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98003-2017 电子清纱器行业标准_第1页
FZT 98003-2017 电子清纱器行业标准_第2页
FZT 98003-2017 电子清纱器行业标准_第3页
FZT 98003-2017 电子清纱器行业标准_第4页
FZT 98003-2017 电子清纱器行业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Z代替FZ/T98003—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IFZ/T98003—2017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产品的组成及分类 25要求 25.1制造质量 25.1.1外观 25.1.2标记 25.1.3颜色 25.1.4接线 25.1.5操作与维修 25.2电气安全性 35.2.1保护接地 35.2.2绝缘电阻 35.2.3耐电压强度 35.2.4电源适应能力 35.3保护 35.4功能要求 35.5性能要求 35.5.1转换特性 35.5.2检测灵敏度 35.5.3信噪比 35.5.4波谱图 35.5.5链状纱疵 35.5.6留头长度 35.5.7切刀机构寿命 45.5.8清纱工艺考核指标 45.6电磁兼容性 45.7环境适用性 45.8可靠性 46试验方法 46.1检具 46.2制造质量的检验 56.3电气安全性试验 56.4保护试验 56.5功能试验 5ⅡFZ/T98003—20176.6性能试验 66.6.1转换特性试验 66.6.2检测灵敏度试验 66.6.3信噪比试验 76.6.4波谱图 76.6.5切刀机构寿命试验 76.6.6清纱工艺考核指标试验 76.6.7留头长度 76.6.8链状纱疵 76.7电磁兼容性试验 86.8环境适应性试验 86.8.1温度试验 86.8.2湿度试验 86.8.3振动试验 86.8.4自由跌落 86.9可靠性 87检验规则 87.1概述 87.2出厂检验 97.3定型试验 7.4型式检验 8.1标志 8.3运输 8.4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子清纱器工艺性能指标考核试验方法——目测法 A.1试验条件 A.2试验工艺性能指标 A.3短粗节通道 A.4长粗节通道 A.5细节通道 A.6短粗节纱疵目测检验方法 FZ/T98003—2017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是对FZ/T98003—2009《电子清纱器》的修订,与FZ/T98003—200——对引用文件进行修改(见第2章); 对产品分类重新进行界定(4); 对第5章技术要求进行重新编排(5); 删除了原标准环境条件(FZ/T98003—2009中5.1);——增加了对“链状纱疵清除效率大于80%”的要求(5.5.5)和链状纱疵测试方法(见6.6.8); 对电磁兼容性要求进行了修改(5.6); ——修改了检验规则,增加了定型试验(7.1);——增加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表格(7.1); 增加了定型试验规则(7.3),修改了型式检验规则(7.4)——增加贮存周期(8.4); 修改了附录A,增加了试验工艺性能指标(A.2.1),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全国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纺织机械电气系统分技术委员会(SAC/TC231/SC1)专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乌斯特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苏州长风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陕西华燕立方科技有限公司。1FZ/T98003—2017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与纺织机械配套使用的光电式电子清纱器、电容式电子清纱器和光电电容式电子清纱器(以上简称清纱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方法GB/T2423.