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浪潮下我国农村产业人才供需失衡问题与对策_第1页
返乡创业浪潮下我国农村产业人才供需失衡问题与对策_第2页
返乡创业浪潮下我国农村产业人才供需失衡问题与对策_第3页
返乡创业浪潮下我国农村产业人才供需失衡问题与对策_第4页
返乡创业浪潮下我国农村产业人才供需失衡问题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农村产业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关键。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基础,正逐渐被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所关注。202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包括: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培育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鼓励地方出台城市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等激励政策[2]。一直以来,制约我国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的瓶颈是技能型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供给不足。一方面,农业产业技术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基层行政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另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从一二线城市回流到县城以及乡镇的农民工就业质量有待提升、创业激励动机不足。那么,我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是否存在明显的人才供需结构失衡的问题呢?不同的产业融合模式中的农村产业发展的人才困境以及纾解之道究竟如何?本文将基于不同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模式情境下我国农村产业发展的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为解决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人才短板提供对策建议。一、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六种典型发展模式(一)农业内部融合发展模式该模式采用农林结合、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等生态循环方式,形成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农业融合状态,实现高效生态农业增产增效。这种模式通常采取农业和林业相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农业和牧业相结合等方式。以农业和林业相结合为例,许多地区在经济林下种植中药、菌类等特色经济作物,“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农业和林业相融合主要分布在耕地面积较少的山区或者丘陵地区。这些地区林业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因素,在林间种植经济作物和耕地上种植经济作物相结合。以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为例,许多地区鼓励发展养殖特色“禾花鱼”,稻田养鱼、虾以及利用湖泊池塘等水域进行水产养殖业,农民既可以获得农业种植业收入,还可获得养殖业收入。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主要分布在南方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等水域丰富的地区。以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为例,许多地区在牧场上规模化地养殖牛、羊等畜类,养殖的粪便为种植业提供肥料,养殖场所产出的牛奶、羊毛、肉类也可获得经济收益。农业和牧业相结合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等传统畜牧业发达的地区。(二)延伸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该模式通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健全市场营销体系,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尽可能地将农产品价值留在乡村。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较短,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因此,延伸农业产业链模式主要鼓励农业类企业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不断扩充农产品的价值链。例如,部分地区大力发展甘蔗和生姜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将甘蔗加工为各种糖类,将生姜加工为零食类食品。广西部分地区大量种植田七等中药植物,因此当地鼓励发展中草药材加工行业,以延伸农产品价值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和农业收入。2014年,农业农村部开始进行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3],随后,各地政府开始推动“一县一品”的地域特色农产品建设。通过有组织的市场营销品牌建设,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三)农业功能拓展融合发展模式该模式推动农业与商贸、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融合,拓展农业多样化功能。传统农业的功能单一,主要提供农产品,满足人民的衣食需要,而现代农业功能更加丰富。探索农业和商贸业、旅游业等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的新业态,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休闲、教育文化、健康休养等方面的需求。例如,部分城郊农村出现农业休闲旅游区,定期举办二十四节气农活体验活动,吸引家长带领孩子去体验。农耕类研学夏令营为青少年提供宣传教育功能。部分风景秀丽、医疗设施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开发吸引老年人旅游休闲和健康休养的项目,体现了农业的休闲旅游功能。城郊农家乐蓬勃发展起来,也设置了垂钓、捕捞、果园采摘等项目,游客还可以购买土特产品。这类农业、商贸业和旅游业的典型融合模式,则拓展了农业原有的生产功能,通过发挥丰富多样的农业功能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四)高技术渗透融合发展模式该模式应用数字农业技术、农业高新技术等培育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生产、销售。过去我国农业生产技术采纳程度较低,近年来,数字信息技术开始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推广应用。在播种、喷洒农药等方面,部分地区开始出现无人机技术应用。许多高新技术被融合应用到农业生产等诸多环节,而且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农产品销售环节。部分地区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探索农产品直播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线上和线下销售相结合。为了促进乡村振兴,政府和高校联合起来定期组织农业专家“三下乡”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援助。政府鼓励发展智慧农业和“互联网+农业”,将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与农业科技研发行业相结合。这些都体现了高新技术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渗透和助推作用。