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110-2018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亚健康疲劳状态_第1页
T∕CACM 1110-2018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亚健康疲劳状态_第2页
T∕CACM 1110-2018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亚健康疲劳状态_第3页
T∕CACM 1110-2018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亚健康疲劳状态_第4页
T∕CACM 1110-2018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亚健康疲劳状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团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亚健康疲劳状态2018-09-17发布本指南参与起草人:王晓玥、赵雪、翟伟、奥晓静、古英、谭亚萍、路瑜、王竹行、李宁、吕建琴、王谧、徐菲鹏、田丽娟、高希言、杨旭光、谭亚芹、李桂兰、王红、井庆彦、汤毅、本指南专家组成员:高颖、卢传坚、张国英、刘维、孙增涛、于雪峰、田振国、连强、曹烨民、本指南是根据中医临床优势,针对亚健康疲劳状态,参照现代文献证据、古代文献证据及临床专家经验,结合亚健康疲劳状态者价值观和意愿,制定出较高质量、实用性较强的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疲劳状态的实践指南,为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疲劳状态提供可靠证据,帮助临床医生和亚健康疲劳状态者做出恰当的中医药处理提供指导性意见,确保干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促进国内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疲劳状态方案的规范化。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亚健康疲劳状态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件。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ZYYXH/T2-2006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ZYYXH/T174—2010中医保健技术操作规范第17部分:艾灸ZYYXH/T166—2010中医保健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足反射区保健按摩ZYYXH/T158—2010中医保健技术操作规范第1部分:保健拔罐ZYYXH/T159—2010中医保健技术操作规范第2部分:保健刮痧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定时间内出现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ZYYXH/T2—2006,定义2]是指持续或反复出现3个月以上的疲劳感,但能维持正常工作生活并且经系统检查排除可能导致亚健康人群中主诉疲劳的占24%。通过调研发现:亚健康疲劳状态人群年龄可见于18~60岁之间(含昏欲睡,着手做事情时感到费力或力不从心等。脑力疲劳主要以时有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下降,以下4项必须同时具备才能判定为亚健康疲劳状态。a)符合ZYYXH/T2—2006附录B,同时符合ZYYXH/T2—2006附录C。b)以疲劳为主要表现,且这种状态持续或反复出现3个月及以上。d)运用疲劳量表-14(FS-14)测评,疲劳总分值达到3分及以上。低落和(或)急躁易怒,舌淡红或黯,苔白或腻,脉弦细或弦缓。神疲乏力,四肢困重,时有困倦喜睡,或食欲不佳,偶有腹胀不适或大便不成形,舌淡苔白腻,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疲劳状态应在明确诱导因素的基础上采取自我主动调节和(或)被动干预,达为亚健康疲劳状态的基础干预方法,运用于各种证候;被动调节有艾灸、足反射区按摩、毫针刺法、综合运用,以改善亚健康疲劳状态,阻止和缓解该状态的发展,提高生活法均可辨证采用;如对于偏实证候明显的亚健康疲劳状态人群,可采用主动针针刺、拔罐、刮痧、中药干预方法;对于偏虚证候明显的亚健康疲劳状态人群,可采用主动调节、6.4.1.2疲劳量表-14(FatigueScale-14,FS-14)可用来评估疲劳状态及干预效果,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筛选疲劳病例。由14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都是一个与疲劳相关的问题。根据其内容与受试反映脑力疲劳(MentalFatigue),包括第9~14共6个条目。将第1~8条8个条目的分值相加即得躯体疲劳分值,将第9~14条6个条目的分值相加即得脑力疲劳分值,而疲劳总分值为躯体及脑力疲劳分值之和。躯体疲劳分值最高为8,脑力疲劳分值最高为6,总分值最高为14,分值越高,反映疲刺干预时可出现头痛头晕、晕针,系个体体质差异所致,停针后反应消失。艾灸、拔罐时可出现晕a)保持平衡心态: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重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使精神、情绪保持b)规律作息,劳逸结合:摒弃有损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合理安排工作c)适当运动,坚持锻炼:坚持适宜的运动内容和运动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适度进行身体锻解释:共搜集纳入相关文献7篇,经综合分析,形成证据体发现,被动干预方法多结合主动调节进行干预,从情绪、饮食、锻炼等方面调动受术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效地改善疲乏倦怠症状。同时,主动调节也可单独采用。纳入的文献偏倚风险高,证据体质药(或目前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无直接费用。在受术者价值观和意愿方面,更倾向于接受本方案。本方案一致性检验结果:参与率100%,一致率98.62%。主穴1:神阙,关元,足三里。主穴2:背俞穴,督脉穴(大椎到腰俞)。每次选用主穴1~2个,次穴1~2个。