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24926-2024 全地形车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_第1页
(高清版)GBT 24926-2024 全地形车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_第2页
(高清版)GBT 24926-2024 全地形车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_第3页
(高清版)GBT 24926-2024 全地形车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_第4页
(高清版)GBT 24926-2024 全地形车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地形车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2024-03-15发布2024-10-01实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4926—2024 I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4结构和功能要求 25制动系统试验及性能要求 46试验方法 9附录A(规范性)Y类四轮全地形车(ATV)和Y类娱乐用场地车(go-kart)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附录B(规范性)多回路行车制动系统部分失效试验和性能要求 附录C(规范性)助力制动系统失效试验和性能要求 附录D(规范性)联动制动系统失效试验和性能要求 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24926—2010《全地形车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与GB/T24926—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控制器、传能装置、行车制动系统、应急制动系统、多回路行车制动系统、脱开发动机、初——删除了独立制动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制动初速度、负载的术语和定义(见2010年版的3.6、——增加了试验速度、满载、轻负载、制动系统、制动器、助力制动系统、最高车速的术语和定义(见——更改了结构和功能要求(见第4章,2010年版的第4章);——增加了多回路行车制动系统警示灯要求、四轮全地形车装备的特殊要求(见4.1.11、4.2.1.6);——删除了ABS警示灯相关要求(见2010年版的4.1.1.9、4.1.1.10);——更改了多功能全地形车(UV)和娱乐用场地车(go-kart)装备要求、驻车制动系统功能要求(见——增加了Y类四轮全地形车(ATV)和Y类娱乐用场地车(go-kart)制动系统试验及性能要求(见5.1);——更改了试验速度偏差要求、试验路面要求、环境条件要求、试验速度、试验时制动器控制力要——删除了0型制动试验性能要求(见2010年版的5.2.1.3);——增加了单独操纵制动控制器的干式制动试验、同时操纵制动控制器的干式制动、高速制动试——增加了制动系统失效要求(见5.2.2.4);——增加了Y类四轮全地形车(ATV)和Y类娱乐用场地车(go-kart)试验方法(见6.1);——更改了试验顺序表(见6.2.1,2010年版的6.1);——删除了脱开发动机的干式制动试验(0型试验)、结合发动机的干式制动试验(0型试验)的试验方法(见2010年版的6.4、6.5);——增加了单独操纵制动控制器的干式制动试验、同时操纵制动控制器的干式制动试验、高速制动——增加了Y类四轮全地形车(ATV)和Y类娱乐用场地车(go-kart)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多回路行车制动系统部分失效试验和性能要求、助力制动系统失效试验和性能要求、联动制动系统失效试验和性能要求(见附录A~附录D);——删除了装有ABS制动系统的全地形车制动性能的试验方法和要求、附着系数(K)和附着力利用率(e)的试验方法、出口美国的全地形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见2010年版的附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