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的饮食文化差异_第1页
中美的饮食文化差异_第2页
中美的饮食文化差异_第3页
中美的饮食文化差异_第4页
中美的饮食文化差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美的饮食文化差异一、摘要二、饮食文化三、中国与美国的饮食文化比较

1.中美饮食观念的不同2.饮食礼仪比较3.中国茶文化和美国的咖啡文化四、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原因分析五、结论第2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摘要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过分注重饭菜的意、色、形,基本追求色、香、味,具有粗放型思维特征的中国人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却很少考虑饭菜的营养性。西方人在烹饪时自始至终坚持着饭菜的实用性基本特征。从营养角度出发、落足于食物对人的健康,他们不讲究花样、轻视了饭菜的其他功能,致使除了一些吃西餐烦琐的规矩之外,并没有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

第3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饮食文化cookingculture第4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国的饮食文化China'sfoodculture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第5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国美食将军过桥狮子头龙凤呈祥糖醋鲤鱼第6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国传统小吃狗不理包子驴打滚烧卖油炸臭豆腐第7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美国的饮食文化

Americanfoodculture

美国菜可以说是以英国菜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美国烹饪始自英国,因为大部分美国人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但美国菜有自己的特色,因为美国国土大,气候好,食物种类繁多,交通运输方便,冷藏设备优良,厨师、家庭主妇可随意选择食物,同时他们在烹饪仪器时很讲究营养。美国人的习惯是早餐喜食各种果汗和略有咸味的甜点心,对沙拉很感兴趣。美国的烘烤点心,其制作及装饰方法闻名于世,而冷饮、冻甜点、沙拉、美式牛排、炸鸡等也深欧洲大陆人的欢迎。美国人不喜欢喝茶,爱喝加冰块的闵开水或矿泉水,平时他们把威士忌、白兰地等酒当茶喝,不需要配小菜。

特点:以西餐为主,但也喜欢吃中餐,早餐要吃西餐早点、午、晚餐都吃中餐。饮食爱好:喜欢吃猪肉、牛肉、羊肉、鱼虾、海参、爱吃蔬菜、水果,尤其爱吃中国什锦、水果糖、喜欢喝牛奶、咖啡、矿泉水、啤酒及中国花茶。第8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美国特色美食美国大龙虾苹果派夏威夷沙律第9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美国传统食物汉堡包hamburger牛排steak热狗Hotdogs炸薯条Frenchfries第10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饮食观念

Dietidea第11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中国人的饮食观念:

中国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从这句话我们就能看出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他们将饮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追求。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人的食谱可以堪称是相当广泛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凡是能吃的都会拿来吃。据专家研究,中国人吃的蔬菜种类是西方人的六倍多。在烹饪过程中,中国人注重色香味俱全,其次才是营养的搭配,从这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感性,他们对饮食的注重程度已经将饮食提高到了艺术的层次上。在就餐的形式上,中国人常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分别用筷子取用同一盘佳肴。这种就餐形式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和”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即集体主义思想。第12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美国人的饮食观念:

在美国这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人们的时间观念很强,所以对于事物来说他们讲求质量而不要求数量,在食品的选择上倾向于营养、科学。在各种美味佳肴聚集的同时,美国人更看好的是与效率相关的实用主义。他们的实用主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健康方面。美国人越来越意识到健康饮食对身体的重要性,现在的美国人也在逐步地远离“垃圾食品”。其次是金钱方面。在吃穿住行之中,美国人更愿意在穿住行以及旅游、娱乐方面多投入些,而在吃方面花费的较少。最后是快捷和便利。“时间就是金钱”本来就是西方社会文化典型特征之一,再加之生活节奏快、单亲家庭多等原因,美国人普遍不大愿意在家中做饭。而在烹饪中,菜肴的色香味则处于其次的位置,从这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国人更理性的饮食观念。他们把饮食只作为充饥的一个手段。在就餐形式上,美国实行的是分餐制,这一点也反映出美国人注重个体,崇尚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第13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饮食礼仪

Dietetiquette第14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国饮食礼仪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礼运》篇云:“夫礼之处,始诸饮食”<5>。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饮食与礼仪的渊源。座位的安排,上菜的顺序,就餐时的礼仪以及餐后付账等事情上都无时无刻不体现礼仪。中国人在座位的安排上讲究长幼有序,卑尊有等。一般是位高权重者或年长者首先入席。在封建社会,中国的宴会上很少有女人的身影,即便有,位次上也处于“卑”的地位。现在这种现象已经销声匿迹了,当代中国餐桌上仍保留着“尊老”与“女士优先”的原则。然而当两者并存时,应按照“尊老”的原则来安排座次。中国的上菜顺序则又为体现中国饮食礼仪一大特色:中餐上菜的一般顺序是:先冷盘、后热炒、大菜、汤,中间穿插面点,最后是水果。然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又有各自的特点。总体来讲,现在的顺序是受清代满族的影响较大。在用餐时,中国人喜欢热闹,大家围坐在一起,互相敬酒(晚辈敬酒居多),互相敬菜。人们还喜欢在用餐的同时互相交谈,且谈话范围之广范,内容之全面,常常令在场的外国人士大大赞叹中国人广博的知识结构。若是在饭店用餐,餐后人们争相付款,这一现象也体现出“面子”一词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第15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美国饮食礼仪

