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公路沥青稳定碎石层施工技术规范_第1页
普通公路沥青稳定碎石层施工技术规范_第2页
普通公路沥青稳定碎石层施工技术规范_第3页
普通公路沥青稳定碎石层施工技术规范_第4页
普通公路沥青稳定碎石层施工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普通公路沥青碎石封层施工技术规范本规范主要规定了普通公路沥青路面碎石基层施工的原材料的要求、施工、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要收的要求。本规范适用于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及部分重载交通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其它沥青路面可参照本规范进行适当调整后实施。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GB50092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CJJ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514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H10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521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E20公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T270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JT/T277沥青混合料摊铺机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017H0060江西省二级公路沥青路面早期裂缝防治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报告3术语和定义3.1普通公路0rdinaryroads普通公路指除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外的联结城市、乡镇和工矿基地等,主要供车辆行驶,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安全设施的道路。普通公路通常包括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本指南所指为沥青路面。3.2沥青稳定碎石AsphaltTreatedBase简称ATB,是由沥青和矿料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粗粒式或特粗式密集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可用于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下面层,具有良好的骨架结构、抗车辙性能和耐疲劳性能,可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3.3改性沥青混合料ModifiedAsphaltMixture5DB36/T12—2021通过混合料改性技术生产得到的沥青混合料,即在普通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将混合料改性剂通过人工或添加设备直接投放到拌缸中,不改变传统的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实现改善沥青混合料性能的目的。3.4沥青混合料改性剂ModifierforAsphaltMixture沥青混合料改性剂是指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或无机材料,可熔融或分散在沥青混合料中以改善或提高其路用性能的物质。4材料4.1原材料要求4.1.1沥青沥青稳定碎石采用A级70号或5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见表1规定。表1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1-4区)技术要求蜡含量(蒸馏法%)软化点(℃)闪点(COC)(℃)±0.8±0.84.1.2改性剂a)为提高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沥青用量,增加裹附集料的沥青薄膜厚度以提高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及减少混合料离析,宜结合橡塑复合型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改性剂进行应b)沥青混合料改性剂一般用量为普通沥青混合料质量的0.4~0.6%,采用拌和楼直投的方式,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沥青胶浆强度和路面抗车辙变形能力,快捷的达到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效果,一般混合料改性剂物理指标应满足表2技术要求。