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_第1页
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_第2页
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_第3页
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_第4页
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1页中國醫學是世界上第三個古老醫學

中國醫學是世界上第三個古老醫學

巴比倫空中花園(3500B.C.)

埃及醫師(3000B.C.)鼎:古時容器(1600B.C.)2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2页遠古時代(公元前2200年)

原始部落

火應用如雲南元謀人、陜西藍田人、北京周口店直立人(北京人及山頂洞人)等。由其文化遺址中便發現他們在長期與自然災害、猛獸、疾病作抗爭過程中,已開始了醫療保健活動。黃帝與炎帝:《黃帝內經》及《神農本草經》神農嚐百草3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3页商代(公元前1700-1100年)

中國最早祖先之一行醫方式:非常原始,往往將迷信、傳說及治療經驗結合應用酒及熱水作藥物,利用針及青銅刀作手術用具相傳以湯液治病始自此期『天人地』解釋自然定律五臟與五行相關

甲骨文蓋天說法

4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4页周朝(約公元前1100-221年)

共分為四個時期:西周、東周、春秋時代、戰國時代★儒學及道家思想

★宮廷醫師1.《周禮》記載,東周時期已存在有系統醫療組織醫術已開始分門別類2.中國首見法定獸醫★扁鵲–望聞問切★

《黃帝內經》是由《素問》及《靈樞》兩書合成《內經》是中國醫學理論基礎,除了醫學,亦闡述道德、哲學及宗教。其主題滲透、貫穿道家思想、陰陽學說及五行學說各方面。扁鵲-醫學之祖

5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5页黃帝黃帝是傳說裏中華民族共同始祖,本姓公孫,由於在姬水出生,所以又以「姬」為姓,名軒轅,號軒轅氏、有熊氏,生於四千六百年前黃帝創造發明,如文字、算術、養蠶、衣服、音律及用玉石製作兵器、建造舟車以利交通等。6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6页中國古代文獻多有黃帝創造發明醫藥記載,現存《黃帝內經》也稱《內經》,其論述醫理之格式多為黃帝發問,歧伯、伯高、少俞、桐君等人回答討論而成醫理著作;而《內經》序文中也記載:「歧伯為黃帝之臣,帝師之問醫,著為《素問》、《靈樞》,總為《內經》十八卷,,為醫之祖書。《黃帝內經》7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7页伏羲氏伏羲氏,一名庖羲氏,姓風,又名太昊,生存於舊石器時代中晚期,傳說他曾教導人民佃漁畜牧,是早期畜牧業創造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並創先天八卦,熟知陰陽五行與疾病相關性,在《帝王世紀》一書中,記載:伏羲氏「嚐百藥而制九針」,中國醫界千餘年來尊奉為醫藥學、針灸學始祖。8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8页九針模型9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9页秦朝(公元前221~207年)

秦叔(秦始王)是首位統一中國皇帝焚書坑儒-有關占卜、醫學及農業書籍得以保全秦漢交替時期,中醫藥體系,隨同大量醫療實踐開展,內容開始充實及提升焚書坑儒10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10页漢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1

★哲學及宗教角色:

●學者或學校開始習究和記錄醫藥文獻,以實踐自己理念

●注入哲學思想,比如道家養生思想、儒家行醫規範等等。

★道教及長生不老

●封建統治者都夢想長生

●漢桓帝(公元147~168年)印度佛教高僧入宮,提供長生不老仙丹。此為『中醫藥方劑學』起源。★醫學教育發展

●師徒相授制度

●以考試形式來選拔合資格醫師最早出現在漢朝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4年

東漢公元25~220年11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11页漢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2★最早期藥學文獻●《神農本草經》後人託名“神農”之作,中國最早期完整中藥學文獻。365種中藥,內容包含252種植物類,67種動物類和46種礦物類。根據藥物效能和使用目标,分為上、中、下三品。