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5226.1—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11463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FZ/T01050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FZ/T90054纺织机械仪器仪表产品包装FZ/T90074纺织机械产品涂装FZ/T90089.1纺织机械铭牌型式、尺寸及技术要求FZ/T90089.2纺织机械铭牌内容FZ/T91006纺织机械镀覆和化学处理FZ/T99016纺织机械电气控制系统保护联结电路连续性试验规范FZ/T99017纺织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绝缘电阻试验规范FZ/T99018纺织机械电气控制系统耐压试验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纱线从静止到正常运行速度之间的状态称为静态。在静态下具有的检测清除功能为静态功能。2动态功能dynamicfunction纱线正常运行的状态称为动态。在动态下具有的检测清除功能为动态功能。横坐标(对数)对应周期性不匀的波长,并将其划分为若干个频道。链状纱疵chainyarndefects4产品的组成及分类图形符号与文字并用的形式。清纱器上的开关、指示灯、按钮(按键)的颜色应符合GB5226.1—2008中第10章的规定。清纱器与主机连接导线和电缆应符合GB5226.1—2008中第11章的规定,配线技术应符合GB5226.1-2008中第13章的规定。清纱器设计与安装应便于操作和维修。3FZ/T98003—20175.2电气安全性清纱器应具有保护接地端子,并有日或PE标志,保护连接应符合GB5226.1—2008中第8章的要求。保护联结电路连续性应符合GB5226.1—2008中8.2.3的规定。清纱器经受恒定湿热试验后的绝缘电阻应大于等于2MΩ。清纱器应进行耐电压强度试验,试验中不得有击穿和飞弧现象。5.2.4电源适应能力在交流电源电压(220士22)V,频率(50±1)Hz的范围内应能正常工作;或根据主机要求提供5.4功能要求清纱器应具有自动、手动操作功能,参数设定功能、自诊断功能、安全保护功能和报警显示等功能。清纱功能应正常。5.5性能要求转换特性线性相对误差γ≤8.00%。检测灵敏度相对误差δ≤8.00%。信噪比SNR≥20.00dB。所得到的波谱图应位于标准信号发生器所选定的波长区域内(适用于具有波谱功能清纱器)。链状纱疵清除效率不小于80%(适用于具有链状纱疵清除功能清纱器)。应切除纱疵与实际切断点之间的距离≤40cm。4切刀机构寿命试验应不小于50万次。5.5.8清纱工艺考核指标见表1。表1工艺考核指标%短粗节长粗节细节正切率A清除效率θ品质因数Q正切率不一致系数KA清除效率不一致系数K。5.6电磁兼容性5.6.1可耐受8kV静电压干扰。5.6.2可承受1kV,5kHz的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5.6.3可承受10ms的电源短时中断干扰。5.6.4可承受1kV(开路电压)浪涌(冲击)干扰。5.7环境适用性5.7.1应按GB/T2423.1和GB/T2423.2的要求进行温度试验。5.7.2应按GB/T2423.3的要求进行湿度试验。5.7.3应按GB/T2423.10的要求进行振动试验。5.7.4应按GB/T2423.8的要求进行自由跌落试验。5.8可靠性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检测放大单元>15000h,控制箱>8000h。6试验方法6.1检具见表2。5FZ/T98003—2017表2检具序号检具名称规格型号及精度等级1兆欧表直流500V12耐压试验仪13数字万用表四位半14信号发生器正弦波频率范围:1Hz~300Hz15切刀机构寿命试验装置自制16试样光电式电子清纱器采用直径误差小于5%的金属丝作为试样,由不同直径金属丝与不同号数的纱线相对应。电容式电子清纱器采用直径均匀的化学纤维作为试样,由不同线密度或根数的化学纤维与不同号数的纱线相对应若干6.2制造质量的检验制造质量(5.1)用目测、手感及其必要的手段进行检查。