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的门当户对_第1页
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的门当户对_第2页
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的门当户对_第3页
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的门当户对_第4页
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的门当户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婚姻制度婚:婚,最开始的本意是男子在黄昏时刻可凭借夜色掩护到女方居住的地方进行抢劫将女子抢到男方的居所,进行婚配,实现妇从夫居的事实。当时的男性地位慢慢上升,已经不满足与母系社会夫从妇居的婚姻形式。姻:姻,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因。女:女子,因:有凭借依靠的意思。古人认为女子去了夫家才找到了依靠,对男性逐渐产生了依赖的感觉。

古代的婚姻和现在的婚姻相比,更像是一种工具,一种维护统治者治理天下,一种和宗法观念切合有利于控制人心的,一种扩大宗族势力,保证家族传承的工具。古人认为婚姻乃是一种对外缔结,是宗族的延续,所以婚姻在古代是一种宗族行为,是关乎宗族兴衰,祭祀祖先的大事。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婚姻制度完全契合这样的要求,大宗族联姻讲究门当户对,是希望宗族势力不断扩大,宗族得以更加长久的延续。古代婚姻:门当户对门当,是放置于大门两旁的一对石墩,用来镇宅装饰、稳固门面之用,文官的家用方形的“门当”,武官的家用圆形的“门当”。户对,是置于门楣上方或两侧的圆柱形或六角圆柱形的木雕或砖雕,用于家有喜庆时悬挂灯笼之用。一般平民百姓都为两个户对,高官或大户人家则有四个户对。皇亲贵族可能有更多,因为必须是成双成对,所以称为户对。古代的建筑中,大门前有门当的宅邸,门楣上方必有户对。而且门当的大小、和户对的多寡,也是主人身份与财势的象征。因此古时候的人,在儿女嫁娶决定前,常会暗中观察对方的门当与户对。以致于演变成现在社会观念中,衡量男女双方家世背景的一个成语。门当户对的起源:

“门当户对”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当时的贵族为了保持血统纯正,限制通婚,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度”,门第等级森严,士族与庶族之间禁止通婚,士族氏族消失以后,唐朝开始又有“良贱不能通婚”的说法,可以看做是门当户对的一个变种。

“门当户对”让权力和资源始终掌控在既得利益者手中,形成稳定的社会统治结构,维护了阶级名望和社会地位的长久性,阻止下层社会向上流动。在汉代门当户对”仍然不是婚嫁的常态,仅在皇族婚姻内适用。真正的“门当户对”婚姻观出现在西晋,东晋是其成熟期,南朝是其衰弱期。魏晋以来,士族婚姻有严格界限,通婚必须衡量门第,只有士族之间才能彼此通婚,藉以排除庶族寒门,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标准依据。到了唐代,女性有了更广泛的受教育机会,文学素养的提高促使其更乐于选择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开始放弃“门当户对”,代替的是“才子佳人”爱情观。到了宋朝,宋人议亲观念上又回归到了重财、重科举官僚和重人品的“门当户对”取向,。此后,“门当户对”式的阶层内婚制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仍然有适用空间。门当户对的发展变化:“门当户对”意味着传统婚姻从来不是男女二人之事,正如《说文》所解:“妇家为婚,婿家为姻。”尤其是政治联姻,例如“秦晋之好”,经由婚姻缔结为联盟,共同进退,当然需要以“门当户对”的标准再三权衡。确保荣华富贵世代永享,可以说是“门当户对”的初衷。且传统中国刑法实行株连主义,因为连坐可能诛灭九族,“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所谓的“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如若婚姻不慎,所结非善之人,日后受到牵连,整个家族可能面临灭顶之灾。门当户对的意义:“最严格”的门当户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开始兴盛,他们长期把持朝政,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门阀士族为了长期保持其优越地位,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增强自己的势力。其中,婚姻便是保住特殊权力和地位的重要手段,“门当户对”走向登峰造极的地步。士族选择婚姻对象不再看对方的政治或社会身份,而是看对方是否是士族出身。

纵观东晋百余年历史,一流门阀总共有五个,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颍川庾氏、陈郡谢氏和龙亢桓氏。东晋权臣桓温便是出自龙亢桓氏,在龙亢桓氏还未成为一流门阀时桓温想与琅琊王氏结亲,以提升桓家的门第。正好王坦之是他的参军,于是,桓温表达了联姻的意思。王坦之不敢立即答应,回家问父亲王述的,被王述大骂:“我王家怎能娶兵家女?”王坦之遂婉言谢绝,桓温笑语:“此尊翁意耳。”门当户对的有关法律:1.秦代曾刻石规定婚嫁要“贵贱分明,男女礼顺”。2.

《唐律疏议·户婚》规定:“诸与奴娶良人女为妻者,徒一年半,女家,减一年,离之。其奴自娶者,亦如之;主知情者,杖一百;因而上籍为婢者,流三千里。”3.元明清有“诸良家女愿与人奴为婚者,即为奴婢”“凡家长与奴娶良人女为妻者,杖八十,女家减一等”门当户对到底应不应该?在新时代下有没有可利用的价值呢?新时代的“门当户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同

古人一直强调的“门当户对”,在父母辈看来是具有相当程度的合理性。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男女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但是一旦涉及到婚姻,那么就会涉及到两个家庭。不同的家庭氛围,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甚至是家庭遗留的特殊习惯,都会成为婚姻考虑的必要条件。

但在如今的时代发展之下,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门当户对只存在于古装剧中。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早已经渗透到每一个年轻人心里,家庭环境不再是他们婚恋的第一选择。思想上的契合成为第一要素,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同成为第一追求。

物质上的“门当户对”逐渐被抛弃,新时代更追求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1.家庭背景的门当户对2.学历上的门当户对3.个人兴趣上的门当户对4.工作性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