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实施完整版本_第1页
宪法的实施完整版本_第2页
宪法的实施完整版本_第3页
宪法的实施完整版本_第4页
宪法的实施完整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宪法的实施教学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宪法实施的概念、宪法解释的概念、违宪审查制度的概念,领会宪法解释原则和方法及程序、宪法修改的概念、宪法修改的程序、违宪审查的主要模式。教学重点:违宪审查制度的概念;教学难点:宪法解释原则和方法及程序。3课时第一节宪法实施及其保障一、宪法实施概述二、宪法实施的条件及过程三、宪法实施的保障一、宪法实施概述

(一)宪法的实施的概念宪法实施是指宪法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落实,即将宪法文字上的、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进而将宪法规范所体现的人民意志转化为具体社会关系中的人(自然人和法人)的行为。宪法实施包括宪法适用、宪法遵守和宪法监督。宪法实施的特点:1、宪法实施的广泛性;2、宪法实施的综合性;3、宪法实施的原则性;4、宪法实施的多层次性;5、宪法实施的持续性;6、宪法实施的保障性;7、宪法实施方式的具体多样性。(二)宪法实施的原则1、最高权威性原则2、民主原则3、合法原则4、程序原则5、稳定原则6、发展原则(三)宪法实施的基本方式1、行为实施与规范实施2、直接实施与间接实施3、主动实施与被动实施4、事前依照实施与事后追惩实施5、单一方式实施与综合方式实施6、专门实施与一般实施二、宪法实施的条件及过程

(一)宪法实施的条件1、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1)宪法实施的政治条件(2)宪法实施的经济条件(3)宪法实施的思想条件2、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二)宪法实施的过程1、宪法实施过程的概念宪法实施过程即宪法作用于社会生活的过程,是指宪法实施的连续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2、宪法实施过程的特点实效性、动态性、阶段性、整体性、权威性3、宪法实施过程的主要阶段(1)准备阶段(2)实际实施阶段(3)实施评价阶段三、宪法实施的保障

1、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内容(1)保障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2)保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组织与个人行为的合宪性2、宪法实施保障体制(1)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2)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3)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3、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方式(1)以被审查对象是否已经生效为依据事先审查事后审查事先审查与事后审查相结合(2)以审查起因为依据附带审查起诉审查提请审查第二节宪法解释一、宪法解释的概念二、宪法解释的分类三、宪法解释的限制四、宪法解释的理由及必要性五、宪法解释方法六、宪法解释的模式七、我国的宪法解释一、宪法解释的概念宪法解释是指为了正确理解和统一实行宪法,维护法律的统一和宪法的尊严,依据一定的程序,探求宪法规范内涵和作出说明的一种活动,其目标在于追求解释的合理性、正当性与宪法秩序的稳定性。宪法解释的最重要功能应是使宪法在稳定与适应社会变化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二、宪法解释的分类

依据解释宪法的主体和效力可将宪法解释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两种;依据解释的方法可将宪法解释分为文理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全面解释和补充解释;依据解释的目的可分为立宪解释、行宪解释、违宪解释、监督解释等。1、正式解释又称有权解释,是指由宪法授权的机关或宪法惯例所认可的机关依据一定的标准或原则对宪法条文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正式解释的特点:特定主体;具有效力。其中,特定主体主要有三类:(1)司法机关:要求:A、依司法程序进行,不告不理,富于具体审判之中。B、针对某一案件所涉及的法律进行解释,形成判例赋予普遍性。C、不涉及政治问题,即司法机关不能对政治问题作出解释。D、先例原则,即可依据以前的判例进行判案。评价:被动、影响宪法的适宜性、容易发生偏差。资本主义国家多采用此方式。(2)立法机关:要求:A、以决议决定、立法文件的形式进行解释B、具有普通的约束力C、任何时候都可进行,即主动、被动或申请都可启动D、后法优于前法原则评价:保证宪法的权威性、原义性,但代表意志容易强加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多采用此方式。(3)专门机关:要求:A、解释具有专门性B、解释具有权威性C、方式具有多样性三、宪法解释的限制

