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霜霉病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规程_第1页
葡萄霜霉病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规程_第2页
葡萄霜霉病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规程_第3页
葡萄霜霉病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规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葡萄霜霉病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本文件确立了葡萄霜霉病的绿色综合防控程序,规定了发病规律、发病症状、防治措施的操作指示。本文件适用于葡萄霜霉病的绿色综合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7980.122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22部分:杀菌剂防治葡萄霜霉病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469葡萄苗木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发病规律4.1传播途径病菌以卵孢子在落叶、病叶及土壤中越冬。翌年当环境适合时,卵孢子产生孢子囊,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气流、大雾扩散传播到葡萄叶、花序、幼果上发病。4.2发病条件多雨、多露、多雾、潮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栽培管理中植株过密、架形低矮、郁闭遮阴、偏施氮肥也利于病害发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的萌发和侵入必须在水滴中进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入温度12℃~30℃,最适温度18℃~24℃。5发病症状5.1叶片症状叶片发病初期产生水渍状黄色斑点,叶斑背面产生白色霉层,后期霉层变为褐色,叶片早落。5.2枝干症状新梢、卷须、叶柄、穗轴发病,产生黄色或褐色斑点,略凹陷,潮湿时也产生白色霉层,生长受阻。5.3花序、幼果症状花序和幼果受害,表面生长白色霉层,花序腐烂干枯,幼果变硬变褐,易脱落。果实转色后不再受浸染。6病害监测参照GB/T17980.122的规定执行。27防治措施7.1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措施,安全合理使用化学7.2农业防治7.2.1地块选择宜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砾质或沙质壤土、排水良好的地块。7.2.2品种与苗木选择宜选择优质、丰产、抗病虫的品种。选择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脱毒健康种苗,苗木质量应符合NY469的要求。苗木入园前用10%次氯酸钠100~200倍液消毒。7.2.3避雨栽培在葡萄架上方搭高30cm~40cm拱形架,覆盖宽3.6m~4.0m无滴消雾膜。7.2.4合理施肥增施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合理施用氮肥。7.2.5田间管理7.2.5.1葡萄发芽后,根据田间情况及时进行绑蔓、疏花、疏果、摘心,剪除卷须。7.2.5.2采收后及时修剪,清除病枝病叶,并带离园区集中销毁。7.2.5.3冬季清园剪除病枝,剥去树皮,进行全园深翻,清除杂草,并带离园区集中销毁,并对基部枝干涂白。7.2.5.4避雨栽培模式下,空气湿度大时,及时揭开棚膜。7.3物理防治在膨果期,果粒直径0.5cm时进行疏果、疏穗,及时用葡萄专用果袋进行套袋。7.4化学防治7.4.1防治适期在葡萄新梢第5~6片叶展平、开花前、幼果期时喷施内吸性和保护性药剂。正造果套袋后至采收前15d喷施保护性药剂。二季果套袋后至果实采收前根据天气情况,在下雨前喷施保护性药剂。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和NY/T393的规定。7.4.1.1防治方法葡萄霜霉病化学防治方法见附录A。3(资料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