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_第1页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_第2页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_第3页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_第4页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空气第1课时感受空气1学生已经对空气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等特征,也知道空气和石头、水两种物质比较,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但是对于它们的比较缺乏的。本课时将用各种简单材料开展研究,并用气泡图梳理前概念,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与固体、液体之间的相同特征,从而为本单元后续的内容作铺目标*认识到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并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在传递游戏中,能归纳空气与液体、气体的相同特*尝试运用气泡图组织、整理信息。*借助身边的材料,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了解*通过传递游戏,明确空气的特征以及和其他物质作对比的相同*以讨论、文字、图画、图表等多种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用实际行动减少空气污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和一般物体相比有哪些相同特用与空气有关的游戏和活动丰富学生的认知,发现空结果。用来画气泡图的白纸、透明的自封口塑料袋、塑料杯册等。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3分钟)1.请同学上来体验摸黑盒(什么也不放)游戏,让学生说一说感受。(预设:什么也没有)2.教师指出:黑盒里确实存在一种东西。让我们用一个谜语来认它是什么吗?(空气)3.引导学生根据谜语和生活经验将空气的气泡图补充完整。(不必急于指出错误,可后面再进行纠正和补充)以摸黑盒游戏和有关空学生的兴趣,聚焦问题。设计意图(23分钟)1.教师:为了更好地感受空气,认识空气的特征,让我们通过一个传递游戏来进行实际的探究吧!2.讲解游戏规则并探讨选择哪种容器比较合3.让学生以一竖排为小组,用刚才讨论出的容器分别传递石头、水和空气,看哪一组传递得更快、传递效果更好。4.小组汇报在活动中的发现。教师提示:可以用“我用()传递石头(水、空气),发现石头(水、空气)具有(征”这样的句式。1.引导学生吹哨子、吹气球,用透明塑料袋装空气,感受空气能流2.引导学生摸一摸刚才的透明塑料袋、气球,然后颠一颠,挤一挤,在玩中体验空气占据空间、具有质量(很轻)。3.再次展示刚才的气泡图,学生修正和补充之前关于空气的认识。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认知,从而在游戏中了解、验证空气的特征。2.通过实际体验后,再回到气泡图的归纳整理上,纠正学生原先的一些错误认知,这个气泡图中的关键词,将是接下来探索的重点。(7分钟)1.空气和水有什么相同的特征?空气和石头有什么相同的特征?2.小结:(1)空气和水的共同特征:都会流动,都没有固定形状等。的研讨及总结,也是对观(3分钟)引导学生养成科学阅读的好习惯。人呼吸需要空气人呼吸需要空气空作用空作用生物离不开空气无生物离不开空气本节课是空气单元的第1课,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比研究,获得充分的感动奠定基础。在活动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说出空气是无色无味的这一特空气也有质量等特征。通过活动,学生们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空气1在学生的认知中,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会占据空间是比较好占据空间与他们原有认知是不太符合的。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具有实际形状的物质才能排挤原来的物质,从而占据空间。要解决这个认知难点,需要先让他们亲自体验实验过程,再进行深入的、充分的论证交流,进而达成“空气能占据空间”这一共识。目标*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通过描述、分析压杯入水、打孔观察、打气观察三个实验的实验现象,理解并解释“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分步操作,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使用材料设计小实验。*能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形成用事实说话的证据意识。*了解“空气占据空间”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验证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这一特征。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出空气能占据空料瓶、学生活动手册等,小组共用的擦拭用纸设计意图(3分钟)1.用多媒体播放《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瓶中的现象。(瓶子里的石子多了,石子占据瓶子底部的空间大了,水就会慢慢上升)2.教师: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固体(石子)和液体(水)都会占3.出示透明塑料杯和纸巾。提问:如果把揉成团的纸巾粘在杯子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水淹没杯底时吗?(学生进行预测)5.小组讨论,派代表说一说。6.揭示课题:怎么证明我们的预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空气能不能占据空间。(板书课题)以“乌鸦喝水”的动画引点,调动学生的探究兴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什么叫占据空间。设计意图设:杯子中水面变高了)变湿了)再回到杯子中去吗?(向杯子里打气)多个现象——水的变化、设计意图(5分钟)1.提问:在刚才的三次实验活动中,你们分别看到了哪些现象?2.课堂小结: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什么?(预设: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能占据空间吗?(预设:能)划去课题的“吗”字。