宪法解释根源于宪法所具有的原则性和时代性而引起的宪法纠纷,但宪法是根本法,对它的解释也是有限制的,并不是随意的,主要包括:1、主体的限制,比如我国宪法的解释属于立法机关解释宪法体制,这种体制确认于1978年,具体规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从而以根本法的形式予以确认,2、原则的限制:法定要求、立宪意图、宪法基本精神、发展需要、字面解释、整体解释。有人称之谓宪法解释的具体原则。我国宪法解释标准及原则有: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宪法至上,法制统一。c.从严为主,适度灵活。四、宪法解释的理由及必要性

1、宪法的条文在文字表达水平上不够明确,需要进行文理说明,从而保证宪法的正确性。如对国民、公民、人民的解释等2、宪法的某些内容在制定时有所遗漏,需要进行补充说明,从而保证宪法的完善性。如基本权利的扩展。3、社会历史条件发生变化,原来的规定已经过时,需要进行重新说明,从而保证宪法的适应性。比如“国营企业”变为“国有企业”、“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等。4、因宪法的某些规范很原则,不易理解而需要进行含义说明,从而保证宪法的统一性。5、防止法令矛盾。在法令的适用过程中出现不同意见时,统一人们的认识,维护法制统一。6、防止机关违宪,即对机关是否违宪进行解释。概括来说宪法解释的目的是:准确理解宪法含义;维护法制统一和法律公正;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纠正宪法缺陷。五、宪法解释方法

宪法解释的方法是指具体解释宪法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四种:1、统一解释:即指对人们理解不一的宪法条文作出明确而统一说明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消除各种误解,使宪法得到一致遵守。2、条理解释:为准确理解宪法条文的含义而需要根据文字含义、法理要求,利用先例、类推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等对之予以说明。其中,以字面含义为依据的解释称为文字解释;以法学原理为依据的解释称为法理解释。3、补充解释:指宪法在规定过程中存在遗漏,而在实施中通过解释予以适当补充的方法,其目的在于使宪法发挥完整的作用。4、扩大解释:是指由于社会情况的变化、发展,使宪法的内容不能满足社会现实的需要,因而通过宪法解释扩大其含义的方法,此种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但在应用中应慎重,防止出现修改意图。五、宪法解释方法

六、宪法解释的模式

(一)立法机关解释宪法的模式立法机关解释宪法,即由该国立法机关解释宪法的适用。(二)普通法院解释宪法的模式由普通法院进行宪法解释的模式产生于美国。在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中,马歇尔大法官在判决中认定最高法院有解释宪法的权力。如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欧洲的希腊、挪威、丹麦、瑞典、瑞士,亚洲的日本、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三)专门机关解释宪法的模式解释宪法的模式专门机关,是指宪法所规定专职监督宪法实施的机构,有权通过解释宪法来审查违宪的法律文件或法律行为。如德国、奥地利、韩国、法国、西班牙、塞浦路斯、土耳其等。七、我国的宪法解释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我国宪法解释分为宪法含义之解释与法令有无抵触宪法之解释。具体述之:(一)宪法含义之解释宪法含义之解释,并非出于存在违宪的疑虑,而是宪法解释机关为了使人民明确宪法的内涵,以助于遵守,从而对宪法条文的含义所作的阐述。宪法含义之解释主要有两种情况:1、在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司职宪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一方面可以不以特定主体的声请解释为程序要件,基于宪法解释之职权,主动对于宪法含义加以解释和说明,以扮演宪法“指导者”之角色;2、当宪法适用机关在适用宪法发生疑义之际,应当声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宪法解释,此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基于其声请而得为宪法的解释,以扮演宪法“咨询者”之角色。(二)法令有无抵触宪法之解释宪法解释主体所作的关于法律、法令有无直接抵触宪法之解释,即法律、法令的违宪审查,是当今宪法解释的主要类型。(三)我国现行宪法解释的实际操作我国现行宪法解释的实际操作做法有以下几种:1、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条文进行解释;2、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法律问题的决定、决议对宪法作出解释;3、由修改宪法的机关对宪法草案和宪法修正案所作的说明或报告;4、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性法律的适用问题所作的解释也应视为宪法解释。(四)我国现行宪法解释状况的评价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但20多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没有充分甚至没有行使过严格意义的宪法解释权。其原因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全国人大常委会缺乏解释宪法所必须的专门时间和专业知识;2、宪法解释制度的安排与宪法适用等宪政实践活动相脱离,因而容易忽视宪法解释的现实需要;3、在宪法的具体变迁程序和技术上,过于重视宪法修改,轻视宪法解释;4、在宪法运行理念上,强调宪法规范对社会现实的服从与适应,而忽略社会现实对规范权威的尊重。第三节宪法修改一、宪法修改的含义二、宪法修改的限制三、宪法修改的方式四、宪法修改的程序一、宪法修改的含义

