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_第1页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_第2页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_第3页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_第4页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水1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水的作用很大,但大部分学生很少留心观察生常见的水。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并以科学的方法探究水的相关问目标*知道日常生活中存在水的蒸发现象,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认识到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通过观察水的蒸发现象,比较、分析、归纳出水和水蒸气的异*描述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并说一说我们是怎么观察到蒸发现象的。*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对水的蒸发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培养对水深入研究的好奇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水会蒸发,并总结水与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来观察“水到哪里去了”并多角度、多方式解释观点。学生活动手册等。设计意图(3分钟)1.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奇的魔术表演哟!请大家仔细看,老师的魔术即将开始。2.用湿抹布在黑板上擦几下,过一会儿,黑板就变干了。3.提问:你们觉得这个魔术神奇吗?为什么黑板一下子就变干了呢?黑板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吧!以“魔术”导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迅速聚焦到本课探究的问题上,(24分钟)1.展示两幅图片:湿的手变干了、雨天过后有积水的水洼变干了。怎么不见的呢?干了等)设计意图3.提出蒸发的概念:蒸发是指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4.再次抛出刚才的问题,学生纠正前概念。(气中去了)1.教师:同学们有没有留意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出现了蒸发现象2.学生思考回答。(晾晒的湿衣服慢慢变干,锅中的水会被烧干等)3.教师:看来同学们的眼睛都非常厉害,居然能发现这么多的蒸发现象。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观察到蒸发过程呢?活动三:科学探究,验证解释。1.用课件给出课本中的实验步骤。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我几天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成果:没盖塑料薄膜的杯子的水位降低明显;盖有塑料薄膜的杯子水位无明显下降,但塑料薄膜内侧出现了许多小水珠。4.拿出准备好的一盆绿萝盆栽,将透明塑料塑料袋中的现象,并试着做出解释。引导学生将水和水蒸气的维恩图补充完整。1.引导学生关注到水除了我们每天喝的这种液态水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形态。接着提出教学的展开。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3.培养学生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解释的能力。在实施过量法是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了实验内容和相应知行归纳整理。(10分钟)1.提问:在第一个实验中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判断他们对实验内容和相应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水 第2课时水沸腾了2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水沸腾的现象,对此也有模糊的感性印象,例如温度的上升,水沸腾时能够看见气泡以及听到声音等,但缺乏对沸腾过程具体的认知。目标*知道水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时会沸腾,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知道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体积会变大。*通过交流、分析、概括等方法,知道水沸腾与水蒸发两种现象的异*了解正确利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方法。*用口述、图文结合、数据等方式表达水加热过程、*形成实事求是、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水在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出现的变化;酒精灯和温度计的使学会动手组装水沸腾的实验装置,明确每一种实验器材的作用。教学课件、实验的演示视频等。漏斗、塑料袋、三脚架、烧杯、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硬单等。设计意图(3分钟)1.用课件展示一杯水的图片,提问: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进行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你想一想。学生2:杯子里会不断地冒“白气”。学生3:会把杯子里的水烧干。2.教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科学课堂吧!(板书课题)明确了这节课需要在加热的前提下观察杯子里水的变化,为下面的实验作铺垫。1.用课件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3.介绍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1.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装置,并用来进行设计意图1.在烧杯里装入200mL清水,点燃酒精灯,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2.边加热边测量水的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3.观察在加热过程中,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出现的各种现象。4.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并继续加热,观察水的温度是否变5.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2.引导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现象和温度数据,发现水沸腾时的特点。(10分钟)1.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小结: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之上看见有“白气”产生。2.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水的温度不再上升,塑料袋膨胀变大,且内侧出现小水教师适时指出:温度计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1.第1个问题,在实验过2.第2个问题,水的沸点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是100℃,这是学生比他们容易忽略水在沸100℃的现象。水沸腾了水面之上:产生“白气”水沸腾的温度:100℃视频介绍实验器材的认识、组装和使用方法,并且亲自演示了这些仪器如何使用,同遍,让学生熟悉仪器。第二节课由于是实验课,纪律较教室内来说没那么好,需要花一第3课时水结冰了1对学生来说,冰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他们对冰的直观感受就是冷。在什么温度时会变成冰,也很少有学生知道水结冰后的其他变化。这节冰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变化,来深入了解水结冰的现象。目标*知道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后,水的温度和状态也会发生变化。*认识到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变成固体状态。*知道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用温度计测量和记录出水结冰时的各种变*观察比较冰与水是否为同一种物质。*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水在结冰的过程中出现的变化;观察并比较水和冰的异同点。