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toAgronom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农学概论课程代码CX014164课程性质□通识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卬专业拓展课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学分2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0开课单位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产权专业、物流管理(c)主要教学资料选用的教材:《农学概论》(第二版),杨文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主要参考书:[1]贾志宽.农学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李存东.农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李建民.农学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4]于振文.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5]刘巽浩.耕作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6]曹卫星.作物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与作物、环境、措施三方面有关的知识,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与方法,作物生产的主要技术。(二)能力目标:利用农学概论的基本原理,因地制宜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学生在作物生产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作物的要求,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的。(三)素质目标: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业务素质。三、基本要求(一)了解作物生产的概况及其发展,了解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了解作物生产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标准化、安全化的现代化概念、意义及措施等。(二)理解作物生产共性的知识、基本的原理和普遍适用的技术措施。(三)掌握作物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掌握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及环境条件对作物的影响,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和手段加以调控,即掌握与作物、环境、措施三方面有关的知识。掌握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与方法,作物布局、复种、间套混作、连作和轮作概念、意义及技术;收获、粗加工和贮藏技术。能在实际生产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2学时)第一节农学的定义及作物生产的地位知识点:农学的定义、性质与特点,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节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知识点: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讲述农学的性质和特点、农作物生产目标和主要科技成就与发展趋势。重点:农学的性质和特点,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难点:农学的特点思考题:1、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3、当前如何认识我国农业及作物生产的重要性。4、世界和我国作物生产的概况。作业:1、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2、我国土地污染状况调查(2013年春开始的关于土壤污染情况的报道)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PPT课件相结合。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4学时)第一节作物的起源与传播知识点:作物的概念、起源和起源中心。第二节作物的分类知识点:作物的分类。第三节作物的分布和我国种植业分区知识点: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和作物的分类。本章小结:讲述作物的概念、理解作物与野生植物的区别;瓦维洛夫八大起源中心和茹可夫斯基12个基因中心;主要农作物的传播,作物的分类及我国十大种植业分区。重点:作物按感温、光周期特性分类;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相结合的分类;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我国种植业的十大分区。难点:作物的分类。思考题:1、作物的狭义和广义概念是什么?2、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3、世界作物起源于哪些地理中心?4、我国在作物起源中占有什么地位?5、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原产地之间的比较分析6、作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7、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及在农业中的应用。8、我国种植业区划。9、美国农业生产带作业:1、栽培植物与野生植物的区别。2、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方法进行分类3、我国栽培作物的来源?4、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地分别在什么地方?5、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6、简述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作物在世界及其中国的分布状况。7、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8、简述我国种植业区划的依据及其各大区的种植业特点。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PPT课件相结合。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 (8学时)第一节作物的生长发育知识点:生长、发育、生育期、生育时期和物候期。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感温性,感光性,作物温光反应分类,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作物各器官生长发育和影响因素。第二节作物产量及其形成知识点:作物产量,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之间的关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特点及相互关系。源、流、库的概念及与产量的关系。作物生产潜力,提高作物生产潜力的途径。第三节作物品质及其形成知识点:作物品质的概念,作物产品品质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指标,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遗传、环境和措施)。本章小结:讲述了生长、发育、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生育期、生育时期和物候期的概念;各器官生长发育和影响因素;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作物产量,经济系数,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之间的关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特点及相互关系;源、流、库;提高作物生产潜力的途径。作物品质的概念和评价及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重点:掌握作物生育期、生育时期和物候期的概念含义;作物各器官的生长发育及影响因素;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源、流、库与产量,提高作物生产潜力的途径。作物品质的概念和评价,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难点:各作物生育时期;作物温光反应分类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源、流、库与作物产量;提高作物生产潜力的途径。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思考题:1、什么是作物的种子?与植物学上通常指的种子有何区别?2、什么是作物种子的寿命?如何鉴别种子活力?3、单子叶作物和双子叶作物的根、茎、叶有何不同?其生长特点和影响因素有哪些?4、作物分为那三类授粉方式?影响授粉的因素是什么?5、根据作物的感温性和感光性,把作物分为那三类和四类?应如何理解它们?6、什么是个体、群体、群体结构?群体结构自动调节的特点有哪些?7、如何协调作物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促进作物高产?8、掌握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有何意义?9、作物生殖器官分化的特点是什么?影响生殖器官分化、开花授粉受精和果实形成的因素是什么?10、经济系数一般表现的规律和生物产量测定时应注意什么?11、作物生产的光合性能理论要点是什么?