6.3电气安全性试验6.3.1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5.2.1)按照FZ/T99016进行试验。6.3.2绝缘电阻(5.2.2)按照FZ/T99017进行试验。6.3.4电源适应能力(5.2.4),按表3进行试验,每种组合条件下试验持续时间不小于15min,试验时电子清纱器应运行正常。表3电源适用能力试验条件电压/V频率/Hz电压/V频率/Hz6.4保护试验6.4.1电压或欠电压保护(5.3):在电源输入端处接入一个可调电源,调节可调电源的输入电压,使其高于或低于工作允许电压,直至出现过电压或欠电压保护。6.4.3短路保护(5.3):清纱器在正常工作时,使其任意两相相线之间突然短路直至出现短路保护。6.5功能试验试验方法由制造厂在该产品的技术条件中规定,对其各项功能(5.4)逐项进行测试。正常运行中,检测槽中放入双纱时,切刀能立即动作。66.6性能试验6.6.1转换特性试验6.6.1.1试样的选择与控制箱设定的纱线号数相对应取两组试样,每组试样不少于5个。短粗节通道最大试样按式(1)确定,细节通道最小试样按式(2)确定,然后再按比例选取中间试样。φmax=d×Smax (1) (2)式中:pmax——短粗节通道最大试样;d——对应于控制箱设定的纱线号数;Smx——短粗节通道最大倍率设定值;φmin——细节通道最小试样。6.6.1.2转换特性线性相对误差纱线号数设定分别取两个常用品种,在检测头的测试槽中放入试样,在检测头输出端检测到相应的电压,扣除放入标准规前的零值电压,即为检测头灵敏度U;。每种测试不少于3次,计算实测值D;,见最大值Dmax,按式(5)计算出转换特性线性相对误差γ(5.5.1)。 (3) (4) (5)式中:D;——对应于某试样的转换灵敏度实测值(中间值);U,——对应于某试样的实测平均电压,单位为伏(V);φ:——某试样的直径或根数;D转换灵敏度平均值(中间量);n——试样数量(累加次数);y——转换特性线性相对误差(%)。6.6.2检测灵敏度试验检测灵敏度相对误差(5.5.2),按6.6.1的方法分别测试的检测头不少于5个,每个检测头测试不少差δ,按式(6)和式(7)计算。7——5个检测头灵敏度电压的平均值,单位为伏(V);U;——单个检测头灵敏度电压的平均值,单位为伏(V);n——试样数量(检测头数);δ——检测灵敏度相对误差,%;U:——检测头灵敏度电压的最大值,单位为伏(V)。6.6.3信噪比试验在检测头中放入该型号清纱器适用最小线密度纱线,输出的电压U,与无试样时的输出噪声电压最大幅度Ux之比的对数值,按式(8)计算(5.5.3)。 (8)SNR——信噪比,单位为分贝(dB);U.有试样时的输出电压,单位为伏(V);Ux——无试样时的输出噪声电压,单位为伏(V)。用信号发生器发出1Hz、50Hz、150Hz、200Hz、250Hz正弦波输入到清纱器测试,完成后,查看波谱图(5.5.4)。6.6.5切刀机构寿命试验试验可用脉冲信号注入鉴别电路使切刀动作,或在专用设备上进行,驱动信号的幅度、脉宽和实际使用情况一致。在无纱状态下保证刀刃和刀台有效碰撞,切刀机构工作50万次后,应能连续10次切断纱线,切断面应平齐,允许个别纤维有连丝现象(5.5.7)。试验用纱为适应该型清纱器的最大线密度纯棉纱,长度不少于0.5m。切纱时在纱线上预加0.5cN/tex张力。6.6.6清纱工艺考核指标试验6.6.6.1工艺指标考核(5.5.8)采用仪器测试法或目测法,当两种测试方法之间有明显偏差时,以仪器测试法为准。6.6.6.2仪器测试法用纱疵分级仪按FZ/T01050规定进行考核。6.6.6.3目测法见附录A。6.6.7留头长度在工艺性能指标考核试验方法——短粗节通道中,测量10组切头与纱疵之间距离(5.5.6)。6.6.8链状纱疵选取20管竹节纱,在4锭检测头上做动态试验,每个检测头5管纱,根据竹节纱的特性在控制箱上设定合适参数,打开链状纱疵通道。每次试验检测头指示状态进入动态后切除,同时电控箱统计为链状纱疵为准确清除,统计并计算清除效率结果(5.5.5)。8FZ/T98003—20176.7电磁兼容性试验6.7.1静电放电试验按GB/T17626.2中直接放电法进行试验。6.7.2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按GB/T17626.4中试验等级2级进行试验。6.7.3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干扰试验按GB/T17626.11中电源短时中断10ms进行试验。