Ⅱ本文件由全国四轮全地形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4)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重庆润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浙江涛涛车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于2010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全地形车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本文件规定了全地形车的结构和功能要求、制动系统试验及性能要求、试验方法等。本文件适用于全地形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开发、生产和测试。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936全地形车术语3术语和定义GB/T2493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控制器control由驾驶员直接操作,用以向传能装置提供制动或控制所需能量的部件。传能装置transmission控制器和制动器之间连接其功能的零部件组合。行车制动系统servicebrakesystem使行驶中的车辆减速的制动系统。联动制动系统combinedbrakesystem;CBS由单一的控制器控制全部车轮的制动器的行车制动系统。应急制动系统secondarybrakesystem装有联动制动系统的车辆上安装的第二套行车制动系统。控制所有车轮上制动器的制动系统。注:该系统由单一控制器控制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任意一个子系统失效(如液压管路泄漏引起的系统失效)不影响其他子系统功能。脱开发动机enginedisconnected发动机与驱动轮断开连接。2初始制动温度initialbraketemperature实施任何制动前,制动器的温度。试验速度testspeed驾驶员开始操纵控制器时刻的车辆速度。车轮抱死wheellock当车轮滑移率为1.00时的情况。平均控制力averagecontrolforce在制动过程中,车辆车速在试验速度的80%~10%之间的控制力的平均值。满载laden车辆加载的载货为制造厂规定的车辆最大载货质量。轻负载lightlyloaded车辆整车整备质量加上驾驶员质量(75kg)加上试验设备质量(15kg)的总质量与满载质量相比的较小者。制动系统brakesystem使行驶过程中的车辆逐渐减速或停车,或使已经停止的车辆保持静止状态的零部件组合。制动器brake制动系统中产生阻止车辆运动作用力的部件。助力制动系统power-assistedbrakingsystem由一个或者多个供能装置辅助驾驶员的体力施加制动力的制动系统。最高车速maximumvelocity车辆在轻负载状态下可达到的最高速度。4结构和功能要求4.1通则4.1.1全地形车应设置满足性能要求的减速、停车和驻车的制动系统。34.1.2制动器摩擦片中不应含有石棉。4.1.3经过适当的润滑和调整,制动系统的操作应灵活自如。4.1.4在不拆卸制动器的情况下,摩擦片的厚度应是可见的。若摩擦片的厚度不可见,其磨损量应能通过一个按照此目的而设计的装置来评估。4.1.5制动器摩擦片的磨损应能通过手动或自动调整装置进行调整补偿,在制动器摩擦片磨损到需要更换的位置点之前,制动器应能调整到有效工作位置。4.1.6经正确调整后制动系统的零部件在工作中不应与无关零部件接触。4.1.7在多回路行车制动系统中,当一个子液压制动系统出现渗漏时不应影响其他子制动系统的制动4.1.8液压制动系统的每一个制动回路应有一个储油器。储油器的最小储液容量为满足本制动回路中所有制动器的摩擦片从最新位置到磨损到极限位置调整所需液体容量的1.5倍。4.1.9液压制动系统在设计和制造储液器时,应便于检查其液面高度。4.1.10液压制动系统制动液不应对制动系统的相关零部件有腐蚀作用。4.1.11安装多回路行车制动系统的车辆应装有一个红色警示灯。a)警示灯在车辆点火开关打开时点亮,功能检查完毕后熄灭。b)警示灯在下列情况下予以指示:——作用在控制器上的控制力不大于90N时产生液压失效的情况;或——未操纵控制器时,制动主缸储液室的液面低于下列情况中较高的一项时:1)车辆技术文件规定的最低液面高度;2)小于或等于储液室容积的一半。