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金具技术规范》_第1页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金具技术规范》_第2页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金具技术规范》_第3页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金具技术规范》_第4页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金具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XXXXX—XXXX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金具

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fittingsof±1100kVDCoverheadtransmissionline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XXXXXXXX—XXXX

前    言

为规范±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金具的技术条件,在全面总结±1100kV昌吉-古泉特高压直

流输电线路金具科研、设计、生产和试验等相关成果基础上,借鉴我国±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金

具设计和运行经验,参考了GB/T2314《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等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

规范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标委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II

DL/TXXXXXXXX—XXXX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金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金具的一般技术要求、分类要求、连接与紧固、制造

工艺和质量控制、试验与检验、标志与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用金具的设计、制造、安装与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1六角螺母C级

GB93标准型弹簧垫圈

GB/T95平垫圈C级

GB/T229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700碳素结构钢

GB/T713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GB/T1173铸造铝合金

GB/T1220不锈钢棒

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2314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GB/T2315电力金具标称破坏载荷系列及连接型式尺寸

GB/T2317.1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1部分:机械试验

GB/T2317.2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2部分: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

GB/T2317.3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3部分:热循环试验

GB/T2317.4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4部分:验收规则

GB/T3077合金结构钢

GB/T4437.1铝及铝合金热挤压管第1部分:无缝圆管

GB/T5780六角头螺栓C级

GB/T6172.1六角薄螺母

GB/T8162结构用无缝钢管

DL/T284输电线路杆塔及电力金具用热浸镀锌螺栓与螺母

DL/T373电力复合脂技术条件

DL/T683电力金具产品型号命名方法

DL/T760.3均压环、屏蔽环和均压屏蔽环

DL/T763架空线路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

DL/T764电力金具用杆部带销六角头螺栓

1

DL/TXXXXXXXX—XXXX

DL/T768.2电力金具制造质量锻制件

DL/T768.3电力金具制造质量冲压件

DL/T768.5电力金具制造质量铝制件

DL/T768.6电力金具制造质量焊接件

DL/T768.7电力金具制造质量钢铁件热镀锌层

DL/T1098间隔棒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DL/T1099防振锤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DL/T1343电力金具用闭口销