人參當歸巴豆上中下上品藥120種多屬滋補養生類,沒有毒性或毒性小,可長期服用。中品藥120種多屬補養兼有預防作用,一些含毒性。下品藥125種,普通含有毒性,是專用於治療藥物。12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12页★漢代名醫●倉公淳于意(公元前215~167年):首位保留病人記錄醫師●張仲景又名張機(公元150~219年),後世稱為“醫聖”。◎首創『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六經辨証論治。◎編著《傷寒雜病論》,確立辨証論治原則,奠定中醫治療基礎。中國最早理論結合臨床診療專書。

◎宋朝(公元960~1279年),此書再次被編寫,分為《傷寒論》及《金匱要略》兩冊。

●華佗(公元141~208)

◎精于外科手術,善用麻醉藥物◎提倡體育療法(中醫稱為導引筢病),創作"五禽之戲"

漢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3《傷寒雜病論》華佗"五禽之戲"五種姿態

華佗13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13页三國、魏晉及南北朝(公元220~581年)---1

★醫學教育

●公元443年南朝宋文帝:首創指派醫師教育中醫《針灸甲乙經》★

鍼灸醫術

●《針灸甲乙經》:皇甫謐所撰,最早最完整針灸療法參考文獻★

脈學:血液及循環系統概念●《脈經》王叔和(公元265~317年)所著,集古代診脈法大成★方劑學

●煉丹術:煉丹方士被認為是早期藥劑師

●葛洪:巨著《肘後救卒方》或《肘後備急方》是臨床第一部抢救手冊。

《肘後備急方》14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14页三國、魏晉及南北朝(公元220~581年)---2★本草學:

陶弘景,是南朝齊、梁間著名藥物學家,1.校訂《神農本草經》編成《神農本草經集注》共記錄730種藥物,成為後期中醫藥分類標準。2.將葛洪《肘後備急方》改篇,撰成《肘後百一方》。●龍門佛窟:100篇醫方★其它主要醫學文獻

●《雷公炮灸論》:第一本藥物炮製學專著

●《劉涓子鬼遺方》:現存最早中醫外科專書敦煌壁畫<殷人防疫圖>用火、水掃除污穢煉丹方士

15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15页隋朝(公元581~618年)

★巢元方

太醫博士巢被隋政府指派編寫《諸病源候論》又稱《巢氏病源》。共50卷分67節,論述了1,700種病症,是中國最早病因証候學記錄。此書內容包括內科、外科、兒科、婦科、皮膚學、眼科及耳鼻喉科。許多後世中醫著作對有關論述都是直接或間接引用本書原文及論點。

巢元方(公元610年)16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16页唐朝(公元618~907年)---1★太醫署:公元624年設立,由行政、教學、醫療及藥工四部組成★皇室醫學院:包含醫科、針科、按摩科及咒禁科★藥園:培養藥學人材★考試制度:醫師們升遷制度基於成功治癒率,中國是世界上最先設立考試制度國家

★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朝首創由政府委任組織編撰藥典頒行全國第一部由國家政府頒行藥典《新修本草》考試符咒:古時人們相信它有治療能力《新修本草》-世界上第一部國家頒行藥典

17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17页★中外醫藥交流:中國派醫師到外面如高麗、日本、印度及越南等★藥王-孫思邈:(公元581~682年)行醫手法及醫德尤甚

●最知名著作是《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共30卷記載5300首醫方《千金翼方》共30卷記錄了2571條藥方●譽為中國最早痳瘋病專家●主張針藥並用,並探索出新應用穴位,創制彩色經絡圖●對中國藥物學發展有突出貢獻,被後人尊稱為"藥王“●倡導積極養生—氣功唐朝(公元618~907年)---2

孫思邈(公元581~682年)-藥王

氣功18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18页★印刷術使醫籍普及:醫學及科學著作大量出版

●專設“校正醫書局:對歷代主要醫籍進行搜集、整理、考証、校勘

●設立尚藥局:《太平聖惠方》是首部編著大型方書,共載16,834個處方,並對方劑、藥物、病証及病理都進行了論述。★醫學教育●設立“翰林醫官院”負責醫之政令和醫療事務。"太醫局"是專爲醫學教育設立機構