c)只要故障存在且点火开关处于“开”位置,警示灯一直指示。4.1.12试验期间和试验完成后,摩擦材料不应和蹄块分离;若是液压制动器,制动液不应泄漏。4.2全地形车装备要求4.2.1四轮全地形车(ATV)4.2.1.1四轮全地形车应具有独立操纵的前制动系统和独立操纵的后制动系统;或一套多回路制动系统;或一套能够控制全部车轮上制动器的联动制动系统以及一套应急制动系统,该应急制动系统可以是驻车制动系统。4.2.1.2独立操纵的前制动器系统的控制器应由位于右侧手把上的制动手柄进行操纵,当操纵前制动器手柄时,手不应离开手把。4.2.1.3独立操纵的后制动器系统应由位于右侧搁脚处的脚制动踏板进行操纵。没有离合器操纵杆的车辆可由位于左侧手把的左制动手柄进行操纵;当用制动手柄制动时,手不应离开手把。4.2.1.4联动制动系统的前、后制动器由右侧搁脚处的脚制动踏板进行操纵;当没有离合器操纵手柄时可由位于手把左侧的左制动手柄进行操纵或者两者兼有。当用手制动手柄制动时,手不应离开手把。4.2.1.5当采用联动制动系统时,全地形车应设有应急制动系统。该应急制动系统可是驻车制动系统,但应急制动系统的控制器和传能装置不应与行车制动的控制器和传能装置为同一装置。4.2.1.6四轮全地形车装备的特殊要求。满足以下任意一条的四轮全地形车应装备有脚制动踏板操纵的多回路行车制动系统或联动控制的行车制动系统以及应急制动系统,应急制动系统可是驻车制动系统:——整备质量超过350kg(如果是电驱动,则不包含电池质量);——最高设计速度超过50km/h;——发动机气缸容量超过50cm³;4——最大净输出功率超过4kW,如果是电动,最大持续额定功率超过4kW。4.2.2多功能全地形车(UV)和娱乐用场地车(go-kart)4.2.2.1多功能全地形车和娱乐用场地车应装备有脚制动踏板操纵的多回路行车制动系统或联动控制的行车制动系统。4.2.2.2多功能全地形车和娱乐用场地车还应装备应急制动系统,应急制动系统可是驻车制动系统。4.3制动系统功能4.3.1行车制动系统不论车速高低、载荷大小、车辆上坡或下坡,行车制动系统应能控制车辆的行驶,并能使车辆安全、迅速、有效地停止,该制动操作应是渐进的。车辆的构造应能保证驾驶员在正常的驾驶位置方便地操作控制器,且双手不离开方向盘或方向把。4.3.2应急制动系统在行车制动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使用应急制动系统采取应急制动,在适当的距离内应能使车辆停住,该制动操作应是渐进的。驾驶员应能在正常的驾驶位置至少一只手握住方向盘或方向把的情况下实现应急制动。4.3.3驻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应能通过纯机械装置把工作部件锁住,使车辆停在上坡或下坡的地方,即使驾驶员离开车辆亦如此。驾驶员应能在座位上实现该驻车制动系统的操作。驻车制动系统应有一个单独的控制器,且与行车制动系统分开。5制动系统试验及性能要求5.1Y类四轮全地形车(ATV)和Y类娱乐用场地车(go-kart)制动系统试验及性能要求Y类四轮全地形车和Y类娱乐用场地车制动系统试验及性能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相关规定。5.2其他类全地形车制动系统试验及性能要求5.2.1试验条件5.2.1.1.1行车制动系统(包括应急制动系统)的性能用制动距离和/或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来判定。制动系统的性能指在规定的条件下通过测量相应初速度下的制动距离或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来确定。5.2.1.1.2试验速度应在试验规定速度的士5km/h内,在允差范围内,实际速度偏离指定速度的情况下,应按以下方法用修正距离来判定:a)实际车速下的制动距离按公式(1)计算:式中:S——制动距离,单位为米(m);V——车辆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5GB/T24926—2024X——根据不同试验确定的变量。b)实际车速下的修正的制动距离按公式(2)计算:式中:S、——修正的制动距离,单位为(m);V、——规定的车辆试验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S。