(一)宪法变迁的含义任何一个国家的宪法,在制定和实施之后,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都会引起宪法的内容和执行效应的变化问题,因而也就有了宪法变迁的存在。宪法变迁有广义变迁和狭义变迁之分:广义变迁:由于政权变易而出现新宪法的根本性质变,以及国家性质未变而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出现的非根本性量变。包括制定和修改两种情况。狭义变迁:指广义变迁的后一种情况。这是由于国内形势发生变化,导致宪法的实施受到障碍,因而进行的必要修改。(二)宪法修改的含义宪法的修改是指一个国家的宪法在实施过程中,因为政治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或者由于宪法自身条款的某种缺陷,致使宪法继续执行遇到困难时,由有权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其内容和条款作出书面变更的修正。二、宪法修改的限制

1、宪法修改限制的概念虽然由于是时代变迁、形势发展,使宪法的修改成为必然,但由于宪法是国家根本法,为保持其稳定性和权威性就必须对宪法的修改做出一定的限制,保持宪法的权威性。关于修宪的限制问题历来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有人主张限制,有人反对限制,因此形成了无限制说和有限制说两种观点。无限制说认为,只要依据宪法规定的修改程序,宪法的任何规定都可以修改。体现了人民意志至上思想,这是19世纪流行的观点。有限制说认为,依据宪法规定的修改程序,修宪机关对宪法内容的修改也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体现了宪法的权威思想,目前多采用这种观点。宪法修改是否应受到限制是由宪法的内容决定的,即宪法是否真实地反应了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要求。2、宪法修改限制的内容具体修宪限制如下:(1)对修改内容的限制:A、宪法根本原则和基本精神,例如:不能改变其所确认的根本制度,包括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也不能修改人类普遍原理如人权和人民主权原理,否则是自杀行为B、共和政体,例如1947年意大利宪法规定:共和国政体不得成为修改的对象。C、领土范围,例如1958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规定:如果有损于领土完整,任何修改程序不得开始或继续进行。(2)对修改的时间的限制:A、某一时间段的限制,例如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宪法颁布后,四年内不得修改;1864年希腊宪法颁布后规定:10年内不得修改。B、一定时间内的限制,例如在战时或外敌侵入时不得修改,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下不能修改。C、定期修改的限制,例如1919葡萄牙宪法规定,每隔10年修改一次。(3)对修宪方式的限制:修宪的方式有部分修改、全面修改和无形修改三种方式,但更多的限定为部分修改。(4)对修宪形式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必须以“宪法修正案”、“法案”、“法律案”的形式对宪法进行修改。(5)对修改机构的限制:限定为有权机关或专门成立的“宪法起草委员会”或“修宪委员会”,我国限定为全国人大。三、宪法修改的方式

