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2_第1页
《陈情表》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2_第2页
《陈情表》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2_第3页
《陈情表》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2_第4页
《陈情表》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陈情表》选自《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收录了先秦至南朝齐、梁时七八百年间130位知名作者的七百余篇作品。《文选》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组织选编的。《昭明文选》将文学作品与经、史、子分开,确立了文学作品的独立地位。文章出处解题入文陈述、禀报?一种文体陈情表禀告自己“情”的奏章知人论世

相关链接古代文体——表

“表”是古代的一种奏章,多用于臣子向国君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呈表人一般态度诚恳,措辞谦恭,内容读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典范之作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言事于王,皆称上书。秦初定制,改书曰奏。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

到了汉代,

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魏晋南北朝又统称“表”。“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此外,“疏”是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是谁陈情?李密(224—287)李密(224-287)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名儒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颇有辩才。蜀汉灭亡后,平蜀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他担任主簿,他推辞不就。其后,晋武帝征召其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为由辞不应征。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以“孝”闻名于乡里。据《晋书·李密传》:“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晋书·孝友传》也将李密列为首位,誉之“以孝谨闻。”

及祖母卒,服丧期满,李密以太子洗马被征至洛阳。后出为河内温令。向谁陈情?晋武帝

公元263年,晋武帝司马炎(司马昭之子)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建立了西晋王朝,为人阴险多疑。

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之际,司马炎只能采取怀柔政策,其重要举措之一,便是大封西晋功臣,笼络蜀汉旧臣,以显示皇恩浩荡。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阴谋屠杀的方式篡夺取得天下。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这就使李密进退两难。《陈情表》所面对的是晋武帝这个特殊人物,所写的又是他最为敏感的问题,弄不好不仅不能达成所愿,还会招来意想不到的灾祸。

然而李密委婉陈辞,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写作背景李密到底是如何说服晋武帝让自己既不出仕又避免杀头之罪的呢?陈什么情?怎样陈情?

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

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思考: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

李密在这样的背景下向晋武帝上表“辞不就职”。第一部分疏通文本重点字词,文本翻译,思考问题,概括每段内容

《古文观止》收录了《陈情表》,认为它“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表达至孝、至诚感情的文字,自然会令人悲伤,令人同情,让人深深感动。】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述文本的“悲恻动人”包含哪些内容?李密之“悲恻”,

祖母之“悲恻”,

祖孙情“动人”请疏通前3段,找到相关内容,仔细体味“悲恻动人”。疏通文意·第一段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陈述因为早年我背弃;离开年岁,年龄怜惜不会走路,形容柔弱成人自立又少福分子嗣期服,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名作状,在外在内孤单的样子孤单安慰草席子停止艰难祸患忧患凶丧之事通“伶仃”,孤独的样子被动句:婴(被缠绕)分析第一段叙祖孙相依为命之情祖母卧病遭遇不幸祖孙相依不直陈其事,强调“尽孝”之必须,倾诉惨况,引起同情。父丧母嫁多病孤苦祖母抚养人丁衰微

只“卖惨”就能得到生性多疑的晋武帝的理解吗?

如果你是晋武帝你会怎么想呢?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疏通文意·第二段及,至承受恩泽经考察后予以推举优秀的人才主事的人授官授官担任谦辞,辱报答使上闻、报告详尽急切严厉逃避,怠慢表比较车马等快速奔跑病重申诉主谓之间,取独形容进退两难的窘状不久指晋朝清明的教化形作名,卑微低贱的人被动句:许(被许可)一、表示任职任、征、授、拜、举、起、简、进、拔、辟、赐、选、复、仕、迁、除(左除表降级)二、表示升官升、陟[zhì]、擢、徙、加、提、晋、迁(升级、降级、平调三种情况)三、表示降职、免职贬、谪、出、罢、黜、放、夺、免、窜四、表示调动调、转、徙、改、补、累迁(多次)、出、放、入五、表示兼职领、判(高位兼低职)、摄、权、假(暂时代理)、行、署(代理官职)兼(同时掌管)、知、主(无官职变动,表掌管执掌)。六、表示退休辞官告老、请老、乞骸骨、致仕、解官、乞身、移病、谢病文化常识分析第二段多次征召的经过及述进退两难之苦诉矛盾之心,表感激之情,再博同情朝廷征召之殷,退很难养祖母无主,进更难李密已经表达了自己想要效力的想法,但自古忠孝两难全,李密最终还是选择不赴命,如果你是晋武帝,看到这里你又会怎么想?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疏通文意·第三段名作动,做官、任职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元老,旧臣怜悯希图看重,推崇提拔优厚犹豫不决的样子只是迫近垂危相互自己的私情停止尚且加恩特赐的任命形作动,远离使动,使……结束判断句文化常识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梳理:

先秦(养士即门客制)两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

隋唐及以后(科举制)【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汉代选拔官吏制度【征辟】

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分析第三段释辞官孝养之疑治国之本(朝廷):从政追求(个人):明述苦衷(祖母):祖母病笃不能远离图宦达,不矜名节孝治天下解释误会,打消武帝疑虑,求得体恤辞官养亲(“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上,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三个角度,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伏惟且但找依据(朝廷):抓住西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释误会(个人):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阐明自己追求,消除误会述苦衷(祖母):正面陈述祖母现状是“不能废远”的唯一原因。合法合情合理用基本国策化解矛盾“圣朝以孝治天下”,忠孝是可以统一的。将尽孝祖母的乌鸟私情,上升到国策高度,把尽孝行为视作对国策的遵从。李密基本国策搬到晋武帝面前,如果你是晋武帝,看完前三段你又会怎么想?【李密之“悲恻”】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悲恻”所在:在这几句话里,李密以时间为序为我们讲述了他在成年之前的“险衅”和“闵凶”。六月丧父,四岁失母,九岁不行,孤苦成立,厄运笼罩着一个不幸的孩子,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尝够了伶仃孤苦的酸楚。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悲恻”所在:“无”“鲜”“无”“无”,短短几句,句句皆“无”,让人无法不备受震动。无的不是一个个名词,而是那些本该在自己孤独无依时可以给自己一些帮助和安慰的人。这样一个接一个的“无”,并列在一起,我们可以想象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艰难。李密年幼时,无人帮衬祖母;祖母年老时,无人协助李密。那些苦苦支撑的时刻里,唯有自己的身影与自己相拥,此一画面何其令人心酸!【李密之“悲恻”】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悲恻”所在:进退维谷,举步维艰。这种“狼狈”不正是四十四岁的李密最大的“悲恻”吗?人到中年到底是身不由已,照顾祖母安度晚年的能力都没有,怎能不让人痛心?情辞悲切,动人心肺。相关内容: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李密之“悲恻”】4.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悲恻”所在:旧臣、新君,如何选择前路?如何应对?思忖再三仍心有顾虑。辛酸悲苦,自降身份,令人唏嘘。相关背景:公元265年,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西晋。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而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理天下,推重孝道,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用孝来维持天下安定,因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之“悲恻”】相关背景:泰台三年(267),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时李密祖母已96岁,年老多病。并且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以威逼魏帝“禅让”的方式篡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不能不有所顾虑。在这种情况下,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就诏的原因。这就是千古名篇《陈情事表》(简称《陈情表》)。李密之“悲恻”身世孤寂

体弱多病门衰祚薄

祖母卧病君臣之道

忠孝两难【祖母之“悲恻”】1.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2.

则刘病日笃。3.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悲恻”所在:这三句话依次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疾病缠身,病情加剧,已然是危在旦夕的老人形象。我们不难看到,这些句子里,布满了关于时间的描述。“夙”,患病很早;“常”,卧床很久;“日笃”,一天比一天严重;“朝不虑夕”,能否熬过今天都很难说!在这一系列的句子里,我们痛心地发现,祖母的病情不断加重,只能以“日”,甚至是气息的多少,来计算她生命的长度了。【祖孙之“动人”】1.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2.