——实际的制动距离,单位为米(m);V₄——实际的车辆试验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5.2.1.1.3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DD)按公式(3)计算:式中:dm——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²);V,——0.8V,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V。——0.1V₄,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S,——从V。到V,的距离,单位为米(m);5.2.1.2试验仪器设备5.2.1.2.1控制力和减速度测量仪器能够持续记录控制力和车辆的减速度。5.2.1.2.2速度和距离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不大于1%。5.2.1.2.3制动力测量仪器应能记录制动力增长过程中的最大值及最大差值,仪器准确度不大于5%。5.2.1.3试验路面5.2.1.3.1动态的制动试验测试区域路面应平整、清洁,干燥,有良好的附着系数,坡度不大于1%。5.2.1.3.2试验通道宽度为2.5m加车宽之和。5.2.1.3.3驻车制动系统试验应在坡度为18%的平面坡道进行,平面坡道应清洁、干燥,且在试验车辆的重量下不发生变形。5.2.1.4环境条件要求5.2.1.4.1环境温度为4℃~45℃。5.2.1.4.2风速不超过5m/s。5.2.1.5车辆要求5.2.1.5.1试验期间,轮胎充气至制造厂规定的车辆额定载荷量负载条件下的轮胎气压。5.2.1.5.2车辆应调整到正常的行驶状态。5.2.1.5.3全地形车的轮胎的磨损量不大于花纹深度的20%。5.2.1.5.4试验车辆应按制造厂要求的载荷分配加载,载荷状态应符合各型试验的规定,并在试验报告中予以说明。5.2.1.5.5对于装有可拆卸式最高车速限制装置的车辆应将该装置拆除,对于装有可调节式最高车速限制装置的车辆应将最高车速限制装置调整到能使车辆达到最高车速的状态。65.2.1.6.2驾驶员应坐在正常驾驶的位置上,并且整个试验期间应保持同一位置。5.2.1.6.3应按各型试验规定的方式和速度进行。5.2.1.6.4每次制动开始时车辆应处于试验通道的中间,应在车轮不抱死、车辆不偏离试验通道和无异常振动的条件下测试制动性能。5.2.1.6.5试验期间作用在控制器上的力不应超过该类型试验车辆所规定的最大值。5.2.1.6.6无论试验条件要求“脱开发动机”或“结合发动机”,装有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均应完成全部的制动性能试验。如果车辆安装的自动变速器有空挡,则应在试验条件为“脱开发动机”时,将变速器置于空挡。除非另有规定,制动器在每次制动开始时的温度应在不小于55℃且不大于100℃的范5.2.1.6.8制动器温度测量尽量在制动盘和制动鼓外表面的中心部位,使用摩擦热电偶接触制动盘和制动鼓的表面。——最高车速小于或等于50km/h:40km/h或90%Vmx中的低者;——最高车速大于50km/h:60km/h或90%Vmx中的低者。5.2.1.6.10制动次数:除非另有规定,直到车辆制动性能满足要求,但最多6次。5.2.1.6.11试验应记录制动器的初始温度、制动时的初速度、平均控制力、制动距离、平均减速度等参数。5.2.1.7.1对于制动手柄,控制力施加在制动手柄前端面,在制动手柄转动平面内,垂直于制动手柄转动支点与手柄最外端点之间的连接轴线(见图1)。F——控制力。图1手握力作用点及方向示意图施加作用力作用点与制动手柄最外端点距离为50mm。距离测量时,沿着制动手柄支点与制动手柄最外端点的连接轴线进行测量。75.2.1.7.2对于制动踏板,控制力以合适的角度施加在踏板的中心。5.2.1.7.3作用在行车控制器上的平均控制力:——手控制力不大于200N;——脚控制力:四轮全地形车不大于350N;多功能全地形车和娱乐用场地车不大于500N。5.2.1.7.4作用在驻车制动上的控制力:——手控制力不大于400N;——脚控制力不大于500N。前轮制动力应不小于前轴荷的60%,后轮制动力应不小于后轮轴荷的55%。5.2.2.1.2.1不适用于在一整体轴上安装的左右轮。5.2.2.1.2.2行车制动力在同一轴上的左右轮之间应合理分配。5.2.2.1.2.3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与全过程中测得的该轴上左右轮上最大制动力中大者之比,对前轴不大于20%;对后轴在制动力大于或等于该轴轴荷的60%时,不大于24%。当后轴制动力小于该轴轴荷的60%时,在制动力增长的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不应大于该轴轴荷的8%。