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坚的人物画探究4800字(论文)】_第1页
【李震坚的人物画探究4800字(论文)】_第2页
【李震坚的人物画探究4800字(论文)】_第3页
【李震坚的人物画探究4800字(论文)】_第4页
【李震坚的人物画探究48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震坚的人物画研究目录TOC\o"1-2"\h\u1080摘要 111885一、引言 1159二、李震坚的艺术品格 22374三、李震坚的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323688(一)人物画的分类 36737(二)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531931四、李震坚人物画的艺术影响 631450(一)艺术贡献 626198(二)教育影响 712420结论 812675参考文献 9摘要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绘画界以浙派人物为代表,而李震坚则是这一流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的创始人。李震坚的纯真、纯真的个性特征,使得他的作品更接近于民间的生活。他的绘画风格以笔墨酣畅、线条厚重、凝练老练而闻名。本论文从这幅画像与水墨画两大方面对李震坚的作品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分析与探索,并从平淡中发掘出优秀的美术理念。李震坚在教学上有着自己的独到的教育理念,他一直以中国的人文艺术为己任,并以第二代、第三代浙派画传人而闻名,并逐渐成长为中国绘画艺术的骨干。文章从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入手,解读李震坚本人的人品,结合现代油画与美术教学的双向观察,以期探讨李震坚对于中国人物画的历史意义。关键词:李震坚;浙派;人物画一、引言李震坚是上个世纪中期中国人物画大师,是早期浙派人物画的领军人物,在浙派人物画的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李震坚先生在艺术上的研究历程、成就以及为中国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迄今已有不少学者和艺术家对此作了比较完整的评价。例如:2000年第一版刘国辉《浙派人物画》出版于《新美术》;2013年7月,吴山明将《李震坚先生的意笔人物画》出版于《新美术》杂志;1993年出版的《回忆震坚老师二三事》是吴永良教授;2016年6月,毛建波将《原创者的足迹一浙派人物画开山李震坚》刊登在《美术》杂志上;2014年11月,吴宪生将《李震坚现代人物画的启示》刊登在《美术报》;2013年1月,王梨将《源于生活的激情》刊登在《美术观察》杂志上;2016年2月,杜滋龄《跟先生画画,是幸福的事儿》刊登在《光明日报》;王敏霞《缙云李震坚艺术馆藏李震坚意笔人物画赏读》,《李振健先生书法作品》等。在这些作品当中,具有纪念意义的论文要数中国艺术研究院吴永良的著作《回忆震坚老师二三事》,而毛建波《原创者的足迹--浙派人物画开山李震坚》则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根据作者现有的文献,尚无系统的相关文献。本文从李震坚的美术创作历程、基本资料的调查、对他的人物画的临摹、分析、参考、访等方式,对李震坚的浙派人画的创立、发展、审美取向以及人物画创作:下乡和教室写生的肖像画、创作、水墨人体等对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及其教育教学的影响和意义作了一个较为系统科学的研究。从而,对当代中国人物形象的生成进行了一个历史背景与历程;由此可以看出,李震坚在当代中国绘画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他在新中国艺术界的位置。二、李震坚的艺术品格李震坚先生从小生长于山水秀丽、民风淳厚的山区,性情淳朴,再加上他从黄宾虹、潘天寿等大师的杰出学术思想和艺术传承中,建立了高尚的品格,追寻着画家们普遍推崇的品德。以上种种,都是李震坚先生获得艺术成就的根本原因。一九八六年,他写了一本《中国人体画》,刘海粟把它改名为《李震坚国画人体》,香港出版社还没来得及印刷,就在他要五张八种文字的时候,以换取出版。李震坚的身体绘画作品曾经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若是早点出版,他的身价和画质都会“飙升”,但李震坚却是坚决反对。他说:“我要为人们绘画,我要把我的作品献给人们。我不是在炫耀自己,也不是在挣钱。李震坚在学业上很谦逊,在人际关系上也很随和。