DL/T1372架空输电线路跳线技术条件

YB/T4165防振锤用钢绞线

3一般技术要求

3.1金具的设计、尺寸公差和制造图样应满足GB/T2314的规定,在供货合同图样内应标示出金具的

特征尺寸,必要时还应提供金具的装配说明或施工图样。

3.2金具的连接尺寸应符合GB/T2315、的规定和图纸设计要求。

3.3金具的电气接触面及与导线表面直接接触的压缩金具的压缩接触面,在安装前应采取必要的保护

措施。

3.4标称破坏载荷在160kN及以上的钢铁制件,制造材料的额定抗拉强度不应低于500MPa,且屈强比

不宜大于0.80。线路温度低于-35℃时,螺栓及锻造类连接金具制造应采用35CrMo材料并调质处理。

3.5钢铁制件材料应满足GB/T699、GB/T700、GB/T713、GB/T1220、GB/T1591、GB/T3077和GB/T

8162的规定。

3.6金具的材料应便于加工制造和适用于批量生产,并符合GB/T2314附录A的相关规定。

3.7压缩金具的材料应能经受冷压加工。钢制压缩件在压缩以后还应具有足够的冲击强度,应满足

GB/T229的规定。

3.8金具的电气接触面积宜按电流密度0.12A/mm2~0.15A/mm2设计。

3.9金具部件使用的非金属材料应抗老化,能经受住运行温度且不影响其性能,在运行温度条件下具

有足够的抗臭氧、抗紫外线辐射、抗空气污染能力,且不应对与之接触的材料诱发腐蚀。

3.10在同一联板上的不同位置施加不同载荷时,联板厚度的设计应以最大的载荷作为基准。

3.11金具应具有耐受大气污染的能力,且能防止运输、库存及运行中的腐蚀。所有运行中暴露在大气

中的黑色金属部件应按DL/T768.7进行热浸镀锌防腐。

3.12金具的命名按DL/T683的规定执行。

4分类要求

4.1间隔棒

4.1.1间隔棒应能抑制导线微风振动和次档距振荡,能防止不均匀覆冰或脱冰引起的极导线扭转。

4.1.2除短路情况以外,间隔棒在安装位置处应保持子导线间距。

4.1.3间隔棒应能承受安装、运行(包括短路)和维护条件下的机械负荷,任何部件不能损坏或出现

永久性变形。

4.1.4在正常的运行条件下,应避免对导线的损伤。

4.1.5间隔棒应易于安装和拆卸,而勿需全部拆散。

2

DL/TXXXXXXXX—XXXX

4.1.6线夹应能补偿导线因蠕变引起的松弛,保证适当握紧而又不损伤导线。线夹内补偿导线蠕变松

驰装置和线夹的材料,应有适合其工作范围的静态负荷特性。

4.1.7间隔棒耐短路电流向心力可按照DL/T1098进行计算,其整体机械强度应满足短路电流向心力

的要求。

4.1.8间隔棒线夹的基本要求参见表1。

表1间隔棒线夹的基本要求

项目要求值

顺线握力≥2.5kN

扭握力矩(铰链式线夹)≥120N•m

扭握力矩(预绞式线夹)≥96N•m

线夹本体破坏载荷≥8kN

线夹间拉力、压力≥8kN

4.1.9间隔棒疲劳试验方法及要求按DL/T1098的规定执行。

4.1.10间隔棒线夹的表面,不得有明显棱角、毛刺等,弧与弧连接过渡应自然、圆滑,并满足3.3

的要求,必要时可进行抛光处理。

4.1.11用于档内的间隔棒应为柔性结构,且具备阻尼性能。线夹关节应有足够灵活性,使线夹在导线

分裂圆切线方向有±15º的活动范围,在顺线方向有±5°的活动范围。

4.1.12安装框架与线夹连接螺栓应采取防止螺栓在运行中松动的措施。

4.1.13橡胶阻尼型间隔棒的线夹关节及夹紧导线的部位均应填充橡胶,配合尺寸应保证橡胶的固有弹

性。

4.1.14硬跳线中软导线的间隔棒可采用刚性间隔棒,跳线间隔棒线夹应内衬橡胶垫。

4.2悬垂线夹

4.2.1导线使用的悬垂线夹应为防晕型。

4.2.2悬垂线夹应考虑减少微风振动对导线产生的影响,线夹应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其船体能自由、

灵活地转动,相对于回转轴的转动惯量宜尽量减小。

4.2.3悬垂线夹设计应除考虑正常的张拉应力外,在线夹出口(包括线夹内)处还应考虑弯曲应力和

挤压应力。

4.2.4提包式悬垂线夹单侧的出口角一般在0°~25°之间,预绞式悬垂线夹单侧的出口角一般在

0°~15°之间,也可根据特定要求适当加大。

4.2.5悬垂线夹的连接装置应有足够的耐磨性,不应在长时间运行后因磨损而破坏。

4.2.6悬垂线夹的线槽及压条等与导线相互接触的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允许存在毛刺、凸出物及可能

磨损导线的缺陷。

4.2.7在悬垂线夹内安装导线时,若使用护线条,护线条端部宜为鸭嘴型,并符合DL/T763的规定。

4.2.8悬垂线夹船体线槽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导线直径的8倍。

4.2.9悬垂线夹的握力与导线额定拉断力的比值不应小于表2的规定。

3

DL/TXXXXXXXX—XXXX

表2悬垂线夹握力与导线额定拉断力之比

导线类别铝钢截面比α百分比(%)

α≤2.314

钢芯铝绞线2.3<α≤3.916

钢芯铝合金绞线3.9<α≤4.918

铝包钢芯铝绞线4.9<α≤6.920

6.9<α≤11.022

铝包钢芯铝合金绞线

α>11.024

铝合金绞线、铝合金芯铝绞线—24

4.2.10悬垂线夹的结构型式应便于带电作业,可采用带电作业工具进行线夹的安装或拆卸,并使线夹

的组成部件数最少。

4.2.11悬垂线夹的本体和压条宜采用铝合金制造。

4.2.12悬垂线夹的U型挂板等附件采用抗拉强度不低于375MPa的钢材制造。所有用钢制造的附件、

紧固件均采用热镀锌进行防腐处理。

4.3耐张线夹和接续金具

4.3.1耐张线夹和接续金具的设计应防止运行中潮气侵入和滞留。

4.3.2耐张线夹和接续管对导线的握力不应小于导线额定拉断力的95%。

4.3.3耐张线夹和接续金具的设计应避免应力集中,管口内侧应做成圆弧倒角。压接管的拔稍长度宜

为管外径的1-2倍。

4.3.4耐张线夹和引流线夹的接触面宜采用双面接触,装配间隙不应大于0.8mm。接触面的平面度不

应大于30μm,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3.2μm。外侧面应平整、无划伤,周边光滑。