5.2.2.1.2.45.2.2.1.1和5.2.2.1.2的要求是生产过程中对制动性能的台架试验评估,在对制动性能出现质疑时,以路试的制动距离或制动减速度结果为准。5.2.2.1.3单独操纵制动控制器的干式制动试验行车制动按照6.2.4的试验程序试验后,单独操纵制动控制器的干式制动试验制动性能应满足表1的要求。表1单独操纵制动控制器的干式制动试验性能要求试验类型制动距离(S)m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DD)m/s²仅前制动系统S≤0.1×V+0.0087×V²仅后制动系统S≤0.1×V+0.0133×V²联动制动系统(CBS)S≤0.1×V+0.0077×V²多回路制动系统(SSBS)S≤0.1×V+0.0077×V²应急制动系统S≤0.1×V+0.0154×V²注:V是规定的试验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5.2.2.1.4同时操纵制动控制器的干式制动试验满足以下任意一条的全地形车按照6.2.5的试验程序进行试验时:——整备质量超过350kg(如果是电驱动,则不包含电池质量);8 最高设计速度超过50km/h:——发动机气缸容量超过50cm³;——最大净输出功率超过4kW,如果是电驱动,最大持续额定功率超过4kW。制动距离按公式(4)计算:S≤0.0060×V²………(4)V——规定的试验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S——制动距离,单位为米(m)。按照6.2.6的试验程序进行试验时,性能要求如下:a)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DD)应不小于5.8m/s²;或b)制动距离按公式(5)计算:S≤0.1×V+0.0067×V²…………(5)式中:V——规定的试验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S——制动距离,单位为米(m)。按照6.2.7的试验程序进行试验时,性能要求如下:a)按6.2.7.4.3测得的平均减速度应不小于基准试验对应减速度的60%;b)按6.2.7.4.4测得的最大减速度应不大于基准试验对应减速度的120%。按照6.2.9的试验程序进行试验时,性能要求如下:a)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DD)应不小于6.2.9.3记录的减速度值的60%;或b)制动距离按公式(6)计算:S₂≤1.67×S₁-0.67×0.1×V…………(6)式中:S₁——6.2.9.3描述的基准试验完成的修正制动距离,单位为米(m);S₂——6.2.9.5描述的热态制动试验完成的修正制动距离,单位为米(m);V规定试验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应急制动按照相应的条件试验后,制动性能应满足表1的要求。在车辆车头朝上和朝下停驻的情况下,驻车制动系统都能够使车辆在18%的坡道上保持5min的静止状态。5.2.2.4制动系统失效5.2.2.4.1多回路行车制动系统部分失效性能要求应符合附录B的相关规定。5.2.2.4.2助力制动系统失效性能要求应符合附录C的相关规定。95.2.2.4.3联动制动系统失效性能要求应符合附录D的相关规定。6试验方法6.1Y类四轮全地形车(ATV)和Y类娱乐用场地车(go-kart)试验方法Y类四轮全地形车和Y类娱乐用场地车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A的相关规定。6.2其他类全地形车试验方法6.2.1试验顺序表其他类全地形车试验顺序根据表2进行。表2试验顺序表试验顺序试验项目1制动器磨合2制动力的试验3单独操纵制动控制器的干式制动试验4同时操纵制动控制器的干式制动试验5高速制动试验6湿式制动试验7驻车制动系统试验8热衰退试验“9多回路行车制动系统部分失效试验助力制动系统失效试验附录C联动制动系统失效试验"热衰退试验一般在最后一项进行。’若适用,则进行该试验。6.2.2.1车辆在制动性能评估之前应进行磨合。注:磨合程序可由制造厂完成。6.2.2.2车辆整备质量状态。6.2.2.3脱开发动机。6.2.2.4磨合初速度为50km/h或80%Vmx的较低者;结束速度为5km/h~10km/h。6.2.2.5每个行车控制器单独执行。6.2.2.6车辆减速度为3.0m/s²~3.5m/s²。若减速度不能达到3.0m/s²~3.5m/s²,则按车辆能达到的最大减速度进行。6.2.2.7每个制动系统进行100次。6.2.2.8每次制动前制动器的初始温度不大于100℃。6.2.3制动力的试验车辆在整备质量状态。