表2沥青混合料改性剂物理指标6g%4.1.3粗集料a)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且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进场后粗集料必须隔离堆放且堆料场必须硬化。b)粗集料应有一个固定的料源,碎石加工时必须采用二级或三级破碎,喂料采用振动喂料机(格栅筛下封板打开)。头破采用鄂式破碎,二破采用反击式破碎,三破采用冲击式破碎,筛分采用反击筛分联合机;每条生产线需配置二级以上吸尘装置。c)为了有效控制和减少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在碎石料源生产加工处,必须采用专用碎石整形机,对粗集料进行整形处理。d)碎石的规格、级配、岩性等应稳定。粗集料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表3的要求,其规格应满足现行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规定。表3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11--%5533—-4.1.4细集料a)细集料采用10~20mm石灰岩加工的机制砂,机制砂要求干净、坚硬、干燥、无风化、无杂质。b)细集料技术指标如表4所示,其规格应满足现行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规定。细集料存放时要求搭建专门的防雨措施。表4细集料技术要求7DB36/T12—2021---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3533%---),S-4.1.5矿粉a)矿粉要求采用专用磨细设备进行现场加工或工厂化生产(指水泥厂购买),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b)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禁止使用拌和机回收粉料。严格控制0.075mm以下含量,其允许偏差为±1%。c)根据现场生产的数量,及时进行矿粉质量检验。矿粉存放时要求搭建专门的防雨措施,如防雨大棚等。表5矿粉技术要求下--%11%%% 块-- - -d)为了提高沥青和集料的粘附性,增强混合料抗水害能力,对碎石与沥青粘附性小于4级时,建议添加钙质消石灰作为抗剥落外加剂,消石灰应满足现行规范III级以上技术标准,0.075㎜筛通过率应不小于80%,消石灰的掺量为矿粉用量的30%,具体掺量通过试验确定。4.2沥青混合料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混合料性能验证采用马歇尔试件,条件允许时,建议采用旋转压实仪成型(附录C)试件,按照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混合料性能验证。4.2.1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沥青稳定碎石级配设计遵循骨架密实型结构思路,矿料级配如表6、图1所示。8表6江西省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级配范围(推荐)3~72~62~63~7图1江西省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级配范围(推荐)9DB36/T12—20214.2.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a)ATB体积指标采用旋转压实成型法成型试件,试件尺寸Φ152.4mm×95.3mm,旋转压实次数100次,试件稳定度和流值采用大马歇尔法进行控制,最大理论密度采用真空实测法,毛体积密度由表干法测定,当条件不具备采用标准马歇尔试件进行试验时,应提高技术指标,见表7。表7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次%%ATB-25ATB-30设计空(%)4%5%6%c)为更好的发挥沥青稳定碎石作为下面层抗裂及耐久性能,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时,保障高温抗变形能力的基础上,建议适当增加沥青用量,提高沥青膜厚度。4.2.3沥青混合料性能检验要求a)高温稳定性检验高温稳定性检验必须在试验温度为60℃、轮压0.7MPa条件下,按照路面铺筑厚度成型车辙试件,动稳定度应符合表8的要求。表8沥青稳定碎石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b)水稳定性检验沥青稳定碎石都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以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浸水马歇尔试验的残留稳定度以及残留强度比应符合表9的要求。表9沥青稳定碎石水稳定性技术要求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c)低温性能检验在沥青稳定碎石结构中,考虑到混合料的粗集料多、最大粒径大,结构厚的影响,将ATB-25小梁试件调整为50mm×50mm×250mm,加载速率为50mm/min,在-10℃温度下进行小梁抗弯曲试验,技术要求如表10所示。表10沥青稳定碎石低温弯曲试验技术要求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με)d)渗水系数渗水系数的要求依据表11的要求测定。