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地震灾害_第1页
第3章-地震灾害_第2页
第3章-地震灾害_第3页
第3章-地震灾害_第4页
第3章-地震灾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灾害与防治》第三章地震灾害

世界及中国著名地震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震害地震预测预报及防灾减灾措施1、里斯本地震(葡萄牙,1755年11月1日)-欧洲历史上最大的地震地震发生在距里斯本城几十公里的大西洋海底。里斯本城破坏极其严重,死亡约7万,其中许多人是由于震后引起的一连串十余米的海啸致死。地震引起海啸近30米高,袭击了里斯本海岸,并使英国、北非和荷兰的海岸都遭受损害。甚至在中美洲也观测到相当大的波浪。世界著名大地震2、喀拉喀托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1833年8月27日)-历史上最大的火山地震位于爪哇岛与苏门答腊之间的巽他海峡。火山爆发时喷出大量气体和火山灰,烟柱上升高达27千米,火山灰进入80千米高空的平流层,环绕全球。一年以后仍有残余,并在欧洲造成“薄暮晚霞”现象。火山喷发时的振动海底引起巨大海啸,对苏门答腊和爪哇造成很大的破坏。在32小时内,波浪绕过了半个地球,沿途至少毁坏了五十余艘船只。死亡人数达到了36400多人,财物损失不可数计。世界著名大地震3、美浓尾张地震(日本,1891年10月28日)-特殊的震群活动震级为7.9级(也有定8.4级),有感范围波及日本绝大部分地区。极震区地面断裂约80公里长,沿断层的垂直错动和水平错动都很明显。靠近断裂带一定范围内震害甚为严重,然而在距断层10千米以外大大减轻。震前几年内震中有明显的小震活动。据记载地震时地面断层错动是在人感到振动四、五次后发生的,说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要比断裂传播速度快。这次大地震促使日本政府和学术界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研究机构--震灾预防调查所。世界著名大地震世界著名大地震

4、旧金山地震(美国,1906年4月18日)-地震学家研究最多的地震发生于1906年4月18日,是美国迄今为止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地震,震级约为8.3级。在100万平方千米范围内均有震感,估计有2000多人死亡5、关东地震(日本,1923年9月1日)-历史上伤亡和次生灾害最严重的地震之一地震发生在1923年9月1日,震中位于日本东京附近60-80公里的相模湾,震级为8.2级,震源深度世界著名大地震较浅。日本首都东京和全国最大的港口横滨差不多完全被破坏,灾情异常严重,引起了日本的高度重视。6、智利地震(智利,1960年5月22日)-引起巨大海啸从5月21日至6月22日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0次,其中超过8级的有3次。5月22日的震级达到8.9级,是迄今为止强度最大的地震。这次地震破坏最重的地区是从圣地亚哥到蒙特港等地,产生的海啸越过太平洋,使日本海岸的海啸浪高达4米,毁坏了沿岸15个村庄,造成巨大灾害。这次地震时发现震中区天然土上的烈度为VII度,而人工充填不结实的地表土其烈度可达XI度。世界著名大地震7、新泻地震(日本,1964年6月16日)-典型的砂土液化灾害

发生于1964年6月16日,震级7.5级,震中位于距离新泻码头60公里的海底。此次地震的显著特点是:砂土液化造成了严重的震害。地基砂土液化,使楼体倾斜。因此引起了人们对砂土液化问题的进一步注意。世界著名大地震8、阪神地震(日本,1995年1月17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地震发生于1995年1月17日,震级7.6级,是迄今为止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地震。共造成6000多人死亡,许多经过抗震设计的立交桥、高层建筑、高速公路被破坏。地震引起的商业中断使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相当于此前20年地震损失总和。本次地震使号称防震设施最好的日本遭到严重打击世界著名大地震9、伊兹米特地震(土耳其,1999年8月17日)-近年来损失较重的地震发生于1999年8月17日凌晨,震中位于地震频发世界著名大地震的北安纳陀利亚断层上,震级为7.4级。这次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主要原因是当地建筑物抗震性能较差,在震时倒塌的楼房压埋了许多人。1、海城地震(辽宁,1975年2月4日)震级7.3级,震中烈度略大于IX度。极震区长轴为北西向。这是中国首次预报成功的一次7级以上大地震,并在震前采取了预防措施,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居民伤亡。地震山坡上出现的张扭性地裂缝,最大宽度达70厘米。中国著名大地震中国著名大地震2、唐山地震(河北,1976年7月28日)发生于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地震震级为7.8级,中国著名大地震震中烈度为XI度,造成24万余人死亡,16万余人受伤,是本世纪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属于震群型。3月8日在隆尧县马兰村一带发生了6.8级地震;3月22日在宁晋县东汪镇一带发生7.2级地震;3月26日在宁晋县百尺口一带再次发生6.2级地震。这3次较大地震的震中位置相距不远,并依次向东北方向迁移。这次地震活动拉开了华北地区20世纪地震高潮活动的序幕。3、邢台地震(河北,1966年3月)邢台地震出现的张性地裂缝中国著名大地震4、松潘地震(四川,1976年8月)中国著名大地震

