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4-T375-2021邯麦19亩产55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DB1304-T375-2021邯麦19亩产55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DB1304-T375-2021邯麦19亩产55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DB1304-T375-2021邯麦19亩产55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DB1304-T375-2021邯麦19亩产55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DB1304

邯郸市地方标准

DB1304/T375—2021

邯麦19亩产55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

DB1304/T375—2021

邯麦19亩产55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冬小麦品种邯麦19亩产550公斤栽培的术语定义、特征特性、基础条件、生育指标、

各时期管理目标和关键技术。

本规程适用于冀中南水浇地小麦生产栽培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8321-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邯麦19

邯麦19是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育成冬小麦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

20180049。适宜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冬麦区高水肥地块种植。

3.2节水

与当地常规生产田相比,少浇1水,实现亩节水30-50方,产量提高或不减产,种植效益增加。

3.3稳产

针对冬小麦生长期间频发的冬前低温、倒春寒、干旱、干热风等农业气象灾害,通过小麦规范化

播种技术、适时镇压、春季水肥科学运筹、化控应变技术等措施,实现抗逆减灾稳产目标,达到重灾年

份500公斤产量目标,一般灾害年份550公斤产量目标。

3.4绿色生产

按照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以节本增效、降低污染、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合理施肥、

节水灌溉、综合防控、科学管理等为技术手段,实现水肥高效利用、农药减量控害等,达到小麦生产的

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的目的。

1

DB1304/T375—2021

4特征特性

半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亩成穗较多。株高83.5厘米,株型偏紧,茎秆强度较好,

抗倒性好。旗叶稍大,穗层整齐,熟相好。穗近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亩

穗数45-50万穗,穗粒数36-38粒,千粒重42-44克。

5基础条件

5.1土壤条件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要求,适宜壤土、粘壤土。要求地势平坦,土层厚度在2.0米以上。耕

层养分含量有机质≥1.5%、速效氮≥60mg/kg、速效磷≥15mg/kg、速效钾≥100mg/kg。

5.2灌溉条件

灌溉水质量符合GB5084要求,播种前保浇底墒水,春季保浇1-2水。

6主要生育指标和产量结构指标

6.1冬前壮苗指标

主茎叶龄5.1-6.1,单株分蘖4-5个,单株次生根5-8条,幼穗分化进入单棱期或二棱初期。

冬前生长健壮,不旺长、不瘦弱。

6.2群体动态指标

亩基本苗18-22万,越冬亩茎数80-90万,起身亩茎数90-120万,成熟期穗数45-50万.

6.3产量结构指标

亩穗数45-50万,穗粒数36-38粒,千粒重42-44克。

7各生育时期田间管理目标

7.1冬前及越冬期管理目标:在小麦苗全苗匀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

越冬。

7.2返青至抽穗期管理目标:因地因苗分类管理,促弱控旺转壮,及时防治病虫草害,保苗稳健生长,

稳蘖增穗,保花增粒。

7.3抽穗至成熟期管理目标:养根护叶,延缓植株衰老,防病虫,防干热风,防倒伏,延长叶片功能

期,提高粒重,适时收获。

8关键技术

8.1播期、播量

冀中南地区的衡水、石家庄从北向南的适宜播期为10月5-10日;邢台、邯郸从北向南的适宜播期

2

DB1304/T375—2021

为10月8-15日。适宜播期开始的前5天内每亩基本苗18-22万;以后每迟播或早播1天,每亩增加或

减少基本苗0.5-1万;粘重土壤、秸秆还田整地质量差和抢墒播种的地块酌情增加播种量。

每亩播种量=[亩计划基本苗×千粒重(g)]/[1000×1000×发芽率

(%)×出苗率(%)]

8.2足墒播种

适宜播种的土壤墒情为播种时0-40cm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80%。壤土地在保证适时播种的

前提下,玉米收获后要及时造墒,每亩浇水40-50m3;播前降雨、墒情较好的地块,要在玉米收获秸杆

还田后及时耕翻、耙耢、播种、镇压保墒;玉米成熟较晚的地块,可在玉米收获前15天带杆浇水争取

农时,保证小麦播种充足的底墒。土壤粘重不宜造墒的地块,要在小麦播种后立即浇蒙头水,并在适耕

期搂划破土,辅助土苗。

8.3种子处理

符合GB/T15671要求,因地制宜选用杀虫剂、杀菌剂或种衣剂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及土传、种传病

害。

8.4精细整地

深耕耕深25-30厘米,旋耕耕深10-15厘米,连续旋耕3年后深耕1年,破除犁底层。深耕、旋

耕后均要及时耙耢,破碎土块,塌实土壤,避免表层土壤疏松播种过深,形成深播弱苗。

8.5播后镇压

选用带有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播种,随播种随镇压。秸秆还田抢墒播种的地块,播种后再用镇压

器镇压一遍,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提高出苗率,减少悬根苗。土壤湿重地块,要待表层土壤适当散

墒后镇压。

8.6播种方式、播种深度

采用15cm等行距机条播。畦宽3.6-4.0m,畦长10-15m,面积40-60m2。播深3-5cm,早播宜深,

晚播宜浅;壤土宜深,粘土宜浅;墒情差宜深,墒情好宜浅;不包衣种子宜深,包衣种子宜浅。播种要

均匀,保证田间出苗整齐一致。

8.7灌溉

8.7.1冻水

足墒播种,播后镇压的麦田,可以免浇冻水。遇旱视墒情补灌冻水,一般土壤保墒能力差、抢墒播

种、播后未按照规程进行镇压的麦田,0-40cm土层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应灌冻水。