表11沥青稳定碎石渗水系数技术要求DB36/T12—20215施工5.1试验路段的铺筑5.1.1根据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大面积施工开工前需先做长度不少于300m试验路段铺筑,分试拌和试铺两个阶段:5.1.2根据各种机械施工能力相匹配的原则,确定适宜的施工机械,按生产能力决定机械数量与组合方式。5.1.3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操作方式。验证沥青稳定碎石的配合比设计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决定正式生产用的矿料配合比和油石比。5.1.4通过试铺决定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振捣夯实的方法和强度、自动找平方式等操作方式。5.1.5通过试铺决定压实机具的选择、组合、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要在试验路段试铺过程中,通过试压获得所要求压实度而制定适宜压实工艺与压实程序;明确具体的碾压时间、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静压与振压及揉压的最佳遍数、压路机类型组合、压路机型号与吨位、压路机振幅、频率与行走速度的组合;确定施工缝处理方法和各面层的松铺系数。5.1.6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修订施工组织计划。5.1.7建立、健全质保体系,探索一套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对各道工序的偏差分析,提出合理的工艺控制参数和改进措施。5.1.8试验段路面的质量检查频率在表5.1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1~2倍,试验路段结束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规定后,路面施工单位应立即提出试验路段总结报告,审批合格后方可正式大面积开工。5.2施工主要设备5.2.1沥青拌和厂a)拌和厂应在其设计、协调配合和操作方面都能使生产的沥青混合料符合工地配合比设计要求。拌和楼必须配备足够试验设备的实验室,能及时提供试验资料,并应将试验人员资质及试验设备报请监理人批准。b)拌和设备应是能按用量(以质量计)分批配料的间歇式拌和楼,其生产能力应不小于2000型,采用燃油或天然气加热方式。1)拌和楼的计量系统、温控系统及沥青加系统必须通过严格的标定校核,各系统的误差应在容许误差之内。施工单位必须向业主和监理单位提出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的检查、标定报告。2)拌和楼必须配有计算机自动打印设备,能逐盘打印集料和沥青的加热温度、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材料用量和每盘混合料的重量等。3)具有二级除尘设备,粉尘一律不准回收利用,并定期检查及清理除尘管道和布袋,以防堵塞。4)宜有一个120t以上的成品储料仓,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具备两个粉料罐。5)有2个以上的沥青罐,容量不小于200m3,能保温储存和加热;若采用改性沥青储罐应配备搅拌装置,确保改性沥青处于搅拌状态。6)应配备相应外加剂自动添加装置。c)拌和设备在安装完成后应按批准的配合比进行试拌调试,直到符合要求。d)拌和场地布置应保证热料运送距离合理,进出方便,电、水供应好,且远离居民区,并应符合《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有关要求。5.2.2运料设备a)每台运输车辆载重量不小于15t,车槽内不得粘有杂物。b)带自卸装置。c)应备有覆盖设备,车槽四角应密封坚固。5.2.3摊铺设备a)具有自动或半自动方式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的装置;具有足够容量的受料斗,在运料车换料时能连续摊铺,并有足够的功率推动运料车;具有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板或振动夯等初步压实装置,摊铺宽度可以调整。b)每个作业面选用性能相当的2台摊铺机双机联铺。两机的距离间隔为10m,两台摊铺机结构参数或运行参数应相等。5.2.4碾压设备压路机数量一般不宜少于4台,其中至少有2台静质量≥26t的轮胎压路机、2台静质量≥11t的双驱双振压路机(或2台静质量≥11t双驱双振压路机、1台静质量≥11t双钢筒压路机)。还应另配备监理人认可的1台小型振动压路机。5.2.5检测设备为更好的控制沥青稳定碎石在施工各阶段的质量,拌和站应设置专用试验室,包括沥青、沥青混合料及路面现场检测仪器设备。5.3施工温度控制沥青的贮存温度、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及粘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确定。采用混合料改性技术的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比普通沥青混合料略有提高,最大不超过10℃。5.4施工工艺5.4.1混合料的拌和a)拌和楼料斗隔板应加高,避免不同规格集料发生串料现象;装载机从底部垂直装料,装料应尽量均匀,以确保生产配合比的准确性。b)确保沥青拌和楼有足够的生产能力,采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对生产流程、配合比控制和称料数量进行精确控制,保证矿料级配和油石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稳定。