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B.细胞衰老时,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C.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D.人体细胞若能及时清除自由基,可能延缓细胞衰老2.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B.观察装片时,不能随意移动显微镜C.要将视野右下方的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用较强的光源,用较大的光圈3.肠腺细胞能够分泌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酶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B.合成和分泌脂肪酶的过程不消耗能量C.肠腺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D.脂肪酶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4.图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的实验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是因为其叶绿体呈球形便于观察B.实验前需“黑暗”处理,以消耗细胞中原有淀粉C.实验通过观察好氧细菌的分布来确定氧气产生的位置D.实验证明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5.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片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C.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可以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D.可以观察到分裂后期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缓慢移动的过程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同 B.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改变C.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D.所有酶都是蛋白质7.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B.镁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镁影响光合作用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是人体的骨中的重要成分.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有些地区在食盐中加碘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8.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a)、核DNA分子数目(b)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加倍D.②→③表示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核DNA分子也随之平均分配9.下列各种物质与功能不相符合的是()A.叶绿素---光合作用B.血红蛋白---运输氧气C.胰岛素—调节功能D.唾液淀粉酶—催化H2O2分解10.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叶绿体来源于原核生物,故其内有核糖体、DNA、RNAB.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C.图中叶绿体的两层膜成分上有差异D.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提供了有机物11.如图为某农作物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减少的日变化曲线图,图中曲线I、Ⅱ、Ⅲ分别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数据。若光照强度的日变化相同,则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在水分充足时该农作物光合作用没有出现“午休”"现象B.曲线Ⅱ波谷的形成与气孔有关C.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该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午休”程度D.导致曲线Ⅲ从6点至18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12.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使用高倍镜观察时,应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B.若物像偏于左上方,需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方能在视野中央看清物像C.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换高倍镜观察,把要放大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D.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高倍镜下视野较暗,应调大光圈,换凹面反光镜13.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乳酸菌有B.蓝藻无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原核生物以DNA或RNA为遗传物质D.大肠杆菌无染色体,有染色质14.关于细胞增殖的相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随着细胞体积增大,物质运输的速率逐渐提高B.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C.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清晰D.压片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并没有直接关系15.科学家研究某低等植物细胞的分裂情况,得到该低等植物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E阶段完成DNA的复制和中心体的复制B.BC阶段完成核糖体的增生,CD段出现赤道面C.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CD+DE,时间为17.3hD.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应选取CD/BC相对比例小的16.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了“微型人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人体干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B.在培育微型人脑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C.若培育过程中出现细胞凋亡,则说明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若培育过程中发生细胞坏死,则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程序性死亡17.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造血干细胞和幼红细胞中DNA不同B.网织红细胞中不会发生基因的表达C.成熟红细胞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18.某种野生型油菜存在一种突变体,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低,其叶片呈现黄化色泽。野生型和突变体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见下表。指标类型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胞间CO2浓度/(μmolCO2·m-2·s-1)呼吸速率/(μmolCO2·m-2·s-1)野生型0.286.948.13210.864.07突变体0.329.305.66239.073.60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ATP与[H]产量等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B.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中发生的改变可能抑制了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转化C.突变体成熟叶片中叶绿体吸收CO2速率比野生型低2.47(μmolCO2·m-2·s-1)D.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可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片中的色素19.下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所有动物细胞中均含有①、②两种细胞器B.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这两种细胞器的参与C.①、②两种细胞器都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发菜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②20.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须的物质是()A.H2O、CO2、ADP B.H2O、CO2、ATPC.CO2、[H]、ATP D.[H]、H2O、ADP二、多选题21.{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B.