卢如福同志,李震坚二十三岁,曾经去看望过李震坚,受到了老师的热情接待,并与他亲切地聊了几句,并将他带到了临街的门前。在研究美术方面,李震坚一向尊重他的潘天寿和黄宾虹,并经常说“同行相轻”,但他对同事们的态度,总是很恭敬。李震坚在书法上的造诣和声望极高,在私底下,也免不了会被人诟病,诸如“灵性不足”、“厚而不秀”等,这不仅是因为他的书法造诣,更是因为他的个人生活。但李震坚始终保持着冷静,没有去在意,而是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己的作品上。跟他相处三十多年的同学和友人说:“李震坚面对他人的误解和微辞,他都是不争辩,不做任何声明的蔼然仁者”,足以见得其心胸宽广。三、李震坚的人物画的艺术特点人物画的分类肖像画李震坚先生善画画像,不但形象化,其声、意、形,皆可于纸中呈现,颇具笔墨意蕴,乃佳作。其人物画分为乡村生活和教室生活两大类。李震坚热爱生活,长期写生,一生游历浙江各地。此外,他还曾到过江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过甘南的拉扑楞,到过新疆的吐鲁番,到过上海的船厂,去过陕北的地方,去过云南的西双版纳。李震坚的素描作品所用的工具和素材多种多样,既有铅笔、炭笔、钢笔、圆珠笔等,也有用毛笔作意笔线描、意笔写生。李震坚的人物画被誉为全国最好的人物画,一点也不夸张。李震坚的经验就是“爱字当头”,他觉得在下笔前,一定要仔细观察,深入了解对象,达到感情,达到一种意境,只有这样,他的热情和感情,才能让人感动。除了喜爱和热情之外,李震坚的基础、对纸张表现的把握和出色的笔法都是其人物画创作中的重要因素。比如《维吾尔族老人》,这幅画像上的维吾尔老人,栩栩如生,双目含笑。这幅画用的是一种很自然的手法,用简单而有趣的笔法勾勒出一个维吾尔人的五官,他的眼窝很深,用湿漉漉的毛笔勾勒出了他的胡须——他的呼吸声很自然,他的脸微微倾斜,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动作。从这幅图可以看得出来,他的落笔充满了热情,几乎不用思考,就能顺着自己的情绪写下来,不但与目标相像,还能把人的声音、表情、精神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图为李震坚的人物画中的一件佳作。刘国辉曾经说过,《维族老汉》一书,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浑然天成的味道,只有真正的大师才能做到这一点。图1李震坚《维吾尔族老人》2.水墨人体画人体素描在西方画坛上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历来被画界和批评界所关注,而中国的人物画历来对身体都是避而远之,所以对人体的研究也很少。因为制作困难,加之制作工具和材质的限制,很多画家回避了题材,只注重其它类型,而忽视了中国绘画中的人物形象。确实,把身体绘画做得很好,是艺术家们最拿手的技艺。深受西洋艺术思潮的熏陶,李震健深刻地认识到了身体对于提升绘画艺术水平的重要作用,并将其应用于中国画,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艺术表达方式。中国古代人物绘画的“十八描”等手法多用于描绘服装的折痕,而人物的形象化手法却是一块空白。李震坚的人物画是利用线条和线条来勾勒身体的线条,然后在颜色上加入一些明暗,使身体的细微结构发生了细微的改变,既能体现空间,又能消除光线,从而摆脱了水墨画的局限,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传统美学的人体艺术道路。它在表现出中国绘画简洁传神的审美倾向的基础上,着重于身体的刚劲与自然之美,表现出对现代性的人文追求。图2李震坚李震坚也始终关注着中国风格的水墨画,以免被用笔触所困。李震坚擅长运用色彩来表现物体,例如女性的身体色彩,李震坚预先设定了女性身体的基础色彩,然后根据皮肤的不同,选择了锌钛白、朱砂、石青、石绿等不同的色彩,以及土黄、土红、曙红、朱红、翠绿等不同的色彩,使得人物的身体变得更加厚重,而他又用更大的毛笔来浸润色彩,按照身体的构造,大胆地写出了粗犷的线条。为保证颜色的通透与轻松,同时又保留了中国绘画的纯粹颜色,远离西方绘画,用笔时,用的是虚、实、神的变化,不会有任何的犹豫和犹豫,以免因多次加入而造成颜色不清。为达到整体色调的暖意与色调的协调和连贯,不会显得太过突兀,所以在色调较深的地方使用一些深蓝。人物画的艺术特点多元并蓄、融汇自如李震坚的人物绘画中,颜色的刻画尤其是对中国画中的人物形象的影响。他对印象主义的颜色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喜爱俄罗斯塞洛夫,他对光线和阴影的处理和表情的描写。他擅长利用颜色来表现物体,注重细节的冷热,尽管他没有特别的强调,但是在他的画中,他的额头、脸颊和下巴都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李震坚擅长用水,所以他的画给人一种厚重、华丽的感受。