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思考_第1页
扎染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思考_第2页
扎染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思考_第3页
扎染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思考_第4页
扎染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扎染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思考一、概述包装设计是现代产品生产和销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促进产品销售、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对包装设计来说,包装不仅物理功能要完善,具有形式美感,还需要具有文化内涵。二、现代包装设计“包装”一词从字面上理解即为:包裹装饰,从设计角度上分析,“包”是物质性概念,它是指将特定的物品用一定的材料包裹起来,利于物品的运输和保护;“装”是文化性概念,它是对包裹起来的物品进行美化装饰,从而使物品的外在包裹更加漂亮。因此,“包装”是保护特定物品,传达物品信息,增强物品的展示与传递,将物品本身与美学相结合的整合性概念。最初的包裹物品材质多为树叶、果壳、贝壳等自然物体。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容器性的包裹方式逐步出现,或为木、藤、竹、草等手工编织的容器,或为金属器、陶器、漆器、染织物等,集中于为包装服务的工艺使得人们在包装过程中渐渐地呈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如:雕刻描绘花纹文字及图画等。当艺术性和文化性成为提升商品附加价值的因素时,包装设计就不仅是单纯地为了保护商品而存在了。包装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带给人们视觉愉悦和超值心里享受,并具有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作用。因而,当代包装设计应该是以文化内涵为核心的。我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富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设计师们如何在包装设计中运用好这些独特而丰富的民族元素,为合理的产品有效地表现和传达,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民族性是信息时代下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从内层的设计文化理念到外层的物质构成形式,无不表现出设计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包装设计不仅要完成基本的包裹装饰功能,更重要的还需把握和坚持挖掘、整理包装设计中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将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精髓同包装设计的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提升包装设计文化载体的传播能力。三、扎染艺术及其文化内涵扎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纺染技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称“扎缬”或“绞缬”。它的印染原理主要是通过用线将被印染的织物在印染之前打绞成结,印染完毕后再将打绞成结的线拆除,被线打绞成结的部分保留了原本织物原先的颜色,其余部分则随印染而上色,以此形成了特色的图案和花纹。通过透过众多的文献记载可知,最早的扎染起源于秦汉,鼎盛于唐代当时的绞缬服饰曾是贵族时尚的象征。到宋仁宗时期,扎染制品一度被认为是皇家专属,除宫廷外,民间禁止使用任何扎染物品。元朝之后近三百年的战乱使得扎染技艺开始衰退于中原,其传承与发展的区域逐渐转向了战乱波及较少的西南地区。这里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资源,为扎染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清朝末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再次带动了扎染的发展,染布行会的出现便是当时扎染经济发达的客观写照。时至今日,云南大理的周城一带成为了扎染技艺的主要传承区域。周城一带自古就是白族聚居的自然村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扎染与白族结下了的不解之缘。今天,当人们提到扎染的时候,总认为这是白族特有的民族手工艺,“白族扎染”也成为人们对扎染的通俗称谓。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为扎染染出了丰富的历史色彩,一幅幅构图精美,色彩绚丽的扎染作品为我们记录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22年5月20日,扎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扎染艺术是建立在扎染工艺之上的艺术概念,它不仅仅是以视觉审美为目的的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它通过生活实用物件蕴含和展示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集功能性与审美性为一体。扎染制品中的每一个图案符号都流露着浓郁的淳朴气息,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风格。众多的图案纹样以图形方式记录着千百年来的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民族自身的认识。如苍山彩云、洱海浪花、塔荫蝶影等表达了人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三角形、八角形、菱形,以及福,禄、寿、喜等字体,以其严谨的构图和饱满的布局体现了白族极具智慧的审美情趣。同时,色彩是反映一个民族特性、品格和情感的重要途径,色彩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文化和传统里面有着不同的内涵。白族崇尚白色,视白色为尊贵的象征。扎染艺术以双色的对比变化衍生出千变万化的趣味,通过纯粹的技艺流程展示无限的民族性区域性和时代性。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中,扎染艺术的发展使古老的艺术样式与现代审美自然、和谐地的对接在一起,扎染的图案、纹饰,以及历史文化在蓝白相间的柔软布料之间诠释着。