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易错扫描课件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易错扫描课件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易错扫描课件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易错扫描课件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易错扫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第六单元第14讲1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从考查的力度上看,本单元一直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并且呈年年增加的趋势。2010年有7道选择题,3道非选择题;2011年有4道选择题,1道非选择题;2012年有15道选择题,1道非选择题。从考查的内容来看,高考试题注重对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的考查。从题型上看,近三年高考以选择题为主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第六单元第14讲2

通史线索历史特征农业的主要耕作方

式和土地制度(1)中国农业经历了由原始农业的刀耕火种向春秋战国以来的铁犁牛耕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演变;(2)土地所有制经历了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以个体经营为基本形式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

态(小农经济),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历代统治者都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制定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来改善农业发展第六单元第14讲3手工业的发展(1)中国古代手工业

形态经历了以官营

手工业为主导地位

到明朝前期以后以

私营手工业为主导

的演变过程;(2)主要手工业部门

不断发展壮大,手工

业技术不断成熟农业发展与手工业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世界;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第六单元第14讲4商业的发展(1)兴起于先秦时期;(2)秦汉以来商业艰

难发展;(3)宋元商业繁荣;(4)明清国内商业继

续繁荣但对外贸易

逐渐萎缩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和商人群体活跃,但商业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中国古代商业在

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艰难发展;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官府控制

对外贸易,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第六单元第14讲5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和

“海禁”政策(1)从战国以前的重

视商业政策到战国

以后“重农抑商”

政策为主导的演变;(2)从秦汉对外开放

政策到明清时期推

行“闭关锁国”政

策的演变“重农抑商”与小

农经济密切结合,导

致商业发展艰难;明

清时期的“闭关锁

国”使中国脱离世

界发展潮流;资本主

义萌芽发展缓慢第六单元第14讲6第14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

知识诠释思维发散第六单元第14讲7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农业生产(1)耕作方式:中国古代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

种;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西汉推广耦犁;东汉时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

后,②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第六单元第14讲8(2)耕作技术:A.耕犁的发展:商周时期的石犁,西汉的耦犁(后

来出现犁壁),隋唐时期的③曲辕犁。B.耕作方法:春秋战国

时期使用垄作法;西汉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④耕

耙耱技术(北方)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3)灌溉与水利:A.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B.主要灌

溉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⑤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

渠等。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低,集体耕作有利于提高

工效。第六单元第14讲9(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

立,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⑥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农民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纳税。这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3)小农经济的特点:农民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

性;农民承担沉重的剥削及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易错扫描】

(1)夏商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只有对土地的世代使用权,而无权转让与买卖,并且需向国王缴纳贡赋。(2)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

一模式,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不等于与市场没有联系。第六单元第14讲10【知能拓展】

准确认识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1)自然经

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自

耕农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他们很少

在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易。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

常艰苦。(2)小农经济带有自给自足的封闭性,但自给自足不

等于不与市场联系。如农民生产所需的铁农具和生活必需

品盐等都需要从市场购买。第六单元第14讲11二、手工业的发展1.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长期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官营手

工业素称发达。(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有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民

营手工业三种主要形式。其中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

平的是官营手工业。2.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成就(1)冶金业: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冶铜技术;商周时期第六单元第14讲12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我国已有铁器;汉代高炉

炼铁和炼钢技术,东汉时开始用水力鼓风冶铁;南北朝时期的

灌钢法。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

先世界。(2)制瓷业: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⑦东汉时烧出成熟青

瓷,北朝又烧出成熟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

我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

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⑧景德镇是著名的

瓷都。(3)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⑨商朝第六单元第14讲13时已有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

物。西汉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丝织技术高,以

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

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官府设在

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细密精致的⑩缎

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3.民间手工业(包括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经历

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隋唐

得以恢复和发展。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

发展。元朝时,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改变了丝、第六单元第14讲14麻、棉的纺织品比例。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

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

产的主导地位。那时的

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4.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

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

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为适应

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

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瓷器。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

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第六单元第14讲15【易错扫描】

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生产是由官府垄断

的,即所谓的工商食官。【思维拓展】

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

农业和手工业存在着密切关系,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

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第六单元第14讲161.宋代梅尧臣有诗写道:“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

自速,居高还复倾。”此诗描写的是

(

)A.筒车B.水车C.翻车D.耧车[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生产工具是用以灌溉的,且不

用人力转动。A项不仅是灌溉工具且不用人力,B项不符合

水力转动特征,C项是人力灌溉工具,D项不是灌溉工具。答

案是A项。[答案]

A第六单元第14讲172.“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③严重阻碍了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④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小农经济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

