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 3568.1-3- 2021 铁路无损检测材料-PDF解密_第1页
TB∕T 3568.1-3- 2021 铁路无损检测材料-PDF解密_第2页
TB∕T 3568.1-3- 2021 铁路无损检测材料-PDF解密_第3页
TB∕T 3568.1-3- 2021 铁路无损检测材料-PDF解密_第4页
TB∕T 3568.1-3- 2021 铁路无损检测材料-PDF解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路无损检测材料第1部分:磁粉检测材料2021-05-28发布ITB/T3568.1—202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5检验方法 56检验规则 附录A(规范性)磁粉检测装置及器材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本文件是TB/T3568《铁路无损检测材料》的第1部分。TB/T356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2部分:渗透检测材料; 第3部分:超声波检测探头,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IV无损检测技术是在不损害被检测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几何完整性的情况下,对产品的表面质无损检测用材料是影响无损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保证无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无损检测用材料进行有效的控制,有必要制定适用于铁路行业的无损检测用材料标准。根据铁路行业应用的实际情况,TB/T3568《铁路无损检测材料》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2部分:渗透检测材料;——第3部分:超声波检测探头。1铁路无损检测材料第1部分:磁粉检测材料1范围本文件适用于铁路用非荧光干法用磁粉、非荧光湿法用磁粉、荧光磁粉、油基载液、分散剂、消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GB/T258轻质石油产品酸度测定法GB/T261闪点的测定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GB/T265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和动力黏度计算法GB/T5097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GB/T12604.5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GB13042包装容器铁质气雾罐GB/T15822.2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2部分:检测介质GB/T23906—2009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环形试块QB2549一般气雾剂产品的安全规定ISO9934.2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2部分:检测介质(Non-destructivetesting—Magneticparticletesting—Part2:Detectionmedia)3术语和定义GB/T12604.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技术要求4.1磁粉4.1.1非荧光于法用磁粉4.1.1.1粒度磁粉的目数范围为80目~250目,粒度分布状态为自然粉碎状态,目数小于80的磁粉质量分数不应大于2%,目数大于250的磁粉质量分数不应大于8%。24.1.1.2非磁性物质磁粉中非磁性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应大于2%。4.1.1.3流动性按质量分数计算,应有20%~50%的磁粉活动到流动性测试试块上黑线为界的75mm以外。4.1.1.4颜色磁粉颜色应是黑色、红色或其他规定的颜色。应至少能清晰显示E型标准试块上2个孔。