4.3.5铝管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应有裂纹、划伤、剥层及碰伤等缺陷。

4.3.6钢管中心同轴度公差不应大于0.5mm,钢管出口端应去刺、倒圆角。

4.3.7耐张线夹和接续管的本体及引流板材料可选用铝纯度不低于99.5%的热挤压或拉拔成型铝管,

铝管抗拉强度不应小于80MPa,延伸率不应小于12%。

4.3.8铝合金导线配套的耐张线夹和接续管的本体可使用铝合金材料制造,铝合金管强度不应小于

135MPa,延伸率不应小于12%。

4.3.9引流板应选用铝纯度不低于99.5%的工业用铝,不应铸造。

4.3.10耐张线夹钢锚应符合GB/T699或GB/T700的规定,成品的布氏硬度不应大于156HBW。

4.3.11耐张线夹钢锚应采用整体锻造工艺加工,非加工表面钢印深度不应大于1mm,宽度不应大于

3mm,不应有裂纹、剥层及氧化皮存在。钢锚应采用热浸镀锌防腐,钢管内壁应无锌。

4.3.12耐张线夹和接续金具在压缩施工时均应在与导线的接触面上敷以电力复合脂,复合脂应符合

DL/T373的规定。

4.4均压环(不含复合绝缘子的中环和小环)和屏蔽环

4.4.1均压环和屏蔽环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承受不小于2000N的静态机械载荷,环体、连接支

架和紧固件不得因风致振动引起松脱、变形或疲劳损坏。

4.4.2均压环和屏蔽环与绝缘子串金具的连接应保证安装方便、运行可靠。

4.4.3均压环和屏蔽环应采用铝管制造,铝管管壁厚度不应小于5mm,环体及部件的材料应符合DL/T

760.3的规定。

4

DL/TXXXXXXXX—XXXX

4.4.4均压环的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绝缘子串结构形状的影响。均压环、屏蔽环铝管环径和管径应满

足机械强度和电场强度计算要求。均压环环体铝管外径或等效计算外径不应小于150mm,铝管中心线至

绝缘子轴线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00mm;屏蔽环环体铝管外径或等效计算外径不应小于150mm。

4.4.5环体在制造过程中应避免管体开裂、严重变形等缺陷,管径的径向变形量应控制在铝管直径的

±3%以内,环体弯曲半径公差不应超过环体半径的±1%。

4.4.6均压环和屏蔽环表面应光滑,满足不产生可见电晕的要求。

4.4.7均压环和屏蔽环的支架与环体间应采用氩弧焊连接。

4.5连接金具

4.5.1连塔金具本体应采用锻制,并进行热处理。

4.5.2球头挂环和碗头挂板均应整体锻造,并进行热处理。

4.5.3连接金具的螺栓和螺母应符合DL/T284的要求,螺栓强度等级不应低于6.8级,螺母强度等级

不应低于4.8级。

4.5.4悬垂联板宜采用整体式联板,局部可以焊接加强筋板;耐张联板宜采用分体式组合联板。

4.5.5悬垂联板和耐张联板的设计应保证强度等级与绝缘子的强度等级相匹配,并使得载荷通过联板

均匀传递到每联绝缘子上。

4.5.6与联板相连接的金具在转动时不得与联板相碰,悬垂线夹可在垂直导线的平面内自由摆动±

40°。

4.6跳线金具

4.6.1跳线金具应符合DL/T1372、GB/T8162的规定的要求。

4.6.2跳线金具应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满足导流要求,电气连接部件不应降低跳线的导电能力。金

具的额定载流量不应小于导线的载流量。

4.6.3跳线金具应能经受安装、运行和维护时产生的各种机械荷载,并能经受工作电流(包括短路电

流)下的运行温度以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各种情况的考验。

4.6.4采用笼式跳线结构时,跳线的中间段应使用间隔棒和刚性支架固定多分裂跳线。

4.6.5采用铝管式跳线结构时,跳线的中间段应使用铝管作为导流体,铝管终端线夹与导线耐张线夹

的连接采用软导线。铝管采用分段连接时,接头应采取可靠的防松措施。

4.6.6铝管式跳线用铝管应按GB/T4437.1的规定,选用热挤压成型铝合金管。

4.6.7铝管两端与软跳线的连接部分的引流板部件应选用铝纯度不低于99.5%的热挤压板。

4.7防振锤

4.7.1防振锤的一般技术要求按DL/T1099的规定执行。

4.7.2防振锤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疲劳性能,在运行过程中不滑移、锤头不脱落、各部件不松

