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法 第5版 课件 张民安 第8-17章 无因管理-债的消灭_第1页
债权法 第5版 课件 张民安 第8-17章 无因管理-债的消灭_第2页
债权法 第5版 课件 张民安 第8-17章 无因管理-债的消灭_第3页
债权法 第5版 课件 张民安 第8-17章 无因管理-债的消灭_第4页
债权法 第5版 课件 张民安 第8-17章 无因管理-债的消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债权法

(第五版)第八章无因管理第一节无因管理概述一、无因管理债的本质(一)无因管理和无因管理债的界定(二)无因管理和无因管理债的范例(三)无因管理债的本质二、无因管理制度的历史(一)大陆法系国家的无因管理制度(二)英美法系国家的无因管理制度(三)我国民法规定的无因管理制度三、无因管理的管理依据(一)准委任理论(二)纯法定债务理论(三)道德上的互助义务理论四、无因管理与其他民事制度的关系(一)无因管理与侵权行为1、无因管理与侵权行为的区别2、无因管理行为向侵权行为的转变(二)无因管理与民事代理或者委托1、无因管理与民事代理之间的共同点2、无因管理与委托或者代理之间的区别第二节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一、管理人的条件(一)管理人的行为能力(二)管理行为的自发性(三)管理行为的利他性二、管理行为的条件(一)管理行为条件的界定(二)管理行为的合法性(三)管理行为的功效性三、被管理人的条件第三节无因管理的法律效果一、管理人对被管理人承担的义务(一)一个代理人或者受托人承担的义务1、以被管理人明示或者可以头推知的意思管理其事务2、通知义务3、计算义务(二)合理的注意义务(三)继续管理的义务二、被管理人对管理人承担的义务(一)报酬义务(二)必要费用的偿还义务(三)法定利息的支付义务(四)损害赔偿责任义务三、管理人、被管理人和第三人之间的关系(一)无因管理中的第三人(二)被管理人追认管理行为时与第三人的关系(三)被管理人没有追认管理行为时与第三人的关系四、无因管理向委托合同的转换第九章不当得利第一节不当得利的概述一、不当得利和不当得利债的界定(一)不当得利的定义(二)古罗马时代的不当得利制度(三)《法国民法典》对不当得利制度的规定(四)我国《民法总则》对不当得利制度的规定二、不当得利制度的理论根据三、不当得利制度的社会功能四、不当得利制度在债法中的地位五、不当得利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关系(一)不当得利制度与物权制度(二)不当得利制度与侵权行为制度的关系(三)不当得利制度与无因管理制度的关系第二节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一、不当得利构成要件的分类二、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之一:事实要件(一)一方当事人获得某种利益(二)另一方当事人遭受某种损失(三)某种因果联系的存在三、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之二:法律要件(一)法律要件的界定(二)行为人获得利益的正当原因1、法律2、惯例3、法院的裁判4、受损人自己的行为5、合同(三)正当原因的推定第三节不当得利的种类:不当给付一、给付与不当给付二、不当给付的种类之一:返还原因在给付当时就存在的不当给付(一)返还原因在给付当时就存在的不当给付的界定(二)返还原应在给付当时就存在的不当给付的构成要件1、债务人对他人债务的给付行为2、债务人在事实上并不对他人承担债务3、债务人基于误解对他人为给付行为(三)不当得利的排除1、给付是为了履行道德上的义务2、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履行3、明知无债务而为给付4、不法给付或者不道德的给付5、对自然债务的给付三、不当给付的种类之二:返还原因在给付之后才存在的不当给付(一)因为无效合同、被撤销合同产生的不当得利(二)因为合同解除产生的不当得利(三)因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所规定的条件没有成就而产生的不当得利第四节不当得利的种类:其他形式的不当得利一、因为夫妻关系产生的不当得利二、因为非婚同居关系产生的不当得利三、因为费用的支出产生的不当得利(一)因为质物的保管而产生的不当得利(二)因为让与担保而产生的不当得利(三)因为占有他人不动产而产生的不当得利四、因为其他原因而产生的不当得利(一)因受损人的行为而产生的不当得利(二)基于第三人的行为而产生的不当得利(三)基于事件造成的不当得利第五节不当得利的法律效果一、受益人承担的义务(一)返还责任的一般原则(二)善意和恶意对返还责任范围的影响(三)受益或者受损的确定时期二、受损人承担的义务(一)受损人的证明义务(二)受损人的费用偿还义务第十章债的效力第十章债的效力的基本理论一、债的效力的法律根据二、债的对内效力三、债的对外效力第二节对债权人的效力一、债的请求力(一)债的请求力的界定(二)诉讼外的请求力(三)诉求力二、债的执行力或者强制力三、债的保持力四、损害赔偿第三节债的不履行一、债务不履行的概述(一)债务不履行的界定(二)债务不履行的归责原则(三)债务不履行的诸形态二、履行迟延的概念(一)履行迟延的构成要件1、履行须为可能2、债务已届履