4.1.2非荧光湿法用磁粉4.1.2.1粒度颗粒目数小于320的磁粉质量分数不应超过2%。4.1.2.2非磁性物质经磁吸附操作后,磁粉应能被吸附并去除,不应有明显的残留物。4.1.2.3悬浮性磁粉柱的高度不应小于200mm,且应有明显的分界线。4.1.2.4颜色磁粉的颜色要求应符合4.1.1.4的规定。4.1.2.5灵敏度应至少能清晰显示E型标准试块上2个孔。4.1.3荧光湿法用磁粉4.1.3.1粒度粒度要求应符合4.1.2.1的规定。4.1.3.2非磁性物质非磁性物质要求应符合4.1.2.2的规定。4.1.3.3悬浮性悬浮性要求应符合4.1.2.3的规定。4.1.3.4颜色磁粉在紫外线辐照下,应能激发出目视可见的黄绿色或其他颜色的荧光。34.1.3.5灵敏度灵敏度要求应符合4.1.2.5的规定。4.1.3.6荧光系数β荧光系数β应大于1.5cd/W。4.1.3.7荧光稳定性γ荧光稳定性γ应小于或等于5%。4.1.3.8短期耐久性2型参考试块的显示应无任何可辨别的变化。4.1.3.9长期耐久性2型参考试块的显示应无任何可辨别的变化。4.2油基载液4.2.1运动黏度在40℃时,运动黏度不应大于3.0mm²/s;在5℃时,不应大于5.0mm²/s。闭口杯法测定时,闪点不应低于94℃。4.2.3载液的荧光被检载液的荧光不应大于浓度为7×10~°M(5.5×10~⁶)/0.1NH₂SO₄的硫酸奎宁溶液,或不应大于1.5cd/m²。4.2.4总酸值不应大于0.2mgKOH/g。pH值应在7~9范围内。4.3.2分散性无论是非荧光磁粉,还是荧光磁粉,筛分时筛内残留物质量分数不应大于2%,磁粉无结团现象。pH值应在7~9范围内。44.4.2消泡性4.5防锈剂pH值应在7~9范围内。4.5.2防锈性试棒表面应无明显的锈蚀产生。4.6防腐剂pH值应在7~9范围内。4.6.2防腐性磁悬液应无异味。4.7罐装磁悬液4.7.1材料4.7.1.1磁悬液由荧光磁粉或非荧光磁粉与油基或水载液按一定比例混合组成。4.7.1.2非荧光磁粉应符合4.1.2的规定;荧光磁粉应符合4.1.3的规定。4.7.1.3油基载液应符合4.2的规定;分散剂、消泡剂、防锈剂应分别符4.7.1.4罐内压缩气体应对工件无腐蚀、对人体无毒副作用。4.7.2非磁性物质磁悬液中的非磁性物质要求应符合4.1.2.2的规定。4.7.3浓度荧光罐装磁悬液的浓度范围为0.1mL/100mL~0.6mL/100mL;非荧光罐装磁悬液的浓度范围为4.7.4灵敏度罐装磁悬液的灵敏度应符合4.1.2.5的规定。4.7.5.1喷罐性能应提供良好、方向稳定的喷雾,无明显泡沫,保证磁悬液能够均匀的喷在一个平面或垂直面,喷罐喷嘴无堵塞。喷罐应无泄漏或变形现象。54.7.5.2喷罐容量喷罐容量为500mL时,磁悬液容量标称值不应小于230mL,喷罐中的磁悬液喷出量不应小于磁悬液容量标称值的95%。4.7.5.3安全性喷罐安全性应符合QB2549、GB13042的规定。4.8反差增强剂4.8.1颜色4.8.2反差对比性应与反差对比试块本底有明显对比。4.8.3再浮性应与反差对比试块本底有明显对比。4.8.4附着性4.8.5干燥性干燥时间不应大于60s。5检验方法5.1磁粉5.1.1非荧光干法用磁粉5.1.1.1粒度5.1.1.1.1采用振摆过筛法,振筛机的基本技术参数按附录A的A.1规定。5.1.1.1.2检验步骤如下:a)称取(500±0.5)g干燥的磁粉;b)振动过筛8min;c)过筛终止后,将80目筛内和250目筛外的磁粉各自称量,计算质量分数;d)重复步骤a)~c),每次需更换新磁粉,取3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5.1.1.2非磁性物质5.1.1.2.1采用磁吸附仪进行检验,磁吸附仪的主要技术参数按附录A的A.2规定。5.1.1.2.2检验步骤如下:a)称取(20±0.1)g干燥的磁粉,均匀地洒在干净的A4白纸上;6b)打开磁吸附仪电源,将磁吸附仪电磁棒垂直放在磁粉的上方,使上层的磁粉能平缓的被吸附到电磁棒上,将吸附有磁粉的电磁棒移开,然后切断电源,让吸附的磁粉落在一边;d)重复步骤a)~c),每次需更换新磁粉,取3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5.1.1.3流动性5.1.1.3.1采用磁粉流动性测量仪进行检验,流动性测量仪按附录A的A.3规定。5.1.1.3.2检验验步骤如下:a)称取(30±0.1)g干燥的磁粉,电磁轭通电,磁粉倒入漏斗中,磁粉自由落在水平位置的干燥b)以磁粉落在试块上为起点计时,电磁轭通电1min±3g后断电;c)以试块上黑线为界,将黑线以外(磁轭一边)的磁粉称量,计算占全部下落磁粉的质量分数;d)重复步骤a)~c),每次需更换新磁粉,取3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5.1.1.4颜色将干磁粉洒在干净的A4白纸上,至少覆盖直径100mm的区域,在白光照度不小于1000x条件下观察颜色。