在研讨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三次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与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建立联系,并试(10分钟2.提问: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你能利用空气将水从瓶中挤出出来。插到水面以下,另一根在水面以上,再用过在水面以上的吸管向瓶中不断地吹气,水就会被挤出5.继续小组活动,学生根据提示试一试、玩一玩,然后说一说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概念的认识。“空气能占据空间”这一概念有更深的认识。不会湿杯内有空气A.空气能被压缩1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是一种物质,有着物质的一些共有属性。但在课前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能否改变众说纷纭,也不能给出有理有据的猜测。本课希望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空气压从微粒的层面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目标*知道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或扩张,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比较的方法,区分空气和水相同条件下被压缩时的不同特*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空气和水是否可以被压缩*用图画或口述的形式描述压缩前后空气微粒之间距离的变化。*简述空气很容易被压缩的原理。*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认识到压缩空气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感悟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了解人的需求是影响科技发展的重要因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空气具有可以被压缩的特征。运用绘画等形式对空气可以被压缩的实质作出解释。水、带刻度的注射器、橙子皮、靶盘、学生活动手册等。设计意图(5分钟)1.用课件展示一张游泳圈的照片,提问:夏天我们去玩水的时候是否都有使用过游泳圈呢?你们知道游泳圈里装的是什么吗?(空气)2.追问:那空气是怎样被我们装入小小的游泳圈里的呢?请你想一想。(学生讨论回答)3.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那空气与水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通过今天的学习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板书课题)课的关注点上——空气设计意图(15分钟)3.学生进行向下压和向上拉活塞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1)刻度的变化。和水相比,空气占据的空间受力后容易被压(2)力的感受。在向下压、向上拉的时候,水和空气给我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学态度,重视事实和证并以此为基础解释自然(10分钟)1.通过微视频或者板书演示的方式,告诉学生如何用画小圆圈2.让学生用小圆圈的图示来表示空气微粒和水微粒,画出向下3.教师利用压缩海绵等实例来解释空气被压缩的原理。学生交流观点,发现问题。(预设:数量不同、分布不同、间隙大小变化)4.学生修正所画图示。组成的,微粒之间的距离压缩和拉伸。(10分钟)3.小游戏:制作空气压缩枪。将本课学过的知识加以应用。装水:压不动,拉不动向下压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限制实验使用的器材,让学生自由设计验证活动(比如利用塑料袋、气球等),教学效第4课时空气有质量吗1在数学学科中,学生已经学会利用天平的倾斜来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但对具体怎么用天平测量质量还不够清楚。而且根据他们的经验,空气们产生“空气没有质量”这一错误认知。本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明确空气作为一种物质也具有物质的一些本质属性,比如质量。目标*知道空气是有质量的,而且空气的质量是可以被称量的。*通过比较皮球前后两次的质量变化,理解空气是有质量*将称量空气的质量活动贯穿在预测、实验、论证等一系列活动中,掌握用称量的方式来测*了解到在称量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认识到不同的测量方法会影响物体质量的准确程*意识到应该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并形成寻找有力证据证明自己猜想的科学态教学重难点重点测量空气质量,并根据实验现象证明自己的猜简易天平、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简易天平、塑料小碗或纸杯、打气筒、球针、绿豆、皮球、实验记录单等。设计意图(5分钟)1.出示简易天平,引导学生回顾天平的用途。(比较物体的轻重)2.出示一些用天平比较物体轻重的习题,学生回3.教师小结:天平可以用来比较物体的轻重(天平倾斜的时候)也可以用回形针的数量来表示不同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的4.聚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借助这否有质量。(板书课题)有关。设计意图(20分钟)1.大家都对天平比较熟悉了,这个单元我们一直在研究空气,那么空气有没有质量呢?2.请几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3.教师:不管你认为空气是有质量的还是没有质量的,这只是你的猜想,科学家们一开始也在这样猜想,后来他们去寻找方法4.学生思考,并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出示打气筒)5.观看视频,学习实验的操作过程,并讲解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6.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查看学生实验会用符合逻辑的解释去描述实验事实(如用小圆圈表示空气微粒),让学(10分钟)(1)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和你猜想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不一(2)根据你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2.展示各组的实验结论,并分析数据不一样的原因。绿豆数量的时候数错了等。3.小结:质量是所有物质的本质属性之一,空气作为一种物质,是有质量的。