行期3、须有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4、债务人无正当理由(三)履行迟延的法律后果1、继续履行2、拒绝受领3、损害赔偿4、解除合同5、责任扩大三、履行不能(一)履行不能的概念(二)履行不能的种类1、自始不能和嗣后不能2、事实不能和法律不能3、客观不能与主观不能4、永远不能与一时不能5、全部不能和部分不能(三)履行不能的法律后果1、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致履行不能的法律后果2、因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致履行不能的法律后果四、拒绝履行(一)拒绝履行的概念(二)拒绝履行的构成要件1、拒绝履行发生于债权成立之后,且债务须客观存在2、须有履行的可能3、须债务人有拒绝履行的意思表示4、拒绝履行无合法理由(三)拒绝履行的法律后果1、强制履行2、损害赔偿3、实行担保权4、拒绝履行的表示,非经债权人的同意,不得撤回五、不完全履行(一)不完全履行的概念(二)不完全履行的构成要件1、须有履行行为2、须可归责于债务人(三)不完全履行的法律后果1、不完全履行的补正2、不完全履行的损害赔偿第四节受领迟延一、受领迟延概述(一)受领迟延的概念(二)受领迟延的构成要件1、债务履行需要债权人的协助2、须债务已届履行期3、须债务人合法实施给付行为4、须债权人未受领给付二、受领迟延的法律性质(一)法定责任说(二)义务说三、受领人迟延的法律后果1、债务人注意义务减轻2、风险负担转移于债权人3、停止支付利息4、缩小孳息返还范围5、债务人可自行消灭义务第十一章债的一般担保第一节债的一般担保概述一、债的一般担保的概念(一)债的一般担保的界定(二)债的一般担保的制定法根据(三)债的一般担保制度的意义二、债的一般担保的特征(一)债的一般担保权建立在债务人的所有财产基础上(二)债的一般担保的债权人不享有优先受偿权三、债的一般担保权的保护四、债的保全制度在民法典中的地位第二节债权人代位权一、债权人代位权概述二、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条件(一)债权合法、确定和可予行使(二)债务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三)债权人有行使代位权的必要(四)债权人行使权利的范围三、债权人代位权的具体行使(一)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名义(二)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方法(三)代位权行使的范围(四)代位权行使主体四、债权人代位权的法律效果(一)债务人处分权的限制(二)代位权行使的法律后果(三)次债务人的抗辩权第三节债权人撤销权一、债权人撤销权概述(一)债权人撤销权的界定(二)债权人撤销权制度的历史(三)债权人撤销权制度在我国法律中的地位(四)债权人撤销权的性质二、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条件(一)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要件的分类(二)有关债权的构成要件1、原告的债权应当是合法的、确定的、可予以行驶时的2、原告的债权应当发生在债务人所为的财产处分行为之前(三)有关债务人所为的行为的条件1、债务人所为的行为2、债务人所为的财产积极减少行为3、债务人所为的财产积极处分行为有害债权人(四)有关行为当事人的构成要件1、欺骗的界定2、债务人的欺骗3、第三人的共谋欺骗4、再获得者的欺骗共谋三、债权人撤销权的具体行为(一)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方法(二)债权人撤销权诉讼中的当事人(三)债权人行使债权的范围(四)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时效期间四、债权人撤销权的法律效果(一)债务人的行为溯及既往地失去效力(二)效果归于债务人还是债权人(三)第三人对债务人权利第十二章债的特别担保第一节债的特别担保概述一、债的特别担保的概念二、债的特别担保的功能(一)弥补债务人责任财产的不足、增强债权实现的程度1、责任财产的有限性与债权人平等性会造成债权保全的缺陷2、弥补债权保全制度的缺陷(二)确保债务履行三、债的特别担保的性质(一)债的特别担保的从属性(二)债的特别担保的补充性(三)债的特别担保的相对独立性四、债的特别担保的分类(一)人的担保和物的担保(二)约定担保和法定担保(三)典型担保和非典型担保第二节保证一、保证的概念二、保证的方式(一)一般保证(二)连带保证1、债务人保证人的连带责任2、共同保证人的连带责任三、保证的设立(一)保证人应当具有保证人资格1、保证人应当具备代偿能力2、保证人资格的限制(二)保证人和债权人之间意思表示一致1、保证人的意思表示2、保证合同(三)保证为要式法律行为四、保证的范围(一)约定保证范围(二)法定保证范围(三)保证与担保物权并存时的担保范围五、保证期间(一)保证期间的意义(二)约定的保证期间(三)法定的保证期间六、保证责任的免除与消灭第三节定金一、定金概述(一)定金的意义(二)定金的特征1、定金担保的效果较弱2、定金担保的适用范围窄3、定金担保的效力仅限于当事人二、定金的设立三、定金的种类(一)成约定金(二)立约定金(三)证约定金(