(五)多业态复合融合发展模式该模式将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加工、农家乐、农事体验、民俗文化展示、农产品电子商务、特色小镇等多业态相互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相较于前面四种产业融合模式,多业态复合模式则将各种优势兼收并蓄、因地制宜,多种业态“百花齐放”。目前农村地区在推动产业融合时,一般会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来选择发展何种产业业态。例如,农业资源优越的地区,选择发展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及生态循环农业等多种业态。自然风光秀丽的地区会选择发展农家乐和特色旅游小镇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多种业态。不管当地选择发展哪几种产业业态,都符合农村产业多业态复合发展的产业融合模式,也是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有益探索。(六)产城融合发展模式该模式推动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形成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产城融合模式立足于县城早期乡镇企业发展的产业基础,符合我国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布局。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2],其中提到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城延伸,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产城融合发展模式还可以将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原因是农村二三产业通常都布局在城市周边的县城区域,比如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贸易物流运输业、休闲旅游等行业[4]。因此,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有效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二、返乡创业浪潮下返乡创业人员创业现状和困难分析(一)返乡创业人员创业现状分析2015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开始推动设立返乡创业试点县,支持农民工等返乡创业[5]。2016年,中央政府发布《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鼓励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以及退役士兵等各类返乡人员进行创业,并给予培训、政策扶持等创业支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的人才短缺问题逐渐被重视。为了促进各类人才投身到乡村建设,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要培育农村生产经营人才、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人才以及乡村公共服务人才等不同类型人才队伍[6]。为此,越来越多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逐渐为我国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和资金来源。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5—2021年,全国返乡创业人数由450万增加到1120万,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5.00%[7]。总体上看,随着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壮大,返乡创业人数不断增长,返乡人员创业趋势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返乡创业人员创业地点主要为县城或乡镇地区。目前返乡人员主力是农民工和小工商业者,少部分为高校毕业生,他们返乡创业地点首选县城或者乡镇地区。相比较而言,县城或乡镇地区具有仓储、交通运输等优势条件,能更快速地满足客户市场需求。同时,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以及流通、销售等环节也大多集中在广大县城地区以及乡镇地区。部分省份返乡创业试点县发展成绩突出,截至2020年,湖南省、河南省返乡创业人数分别为11万和57万,创办市场主体分别为11万和39万[8-9]。同时,创业也通过经济聚集效应和就业效应带动县域经济发展[10]。围绕农业价值链延伸的其他环节也大多在县域地区,因此返乡创业人员的创业经营地点大多聚集在县城地区,只有少量创业项目生产基地布局在村庄。二是返乡创业人员涉及的行业和经营方式较为集中。目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较好的产业主要是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以及农业生产服务业。这些行业通常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由于资金和技术上的不足,返乡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资金、技术以及行业壁垒要求并不太高的农产品简单加工和流通、农产品电商销售、现代种植业和养殖业基地以及乡村休闲旅游等行业。创业者通常资金实力不够强大,合伙经营的形式较为普遍。三是返乡创业人员的群体类型和创业目标更多样化。根据返乡创业主体的类型可以分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个体工商户返乡创业以及大学生返乡创业等[11]。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调研数据显示,返乡创业人员80%为农民工[12]。不同的创业者因个人能力、资金实力、家庭背景以及社会网络的差异,往往倾向选择不同类型的创业项目。创业活动分为生存型和发展型创业以及价值型创业[13]。目前返乡创业者的动机既有经济压力下的“被动性”生存型创业,也有实现自己长期发展目标的“主动型”发展型创业。(二)我国返乡创业人员面临的创业困难分析1.创业者通常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创业资金、经营经验以及技术优势不足成功的创业项目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护城河”。目前我国返乡创业人员的主体是农民工、个体工商户以及少量大学生。他们往往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创业,经营的创业项目规模偏小[14],通常既缺乏贷款渠道的信息,又缺乏贷款抵押的资产,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15]。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返乡创业企业获得银行信贷均值为31.60万,远低于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16]。2.返乡创业人员对政府相关优惠政策了解不足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比如,许多地方政府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创建工作,评选出优质的返乡创业示范项目,在创业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补贴和支持。遗憾的是,大部分返乡创业人员缺乏相应渠道及时获取信息资讯,政府对返乡创业人员进行的项目补贴容易出现“精英俘获”的问题。同时,返乡创业人员面临着乡土文化制约,交易成本偏高的问题[17]。3.返乡创业人员倾向选择投资回报期限较短的项目由于信贷资金约束,返乡创业者的创业项目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返乡创业者往往会选择前期资本投入较少、技术门槛较低、投资收益回报较快的项目,例如,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农产品电商销售、农村休闲旅游民宿等行业的项目。