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试管、清水、碎冰、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等。设计意图(3分钟)1.展示一幅冰雕和一幅雪景的图片,提问:你们看到图片中有什么吗?(预设:有栩栩如生的冰雕,也有洁白的雪)2.追问: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这些漂亮的冰雕和雪是怎么来的呢?(预设:冬天天气冷了,水就会结冰,冰雕都是用冰做的)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水结冰了。(板书课题)的前概念“冬天的环境温度低,液态的水就会变成固态的冰”。(24分钟)1.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成雪等)3.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这个问题都有许多的想法,而且你们的想法都相当不错。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见证水结冰的过程吧!1.先让学生进行预测,然后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相符,能产生认知冲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设计意图1.用课件介绍实验步骤,并讲解操作要点。2.讲解:在碎冰块里加入食盐是为了加快冰的融化,吸收热量,降低水的温度。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下雪的化的时候更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3.学生分组实验。4.引导学生汇报发现。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3.出示维恩图,指导记录方法。4.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过程中的热量变化3.通过归纳和梳理,进一步比较冰和水的异同点。在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冰是固发生了变化。(8分钟)1.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冰还是水吗?讲解:水结冰后,由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温度降低,体积增大。水结冰后,只是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所以冰还是2.交流研讨:每个小组水结冰所需要的时间有些不一样,这是为3.我们的发现: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0℃。加入食盐量的多少会影响试管中水结冰的快慢。通过充分的交流研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水结冰只是形态的变化,冰和概念。(3分钟)查阅资料,固态的冰还能变成液态的水吗?有哪些现象和证据支持你的想法?把查阅到的资料记录下来,完成自己课外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冰也为下节课作铺垫。水结冰了水结冰的温度:0℃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好多学生最后在看到水结冰时所显示的温度都低于0℃,而学校提供的温度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都是0℃,因此无法准确读出数据。因此后面我让他们注意观察水是在什么时候、什么第4课时冰融化了1冰融化了这个过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但是学生可能融化的过程,也没有比较过冰融化成水后体积的变化。本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进而认识到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目标*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知道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能找到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化的证据,能建立变化之间的联系。*加热冰块,观察并记录现象。*收集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化的证据和热量变化的证据,得出结*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了解到在自然界中,水的液、固、气三态共存,且这三态能相互转教学重难点重点冰块、吸管、蒸发皿、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等。设计意图1.教师:同学们,回顾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水结成冰需要放出热量,降低温度。那么,如果老师给冰块一直加热,你会看到什么2.请同学们先观看“冰慢慢融化”的小视频,然后思考回答问(预设:冰块会融化)3.追问:冰一瞬间就会全部融化,变成液态的水吗?(预设:不是慢慢融化成水4.为了切身体验冰融化这个神奇的过程,的脚步走进今天的科学课堂吧!(板书课题)概念“温度升高,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20分钟)1.取一小块冰,放置在蒸发皿里,然后用吸管对着冰块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设计意图2.学生思考:为什么向冰块吹热气,冰会融化?解释:热气的温度高于0℃,冰块吸收了热气1.引导小组讨论实验方法。3.明确实验步骤和观察重点。4.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5.小组讨论:冰在融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1.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小组讨论,派代表说一说各组的看法。3.用箭头表示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1.在活动一中,只观察到了冰融化了,却没能很因此需要设计活动二的实验过程。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冰融化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冰是如何融化成水的。引导学生概括水的三以及水的三态变化的规律。(10分钟)1.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2.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吗?3.用课件展示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通过课堂研讨,明确水、质,并且可以相互转化。(3分钟)融化得更快一些呢?请同学们回去以后认真思考,完成实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主设计实验,完成拓展活动。冰融化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使用温度计的熟练度还有待提高。有的同学还没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下降就开始读数,我看到有的同学记录的冰块初始温度居然是十几摄氏度。还有好几个小组测出来的初始温第5课时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学生早已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质跟食盐一样,放在水中能够溶解。本课时将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进一步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这一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通过溶解实验,认识到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能初步建立直观模型解释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程度。*设计实验,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分析实验数据,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他人观点,完善和改进探究活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水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一样的。设计对比实验来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不同。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食盐20克,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克,平均分成8份;装设计意图(5分钟)1.