禁止手动操作。c)严格控制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每车混合料在出厂时均需检测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凡不符合表12要求的不得出厂。表12沥青稳定碎石施工温度控制范围(℃)DB36/T12—2021注:温度参数应严格根据材料和现场天气等实际情况控制,注d)合理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和投料顺序,采用先投放粗细集料、沥青,再投放改性剂,最后投放矿粉的次序。拌和楼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45s,其中干拌时间不小于5s。e)随时对混合料拌和的均匀性进行检查,如出现花白料应分析原因加以改进。5.4.2混合料的运输)根据拌和机和摊铺机生产能力以及运距计算运输车辆数,采用大吨位运输车,保证运力满足要求,摊铺机前等待卸料的车辆不少于4辆。)运输车每趟进场前,车厢应清扫干净,并涂刷适当的防粘剂,严禁有泥沙或其他杂物残留车厢。)不管是否刮风下雨,均应以足够大篷布覆盖混合料,并积极采取相应保温措施,车厢两侧应布设测温孔。)运输途中不得随意停驶,尽量匀速进行避免突然刹车;摊铺过程中运料汽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空档等候,由摊铺机推动前进开始缓缓卸料,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汽车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以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运抵现场的混合料必须当天或当班完成摊铺和压实。5.4.3混合料的摊铺)沥青混合料正式摊铺前,对下承层进行彻底清扫,清除表面污染,并对局部损坏部位及时进行修补。)摊铺机必须双机联铺,梯队作业,距离间隔10m,一些变截面处可采用伸缩式摊铺机摊铺,沥青稳定碎石作为下面层采用挂线法找平。)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温度不低于100℃,摊铺温度应满足要求。考虑到沥青稳定碎石厚度比较大,要求应适当增大摊铺机的夯锤振实系数。)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5m/min的范围内。)减少摊铺机收料斗的收料频率,一般摊铺5~8车后收斗一次,并保证在卸料过程中边前进、边收斗,使粗细混合料均匀分布,防止料斗两侧的大粒径混合料集中产生的离析,避免边部混合料温度降低的影响。)摊铺机摊铺桥隧接头处时,搭接要平顺,不能出现错台;随时观测摊铺质量,发现离析和其他不正常现象应及时分析原因,予以处理,料车在摊铺区散落的料必须及时清除。)在一些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区域,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人工摊铺。5.4.4混合料的碾压a)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压实应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数量一般不宜少于4台,其中至少有2台静质量≥26t的轮胎压路机、2台静质量≥11t的双钢轮压路机,还应另配备1台小型振动压路机。压路机组合及碾压速度见表13。表13压路机组合及碾压速度(km/h)--5--68b)碾压按“紧跟慢压、高频低幅、静振结合、揉压为主”的原则进行,应严格控制压实温度,确保压实质量。c)为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压路机折返时严禁刹车急停,应慢开起步,以免引起摊铺层表面的推移。两端折回处的位置应呈阶梯状,随碾压路段向前推进,以免影响面层的整体平整度。d)严格控制纵坡较大的路段、弯路段等特殊路段的碾压,碾压速度应放慢;桥面要求以胶轮揉压为主,避免振动轮反弹引起小波浪现象。e)压路机在碾压过程中应保持洁净,有混合料粘轮时应立即清除。对钢轮或轮胎压路机开始碾压阶段,可适当加热、涂刷少量隔离剂或防粘结剂。建议尽量不采取洒水措施,当不得不采取洒水方式时,必须严格控制喷水量且成雾状,不得漫流,以防混合料局部降温过快影响压实功效。f)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调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5.4.5路面接缝处理a)施工必须接缝紧密、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b)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并有5~10cm左右的摊铺层重叠,以热接缝形式在最后作跨缝碾压来消缝迹,上、下面层纵缝位置应错开10cm以上。c)横向施工缝尽可能处于结构物端部。若留到两结构物之间,可采用斜接缝或平接缝,然后进行碾压,碾压完成后用3m直尺沿纵向位置,在摊铺段端部的直尺呈悬臂状,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处定出接缝位置。