6.7.4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按GB/T17626.5试验等级2级进行试验。6.8环境适应性试验低温试验按GB/T2423.1的要求进行,通电状态+5℃,2h;不通电状态-40℃,2h。高温试验按GB/T2423.2的要求进行,通电状态+40℃,2h;不通电状态+60℃,2h。按GB/T2423.10的要求进行,频率范围:20Hz~150按GB/T2423.8的要求进行,在包装状态下,跌落高度为可靠性试验可在实验室或现场试验,按GB/T11463的有关规定进行。7.1概述清纱器检验分为定型试验、出厂检验、型式检验三种。制造厂应在产品定型和生产中按照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检验项目见表4。表4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技术要求检验项目检验内容及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定型试验制造质量外观按5.1.1按6.2OOO标记按5.1.2按6.2OO颜色按5.1.3按6.2OOO连线按5.1.4按6.2OOO操作与维修按5.1.5按6.2OOO9表4(续)技术要求检验项目检验内容及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定型试验电气安全性保护接地按5.2.1按6.3.1OOO绝缘电阻按5.2.2按6.3.2OOO耐电压强度按5.2.3按6.3.3OOO电源适应能力按5.2.4按6.3.4※OO保护保护按5.3按6.4※OO功能要求按5.4按6.5OOO性能要求转换特性按5.5.1按6.6.1OOO检测灵敏度按5.5.2按6.6.2OOO信噪比按5.5.3按6.6.3OOO波谱图按5.5.4按6.6.4OOO链状纱疵按5.5.5按6.6.8OO留头长度按5.5.6按6.6.7OO切刀机构寿命按5.5.7按6.6.5一OO清纱工艺指标按5.5.8按6.6.6—OO电磁兼容静电放电抗干扰按5.6.1按6.7.1 O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干扰按5.6.2按6.7.2— O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干扰按5.6.3按6.7.3 O浪涌(冲击)抗扰度按5.6.4按6.7.4O环境适应性温度试验按5.7.1按6.8.1OO湿度试验按5.7.2按6.8.2OO振动按5.7.3按6.8.3OO自由跌落按5.7.4按6.8.4OO可靠性按5.8按6.9 ※O标志按8.1按6.2※O包装按8.2按6.2※O运输按8.3按6.2※O贮存按8.4按6.2※O—注:“O”为要检项目,“—”为不检项目,“※”为选择性项目。已定型生产的产品,出厂时每台均应通过出厂检验,检验项目见表4。检验中出现任一故障,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重新检验,全部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FZ/T98003—20177.3定型试验在设计和生产定型时,应通过定型试验,检验项目见表4。试验样品不少于50锭,对切刀机构寿命(5.5.7)试验抽取样品数为5锭。试验中出现任一故障,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重新试验。检验部门提交定型试验报告。7.4型式检验7.4.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生产厂应进行型式试验:a)批量生产的产品应定期进行型式检验。如批量生产后,产量每累计达50000锭进行型式试验。b)当更改重要设计和工艺时(主要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电路设计、工艺结构和包装作重要改变时),也应进行型式试验。7.4.2型式检验的项目见表4。7.4.3型式检验是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1台~2台(不少于50锭)作为检验样品,对切刀机构寿命(5.5.7)试验抽取样品数为5锭。