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粒二象性课件_第1页
波粒二象性课件_第2页
波粒二象性课件_第3页
波粒二象性课件_第4页
波粒二象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17.1能量量子化科学的历史不仅是一连串的事实、规则和随之而来的数学描述,它是一部概念的历史。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常常需要新的概念。

——普朗克19世纪末,牛顿定律在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机械运动方面不用说,在分子物理方面,成功地解释了温度、压强、气体的内能。在电磁学方面,建立了一个能推断一切电磁现象的Maxwell方程。另外还找到了力、电、光、声等都遵循的规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当时许多物理学家都沉醉于这些成绩和胜利之中。他们认为物理学已经发展到头了。Z`xxk1900年,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新年庆祝会上,著名物理学家威廉·汤姆孙(开尔文勋爵)作了展望新世纪的发言:“科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完成,后辈的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

--开尔文--也就是说:物理学已经没有什么新东西了,后一辈只要把做过的实验再做一做,在实验数据的小数点后面在加几位罢了!但开尔文毕竟是一位重视现实和有眼力的科学家,就在上面提到的文章中他还讲到:“但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这两朵乌云是指什么呢?一朵与黑体辐射有关,一朵与迈克尔逊实验有关。然而,事隔不到一年(1900年底),就从第一朵乌云中降生了量子论,紧接着(1905年)从第二朵乌云中降生了相对论。经典物理学的大厦被彻底动摇,物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更为辽阔的领域。正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Michelson

固体或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在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这种由于物体中的分子、原子受到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所辐射电磁波的特征与温度有关。Zx```xk固体在温度升高时颜色的变化1400k800k1000k1200k1.热辐射现象一、黑体与黑体辐射T=t+2730C热辐射特点:辐射电磁波强度按波长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铁块温度

从看不出发光到暗红到橙色到黄白色这种与温度有关的辐射称为热辐射热辐射——热能转化为电磁能的过程2.对热辐射的初步认识z```xxk任何物体任何温度均存在热辐射温度

发射的能量

电磁波的短波成分

如一个20瓦的白炽灯和一个200瓦的白炽灯昏黄色贼亮刺眼直觉:低温物体发出的是红外光炽热物体发出的是可见光高温物体发出的是紫外光注意:

热辐射与温度有关激光日光灯发光不是热辐射除了热辐射之外,物体表面还会吸收和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不同的物体吸收和反射电磁波的能力是不一样的。黑体:能全部吸收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黑体模型空腔上的小孔炼钢炉上的小洞向远处观察打开的窗子近似黑体平衡态时,黑体辐射只依赖于物体的温度,与构成黑体的材料、形状无关。3、平衡热辐射

加热一物体、当物体的温度恒定时。物体所吸收的能量等于在同一时间内辐射的能量这时得到的辐射称为平衡热辐射zx```xk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带小孔的的空腔,可近似看作黑体。研究黑体辐射的规律是了解一般物体热辐射性质的基础。黑体模型二.黑体辐射实验规律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实验结果在新的理论诞生之前,人们很自然地要依据热力学和电磁学规律来解释。德国物理学家维恩和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分别提出了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理论公式。结果导致理论与实验规律不符,甚至得出了非常荒谬的结论,当时被称为“紫外灾难”。普朗克后来又为这种与经典物理格格不入的观念深感不安,只是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证明任何复归于经典物理的企图都以失败而告终之后,他才坚定地相信h的引入确实反映了新理论的本质。

1918年他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的墓碑上只刻着他的姓名和o实验值/μm维恩线瑞利--金斯线紫外灾难普朗克线12345678黑体辐射实验是物理学晴朗天空中一朵令人不安的乌云。Z```xxk三、能量子:超越牛顿的发现利用已有的理论解释黑体辐射的规律,导致了荒谬的结果。必然会促使人们去发现新的理论。这就是能量子概念。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例如,可能是ε或2ε,3ε,...

...

