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第1篇

三峡

回归文本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两岸)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参考译文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春冬季节,就有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本文通过对三峡山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文章主旨1.抓住特征,绘景写物。2.有张有弛,动静结合。3.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写作特点

每逢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肃杀,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知识梳理一、作家作品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_(朝代)地理学家。《________》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略无阙处“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北魏水经注阙缺空隙、缺口2.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__________。今义:或者。(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襄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帮助。有时至,动词,到;于,介词冲上、漫上····(3)沿溯阻绝古义:__________。今义:①顺着(江河、道路或物体的边);②依照以往的方法、规矩、式样等。(4)属引凄异属古义:__________。今义:属于。引古义:__________。今义:引导。顺流而下·连接延长··3.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2)绝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

多生怪柏

________哀转久绝

________(3)清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清荣峻茂

____________·······在如果阻断,断绝极高的消失形容词作名词,清波清澈4.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用作名词,__________(2)空谷传响

动词用作名词,__________(3)每至晴初霜旦

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5.其他重点实词(1)略无阙处略无:__________(2)自非亭午夜分亭午:__________(3)不见曦月曦:___________________飞奔的马回声下霜完全没有正午日光,这里指太阳········(4)不以疾也

不以:__________(5)春冬之时

时:__________(6)绝

多生怪柏

:__________(7)林寒涧肃

肃:__________(8)其间千二百里

其间:__________(9)则素湍绿潭

素湍:____________________(10)飞漱其间

飞漱:______________(11)清荣峻茂

清荣:__________

峻茂:__________(12)哀转久绝

哀转:______________不认为季节,时节山峰肃杀,凄寒这中间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声音悲凉婉转·················三、文言虚词1.其间千二百里

___________________2.虽乘奔御风

___________________3.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4.则素湍绿潭

___________________5.春冬之时

___________________指示代词,这连词,即使认为表顺承,相当于“就”结构助词,的·····四、翻译句子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有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第2篇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回归文本

文参考译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作者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文章以感叹结尾,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文章主旨写作特点1.意境美。2.结构美。3.语言美。知识梳理一、作家作品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__________,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时人谓之为“山中宰相”,著有《__________》等。二、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

古义:__________。

今义:休息。

(2)夕日欲颓

古义:__________。

今义:消沉,萎靡。陶弘景陶隐居集消散坠落··2.词类活用

(1)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形容词用作名词,__________3.其他重点实词

(1)山川之美

美:__________

(2)古来共谈

共:__________

谈:__________

(3)五色交辉

交辉:__________

(4)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___

(5)猿鸟乱鸣

乱:__________··········辉映奇丽的景色美丽共同谈论交相辉映四季此起彼伏

(6)沉鳞竞跃

鳞:__________

(7)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__________

(8)自康乐以来

自:__________

(9)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虚词

1.山川之美

_______________

2.自康乐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鱼实在自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结构助词,的和时间词连用,表时间代词,……的人四、翻译句子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记承天寺夜游回归文本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打算睡觉,看见月光照进门里,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我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同积水一样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叉错杂,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原

文参考译文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文章通过对月色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的复杂感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旷达乐观的胸怀。文章主旨写作特点1.言简义丰。2.情景交融。知识梳理一、作家作品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________及其弟________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苏轼北宋苏洵苏辙二、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

(1)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__________。

今义:想念,念头;读。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__________。

今义:无事可做的人。2.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

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考虑,想到清闲的人散步3.其他重点实词

(1)解衣欲睡

欲:__________

(2)欣然起行

欣然:__________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至:__________

(4)怀民亦未寝

寝:__________

(5)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____

中庭:__________

(6)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_____________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__________············想要,打算高兴的样子到睡觉共同,一起院子里形容水的澄澈只是三、文言虚词1.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___2.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3.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4.何处无竹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介词,在大概是疑问词,相当于“哪里”语气词,相当于“罢了”四、翻译句子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水中藻、荇交叉错杂,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第3篇

与朱元思书回归文本

文参考译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同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在天下是独一无二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都是浅青色的,千丈深的地方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绿得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在山石之上,泠泠地发出响声;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本文从泛舟江上的实感出发,生动地描绘了富春江秀美的山水景色,抒发了作者厌弃仕途、淡泊名利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1.多用骈偶句式,讲究对仗和声律。2.动静结合。3.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特点。写作特点知识梳理一、作家作品

《与朱元思书》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南朝梁文学家。其文风格“清拔有古气”,被称为“吴均体”。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