(一)全面修改宪法的全面修改,又称整体修改,是指在国家政权性质及制宪权根源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宪法修改机关依法对宪法的大部分内容(包括宪法的结构)进行调整、变动,通过或批准整部宪法并重新颁布的活动。(二)部分修改宪法的部分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根据宪法修改程序,以决议或者宪法修正案等方式,对宪法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调整或变动的活动。宪法的部分修改具体有三种方式:1、以决议的方式直接在宪法条文中以新内容代替旧内容,修改之后重新公布宪法;2、以决议的方式直接废除宪法条文中的某些规定,修改之后重新公布宪法;3、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增删宪法的内容。(三)无形修改宪法的无形修改是指在宪法条文未作变动(包括修改、解释或者由宪法惯例加以补充)的情况下,由于社会的发展、国家权力的动作等,使宪法条文本来的含义发生变化。

(四)我国采取的几种修宪方式及特点1、全面修改是指依法对原宪法进行大部分内容的修改。特点:国家性质和制宪权根源未变、以原宪法规定程序进行、修宪机关整体通过并重新公布宪法。修改的原因一般是由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大部分内容不适应现实,例如75宪法、78宪法、82宪法。2、部分修改是指依法对宪法部分内容的调整或变动。包括两种情况:(1)通过修宪决议进行的部分修改,如1979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实现了对78年宪法的部分修改。(2)通过修正案进行的部分修改,即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增删宪法的内容,附于宪法典之后,如1988、1993、1999、2004四次修改。四、宪法修改的程序(一)宪法修改的程序概述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在宪法中规定了比普通法更为严格的宪法修改程序,虽然规定各不相同,但通常都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提案:(涉及提案权问题)提议主体提出建议和草案。提议主体分为三类:(1)代表机关或国会议员(2)行政机关(3)混合主体2、先决投票3、公告(草案予以公告)4、议决5、公布(二)我国对82宪法的修改1、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82宪法的部分修改(通过1-2两条修正案)2、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第3条到第11条宪法修正案,在宪法修正案中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宪法地位。3、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全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82宪法进行了部分修改,即第12条到第17条案法修正案。4、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14条宪法修正案对现行宪法进行了修改。第四节违宪审查制度一、宪法监督的内涵及特征二、宪法监督的方式三、宪法监督的意义四、宪法监督与违宪审查六、现行法律框架下的中国宪法监督体制七、司法审查与宪法诉讼一、宪法监督的内涵及特征

(一)最广义的宪法监督该观点认为宪法监督就是指确保宪法实施的各种措施和手段。具体而言,它既包括专门宪法监督机关对国家机关、政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的违宪行为的制裁和对国家机关的权限争议的处理;也包括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政党组织和个人对宪法实施的监督与制约。

(二)广义的宪法监督该观点认为宪法监督是指国家机关、政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个人对各种违宪行为进行的监督与制约。

(三)狭义的宪法监督

这种观点认为宪法监督是指专门宪法监督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国家机关、政党、其他组织以及特定个人行为的合宪性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决的法律制度。

(四)最狭义的宪法监督该观点将宪法监督与宪法诉讼制度等同起来,认为宪法监督是指宪法法院等类似机关依照一定的司法或准司法程序,审查和裁决一切法律、法规、政令和行政行为是否符合宪法,以维护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实施的制度。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宪法监督是指为了规范宪法监督主体(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特别是法定的专门宪法监督机关和被监督主体(主要是国家机关)以及监督对象(包括法律、法规及某些行政行为等)的合宪性而产生的所有宪法关系而构建起来的一套程序和制度。据此,宪法监督具有如下特征:

1、监督主体的广泛性。宪法监督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也包括普通公民。2、监督对象的特定性。宪法监督的目的是通过制裁公权力主体的违宪行为,解决宪事纠纷,以便维护宪法秩序,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其监督对象应与公权力的行使有关,亦即宪法监督的对象仅囿于立法行为、司法行为与某些特定行政行为,不能包括私权利行为与一般的行政行为。