5.1.1.5.1采用灵敏度测试仪进行检验,灵敏度测试仪的基本参数按附录A的A.4规定。5.1.1.5.2将E型标准试块最接近表面的人工孔转到12点钟位置,施加有效值为750A的交流电,磁粉均匀撒布在试块表面上,观察试块表面人工孔的磁痕显示。5.1.2非荧光湿法用磁粉5.1.2.1粒度5.1.2.1.1采用湿筛法进行检验。5.1.2.1.2检验步骤如下:a)称取(20±0.1)g干燥的磁粉;b)倒入一个直径为100mm,孔径为320目的标准试验筛中;c)先用少量无水乙醇均匀湿润,然后在无水乙醇冲、刷下进行筛洗,再烘干筛内未通过的沉淀d)重复步骤a)~c),每次需更换新磁粉,取3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5.1.2.2非磁性物质5.1.2.2.1采用磁吸附仪进行检验,磁吸附仪的主要技术参数按附录A的A.2规定。5.1.2.2.2检验步骤如下:a)称取(2±0.1)g干燥的磁粉,倒人50mL烧杯中,用20mL无水乙醇分散磁粉,再加入20mLb)将磁吸附仪的电磁棒垂直伸入烧杯中吸附磁粉,然后将吸附有磁粉的电磁棒取出,移至一个c)重复步骤b),直至烧杯中能被吸附的磁粉吸取完为止;d)静置30min后,在白光照度不小于1000x的白色衬底板上检查烧杯底部有无残留物。75.1.2.3悬浮性5.1.2.3.1采用玻璃管进行检验,玻璃管分度值为1mm、长为400mm、内径为(10±0.5)mm、底部距顶端量程刻度为300mm。5.1.2.3.2检验步骤如下:a)称取(3±0.1)g干燥的磁粉,倒入玻璃管内,注入少量无水乙醇至150mm柱高,用力摇晃至均匀,再注入无水乙醇至300mm柱高,反复倒置混合均匀;b)混合均匀后,将玻璃管应迅速直立,显分界处的磁粉柱高度;c)重复步骤a)和b),每次需更换新磁粉,取3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5.1.2.4颜色将干磁粉洒在干净的A4白纸上,至少覆盖直径100mm的区域,在白光照度不小于1000lx条件下观察颜色。5.1.2.5.1采用灵敏度测试仪进行检验,灵敏度测试仪的基本参数按附录A的A.4规定。5.1.2.5.2按产品说明书推荐的比例配置1L水磁悬液。5.1.2.5.3观察条件:白光照度不小于1000lx。5.1.2.5.4将E型标准试块最接近表面的人工孔转到12点钟位置,施加有效值为750A的交流电,将搅拌均匀的磁悬液均匀喷洒在试块表面上,观察试块表面人工孔的磁痕显示。5.1.3荧光湿法用磁粉5.1.3.1粒度检验方法与5.1.2.1相同。5.1.3.2非磁性物质检验方法与5.1.2.2相同。检验方法与5.1.2.3相同。5.1.3.4颜色5.1.3.4.1检验条件如下:a)检验区域的白光照度不应大于20lx;b)紫外线辐照至荧光磁粉表面的辐照度不应小于800μW/cm²。5.1.3.4.2检验步骤如下:a)在一根内径为25mm、高度为180mm的玻璃试管内装入(1±0.1)g磁粉和50mL无水乙醇,b)将上述玻璃试管内的磁悬液放在紫外线灯下观察磁粉的颜色。5.1.3.5灵敏度5.1.3.5.1采用灵敏度测试仪进行检验,灵敏度测试仪的基本参数按附录A的A.4规定。8TB/T3568.1—2021………………(2)5.1.3.8.3检验步骤如下:9e)重复步骤b)的操作,观察比较两次2型试块显示的差异。5.1.3.9长期耐久性5.1.3.9.1采用典型的固定床式磁粉检测设备或类似搅拌装置进行检验。5.1.3.9.2检验条件如下:a)检验区域的白光照度不应大于20lx;b)紫外线辐照至荧光磁粉表面的辐照度不应小于800μW/cm²。5.1.3.9.3检验步骤如下:a)按照5.1.3.8.3a)的比例配置一定量的磁悬液;b)取少量搅拌均匀的磁悬液喷洒在2型试块表面,观察并测量2型试块左右两侧显示的累积长度;c)将磁悬液在典型的固定床式磁粉检测设备或类似搅拌装置中工作至少120h;d)重复步骤b)的操作,观察比较两次2型试块显示的差异。5.2油基载液5.2.1运动黏度按GB/T265规定的方法测定。按GB/T261规定的方法测定。5.2.3载液的荧光载液的荧光应在至少1000μW/cm²的UV-A辐照下,通过与硫酸奎宁溶液的目视比较进行检查。或采用荧光系数测定装置进行检验,荧光系数测定装置基本要求按附录A的A.5规定。检验步骤如下:a)载液表面采用(45±5)°的UV-A均匀照射,将紫外辐照度探头置于载液表面位置处,测量载液表面的紫外辐照度值Ee,Ee值应在10W/m²~15W/m²范围内,紫外辐照度测量应采用符合GB/T5097要求的仪表;b)测量载液表面的亮度L,测量应采用准确度在±10%内的适当仪表。