动。

4.7.3防振锤的锤头表面应进行热浸镀锌处理。

4.7.4线夹宜采用铝合金固定线夹,材料应符合GB/T1173的规定,也可采用预绞式线夹。

4.7.5防振锤用钢绞线应符合YB/T4165要求,且钢绞线单线抗拉强度不应低于1570MPa,绞合节径

比不应大于11,且绞线不散股、不锈蚀。

5连接与紧固

5

DL/TXXXXXXXX—XXXX

5.1金具紧固件的外螺纹应在热镀锌前加工或辗制,然后进行热浸镀锌,内螺纹在热浸镀锌前后均可

加工,如果在热浸镀锌后加工应涂防腐油脂。

5.2螺栓一般应加装闭口销,不安装闭口销的螺栓露出螺母外的螺纹不应少于2扣。

5.3用于承受较大机械载荷(160kN及以上)的连接螺栓,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6.8级,并应符合DL/T

764的规定,闭口销应按DL/T1343执行。

5.4紧固用螺栓应符合GB/T5780的规定,有防电晕要求时宜采用半圆头螺帽或在螺栓端部安装防晕

螺帽。

5.5螺母应按GB/T41、GB/T6172.1的规定执行,垫圈应按GB93和GB/T95的规定执行。

6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

6.1金具的制造质量应符合DL/T768.2、DL/T768.3、DL/T768.5和DL/T768.6的相关要求。

6.2金具的铸造工艺应适用于批量生产,宜采用金属模重力铸造、压力铸造等方式。

6.3联板类金具板件厚度在12mm及以上的螺栓孔,宜采用钻孔;如采用冲孔工艺,冲后应绞孔。

6.4铝和铝的焊接应采用氩弧焊工艺,应选择合适的焊接坡口形式及尺寸以保证焊接质量。

6.5金具的外观质量应符合GB/T2314的规定。

7试验与检验

7.1金具的试验包括型式试验、例行试验和抽样试验。

7.2金具的试验项目应按照表3进行,对防振锤、间隔棒尚需满足DL/T1099及DL/T1098规定的其

他试验要求。

表3±1100kV直流线路金具试验的项目及数量

悬垂线夹连接金具耐张线夹接续金具防护金具试件

序试验项最少试验

型抽例型抽例型抽例型抽例型抽例

号目数量方法

式样行式样行式样行式样行式样行

(件)

外观检GB/T

1○○○1)○○○1)○○○1)○○○1)○○○1)10

查2314

尺寸检按图样

2○○○1)○○○1)○○○1)○○○1)○○○1)10

查要求

按图样

3组装○○○○○○○○○○10

要求

热镀锌

DL/T

4锌层试○○○○○○○○○3

768.7

非破坏GB/T

5○1)○1)○1)○1)○1)○1)○1)○1)3

性试验2)2317.1

振动GB/T

6○○1)○1)3

试验2317.1

破坏

GB/T

载荷试○○○○○3

2317.1

7验

握力试GB/T

○○○○3

验2317.1

6

DL/TXXXXXXXX—XXXX

表3±1100kV直流线路金具试验的项目及数量(续)

悬垂线夹连接金具耐张线夹接续金具防护金具试件

序试验项最少试验

型抽例型抽例型抽例型抽例型抽例

号目数量方法

式样行式样行式样行式样行式样行

(件)

电阻试GB/T

○○4

验2317.3

温升试GB/T

8○○4

验2317.3

热循环GB/T

○○4

试验2317.3

电晕和

无线电GB/T

9○○○○3

干扰试2317.2

注1:供需双方商定。

注2:对重要的铸件和焊接处受力的金具采取探伤或其它不对金具本身产生破坏的手段进行的试验。

7.3金具的机械试验项目及方法按照GB/T2317.1执行。

7.4电气接续(接触)试验的试验项目及方法按照GB/T2314及GB/T2317.3执行。

7.5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可参照GB/T2317.2进行,试验布置要求和规定试验电压见附录A。

7.6在规定试验电压下,金具应无可见电晕,无线电干扰电压不大于规定值(通常为1000μV,也可

由需方确定)。

7.7金具抽样试验的抽样数量按照GB/T2317.4的规定,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8标志与包装