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和A、G、C、T4种碱基C.玉米是真核生物,细胞内同时含有DNA和RNA,但其遗传物质是DNAD.DNA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22.{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实验设计如下。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D.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氧气的消耗量23.{下列关于流动镶嵌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C.在细胞膜的外表层存在糖蛋白和糖脂D.细胞膜上磷脂和蛋白质大都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24.{下列动植物糖类、脂肪的分类比较,错误的是()A.. B.C. D.25.{下列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A. B.C. D.三、非选择题(实验解答题)26.{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图1),图2是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①~⑤代表反应过程,Ⅰ~Ⅷ代表物质。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为减少实验误差,空气泵泵入的气体中应去除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图中澄清石灰水改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在不断通入相关气体的情况下,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图1丙试管中石蜡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酵母菌进行图2中过程是__________(填数字)。(3)乙、丙试管中都存在的图2中的过程是__________(填数字)。(4)图2中物质II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酵母菌内催化该物质合成的酶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用18O标记图2中的H2O,则图中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物质为__________(填序号)。27.{由某十肽分子构成的一条多肽,将它彻底水解后得到如下四种氨基酸。请据图回答:(1)写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________;这些氨基酸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都有________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2)连接相邻两个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叫________,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在合成该十肽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3)谷氨酸的R基为________。(4)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该十肽,颜色反应为________。(5)由于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在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上的不同,以及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在数量和________的不同,因此,细胞中的蛋白质具有多样性。28.{Ⅰ.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在合适的温度下水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速率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等于呼吸速率。(2)图甲中,光照强度为a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3)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________单位的CO2。(4)图乙中,若将环境中CO2浓度降低,理论上图中g点将向________移动。(5)研究人员发现用18O标记空气中的氧气,葡萄糖中也会出现18O标记。请用文字与箭头写出18O进入葡萄糖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Ⅱ.如表是在适当的温度(25℃)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的水稻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黑暗条件下光饱和时的光饱和时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CO2释放量光照强度CO2吸收量速率时的光照强度6mg/100cm2叶·h10千勒克司30mg/100cm2叶·h4千勒克司(6)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10千勒克司光强下,适当提高CO2浓度,则短时间内水稻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的[H]含量会________。(7)当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司时,水稻固定CO2的量为________mg/100cm2叶·h。(8)如果科研人员要提取水稻叶片中的色素,需要用________作为提取液。(9)CO2可以使________溶液颜色将由蓝变绿再变黄。29.{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PPO),使无色的酚类物质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请分析材料回答:(1)植物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在细胞质中是分隔开的,是因为细胞内具有_____系统。(2)受损伤的马铃薯细胞内酚氧化酶和底物接触,引起马铃薯褐变。为探究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步骤顺序试管1试管2试管3试管4试管5试管6试管7试管8PPO粗提液2mL/2mL/2mL/2mL/酚类底物/2mL/2mL/2mL/2mL反应混合振荡混合振荡混合振荡混合振荡温度预处理(5min)0℃15℃30℃45℃保温时间5min5min5min5min记录结果+++++++++++(注:反应底物充足;实验结果中“+”越多褐色越深)①制备PPO粗提液时要加入pH为5.5的磷酸缓冲液,其目的是_____。②实验步骤顺序有不妥之处,请改正:_____。③在上述预实验的基础上,请写出进一步探究PPO最适温度的基本思路:_____。(3)茶树叶细胞中存在多种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绿茶制作时茶叶必须先进行_____(填“高温炒制”或“低温保存”),以防变色。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_____的作用,使鲜叶中茶多酚大量减少,但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明显增加。30.{欲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两个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根据题设要求回答:(1)甲组欲探究的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实验装置,如图I(a—d)所示:请根据实验目的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进行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依次是________,请写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2)乙组利用图II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类型。若想达到实验目的,还必须同时设置另一实验,请指出另一实验装置(装置编号为III)如何设计?________________,其他条件与装置II相同。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在下表空格中:序号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结论装置II装置III1①____________②不移动只进行有氧呼吸2③不移动④_____________只进行无氧呼吸3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单选题1.B解析:B【解析】【分析】自由基假说:生物体的衰老过程是机体的组织细胞不断产生的自由基积累结果,自由基可以引起DNA损伤从而导致突变,诱发肿瘤形成。自由基是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反应能力很强,可使细胞中的多种物质发生氧化,损害生物膜。还能够使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交联,影响其正常功能。端粒学说: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详解】A、衰老细胞染色质固缩,染色变深,A正确;B、细胞衰老时,与衰老凋亡有关的酶的活性升高,B错误;C、细胞衰老时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C正确;D、自由基会使细胞多种物质氧化,加速衰老,故人体细胞若能及时清除自由基,可能延缓细胞衰老,D正确。故选B。2.D解析:D【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装片的移动原则:偏哪移哪。