3、监督原则的权威性。宪法的监督原则是合宪性监督原则,而不是合法性监督原则。宪法监督是以宪法为依据来解决宪事纠纷,追究违宪者的责任,这就要求与其他法律监督形式相比较,有更具权威性的监督原则。4、监督手段的多元性。其监督手段既包括违宪审查、宪法诉讼、司法审查与宪法适用等,也包括不具有强制力的宪法批评等。二、宪法监督的方式(一)事前、预防性监督与事后监督1、事前(预防性)监督方式是指在法律、法规等宪法行为尚未发生法律效力之前,根据有关宪法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的提请,由有权机关进行审查以达到纠正违宪法律、法规等的目的。2、事后监督方式是指对已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或某些公职人员的行为的合宪性进行审查裁决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各国实践中运用得最为普遍。

(二)主观监督方式与客观监督方式

1、客观监督方式是指该监督的目的并不是直接为了保障提请者的合法权益,而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使违宪的法律、法规及某些行为得到纠正的方式。2、主观监督方式是指监督的直接目的在于给因违宪法律与公权行为而受到侵害者提供救济。三、宪法监督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巩因和发展国家的根本制度;第二、有利于健全和统一国家的法制;第三,有利于真正发挥宪法的作用。四、宪法监督与违宪审查

