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杂交育种程序及杂交后代选择技术_第1页
小麦杂交育种程序及杂交后代选择技术_第2页
小麦杂交育种程序及杂交后代选择技术_第3页
小麦杂交育种程序及杂交后代选择技术_第4页
小麦杂交育种程序及杂交后代选择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小麦杂交育种程序及杂交后代选择技术第十三讲小麦杂交育种程序及杂交后代选择技术第2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实践目的利用品种间杂交组配选育新品种是小麦育种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杂交育种工作中,从搜集品种资源到选育出新品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工作阶段和田间试验等。随着育种工作的开展,各试验阶段的材料数目不同,研究和鉴定的方法也不同。正确培育和选择杂种后代,对大量品系进行准确的汰劣留优,是快速选育新品种的重要环节,也是育种技术的基本功。第3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实践操作

(一)试验田各实验圃的内容

和目的第4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1、原始材料圃(1)搜集圃:该圃播种的材料是从各地搜集来的品种资源,从中选出有价值的类型(品种)供生产直接应用,或选出具有各种优良性状的材料作为杂交亲本。

(2)亲本圃(杂交圃):该圃播种的材料是当年拟用作杂交亲本的材料,以便进行杂交。

(3)杂种圃:该圃播种的是杂种F1和F2等低世代材料,一般稀播、采取精细管理措施。第5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选种圃:种植由杂种圃和亲本圃逐年株选的材料,期望从中选出优良单株、系统或系统群;同时使杂种个体遗传性加速稳定。第6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鉴定圃种植由选种圃升上来的系统、系统群加以对照品种。目的是在接近大田生产管理条件下进行初步测产,鉴定性状的一致性与整齐性。

第7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4、品种比较试验该圃播种的材料是由鉴定圃升级的材料及对照品种。目的是对选育出来的品系进行产量及主要特性的准确鉴定第8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经过品比试验证明确实优良的品系,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之前,必须进行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良种良法配套的栽培试验。经品种审定定名后,即可在生产上推广。第9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小麦杂交低世代(F1、F2代)的主要工作

第10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单交杂种一代(F1)用两个纯系品种杂交所得的第一代。

因F1同组合内(特别是单交组合)植株间是一致的杂合体,故不进行单株选择与淘汰。应根据主要目标性状(如抽穗期、抗病性、抗逆性等)淘汰不良组合,并参照亲本性状去除假杂种。调查重点放在F1性状表现是否综合了父母本优点,并根据育种目标,结合双亲表现,决定组合的取舍。因条件和要求不同,可以以组合为单位将组合内单株混收,也可以以单株为单位分别收获。第11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单交杂种二代(F2)F2是性状开始强烈分离的世代,性状分离的程度与亲本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有很大关系。F2性状分离,标志着通过杂交创造了变异,为选择创造了条件。F2代所选单株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以后世代系统的好坏。主要工作是在优良组合内多选优良单株,在差的组合内少选单株甚至淘汰整个组合。将中选优良单株给予标记,收获时,按组合将中选单株以单株为单位分别收获、考种,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单株,下季播种株行。第12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小麦杂交高世代(F3~F5)系谱育种法的主要工作

1、F3的选择:

F2的一个单株,在F3便种成一个系统。F3的系统间差异明显,系统内单株间仍有分离。F3以选优良单株为主,以系统为单位分单株收获并脱粒,下年度分单株播种。F3内特别优良且一致的系统可以在选出优良单株后,整系混株收获脱粒,下年进行早期后裔产量比较第13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F4的选择:自F4起出现系统群,F4在系统群间表现差异较大,应注意先选优良系统群,在优系群中多选优系,再在优系中选优株。F4一般不轻易淘汰整个组合。F4往往选优系和选优株并重,凡优良而整齐一致的系统,除从中选出优良单株外,其余可混收升入鉴定圃,进行一致性的鉴定和产量比较试验。将优良单株单收,下年度以单株为单位进行播种。