d)横向施工缝若为斜接缝,直接铲除多余部分即可;若为平接缝,用锯缝机割齐后铲除,切缝深度为2/3层厚,并把剩余部分用镐刨齐,冲洗干净后涂上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处摊铺,碾压时用钢轮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从先铺路面上跨缝逐渐移向新铺面层前后约5~6遍;纵压时应使压路机的后轮超出接缝3~6m。一般振压2遍,静压2~3遍。5.4.6天气及开放交通a)沥青路面雨季施工应注意天气预报,加强工地现场、沥青拌和厂及气象台之间的联系,控制施工长度,各项工序紧密衔接;运料车和工地应备有防雨设施,并做好基层及路肩排水。摊铺应避免在雨天进行,当路面滞水或潮湿时,应暂停施工。b)未经压实即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应全部清除,更换新料。c)铺筑好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其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已铺沥青层上制作水泥砂浆。d)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适量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DB36/T12—20216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6.1质量控制标准沥青稳定碎石层施工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的内容、频度、允许偏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4的规定。表14沥青稳定碎石层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标准1--±0.2%[1]2±1%[2]拌合厂取样,用分±3%[3]±5%[4]345测6782.0[5]9±0.5%≤100[6]6.2动态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每天质量检查结果输入计算机,建立质量动态波动图和进度横道图,便于宏观地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6.2.1对重要的试验检测项目绘制波动图和直方图,进行质量动态控制。当某一指标超出允许范围时,分析不合格原因,并对施工路段进行处理。6.2.2动态管理项目包括:油石比、空隙率、级配、压实度、现场空隙率和厚度。6.2.3利用沥青拌和楼打印结果复核检测数据,进行总量校核控制。a)利用沥青拌和楼当天生产的混合料总量与实际铺筑的面积计算平均厚度,复核取芯厚度的准确性,并进行总量检测和厚度复核与总量控制。b)利用沥青拌和楼当天生产的混合料总量与所用沥青总量计算平均油石比,复核实测油石比准确性,进行总量检测和油石比复核与总量控制。c)利用沥青拌和楼当天所用沥青总量和矿粉总量之比计算粉胶比,复核0.075mm通过率,进行粉胶比复核与总量控制。6.3交工验收工程完工后,按照表15频度,随机选取测点进行全面自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全线检测结果及施工总结报告,申请交工验收。表15交工质量检测与验收要求12设计值的-8%设计值的-10%34-5±20mm±30mm67±30mm89≤100[1]DB36/T12—2021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附录A:(规范性)沥青混合料谢伦堡析漏试验A.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用以检测沥青结合料在高温状态下从沥青混合料中析出多余的自由沥青数量,供检验沥青碎石混合料的最大沥青用量使用。A.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A.2.1烧杯:800mL。A.2.2烘箱。A.2.3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能保证拌和温度并充分拌和均匀,可控制拌和时间,搅拌叶自转速度70~80r/min,公转速度40~50r/min。A.2.4玻璃板。A.2.5天平:感量不大于0.1g。A.2.6其他:手铲、棉纱等。A.3试验步骤A.3.1根据实际使用的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对集料、矿粉、沥青、外加剂等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4.3.4条的方法用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拌和混合料,适当干拌分散,再加入沥青拌和至均匀。每次只能拌和一个试件。一组试件分别拌和4份,每1份约为1kg。第1锅拌和后即予废弃不用,使拌和锅黏附一定量的沥青结合料,以免影响后面3锅油石比的准确性。当为施工质量检验时,直接从拌和机取样使用。A.3.2洗净烧杯,干燥,称取烧杯质量m0,准确至0.1g。A.3.3将拌和好的1kg混合料,倒入800mL烧杯中,称烧杯及混合料的总质量m1,准确至0.1g。A.3.4在烧杯上加玻璃板盖,放入170℃±2℃烘箱中,当为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宜为A.3.5取出烧杯,不加任何冲击或振动,将混合料向下扣倒在玻璃板上,称取烧杯以及黏附在烧杯上的沥青结合料、细集料等的总质量m2,准确至0.1g。A.4计算沥青析漏损失按式(A.1)计算。