臣侍汤药,未曾远离。3.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动人”所在: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魏晋,是以孝治天下的,……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因为天位从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鲁迅背景资料

自晋以后,门阀制度的确立,促使孝道的实践在社会上具有更大的经济上与政治上的作用,因此亲先于君,孝先于忠的观念得以形成。同时,现实的政治也加强了,并且发展了这种观点,我们知道建立晋室的司马氏是河内的儒学大族,其夺取政权却与儒家的传统道德不符,在“忠”的方面已无从谈起,祇能提倡孝道以掩饰己身的行为,而孝道的提倡也正是所有的大族为了维护本身利益所必需的。——《魏晋南朝的君父先后论》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疏通文意·第四段“又”这样希望的辛酸悲苦不但,不只是表被动照察,审辨怜悯形作名,诚意、诚心任从,应许希望终用典,出自《左传》代指报恩名作状,像犬马一样上表章经得住使动,使…知道第四段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终于打动了晋武帝,原因是什么?明确目的誓表诚心提出请求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事之实言之切心之诚许诺–先尽孝后尽忠面对多疑的君王,李密时刻不忘表忠心,画大饼,给承诺,安抚君王的情绪,尽可能打消最后一丝疑虑。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誓死报效史载,“武帝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晋书·李密传》)武帝览之,曰:“宓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及祖母卒,服终,徙尚书郎,为河内温令。敷德陈教,政化严明。——《华阳国志·后贤志·李宓传》总结全文4段文字的主要内容。第1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第2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第3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第4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请从行文思路上分析体会李密说理抒情的严密性。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乃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恩准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怎么陈的情身世悲惨,以情动人拜谢皇恩,自表忠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来日方长,不断后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忠

精心布局,环环相扣,出于情,归于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以情动人。第1段:祖孙情深、家中无人,祖母重病,不能废离。第2段:欲奉诏奔驰,而刘病日笃,进退狼狈。第3段:辞官是为了侍奉祖母,别无他意。第4段:愿陛下矜悯愚诚,保卒余年。回顾全文,梳理思路四大不幸

父死母嫁

多病孤苦

内外无亲

祖母卧病——凄苦悲凉三种感情对祖母的孝情对晋武帝的忠情内心无以言表的苦情——感激恳切两对矛盾

仕与不仕的问题

忠孝两全的问题——真挚诚恳一个办法

先尽孝后尽忠——忠诚期待回顾全文,梳理内容陈情表陈述、禀报?奏章禀告自己衷情的奏章情:1.情况(事实);2.衷情(苦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第肆部分艺术特色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语言,融情于事的方法,强烈的感情色彩,陈辞婉曲,屈伸适宜成功因素1.至真至诚的感情忠苦孝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忠2.缜密严谨的思维3.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构思叙孝情表忠情祖母情深似海

圣上恩重如山

忠孝两难实在狼狈动之以情找依据释误会“以孝治天下”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先尽孝

后尽忠晓之以理乞矜愍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示之以忠思维严谨两全之策如何陈情语言特色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行文通畅。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2)对偶句: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前后对举,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

(3)比喻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

如何陈情?陈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曲折委婉,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打动了晋武帝。拓展延伸有人说李密的《陈情表》是真情流露,也有人说《陈情表》是迫于当时形势的权宜之计,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拓展延伸回答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回答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李密结局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职,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由于朝中权贵畏惧他的刚正,故朝中无人推荐。最后只做了汉中太守,曾赋诗“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被罢官归田。后卒于家,终年六十四岁。作者详尽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庭境况的困顿多舛以及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艰难处境,恳切地表达了为祖母尽孝的拳拳衷情和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委婉地申诉了不能奉诏赴命的理由,恳切而又真挚地表达了自己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欲先尽孝后尽忠的肺腑之情。语言简洁,委婉畅达。

总结主旨总结

李密被誉为“中华第一孝”《陈情表》被誉为千古散文绝唱”《陈情表》课内素材积累:李密为照顾年迈的祖母,向朝廷请求辞不赴职,《陈情表》写得入理入情

。写作适用角度:从李密角度思考1、百善孝为先

;2、语言的艺术3、情与理5、取舍6、真诚的力量7、面对选择

从晋武帝角度思考1、宽容的力量2、气度3、尊重从李密与祖母的关系角度思考1、感恩2、源泉3、当今孝文化的缺失的反思孤苦伶仃: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1.《陈情表》中总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

。2.《陈情表》用“

。”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3.《陈情表》用“

。”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4.《陈情表》用“

。”两句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5.《陈情表》用“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6.《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

”。

理解性默写.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门衰祚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