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中的运用探究8900字(论文)】_第1页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中的运用探究8900字(论文)】_第2页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中的运用探究8900字(论文)】_第3页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中的运用探究8900字(论文)】_第4页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中的运用探究89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1.1研究背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风格独树一帜,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园林建筑是园林艺术中重要的构成元素,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灵活、类型丰富、意境深远,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底蕴,在全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使得园林建筑的内容及形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传统文化受到全球化的严重冲击,慢慢被同化,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地方风格和传统文化特色。在全球文化趋同的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文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气息的园林建筑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园林设计者,既要善于研究利用古典园林的传统元素和设计手法,又要充分利用现代新材料、新技术,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到现代园林建筑中,使两者融会贯通,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园林建筑。1.2研究目的和意义中国建筑的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思考,它用独特的视角、手段去审视自然,呈现不断变化、无比丰富的大千世界。虽然它的形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趋于稳定和程式化,但其精神内涵仍是独特、具有启示性的。作为传统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园林建筑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本土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及园林艺术的优秀经验。这些经验对我们解决当前园林建筑设计所需要面对的种种问题,掌握设计艺术创作规律,探索有民族风格的园林建筑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论文研究试图从传统建筑文化中继承和汲取精华,给传统建筑语言赋以新的生命力,使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中得以延续和发展,这样不仅有助于在现代园林建筑中体现出丰富的中国特色文化底蕴,还有助于解释中国园林建筑的发展过程和预见未来的发展方向,探索创作途径及手法,促进建筑文化理论及设计论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启发创造思维。因此,论文结合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一些理论基础,以求创造出既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神韵,又符合现代社会生活需要、充满时代气息的中国现代特色园林建筑。1.3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论述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构成元素、空间构成元素和技术符号元素的典型特征,对传统建筑的内涵及形式结构进行探讨,提出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园林设计中的革新应用,并结合实例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方式。2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概述2.1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内容传统建筑既可指思想与文化的沉淀而所表现出的一种物质形式,如传统观念、思维模式、生产方式、审美观念、设计方式等概念抽象的、内在的、无形的“软传统”;也可指建筑物上部装饰空间的屋顶部分、中部装饰空间的屋身部分和下部装饰空间的台基部分等实体的、外在的建筑结构,即有形的“硬传统”。