式中:m0——烧杯质量(gm1——烧杯及试验用沥青混合料总质量(gm2——烧杯及黏附在烧杯上的沥青结合料、细集料等总质量(g——沥青析漏损失(%)。A.05报告试验至少应平行试验3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为确定混合料允许的最大沥青用量,可以调整几个不同的油石比制作几组试件进行析漏试验,得出沥青黏附量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由曲线的拐点确定黏附甚少的沥青用量,作为最大沥青用量的限值。DB36/T12—2021(规范性)沥青混合料肯塔堡飞散试验B.1目的与适用范围B.1.1本方法用以评价由于沥青用量或黏结性不足,在交通荷载作用下,路面表面集料脱落而散失的程度,以马歇尔试件在洛杉矶试验机中旋转撞击规定的次数,沥青混合料试件散落材料的质量的百分率表示。B.1.2标准飞散试验可用于确定沥青碎石混合料所需的最少沥青用量。B.1.3本方法的浸水飞散试验用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B.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B.2.1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制作设备,同附录A。B.2.2洛杉矶磨耗试验机。B.2.3恒温水槽:水温控制在20℃±0.5℃。B.2.4烘箱:大、中型各1台,装有温度调节器。B.2.5天平或电子称:用于称量矿料的感量不大于0.5g,用于称量沥青的感量不大于0.1g。B.2.6插刀或大螺丝刀。B.2.7温度计:分度值1℃。宜采用有金属插杆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金属插杆的长度不小于150mm。量程0~300℃。B.2.8其他:电炉或煤气炉、沥青熔化锅、拌和铲、标准筛、滤纸(或普通纸)、胶布、卡尺、秒表、粉笔、棉纱等、B.3方法与步骤B.3.1准备工作B.3.1.1根据实际使用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中T0702标准击实法成型马歇尔试件,除非另有要求,击实成型次数为双面各50次。试件尺寸应符合直径101.6mm±0.2mm、高63.5mm±1.3mm的要求,一组试件的数量不得少于4个。拌和时应注意事先在拌和锅中加入相当于拌和沥青混合料时在锅内所黏附的沥青用量,以免影响油石比的准确性。B.3.1.2量测试件的直径及高度,准确至0.1mm。尺寸不符合要求的试件应作废。B.3.1.3按《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测定试件的密度、空隙率、沥青体积百分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等物理指标。B.3.1.4将恒温水槽调节至要求的试验温度。标准飞散试验的试验温度为20℃±0.5℃;浸水飞散试验的试验温度为60℃±0.5℃。B.3.2试验步骤B.3.2.1将试件放入恒温水槽中养生。对标准飞散试验,在20℃±0.5℃恒温水槽中养生20h。对浸水飞散试验,先在60℃±0.5℃恒温水槽中养生48h,然后取出后在室温中放置24h。B.3.2.2对标准飞散试验,从恒温水槽中取出试件,用洁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去试件的表面水,称取逐个试件质量m0,准确至0.1g;对浸水飞散试验,称取放置24h后的每个试件质量m0,准确至0.1g。B.3.2.3立即将一个试件放入洛杉矶试验机中,不加钢球,盖紧盖子(一次只能试验1个试件)。B.3.2.4开动洛杉矶试验机,以30~33r/min的速度旋转300转。B.3.2.5打开试验机盖子,取出试件及碎块,称取试件的残留质量。当试件已经粉碎时,称取最大一块残留试件的混合料质量m1。B.3.2.6重复以上步骤,一种混合料的平行试验不少于3次。B.4计算沥青混合料的飞散损失按式(B.1)计算。...................................................(B.1)式中:AS——沥青混合料的飞散损失(%);m0——试验前试件的质量(gm1——试验后试件的残留质量(g)。为确定混合料的最小沥青用量,可以调整几个不同的油石比制作几组试件进行飞散试验,得出飞散损失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由曲线的拐点确定基本上很少散失的沥青用量,往往以此为最佳沥青用量。DB36/T12—2021(规范性)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试件制作方法(SGC方法)C.1目的与适用范围C.1.1本方法适用于旋转压实法成型φ150㎜或φ100㎜沥青混合料圆柱体试件,以供试验室进行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性质试验使用。C.1.2本方法也适合于在试件成型过程中测量剪切应力的变化,用于分析沥青混合料性能。C.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C.2.1旋转压实仪:主要由反力架、加载装置、旋转基座、计算机控制系统、内旋转角测量装置、试模、锤头(上压盘)和底座(下压盘)、测力装置和压力传感器等组成。必要时可配置剪切应力测试系统和压头加热系统。C.2.1.1反力架应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旋转压实时旋转角的稳定;应有安全防护门,并配有电源控制开关。C.2.1.2加载装置,应保证旋转压实过程中垂直压力的稳定,使垂直压力达到设定值±l8kPa。