可参见ZYYXH/T174—2010。受术者选择卧位,将艾条一端点燃,于穴位上方2~3cm处,施灸15~20分钟,或至受术者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可采用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亦可利用温灸器施灸每日1次,5次为1个干预周期,每个周期间隔2天,一般干预4个周期。7.2.3.2注意灸后30分钟内情绪平和,勿触凉水。解释:共搜集纳入相关文献8篇,经综合分析,形成证据体发现,艾灸益气补阳,改善躯体疲倦乏力疗效显著。纳入的文献偏倚风险高,证据体质量等级经GRADE评价后,因其纳入文献设计质劳,效果肯定。在资源消耗方面,该方法相对于西药(或目前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直接费用较低。在受术者价值观和意愿方面,更倾向于接受本方案。本方案一致性检验结果:参与率41%,一致率98%,气血的目的,将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调节达到最佳状态。在干预亚健康疲劳状态中应用较好,足部肾、输尿管、膀胱、额窦、头(大脑)、脑垂体、头颈淋巴腺、腹腔神经丛、生殖腺、前列可参见ZYYXH/T166—2010。先用热水足浴15分钟,拭干双脚并仰卧。操作时先左脚后右脚。操作前术者双手及受术者足部涂擦按摩膏,首先按摩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带侧面—足外侧面—足背顺序按摩全足其他各反射区。最后依次重复按摩额窦、头(大脑)、脑垂体、头颈淋巴腺、腹腔神经丛、足底部生殖腺、骨盆腔及足跟内外侧的前列腺、子宫和生殖腺等重点反每周2次,每次约1小时,一般干预4个周期。解释:共搜集纳入相关文献4篇,经综合分析,形成证据体发现,足反射区按摩具有对足部反射区施加的刺激能影响到全身的效果。纳入的文献偏倚风险高,证据对于西药(或目前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直接费用较低。在受术者价值观和意愿方面,更倾向于接受本方案。本方案一致性检验结果:参与率7%,一致率95%。配穴:偏气郁证候:太冲,合谷;偏湿阻证候:阴陵泉,丰隆;偏阳虚证每次选用主穴1~2个,配穴1~2个。采用毫针常规刺法,有偏实证者采用泻法,有偏虚证者采用补法;也可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可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5次为1个干预周期,每个周期间隔2日,一般干预4个周期。解释:共搜集纳入相关文献7篇,经综合分析,形成证据体发现,针刺具有激发经气,调动人体低,最终证据体质量等级为极低。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相关著作中均提及采用针刺干预疲劳,效果肯定。在资源消耗方面,该方法对于西药(或目前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直接费用较低。在受术者价值观和意愿方面,更倾向于接受本方案。本方案一致性检验结果:参与率63%,一致率99.50%。亚健康疲劳状态各种证候型均可采用毫针刺法干预。结合古今文献证据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将罐吸可参见ZYYXH/T158—2010。在受术者背部沿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督脉背部循行路线进行留留罐法每周2次;走罐法每周1次,以皮肤出痧发红或发紫为度;一般干预4周。解释:共搜集纳入相关文献3篇,经综合分析,形成证据体发现,拔罐在改善亚健康肢体疲乏效性及精确性低,最终证据体质量等级为极低。在资源消耗方面,该方法相对于西药(或目前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直接费用较低。在受术者价值观和意愿方面,更倾向于接受本方案。本方案一致性检验结果:参与率46%,一致率97%。进行反复刮动、摩擦,可同时刺激体表多处络脉,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疏通腠颈肩:沿足少阳胆经(天柱—风池—肩井)弧线刮拭。刮拭背部:沿背部督脉和膀胱经1线自上而解释:共搜集纳入相关文献5篇,经综合分析,形成证据体发现,刮痧具有同时对多个腧穴进行有效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纳入的文献偏倚风险高,证据体质量等级经GRADE评于西药(或目前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直接费用较低。在受术者价值观和意愿方面,更倾向于接受本方案。本方案一致性检验结果:参与率41%,一致率100%。证型不同,剂型不同,干预周期有所不同。偏实证候干预周期短,可7日为1个干预周期;偏虚证候干预周期长,可14日为1个干预周期。每个周期间隔3~5日,一般干预2~3个周期。解释:共搜集纳入相关文献8篇,经综合分析,形成证据体发现,中药干预亚健康疲劳状态具有据体质量等级为极低。古代文献相关著作中均提及采用中药干预疲劳,效果肯定。在资源消耗方面,该方法西药(或目前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直接费用较低。在受术者价值观和意愿方面,更倾向于接受本方案。本方案一致性检验结果:参与率52%,一致率98.5%。据目前文献报道,中医药对于亚健康疲劳状态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艾灸、足反射区按摩、针刺、中医推拿养生保健疗法历史悠久,足反射区按摩是推拿按摩的方法之一,具有改善机体免疫力,抗疲劳和镇静安神的作用,使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功能趋向正常与平衡,促进人针刺具有激发经气,调动人体自身调节的独特的治疗作用,且无药物毒副作用。通过对文献研究,得出针刺干预亚健康疲劳状态的穴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太冲、拔罐(包括走罐和留罐)和刮痧具有调整人体的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督脉及两侧亚健康疲劳状态多与中医的劳倦、倦怠等概念相关。《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句话提出了“治未力”“困”“酸软”等为相关检索词加“治未”“未病”限制词进行检索。艾灸有灸脐法及灸足三里、气海、内关等穴位,如《针灸集成》《学堂针灸集成》记载“针灸法五劳羸瘦取足三里”“虚劳骨蒸盗汗泻阴郄”“真气不足灸气海”等。针刺以肾俞、照海、章门、大椎、气海、三阴交等使用最多,如《针灸集成》《针灸聚英》记载:“虚劳百损失精劳症,肩井、大椎、膏育俞、肝俞、肾俞、脾俞、下三里、气海”“四肢之懈惰,凭照海以消除”等。