●醫學部增分為九科|1.內科2.風科(如中風病)3.兒科4.眼科5.耳鼻喉齒科6.皮膚及骨科7.產科8.針灸9.創傷及咒禁科

●翰林醫官尚藥王惟一1.研制兩具與成年男子體形相等“銅人”,2.奉御總結針灸名著,撰成《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宋朝(公元960~1279年)

王惟一

(公元987-1067年)穴位銅人19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19页★病因病機學發展:公元1174年陳言提出了新病因學理論。他著作《三因極--病証方論》將複雜病因歸為三類:內因、外因及不內外因★法醫學重大發展:《洗冤集錄》是宋慈於公元1247年完成著作,成為中國死傷獄斷案法典及依據,沿用600多年。並被翻譯成最少5種國外國語言。★兒科及婦科發展:●兒科及婦科發展成獨立專科

●錢乙著作--《小兒藥証直訣》★中外醫藥交流:宋朝是中外文化交流高峰期。據記載由阿拉伯商人經海上,運往歐洲、亞洲及非洲等各地中國藥材有60多種宋朝(公元960~1279年)

中毒表現20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20页金元時期(公元1115~1368年)

★著名醫家創新●劉完素-火熱論:認為各種証候出現與火熱有關,治療以清熱為主。後世亦稱之為"寒涼派"。

●張從正-攻邪論:提倡“六門三法”,風、寒、暑、濕、燥、火作為辨証用藥基礎。運用發汗、催吐及泄瀉"三法"。世稱他為"攻下派"●張元素-臟腑辨証論:發展臟腑辨証及藥物歸經理論。●李杲-脾胃論:善於運用溫補脾胃處方和藥物。所以被稱為"溫補派"。●朱震亨-相火論:節制飲食及性生活,保養身體陰氣。又稱為"養陰說"。★跌打創傷科:

●齊德之於1335年撰《外科精義》一書●危亦林撰於1337年《世醫得效方》,應用脊椎骨折懸吊复位術先驅者;(相對西醫學方面,要直到1927年,英國醫生達維斯才提出此法。)★中醫食療:元代皇家廚師忽思慧,于1330年撰《飲膳正要》為中國第一部完整飲食衛生與食治療法專書。

21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21页明代(公元1368-1644年)---1★明代之醫學流派●滋陰派、溫補派、溫病派●天花:漢代葛洪《肘後方》已经有記載,無有效防治方法。直到明代發明人痘接種法,為免疫學早期成就。★外傷科新成就●陳實功《外科正宗》1.論及外科常見疾病一百多種2.主張治療外科疾病應該內服和手術併重3.最早對頸部惡性腫瘤及乳癌記錄★梅毒性病醫家陳可成撰《霉瘡秘錄》-梅毒不一样病期症狀,用丹砂、雄黃等含砷藥物治療。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應用砷劑治療梅毒記錄。另外還論及預防梅毒方法

《外科正宗》22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22页★藥物學及方劑學發展

●李時珍之《本草綱目》-中國本草學一部具世界學術地位專著1.總結16世紀以前我國藥物學內容;2.藥物增至1500種,附藥圖1000幅,藥方10000個。3.刊行後很快傳入日本、朝鮮及越南等亞洲地區,在公元17、18世紀先後被翻譯成多種歐洲語言。4.李時珍是首位提出腦負責精神感覺、又發現膽結石病、利用冰替高熱病人降溫及發明消毒技術醫家明代(公元1368-1644年)---2

《本草綱目》-不一样語言版本《本草綱目》-內頁插圖23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23页清朝(公元1644-1911年)---1★溫病學繼續發展葉桂與《溫熱論》、薜雪與《濕熱條辨》、吳瑭與《溫病條辨》★人體解剖學

王清任1830年之《醫林改錯》,糾正人體臟腑記載一些錯誤。★痘接種術-天花預防

1727年俞茂鯤於《痘科金鏡賦集解》-有效天花預防方法★《本草綱目》補充及草藥治療

《本草綱目拾遺》是一部主要藥物學專著,共載藥物921種★1949年後在新中國出現"赤腳醫生"清朝走江湖藥師

24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24页★最聞名中藥堂是同仁堂,位於首都北京,專門為皇宮供應藥物。★大量醫學書籍編著及整理