C.2.1.3旋转基座由旋转套、压实角度调整功能、旋转传动功能、试模底座等组成。压实角度可调,其调整范围应满足试验的要求。出厂前压实角度应进行标定,使有效内旋转角允许波动范围为设定值的±0.02°。旋转基座的工作转速应达到设定值±0.5r/min。C.2.1.4功能。C.2.1.5C.2.1.6计算机控制系统应具有对旋转压实仪运行的自动控制和试验数据采集、分析等内旋转角测量装置,应具备数据采集系统、温度测量、数据显示等功能。试模、锤头(上压盘)和底座(下压盘)。a)试模应采用钢材制造,试模壁的厚度大于7.5mm,洛氏硬度至少为HRC48~HRC57,试模内壁应足够光滑(粗糙度Ra0.4μm)。φl50mm试模内径为149.90~150.00mm,φl00mm试模内径为99.90~100.00mm,高度不小于250mm。b)锤头(上压盘)和底座(下压盘)必须采用钢材制造,洛氏硬度宜为HRC48~HRC55。φl50mm试件锤头(上压盘)和底座(下压盘)其外直径尺寸为149.50~149.75mm,φl00mm试件其外直径尺寸为99.50~99.75mm。锤头和底座与混合料接触面应平坦,光滑(粗糙度Ra0.4μm)。锤头和底座尺寸宜每年标定一次.试模内直径和压盘外直径之差应小于0.50mm。C.2.2旋转压实仪应具有自动测定试件高度、旋转次数及对应高度的记录和显示功能精确至0.1mm。同时应配备标定装置,对内旋转角、垂直力和试件高度测量装置宜每半年自校一次,旋转转速宜每年自校一次。C.2.3脱模仪。C.2.4试验室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容量不小于l0L。C.2.5烘箱:大、中型各1台,装有温度调节器。C.2.6天平或电子枰:感量不大于0.1g。C.2.7温度计:宜采用有金属杆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金属杆长度不小于l50mm。量程C.2.8其他:游标卡尺、托盘、沥青熔化锅、拌和铲、刮刀、隔热手套、垫纸等。C.3方法与步骤C.3.1标定步骤C.3.1.1确定试验条件,加载装置垂直压力为600kPa±l8kPa,压实转速为30r/min±0.5r/min。C.3.1.2将试模、上下压盘和内旋转角测量装置的表面清理干净。当试模内壁或者上下压盘接触混合料的表面处有划痕或损坏时,不得再使用。C.3.1.3检测内旋转角有加热和室温两种方式。通常情况下宜选择加热方式,即开始检测前将试模置150℃±5℃的烘箱中加热不少于45min,内旋转角测量装置无需加热。室温检测时试模不需加热。C.3.1.4按3.3的步骤准备好旋转压实仪,按照该仪器的说明书设定旋转次数。C.3.1.5将内旋转角测量装置组装好,放进试模中,将仪器探头或参考基座适当定位以测量底部内部角和顶部内部角。将试模放人旋转压实仪中,注意试模和旋转压实锤对中。C.3.1.6开始旋转压实,使试模和内旋转角测量装置一起作旋转运动,如图C-1所示。图C-1模拟加载法测定内旋转角示意图注:1-内旋转角测量装置;2-上压盘;3-试模;4-下压盘;e-偏心距,一般为2C.3.1.7旋转到设定次数后,停止压实,待旋转压实仪上压头上升至一定高度后,从试模中取出内旋转角测量装置。记录测定结果,准确至0.0l°。C.3.1.8不断调整内旋转角测量装置位置,按照3.1.4~3.1.6的步骤分别测定底部内旋转角和顶部内旋转角,底部内旋转角和顶部内旋转角分别测定3次。如果分别测定的3个底部内旋转角(或顶部内旋转角)差值大于0.02°,则必须重新测定。取3个底部内旋转角的平均值为底部内旋转角;取3个顶部内旋转角的平均值为顶部内旋转角。取和平均值为有效内旋转角和差值不宜大于0.02°;有效内旋转角应该满足设定值的±0.02°要求。C.3.2准备工作C.3.2.1按照本规范表4.4.1节表12确定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拌和与压实温度。C.3.2.2在拌和厂或施工现场采取代表性的沥青混合料,当混合料温度符合要求时,可直接用于成型。在试验室人工配制沥青混合料时,与马歇尔击实试验的备料方法相同。C.3.3成型步骤C.3.3.1按照该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如打开压实仪的电源开关、配件的电源(或气源)开关、计算机(或控制面板),并与压实仪连接;需要打印数据时,还需连接打印机等。C.3.3.2设定旋转压实仪旋转角、垂直压力和旋转速率。不同的设计方法和体系,旋转角、垂直压力和旋转速率可能不同,因此参数的设定需根据混合料设计方法要求选定(采用Superpave设计方法要求的参数设定:有效内旋转角为1.16°±0.02°,垂直压力为600kPa±l8kPa,旋转速率为30r/min±0.5r/min)。C.3.3.3根据需要选定试验结束条件,一般选择设定要求的旋转压实次数作为试验结束条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压实到要求的试件高度作为试验结束条件。DB36/T12—2021C.3.3.4当旋转压实仪压头具有保温功能时,在旋转压实前需将压头加热保温不少于l5min。C.3.3.5用蘸有少许黄油的棉纱擦净试模及下压盘等,然后置烘箱中加热并保持到压实温度±5℃,恒温至少45min。常温沥青混合料用试模不需加热。C.3.3.6将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均匀称取一个试件所需的混合料质量m,混合料的质量应使成型后的试件高度达到试验所需高度±3mm。C.3.3.7从烘箱中取出预热的试模、下压盘,在下压盘上垫一张圆形纸片,防止沥青粘到下压盘上。将称好的沥青混合科迅速倒入试模内,将混合料的表面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