(划去课题的“吗”字)质量。(5分钟)将皮球里的空气放出一部分后,再将皮球放怎样?引导学生从多角度验证初始状态加入10筒空气后再加入10筒空气后当然地认为空气没有质量。据此,我首先介绍了什么1上一节课,学生对空气是否有质量进行了实验验证,体验了可以用绿豆的颗数表示空气的质量。本节课将进一步体验测量所选择的标准物不同,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就不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物体密度的不同。目标*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能使用类比、转化的方法,推测出更大体积空气的质量。*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并记录20筒空气的质量。*通过类比、转化的方式得出一袋空气的质量。*对比一袋空气和它同质量的“标准物”,认识到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可能不同。*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选择“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当作标准物测量空气的质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教学演示器材、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等。简易天平、回形针、小立方块、绿豆、乒乓球、打气设计意图(5分钟)1.出示一个打足气的密封袋,谈话:这个袋子里我打进了100筒空气,你们知道怎么称量这袋空气的质量吗?(板书课题)预设:我们可以先称一下,再往里面打100筒空气,再称,最后2.谈话:同学们认为这个方法怎么样?预设:我觉得这个袋子打不进100筒空气3.谈话:那可以怎么操作呢?上节课我们是打了多少筒呀?预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绿豆,然后将绿豆的数量乘5就是100筒空气的质量了。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意图(20分钟)1.谈话:想一想,除了用绿豆,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测量20筒空预设:还可以用大头针、回形针、图钉等测量空气的质量。的数量是一样的吗?能预测一下数量各是多少吗?3.学生思考回答:应该不一样。选的物体比绿豆轻,用的数量就多;选的物体比绿豆重,用的数量就少。1.接下来我们就用多种物体(回形针、乒乓球、小立方块)来代替绿豆,重复以上实验操作,及时的记录下每种物体的数量吧!2.提问:在测量前,首先要做什么?(学生思考)3.用课件展示具体实验步骤,探讨为什么要这样做。4.以小组为单位,用绿豆、回形针、乒乓球、小立方块测量空气的质量。5.将实验数据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与自己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行预测,如果预测和实测结果差异大,这种通过测差感,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10分钟)1.提问:比较这袋空气和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将这些数据乘5,就能算出100筒空气的质通过研讨,让学生明确相同质量的物体有不同的一个直观的感知,为以后学习密度概念积累经验。(3分钟)用课件展示电子秤称量打气前后的篮球时的示数变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20筒空气或+()个回形针或+()个乒乓球在本节课中,通过我的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讨论,我发现他们都能够说出一个充入100筒空气的气差异,可能是因为人的走动或呼吸也会带动周围空气流动从而导致天平不稳定。还有一些学生对于天平第6课时我们来做“热气球”1热气球是生活中比较有趣的一个物件,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甚至有一些学生有过亲身体验的经历,对“热气球需要靠热才能进行升空”这一前概念有了一定的认受热后是怎样飞起来的?”这一问题不能给出具体的解释,这正是本节课的重目标*知道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上升,变冷后又会下*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实验是可重复的。*能基于放飞“热气球”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合理分析并解释“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原*学会用提供的材料制作简易的“热气球”。*了解孔明灯的上升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危害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变冷后又下降。用与空气有关的游戏和活动丰富学生的认知,发现空察结果。实验材料一套、孔明灯、班级记录表、热气球升空视频、教学课件塑料袋、硬纸板、纸筒、蜡烛、火柴、学生活动手册等。设计意图(3分钟)1.引入:播放一段关于热气球的视频。2.提问:仔细观察,人们做了什么使热气球升了上去?(预设:加热里面的空气)3.谈话:其实,人们在加热过程中并没有加热热气球本身,而是加热了里面的空气。那么加热后空气发生了哪些变化?热气球又是怎么升上去的?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来做一个“热气球”,通过制作的“热气球”,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帮助学生将空气的冷热与热气球的升降建立起(20分钟)1.材料准备:塑料袋、硬纸板、火柴、纸筒、蜡(1)明确实验的任务和要求。(2)观看演示视频,初步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设计意图(3)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因为本次实验需要用到火所以必须强调用火安全以及必要的快速灭火的知识。(4)出示一个大的塑料袋,提问:我们怎么样才能让它飞起来呢?(用蜡烛加热)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袋子被蜡烛烧掉?(适时出示纸筒,引导学生思考)3.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形成“热气球”的设计图,然后依据设计图来进行制作。4.依据本小组的设计图,合作完成“热气球”的制5.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的“热气球”上升得最高。6.放飞“热气球”的过程中,观察袋子内的变化。7.