8.1金具标志与包装应满足GB/T2314要求。

8.2金具应有易于识别的、清晰的永久性标识,包括:规格型号、制造商标识及其它唯一性标识等,

应能保证对金具每个部件进行有效跟踪。

8.3对于多个部件连接组合而成的金具,应提供产品安装说明书(文字和图样)。

8.4对于使用螺栓紧固的金具,应配以螺栓安装扭矩说明。

8.5导线压缩金具的标识应包括适配导线规格、压缩位置和施压方向等。

8.6产品出厂前,对金具的电气接触面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表面划伤和氧化、腐蚀等。

8.7金具的包装应有适当的衬垫、保护性的填充物、垫板或隔片等,防止在任何运输过程及装卸中产

品受到损坏。

8.8金具的外包装应有足够的强度,能在短途搬运、货场储存和装车、装船中承受意外冲击。

8.9全部包装应标记清楚和正确,每一包装上的标记应不能轻易抹除。

8.10包装上的标记应标明卖方名称和买方名称、项目名称、合同号、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净重及毛重、

到达的目的地以及其它必需的信息。

7

DL/TXXXXXXXX—XXXX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方法

A.1试验布置

试验布置如下:

1)试品的布置和组装应按照或尽可能接近工程实际,带电部分对地距离不小于14m;

2)在进行水平方向多只金具测试时,金具间距离不小于6m;

3)观测可见电晕可用肉眼、望远镜和紫外成像仪,记录可见电晕可采用紫外成像仪,且能反映

试品的起晕部位。

A.2电晕规定试验电压计算方法

A.2.1在海拔1000m及以下地区:

(A.1)

U01.1k1k2k31122

式中:

U0——可见电晕试验规定试验电压,kV;

k1——试品位置修正系数,根据金具在工程中的使用位置确定,一般悬垂金具和档中金具取1.0,

耐张金具取1.1;

k2——试品悬挂高度修正系数,h为带电部分为对地高度,m。

(A.2)

k21(h14)0.025

k3——气象修正系数,在环境温度为10℃~40℃相对湿度为20%~30%的条件下,只作空气密度修正:

P1273t0(A.3)

k3

P0273t1

式中:

P1——试验时的大气压强,kPa;

P0——标准大气压强,kPa;

t0——标准温度,20℃;

t1——试验时温度,℃。

A.2.2当金具用于海拔高于1000m但不高于4000m的地区时,试验电压应进行海拔修正:

式中:

8

DL/TXXXXXXXX—XXXX

U

U0(A.4)

H10.075H

H——海拔高度,km。

A.3无线电干扰规定试验电压及试验程序

无线电干扰试验规定电压通常为金具最高运行电压,也可由需方确定。

无线电干扰试验,应进行测试回路背景干扰测量和环境背景干扰测量,测试回路背景噪声应保证在

直流试验电压下,至少比试品的干扰电压低50%。环境背景干扰应在试品未施加电压的条件下对试验

回路进行测量。原则上,背景干扰电压应不高于试品干扰电压的30%。

试验时,首先在试品上施加规定电压的125%,并维持5min,然后降到规定电压的30%,再逐级升

高电压,直到规定电压的125%,而后再逐级降低电压至规定试验电压的30%。在第二次降压过程中同

时记录施加电压和无线电干扰电压值,由此可作出一条干扰电压和施加电压的关系曲线。通常每级电压

为规定电压值的10%。

9

DL/TXXXXXXXX—XXXX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一般技术要求.................................................................................................................................................2

4分类要求.........................................................................................................................................................2

5连接与紧固.....................................................................................................................................................5

6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6

7试验与检验.....................................................................................................................................................6

8标志与包装.....................................................................................................................................................7

DL/TXXXXXXXX—XXXX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金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金具的一般技术要求、分类要求、连接与紧固、制造

工艺和质量控制、试验与检验、标志与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用金具的设计、制造、安装与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1六角螺母C级

GB93标准型弹簧垫圈

GB/T95平垫圈C级

GB/T229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700碳素结构钢

GB/T713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GB/T1173铸造铝合金

GB/T1220不锈钢棒

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2314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GB/T2315电力金具标称破坏载荷系列及连接型式尺寸

GB/T2317.1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1部分:机械试验

GB/T2317.2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2部分: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

