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词解释(笔记)_第1页
历史名词解释(笔记)_第2页
历史名词解释(笔记)_第3页
历史名词解释(笔记)_第4页
历史名词解释(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亦称《欧洲联盟条约》于1991年12月9~10日,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经过两天激烈辩论,终于通过并草签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一条约是对《罗马条约》的修订,它为欧共体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确立了目标与步骤,最迟于1999年1月18在欧共体内发行统一货币,实行共同的对外与防务政策,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该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欧共体一体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埃维昂协议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的协议。于1962年3月18日在法国埃维昂签订。协议规定1962年3月19日在阿尔及利亚全境结束军事行动,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有权行使自决权,成立一个独立和主权的国家,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为“合法新政治组织”。法国3年内分批从阿尔及利亚撤出全部军队,但保留米尔斯克比尔(现凯比尔港)的海军基地,租借期15年,法国承担向阿尔及利亚提供为期3年的经济援助。法国公司则保持它们在阿尔及利亚的石油租借权。结束法国在阿尔及利亚133年的殖民统治。切·格瓦拉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和古巴游击队领导人。出生于阿根廷的罗萨里奥。他参与了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在古巴新政府担任了一些要职之后,格瓦拉于1965年离开古巴,在其它国家继续发动共产革命。在玻利维亚,他在一次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军事行动中被捕,并于1967年10月9日被玻利维亚军队杀害。自切·格瓦拉死后,他的肖像已成为\o"反主流文化"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全球\o"流行文化中的切·格瓦拉"流行文化的标志[4],同时也是\o"第三世界"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世界左翼运动的象征。万隆会议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这10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白色革命是由\o"伊朗"伊朗末代国王\o"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巴列维在\o"1963年"1963年发起的意义深远的改革。巴列维引入了新颖的经济概念,例如针对工业工人的\o"分红"分红制,开设大批由政府出资的重工业项目以及对森林、牧场资源的国有化。但最重要的改革是\o"土地改革"土地改革项目,它使伊朗传统的\o"地主"地主失去了影响与权力,近90%的伊朗\o"佃农"佃农因此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在社会方面,改革给予妇女更多的权利并在教育方面投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识字军团被成立,允许年轻男性以做乡村扫盲教师的方式服完他们的义务兵役。国王有意通过此次经济与社会的改革,\o"非暴力"非暴力地重建伊朗社会。虽然白色革命为伊朗经济与技术上的发展做出贡献,但一些\o"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计划的失败,\o"民主"民主改革的缺失以及来自地主及教会的剧烈反对最终导致了1979年导致国王下台的\o"伊朗革命"伊朗革命。注:由于打字不快,只好列几个比较陌生的名解。如觉得整理不好,请别骂我,给我建议。~~不胜感激!下面是一篇关于考研名词解释的高分技巧,或许对我们整理名词解释有些帮助。供各位同学参考。考研历史名词解释——高分技巧本文旨在探讨一种可行的解答考研历史名词解释的高分技巧。长孙博认为名词解释是考研历史的核心内容。在对历年统考真题的理解和名词解释的考察范围及内容的深入认识的基础上,长孙博总结出了“三段论”的解答方法。以此方法为指导,在09年的备考当中,认真复习了近千个名词解释,并在考场上(包括初试和复试)实际运用“三段论”的解题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

此时已至十月中旬,相信备考一零年的考生已进入整理总结阶段,希望此文的推出能够引起你们的重视,并能从中获得一定收益。目录

一、

核心题型:名词解释是试题的核心题

二、次重点:名词解释的范三、

真题分析:最易忽视的一项

四、三段论:可能的高分技

五、字数:六分钟的限制

六、问题一、核心题型:名词解释是试题的核心题型

介绍具体方法之前,我们有必要加深对名词解释这一题型的认识。统考试题中,名词解释共八题,题十分,共八十分,占到总分的四分之一强,低于简答题的五分之二。从分值上看,似乎名词解释没有简答题重要。然而,仔细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名词解释是贯穿于整个试题之中的。其一,二十个单选题,大部分可以看做是名词解释的变形,如07年1题,考的就是“稷下学宫”。其二,在史料题中,一种考察的方式是对材料中出现的名词进行解释,如07年29(1)要求解释材料中出现的“四子书”“大比”“进士出身”“传胪”。其三,简答题(包括史料分析题中的简答题),有些是可以看成是名词解释的重新整合或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影响的概述。