中药以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生脉散、八珍汤等使用最多,如《景岳全书》《医学刍言》记载“劳倦过度者,补中益气汤”“思虑伤脾食少倦怠,或便溏,归脾汤为主”等。目前,现有的近现代名老中医中还未有专门对亚健康疲劳状态的著作,但通过他们对“治未病”或疲劳症状的干预思路及方法也给疲劳状态提供了借鉴。张伯礼院士指出:“治未病”理念应用于亚健康人群,针对其“未病状态”,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可以助其缓解不适,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和控制潜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于亚健康的干预主要有远离病邪、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措施。国医大师王琦在《中医治未病解读》提出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原则:“平衡阴阳,调理饮食以资气血,强身健体、动静相宜,增强正气、规避邪气,早期诊治、防病传变”。他认为中医学拥有中药、针灸、推拿、气功导引、养生等多种预防疾病的调理方法,这些丰富多彩的“自然疗法”,为“治未病”提供了多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辨体、辨病、辨证的综合应用进一步丰富了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例如通过按揉足部反射区心、肝、脾、肺、肾等反射区调节亚健康。何裕民认为:采用纯自然的方药或针灸推拿等进行纠治,希冀能使其重新恢复常态(以平为期)。本指南规范了亚健康的术语及定义、亚健康的范畴、亚健康的常见临床a)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如疲劳、虚弱、情绪改变等,其状况在相当时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社会交往方面可表现有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上述3条中的任何一条持续发作3个月以上,并且经系统检查排除可能导致上述表现的疾病者,胸胁满闷,喜太息,周身窜痛不适,时发时止,情绪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咽喉部异物感,月胸胁满闷,喜太息,周身窜痛不适,时发时止,情绪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咽喉部异物感,周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自汗,头晕头昏,失眠多梦,食欲神疲乏力,四肢困重,困倦多寐,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或白,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在亚健康的判定过程中,可利用现有的医学诊断方法,如病史采集、神经精B.6.2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筑牢五大健康基石。掌握健康技能,努力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B.6.4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调摄。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处于亚健康状态者的体质状况及具体不适表现特征与轻重,予以相应的干预措施,如中药、针灸、推拿B.6.5针对个体情况开展心理疏导与行为指导。对于存有精神心理不适,或社会交往困难的亚健康(规范性附录)排除医学上能解释患者目前症状表现的症状特点,如疲情绪等方面的评定三种亚型可以社会适应能力降低表现为主者——社会适应亚以精神心理症状表现为主者——心理亚健康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者——躯体亚图C.1亚健康的综合评定流程[1]HolmesGP,KaplanJE,Gantztion[J].AnnIntenMed,1988(3):387—389.[2]WorkingGroupoftheRoyalAustralasiancollegeofphysicians.ChronicFatiguesyndromeclinical-practiveguidelines[J].MedJAust,2002,176(Suppl.):S23[3]张雅静,王天芳.中西医结合疲劳性亚健康判定标准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2009,28(4):[4]王天芳,张翠珍.疲劳量表—14[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10):61.[5]吴颂,马艳波,等.膏滋干预治疗脾肾阳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198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7):994—995.[6]张聪,廖艳.习练八段锦对疲劳性亚健康人群中医症状改善作用的队列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20(6):6—9.[7]代金刚,张聪.习练八段锦对疲劳性亚健康者基本体质体能改善作用的队列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2):186—188.[8]廖艳,林殷.习练八段锦对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的队列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3):209—212.[9]梁倩蓉.八段锦对习练者亚健康状况影响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19):65—68.[10]钟爽川.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亚健康的调节作用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11]尹辉,杨靖.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康复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