中国传统建筑元素除了从“软传统”和“硬传统”来划分以外,还可分为“宏观”与“微观”两大类:一是从宏观上来看,传统建筑元素包括传统建筑的布局方式、组合方式、立面造型等;二是从微观上来看,指对于建筑构件、建筑装饰、建筑色彩的运用及创作[1]。2.2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特征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功能性。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几乎都是为了满足建筑上的构造的需要而被设计和发展起来的,例如上述的斗栱和雀替,都具有各自在建筑中的不同的功能。(2)具有装饰性。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不仅能够满足建筑功能上的需要,而且一般具有美感,能够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因而在古代建筑中多可见美观性的构造[2]。例如在中国古代建筑上绘制的装饰画即彩绘,不仅绘画出当时历史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当时社会追求的美。(3)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具有多样性,且每一种元素也还有具体的分类。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十分悠久,在这历史长河里孕育出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建筑元素,例如有代表不同风格的构成元素,有展示不同空间特征的元素,在屋顶、墙、门窗甚至庭院等都有不同的体现。不仅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种类繁多,而且具体每一种元素之下还有更为具体的分类。例如传统屋顶这一建筑元素就有五种主要的形式,包括房殿、歇山、攒尖、悬山和硬山。(4)具有历史意义性。中国古代不同的建筑元素随着时代的演变会出现细微的变化,通过对传统建筑元素的认真辨析可以鉴定处某一建筑所属的年代[3]。这对于考古或者保存文化古迹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彩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但之后不同时期的彩绘具有其不同的绘画内容,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分析出该彩绘的历史时期;再如唐宋元的建筑中斗栱的体积硕大,接近柱高一半,并且数量少,屋顶出檐深远达三四米,色彩简洁明快,而明清的建筑中斗栱变小,只有柱高几分之一,数量也变多,屋顶出檐较短大约为一米,色彩繁复华丽。2.3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分类2.3.1风格元素(1)屋顶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突出显眼的主要构成元素,其最显著的结构特征是流畅的屋顶曲线和飞檐。屋顶最初的功能是加速屋顶积水排放,后来发展成为封建等级制度的象征,通过屋顶的形式、体量、色彩、装饰、质地等方面往往就能表现出建筑的等级和风格特性[4]。屋顶造型使建筑物显得庄重协调,而艺术性的曲线更增加了建筑的飞动轻快之美。(2)墙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墙不仅是分隔空间的建筑元素,而且是一种文化艺术,起到丰富景观层次、引导视线的作用,是庭院空间组景的一项重要手段[5]。墙的建筑多采用漏墙、花墙、漏墙窗等形式;墙的组合形式虚实有别、长短各异、高低不同;墙的色调多为灰色瓦顶、白色墙面,显得清新淡雅。(3)门窗门窗是建筑的眼睛,也是建筑空间内外交流的纽带[6]。作为建筑物出入口的门,既提供出入功能,具有穿行意义,又连接内外空间,是整个内部空间的开端,具有标志意义。门可分为板门和隔扇门两种形式。板门是以实心木料构造,分为棋盘门和实榻门两种。隔扇门,是一种较为轻巧华丽的门制,同时具有墙、门和窗的功能。其往往处于建筑的主要立面,是建筑装饰的重点所在。窗既供采光与通风之用,还具有保温、隔热、观景等作用,对建筑室内外空间的塑造和渗透也起到重要作用[7]。我国传统建筑的单座窗式样繁多,一般可分为版棂窗、窗、什锦窗(漏窗)。在古代制造技术中,漏窗的形式最为丰富,装饰意味也最浓厚。(4)色彩中国传统的五色体系标志着中华民族占传统地位的色彩审美意识。五色分别为黑、白、黄、青和红。现代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功能、风格外还要研究色彩的特性,考虑色彩对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所产生的不同影响[8]。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主要的色彩形式为“黑、白、灰”,形成“素雅”这一典型特征。(5)装饰无论是建筑的天花、门窗、梁柱或是室内的隔断、屏风等,都离不开图案的点缀装饰,可见传统图案是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9]。