至此,我们不难理解名词解释是核心题型这一论断了,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其实,答案,我已在新手入门贴中指出:考研历史考的是史实!而考史实的最好题型就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名词解释,而不是论述题。名词解释成为核心题型的另一个因素在于它可难可易。一般而言,名词解释的题干只有二至六字,如果试题中出现较为偏的名词解释,则考场上会有很大一部分考生空写或写的不着边际,其结果是白白失去了十分。因此,名词解释也是最有区分度的题型。

二、次重点:考研历史名词解释的范围

前文已经指出,虽然简答题所占分值高于名词解释,但试题的核心题型是名词解释,而不是简答题。那么,在引入“次重点”一词之前,我们先明确简答题的考试范围。对比历年的简答题于考试大纲,我们很容易发现大部分简答题是考纲上的三级标题。因此,可以把简答题的考试范围称之为“重点”。

与简答题不同的是,名词解释的范围是“次重点”。那么,何谓“次重点”?1、历史上较为重要的史实;2、重大历史事件的一部分或对重大史实产生过一定影响;3、具有相对性,即“次重点”是相对重点而言。如07年27题《九十五条论纲》,相对于宗教改革就是次重点;08年26题圣德太子改革,相对于大化改新也是次重点。

尽管如此,次重点的依然是较为重要的史实,在历史上产生过相当的影响。如普遍认为较偏的08年28题德福雷斯事件,事实上,次事件是19世纪未法国历史上重要的排犹事件,对法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

正是由于名词解释的次重点特性,才使得我们明确了名词解释的范围:重大的历史事件不是名词解释的范围,像前文所举的大化改新,宗教改革不可能直接作为名词解释;同样,过细的知识点也不在次范围之内。

三、真题分析:最易忽视的工作

名词解释真题包括题干和参考答案两部分。分析真题中的名词解释是考生最易忽视的工作,而对参考答案的忽视程度远甚于题干。长孙以为两者同样重要。

题干。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发现,题干之间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最直接的就是题干在分布上,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各占两个(07年即例外)。而在世界古代史中,一般是欧洲文明一个,亚非一个。就其内容而言,主要集中于改革、战争、文教、经济上,而鲜有人名、地名,其原因可能是人名、地名要点过多,判卷时不易把握。但需要指出的是考试大纲并未明确说明此类名词不考,因此,在复习中,对于较为重要的人名、地名,还是要予以重视,毕竟此类名词可以以单选、史料分析的形式出现在试题中。

参考答案。对于名词解释的分析是被普遍忽视的。究其原因,一是考生认为考过的不会再考;二是认为参考答案的字数太少,过于简洁。其实,这两种观念都存在误区,可以说,正是对参考答案的重视,才有本文的的核心部分第四章。本文所讲之方法,最早的灵感就来源于此。对于名词解释的参考答案的字数分析,我将在第五章专门论述。

四、三段论:可行的高分模式

在介绍了名词解释的范围之后,进入本文的最重要部分:如何解答名词解释。

长孙总结的三段论认为名词解释的答案应包括概括句、分述部分、影响与作用句(结尾句)。可以看出,三段论不是三个段落,而是指有上述三部分构成的完整的答案。如09年23题官督商办:“①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方式。②一般由商人出资认股,由清政府委任官员督办。③官督商办方式对民用企业早期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中①为概括句,②为分述部分,③为影响与作用句。