他在中国的油画作品中应用了一些油吧、水彩画的颜色造型手法,把它们转换为一种独特的中国画表现形式,也就是将其变成一种水墨材质的颜色造型。李震坚很自如地将线条、墨色、色彩与构图的明暗感融合在一起,这就是他所达到的“物”的艺术方式。以书入画、书画一体李震坚不仅擅长人像,而且擅长书法、花鸟、山水等,在他的人物画中,在山水画、花鸟画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审美意识。李震坚在这幅作品的边角上题了一首诗,或者写了一句格言,表达了自己的兴趣,展现了一幅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比如1957年的《山野的春天》,以乡村的角落为背景,描绘了乡村的繁荣,这张画作采取了横向的平面布局,大致分成了两个部分,从左边到右边,一片斜坡,一排大树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以垂直和横向的反方向下延伸。山坡上出现了几棵大树,这是一个很好的斜坡,左边是一片浓密的烟雾,一条蜿蜒的小路,这条小路不但使前方的树木远离了斜坡,更增添了一种空间性,还画出了“远”,一片朦胧的雾气笼罩着谷地,一片新的嫩芽,一片郁郁葱葱,野花点缀,一眼望去,是一望无垠的原野,给人一种无限的空间美感。四、李震坚人物画的艺术影响(一)艺术贡献首先,在李震坚在人体绘画上进行了一次艺术上的革新,为水墨画的身体创造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吴山明认为,李震坚是浙派人物画的先驱,他开创了一种新的时代风貌,这是他最大的成就。10中国目前的画风种类很多,但是李震坚的作品更贴近于这种风格,让后人可以把握时代的节奏和感觉。其次,李震坚的作品表现出一种个体和其所处的时代的积极的参与。李震坚的绘画,往往一气呵成,他的表情和动作都很生动,他所创造的人物,都是质朴的,充满了内在的美感,这和他的绘画风格和他对角色的认识息息相关,不管是老人还是女孩,不管是江南渔民,还是藏族,新疆的少数民族,它们都有着独特的性格特征,以及对时代的关注。(二)教育影响李震坚擅长艺术创作和实际操作,他亲自带队去农村,亲身经历生活,对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刘文西,王庆明,吴永良,刘国辉,吴山明,李子侯,黄发榜,佟振国,杜滋龄,王涛,都是浙派人物画的代表,他们是二代绘画的典型代表。一个学派的价值和活力,并不只是因为其所作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其对后世的影响。李震坚是中国当代美术的继承者,也是当代中国画的先锋人物,批评家朗绍君曾说:“八十年代的浙美二代,如今已崭露头角,是浙派的未来之星(刘国辉,吴山明,吴永良),批评家都说他们的绘画笔墨酣畅,结构严谨,至今仍然是国内最好的。”随着后人的介入,浙派的人物绘画艺术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而目前,浙江三、四代画家已开始在中国绘画领域呈现出一股新的活力。结论李震坚的艺术生涯历程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典型,他在中国和西方的结合中,对当代的艺术创作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李震坚在对绘画的研究和实践中,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既继承了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又吸取了西洋绘画的特色,将其技法融入到了素描的构图中,并通过笔墨的变幻掌握其意象的特性,从而实现了“应物象形”、“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将写实的人物与传统的笔墨语言的分隔与分割,创造了一种新的绘画流派,为中国绘画的发展与教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李震坚在现代艺术史上的定位进行合理的剖析与评估,李震坚的题材、技法、内涵、类型既包含了李震坚本人的时代特征与历史发展特征,又真实反映了其具体的历史环境与文化的局限。就现代美术来说,我们不仅要清楚地探究李震坚的创作型态、技法演变和视觉形态,还要认真了解其发展过程和在当下的对应和变化,从而使其在理论和实际上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这样不仅是对中国绘画发展的一种尊敬,也是对国家的传统文化遗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