GB/T2317.3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3部分:热循环试验

GB/T2317.4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4部分:验收规则

GB/T3077合金结构钢

GB/T4437.1铝及铝合金热挤压管第1部分:无缝圆管

GB/T5780六角头螺栓C级

GB/T6172.1六角薄螺母

GB/T8162结构用无缝钢管

DL/T284输电线路杆塔及电力金具用热浸镀锌螺栓与螺母

DL/T373电力复合脂技术条件

DL/T683电力金具产品型号命名方法

DL/T760.3均压环、屏蔽环和均压屏蔽环

DL/T763架空线路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

DL/T764电力金具用杆部带销六角头螺栓

1

DL/TXXXXXXXX—XXXX

DL/T768.2电力金具制造质量锻制件

DL/T768.3电力金具制造质量冲压件

DL/T768.5电力金具制造质量铝制件

DL/T768.6电力金具制造质量焊接件

DL/T768.7电力金具制造质量钢铁件热镀锌层

DL/T1098间隔棒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DL/T1099防振锤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DL/T1343电力金具用闭口销

DL/T1372架空输电线路跳线技术条件

YB/T4165防振锤用钢绞线

3一般技术要求

3.1金具的设计、尺寸公差和制造图样应满足GB/T2314的规定,在供货合同图样内应标示出金具的

特征尺寸,必要时还应提供金具的装配说明或施工图样。

3.2金具的连接尺寸应符合GB/T2315、的规定和图纸设计要求。

3.3金具的电气接触面及与导线表面直接接触的压缩金具的压缩接触面,在安装前应采取必要的保护

措施。

3.4标称破坏载荷在160kN及以上的钢铁制件,制造材料的额定抗拉强度不应低于500MPa,且屈强比

不宜大于0.80。线路温度低于-35℃时,螺栓及锻造类连接金具制造应采用35CrMo材料并调质处理。

3.5钢铁制件材料应满足GB/T699、GB/T700、GB/T713、GB/T1220、GB/T1591、GB/T3077和GB/T

8162的规定。

3.6金具的材料应便于加工制造和适用于批量生产,并符合GB/T2314附录A的相关规定。

3.7压缩金具的材料应能经受冷压加工。钢制压缩件在压缩以后还应具有足够的冲击强度,应满足

GB/T229的规定。

3.8金具的电气接触面积宜按电流密度0.12A/mm2~0.15A/mm2设计。

3.9金具部件使用的非金属材料应抗老化,能经受住运行温度且不影响其性能,在运行温度条件下具

有足够的抗臭氧、抗紫外线辐射、抗空气污染能力,且不应对与之接触的材料诱发腐蚀。

3.10在同一联板上的不同位置施加不同载荷时,联板厚度的设计应以最大的载荷作为基准。

3.11金具应具有耐受大气污染的能力,且能防止运输、库存及运行中的腐蚀。所有运行中暴露在大气

中的黑色金属部件应按DL/T768.7进行热浸镀锌防腐。

3.12金具的命名按DL/T683的规定执行。

4分类要求

4.1间隔棒

4.1.1间隔棒应能抑制导线微风振动和次档距振荡,能防止不均匀覆冰或脱冰引起的极导线扭转。

4.1.2除短路情况以外,间隔棒在安装位置处应保持子导线间距。

4.1.3间隔棒应能承受安装、运行(包括短路)和维护条件下的机械负荷,任何部件不能损坏或出现

永久性变形。

4.1.4在正常的运行条件下,应避免对导线的损伤。

4.1.5间隔棒应易于安装和拆卸,而勿需全部拆散。

2

DL/TXXXXXXXX—XXXX

4.1.6线夹应能补偿导线因蠕变引起的松弛,保证适当握紧而又不损伤导线。线夹内补偿导线蠕变松

驰装置和线夹的材料,应有适合其工作范围的静态负荷特性。

4.1.7间隔棒耐短路电流向心力可按照DL/T1098进行计算,其整体机械强度应满足短路电流向心力

的要求。

4.1.8间隔棒线夹的基本要求参见表1。

表1间隔棒线夹的基本要求

项目要求值

顺线握力≥2.5kN

扭握力矩(铰链式线夹)≥120N•m

扭握力矩(预绞式线夹)≥96N•m

线夹本体破坏载荷≥8kN

线夹间拉力、压力≥8kN

4.1.9间隔棒疲劳试验方法及要求按DL/T1098的规定执行。

4.1.10间隔棒线夹的表面,不得有明显棱角、毛刺等,弧与弧连接过渡应自然、圆滑,并满足3.3