“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窥谷忘反

“_____”同“_____”,______吴均集校注吴均转啭鸟鸣,这里指蝉鸣反返返回2.古今异义(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古义:__________。今义:称赞;允许等。(2)鸢飞戾天者古义:__________。今义:罪过;乖张。3.一词多义

(1)上

负势竞上

____________________横柯上蔽

____________________(2)直直视无碍

_______争高直指

________表示约数至、到达名词用作动词,向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直接笔直地······4.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

形容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方位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

(3)猛浪若奔

动词用作名词,__________

(4)互相轩邈

轩:形容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

邈:形容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

(5)望峰息心

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消净,散净向东或向西飞奔的马往高处伸展往远处伸展使……平息·······5.其他重点实词(1)风烟俱净

俱:___

(2)天山共色

共:_______(3)水皆缥碧

缥碧:_______

(4)急湍甚箭

急湍:__________(5)负势竞上

竞:_____

(6)好鸟相鸣

相鸣:_________(7)泉水激石

激:__________

(8)横柯上蔽

柯:__________(9)经纶世务者

经纶:__________

(10)疏条交映

交映:________都同样的浅青色湍急的江流争着互相和鸣冲击,撞击树木的枝干筹划,治理互相掩映···············三、文言虚词1.蝉则千转不穷

_____________

2.经纶世务者

_______________四、翻译句子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词,可不译代词,……的人··(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第4篇《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归文本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原

文参考译文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啊,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王,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文章主旨本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引申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写作特点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逻辑性很强。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气强烈,具有说服力。知识梳理一、作家作品1.《孟子》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著作,现存七篇,一般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共同编著的。2.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______时期思想家,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亲戚畔之“_____”同“_____”,______孟子及其弟子言行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战国儒家畔叛背叛2.古今异义(1)委而去之

委古义:______。

今义:委任;委托。

去古义:______。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2)亲戚畔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3)池非不深也

古义:_______。

今义:池塘。(4)七里之郭

古义:_______。

今义:姓氏。放弃离开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护城河外城······3.一词多义利天时不如地利

__________兵革非不坚利也

__________4.词类活用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形容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

(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形容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有利锋利巩固震慑,威慑限制·····5.其他重点实词

(1)天时不如地利

天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利: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__________________

(3)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城:__________

(4)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__________

(5)寡助之至

至:__________

(6)天下顺之

顺:__________

(7)故君子有不战

故:__________

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内城围极点归顺,服从所以这里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三、文言虚词1.之三里之城

____________七里之郭

____________环而攻之而不胜

________夫环而攻之

________委而去之

________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寡助之至

________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代词,它代词,它代词,它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动词,到·········亲戚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天下之所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之代词,代指“失道”“寡助之至”的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以以天下之所顺

__________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介词,凭借介词,凭借介词,凭借介词,凭借····3.而环而攻之而不胜

_____________环而攻之而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不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委而去之

_____________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但是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顺承····4.夫环而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首发语词,表示下面发出议论四、翻译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富贵不能淫回归文本

文参考译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定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大丈夫。”驳斥了景春的谬论,并对大丈夫的标准作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以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1.先破后立。2.多处运用排比,富有气势,增强说服力。3.运用骈句。文章主旨写作特点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

往之女家

“_____”同“_____”,______2.古今异义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__________。

今义:(心意)真实。

(2)以顺为正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女汝你··真正,确实常法,准则,标准

今义: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偏”相对)。

(3)行天下之大道

古义:__________。

今义:大路。

(4)与民由之

古义:__________。

今义:缘由;由于。3.一词多义(1)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得志,与民由之

__________·····喻指“义”遵从能够实现(2)戒戒之曰

__________必敬必戒

__________··(3)道妾妇之道也

__________不得志,独行其道

__________(4)居天下之广居

__________···告诫谨慎规则道路居住4.词类活用

(1)丈夫之冠也

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

(2)居天下之广居

动词用作名词,________________

(3)富贵不能淫

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

(4)贫贱不能移

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

(5)威武不能屈

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行冠礼住所使……惑乱,迷惑使……改变,动摇使……屈服5.其他重点实词

(1)安居而天下熄

熄:__________

(2)父命之

命:__________

(3)无违夫子

夫子:__________

(4)以顺为正者

顺:__________二、文言虚词1.一怒而诸侯惧

_______________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___3.以顺为正者

_______________4.独行其道

_______________·········停息,太平教导、训诲这里指丈夫顺从连词,表顺承怎么,哪里介词,把代词,自己的5.为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以顺为正者

__________6.乎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________子未学礼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之丈夫之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命之

____________母命之

____________往送之门

__________居天下之广居

____________·········作为当作语气词,相当于“呢”语气词,相当于“吗”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丈夫代词,指女子动词,到结构助词,的三、翻译句子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归文本