第14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F5、F6的选择:其方法和F4基本相同,只是代数越多,则中选的系统越易表现一致,且有可能选出优良系统群。第15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优良品系的田间评选及选取样段

第16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在杂种后代中,当选的优良系统或系统群,可升级进行产量比较试验,以观察材料的一致性、生产性能、适应性、栽培特点等,并进一步选出适于推广的新品种。在最后田间评选时,应根据育种目标对生育期间各品系调查的资料和植株各个性状的总体表现(如分蘖力、成熟期、抗病性、抗倒伏性、对不良条件的抵抗能力、穗部的丰产性状、植株的整齐一致性等)进行评定。对此评选的材料根据其表现的优劣,划分等级写出评语。其中特别不良或有明显缺点的品系,可以在田间进行淘汰。第17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收获前,在品比试验各重复内,将样段连根拔起,注意勿折断或丢失穗子,用绳栓上,并注明行号或品系名称。同一品系不同重复样段,须分别捆成小束,再扎在一起,带回室内分析。第18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样段材料的室内考种及品系的综合评选

将选取的品系样段带回室内,考种分析其产量因素,然后根据该品系田间评选意见、产量及室内分析结果,确定当选的品系,并提出材料处理意见。第19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小麦育种试验中农艺性状记载项目标准品种(系)名称:标准名称或俗称。种子来源:提供种子的地区单位、国家或国际机构。原产地:原产地地名。一般由供应种子单位提供。基本苗:每小区取有代表性的1~2行或固定样段3~5个,于幼苗出土后计数苗数,折合每公顷苗数。分蘖数:可用上述调查基本苗的固定样段调查冬前分蘖数、最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数)。幼苗生长习性:在出苗后一个半月前后记载,北方在返青前可再核对一遍。标准分为“伏”(匍匐地面)、“直”(直立)、“半伏”(介于前述二者之间)三级。株高整齐度:分整齐、中等整齐、不整齐三种。株高相差10%以下为整齐,10%~20%为中等整齐,20%以上为不整齐。单株分析以每个单株穗间整齐度为准。株型:在拔节至抽穗前记载叶片着生的角度,分松散、中间、紧凑三种。叶形叶色:叶形分宽、中、窄三种;叶色分深、中、淡三种。生育期、株高、单株有效穗数、节间长度、茎粗、穗长、小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生物学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理论产量、单茎草重、草重系数、克草粒数等性状。穗形、粒色、粒形、粒长、颖等。第20页,共2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小穗密度:以穗长除总小穗数(包括不实小穗)求得。或目测分密、中、稀三级。落粒性:分为紧(颖壳紧,用手搓压,不易落粒)、中(颖壳较松,用手搓压,容易落粒)、松(颖壳很松,种子部分外露,用手一触即落),在成熟时记载。粒质:分硬质、半硬质、软(粉)质三级,一般取样100粒,用小刀横切断籽粒,观察断面。以硬粒率超过70%为硬质,小于30%为软质,介于两者之间为半硬质。硬质率的计算方法为:玻璃质为硬粒,粉质为软粒,玻璃质和粉质参差的为半硬粒(即硬粒有粉斑),计算时以两个半硬粒折合成一个硬粒。其公式如下:硬粒率(%)=(硬粒数+半硬粒数×0.5)/每次取样粒数×100收获指数:取6㎡上所生产的籽粒干重与同面积地表以上干重,或以考种材料的样本,将籽粒与茎秆分别晒干或烘干称重,然后计算其比值。收获指数=籽粒干重/(籽粒干重+茎秆干重)产量:实收面积晒干扬净实际收获的麦粒重量,折算成每公顷产量。试验小区收获时应去边行。抗倒伏性:倒伏日期、面积(倒伏植株占全区的百分率)及程度。倒伏程度分4级:0级植株直立未倒;1级倒伏轻微,其植株倾斜角度0°~15°;2级中等倒伏,其植株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