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宫调”理论阐释_第1页
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宫调”理论阐释_第2页
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宫调”理论阐释_第3页
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宫调”理论阐释_第4页
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宫调”理论阐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宫调”理论阐释在普及传统音乐的教学实践中,宫调理论中涉及的术语过于传统,一些学者对有些理论争议较大、各持一说,如宫调理论中不同的特定名词存在不确定因素现象等。因此,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宫调理论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一、什么是宫调宫调,顾名思义包括“宫”和“调”两个方面。要搞清楚“宫”和“调”,就必须涉及对“均”的概念的阐释。“均”是以十二音律(绝对音高)为基础,由五度链中的七个相邻的乐音构成。十二律中任何一律都可作为始发律,从始发律再向上方继生六个五度则生成一均,共有十二均。“均”是按五度关系派生的七个音级(非五个音级),即“五声不成均,七声才成均”。“均”是比音阶高一层次的概念,

2、具体地说,一均有可能包含三种音阶,因此,也可以说均是(古音阶、新音阶、清商音阶)三种中国传统音阶的七声框架。此七声框架实际上是含有七个不同乐音的一个音列。一均虽然只有七个音,却可以将三种主要的中国传统音阶纳入此音列中。“宫”的最普遍意义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五正声一一宫、商、角、徵、羽一一之一,是最重要的一个音级。“宫”,还可以作为选定一个律高,以它为始发律,用三分损益法连续派生七律,便可构成一“宫”。这里的“宫”具有音阶的含义,与“均”的意义相同。“宫”更是中国传统音阶的主音,“宫声的音高位置确定之后,其他各声的音高位置也就随之而定,因此宫声的音高位置便成了调高的标志。由于一个八度有十二律,每

3、一个律上都可以建立一宫,所以传统音乐中共有十二个宫,每一'宫的始发律,被称为主"。再次,调即调式,是音阶以下的低一层次的概念,即以某“声”为主按一定关系组织起来的一群音,每一调式为主的那一声称为“调头”。在一个音阶中,虽然只有一个音阶主音(宫音),却能产生五个调式主音(即调头)。所以,“音主”作为一宫之首,统领着许多不同的调头和分别以它们为核心组织起来的许多调式,同宫的各调式就构成了一个“宫系统”。在一个宫系统中,宫声的位置既定,商、角、徵、羽各正声和其他一些变声的位置也就都随之而定,“宫系统”即是以宫声为首统领着的所有调式的统称。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宫”中,可构成

4、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五种调式。二、律声命名系统的宫调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宫调关系,可分为律声命名系统、琴律系统、工尺谱系统和南北曲系统四大系统,而其中律、声命名系统是基础,因此在宫调理论普及教学中可以涉及这一内容。律、声命名系统,即由律名和阶名构成宫调名称的系统。一般以三个字表示宫调名称,前两字为律名,后一个字为宫、调名称,如黄钟宫调、太簇商调、姑洗角调、南吕角调、无射羽调等。历史上对这个宫调名称系统却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即“之调”与“为调”。一是“之调”。“之调”系统侧重强调音主(即宫)的位置。如黄钟商调,按“之调”系统解释,即黄钟之商调,强调“黄钟”为宫(音主),表明本调以黄钟

5、律为均(正声音阶),“商”表明调名,在这里表示“黄钟”均里面的“商”声“太簇”为调,并将其作为本调的“调头”。二是“为调”。“为调”系统侧重强调调头的位置。还以黄钟商调为例,按“为调”系统解释,即黄钟为商调,强调“黄钟”在本调中称为“商”声,并且为“调头”,“商”和“宫”相差大二度,以“黄钟”往前推大二度,推出本调的“宫”声为“无射”,因而“无射”均为该调的音阶。以上两个体系中的术语,在宫调式的情况下,意义是相同的,如“之调”系统中的黄钟宫调和“为调”系统中的黄钟宫调,其实是一样的。三、旋宫与犯调旋宫,主要是指调高方面的变化,前面讲到的“之调”系统,强调的即音主(宫),因而“旋宫”与“之调”系

6、统调式转换关系的理解更为紧密。相当于西洋大小调式中主音变化的转调。我国古代音乐文献中的旋宫包括四种不同的情况:一是调式保持不变,调高变化;二是同宫音,不同调式之间的变化;三是不同宫音,不同调式之间的变化(类似西方乐理中的同主音专调);四是调式不定,纯属调高的变化。也就是说,古代“旋宫”概念不仅包括了“音主”变化(已旋宫)的各种情况,也包括了在“音主”不变(即不旋宫)的情况下同宫系中不同调式的转换。“旋宫应定义为音主的转变。在五声音阶中,如果出现了五声之外的声,而这一外来之声并不是一个不重要的经过音或辅助音,且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就意味着乐曲已经旋宫了。如果曲调是七声音阶,其中的某一个变声变成了

7、正声,或出现了新的七声以外的声,就意味着乐曲旋宫了。”在旋宫的情况下,调式可以改变,但也可以不变,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只要是宫声(即音主)改变了,就可以称为旋宫。前一种情况可称为旋宫异调式,简称旋宫异调;后一种情况可称为旋宫同调式,简称旋宫同调。如果从旋宫前后调头变化的情况来看,旋宫也包括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其调头也改变音高位置,这种情况可以是旋宫异调式,也可以是旋宫同调式;二是调头音高位置不变,这种情况则只是旋宫异调式,不可能是旋宫同调式。可将旋宫后调头音高改变的情况称为旋宫变调头,把旋宫后调头保持音高不变称为旋宫守调头,简称“旋宫变调”和“旋宫守调”。对于犯调,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和争论。姜

8、白石在凄凉犯小序中曾说:“唐人乐书云,犯有正、旁、偏、侧。宫犯宫为正,宫犯商为旁,宫犯角为偏,宫犯羽为侧”“十二宫所住字各不同,不容相犯”,即认为十二种不同调高的宫调式不能相互犯调,而只承认两种情况是犯调:一是本宫音阶不变的条件下,同宫异调的变化;一是越出本宫音阶时,必须以同主音(住字相同)为条件,才得犯调。杜亚雄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宫调”一文中指出姜白石之所以认为唐人有误,是因为犯调又包括了不犯调,即在本宫音阶不变的情况下,“调头”改变引起的调式变化,即“同宫异调”,逻辑上无论如何是讲不通的。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讲到“外则为犯”,指的是一均中本来只有七声,若出现了新的、从七声以外“犯入”的“声”,此“声”并不是一个不重要的经过音或辅助音,且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就意味着乐曲犯调了,即异宫相犯的“旋宫”。结语犯调,应指“调系”的转换,按古人“一律而生五音”的说法,应将犯调界定为在调头不变的情况下调式有所转换,前面讲到的“为调”解释系统,强调的是“调头”,因而“犯调”与“为调”系统调式转换关系的理解更为紧密,相当于西洋音乐理论中,同主音不同音阶关系的变化,如C自然大调转C自然小调。而在五声音阶中,如果出现了五声之外的声,这一外来之声并不是一个不重要的经过音或辅助音,且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就意味着乐曲的调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犯调了。注释:童忠良,谷杰,周耘等.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