四)解约定金(五)违约定金第四节抵押权一、抵押权概述(一)抵押权的概述与特征1、抵押权的概念2、抵押权的特征(二)抵押权的法律性质二、抵押权的设定(一)抵押权关系的当事人1、抵押权设定合同的当事人包括抵押权人和抵押人2、抵押人须对抵押物享有处分权(二)抵押权的标的物1、可以抵押的财产2、法律禁止抵押的财产(三)抵押权设定合同(四)抵押权的担保范围1、债权种类可设定抵押权的债权没有特别的限制2、被担保债权的范围是指抵押权人实行抵押权时,能够优先受偿的债权范围3、抵押权的设定应当注意的问题三、抵押权的效力(一)抵押权对抵押物的效力1、从物2、抵押物的从权利3、抵押权的孳息4、抵押物的附合物5、抵押财产的代位物(二)抵押权对抵押人的效力--抵押权人的权利1、抵押权的保全权2、抵押权的处分权3、抵押权的顺位权四、抵押权的实行与抵押权的消灭(一)抵押权的实行(二)抵押权的消灭第五节质权一、质权概述二、质权设定合同(一)合同的订立1、当事人2、质权的标的物3、被担保权4、合同主要条款(二)要物条款--生效要件1、书面合同2、合同的生效3、特殊规定三、动产质权(一)动产质权的取得(二)动产质权的效力1、动产质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2、动产质权及于标的物的效力(三)动产质权对于质权人的效力1、留置质物的权利2、质物孳息的收取权3、质物变价权4、转质权5、实行质权优先获得清偿第十三章民事责任的性质与类型第一节民事责任概述一、责任与法律责任(一)责任的界定(二)责任的类型1、责任的三分法2、道德责任3、法律责任4、三种责任之间的差异(三)法律责任的类型二、民事责任的界定(一)民事责任的两种界定方式(二)民事责任的狭义界定(三)民事责任的广义界定(四)狭义民事责任和广义民事责任的趋同性(五)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责任与我国民法当中民事责任范围的一致性三、民事责任的特征(一)民事责任是行为人违反所承担的民事义务的结果(二)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三)民事责任以恢复被侵害的民事权益为目的四、民事责任的性质(一)民事责任是一种债(二)民事责任是依据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债(三)民事责任以行为人不履行所承担的民事义务作为产生的前提条件第二节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一、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之间的关系二、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主要区别(一)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不同(二)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目的不同(三)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不同(四)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当中的过错理论不同三、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主要联系(一)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之间的趋同性(二)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竞合(三)侵权诉讼程序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适用四、民事责任对刑事责任的优先适用第三节民事责任的类型一、民事责任的二分法或者三分法二、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责任的二分法三、英美法系国家民事责任的三分法四、我国民事责任三分法理论的确立(一)我国《民法通则》和学说对民事责任二分法理论的认可(二)民事责任二分法理论所存在的问题(三)民事责任三分法理论在我国债法当中的确立五、违约责任、侵权责任和返还责任(一)违约责任(二)侵权责任(三)返还责任(四)三中民事责任之间的关系1、侵权责任和返还责任2、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3、违约责任和返还责任第四节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关系一、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之间的主要差异(一)行为人违反的民事义务性质不同(二)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形式不同(三)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范围不同(四)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能力不同(五)