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也是以这个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energyquantum)ν电磁波的频率h是一个常数,后被称为普朗克常数。λ(μm)123568947普朗克线实验值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和黑体辐射公式1、黑体辐射公式1900年10月19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会议上提出一个黑体辐射公式M.Planck德国人1858-1947普朗克后来又为这种与经典物理格格不入的观念深感不安,只是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证明任何复归于经典物理的企图都以失败而告终之后,他才坚定地相信h的引入确实反映了新理论的本质。1918年普朗克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墓碑上只刻着他的姓名和黑体辐射的研究卓有成效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紫外灾难的疑点找到了,为人类解决了一大难题。使热爱科学的人们又一次倍感欣慰,但真理与谬误之争就此平息了吗?物理难题:1888年,霍瓦(Hallwachs)发现一个带负电的金属板被紫外光照射会放电。近10年以后,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此时,人们认识到那就是从金属表面射出的电子,后来,这些电子被称作光电子(photoelectron),相应的效应叫做光电效应。人们本着对光的完美理论(光的波动性、电磁理论)进行解释会出现什么结果?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17.2光的粒子性用弧光灯照射擦得很亮的锌板,(注意用导线与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使验电器张角增大到约为30度时,再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锌板,则验电器的指针张角会变大。表明锌板在射线照射下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一、光电效应现象定义: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Zx```xk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1.什么是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在金属表面时,金属中有电子逸出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一、光电效应阳极阴极石英窗光线经石英窗照在阴极上,便有电子逸出——光电子。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光电流。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光电效应实验阳极阴极将换向开关反接,电场反向,则光电子离开阴极后将受反向电场阻碍作用。当K、A间加反向电压,光电子克服电场力作功,当电压达到某一值Uc时,光电流恰为0。Uc称遏止电压。遏止电压IUcOU光强较弱光电效应伏安特性曲线光电效应实验装置遏止电压二、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阳极阴极IIsUaOU光强较强光强较弱光电效应伏安特性曲线光电效应实验装置遏止电压饱和电流阳极阴极二、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阳极阴极石英窗2.光电效应实验规律①.光电流与光强的关系饱和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②.截止频率

c——极限频率对于每种金属材料,都相应的有一确定的截止频率

c。(见课本P32)

③.光电效应是瞬时的。从光开始照射到光电逸出所需时间<10-9s。当入射光频率

>

c时,电子才能逸出金属表面;当入射光频率

<

c时,无论光强多大也无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按照经典电磁理论:1、光越强,光电子的初动能应该越大,所以遏止电压Uc应该与光的强弱有关;2、不管光的频率如何,只要光足够强,电子都可以获得足够能量从而逸出表面,不应存在截止频率;3、如果光很弱,按经典电磁理论估算,电子需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获得逸出表面所需的能量,这个时间远远大于10-9s;4、遏止电压Uc与光的频率

的关系,经典电磁理论更是无法解释。二、光电效应解释中的疑难3.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1.内容

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以能量为h的微粒形式出现,而且在空间传播时也是如此。也就是说,频率为

的光是由大量能量为=h光子组成的粒子流,这些光子沿光的传播方向以光速c运动。在光电效应中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一部分消耗在电子逸出功W0,另一部分变为光电子逸出后的动能Ek

。由能量守恒可得出:zxx```k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为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做的功,称为逸出功;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1.入射光强,光子数多,释放的光电子也多,所以光电流也大。2.电子只要吸收一个光子就可以从金属表面逸出,所以不需时间的累积。

4.从光电效应方程中,当初动能为零时,可得极极限频率:3.从方程可以看出光电子初动能和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练习1;利用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表面的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B.电子吸收光子后一定能从金属表面逸出,成为光电子C.金属表面的一个电子吸收若干个光子,积累了足够的能量才能从金属表面逸出D.无论光子能量大小如何,电子吸收光子并积累了能量后,总能逸出成为光电子A练习2:可见光子的能量有多大?求波长是0.4微米的可见光子和波长为10-7微米的γ射线光子的能量?(用电子伏特作为能量单位)练习3:使锌产生光电效应的最长波长是0.3720微米,锌的逸出功是多少?可见光的波长770nm>>400nm3.1eV