出示两杯清水。教师:这两杯清水是一样多的,水里没有其他水里加入一小勺白糖,分别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现在你们了什么吗?刚刚加入水中的食盐和白糖都不见了,这些食盐和白糖去哪里了呢?(都溶解在水中了)2.追问:再观察这两杯水,和原来的清水对比,有什么不同?学生1:看起来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3.教师:好的,看来大家对于溶解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溶解是指物质完全和水混合在一起,不会沉淀到容器底部。4.提问:如果老师不断地往这两杯水里加食盐吧!(板书课题)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进一步引发学限地溶解下去吗?设计意图(24分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设计意图(8分钟)1.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答:50毫升水能溶解7份食盐,2份小苏打。2.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3.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答:方便记录50毫升水中溶解的食盐份数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精准度。实验过程,通过解决这三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3分钟)寻找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看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水能溶解多少物质食盐溶解能力强,小苏打溶解能力弱【教学反思】到什么现象说明它们能在水中溶解?看到什么现象说明它们的溶解能力不同?实验现象是很重要的,只第6课时加快溶解1根据生活经验,很多学生都知道有些物质跟食盐一样,加到水中能拌、加热能加快溶解,但是对于如何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还不究中的“控制变量”不太清楚。目标*知道搅拌和升温等方法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认识到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是可以改变*通过加快食盐溶解速度的对比实验,认识对比实验的基本方法:改变*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比较等量水中相同质量食盐溶解速度的不*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方法有加热和搅学会设计对比实验的活动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质量相同的食盐4份、透明玻璃杯4个、玻璃棒2根、冷水、热水等。设计意图(3分钟)1.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把一以加快红糖块的溶解呢?(学生思考回答)预设:搅拌和用热水冲泡可以加快红糖的溶想了许多可以加快溶解的方法,那这些方法真的都能加快溶解吗?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常见的物质课题)红糖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材料,以学生熟知的物质引入,唤起学生的“前概念”,产生头脑风兴趣。(24分钟)刚刚同学们想到了很多可能会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你们想先探究哪个因素的影响呢?(温度或搅拌)活动一: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1.学生讨论实验方法(符合对比实验的要求,确保实验的可对比性)以及实验中要相同的条件。设计意图2.用课件展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教师讲4.小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1.前一个实验我们探究确认了温度会影响溶解的快慢,接下来如何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呢?2.引导小组讨论,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要改变的条件:搅拌与不搅拌。4.小组实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5.讨论与交流实验发现。1.让学生明确设计对比实验应注意进行变量的控制,只能改变一个不变。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自主设计第学生对“控制变量”的(10分钟)1.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答:加热、搅拌都能加快溶解;通过对比实验验证所得。2.如果要让食盐更快地溶解在水中,还可以怎么做?答:可以把食盐加入热水中,并不断地进行对对比实验的认识。(3分钟)1.展示图片:研钵。提问:这个实验器材有什么用呢?2.教师:物质颗粒的大小也能影响溶解快慢。同学们可以在课后自己探究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引导学生探究颗粒大小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在聚焦环节,学生非常乐意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其他同学。在操作之前,我强调了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操作问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做得非常好。但是我没有强调学生进行记录和进行有效的分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少数学生没有任务可做,或者他们对于自己的任务不感兴趣。1对于一些固体物质的混合物,学生往往想到的是利用磁铁、筛网、行分离。学习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后,这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如何分离这些物质:利用混合物中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先把其中某种物质溶分离出另一种物质,再想办法将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分离出来,以达到分离的目目标*通过实验了解到食盐可以通过蒸发的方式从水中分离出*通过比较的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科学合理的判*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借助“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对实验进行描述,并对结果进行分*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意识到通过分离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用过滤和蒸发的方法可以达到分离食盐和沙的目的。学会正确使用过滤装置和蒸发装置来分离食盐和沙。实验仪器一套、过滤过程微视频、教学课件等。沙、食盐、筛网、过滤装置、蒸发装置、实验记录单等。设计意图(3分钟)1.用课件展示一幅超市里的五谷杂粮区的图片:我们经常会看到人们在取绿豆和大米的时候不小心把绿豆和大米混合在一想一想怎样才能快速地把绿豆和大米分离出来呢?(预设:用筛网来分离)在沙土里了,怎样才能把它们分开呢?接下今天的科学课堂吧!(板书课题)研究的问题直观、清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25分钟)1.指导学生观察食盐和沙,然后分组讨论食盐和沙的特征,并填写记录表。1.先观察食盐和沙的特征,为探索分离方法作铺垫。设计意图回答)小、不透明沙吗?(学生思考并猜测)呢?(学生讨论)设计意图(8分钟)1.蒸发皿中出现了很多白色颗粒,这些物质是什么?(盐)2.仔细观察,这些白色颗粒和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盐有什么区别?讲解:直接从食盐水中蒸发得到的食盐颜色含有许多其他杂质,必须经过复杂的加工程序,才能得到洁白无瑕的食盐。研讨,进一步让学生明确盐水中分离出食盐。(3分钟)木屑和铁屑混合在一起了,怎样分离呢?试一试吧!(贴对应的装置卡片)1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知道了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但对其他物质的发生的变化还不太熟悉,不知道目标*知道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用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对物理变化的本质进行对比理解,总结物理变化的特*利用捏橡皮泥、折纸等活动,探究物质在发生变化后,还是原来的物*利用文字、图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