(一)违宪审查的含义违宪审查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违宪是指违反宪法的事件和行为,主要包括:一是同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机关领导人的违宪事件。二是包括各机关、部队、政党、团体、企事业组织及其成员与所有公民违背宪法的行为狭义违宪特指有关机关及其主要负责人做出的与宪法的精神或者条文相冲突的规范性文件或违宪事件。违宪审查与宪法监督和司法审查是不同的,宪法监督是全面的(包括主体、对象、形式等方面),而违宪审查只是宪法监督的一种方式,是单一的;司法审查是违宪审查的一种模式,而且在实行司法审查的国家中,司法审查既包括对违宪的审查,也包括对违法的审查。宪法监督侧重于发现违宪现象,违宪审查侧重于确认违宪现象。(二)违宪审查的特点1、违宪审查主体的法定性:是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一般由宪法加以规定,如法国是宪法委员会、美国是联邦最高法院(依据三权制衡之要求)、我国是立法机关(依据权力统一的需要);5、违宪审查方式的特殊性:既不同于司法案件的审判方式(辩论方式或控辩方式),违宪审查方式主要包括事前、事后、附带等方式;2、违宪审查范围的特定性:主要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进行审查,而且随着审查主体的不同有所不同(立法机关、司法机关针对规范性文件;而宪法法院审查范围较广);3、违宪审查只能说明是否违宪,至于追究责任,则由其他法律规定加以处理;4、违宪审查程序多样性:表现为性质不同的审查范围或内容,审查程序各不相同,涉及根本问题的违宪审查程序严格,而涉及公民个人行为的违宪审查程序较为简便;(三)违宪审查的主要内容1、审查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具体包括:国家立法机关所制定的一般法律其他国家机关颁布的规范性文件2、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人员的行为的合宪性(行使权力行为、制裁违宪行为)具体包括:是否根据宪法办事或行使职权是否有严重的越权行为和失职行为是否有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协调处理国家机关之间的权限争端3、审查各政党、团体、企事业等组织及全体公民的行为合宪性。即任何组织和公民都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因而对其活动的审查也是宪法监督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行使权利行为、履行义务行为、遵守禁令行为等。(四)违宪审查的主要模式违宪审查模式由不同的区分标准来划分,这里主要以审查主体来划分:1、司法机关审查模式:这种审查模式导源于180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审理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时,首席法官马歇尔在该案的判决中宣布:违宪的法律不是法律,阐明法律的意义是法院的职权。马歇尔最先创了由联帮最高法院审查国会制定的法律是否违宪的先例。2、立法机关审查模式:这种审查模式起源于不成文宪法国家的英国。社会主义宪法起源于1918苏俄宪法,我国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宪法的实施。多数国家。3、专门机构审查模式:是指在普通法院或者立法机关之外另设一家机构负责监督实施,源于1799年法国宪法规定设立护法元老院,并赋予它以撤销违宪的法律的权力。现有30多个国家采用。如联邦国家的宪法法院、法国的宪法委员会、波兰的宪法法院等。4、复合审查模式:是指一国的违宪审查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机关共同行使,负责对违宪案件进行合宪性审查和裁决的一种模式,如瑞士、法国、英国等。3、附带性审查:即司法机关在审理具体案件的诉讼过程中,因提出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违宪的问题而对该法律、法规进行审查的,叫附带性审查。它以争讼为前提,而不以争讼为前提的主动审查叫抽象性审查,所以附带性审查又称为具体性或个案审查。4、宪法控诉(宪法诉讼):是指公民个人认为某项法律、法律性文件侵犯了宪法所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而向宪法法院提出控诉,要求审查该项法律、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六)违宪责任1、违宪责任的概念违宪责任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政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言行因违反宪法而必须承担一种特殊的法律责任。违宪审查的目的就是为了追究违宪责任,制止违宪行为,保障宪法实施。违宪责任是违宪审查的逻辑延伸。(五)违宪审查的主要方式1、事先审查(预防性审查):即在法律、法规颁布生效前由专门机关审查其合宪性。发现违宪,立即修正,以避免生效后产生不良的后果,法国宪法委员会采用此种方法,我国对各种批报的法规的审查也可视为事先审查。2、事后审查:是指已经生效的法律、法规,在执行中或在适用过程中,因对它的合宪性产生怀疑而予以审查,或因特定的单位和特定的人就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宪法提出审查请求时,才予以审查。世界上多数国家采取事后审查方式,上级权力机关撤销下级机关制定的已经生效的法规即可视为事后审查。我国采用事先与事后相结合的方法。2、违宪责任的特殊性(特点)表现为:(1)违宪责任具有双重属性:法律属性和政治属性,但主要是政治上的、领导上的。如总统因违宪而被弹劾等。(2)违宪责任承担主体具有多样性:包括机关、政党、社团、个人等,主要指国家机关。而刑事责任主要是公民和单位,民事责任主要是公民和法人。(3)违宪责任是基于宪法关系而发生的,即在宪政实践中,因宪法关系主体违宪而引起。(4)违宪责任制裁主体的多样性。(5)违宪责任的承担方式不同于其它法律责任:违宪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是弹劾、罢免、宣告无效、拒绝适用、撤销等。而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是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等;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是刑罚,行政承担方式主要是行政处罚。六、现行法律框架下的中国宪法监督体制(一)我国现行的宪法监督体制根据我国宪法及法律规定,,目前我国初步建立我国现行的宪法监督体制是以国家权力机关为主,事先与事后相统一的议会型模式(亦可称为代表机关模式)违宪审查模式,同时不排除其它广泛的宪法监督主体。此外对司法机关规定了有限的部分违宪审查权。具体表现在:82宪法规定,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法律法规的合宪性审查;同时,《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也规定,司法机关负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公务行为的合宪性、合法性审查。我国现行的宪法监督体制具体为:1、宪法自身保障:即在宪法中庄严宣布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性,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违宪者必须予以追究。2、人大对宪法的监督:包括人代会、常委会、专门委员会以及地方各级权力机关。3、舆论监督: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进行的监督。公权强调新闻权,私权强调隐私权。4、党和群众的监督: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得以贯彻的根本保证,同时由于宪法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群众有守宪护宪的职责和义务。5、中央到地方监督体系:全国人大改变或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规范性文件;全国人大常委会改变或撤销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