重复几次放飞过程,把观察结果以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的过程,让学生达成共识:塑料袋中原来的冷空上升到空中。为后面学习“风的成因”作铺垫。(10分钟)1.回顾活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成功让热气球升空的技巧,并对升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2.学生讨论:加热前袋子里的空气是冷的,而且袋子不能上升;加热后,袋子里的空气是热的,膨胀后变大变轻,袋子容易升3.追问:为什么有些袋子上升得高,有些上升得不高呢?学生1:可能是袋子里的空气加热得不够。4.教师解析: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要确保袋间足够长,纸筒留的小孔能有充足的空气流入,这样才能给实验的成功提供足够的保障。点,分享自己成功的技巧以及对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设计。(5分钟)解释:孔明灯下面悬挂着燃料,能不断给空气内始终有热空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来做“热气球”了处理,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准备了已经剪好空气进出小洞口的硬纸筒,这样可以方便学生们进行实验操的选择至关重要。在活动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能成功让塑料袋飞起来,但也有小部分学生的实验失败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伟大的发明都是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才能完成的。所以我们要有总结第7课时风的成因1有了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知识基础,学生解释“风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现象就容易很多。但是,要把模拟实验的原理和自然风的形成原因建立联系,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了解热空气上升会形成风。目标*知道风的形成与空气流动有关,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形成*基于“风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现象,合理推测风的成因。*在观察热空气上升现象中,用文字、画图、摄像、拍照的形式记录并解释实验现象。*了解大自然中风的成因,以及风的形成和空气之间的关*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教学重难点重点教学课件、演示视频等。风的成因实验装置、小纸条、火柴、蚊香、蜡烛、实验记录单设计意图(5分钟)1.教师:夏天到了,太阳公公是那样的热情似火,这时一阵风吹需要,总是要想办法来制造“风”,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空调……)3.教师:同学们的想法总是那么的直接而简单,那大家请再想一动形成的)4.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风的形成原因的探究神秘的实验探究吧。(板书课题)行猜测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价值的。设计意图(20分钟)1.出示风的成因实验装置,介绍如何使用这些材2.提问:这些材料分别模拟大自然中的什么?各有什么作用?学生1:点燃蜡烛可以加热空气,模拟大自然环境下存在冷和热的空气,蜡烛模拟太阳。学生2:可以通过观察蚊香的烟雾来判断是否有空气的流学生3:烟雾和小纸条的飘动方向就是风的吹动方向。3.观看演示视频,初步了解实验的操作步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仔细观察蚊香的烟况,边观察边记录,并用画图的方法解释空气的流动情况。引导学生收集模拟实验中看到的现象作为证据来解释自然界中风的成因。(10分钟)1.提问: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你认为模拟实验中“风”是如何形成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录进行回答)2.追问:这是为什么呢?回顾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尝试进行解释。3.小结:未点燃蜡烛,纸盒内外空气的温度是一样的。点燃蜡烛后,纸盒内的空气被加热了。根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知道了热空气是会上升的,这样纸盒内外就形成了冷热空气的对流,因此形成了风。大自然里因为有太阳冷的和热的空气,这样随着冷热空气的对流,就形成了自然引导学生明确:模拟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模型究时依据理想条件而设验收集到的数据以及信息,不能够完全解释自然风形成的原因,我们还必须结合其他因素来进行解释。(8分钟)录下来和身边的同学分享。成的认识。风的成因小纸条点燃研究。通过对比观察点燃蜡烛和不点燃蜡烛时,蚊香烟雾和小纸条的飘动情况来更直观地感受空气的流1由于前面几节课的体验活动基本都已经做过,如果直接运用,重复的内容,学生兴趣度也不高。同时,本节课要求掌握的目标又特别多,教师可以用之前保留的上课的照片、记录表、班级汇总表等,帮助学生进行回顾与梳目标*知道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而且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气的踪*知道空气可以帮助燃烧,其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知道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通过整理和分类的方法,梳理空气与生活的关系。*通过制作图表、气泡图或短文写作的方式,整理和归纳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尝试使用气泡图归纳总结空气的特征。*使用图表、绘画等方式来收集和整理信息。*回顾、总结和归纳整个单元所学知识和用到的一些探究方法。*认识到空气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明白空气对不可或缺的。*具有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采取行动保护大气环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利用图表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了解空气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阅读资料卡、气泡图、实验记录单等。设计意图(10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