6.2.3.2.1测量驾驶员按正常骑行或驾驶姿势坐在全地形车上时全地形车前后轮的载荷或前后轴的轴荷。6.2.3.2.2将全地形车移到制动力测试台上,车辆的纵向中心平面与滚筒轴线垂直,固定全地形车防止在试验过程中移动,驾驶员按正常骑行或驾驶姿势坐在全地形车上。6.2.3.2.3有空挡的全地形车应挂空挡。6.2.3.2.4同一轴上的左右轮分别放置在制动力测试台的两个滚筒上同时进行试验。6.2.3.2.5启动滚筒2s后,使用制动,加到要求的最大控制力,测量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的左右轮制动力差和各轮制动力的最大值。在测量制动力时,为了获得足够的附着力,允许在全地形车上增加足够的附加质量或附加相当于附加质量的作用力(附加质量或作用力不计入轴荷)。在测量制动力时,可采取防止全地形车移动的措施(例如加三角垫块或采取牵引等方法)。当采取上述方法之后,仍出现车轮抱死并在滚筒上打滑或整车随滚筒向后移出的现象,而制动力仍未达到合格要求时,应改用本文件中规定的路试方法检测。6.2.3.2.6在平板制动力试验台上进行制动力试验时,驾驶员将全地形车对正平板制动力试验台,以5km/h~10km/h的速度(或制动力试验台制造厂家推荐的速度)行驶,置变速器于空挡(自动变速的全地形车可置变速器于高挡),迅速制动,使车辆停止,测量5.2.2.1.1和5.2.2.1.2所要求的参数值。6.2.3.2.7各轮的制动力测量3次,取3次测量中的最大值作为各轮的制动力最大值,3次测量左右轮制动力的最大差值的平均值作为左右轮制动力的最大差值。6.2.4单独操纵制动控制器的干式制动试验6.2.4.1.1车辆条件为满载,装有联动制动系统和多回路行车制动系统的车辆还应在轻负载状态下进行试验。6.2.4.2.1每一个行车制动系统的控制器单独执行(包括联动制动和应急制动)。6.2.4.2.2每次试验前确认制动器温度,所有制动器温度应在5.2.1规定的范围内。6.2.4.2.3沿着试验通道中心线,按照正常的挡位逐步加速车辆至比试验车速高5km/h,停止加速,脱开发动机;当车速降至试验车速时,迅速实施制动,直到车辆完全停止时结束一次制动。6.2.4.2.4按照6.2.4.2.2和6.2.4.2.3重复上述试验,直到制动性能满足要求为止,但不超过6次。6.2.5同时操纵制动控制器的干式制动试验6.2.5.1.1适用于满足以下任意一条的全地形车:——整备质量超过350kg(如果是电驱动,则不包含电池质量);——最高设计速度超过50km/h;——发动机气缸容量超过50cm³;——最大净输出功率超过4kW,如果是电驱动,最大持续额定功率超过4kW。6.2.5.1.3按照5.2.1的试验条件,其中试验速度为100km/h或0.9Vmax中的较小值。6.2.5.2.1如果装有两套行车制动系统,则同时操纵两套行车制动系统的控制器;如果装有一套行车制动系统,则操纵一套行车制动系统的控制器。6.2.5.2.2每次试验前确认制动器温度,所有制动器温度应在5.2.1规定的范围内。6.2.5.2.3沿着试验通道中心线,按照正常的挡位逐步加速车辆至比试验车速高5km/h,停止加速,脱开发动机;当车速降至试验车速时,迅速实施制动,直到车辆完全停止时结束一次制动。6.2.5.2.4按照6.2.5.2.2和6.2.5.2.3重复上述试验,直到制动性能满足要求为止,但最多不超过6次。6.2.6.1.1适用于最高车速大于125km/h的车辆。6.2.6.1.4按照5.2.1的试验条件,其中试验速度0.8Vmx(125km/h<Vmx<200km/h)或160km/h(Vmx≥200km/h)。6.2.6.2.1如果装有两套行车制动系统,则同时操纵两套行车制动系统的控制器;如果装有一套行车制动系统,则操纵一套行车制动系统的控制器。6.2.6.2.2每次试验前确认制动器温度,所有制动器温度应在5.2.1规定的范围内。6.2.6.2.3沿着试验通道中心线,按照正常的挡位逐步加速车辆至比试验车速高5km/h,停止加速。当车速降至试验车速时,迅速实施制动,直到车辆完全停止时结束一次制动。6.2.6.2.4按照6.2.6.2.2和6.2.6.2.3重复上述试验,直到制动性能满足要求为止,但最多不超过6次。6.2.7湿式制动试验6.2.7.1.1不适用于驻车制动系统,除非驻车制动系统为应急制动系统。6.2.7.1.2不适用于鼓式制动器或者全封闭的盘式制动器,除非其上有通风孔或检查孔。6.2.7.1.3对每套制动系统,应连续进行下述两部分试验:a)按6.2.4要求进行单独操纵制动控制器的干式制动试验作为基准试验;b)在向制动器持续喷水的状态下,根据基准试验的试验参数测定制动器在湿态下的性能。6.2.7.1.4试验车辆需安装可持续记录制动器控制力和车辆减速度的装置。