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诉讼时效不同二、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之间的共同性(一)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之间的交叉性(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性质的趋同性(三)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侵害的对象(四)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目的的趋同性三、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之间的竞合(一)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界定(二)两大法系国家侵权法对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认可(三)我国法律对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竞合的认可四、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统一(一)统一的民事责任理论(二)统一民事责任的性质(三)统一民事责任理论的部分成功第十四章民事责任的根据第一节民事责任根据的性质一、民事责任根据的界定二、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用语的杨弃三、“民事责任根据”用语的合理性四、民事责任根据的重要性(一)民事责任根据对行为人利益的保护(二)民事责任根据对他人利益的保护(三)民事责任根据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四)民事责任的根据决定着民事责任的性质、构成、责任范围或者责任抗辩五、民事责任根据多样性与统一性(一)两大法系国家对待民事责任根据的态度(二)我国《民法通则》对待民事责任根据的态度(三)侵权责任的根据对其他民事责任的适用第二节民事责任的各种根据一、损害二、主观状态(一)作为民事责任根据的主观状态(二)主观过错理论的历史(三)主观过错责任的特点三、客观的义务违反行为(一)作为民事责任根据的客观义务违反行为(二)客观过错理论的历史(三)客观过错理论的侵权性和契约性(四)客观过错责任的特点四、异常危险行为(一)作为侵权责任根据的异常危险行为(二)危险责任的历史和现状(三)危险责任的特点五、无过错行为(一)作为民事责任根据的无过错行为(二)法国侵权法上的行为人就其“物的行为”对他人承担的侵权责任(三)英美法系国家和我国的严格责任六、公平(一)作为侵权责任根据的公平(二)公平责任的主要特征(三)责令行为人对他人承担侵权责任是否“公平”要考虑的因素1、原告与被告之间的经济状况2、原告与被告的社会地位3、原告与被告对待侵权诉讼的坚毅态度(四)我国民法规定的公平责任的废除第三节过错侵权责任一、过错侵权责任的界定二、过错侵权责任的特征(一)过错侵权责任建立在行为人的过错基础地上(二)行为人的过错应当被证明(三)过错侵权责任适用范围的无限性(四)过错侵权责任的原则地位三、过错侵权责任的理论根据(一)过错侵权责任的逻辑基础(二)过错侵权责任的道德基础(三)过错侵权责任的哲学基础(四)过错侵权责任的经济基础四、过错推定规则(一)过错推定的界定(二)两大法系国家侵权法规定的过错推定(三)我国侵权法规定的过错推定五、过错侵权责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一)过错的界定1、主观过错理论2、客观过错理论3、客观过错的意义(二)行为人对他人承担的民事义务1、民事义务的两种渊源2、制定法所规定的民事义务3、非制定法所规定的义务(三)行为人过错的判断标准1、英美法系国家对理性人标准的认可2、大陆法系国家对理性人标准的认可3、我国民法对理性人标准的认可第四节严格责任一、严格责任的两种界定方法二、严格责任在侵权责任制度中的地位三、严格责任的主要特征(一)行为人在行为时没有过错(二)严格责任适用范围的法定性(三)严格责任的举证责任由行为人承担(四)严格责任在适用范围的差异性(五)严格责任免责事由的差异性四、严格责任的理论根据(一)高度危险的理论(二)高度危险物理论(三)危险利益理论第五节违约责任的性质一、我国民法学者对违约责任性质的争论二、法国民法学者对违约责任性质的争论(一)《法国民法典》关于违约责任性质的规定(二)违约责任属于“当然责任”(三)违约责任属于过错责任三、违约责任的过错性质(一)我国民法没有对违约责任的性质作出明确的规定(二)我国民法学者关于违约责任性质的学说(三)违约责任在性质上仅为过错责任1、违约责任的过错理论符合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理论2、违约责任的过错理论符合违约责任的免责条款理论的要求3、将违约责任看作过错责任符合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1)条所规定的的客观过错理论4、违约责任的过错理论同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理论相融合四、侵权责任领域的客观过错理论在违约责