检验过程中出现任一故障,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重新检验,并重新抽取1台~2台进行复检,经复检后仍不符合要求时则停止检验,则该生产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8.1标志8.1.1产品铭牌型式及技术要求按FZ/T90089.1和FZ/T90089.2的要求执行。8.1.2包装箱外标志内容按GB/T191的要求执行。8.2包装包装箱按FZ/T90054的要求执行。8.3运输产品运输时,包装箱须按规定朝向放置并牢固定位,不得倾斜、倒置或改变方向,不得置放在露天环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空气中不应有腐蚀性气体,库内温湿度不应有剧烈的变化。贮存期不超过一年,超期产品应重新做出厂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规范性附录)电子清纱器工艺性能指标考核试验方法——目测法A.1试验条件电子清纱器工艺性能指标考核应在清纱器各通道均能正常工作时进行。A.2试验工艺性能指标A.2.1正切根数(a)在选定的清纱特性曲线上方的纱疵(即需要清除的纱疵)被清纱器正确切断称为正切。被正确切断的根数称为正切根数(a)。A.2.2误切根数(b)在选定的清纱特性曲线下方的纱疵(即不需要清除的纱疵)和无纱疵被清纱器错误切断称为误切。被误切的根数称为误切根数(b)。A.2.3漏切根数(c)在选定的清纱特性曲线上方,应该被切除的纱疵,而实际上并没有被切除称为漏切。被漏切的根数称为漏切根数(c)。A.2.4总切根数(m)总切根数是正切根数、误切根数之和,即m=a+b。A.2.5正切率(A)A.2.6清除效率(θ)A.2.7品质因数(Q)A.2.8正切率不一致系数(K₄)式中:A;——第i锭的正切率;A——各锭正切率的平均值。A.2.9清除效率不一致系数(K。)Aθ;——第.i锭的清除效率;θ——各锭清除效率的平均值。A.3短粗节通道A.3.1一次工艺试验至少做25锭,试验用纱应在生产现场随机采样,每锭试验纱线长度约50km。试验前关闭长粗节、细节通道(或倍率设定至最大位置),对短粗节通道的灵敏度和长度等设定应按试验要求设置。A.3.2分锭采下被清纱器切断的全部纱疵,包括空切的纱线,凡不是清纱器切断的一律不算。A.3.3由经过培训的测试工,用目测法将采下的纱疵逐根与该清纱器相适应的纱疵样照相对比,并以选定的清纱特性曲线为界限,确定正切、误切根数。A.3.4由统计的总正切根数和总切根数,计算正切率,应符合表1要求。A.3.5把经过清纱的筒子放在原锭上倒筒,以确定清除效率。倒筒的长度设定保持不变,倍率(光电式惯用直径倍率设定,电容式惯用截面倍率设定)设定为原设定的80%。a)若面板上无此倍率设定时,可按式(A.6)计算后确定:式中:G——用来确定倍率的中间值;A——倒筒时的倍率设定值;B上邻近倍率设定值;C——下邻近倍率设定值。b)当G<0.5时,倒筒时的倍率设定取下邻近设定;当G>0.5时,倒筒时的倍率设定取上邻近设定。若上邻近设定为原设定时,则倒筒时的倍率设定取下邻近设定。A.3.6分锭采下倒筒时被清纱器切断的纱疵,再由经过培训的测试工,用目测法将纱疵与样照对比,并以原清纱设定的清纱特性曲线为界限,确定漏切根数。A.3.7由统计的总正切根数和漏切根数,计算清除效率。A.3.8分别计算品质因数、正切率不一致系数和清除效率不一致系数。A.4长粗节通道A.4.1人造模拟长粗纱疵的制作A.4.1.1电容式清纱器人造模拟长粗纱疵的制作在正常纱中接入相同材料、相同线密度的两根纱线或同材料、2倍线密度的单根纱线作为模拟纱疵,其横截面约是正常纱的两倍,疵长3m左右。每只管纱做10只纱疵,共做10管。正常纱与人造纱疵间的距离由该型清纱器进入动态的时间确定。A.4.1.2光电式清纱器人造模拟长粗纱疵的制作在正常纱中接入相同材料,2倍~4倍线密度的单根纱线作为模拟纱疵,其直径约是正常纱的两倍,疵长3m左右。每只管纱做10只纱疵,共做10管。正常纱与人造纱疵间的距离由该型清纱器进入动态的时间确定。a)长度设定40cm(长度设定小于40cm时,按最大长度设定),倍率设定为人造纱疵截面(或直径)增量的80%。b)短粗节和细节通道关闭或倍率设定至最大。c)由统计的总正切根数和漏切根数,计算清除效率。A.4.3静态功能和动态功能试验a)在检测头无纱的情况下同时向检测区投入两根纱线,应被切刀切断。b)动态试验是用自己准备好的带有人造纱疵的纱样,先让正常纱通过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