【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表示物体的长或宽或直径的放大倍数,A正确;B、观察装片时,不能随意移动显微镜,可以调节反光镜、光圈或准焦螺旋,B正确;C、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故要想视野右下方的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装片,C正确;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为了增加对比度,应该用较弱的光源,用较小的光圈调暗视野,D错误。故选D。【点睛】3.A解析:A【解析】【分析】脂肪酶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详解】A、脂肪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故其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A正确;B、合成和分泌脂肪酶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肠腺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C错误;D、脂肪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故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苏丹Ⅲ染液是鉴定脂肪的,D错误。故选A。4.C解析:C【解析】【分析】恩格尔曼实验选取了水绵和好氧菌作为实验材料,提供了黑暗无空气的原始条件。【详解】A、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是因为其叶绿体呈螺旋状便于观察,A错误;B、实验前需“黑暗”处理,避免光照下产生的氧气对后续实验产生影响,B错误;C、实验通过观察好氧细菌的分布来确定氧气产生的位置,C正确;D、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绿体光合作用过程中会产生氧气,D错误。故选C。5.C解析:C【解析】【分析】“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是通过将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杀死从而固定其分裂相,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实验。【详解】A、制片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B、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不能观察到染色体,B错误;C、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可以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C正确;D、细胞已经死亡,无法观察到分裂后期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缓慢移动的过程,D错误。故选C。6.C解析:C【解析】【分析】1.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详解】A、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酶具有高效性,A错误;B、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不变;酶可以反复利用,B错误;C、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C正确;D、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D错误。故选C。【点睛】7.C解析:C【解析】【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解】A、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体内缺乏Fe2+,血红蛋白不能合成,A正确;B、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作用,B正确;C、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部分无机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错误;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常在食盐中加碘,D正确。故选C。【点睛】对于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理解及对相应缺乏症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8.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表示染色体数目、b表示DNA数目,①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1:2,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②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1:1,且含量均为体细胞的2倍,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③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1:1,且含量均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详解】A、①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该时期DNA和染色体的复制均已经完成,A错误;B、③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核膜、核仁重建,但不会出现细胞板,B错误;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C错误;D②→③可以表示由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核内DNA分子也随之平均分配,D正确。故选D。9.D解析:D【解析】【分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功能具有多样性,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等。【详解】A、叶绿素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故在光合作用中起作用,A正确;B、血红蛋白运输氧气,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功能,B正确;C、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体现了蛋白质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C正确;D、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但不能催化H2O2的分解,D错误。故选D。【点睛】10.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叶绿体来源于原核生物,故其内有核糖体、DNA、RNA,A正确;B、细胞膜是单层膜结构,B错误;C、图中原始真核生物细胞内的叶绿体的外膜来源于细胞自身的细胞膜,内膜来源于蓝藻的细胞膜,所以二者在成分上有差异,C正确;D、有图中信息可知,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原始真核生物提供了有机物,D正确。故选B。【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异同和亲缘关系11.D解析:D【解析】【分析】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等.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反应阶段,光照增强,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会增多,从而促进暗反应;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二氧化碳在暗反应阶段参与二氧化碳的固定.水分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水分还能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内,如夏季的“午休”现象。2、分析题图,自变量是土壤水分、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曲线Ⅰ、Ⅱ、Ⅲ分别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数据,则水分越来越少。【详解】A、分析曲线图可知,在水分充足时该农作物没有出现“午休”现象,A正确;B、分析曲线图可知,曲线Ⅱ双峰形成与光照强度的变化有关,波谷的形成是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即与气孔有关,B正确;C、分析曲线图可知,在水分充足时该农作物没有出现“午休”现象,故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该农作物的“午休”现象,C正确;D、导致曲线Ⅲ从6点至18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D错误。故选D。12.B解析:B【解析】【分析】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低倍物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移动装片,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详解】A、使用高倍镜观察时,只能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A正确;B、若物像偏于左上方,为了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装片,B错误;C、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换高倍镜观察时,首先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C正确;D、高倍镜下视野较暗,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后,应调大光圈,换凹面反光镜,D正确。故选B。13.B解析:B【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