任领域的适用(一)侵权责任领域的过错理论对违约责任领域过错的适用(二)契约过错的客观分析方法1、契约过错的界定2、契约过错的二步分析法3、我国《民法通则》第106(1)条、第111条和《合同法》第107条所规定的违法责任对契约过错采取了二步分析法(三)违约责任领域结果债和手段债的区分1、我国《合同法》仅要求契约债务人尽到合理注意义务2、我国《合同法》明确要求债务人履行约定义务3、我国《合同法》区分契约债务人承担的两种契约义务的原因第十五章民事责任的构成、限制和免除第一节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一、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界定二、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统一(一)民事责任的三个必要的构成要件(二)统一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建立的合理性(三)民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和特殊构成要件三、作为民事责任一般构成要件的致害行为(一)致害行为的界定(二)侵权责任当中的致害行为(三)违约责任当中的致害行为四、作为民事责任一般构成要件的损害(一)损害的界定1、损害界定的两种方法2、将损害界定为“不利益”所存在的问题3、将损害界定为“不利后果”所存在的问题4、损害就是他人遭受的某种损失(二)损害在民事责任中的必要地位1、损害在民事责任当中的必要地位2、损害在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当中的必要地位3、损害在违约责任当中的必要地位4、可予赔偿的损失和不予赔偿的损害(三)不予赔偿的损害1、承认不予赔偿损害的原因2、侵权责任领域不予赔偿的损害3、违约责任领域不予赔偿的损害(四)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的二分法1、侵权责任领域可予赔偿损害的二分法2、违约责任领域可予赔偿损害的二分法理论3、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赔偿范围的一致性4、区分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的原因(五)财产损害(六)非财产损害1、精神痛苦2、肉体疼痛3、娱乐损失4、短命损失5、美感损失五、作为民事责任一般构成要件的因果关系(一)因果关系的界定(二)条件相等的因果关系理论1、条件相等因果关系2、条件相等的因果关系理论在侵权责任领域的适用3、条件相等因果关系理论在违约责任领域的适用(三)适当因果关系理论1、适当因果关系理论的界定2、适当因果关系理论在侵权责任领域的适用3、适当因果关系理论在违约责任领域的适用4、适当因果关系理论在我国的认可(四)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1、事实上的因果关系2、法律上的因果关系3、事实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4、法律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第二节民事责任的限制一、民事责任的限制方式二、过失相抵规则对民事责任的限制(一)过失相抵规则的界定(二)过失相抵原则在现代债法当中的地位1、英美法系国家对民事责任领域过失相抵规则的认可2、法国民法对民事责任领域过失相抵规则的认可3、我国民法对民事责任领域过失相抵规则的额认可(三)过失相抵规则的适用条件(四)行为人和他人对他人遭受的全部损害的分担三、减规则对民事责任的限制(一)减损规则的界定(二)减损规则在债法上的地位(三)减损规则的适用条件(四)减损规则的效力四、减益同销规则对民事责任的限制(一)损益同销的界定(二)损益同销规则在债法上的地位(三)损益同销规则适用的条件(四)损益同销规则的效力第三节民事责任的免除一、民事责任免除的各种手段二、违约责任的特有免责方式(一)契约的中止履行(二)契约规定的免责条款对违约责任的免除(三)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货物的合理损耗三、侵权责任特有的免责方式(一)法定职权的行使(二)权利的正当行使(三)正当防卫(四)紧急避险四、不可抗力的抗辩(一)不可抗力的界定(二)不可抗力在民事责任抗辩中的地位(三)不可抗力的效力五、第三人行为的抗辩(一)第三人的行为与民事责任的关系(二)第三人的行为与违约责任的关系(三)第三人的行为与侵权责任的关系六、他人行为的抗辩第十六章债的转移第一节债的转移概述第二节债权转让一、债权让与的概念及特征(一)债权让与的概念(二)债权让与的特征二、债权让与制度在实践中的运用(一)债权让与是债权收回的手段(二)换价与担保的债权让与(三)为筹措资金的债权让渡三、债权让与的要件(一)债权必须属于让与人(二)让与人和受让人须就债权让与达成合意(三)让与的债权应具有可让与性(四)须经通知方可对抗债务人四、债权让与人的效力(一)债权让与的对内效力1、债权人更替2、债权从权利随之转移3、让与人的交付及告知义务(二)债权让与的对外效力1、让与人和债务人之间的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