的要求,必要时可进行抛光处理。

4.1.11用于档内的间隔棒应为柔性结构,且具备阻尼性能。线夹关节应有足够灵活性,使线夹在导线

分裂圆切线方向有±15º的活动范围,在顺线方向有±5°的活动范围。

4.1.12安装框架与线夹连接螺栓应采取防止螺栓在运行中松动的措施。

4.1.13橡胶阻尼型间隔棒的线夹关节及夹紧导线的部位均应填充橡胶,配合尺寸应保证橡胶的固有弹

性。

4.1.14硬跳线中软导线的间隔棒可采用刚性间隔棒,跳线间隔棒线夹应内衬橡胶垫。

4.2悬垂线夹

4.2.1导线使用的悬垂线夹应为防晕型。

4.2.2悬垂线夹应考虑减少微风振动对导线产生的影响,线夹应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其船体能自由、

灵活地转动,相对于回转轴的转动惯量宜尽量减小。

4.2.3悬垂线夹设计应除考虑正常的张拉应力外,在线夹出口(包括线夹内)处还应考虑弯曲应力和

挤压应力。

4.2.4提包式悬垂线夹单侧的出口角一般在0°~25°之间,预绞式悬垂线夹单侧的出口角一般在

0°~15°之间,也可根据特定要求适当加大。

4.2.5悬垂线夹的连接装置应有足够的耐磨性,不应在长时间运行后因磨损而破坏。

4.2.6悬垂线夹的线槽及压条等与导线相互接触的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允许存在毛刺、凸出物及可能

磨损导线的缺陷。

4.2.7在悬垂线夹内安装导线时,若使用护线条,护线条端部宜为鸭嘴型,并符合DL/T763的规定。

4.2.8悬垂线夹船体线槽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导线直径的8倍。

4.2.9悬垂线夹的握力与导线额定拉断力的比值不应小于表2的规定。

3

DL/TXXXXXXXX—XXXX

表2悬垂线夹握力与导线额定拉断力之比

导线类别铝钢截面比α百分比(%)

α≤2.314

钢芯铝绞线2.3<α≤3.916

钢芯铝合金绞线3.9<α≤4.918

铝包钢芯铝绞线4.9<α≤6.920

6.9<α≤11.022

铝包钢芯铝合金绞线

α>11.024

铝合金绞线、铝合金芯铝绞线—24

4.2.10悬垂线夹的结构型式应便于带电作业,可采用带电作业工具进行线夹的安装或拆卸,并使线夹

的组成部件数最少。

4.2.11悬垂线夹的本体和压条宜采用铝合金制造。

4.2.12悬垂线夹的U型挂板等附件采用抗拉强度不低于375MPa的钢材制造。所有用钢制造的附件、

紧固件均采用热镀锌进行防腐处理。

4.3耐张线夹和接续金具

4.3.1耐张线夹和接续金具的设计应防止运行中潮气侵入和滞留。

4.3.2耐张线夹和接续管对导线的握力不应小于导线额定拉断力的95%。

4.3.3耐张线夹和接续金具的设计应避免应力集中,管口内侧应做成圆弧倒角。压接管的拔稍长度宜

为管外径的1-2倍。

4.3.4耐张线夹和引流线夹的接触面宜采用双面接触,装配间隙不应大于0.8mm。接触面的平面度不

应大于30μm,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3.2μm。外侧面应平整、无划伤,周边光滑。

4.3.5铝管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应有裂纹、划伤、剥层及碰伤等缺陷。

4.3.6钢管中心同轴度公差不应大于0.5mm,钢管出口端应去刺、倒圆角。

4.3.7耐张线夹和接续管的本体及引流板材料可选用铝纯度不低于99.5%的热挤压或拉拔成型铝管,

铝管抗拉强度不应小于80MPa,延伸率不应小于12%。

4.3.8铝合金导线配套的耐张线夹和接续管的本体可使用铝合金材料制造,铝合金管强度不应小于

135MPa,延伸率不应小于12%。

4.3.9引流板应选用铝纯度不低于99.5%的工业用铝,不应铸造。

4.3.10耐张线夹钢锚应符合GB/T699或GB/T700的规定,成品的布氏硬度不应大于156HBW。

4.3.11耐张线夹钢锚应采用整体锻造工艺加工,非加工表面钢印深度不应大于1mm,宽度不应大于

3mm,不应有裂纹、剥层及氧化皮存在。钢锚应采用热浸镀锌防腐,钢管内壁应无锌。

4.3.12耐张线夹和接续金具在压缩施工时均应在与导线的接触面上敷以电力复合脂,复合脂应符合

DL/T373的规定。

4.4均压环(不含复合绝缘子的中环和小环)和屏蔽环

4.4.1均压环和屏蔽环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承受不小于2000N的静态机械载荷,环体、连接支