1976年8月16日和23日,在四川省北部松潘、平武之间发生了两次7.2级的强烈地震,使松潘、平武、南坪、文县等县遭到破坏。这次地震被认为是近南北向虎牙断裂强烈活动的结果。5、昭通地震(云南,1974年5月11日)中国著名大地震

1974年5月11日,在云南省昭通地区发生了7.1级的强烈地震,云南省永善、大关、盐津、绥江等县和四川省雷波县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6、通海地震(云南,1970年1月5日)

1970年1月5日,在云南省通海、峨山间发生了7.7中国著名大地震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即发生在北系向的曲江断裂上。

7、炉霍地震(四川,1973年2月6日)中国著名大地震

1973年2月6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的卢霍县发生了7.9级强烈地震,甘孜、色达、新龙等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地震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鲜水河中游。8、龙陵地震(云南,1976年5月29日)中国著名大地震龙陵地震(7.4级)发生在澜沧江大断裂以西的怒江大断裂、龙陵-瑞丽大断裂和畹町大断裂所包围的三角形断块内,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新构造活动单元。9、陕西华县地震(陕西华县,1556年2月2日明嘉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时)中国著名大地震震级:8.3级,死亡人数:83万人

波及范围:全国101个县有震灾记录,涉及范围28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达15个省(区)、200多个县,震撼了大半个中国。这次地震之后,又引起了饥荒和瘟疫,造成空前巨大的人员伤亡,是世界上人员死亡最多的一次大地震。“余震月动三五次者半年,未止息者三载,五年渐轻方止。”

10、汶川地震(四川,2008年5月12日)(北川)中国著名大地震北川老城区10、汶川地震(四川,2008年5月12日)(北川)中国著名大地震移动公司和文教局10、汶川地震(四川,2008年5月12日)(北川)中国著名大地震地震引起的滑坡10、汶川地震(四川,2008年5月12日)(北川)中国著名大地震河流改道,山体滑坡,堰塞湖10、汶川地震(四川,2008年5月12日)(北川)中国著名大地震北川中学一部10、汶川地震(四川,2008年5月12日)(北川)中国著名大地震北川中学一部10、汶川地震(四川,2008年5月12日)(北川)中国著名大地震北川中学二部10、汶川地震(四川,2008年5月12日)(北川)中国著名大地震尸体掩埋点10、汶川地震(四川,2008年5月12日)(北川)中国著名大地震县城道路10、汶川地震(四川,2008年5月12日)(北川)中国著名大地震抗震救灾官兵10、汶川地震(四川,2008年5月12日)(北川)中国著名大地震震前北川10、汶川地震(四川,2008年5月12日)(北川)中国著名大地震震前北川10、汶川地震(四川,2008年5月12日)(北川)中国著名大地震震前北川10、汶川地震(四川,2008年5月12日)(北川)中国著名大地震震前北川10、汶川地震(四川,2008年5月12日)(都江堰)中国著名大地震幸福村大桥10、汶川地震(四川,2008年5月12日)(都江堰)中国著名大地震新农村10、汶川地震(四川,2008年5月12日)(都江堰)中国著名大地震都江堰二王庙《地质灾害与防治》第三章地震灾害

世界及中国著名地震

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震害地震预测预报及防灾减灾措施地震的基本知识

地震:地震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岩石圈物质在地球内动力作用下产生构造活动而发生弹性应变,当应变能量积累超过岩体强度极限时,就会发生破裂或沿原有的破裂面发生错动滑移,应变能以弹性波的形式突然释放并使地壳振动而发生地震。

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种弹性波被称为地震波。它包含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面附近传播的面波。面波是体波的次生波。地震的基本知识

地震震级: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以地震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总和来衡量。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里氏震级,其原始定义在1953年由里克特(C.F.Richter)给出,即地震震级M为

M=logA

式中,A是标准地震仪(T=0.8,§=0.8,X=2800)在距震中100km处纪录的以微米为单位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振幅)。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般说随距离震中远近的不同,烈度就有差异,距震中愈远,地震影响愈小,烈度就愈低;反之,距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高。在地震区把烈度相同的点用曲线连接起来,称为等震线。震级与烈度的对应关系大致可以表示为地震的基本知识震源:最初释放能量引起弹性波向外扩散的地下发射源称为震源。图中A点所示。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图中B点所示ACB地震的基本知识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距离(AB)。按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0~70千米)、中源(70~300千米)和深源地震(300~700千米)。破坏性地震一般为浅源地震。ACB地震的基本知识震中距