如何提高作物的产量潜力?12、提高作物品质的途径有哪些?作业:1、作物生长的S形生长过程有何应用价值?2、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物候期的含义是什么?3、什么是作物种子的休眠?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除休眠?4、“三性”的概念及其在作物生产上的意义。5、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6、作物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7、作物产量有那些因素构成?它们各自在形成过程中有何特点?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8、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9、如何协调作物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促进作物高产?10、何谓源、库、流?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如何协调源、库、流之间的关系?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PPT课件相结合。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4学时)第一节作物与光的关系知识点: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光谱成分、对作物的影响。第二节作物与温度的关系知识点:温周期,温度三基点,温度临界期,积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积温在生产上的意义,极端温度,温度与干物质积累,温度与品质形成,温度与作物分布。第三节作物与水分知识点:作物需水量,作物水分临界期,大气干旱,土壤干旱,湿害和涝害,作物与水分供求关系,作物抗旱特点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等。第四节作物与空气知识点:02、N2、CO2对作物的影响以及作物群体中CO2的变化情况,增施C02肥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作物的共生固氮与作物生长的关系,大气环境对作物生产的影响。第五节作物与土壤条件的关系知识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产的关系,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对作物形态的影响和反应。第六节营养条件知识点:作物生长发育必须营养元素及养分吸收规律。本章小结: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土壤、养分对作物的影响。重点:光对作物形态建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积温在生产上的意义,极端温度对作物生产的影响,温度与作物分布、产量和品质形成;作物水分临界期,干旱、湿害和涝害对作物生产的影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CO2对作物的影响以及作物群体中CO2的变化情况;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产的关系,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对作物形态的影响和反应。难点:光对作物形态建成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积温在生产上的意义,极端温度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干旱、湿害和涝害对作物生产的影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作物群体中CO2的变化情况;土壤理化性质。思考题:1、试述环境因素的分类和环境因素的特点。2、叙述作物、环境、措施三者的关系?3、什么是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它们对作物形态建成有哪些影响?4、光谱成分对作物的作用是什么?5、什么是温周期?喜温和耐寒作物生长的起点温度是多少?它们要求的温度三基点有哪些不同?6、叙述目前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7、光合性能包括哪五个方面?如何调节光合性能获得作物高产高效?8、叙述干旱、涝害对作物的危害及其生理原因,和作物的抗旱性、抗涝性。9、根据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反应,可把作物分为哪几类?10、作物缺乏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时在植株上有哪些特征特性?作业:1、叙述光对作物的生态作用。2、什么是作物温度的三基点?3、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的概念,及积温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4、什么是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作物抗旱的特点有哪些?5、什么是作物的需水量、水分临界期?在作物生产上有何意义?6、冻害、寒害、霜害、高温的概念及其对作物伤害的生理原因,生产上如何防止?7、叙述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PPT课件相结合。第五章作物种植制度 (6学时)第一节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知识点:种植制度的概念,制定的原则。第二节作物布局知识点:作物布局的概念,制定作物布局的原则、内容与步骤。第三节复种知识点:复种概念、意义、复种指数、复种的条件。第四节间作、混作、套作知识点:、间作、混作、套种、间混套的意义、效益分析及主要类型。第五节轮作与连作知识点:连作、轮作、连作障碍的原因,轮作的作用、轮作的主要类型。本章小结:作物品种布局、连作、轮作、间作、混作、套种、复种指数,间混套复种的意义,产生连作障碍的原因,轮作的作用。重点:作物布局的制定原则和步骤。复种指数的计算,复种的条件。间、套、混作的概念、意义和效益分析;连作的危害和轮作的意义,以及轮作的主要形式。难点:作物布局的制定,复种指数的计算间、套、混作的效益分析;连作的危害和轮作的意义。思考题:1、制定作物布局的内容和步骤。2、间套混作的效益分析。3、连作的危害。4、轮作的意义。作业:1、名词: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复种、复种指数、单作、间作、套作、混作、连作、轮作。2、制定作物布局的原则。3、复种的意义4、复种的条件5、连作的危害6、轮作的意义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PPT课件相结合。第六章作物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 (2学时)第一节作物品种及品种选育知识点:品种、良种的概念及良种作用第二节作物的育种目标、选择技术知识点:育种目标;引种、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第三节种子产业及管理知识点:品种审定、良种繁育的方法、意义以及种子经营本章小结:作物种子品种、良种、选择的概念;明确育种目标,选择的方法和程序,育种的主要方法。品种审定、种子经营。重点:良种的作用,育种目标,育种的主要方法。难点:育种的主要方法思考题:1、选择的方法2、育种的方法及应用作业:1、名词:品种、良种、选择2、育种目标3、选择的方法4、种子与品种区别,优良品种应具备条件。5、引种的原则6、育种的主要方法第七章作物生产技术 (4学时)第一节土壤培肥、改良和整地知识点:土壤培肥的途径和作用,土壤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第二节播种知识点: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播种量的计算,种植密度的确定原则。第三节合理施肥知识点:作物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肥料种类、施肥方式,施肥时期,影响肥效的因素,施肥原则等。第四节灌溉与排水知识点:作物的需水指标,作物节水灌溉技术,涝渍害防治技术等。第五节其它生产技术知识点:地膜覆盖、人工打旺、化学调控技术。第六节收获、粗加工和贮藏知识点:收获时期,收获技术。本章小结:土壤培肥方法,土壤基本耕作与表土耕作。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播种量的计算,播种方法。作物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肥料种类、施肥方式,时期,施肥原则等。作物的需水指标,灌溉技术,涝渍害防治技术等。收获时期,收获技术。重点:土壤基本耕作与表土耕作。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确定种植密度的原则,播种量的计算。施肥方式,施肥时期,施肥原则。作物节水灌溉技术,涝渍害防治技术等。地膜覆盖技术,作物收获时期收获时期。难点:土壤土壤基本耕作与表土耕作技术。确定种植密度的原则,播种量的计算。作物节水灌溉技术。思考题:1、土壤培肥技术有哪些?2、作物栽培技术措施有哪些环节?3、如何计算播种量?4、节水灌溉有哪些主要技术措施?5、什么是种植密度?几种主要作物的合理种植密度是多少?6、地膜覆盖技术的要点有哪些?其作用有哪些?7、影响肥效的因素有哪些?8、如何掌握各种作物的适宜收获期?9、如何确定播种期?播种方式有那些?10、蒸腾系数、需水临界期概念、节水灌溉概念和技术。11、各种作物的收获期和收获方法。作业:1、作物栽培技术措施有哪些环节?2、整地包括哪些环节?3、如何计算播种量?4、节水灌溉有哪些主要技术措施?5、地膜覆盖栽培的作用。6、肥料种类、施肥时期和方法。7、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PPT课件相结合。第八章作物生产现代化 (2学时)第一节作物生产现代化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作物生产机械化、设施化和智能化第三节作物生产的标准化与安全化本章小结:作物生产现代化的概念和特征,作物生产机械化、设施化和智能化、作物生产的标准化与安全化的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