●《古今圖書集成》(1723)--蔣廷錫等受命編纂,520卷

●《醫宗金鑒》(1742),由吳謙編輯。全書共90卷分15門1749年起,清"太醫院"規定為醫學生教科書。清朝(公元1644-1911年)---2《醫宗金鑒》

★西方醫學傳入

最早去西方學醫者為黃寬,1850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專攻醫科★中西方醫學結合最早驅者為朱沛文,1892年編撰了《中西臟腑圖像合纂》清代有關人參描述之譯註25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25页26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26页中醫四大經典《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27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27页Part2台灣中藥文化28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28页台灣河洛中藥文化保留「台灣中藥商保留藥名漢代中原古音」,成為珍貴古代活資料珍貴道地藥材鑑別內容,長年累積形成專業鑑別術語,朗朗上口術語,大陸台灣幾百年來長期交流,經驗累積瑰寶。這些知識在大陸文化大革命破壞,已嚴重流失,但地處中原大黃河文化邊陲台灣,各店老師傅就能訪問到,他們是中藥珍貴活資料庫。29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29页距河南省鞏義市區約10公里焦作黃河大橋側,黃河與洛河在這裏匯流,被人稱爲河洛匯流。

中華文化源頭―――河洛文化就是在這裏發源。30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30页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河出圖、洛出書、伏羲畫八卦地方。據史載:黃帝、帝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成王與周公等登基時,都在此沉壁祭天31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31页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兩幅神秘圖案,歷來被認爲是河洛文化濫觴,中華文明源頭,"宇宙魔方"水流發源地方。因其水量非常淺小,而僅能浮起一個酒杯,故稱為濫觴32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32页重視「道地藥材」是台灣河洛中藥文化最主要特質,精選品質優良藥材才能達到最正确療效。中藥業「父子相傳,師徒相授」傳承方式,珍重中藥鑑別知識,有淵遠流長依據有所本,這種經驗累積是中醫藥實證醫學瑰寶,中藥商保留很完整河洛中藥文化,不但有歷史學社會學意義,還有現代實際應用價值33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33页中藥材産量以及質量含有明顯地域性。道地藥材:含有明顯地域性,生長環境適宜,品種優良,栽培(養殖)、加工合理,歷史悠久,生産規模大,且質量優于其它産地藥材。判定主要依據是臨床療效。34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34页南藥:福建東南部、廣東南部、廣西東南沿海及云南西南部、台灣島及其周圍全部島嶼、海南島及南海諸島。包括6省、區、共203個縣(市)。四大懷藥—山藥、地黃、菊花、牛膝、四大南藥—益智仁、檳榔、巴戟天、砂仁、四大皖藥—丹皮、木瓜、菊花、白芍、浙八味—白朮、白芍、菊花、麥冬、浙貝、玄參、延胡索、鬱金道地药材:35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35页一香二茶三藥材,這三門知識高如山深如海,學徒拜師學藝要三年四個月才能出師厝來有些人言別(懂)藥材,全家健康自然來36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36页買藥親相(如)買好水果,品種品質有好壞,要言別(懂)要會揀要會選藥店賣藥三粒眼睛,醫師用藥二粒眼睛,病人服藥一粒眼睛37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37页精選道地藥材,遵古法炮製上等藥出口,中等藥擺著賣,下等藥進藥廠買澤瀉,看地上蟑螂屎品質優良建澤瀉有特殊香味,蟑螂尤喜靠近,所以看貨時不是看藥材,而是蹲下來看蟑螂屎多寡38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38页兩腳不會移,要吃五加皮因为五加皮含有祛風濕,補肝腎,强筋骨作用。能够治療風濕疼痛、關節痿軟等骨關節病症,所以有這句諺語來描述其功效。當歸生耆買來燉民間很普遍調理燉補方,原方名『當歸補血湯』是體弱氣血兩虛很實用補養方39中国医药历史专家讲座第39页七葉一枝花,千金不換它

七葉一枝花是有名防治蛇毒良藥,所以居住深山人家常將此藥當成鎮家之寶,即使高價也不出售不吃黃連,不知藥苦出(離、去)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