与中国人相比,美国人则略显得不拘小节。然而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饮食礼仪。以到美国人家中用餐为例,具体说明。在美国,“女士优先”原则是他们安排座次的标准。上菜的顺序通常是由外至里排列,使用也是由外至里依次取用。用餐时,只有女主人动手,其他人才开始用餐。在进餐过程中,美国人讲究安静,喝酒、咀嚼时都尽量不发出声音,互相之间敬酒、干杯也只是一种礼貌上的行为,而非中国式的“豪饮”。席间宾客很少大声喧哗,只是与邻座的客人轻声交谈。在用餐后,只有女主人离席,其他人才能离席。若在饭店用餐,美国人往往采用AA制(ActingAppointment),各付自己的账。还要注意的是,无论在哪里就餐,都要尽量吃完盘里的饭菜。客人在用餐后休息片刻,然后向主人表示感谢后才能离去,这一点在中国和美国都是相同的。第16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国的茶文化

Chineseteaculture第17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第18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美国的咖啡文化

America'scoffeeculture第19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美国人喝咖啡已经有很久的历史,长久以来美国人都是以滴滤式咖啡或平底蓝形过滤器来烹调咖啡。用这种方式制作了的咖啡较清淡,但加上奶精、鲜奶和糖的调合,就变成一种极可口的饮料,使全美国的人都习惯于这种口味。从早晨睁开惺忪睡眼到咖啡休息时间,以及两餐饭后,几乎都少不了喝杯咖啡,咖啡居然已成为美国人的最佳伴侣,许多人早上起床可以不吃早点,但绝不能不喝杯咖啡提神。

美国人的生活能够随意自在,由喝咖啡就可以看出来。在购物中心里,常可见到美国人人手一杯用纸杯盛装的咖啡,随意落座或边走边喝。这是在欧洲绝对见不到的,欧洲人喝咖啡一定用瓷杯盛装,多数是悠闲地坐着喝,少数站在吧台边喝,但绝没有人端着杯子边逛边喝。一般美国餐厅的咖啡,是一个价钱让你喝到够,杯子空了,随时可请服务员为你加满,糖和奶精自然也是无限量供应,在欧洲则不吃喝到饱,一杯一个价钱,加一杯再加一份钱。

美国人不只生活得随意自在,个性上也喜欢创新发展,用同样一种咖啡豆,美国人在烘焙豆子时,就想把各种香料、香精直接烘焙混合在豆子里,使豆子在研磨烹煮后能制作了不同口味咖啡,比如IrishCrème,JamaicanMountain等等。这些咖啡的味道见仁见智姑且不谈,能够动脑筋想了这个点子而且上市贩卖为客人们接受,就是件很不简单的事了。欧洲人生性保守,是绝不会尝试以任何香精来抢夺咖啡原味的,咖啡就是咖啡,顶多在里面混一点提味香酒。

美国是一个由多国移民组成的国家,虽然绝大多数美国人两百多年来已习惯了喝那淡淡的咖啡饮料,但在旧金山中国城旁的北意大利人区,则一直维持着意大利人喝Espresso、Cappuccino的习惯,至今也未改变。该区所有的餐厅、咖啡馆都一定用Espresso机器来制作咖啡。以前想要买点地道意大利咖啡豆,一定要到这里来才找得到。近年来,欧风吹人,意大利的咖啡和菜肴大受美国人欢迎,尤其科学证明用Espresso机器制作出的咖啡,其中咖啡因含量最低,因此从最爱惜生命的美国上流人士、雅皮族开始,就纷纷改喝意式咖啡了。就连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幕僚,都不时要到咖啡馆点一杯浓郁的[木炭汁]喝喝。

美国人喝咖啡的习惯在改变,咖啡也由附属于餐厅的饮料变成了专买店的产品。Espresso咖啡馆日渐普及,由有钱区、高级区扩展出来。在可见的未来,可能会取代传统的滴滤式清淡如水的咖啡,进而全面化。第20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原因

TheUnitedStatesfoodculturedifferencescause第21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中美两国在饮食内容、饮食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中美两国之间的不同饮食文化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文化是思维的源泉,而价值观是文化的凝聚。在文化的诸多类中,衣食住行等被称为表层文化,是物质方面的东西,而它们却构成人们日常生活的全部。但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