根本运算、根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根底。7.英语(根底知识216学时)在初中英语的根底上,稳固、扩展学生的根底词汇和根底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根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根底。8.体育与健康(144学时)在初中相关课程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根底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根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根底。9.计算机应用根底(108学时)在初中相关课程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根底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根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根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根底。选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使用、数据库根本操作和使用。专业课10.旅游概论(36学时)使学生了解旅游业的性质、特点、意义和作用;熟悉旅游业的根本知识。11.礼节礼仪(36学时)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在人际交往和导游接待工作中的礼貌用语、根本礼节及各种岗位上的礼貌效劳根本知识及具体要求,着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职业习惯。12.旅游心理学(72学时)13.公共关系学(72学时)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的根底知识和根本原理,掌握根本的社交语言艺术,掌握一般社会交往、接待礼仪的根本要求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公共关系意识,学会工作和生活中最根本的交际方法与技巧,具有一定的公共关系工作能力和一定的交际语言技巧,具备独立开展一些浅层次的公共关系活动的能力。14.旅游景点开发学(72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资源开发、转化为旅游景点的必备条件,旅游景点应具有的功能要素、人造景点开发的可行性和营利性等原那么,提高学生对旅游景点开发的科学性和预见性。15.中国旅游地理(72学时)要求学生熟悉旅游地理的根本知识;掌握国内著名旅游地的主要的旅游资源、景点知识、旅游线路。16.中外著名旅游景点鉴赏(36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著名旅游景点的概况特点和成功的经验,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提高学生的开发思维和创新能力。17.园林建筑学根底(72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景点建筑中的路、标、碑、亭、堂、榭、屋、阁、寺、观、庙、宇的营造法式和材料性能,提高学生对景点开发的运筹和设计能力。18.景点园艺学(72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景点的花、草、树、木、藤等配置的根本规律和它们的生长特性,提高学生营造旅游景点植被环境的科学性和欣赏性。19.旅游景点知识(72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国著名旅游景区的主要游览点的内容。通过教学中的学和讲,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导游的各种讲解技巧,提高讲解艺术水平。20.景点导游(72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景点导游的产生、开展、类型、范围、特点和原那么,掌握导游语言的运用原那么、音、调和节奏,掌握各种不同导游方法的运用原那么和技巧,掌握较好的带团技能、语言技能和导游讲解技能。21.宗教知识(36学时)通过对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四大宗教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对它们的起源、教义、开展、现状、特点及宗教文化对旅游资源的影响有较深的了解。22.旅游市场学(72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市场的根本概念、营销环节、市场定位,掌握市场营销组合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等理论和方法,掌握市场调研预测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学会通过市场调研,收集市场情报,掌握市场预测与决策的根本理论和常用的方法、技术。23.旅游英语(144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扩大旅游专业词汇量,从听、说入手,进行较系统的语言训练,多方面培养学生旅游效劳和管理、景区效劳和管理的英语会话能力,掌握旅游景点英语常用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内容进行会话交流,具备较高的会话能力。24.旅游景点管理(72学时)根据管理学原理并结合旅游景点的经营特点,全面阐述旅游景点管理的整体模式和宏观要求。主要内容有:旅游景点的形成开展、旅游景点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根底、旅游景点管理环节和标准、人员素质和决策控制、国际上旅游景点管理的经营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在管理旅游景点时的调研方案、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能力。25.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72学时)本课程主要介绍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说明旅游资源是旅游事业的根底,旅游事业的开展取决于能否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评估与开发,是指在对现有旅游资源、旅游业现状、旅游者状况进行大量的、全面的调查研究的根底上,经过人为的努力,提高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果。它包括对原有旅游资源的保护、维修,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对现有旅游工程的改良、提高,开辟新的旅游区点和旅游工程、兴建旅游设施、培训工作人员、改善经营管理等。26.汉语口语技巧(36学时)了解汉语口语的根本特点,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校正学生的语音,要求学生掌握普通话和语言表达的根本技巧,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27.综合实习(540学时)综合实习一般安排一学期,可在学校或用人单位实习。选修课28.旅游文学作品欣赏(72学时)30.艺术欣赏(54学时)通过美术和音乐等艺术理论讲授和具体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艺术的审美能力。31.公共卫生常识(36学时)通过公共卫生根本常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卫生保健的最根本方法,在如何预防和处理常见疾病方面积累一定的经验。32.摄影技巧(36学时)要求学生了解摄影的根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在不同的日照条件下的摄影技巧。33.方言(粤语)(72学时)要求学生掌握粤语的根本发音,掌握日常生活和旅游工作会话所必需的词汇,做到能用粤语与客人流利地交谈。34.现代科学技术概况(36学时)要求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根本概况,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根本方法,做到与时代开展相适应。