架和紧固件不得因风致振动引起松脱、变形或疲劳损坏。

4.4.2均压环和屏蔽环与绝缘子串金具的连接应保证安装方便、运行可靠。

4.4.3均压环和屏蔽环应采用铝管制造,铝管管壁厚度不应小于5mm,环体及部件的材料应符合DL/T

760.3的规定。

4

DL/TXXXXXXXX—XXXX

4.4.4均压环的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绝缘子串结构形状的影响。均压环、屏蔽环铝管环径和管径应满

足机械强度和电场强度计算要求。均压环环体铝管外径或等效计算外径不应小于150mm,铝管中心线至

绝缘子轴线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00mm;屏蔽环环体铝管外径或等效计算外径不应小于150mm。

4.4.5环体在制造过程中应避免管体开裂、严重变形等缺陷,管径的径向变形量应控制在铝管直径的

±3%以内,环体弯曲半径公差不应超过环体半径的±1%。

4.4.6均压环和屏蔽环表面应光滑,满足不产生可见电晕的要求。

4.4.7均压环和屏蔽环的支架与环体间应采用氩弧焊连接。

4.5连接金具

4.5.1连塔金具本体应采用锻制,并进行热处理。

4.5.2球头挂环和碗头挂板均应整体锻造,并进行热处理。

4.5.3连接金具的螺栓和螺母应符合DL/T284的要求,螺栓强度等级不应低于6.8级,螺母强度等级

不应低于4.8级。

4.5.4悬垂联板宜采用整体式联板,局部可以焊接加强筋板;耐张联板宜采用分体式组合联板。

4.5.5悬垂联板和耐张联板的设计应保证强度等级与绝缘子的强度等级相匹配,并使得载荷通过联板

均匀传递到每联绝缘子上。

4.5.6与联板相连接的金具在转动时不得与联板相碰,悬垂线夹可在垂直导线的平面内自由摆动±

40°。

4.6跳线金具

4.6.1跳线金具应符合DL/T1372、GB/T8162的规定的要求。

4.6.2跳线金具应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满足导流要求,电气连接部件不应降低跳线的导电能力。金

具的额定载流量不应小于导线的载流量。

4.6.3跳线金具应能经受安装、运行和维护时产生的各种机械荷载,并能经受工作电流(包括短路电

流)下的运行温度以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各种情况的考验。

4.6.4采用笼式跳线结构时,跳线的中间段应使用间隔棒和刚性支架固定多分裂跳线。

4.6.5采用铝管式跳线结构时,跳线的中间段应使用铝管作为导流体,铝管终端线夹与导线耐张线夹

的连接采用软导线。铝管采用分段连接时,接头应采取可靠的防松措施。

4.6.6铝管式跳线用铝管应按GB/T4437.1的规定,选用热挤压成型铝合金管。

4.6.7铝管两端与软跳线的连接部分的引流板部件应选用铝纯度不低于99.5%的热挤压板。

4.7防振锤

4.7.1防振锤的一般技术要求按DL/T1099的规定执行。

4.7.2防振锤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疲劳性能,在运行过程中不滑移、锤头不脱落、各部件不松

动。

4.7.3防振锤的锤头表面应进行热浸镀锌处理。

4.7.4线夹宜采用铝合金固定线夹,材料应符合GB/T1173的规定,也可采用预绞式线夹。

4.7.5防振锤用钢绞线应符合YB/T4165要求,且钢绞线单线抗拉强度不应低于1570MPa,绞合节径

比不应大于11,且绞线不散股、不锈蚀。

5连接与紧固

5

DL/TXXXXXXXX—XXXX

5.1金具紧固件的外螺纹应在热镀锌前加工或辗制,然后进行热浸镀锌,内螺纹在热浸镀锌前后均可

加工,如果在热浸镀锌后加工应涂防腐油脂。

5.2螺栓一般应加装闭口销,不安装闭口销的螺栓露出螺母外的螺纹不应少于2扣。

5.3用于承受较大机械载荷(160kN及以上)的连接螺栓,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6.8级,并应符合DL/T

764的规定,闭口销应按DL/T1343执行。

5.4紧固用螺栓应符合GB/T5780的规定,有防电晕要求时宜采用半圆头螺帽或在螺栓端部安装防晕

螺帽。

5.5螺母应按G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