的,在封建社会初期它以积极作用为主,在封建社会后期它以

消极作用为主。四个题肢都是其不利影响,故选D项。[答案]

D第六单元第14讲183.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包含“嫦娥奔月”

内容的帛画(如右图),由此可以看出

(

)①丝织品是当时百姓的主要衣料②汉代丝织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③汉代的绘画水平已经相当高超④中国人两

千多年前的飞天梦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

②③④在图片中均能得到体现,而西汉时丝织品并

没有成为普通百姓的主要衣料,可排除①。[答案]

B第六单元第14讲19核心突围技能聚合第六单元第14讲201.历史地位: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

心之一。2.生产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

经济的基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推动精耕

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3.土地制度:封建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

所有制并存,地主土地所有制是最主要的形式。4.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为主,

家畜饲养业为辅。一、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有何基本特点?第六单元第14讲215.生产模式: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重视水利的兴修,

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的基本特点。

材料一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夷、斤,试诸壤土。——[春秋]左丘明《国语·齐语》材料二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令其子孙将耕于

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春秋]左丘明《国语·晋语》第六单元第14讲22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

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

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

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

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

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

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

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陈文华《农具发展史》第六单元第14讲23和牛耕;材料三表明耕作技术不断革新,并由北方逐步向江南

推广。综合三则材料说明工具的改革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发展。【误区警示】

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

“小农经济”不等于“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的小农

经济是典型的自然经济,只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而自然经济可

以包括多个家庭组成的经济单位(如封建庄园)。

材料一、二反映了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工具第六单元第14讲24

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备注二、我国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有何不同?古代手工业有

何特征?1.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对比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

经营,进行

集中的大作

坊生产武器等军用

品和官府、

贵族的生活

用品不在市场流通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第六单元第14讲25

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备注私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

自由经营供民间消费

的产品在市场流通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并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第六单元第14讲26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主要供自己

消费和交纳

赋税剩余部分出售在中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古代手工业的特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多种经营形态

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发展艰

难,但后来居上;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分

工越来越细,技术不断进步;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

成相应变化;长期领先于世界,远销国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但发展缓慢,未进入到手工工场时代。第六单元第14讲27

材料一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凡执技以上市者:不贰市,不移官。——《礼记·王制》材料二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

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

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

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

“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就衰败了。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

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第六单元第14讲28

材料一表明周代的手工业劳动者受到官府的严格限制,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民间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

工业。两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的变化趋势及发展水平的提高。【辨析比较】

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与封建手工作坊

的区别第六单元第14讲29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结论技术与组织手工技术、小

生产手工技术、大

生产手工工场以资

本主义性质的

雇佣和被雇佣

关系代替封建

剥削关系。其

标志是资本主

义萌芽的产生规模与分工规模小、简单

协作规模大、分工

细性质封建师徒关系雇佣关系第六单元第14讲30基础·角度·思路第六单元第14讲311.(基础再现)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解析]

土地和五谷的代表被上升到国家象征的高度,主要

反映出当时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的社会现实,所以选B项。[答案]

B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第六单元第14讲322.(基础再现)生产工具的进步与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下列生产工具的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

(

)A.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农业生产产量的提高C.经济生产结构的变化D.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第六单元第14讲33耕,故是直接论证了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故选D项,其他三

项都与图片信息无直接关联。[答案]

D[解析]

图片反映的是骨耜耕作、铁锄耕作、二牛一人犁第六单元第14讲343.(基础再现)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

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

顷秧齐绿云饶。”符合诗中描绘的是

(

)A.筒车用于山地灌溉B.江南地区出现了水田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D.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水轮不假人……一轮十筒……

循环下上……四山”等信息,可知描述的是筒车用于山地灌

溉。筒车亦称“水转筒车”,是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

的工具。[答案]

A第六单元第14讲354.(基础再现、视角拓展)“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

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

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解析]

“人善治”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亩益数盆,一

岁而再获”指的是增加产量,这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B项。[答案]

B第六单元第14讲365.(基础再现)“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

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

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C.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第六单元第14讲37“人民生活富足”不符合史实,D项虽然正确,但并非主要原

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基本自给自足,才产生“可谓中国

不缺耶”的认识,故选择A项。[答案]

A[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B项“均可生产”太绝对,C项第六单元第14讲386.(基础再现、视角拓展)中世纪中国财产继承主要实行均分

制,据记载“今(南朝宋时)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

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人家而五矣”,“至清代……大

江南北其子有余财而不养父,弟有余财而不养兄者比比也”。上述材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家庭

(

)A.结构比较复杂B.一度严重缺乏道德责任感C.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限D.具有很强的再造和裂变能力第六单元第14讲39[解析]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一个家庭的男丁成