8.7.2春季灌溉

一般年份春季灌1水。越冬前达到壮苗指标,且冬季冻害不超过3级的麦田,春一水时间应在拔节

初期;旺长麦田,春一水时间应视墒情推迟到拔节中后期;介于壮苗与弱苗之间的麦田,春一水时间应

提前到起身末期;冬前弱苗麦田不适用本规程,弱苗麦田应加强管理,促弱转状。

8.8追肥

结合春一水追施尿素,N用量为6-8公斤/亩。

3

DB1304/T375—2021

8.9化控

8.9.1预防倒春寒

密切关注天气,寒流到来之前,及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预防倒春寒,可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穗

粒数,减轻寒流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8.9.2化控防倒

在起身前后喷施壮丰安、矮壮素等可降低基节长度,提高茎秆质量,预防倒伏,亩用量30—40ml,

兑水25-30千克喷雾,可结合除草进行。

8.10一喷综防

为节约成本减少用工,抽穗到灌浆期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配,一次用药防虫、防病、防干

热风。

4月底至5月初小麦抽穗扬花期和5月上旬至中旬小麦灌浆期,综防2-3次。每亩用15%三唑酮可

湿性粉80-100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80-10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10-15克、4.5%高效氯氰菊酯乳

油15-20ml、150克磷酸二氢钾、300克尿素,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白粉、叶锈、叶枯、赤霉病和蚜

虫、吸浆虫,同时预防干热风、提高千粒重。药剂使用按照GB/T8321-2000执行。

9常规技术

9.1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2008要求,选用精选种子,纯度≥98%、净度≥99%、发芽率≥85%、水分

≤13%。

9.2秸杆还田

前茬玉米的田块,在玉米联合收割后再粉碎秸杆一遍,趁秆青及时粉碎,秸秆长度应小于5厘米,

秸杆细碎,均匀铺撒地面。

9.3施用底肥

肥料施用按照NY/T496要求。每亩底施纯氮(N)6-7.5kg,磷(P2O5)8kg,钾(K2O)6kg,犁地前撒施。

9.4冬前及越冬期管理

9.4.1查苗补苗

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看苗情。适播麦田播种后6-7天出苗,出苗后麦垄内10-15cm无苗时,应及时

用浸种催芽的种子补种。分蘖期地下害虫危害的缺苗断垄应及时疏苗补栽。

9.4.2虫害防治

小麦出苗后每平方米有土蝗或灰飞虱10头以上时,用具有内吸性的杀虫剂喷雾防治。

9.4.3杂草防治

小麦出苗后降雨较多的年份,冬前杂草容易滋生。可在11月上旬小麦3-4叶、杂草2-3叶、日平

均气温100C以上时进行杂草秋治。阔叶杂草每亩用10%苯黄隆10-15克,或15%噻磺隆10克,兑水30

4

DB1304/T375—2021

公斤喷雾防治;禾本科杂草每亩用3%世玛30ml,加水30公斤喷洒防治。

9.4.4禁止麦田放牧或啃青

9.5中后期管理

9.5.1杂草防治

3月中下旬,对于冬前没有杂草秋治,春季杂草较多的地块,应在日平均气温100C以上,小麦起身

之前及早防治。防治方法、用药同冬前。

9.5.2防病治虫

4月上旬至中旬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用杀虫、杀菌剂混合喷雾防治麦蜘蛛、麦叶蜂、纹枯病。20%

三唑酮乳油50ml兑水喷雾防治纹枯病;20%哒螨灵可湿性粉1000—1500倍喷雾防治麦蜘蛛;4.5%高效

氯氰菊酯1500倍防治麦叶蜂。上年吸浆虫严重的地块,用2.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粉剂)每亩2—3公

斤,拌细土25—30公斤制成毒土,均匀撒到麦田(包括畦埂和垄沟),防治吸浆虫蛹,兼治麦叶蜂、蚜

虫等。

9.5.3春2水管理

视土壤墒情浇好开花水或灌浆水,应小水漫灌,灌水量30m3左右。不浇麦黄水,以免降低产量和

品质。

9.5.4收获

完熟期根据籽粒脱水情况及时收获,割茬高度低于15c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1304/T375—2021

前言

本标准编写格式符合GB/T1.1要求

本标准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起草人:苏玉环、刘庆芳、马永安、张恒、刘保华、陈冬梅、李平、王雪香、李小康、武玥。

I

DB1304/T381—2021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常用营养液配方

表A.1月季基质栽培的营养液配方

营养液ECno3-nnh4-nPKCaS

Mgmmol/L

供给方式mS/cmmmol/Lmml/Lmmol/Lmmol/Lmmol/Lmmol/L

开放式1.611.01.253.755.07.01.52.5

循环式0.74.30.51.52.32.20.81.0

表A.2常用的月季开放式营养液栽培的大量元素配方mmol/L

营养液配方no3-nNH「NPKCaMgS

园试配方

12.01.0(7)3.06.06.03.03.0

(3/4单位)

荷兰配方(1985)13.30.5(3)5.256.08.02.03.0

荷兰配方(1992)11.01.25(10)3.755.07.01.52.5

爱知园研月季配方

11.02.0(15)3.54.56.52.02.5

(1989)

京都山城园研

11.02.5(20)4.63.45.81.5L5

月季配方

奈良农试月季配方13.054.35(25)3.06.558.03.54.0

注:括号中数字为百分比

表A.3常用的月季开放式营养液栽培的微量元素配方mg/L

配方FeMnBZnCuMo

园试配方3.00.500.500.500.020.01

爱知园研配方

2.00.500.250.200.050.05

(1989)

7

DB1304/T370—2021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樱桃病虫害防治措施

物候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