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和制动距离不适用于该项试验。6.2.7.2.1满载,装有联动制动系统和多回路行车制动系统的车辆还应在轻负载状态下进行试验。6.2.7.2.3各制动器上均应安装淋水装置,安装要求如下。a)盘式制动器。试验装置应以15L/h的流量连续给各制动器喷水,水流应直接喷在旋转的制动盘上,图2为安装位置示意图。若制动盘上安装有护罩或护板,水流应在护罩或护板前45°处直接喷向制动盘面。若在规定位置无法安装淋水设备或规定位置与通气孔或类似装置重合,则应沿同一半径在规定位置前最大90°以内进行喷水。b)带有检查孔或通风孔的鼓式制动器。水应均匀喷淋在鼓式制动器(即制动鼓盖和制动鼓)两侧,水流量为15L/h。喷嘴应位于制动鼓外缘到轮毂中心距离的2/3处。喷嘴应安装在制动鼓盖上通气孔或检查孔边缘15°范围以外。单位为毫米2标引序号说明:1——水箱;2——喷淋管路;3——制动盘;4——制动盘摩擦表面;5——摩擦衬片;A局部放大图w——制动盘旋转方向;P——测量喷水孔的喷水位置;l₁——制动盘与摩擦衬片接触部分内缘与外缘间距;l₂——制动盘与摩擦衬片接触部分内缘与外缘间距的2/3。喷射位置位于制动盘与摩擦衬片接触部分内缘以外且距外缘2/3处。图2盘式制动器淋水装置示意图6.2.7.3.1各制动系统按6.2.4要求进行单独操纵制动控制器的干式制动试验,调整控制器作用力,使车辆以2.5m/s²~3.0m/s²的减速度进行制动,并记录下列3个数值。a)车辆从80%规定试验速度减速至10%规定试验速度过程中的平均控制力。b)制动开始后0.5s~1.0s间的平均减速度。c)制动开始至车辆完全停止前0.5s的最大减速度。6.2.7.3.2进行3次基准试验,得到上述3项数值的平均值。6.2.7.4.1应在与基准试验相同的规定试验速度下进行,除了安装制动器喷水装置外,制动系统不应有任何变动或调整。6.2.7.4.2骑行500m之后,使用基准试验中得到的制动控制力平均值进行制动。6.2.7.4.3测量制动开始后0.5s~1.0s内的平均减速度。6.2.7.4.4测量制动开始至车辆完全停止前0.5s的最大减速度。6.2.8驻车制动系统试验6.2.8.1.3初始制动器温度:不大于100℃。——手控制力不大于400N;——脚控制力不大于500N。6.2.8.2.1将车辆车头朝上,沿坡道方向,通过驻车制动系统实施制动停放在斜坡表面。如果车辆保持6.2.8.2.2完成车辆车头沿斜坡朝上的试验后,再将车辆车头朝下,重复相同的试验程序。6.2.9.1.1本试验不适用于驻车制动和应急制动系统。6.2.9.1.2本试验不适用于最高车速不大于50km/h的车辆。6.2.9.1.3所有的制动在车辆满载的情况下进行。6.2.9.1.5按照5.2.1的试验条件。6.2.9.2.1对每一套制动系统,应连续执行下述3部分试验:a)基准试验:按6.2.4要求进行单独操纵制动控制器的干式试验,作为基准;c)热态制动:加热试验程序后,再按6.2.4要求进行单独操纵制动控制器的干式试验。6.2.9.2.2加热试验过程中,试验车辆需安装可持续记录制动器控制力和车辆减速度的装置。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和制动距离不适用于加热试验。基准试验和热态制动应测量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或制动距离。按照6.2.4的要求和程序进行一次制动试验。6.2.9.4.1第一次加热制动的初始制动器温度:不小于55℃且不大于100℃。——仅单前制动系统:100km/h或70%Vmx,二者取较低者;——仅单后制动系统:80km/h或70%Vmx,二者取较低者;——联动制动系统:100km/h或70%Vmx,二者取较低者。6.2.9.4.3每个行车制动系统分别实施制动。6.2.9.4.4制动控制力:第一次制动施加恒定的控制力,使车辆在80%规定试验速度减速至10%规定试验速度过程中减速度达到3.0m/s²~3.5m/s²。6.2.9.4.5如果车辆达不到规定的3.0m/s²~3.5m/s²范围内的减速度,则按车辆所能达到的最大减速度要求进行。6.2.9.4.6如果车辆装有手动变速器或可手动脱开变速箱的自动变速器,从规定试验速度降至50%规定试验速度,结合发动机,选择能够保证发动机转速高于制造厂规定怠速转速的最高挡。从50%规定试验速度至车辆完全停止,脱开发动机。6.2.9.4.7其余重复的制动过程:使用与第一次制动时相同的控制力,连续制动10次,两次相邻制动之间的距离为1000m。6.2.9.4.8每次制动停车后,应立刻以最大加速度使车辆达到规定试验速度,并保持该速度至下一次制动的开始。