家以后,“兄弟异计”,那么就会分家,“十家而七矣”,脱离

原先的集体,成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家庭单位。“大江南北

其子有余财而不养父,弟有余财而不养兄者比比也”明显地

体现了中国传统宗族社会里,家庭具有很强的再造和裂变能

力,这是由小农经济决定的,故选择D项。[答案]

D第六单元第14讲407.(视角拓展)2011年1月,山东博物馆举行了“2009年菏泽元

代沉船出土瓷器展”。此次展览共有18件珍贵的菏泽元代

沉船出土瓷器。下列瓷器中可能被展出的是

(

)A.青瓷碗B.粉彩瓷瓶C.珐琅彩碗D.宣德青花瓷碗第六单元第14讲41元代以前的青瓷碗。[答案]

A[解析]

能够被展出的只能是产生于元代或元代以前的瓷

器,而粉彩瓷、珐琅彩主要盛行于明清,青花瓷虽产生于元

代,但“宣德”是明代的年号。所以可能被展出的是产生于第六单元第14讲428.(基础再现、视角拓展)嘉峪关汉墓中画像砖上有童子驱鸟

护桑图、采桑图,墓后室画像砖上有蚕茧、丝束、绢帛。还

有像缫丝的工具,墓中还发现丝织物。这些信息主要说明

(

)A.甘肃西部已从游牧转向农耕文明B.画像砖主要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C.丝绸之路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D.汉代甘肃西部出现蚕桑与丝织业第六单元第14讲43陪葬品丝织物,由此可推断此时当地出现了蚕桑和丝织业,选

择D项。[答案]

D[解析]

题干中涉及墓中画像砖的采桑、丝织物图片以及第六单元第14讲449.(基础再现、视角拓展)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

族墓群,出土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

失蜡法溶模工艺。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

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

(

)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第六单元第14讲45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楚国墓群应在长江流域,排除B项。

青铜器在当时比较珍贵,很少用于农业生产,D项不符合史实。答案为C项,出土的青铜礼器上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

料的真伪。[答案]

C[解析]

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商代,排第六单元第14讲4610.(基础再现、视角拓展)(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

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

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

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第六单元第14讲47[解析]

分析材料可了解到张安世虽为公侯,食邑万户,但仍

创办了规模很大的纺织作坊,积累起庞大的财富,富裕程度超

过当时的大将军霍光,故选A项。[答案]

A第六单元第14讲4811.(视角拓展、高度提升)有文章指出:“四峰山窑群的个别

窑场中,生产的一部分原始青瓷,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胎质细

腻,外壁通体施釉,只是胎骨的烧结程度还不够高,釉层也显

得稍薄,釉色普遍地青中泛黄。其中质量较好的则已经是瓷

器了。”这段材料

(

)A.指出当时已经烧制出原始瓷器B.说明了当时制青瓷技术正在成熟C.反映出当时青瓷制造工序复杂D.印证了当时个别青瓷厂工艺高超第六单元第14讲49[解析]

原始瓷器在商朝时就已经烧制出,排除A项;材料反

映的是青瓷生产情况,由“原始青瓷”“其中质量较好的已

经是瓷器”可知讲的是青瓷技术正在成熟,所以B项正确;青

瓷刚刚起步,谈不上工序复杂,更说不上工艺高超,C、D两项

错误。[答案]

B第六单元第14讲5012.(视角拓展)清代学者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今棉

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

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一记载反映了

(

)A.棉布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B.棉花种植由边疆地区向内地扩展C.棉纺织技术不断革新并日益推广D.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第六单元第14讲51其作用甚至超过了丝绸。材料反映了棉布已成为广大民众

的主要衣料,选A项。[答案]

A[解析]

材料的大意是:现在棉布广泛应用,可用来御寒保暖,

无论老少贵贱都离不开它。棉布成为后世的主要衣被原料,第六单元第14讲5213.(基础再现、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它以

劳动集约为主……充分挖掘土地增产潜力,努力提高单位面

积产量。具体措施是充分用地与积极养地紧密相结合,即以

合理的耕作、轮作、施肥和灌溉(有条件的地方)来改良土

壤,提高地力,从而保证包括连种、复种、间作、套种相结合

的高复种指数的用地体系的实现。——《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成就》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材料二增加粮食产量的一个重要办法是扩大耕地。为此,

中国古代就开展了“向山争地”“向水夺田”的斗争。这第六单元第14讲53种斗争到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战国时期,对丘陵地、平地、低洼地三种类型的土地已有所利用。到汉代,种植业比较

发达的中原地区,沼泽地已基本上垦辟治理为农田。汉以后,

北方人口不断向南方迁移,加上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使南方

地区农田的垦辟扩大也出现了新形势。——《中国古代农业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