中国传统图案纹样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意境,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传统建筑中,几乎每个构件上都刻有图案纹样,各有特色,将结构美转化为形式美。2.3.2空间元素(1)天井“天井”源于井,有水,自然就有生命之源。随着进化变迁,天井内部一定有水井,天井只剩下采光和通风的作用。不同地域,环境的建筑通过改变天井的形态而适应不同的气候。大庭院以接纳阳光,南方缩小天井以获得凉荫并形成风道以调节气温,湿度。加上天井内有水池和排水渠道,水沟保持潮湿,便于建筑在雨天时候的排水。青磨石地板吸热率过低,夏季从夹室(备巷)与耳门吹入穿堂风增加了几分清凉。除了通风采光,排水的功能之外,天井还在美化环境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小天井内可布石笋,植天竺,置湖石,种芭蕉,放鱼缸等多种手法,为的是增加水平向视野内的自然野趣,讲究的是室内与室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体现建筑空间环境的相互渗透,而且这种渗透的关系还由室内与室外水平方向的互相渗透扩展到垂直方向[10]。居住者通过内部幽静的天井露天洞口,可以观赏不断变换着的蓝天白云,于是小小的天井洞口把人从局限的空间中解放出来。(2)庭院庭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给人印象最深的空间特征。由于庭院模式在平面上既有可延续性,又有良好的分区功能,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所以能在不同用途的建筑中广泛使用,如宫殿、寺庙和民居等。中国传统的庭院式住宅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产物,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和领域感[11]。它使人感到安全、自在,得到在闹市中所迫切需要的冥想空间,使人享受到围墙内空间自主的满足和生活的情趣。庭院是虚的空间,可以使人产生种种实用功能以外的想象,产生一种意、一种情。所以中国人总是怀着感情,精心地来营造自己所拥有的庭院这块小天地,并且把当作生活的一种乐趣。可以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庭院不是冰冷僵死的空间,而是充满内聚力的地方,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源,是自然精神和宇宙生气的聚集处。2.3.3技术符号元素(1)木结构数千年来,中国的木架建筑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始终,木构建筑具有天然优势:对人与自然具有亲和力,有利于从文化心理的角度来继承建筑特征。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类似于今天的框架结构,其两种主要形式穿斗式和抬梁式,几乎每一个构件都有同时解决了其力学上和建筑上的作用。木结构直到现在还保持着这种机能,每个部件的规格、形状和位置都取决于结构上的需要。(2)材质材质是构成建筑形象的重要元素之一。不同的材质带给人不同的视觉和触觉上的感受,体现着不同的审美特质[12]。通常,材质本身的色彩、肌理、光泽、量感等一系列因素决定了人们对材质的感受。如:轻薄材质给人浪漫之美;厚重材质给人稳重之美;光滑材质给人华贵之美;粗糙材质给人自然原始之美。由于材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自身语言内涵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质感审美效果。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筑结构所有材料的总称。传统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松、杉、枫、樟等木材和石灰、泥瓦、青砖、青石板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与木材、泥浆一样,活树也是天然的建筑材料,是自然风景自身的组成部分。3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中的革新应用形式3.1风格元素的革新应用3.1.1屋顶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园林建筑造型设计中,坡屋顶是设计师的常用设计手法。目前,全国各地涌现出大量单坡、双坡、四坡和平坡结合等各异的坡屋顶形式。其中很多坡屋顶由金属材料制成,但在设计上非常讲究,既有利于排水,又颇具传统瓦屋顶的韵味。3.1.2墙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墙不仅是起防御功能的元素,而且是一种文化艺术,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墙的建筑多采用花墙、漏墙、漏墙窗等形式;墙的组合形式长短各异、高低不同、虚实有别;墙的色调清新淡雅、灰色瓦顶、白色墙面。在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中,传统建筑的高实外墙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因此,在园林设计中既要考虑“墙”的防御功能,又要充分考虑对于场景的意向作用,并且要避免风格压抑的弊端。