扎染艺术正是以其自然纯朴的精神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愉悦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四、扎染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现代包装设计需要不断强化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并以此最大限度地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扎染艺术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设计题材,将扎染艺术合理应用于包装设计中,丰富了产品的文化内涵,符合时代的需求。其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宣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切实提升产品价值,凸显产品品牌的有效途径。1、扎染艺术的原真性和文化性扎染艺术是扎染技艺千年文化的积淀与体现,将扎染艺术运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首先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保留扎染艺术的原真性和文化性。具体来说,也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在图案、色彩和布艺选择上能够充分体现扎染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通过包装设计能够为扎染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扎染艺术中的图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其图案是记录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形式,同时,图案也是各个时期人们情感的反应。扎染中的图案大致可分为写实型造型的扎染图案,如花果草木、鸟兽鱼虫等;抽象型造型图案,如方形、三角形、圆形以及不规则的点线面等各种形态构成的图案;装饰型造型图案,如火腿纹、宝相花、龙凤纹等;组合型造型图案,如五福捧寿、松鹤延年、狮子滚绣球、鸳鸯戏水、凤凰牡丹等传统题材的图案。各类图案都具有自身特定的设计构思和寓意,但总的来说,它是人们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浓缩的文化,是文化性的艺术体现扎染艺术中的第二大特点就是“色”。传统扎染的色彩以蓝白为主,不同的设计构思在浸染和漂洗的过程中实现,在蓝白之间展现出无限美感和艺术魅力。晕层效果是扎染艺术的“灵魂”,增强图案轮廓,吸引视觉的主体。在染色过程中,因扎线的缝缀力度不同,织物承受的松紧不同,染液浸渗于织物的程度也就不同,由此产生了深浅虚实、变化多样的晕层色彩。扎染在布艺方面的选择由最初的土布发展到为现今以棉、麻、毛为主的面料,其布料本身具备柔软清薄,吸水性强,透气性好、易上色的特点布料的视觉和触觉传达给人以朴素、厚重、典雅的感受。要在包装设计中保留扎染艺术的原真性和文化性,一方面需要设计师们能够充分理解扎染艺术,掌握扎染艺术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在实际的设计中,对于扎染艺术自身的形、色、以及布艺特点要合理而准确的运用,不破坏其艺术效果,不影响其文化内涵。2、被包装物品的民族特色和品牌效应包装设计需要以特定的物品作为既定的设计对象,通过包装设计,不仅实现包裹保护物品的功能,同时以外形和视觉化的美感提升物品的价值在设计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包装信息,使受众群体与物品本身发生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将扎染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相互结合,其实质就是将民族文化、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引入包装设计之中,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更好地在物品与受众间建立链接和沟通,实现包装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包装设计在提升产品价值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包装本身的价值所在。物品的品牌效应因包装而稳定和扩展,而包装的独特性、标识性、文化性又因物品而反应其定位和层次。因此,扎染艺术运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需要结合被包装物品的商品定位,销售区域,受众审美及消费心理等因素来开展。扎染艺术体现的是东方文化艺术的特点,它是一个区域、一个民族的展示窗口。它与包装设计的相互结合,使物品、包装同时以一种精神方式进行传递,通过文化增加其感染力,增进消费者对物品及其品牌形象的了解和认可,同时这也是进一步对商品的生产地域、国度、以及文化传统的宣传和保护。扎染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所引发的品牌效应不只是对特定的、符合我们所探讨的被包装范畴的物品,它也是扎染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文化品牌构建的具体实施。3、扎染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创新性包装设计就是针对包装进行的艺术设计,一切设计理论和设计手法在包装设计中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和具体实践的价值。特别是在现代商品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包装设计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被包装物品的市场认可度。因此,设计需要创新以适应市场审美的需求。同样,扎染艺术在不断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其内涵也在随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丰富。将扎染艺术运用于包装设计,同样需要在具体的运用实践中不断创新以此保证被包装物品的价值体系。在创新的设计与尝试中,需要确保产品包装的功能性。对扎染艺术的发展及其艺术体现要及时了解,不因滥用、错用设计元素而导致包装功能不全,诉求不清。同时,扎染的布艺具有很强的工艺需求,尽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仍不能随意更改,或是用低劣的材料取代之,既要保证被包装物品的品牌形象,也要对扎染艺术本身进行传承和保护。再者,对于扎染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创新性,设计师们应充分发挥民族情感在色彩选取上的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