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详解】A、乳酸菌也属于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错误;B、原核生物细胞无叶绿体,但是某些原核生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B正确;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只有部分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C错误;D、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和染色质,D错误。故选B。14.B解析:B【解析】【分析】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细胞中细胞核所控制的范围有限,所以一般细胞生长到一定体积就会分裂;(2)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面积,细胞越小该比值越大,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越快,有利于细胞的生长。2、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染色之前必须先漂洗以去掉解离液中的盐酸,防止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反应。【详解】A、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A错误;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观察分裂期,由于分裂期时间短,只有了解有丝分裂日周期性才便于在分裂期观察,B正确;C、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染色体形态清晰,C错误;D、压片是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D错误。故选B。15.A解析:A【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析图示可知,BC、DE阶段为分裂间期,AB、CD、EF阶段为分裂期。【详解】A、DE阶段表示分裂间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等,由于该细胞为低等植物细胞,含有中心体,中心体也是在分裂间期倍增,A正确;B、BC阶段表示分裂间期,会完成核糖体的增生,CD段为分裂期,赤道面是垂直于纺锤体的中轴的一个平面,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B错误;C、由细胞周期的概念可知,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BC+CD或DE+EF,不能表示为CD+DE,C错误;D、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应选取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比例较大的材料,即CD/BC相对比例大的,D错误。故选A。16.B解析:B【解析】【分析】1.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全能性是以形成个体为标志。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详解】A、由成人皮肤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但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由胚胎干细胞或成人皮肤细胞培育出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过程,B正确;C、细胞凋亡过程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D、细胞坏死是由于某种不利因素导致的细胞不正常死亡,细胞凋亡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D错误。故选B。17.C解析: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造血干细胞先形成幼红细胞,幼红细胞排除细胞核后形成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丧失细胞器后形成成熟的红细胞,所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详解】A、造血干细胞分红形成幼红细胞,遗传物质DNA不发生改变,A错误;B、网织红细胞中含有细胞核转录形成的mRNA和核糖体,仍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B错误;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D、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已丧失控制其凋亡的基因,D错误。故选C。【点睛】18.C解析:C【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题表表明油菜的黄化突变体叶绿素a/b与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及胞间CO2浓度升高,但呼吸作用速率和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突变体叶片中的胞间CO2浓度高于野生型,因此暗反应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因素是叶绿素的减少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与[H]减少,A正确;B、题表中突变体的叶绿素a/b与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升高,叶绿素减少使叶片呈现黄化色泽,可能的原因是突变可能抑制叶绿素a向叶绿素b转化的过程,B正确;C、叶绿体的CO2的消耗速率是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由表格信息可知,突变体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5.66+3.60=9.26μmolCO2•m-2•s-1,野生型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8.13+4.07=12.20μmolCO2•m-2•s-1,突变体叶片中叶绿体的CO2的消耗速率比野生型低2.94μmolCO2•m-2•s-1,C错误;D、光合作用的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片中的色素,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关键是弄清光合作用过程中相关的物质和变化规律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19.B解析: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据图可知,①是中心体,②是线粒体。【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①、②两种细胞器,A错误;B、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中心体和线粒体这两种细胞器的参与,B正确;C、①是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不能构成生物膜系统,C错误;D、发菜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②,D错误。故选B。20.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阶段,CO2的固定是指CO2与C5在酶的催化下生成C3,C3的还原阶段需要光反应提供[H]、ATP,所以参与暗反应必须的物质是CO2、[H]、ATP,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在光反应阶段,H2O在光能的作用下水解为O2、[H],同时利用光能合成ATP;暗反应过程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阶段,CO2的固定是指CO2与C5在酶的催化下生成C3,C3的还原是指在光反应提供[H]、ATP作用下,C3被还原为糖类等有机物。二、多选题21.ACD【解析】【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其次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解析:ACD【解析】【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其次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详解】A、DNA和RNA都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都能携带遗传信息,A正确;B、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的彻底水解产物才是脱氧核糖、磷酸和A、G、C、T4种碱基,B错误;C、玉米是真核生物,细胞内同时含有DNA和RNA,但其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D、DNA特有碱基是T,RNA特有碱基是U,D正确。故选ACD。22.BCD【解析】【分析】【详解】BD、由图示可判断,甲组内NaOH溶液会吸收微生物呼吸释放的CO2,其装置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氧气的消耗量,乙组装置右管液面变化表示微生物呼吸CO2的释放量和O解析:BCD【解析】【分析】【详解】BD、由图示可判断,甲组内NaOH溶液会吸收微生物呼吸释放的CO2,其装置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氧气的消耗量,乙组装置右管液面变化表示微生物呼吸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B、D正确。A、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未消耗氧气,进行无氧呼吸且有CO2的释放,不是乳酸发酵,A错误。