五、教学活动时间分配(按周分配)学期理论教学复习考试实习实践设计辩论入学教育技能训练寒、暑假机动总计一18114125二1916127三17124125四1911627五17124125六18119总计90518115244148六、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旅游效劳与管理)类别序号课程名称总课时周课时占总课时/%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一二三四五六文化课程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6232.82经济与政治根底知识7243法律根底知识3624哲学根底知识5435语文25244426数学1804427英语2164448体育与健康14422229计算机应用根底1086专业课程10旅游概论36256.711礼节礼仪36212旅游心理学72413公共关系学72414中国旅游地理1444415中国历史1444416汉语口语技巧36217旅游政策与法规72418汉语言文学知识72419中国民族民俗36220宗教知识36221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72422中国名特产风物36223中国饮食文化36224地方导游根底知识72425旅游英语1444426导游业务72427模拟导游72428旅行社业务96629综合实习54030选修课程30旅游文学作品欣赏72410.531财务管理72432艺术欣赏54333公共卫生知识36234摄影技巧36235方言72436现代科学技术概况362总计3342303233333030旅游效劳与管理专业(景区效劳与管理专门化)类别序号课程名称总课时周课时占总课时/%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一二三四五六文化课程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6237.22经济与政治根底知识7243法律根底知识3624哲学根底知识5435语文25244426数学1804427英语2164448体育与健康14422229计算机应用根底18064专业课程10旅游概论36252.711礼节礼仪36212旅游心理学72413公共关系学72414旅游景点开发学72415中国旅游地理72416中外著名旅游景点鉴赏36217园林建筑学根底72418景点园艺学72419旅游景点知识72420景点导游72421宗教知识36222旅游市场学72423旅游英语1444424旅游景点管理72425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72426汉语口语技巧36227综合实习54030选修课程28旅游文学作品欣赏36210.129旅行社管理概论72430艺术欣赏36231公共卫生知识36232摄影技巧36233方言72434现代科学技术概况362总计3150283028293030七、旅游效劳与管理专业社会可行论证(一)我国旅游业的开展,需要大量旅游效劳与管理人才1.旅游业已开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高速开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旅游业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来我国旅游观光的外国旅游者越来越多,国内的旅游需求也大为增加。我国国际旅游开展数据年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百万美元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千人1980617570219851250179331990221827462199587304638719961020051128199712070575881998126026347819991409972796资料来源:1990年—2000年《中国旅游年鉴》我国出境旅游开展数据年份总人数/千人因私出境人数/千人旅行社组团出境人数/千人19933740146672319943733164210981995452020531259199753242439143119988425319018101999923242662496资料来源:1990年—2000年《中国旅游年鉴》从以上数据和调查情况看,我国入境旅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国内旅游进一步升温,特别是出现了春节、五一、国庆期间的旅游黄金周,促进了我国假日旅游经济的开展,有力地拓展了相关各产业的消费市场,表现了旅游业这一新经济增长点的旺盛的生命力和关联带动作用。1998年,我国旅游收入已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32%。2.旅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政府对旅游业的开展前所未有地重视国家旅游局为2010年中国旅游业开展所确定的指标是: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到达7100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到达380亿至430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到达20亿至2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到达1万亿至1.05万亿元人民币;全国旅游总收入将到达1.3万亿至1.4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望提高到8%,真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已迈入“群众化旅游”阶段,群众对旅游的需求已趋于多样化、质量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各类旅游企业迅猛开展。仅以旅行社为例,其开展即可窥一斑。我国旅行社开展数据序号年份旅行社数量(家)1199115612199225923199332384199443825199538266199863007199973501996年中国和西方主要旅游业国家人均旅行社数比拟表国家旅行社数人口数/亿人占有率/万人/个中国430012.0027.91美国420002.610.62日本135001.250.93德国100000.810.81法国38000.581.53英国27000.582.15意大利54000.571.06西班牙48000.390.81资料来源:1998年2期《旅游学刊》4.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开展,决定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我国旅游业的奉献主要在于外汇创收和平衡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后,旅游已经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开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家旅游局制订的开展规划,到2010年,旅游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开展的支柱产业,总收入将到达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8%,而这意味着在今后的10年中,我国的旅游产业要翻两番。依据这一规划目标开展,到2010年直接就业人数将到达720万人,间接就业将到达3600万人。目前,我国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仅为180万,间接就业人数是900万,这与2010年规划目标相距甚远。以旅行社为例,1999年我国已有旅行社7350家,旅行社从业人员只有125559人,与7.19亿的国内旅游人次相比,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少,导致了旅行社效劳质量不高,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游客投诉不断,使旅游成了消费者投诉的热点。这直接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形象,给正在蓬勃开展的旅游业带来了阴影。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效劳性很强的新兴产业,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它所需要的是大量的具有文化、有技术、懂管理的初中级效劳和管理人员,这样一支庞大的劳动技术大军,只有靠中等旅游职业教育来培养和提供,据我们统计,接受中等旅游教育的人数占受旅游教育人数的80.5%。通过以上对我国20年旅游业的开展回忆,对未来10年的旅游业开展趋势展望,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我国旅游业的开展,必定需要大量的旅游效劳与管理人员。旅游工作的职业特点和市场的需求,使得旅游效劳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好。所以培养根底扎实,职业意识较好,动手能力过硬,岗位适应能力较强的旅游效劳与管理专业的中等职业人才是国旅集团和众多同行业的自身开展的需要。八、旅游效劳与管理专业设置标准〔一〕专业设置的根本依据1.符合国家教育部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2.适应国家、地区旅游业开展规划,有通过社会调查和就业形势分析,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适应社会需求和职业开展的需要进行了必要论证的稳定的人才需求预测报告,有待经学校主管部门批准的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法。3.有完备的申报和审批手续,符合规模效应和合理布局的原那么。〔二〕专业教学组织1.设置相应的专业教学机构,根据需要可下设旅游政策与法规、中国(地方)导游根底知识、导游业务、旅行社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