整体上看,三段论的答案呈现“总-分-总”的形式,这种形式与考研英语大作文的三段模式很相似。

应当给与重点关注的三段论的概括句。在答题时,考生最易忽视此句,而直接进入展开叙述,这是考生不能获得高分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为什么必须要概括句呢?其原因在于概括句能直接而准确地告诉阅卷者,这个名词解释是什么!假如有一本专门论述少年中国学会的著作,而此前你并不知道什么是少年中国学会,当你深入此书后,慢慢地你会知道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著名的社团。若干时间后,你可能忘记了书中关于该社团成立时间、主张、活动的具体叙述,但你依然记得: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的社团。是的,这句活就是该名词的概括句。更通俗的例子是,当别人问你什么是火龙果时,你会告诉他火龙果是热带的一种水果,而不是喋喋不休的告诉他火龙果的成分构成或生长环境。

至此,我想大家已经清楚地知道了,概括句就是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概括某个名词的主要特性的句子。

概括句的重要性在于,它能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地知道考生对该名词的掌握程度,是最能体现考生水平的部分,也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撰写概括句?长孙以为,一个完整的概括句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时间、地点、施动者、行为、原因、目的、性质。以07年21、22、27、28四题为例:时间地点施动者行为原因目的性质推恩令西汉武帝汉武帝推行政令削弱诸侯王实力政令圩田唐至清长江中下游水利田《九十五条论纲》公元1517德国马丁·路德公开张贴质疑教皇兜售赎罪券论纲欧洲煤钢联营协定公元1951法德等六国签订协议协定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个名词都要写出以上七项,二是根据名词的具体特点而有选择的使用。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史的名词要指出朝代,世界史的名词要指出国别(包括已经消亡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名词则要灵活的多,即可根据晚清、民国、中共来划分时间,亦可根据重大历史事件如洋务运动、五四运动等来划分所属时间。

三段论的第二段是分述,此部分是详细解释名词的具体内容。一般而言战争类应写明交战双方、原因、经过、结果;改革应主要写明改革内容。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该部分是对每个点深入的写还是尽量简洁地多些要点?我倾向于后者。这是主要是按点给分的缘故。

就第一段与第二段关系而言,尽管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两者还是有一定联系的,即有些内容可放在第一段亦可放到第二段,如战争的原因。

第三段是影响与作用,这部分较为简单。应予注意的是与第二段的分述不同,第三段应指出名词对历史的最主要的影响与作用上。

五、字数:六分钟的限制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明确,在考场上我们有多长时间来完成一个名词解释。根据分值时间比,我们每个名词的答题时间为6分钟(180*10/300)。

但若按此计算,每个史料分析题和简答题的只有18分钟的时间。而18分钟来完成信息较大的史料分析题显然是非常紧张的。因此,我们需把时间缩短至5分钟/个。

真题名词解释的参考答案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据统计,历年统考名词解释的参考答案平均字数(包括标点)分别为:07年76.6字,08年85字,09年85.6字,三年平均为82。4字。

由于阅卷时,是按点给分的,如果考生能答出参考答案上的所有要点,即使字数不足百字,考生依然能获得高分(8分以上)。但是以不足百字答全参考答案上的所有要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从三段论来看,最难答全要点的是第二段。由于名词的要点很多,而参考答案只给出部分重点,而考生在考场上则是尽量求全,这就使得考生的答案字数比参考答案字数要出很多。为了详细说明这个问题,,仅以09年24题官督商办为例:分述句为“①一般由商人出资认股,②由清政府委任官员督办”,除此两个要点之外,其它要点如官督商办出现时间、何时消亡、采取此形式的著名企业等要点也是我们易于想到的。而三段论中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在字数上一般差别不大。

尽管我们在字数上要多于参考答案,但并不意味多多益善,因为我们有最多6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一个名词解释。具体字数,长孙建议以150字为宜,范围在100—200之间

六、

此部分留给有问题的朋友。对于跟帖中,有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将认真思考并给与解答,并贴到此部分。关于这个帖子:

从摸索出这个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