完成加热试验后,在1min内该制动系统按基准试验的条件进行一次单独的制动,所用控制力应小于或等于基准试验所用控制力。6.2.10制动系统失效试验6.2.10.1多回路行车制动系统部分失效试验按附录B的规定。6.2.10.2助力制动系统失效试验按附录C的规定。6.2.10.3联动制动系统失效试验按附录D的规定。(规范性)Y类四轮全地形车(ATV)和Y类娱乐用场地车(go-kart)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A.1行车制动系统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A.1.1试验条件如果车辆的额定载质量不小于97.5kg,车辆的质量应为整车整备质量加上97.5kg(包括驾驶员和仪器质量)。如果在座位或载物区固定有附加物,则所加质量中将包括这部分质量。如果车辆的额定载质量小于97.5kg,车辆的质量应为整车整备质量加上车辆额定载质量(包括驾驶员和仪器质量),如果在座位或载物区固定有附加物,则所加质量中将包括这部分质量。A.1.1.3环境温度应在4℃~45℃之间。A.1.1.4风速不超过5m/s。A.1.1.5试验路面应平整、清洁,干燥,有良好的附着系数,坡度不大于1%。A.1.1.6对于装有可拆卸式最高车速限制装置的车辆应将装置拆除,对于装有可调节式最高车速限制装置的车辆应将最高车速限制装置调整到能使车辆达到最高车速。A.1.1.7试验仪器应能持续记录控制力和车辆的减速度,速度和距离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为不大于1%。A.1.2试验程序A.1.2.1先测试车辆的最高车速,以此来决定制动试验的测试车速。制动试验测试车速应为8km/h的倍数,该速度比车辆的测定最高车速低6km/h~13km/h,若最高车速低于16km/h,试验速度则为车辆的最大速度。对于Y-6类车辆,若最高车速不低于16km/h,试验测试速度为16km/h。A.1.2.2应按制造厂推荐的磨合次数对前、后制动器进行磨合。以制动试验测试速度或48km/h中的较低者为制动初速度行驶,当达到试验速度时实施制动。制动应前、后制动同时进行,并且制动减速度应在1.96m/s²~4.90m/s²之间,停车后立即加油门使车辆达到规定速度再次制动。A.1.2.3磨合完成后,按制造厂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方法调整制动器。A.1.2.4以制动试验测试速度或48km/h中的较低速行驶,过程中进行6次制动,制动应前、后制动同时进行,并且制动减速度应在1.96m/s²~4.90m/s²之间。A.1.2.5以制动试验测试速度行驶过程中进行4次制动,制动应前、后制动同时进行,记录制动测试速度(V)和制动距离(S)。A.1.2.6手操纵控制力应不小于22N,且不大于133N,脚操纵控制力应不小于44N,且不大于A.1.2.7对于制动手柄,控制力施加在制动手柄前端面,在制动手柄转动平面内,垂直于制动手柄转动支点与手柄最外端点之间的连接轴线。A.1.2.8施加作用力作用点与制动手柄最外端点距离为25mm。距离测量时,沿着制动手柄支点与制动手柄最外端点的连接轴线进行测量。A.1.2.9对于制动踏板,控制力以合适的角度施加在踏板的中心。A.1.3性能要求A.1.3.1最高车速不大于29km/h的全地形车在按A.1.2进行4次制动测试时,应能至少做一次符合制动距离要求的制动。制动距离按公式(A.1)计算:V——制动测试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A.1.3.2最高车速大于29km/h的全地形车在按A.1.2进行4次制动测试时,应能至少做一次平均制动减速度不小于5.88m/s²要求的制动。A.1.3.3平均制动减速度按公式(A.2)计算:a——平均制动减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²);V——制动测试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A.2驻车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A.2.1试验条件A.2.1.1全地形车测试质量应为整车整备质量加上制造厂定义的额定载质量(包括驾驶员和仪器质量),以及任何被固定在车座位或货物区(如果车辆装备有)的附加物质量。A.2.1.2轮胎充气至制造厂规定的轮胎气压。A.2.1.3试验路面应清洁、干燥,且在试验车辆的重量下不发生变形,坡度为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