5.2.4总酸值按GB/T258规定的方法测定。5.3分散剂采用pH试纸检测分散剂的pH值。5.3.2分散性5.3.2.1荧光磁粉分散性5.3.2.1.1采用专用搅拌装置进行检验,搅拌装置基本技术参数按附录A的A.6规定。5.3.2.1.2检验步骤如下:a)取(5±0.1)g荧光磁粉,按产品说明书推荐的比例添加分散剂配置1L水基磁悬液;b)将磁悬液倒人在搅拌装置内,搅拌速度:3000r/min,搅拌时间:1min±10s;c)倒入320目标准检验筛中,烘干并称量检验筛内残留物,计算残留物质量分数。5.3.2.2非荧光磁粉分散性5.3.2.2.1采用专用搅拌装置进行检验,搅拌装置基本技术参数按附录A的A.6规定。5.3.2.2.2检验步骤如下:a)取(10±0.1)g非荧光磁粉,按产品说明书推荐的比例添加分散剂配置1L水基磁悬液;b)将磁悬液倒入在搅拌装置内,搅拌速度:3000-t/min,搅拌时间:1min±10c)倒入320目标准检验筛中,烘干并称量检验筛内残留物,计算残留物质量分数。5.4消泡剂采用pH试纸检测消泡剂的pH值。5.4.2消泡性5.4.2.1采用专用搅拌装置进行检验,搅拌装置基本技术参数按附录A的A.6规定。5.4.2.2检验步骤如下:b)将磁悬液倒人在搅拌装置内,搅拌速度:3000r/min,搅拌时间:2h;c)观察磁悬液试验过程中的起泡现象。5.5防锈剂采用pH试纸检测防锈剂的pH值。5.5.2防锈性用一根长150mm,直径15mm,表面粗糙度为MRRRa3.2的低碳钢棒,至少1/2部分浸入5.4.2.2规定的磁悬液中浸泡至少72h,取出后,放置在干燥室内环境温度中,48h后观察试棒表面。5.6防腐剂采用pH试纸检测防腐剂的pH值。5.6.2防腐性5.6.2.1采用专用搅拌装置进行检验,搅拌装置基本技术参数按附录A的A.6规定。5.6.2.2检验步骤如下:a)取(5±0.1)g荧光磁粉,按产品说明书推荐的比例添加分散剂、消泡剂、防锈剂、防腐剂配置1L水磁悬液;c)在45℃~50℃环境下存放24h±10min,检查有无异味。5.7罐装磁悬液5.7.1非磁性物质5.7.1.1采用磁吸附仪进行检验,磁吸附仪的主要技术参数按附录A的A.2规定。5.7.1.2取出罐内全部磁悬液,搅拌,待磁悬液无气泡溢出后,再次搅拌均匀,取50mL静置不少于24h。检验方法按5.1.2.2.2中的b)~d)的规定进行。取出罐内全部磁悬液,搅拌,待磁悬液无气泡溢出后,再次搅拌均匀,在锥形长颈沉淀管中注入100mL磁悬液,水基磁悬液静置(30~35)min,油基磁悬液静置(40~45)min,然后观测锥形长颈沉淀管底部的磁粉容积值。5.7.3员敏度5.7.3.1采用灵敏度测试仪进行检验,灵敏度测试仪的基本参数按附录A的A.4规定。5.7.3.2将E型标准试块最接近表面的人工孔转到12点钟位置,施加有效值为750A的交流电,将搅拌均匀的磁悬液均匀喷洒在试块表面上,观察试块表面人工孔的磁痕显示。5.7.4喷罐5.7.4.1准备喷罐进行检测前,应将喷罐置于室内环境温度下不少于12h。检测时,将喷罐浸入(25±1)℃的5.7.4.2喷罐性能5.7.4.2.1喷罐喷嘴的喷雾性能和效果通过下面的方法来评定:用力摇动内有小球的喷罐不少于3min,然后把样品喷在平板表面,观察喷雾的均匀程度,检查喷嘴有无堵塞。5.7.4.2.2倒置喷罐,喷至基本无磁悬液喷出。将喷罐浸入(52±2)℃的水中至少15min,喷罐应无明显泄露或者变形现象。再将其浸人(25±1)℃的水中,直至喷罐温度恒定,用力摇动喷罐,应出现均喷罐应浸入(25±1)℃水中,以保持喷罐处于恒温状态。摇动喷罐不应低于3min,将排出的磁悬液放在玻璃容器当中,容器以毫升刻度标识,反复摇动喷罐并直至所有气体完全排除。5.7.4.4安全性喷罐安全性检验方法应符合QB2549、GB13042的规定。5.8反差增强剂将反差增强剂喷洒在干净白色A4纸上。在自然光条件下,目视观察。5.8.2反差对比性反差增强剂喷射到干燥的反差对比试块表面。试块表面干燥后,观察、比对反差增强剂与试块本底的颜色。5.8.3再浮性将至少静置1h的喷罐摇晃(20~30)s,按5.8.2的方法进行试验。5.8.4附着性用相匹配的罐装磁悬液冲刷,距离为(200~250)mm、角度倾斜、时间为10s。5.8.5干燥性反差增强剂喷涂在试块表面后,在环境温度(20±2)℃,自然干燥,检测干燥时间。6检验规则6.1组批规则用同一批的原材料,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一次生产出来的产品为一批。6.2检验分类与检验项目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和人厂复验,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的规定。