例如,可以采用双层墙面设计,在外层添加小洞、玻璃砖、窄缝等元素;设计采用“高强低窗”、“高墙多窗”等手法;墙的压檐可以使用具有简洁现代风格的金属钢板来建造;造型上汲取马头墙等建筑符号并加以处理,营造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既古朴又时尚的建筑环境;借用古典园林中粉墙花影成景的手法,在小路旁、拐角处、墙侧等处种植竹林,缓解墙的单调,营造曲径通幽的意境,巧妙弥补现代园林设计中墙景与小环境设计的不足。3.1.3门窗传统建筑的门窗已成为独特的建筑形式及建筑风格,深刻影响着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将传统建筑的门窗文化艺术应用于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中,可创造出既具古典韵味、又保留现代时尚性的建筑[13]。为了与现代园林建筑简洁的特点相符,同时满足采光与通风的基本要求,一些繁复的门窗符号被丢弃,木质框架被保留并加以改造。例如,利用先进的方法及新型材料进行艺术处理,将传统建筑及门窗艺术传承、提炼、再创造,合理调整传统门窗雕饰艺术的使用功能及装饰的具体位置,重视传统装饰元素的应用,充分展现花窗、雕刻廊架等传统建筑的风格特色,并强调现代设计的简约之美。这些处理方法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引导现代居住消费、填补传统建筑古为今用的空白方面均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3.1.4色彩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主要的色彩形式为“黑、白、灰”,形成“素雅”这一典型特征。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师充分把握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继承传统建筑设计中的色彩文化,并根据现代理念及具体情境进行合理调整。例如“黛瓦白墙”的色彩组合,给人一种清纯、心静、不浮躁的感觉,让身临其境的人行动更有秩序;灰白色调为主、粉墙灰瓦、错落有致的仿古建筑,添加其他的色彩,并利用现代工艺对传统技艺进行模仿,创造出极具质感的新型建筑,既呈现地域历史文化底蕴,又体现建筑形式的发展,真实展现现代与传统的巧妙结合与经典对话。3.1.5装饰建筑的门窗、梁柱、天井,室内的家具、窗帘、坐垫、壁纸、地面拼花、屏风、隔断等,都离不开图案的装饰,由此可见传统图案是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案可利用的范围很广,大到自然万物,小到各种器具,因此,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有大量可参照与借鉴的实例,我们应重视这些作品以及中国优秀的传统图案,并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代表传统文化特征的元素提炼出来,再进行巧妙合理的诠释与运用,使设计在满足功能与美观的同时,充分体现传统文化,并赋予传统装饰图案以新的活力与生机。3.2空间元素的革新应用3.2.1天井天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主要起着建筑内部通风、采光、聚集及排泄雨水、吸除烟尘的作用。其与现代园林建筑中的“中庭”的生态建筑理论相契合。在现代园林建筑中,可对天井进行全新的演绎,使其看起来简洁,但又不失传统色彩。例如可将传统通风天井改造为一个大的中庭,使其成为一个连结前后两部分的空间,实现空间和功能的倒置,使得住宅内部变得外向。3.2.2庭院庭院可以满足采光、通风的需求,还可补充室内空间的不足,人们可以在此进行例如散步、庆典、聊天等日常活动。现代园林建筑庭院空间充分表达传统庭院的意境与特征。例如香山饭店庭院,具有冠云落日、水流筋、海棠春坞等富有诗情画意的地点名称,以及令人赏心悦目的香山古木红叶;庭院式的建筑布局充分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入口前用广场的方式来处理,满足现代旅游功能;后花园三面被建筑包围,一面敞开,布置得体,将精致与开阔有机融合;前庭与后院利用“长春四合院”连接,水池、假山、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连续性。3.3技术符号元素革新应用3.2.1木结构在我国传统古建中,木构件占有重要位置,木构架的巧妙构造充分呈现出传统古建的美观。传统建筑中的柱、月梁、凛、斗拱等木结构构件,在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中,已渐渐失去原有的承重意义,大多作为一种装饰性符号来表现,而直接采用仿制成木构件样式,也可营造一种传统的建筑文化氛围。3.2.2材质地方材料应用于现代园林建筑中,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可充分表现地方建筑的个性与特色,并与其所在环境契合。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木材、砖等传统材质的造型特点、物理性能、适宜处理方式等方面均是需考虑的因素,其选用要与当地自然环境、人们的认知感协调一致[14]。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材料在不断更新,建筑形式在不断演变,建筑工艺也在不断进步。不同的建筑材料有着不同的特性。现代建筑材料相比传统材料,有着耐磨、强度高、可塑性大、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等绝对优势,并且可模仿各种传统建筑材料的质感与造型,完美表达传统建筑的精髓,同时富有现代感。