>>1.6eV

3.1eV1.24107eV5.3510-19J=3.34eV由于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假说成功地说明了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荣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光子假说圆满解释了光电效应,但当时并未被物理学家们广泛承认,因为它完全违背了光的波动理论。4.光电效应理论的验证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花了十年时间做了“光电效应”实验,结果在1915年证实了爱因斯坦方程,h的值与理论值完全一致,又一次证明了“光量子”理论的正确。Uc/V0.5410.6370.7140.8090.878ν/1014Hz5.6445.8886.0986.3036.501ν/1014HzUc/V0下表是按照密立根的方法进行实验时得到的某金属的Uc和ν的几组数据试作出Uc―ν图象并通过图象求出:(1)这种金属的截止频率(2)普朗克常量爱因斯坦由于对光电效应的理论解释和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密立根由于研究基本电荷和光电效应,特别是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证明电荷有最小单位。获得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用不同频率的紫外线分别照射钨和锌的表面而产生光电效应,可得到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k随入射光频率v变化的Ek―v图象,已知钨的逸出功是3.28eV,锌的逸出功是3.34eV,若将两者的图象分别用实线与虚线画在同一个Ek―v图上,则下图中正确的是:放大器控制机构可以用于自动控制,自动计数、自动报警、自动跟踪等。4.光电效应在近代技术中的应用1.光控继电器可对微弱光线进行放大,可使光电流放大105~108倍,灵敏度高,用在工程、天文、科研、军事等方面。2.光电倍增管应用光电管光电源电流计IAK康普顿效应1.光的散射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2.康普顿效应

1923年康普顿在做x射线通过物质散射的实验时,发现散射线中除有与入射线波长

0相同的射线外,还有比入射线波长更长的射线(>0),其波长的改变量与散射角有关。一.康普顿散射的实验装置与规律:晶体

光阑x射线管探测器x射线谱仪

石墨体(散射物质)j

0散射波长

康普顿正在测晶体对x射线的散射按经典电磁理论:如果入射x光是某种波长的电磁波,散射光的波长是不会改变的!电子康普顿散射曲线的特点:1.除原波长

0外出现了移向长波方向的新的散射波长

。2.新波长

随散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散射中出现

0的现象,称为康普顿散射。波长的偏移为=0Oj=45Oj=90Oj=135Oj................................................................................o(A)0.7000.750λ波长.......

0

遇到的困难经典电磁理论在解释康普顿效应时2.无法解释波长改变和散射角的关系。射光频率应等于入射光频率。其频率等于入射光频率,所以它所发射的散过物质时,物质中带电粒子将作受迫振动,1.根据经典电磁波理论,当电磁波通光子理论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2.若光子和束缚很紧的内层电子相碰撞,光子将与整个原子交换能量,由于光子质量远小于原子质量,根据碰撞理论,碰撞前后光子能量几乎不变,波长不变。1.若光子和外层电子相碰撞,光子有一部分能量传给电子,散射光子的能量减少,于是散射光的波长大于入射光的波长。结果,具体解释如下:3.因为碰撞中交换的能量和碰撞的角度有关,所以波长改变和散射角有关。三.康普顿散射实验的意义(1)有力地支持了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2)首次在实验上证实了“光子具有动量”

的假设;(3)证实了在微观世界的单个碰撞事件中,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是成立的。康普顿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他早期的几篇论文中,一直认为散射光频率的改变是由于“混进来了某种荧光辐射”;在计算中起先只考虑能量守恒,后来才认识到还要用动量守恒。康普顿于192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康普顿效应康普顿,192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892-1962)美国物理学家1925—1926年,吴有训用银的X射线(

0=5.62nm)为入射线,以15种轻重不同的元素为散射物质,四、吴有训对研究康普顿效应的贡献1923年,参加了发现康普顿效应的研究工作.对证实康普顿效应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同一散射角()测量各种波长的散射光强度,作了大量X射线散射实验。(1897-1977)吴有训光子的能量和动量动量能量是描述粒子的,频率和波长则是用来描述波的17.3粒子的波动性一、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光具有粒子性光的本性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的能量:

=h

光子的动量:P=h/P粒子性

波动性hzxxk二、粒子的波动性1、德布罗意波(物质波)