文参考译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任用,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集市里被赎出而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以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通过列举历史上杰出人物经历磨炼的事实,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1.层层推进,结构严密。2.排比议论,富有气势。3.句式整齐。文章主旨写作特点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衡于虑“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增增加衡横梗塞、不顺2.古今异义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__________。

今义:往上托;往上伸。

(2)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__________。

今义:士兵。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__________。

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古义:__________。

今义:进来或进去(跟“出”相对)。

····选拔,任用狱官这指在国内(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__________。

今义: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3.一词多义指在国外(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_________(2)拂行拂乱其所为

__________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___····兴起,指被任用显露、流露违背同“弼”,辅佐4.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

(2)劳其筋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

(3)饿其体肤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乏其身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

(5)行拂乱其所为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

(6)所以动心忍性

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

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

(7)人恒过

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使……痛苦使……劳累使……受到饥饿之苦使……处在贫困之中使……不顺使……震撼使……坚忍犯错误5.其他重点实词

(1)百里奚举于市

市:__________

(2)必先苦其心志

志:__________

(3)曾益其所不能

曾益:__________

(4)人恒过

恒:__________

(5)而后作

作:____________________

(6)征于色

征:__________

(7)而后喻

喻:__________

(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国:____________________

(9)国恒亡

亡:__________···········集市心意,志向增加常常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征验、表现了解、明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灭亡二、文言虚词1.必先苦其心志

__________2.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_3.于舜发于畎亩之中

__________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__________征于色

__________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4.而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_____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代词,他的连词,如果介词,从介词,给介词,在介词,由于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三、翻译句子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第5篇

愚公移山回归文本

文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传说中的)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仞,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向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路,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家人)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气力,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死了父亲的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河曲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子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还担心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持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本文通过写愚公移山这件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文章主旨写作特点1.善于运用对比和衬托。2.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知识梳理一、作家作品1.《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___》。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2.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__________前期__________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列子·汤问战国道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

(1)始一反焉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陇断焉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返往返惠慧聪明陇垄高地2.古今异义

(1)方七百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方向;乘方等。

(2)惩山北之塞

古义:____。

今义:处罚;警戒。

(3)达于汉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见阳光的地方。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曾经。古代计量面积用语苦于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5)投诸渤海之尾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众;许多。(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__________。今义:鸟类的羽毛等。(7)何苦而不平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甜”相对)。···相当于“之于”指草木愁苦,这里指担心3.词类活用

(1)吾与汝毕力平险

形容词用作名词,_____________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

词作状语,_____________

(3)帝感其诚

动词的被动用法,_____________4.其他重点实词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塞:__________

迂:__________

(2)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__________

(3)面山而居

面:__________

(4)杂然相许

杂然:__________(5)其妻献疑曰献疑:__________险峻的大山用箕畚装土石被……感动阻塞曲折,绕远尽、全面对纷纷地············提出疑问(6)且焉置土石

置:__________(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__________(8)叩石垦壤

叩:__________(9)寒暑易节

易:__________(10)甚矣,汝之不惠

甚:__________(11)汝心之固

固:__________(12)固不可彻

彻:___________________(13)曾不若孀妻弱子

不若:____________(1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__________(15)无陇断焉

陇断:__________·············放置,安放肩负,扛敲、打更替严重顽固通达,这里指改变不如,比不上穷尽山冈阻隔三、文言虚词1.且年且九十

_____________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2.以以君之力

_____________河曲智叟亡以应

___________________3.之本在冀州之南

_____________出入之迂也

_______________跳往助之

_____________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蛇之神闻之

_____________·········副词,将近连词,况且介词,凭借连词,相当于“来”结构助词,的助词,舒缓语气代词,指愚公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件事4.其其妻献疑曰__________________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惧其不已也

__________________面山而居

__________________聚室而谋曰

__________________而山不加增

__________________5.而······代词,他的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代词,他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6.焉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__始一反焉

_______________7.于达于汉阴

_______________告之于帝

_______________8.达于汉阴,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_______________······往哪里、在哪里语气词介词,到介词,向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即使四、翻译句子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你的气力,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他们)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第6篇周亚夫军细柳

回归文本

文参考译文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委派河内郡的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不久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穿着铠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皇上先行引导的人员到了营前,不能进入。先行引导的人员说:“皇上将要驾到!”守卫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皇帝发布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无法进入军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手持符节去告诉将军:“我想要进营慰问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垒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着皇帝的车马随从、骑兵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控制住车马,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拱手行礼,并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被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离开。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