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意在考查考生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23.ABC【解析】【分析】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解析:ABC【解析】【分析】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详解】A、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A正确;B、蛋白质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外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而部分地露在膜的内外表面,故蛋白质在细胞膜的分布是不对称的,B正确;C、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蛋白质和糖类结合成的糖被,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C正确;D、生物膜上磷脂和蛋白质大都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ABC。24.BCD【解析】【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半乳糖等,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二糖分解析:BCD【解析】【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半乳糖等,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二糖分为麦芽糖、蔗糖和乳糖,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2、脂质分为脂肪、类脂和固醇,类脂中主要是磷脂,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详解】A、由糖类的分类和分布可知,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是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动物细胞特有的糖是乳糖和糖原,植物细胞特有的糖是麦芽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A正确;B、葡萄糖和果糖是单糖,蔗糖是二糖,且不具有还原性,B错误;C、脂肪与固醇是并列关系,二者同属于脂质,C错误;D、固醇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故选BCD。25.BC【解析】【分析】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详解】根据结解析:BC【解析】【分析】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详解】根据结构通式可知,、至少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因此是氨基酸,A、D正确;氨基和羧基没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B错误;不是正确的化学式,C错误。故选BC。【点睛】掌握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体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根据选项中化学式的结构特点来判断其是否为氨基酸。三、非选择题(实验解答题)26.CO2由蓝变绿再变黄防止试管上部空气中O2进入反应混合液①和⑤①三磷酸腺苷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Ⅲ【解析】【分析】分析实验装置可知,乙试管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丙试管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检测二氧化碳的生成和生成量的多少,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判断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图2中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②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④是无氧呼吸生成乳酸的反应,⑤⑦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CO2的反应。【详解】(1)为减少实验误差,空气泵泵入的气体中应先去除CO2,以防止空气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在不断CO2的情况下,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2)在利用丙、丁试管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用石蜡油密封,防止试管上部空气中O2进入反应混合液,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即①和⑤过程。(3)有氧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反应是相同的,所以都存在①过程。(4)物质II在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可以产生,所以是ATP,中文名称三磷酸腺苷,酵母菌合成ATP的部位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所以催化该物质合成的酶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5)H2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产CO2,若用18O标记图2中的H2O,则图中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物质为CO2,即图2的Ⅲ。【点睛】本题考查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以及实验原理等方面的知识,需要考生分析实验装置、识记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对实验现象及结论进行预测的能力。27.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肽键—CO—NH—162—CH2CH2COOH紫色空间结构【解析】【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组成该十肽的氨基酸有四种,分别为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和谷氨酸。氨基酸的种类是由R基决定的。【详解】(1)一分子氨基酸是由一个中心碳原子连接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氢基和一个R基组成的,所以其结构通式为;由结构通式可知,氨基酸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相邻两个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叫肽键,其结构简式是;在合成该十肽的过程中,氨基酸之间形成了9个肽键,脱去9分子水,所以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9×18=162。(3)由题图和氨基酸结构通式可判断,谷氨酸的R基为CH2CH2COOH。(4)由于该十肽中含有肽键,所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该十肽,颜色反应为紫色。(5)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由于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在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上的不同,以及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在数量和空间结构的不同。【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的相关知识,解决此类问题,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氨基酸结构通式的理解和记忆,并要在识记的基础上会判断具体所给氨基酸的R基。28.小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2左下氧气→水→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葡萄糖(或)减少36无水乙醇溴麝香草酚蓝水【解析】【分析】Ⅰ.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a光照条件下,细胞释放二氧化碳,不产生氧气,此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b光照条件下释放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产生总量相等,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c、d过程细胞不再释放二氧化碳,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图乙是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e点无光照强度,此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f点是光的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g点是光的饱和点,g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Ⅱ.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因素,如果在某一个因素下,改变这个条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改变,说明这个影响因素不再影响光合作用强度。【详解】(1)光照强度为b时,CO2释放量大于0,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2)图甲中:光照强度为a时,O2产生总量为0,说明只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