De.Broglie1924年发表了题为“波和粒子”的论文,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他认为,“整个世纪以来(指19世纪)在光学上,与波动方面的研究相比,忽视了粒子方面的研究;而在实物粒子的研究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呢?是不是我们把粒子的图象想得太多,而忽视了波的图象?”实物粒子也有波动性能量为E、动量为p的粒子与频率为v、波长为

的波相联系,并遵从以下关系:E=mc2=hv这种和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物质波或概率波),其波长

称为德布罗意波长。一切实物粒子都有波动性

后来,大量实验都证实了:质子、中子和原子、分子等实物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并都满足德布洛意关系。一颗子弹、一个足球有没有波动性呢?

质量m=0.01kg,速度v=300m/s的子弹的德布洛意波长为计算结果表明,子弹的波长小到实验难以测量的程度。所以,宏观物体只表现出粒子性。由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推广到微观粒子和任何运动着的物体上去,得出物质波(德布罗意波)的概念: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该波的波长λ=。试估算一个中学生在跑百米时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解:估计一个中学生的质量m≈50kg,百米跑时速度v≈7m/s,则由计算结果看出,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所以很难表现出其波动性。三、物质波的实验验证L.V.德布罗意电子波动性的理论研究1929诺贝尔物理学奖C.J.戴维孙通过实验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作用1937诺贝尔物理学奖G.P.汤姆孙(1892~1975)英国物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受电子照射的晶体中的干涉现象,1937年获得物理学奖。X射线经晶体的衍射图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常用的有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与光镜相比电镜用电子束代替了可见光,用电磁透镜代替了光学透镜并使用荧光屏将肉眼不可见电子束成像。电子显微镜下的远古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首次观察到锂原子显微镜观察到的易拉罐铝合金z```xxk

图中的“IBM”是由单个原子构成的17.4概率波17世纪的微粒说和波动说是两种对立的学说,都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因为传统观念认为在宏观现象中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对立的。微观世界的某些属性与宏观世界不同,光子说没有否定波动性和光的电磁说,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有关,频率是波的特征。在微观世界中,如何把波的图象与粒子的图象统一起来呢?一、经典的粒子和经典的波粒子模型波动模型气体的压强声音的干涉和衍射粒子有一定的空间大小,有一定的质量,有的还具有电荷。只要已知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就可以准确地确定以后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进而在空间描绘出确定的轨迹。经典的波在空间是弥散开来的,其特征是具有频率和波长,也就是具有时空的周期性。神州九号飞船zxx``k二、概率波1926年玻恩提出概率波的概念而得到一致公认的。至于个别粒子在何处出现,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大量粒子在空间何处出现的空间分布却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物质波的这种统计性解释把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正确地联系起来了,成为量子力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光子在某处出现的概率由光在该处的强度决定单缝衍射光子在某处出现的概率和该处的亮暗有关;光子落在明纹处的概率大,落在暗处的概率小。电子单缝衍射1)用足够强的电子束进行单缝衍射——出现了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体现电子的波动性——衍射条纹掩饰了电子的粒子性未能体现电子在空间分布的概率性质

——得到的结果与光的单缝衍射结果一样

2)用非常弱的电子束进行单缝衍射单个电子的运动方向是完全不确定的,具有概率分布一定条件下,电子运动方向的概率具有确定的规律开始电子打在屏幕上的位置是任意的随着时间推移,电子具有稳定的分布出现清晰衍射条纹和强电子束在短时间形成的一样17.5不确定关系一、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1926年,德国物理学玻恩(Born,1882--1972)提出了概率波,认为个别微观粒子在何处出现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大量粒子在空间何处出现的空间分布却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玻恩(M.Born.1882-1970)德国物理学家。1926年提出波函数的统计意义。为此与博波(W.W.GBothe.1891-1957)共享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玻恩M.Born.二.经典波动与德布罗意波(物质波)的区别经典的波动(如机械波、电磁波等)是可以测出的、实际存在于空间的一种波动。而德布罗意波(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简单的说,是为了描述微观粒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