当今建筑工艺的迅猛发展,为建筑材料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在施工设计中,应打破狭隘的空间观念,发扬传统材料与技术的优点,摒弃其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部分,注重新材料与新技术的有机融合,勇于创新。4设计案例4.1项目概况湘林华章是大型的新中式人文住宅项目。该项目位于长沙市芙蓉区,东依京珠高速公路,西靠沙湾路,南临长沙大道:占地总面积196亩,总建筑面积40万m2,绿化率为40.1%,容积率为2.97%,是一个高绿化,低密度的纯居住社区。项目风格主要是以传统民居与现代新式文化相结合的新中式人文住宅小区,注重和谐宜居、蕴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精髓与民族特色,将现代与传统巧妙的融为一体。其中建筑设计揉和了众多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山墙、漏窗、马头墙、汉网等,整体建筑立面简洁,体现出典雅古朴的气息,赋有典型的现代中式风格特点。4.2设计原则传统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原则,追求建筑和谐的融入自然之中,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15]。但并不是全盘地模仿,而是要做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把建筑的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结合起来。具体表现就是“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体现出对自然的尊重。传统园林的设计乎法丰富多彩,如:对景、借景、框景、夹景等都是传统园林中常用的。另外中国园林是属于自然式山水园,不论大小,都会有山、有水。但与自然界中的山水有所不同,园林中的山水除了兼备自然的神态之外,还要具有传情的作用。4.3设计分析4.3.1入口设计整个园林小区的设计以主、次入口广场、景观中轴线上的节点以及商业门面前广场为重点。在这些景点的设计中,大量引入传统建筑元素,以不同的方式重现于各景点的园林建筑中,以此诉说历史。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使小区的园林建筑造型将现代与传统联系在一起,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其中南门入口主要功能为人行出入,利用汉网为保安亭,入口设置水景,利用特色石雕与文化景墙以及吉祥图案的地面铺装等特有的景观元素,强调文化氛围。设计上力求与建筑统一,张显大气的风格,如图4.1所示。东门入口主要功能是方便车行出入,风格上与南入口相统一,兼顾邻街商业街地面铺装的衔接,保安亭设置于入口绿化隔离带端头,采用传统的木构架坡屋顶造型。两边利用水景,运用传统建筑屋脊上的神兽石雕、古色景墙以及汉网等传统元素造景,体现景观设计风格特点,如图4.2所示。图4.1南门入口效果图图4.2东门入口效果图4.3.2中心轴线景观结合故宫建筑空间布局方式,利用传统园林的处理手法,巧妙的结合,或先抑后扬,或显或挡,强调中心轴线景观空间,突出重点,形成较强的景观序列。中心下沉广场开阔的空间为其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提供了先决条件,其功能主要是以聚集、观赏、娱乐为主,圆中线以南为下沉式广场,广场四周为可坐式台阶与树阵的结合。为业主提供节假聚集游乐的场合。以北的特色景墙,以传统建筑中照壁为蓝本,结合木构架结构进行造型,具有浓烈的传统色彩。中心轴线利用大面积的草皮以及序列树阵来强化轴线式的景观空间。由于中心轴线的空间通透性强,固而运用传统园林景观的常用手法先抑后扬,边线外形简洁自然,为植物所围合,如图4.3所示。图4.3下沉广场效果图4.3.3西南拐角前广场西南拐角为售楼部前广场,为了出入便利,最大限度地满足地面停车功能需求,固以硬质地面特色文化铺装与树阵结合处理为土,中心位置设置平台,平台为水围合,平台正中为极具标志性文化特点的巨型玉玺,印章上书二“盛世华章”四字,标明主题,是极具特点的标志性景观。印章平台以书法雕刻增强文化氛围,如图4.4所示。图4.4西南拐角前广场4.3.4架空层将园林引入中式装修风格的架空层,与整体园林风格保持一致,既可作为雨天的休闲场所,并可降低高层建筑高容积率带来的局促感。它倡导中式庭院的生活意念和精神境界,在构成相对私密又内外对流空间的同时,讲究空间的尺度、亲和的线条和亲近自然的人居品质,完成具有独立文化品格和建筑品质的本土回归,如图4.5所示。图4.5架空层效果图4.3.5其他设计图4.6围墙效果图图4.7指示牌效果图5结语现代园林建筑是建立在继承、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在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中,需读懂传统建筑元素的内在语义,把握其象征意义,并将其作为设计灵感来源与设计语言,灵活运用,注重创新,这才能继承传统建筑文化,并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由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不同,以及不同的设计者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