:建筑物到震中之间的距离(BC)。震源距:建筑物到震源之间的距离(AC)。ACB极震区:指在震中附近,振动最剧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地震的类型对地震的分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78年,德国科学家霍尔尼斯把地震分成三类: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突然大规模陷落和崩塌而造成的地震。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地震的类型地震的类型卫星拍摄的地震断层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地震的类型火山地震地震的类型塌陷地震全球地震带分布中国地震带分布诱发地震随着人类的科技进步,从20世纪50年代起,人类开始“制造地震”(地下核试验),之后随着一些重大工程投入建设,主要是矿山和水库,诱发了地震活动。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可达6级以上,而矿山地震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诱发地震主要包括水库诱发地震,抽注流体诱发地震,采矿诱发地震等。水库诱发地震水库畜水导致地层所受重力发生显著改变,发生这种改变后,地层的应力需要达到新的平衡。在库区地下有断层(特别是活动断层)的情况下,重力导致的应力变化就很可能通过地震释放以达到新的平衡。抽注流(液、气)体诱发地震深井注液诱发地震石油(天然气)开采诱发地震矿坑排水诱发地震采矿诱发地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局部应力场变化造成的岩石破裂直接引起地震。其中包括塌陷(即岩石靠自重崩落)、岩爆(即岩石猛烈破裂并涌出坑道)、喷爆(即岩石中的气体夹杂岩块猛烈喷出)、岩炮(即岩石猛烈破裂和错动,但一般不危及坑道)等4类。采矿诱发地震的强度取决于开采的几何条件和速率。已有的资料表明,其震级范围在6到5级之间。预防诱发地震的对策

水库诱发地震的对策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已有的地震地质资料,初步评价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优化筛选水库坝址

在初步设计阶段,进一步评价诱发地震危险性,确定可能发震的地段和最大震级。同时进行地震动参数的分析,为工程抗震设防提供依据。

在兴建和运行阶段,对于具有诱发地震危险的水库,在可能的发震地段设立地震监测台网进行监测

水库蓄水后如发生地震,应及时进行研究,尽快作出地震发展趋势的评价,从而为工程加固、防震抗震采取应急措施提供依据。预防诱发地震的对策

其它因素诱发地震的对策抽注液体和采矿诱发的地震也可能造成较严重的灾害,要查明地震的特点,发震的地质背景和主要的诱震因素,进而采取预报和控震对策。研究诱震因素的变化规律和前兆观测,尽可能做好临短预报根据诱震因素的研究和各种观测结果,提出比较切实可信的控震防震对策《地质灾害与防治》第三章地震灾害

世界及中国著名地震地震的基本知识

地震震害地震预测预报及防灾减灾措施地震灾害的特点

突发性强:地震发生十分突然,但在短暂的时间内造成的损失是其它自然灾害难以相比的防御难度大:地震的预测极其困难;提高建筑物得抗震性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破坏性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

社会影响深远:大地震往往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造成巨大冲击。地震灾害的特点年份灾害性地震(次)死亡人数(人)房屋倒塌(万套)经济损失(亿美元)19971128821924019986104212约15199915233113002000112403200131777177世界地震灾害统计

灾害性的地震是指7级及其以上的地震地震灾害的特点中国地震灾害统计

灾害性的地震是指7级及其以上的地震年份灾害性地震(次)死亡人数(人)房屋倒塌(m2)经济损失(亿元)19971021213046012.51998659215083217.6619991534.74200010102773914.5地震灾害的特点中国地震灾情和地震活动概况(1949~1993)地震是指7级及其以上的地震地震活动性伤亡(人)民房受损(万间)直接经济损失(亿元)地震(次)全部死亡全部毁坏当年价1990年不变价总和47715632111330327829420831090227421年平均值10.6347.424740618446.324.29.4每次平均值32.7723345834.372.290.88地震灾害的特点时间

地点震级伤亡人数房屋破坏经济损失(亿元)死亡重伤轻伤毁坏严重中等01-21,09:47新疆伽师6.41263842.274.81623.801-25,10:38云南景洪5.1000004.90.201-30,17:59云南景洪5.500201.417.30.503-1,14:04新疆伽师6.01060.52.95.30.904-11,13:34新疆伽师6.680621691111984.705-31,14:51福建连城5.20010.076.7390.708-13,16:13重庆荣昌5.204290.97.5280.609-26,13:26广东三水4.200107.95.40.710-23,20:28云南丽江5.3000004.10.311-3,10:29西藏吉隆5.600000.370.60.71997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表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自然因素:包括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等社会因素: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

地震破坏性作用的特点:破坏面积大;具有连锁性,称为地震灾害链;多发性;破坏社会功能地震破坏的分类

地表破坏: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及山崩、滑坡、地裂、地陷、喷沙、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地面裂缝

喷沙冒水地震破坏的分类

工程结构的破坏:承载力不足

变形过大

地震破坏的分类

工程结构的破坏:水坝开裂

地震破坏的分类

工程结构的破坏:混凝土被压酥

地震破坏的分类

工程结构的破坏:丧失整体稳定性而破坏地震破坏的分类

工程结构的破坏:因砂土液化下沉地震破坏的分类

地震次生灾害造成的破坏:因地震的直接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地震的次生灾害主要包括:建筑物工程设施破坏而引起的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社会功能瓦解、社会经济瘫痪等社会性灾害。地震破坏的分类《地质灾害与防治》第三章地震灾害

世界及中国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