返乡创业者大量涌入这类产业项目,致使这些领域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创业成功更为艰难。三、返乡创业浪潮下我国农村产业人才供需失衡问题分析(一)农业内部融合发展模式的人才供需分析农业内部融合发展模式主要针对农业、林业、牧业、种植业以及养殖业之间的相互结合。以农业和林业相融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相融合为例,这类融合模式往往需要农业经营主体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兼具较高的农业生产技术。无论是养殖业还是“林下经济”中种植的菌类和中草药,都需要劳动者具有较高的农业专业技术。即使是采取“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这样的模式,农户可以获得较多技术力量的支持,仍需农户自身具备较好的养殖业、种植业的农业生产技术,否则也是无源之水。另外,现代种养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专家的技术力量。同时,还需要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农业经营管理才能。综合而言,该模式中主要的人才需求类型是复合技术型人才、专家型技术人才及职业技能型人才。具体而言,复合技术型人才需要同时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技能、农业经营管理才能、企业家才能等多种技能。专家型技术人才大多是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林类院校专家,职业技能型人才大多是拥有农业养殖技术的人才。从返乡创业人群的技能类型来看,部分返乡人员返乡前曾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部门工作,或者是工商业个体户经营商业。他们所掌握的工作技能大多集中在二三产业,且农业生产技术和工作经验是比较缺乏的,短时间内无法成为拥有农业养殖技术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许多返乡创业人员的创业方向和之前外出务工的工作关联性不强[18]。(二)延伸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的人才供需分析延伸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延伸扩充农产品的价值链。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往往需要较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也吸引工商资本下乡投资。比如,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需要从事物流运输的工人、技能熟练型的产业工人及农产品销售人员。另外,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需要产品研发的技术人员。同时,农产品销售环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需要电商人才。综合而言,该模式中主要的人才需求类型是专家型技术人才以及职业技能型人才,以及具有电商销售技能的人才和熟练技能的产业工人。从返乡创业人群的技能类型来看,返乡人员可能没有选择创业而是选择就业。返乡前在制造业作为产业工人的人员,其拥有的职业技能可以迁移。因其拥有的技能与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产业工人所需要的技能比较接近,所以也有许多返乡人员选择在家乡县城中农业产业链上的企业工作。此外,也有部分返乡人员从事农业生产资料批发零售业务,或者从事物流运输业务、农产品电商直播销售等活动。因此,延伸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较为紧缺的人才是专家型技术人才。(三)农业功能拓展融合发展模式的人才供需分析在农业功能拓展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中,各类经营主体会注重对农业功能性的深度挖掘,尤其是挖掘农业在休闲旅游、健康保健方面的功效价值。比如,在农村地区经营民宿,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再如,举办农耕类研学夏令营为青少年提供劳动教育和农业生产体验。这类模式需要经营管理型人才、职业技能型人才。具体来说,需要具备旅游行业知识的运营管理才能,另外也需要各类具有服务职业技能的人才。从返乡创业人群的技能类型来看,部分返乡创业者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尤其是工商个体户。但是许多返乡者转变为休闲旅游行业的服务提供者,其经验仍不足,尤其是餐饮住宿行业需要提供较高标准的服务。因此,农业功能拓展融合发展模式较为紧缺的人才是职业技能型人才。(四)高技术渗透融合发展模式的人才供需分析高技术渗透融合发展模式将数字农业技术和农业高新技术融入农业生产环节中,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智慧农业以及“互联网+农业”对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要求较高,同时需要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而当前这类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素养的专业型人才严重缺乏。从返乡创业人群的技能类型来看,大部分返乡者受教育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也缺乏相应的农业技术知识和信息技术技能。农村返乡创业的主体大多是以农业管理经营型人才为主。因此,高技术渗透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最急需的是专家型技术人才,通常只能依靠高校专家科技团队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专家作为技术指导。(五)多业态复合融合发展模式的人才供需分析在多业态复合融合发展模式中新型经营主体主要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电商销售以及休闲旅游等。这些都是农村产业融合中常见的新业态。农产品精深加工行业比较急需的是专家型技术人才。农产品电商销售行业比较紧缺的是拥有电商销售技能的农村电商人才。休闲旅游业比较急需的是服务行业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从返乡创业人群的技能类型来看,部分返乡创业者具有一定的农产品电商销售经验,但仍需政府为其提供电商销售业务培训。另外,部分返乡创业人员在乡村民宿经营方面也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整体而言,多业态复合融合发展模式更缺乏农村电商人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六)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人才供需分析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是指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农村二三产业在县域地区得到蓬勃发展。因此,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也需要前面提到的多种类型的人才,既包括信息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复合技术型人才,也包括城乡规划人才。尤其是后者,这类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素养的专业人才是严重缺乏的。从返乡创业人群的技能类型来看,大部分返乡创业者以管理经营人才为主,而技术人才和城乡规划人才是相对缺乏的。总体而言,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需求和返乡创业群体之间存在匹配失衡的问题[19]。返乡创业人员的人才结构过于单一,难以满足当前各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农业内部融合发展模式、高技术渗透融合发展模式以及延伸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所急需的紧缺人才类型为复合技术人才、专家技术人才及职业技能人才。农业功能性拓展融合发展模式、多业态复合融合发展模式所急需的紧缺人才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