序号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检验性质技术要求对应条款检验方法对应条款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入厂复验1非荧光干法用磁粉粒度√√√4.1.1.15.1.1.1非磁性物质V√√4.1.1.25.1.1.2流动性√√√4.1.1.35.1.1.3颜色√√一4.1.1.45.1.1.4灵敏度√√√4.1.1.55.1.1.52非荧光湿法用磁粉粒度√√√4.1.2.15.1.2.1非磁性物质V√√4.1.2.25.1.2.2悬浮性√√√4.1.2.35.1.2.3颜色√V4.1.2.45.1.2.4灵敏度√√√4.1.2.55.1.2.53荧光湿法用磁粉粒度√√√4.1.3.15.1.3.1非磁性物质V√√4.1.3.25.1.3.2悬浮性√√√4.1.3.35.1.3.3颜色√√4.1.3.45.1.3.4灵敏度√√V4.1.3.55.1.3.5荧光系数V√4.1.3.65.1.3.6荧光稳定性√√4.1.3.75.1.3.7短期耐久性√√V4.1.3.85.1.3.8长期耐久性√—一4.1.3.95.1.3.9表1检验项目(续)序号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检验性质技术要求对应条款检验方法对应条款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入厂复验4油基载液运动黏度√√√4.2.1闪点√√√4.2.2载液的荧光V√√4.2.3总酸值√√4.2.45分散剂√√√4.3.1分散性√√√4.3.26消泡剂√√√4.4.1消泡性√√√4.4.27防锈剂√√√4.5.1防锈性√√√4.5.28防腐剂√√√4.6.1防腐性√√√4.6.29非磁性物质√√ 4.7.2浓度√√√4.7.3灵敏度√√√4.7.4喷罐性能√√一4.7.5.15.7.4.2喷罐容量√√√4.7.5.25.7.4.3安全性√一 4.7.5.35.7.4.4反差增强剂颜色√V√4.8.1反差对比性√√√4.8.2再浮性√√√4.8.3附着性√√√4.8.4干燥性√√√4.8.5·荧光系数(β)的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的测量值之差应在±10%以内。6.3型式检验a)新产品生产或首次生产时;b)原材料发生变化时;c)生产设备或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d)停产6个月及以上恢复生产时;e)连续生产1年时。6.4出厂检验6.4.1每种材料出厂前,应按批抽样进行检验。6.4.2每批材料应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若检验不合格,可加倍取样复检。若仍有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不合格。6.5入厂复验6.5.1采购的每种材料,用户应按批抽样检验。6.5.2每批材料应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若检验不合格,可加倍取样复检。若仍有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不合格。7.1磁粉的包装容器应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并有较好的防潮能力;载液的盛装容器应采用非易碎材料制成。包装容器上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内容包括:a)生产单位名称;7.2产品应附有质量合格证书,内容包括:d)检验人员。7.3磁粉应存放在符合正常运输和使用要求且不透光的密封容器中;油基载液、罐装磁悬液、反差增7.4在正常储存条件下及有效期内,磁粉不应有结块或变色现象,其技术性能不发生变化;油基载液、水载液、罐装磁悬液、反差增强剂等不应出现变质及性能降低现象。7.5磁粉检测用材料的有效期至少为12个月,并应在每个原包装上标明。(规范性)A.1振筛机基本技术参数绕25匝直径为(2.0±0.2)mm的漆包铜线,铁棒的一端装有50mm长的非导磁性手柄。A.3非荧光干法磁粉流动性测量仪图A.1流动性测量仪示意图图A.2流动性测试试块图A.3锥形漏斗A.4灵敏度测试仪A.4.1灵敏度测试仪主要包括磁化电源和GB/T23906—2009所规定的E型标准试块。环材料为有机玻璃或硬质聚氯乙烯;铜棒材料为紫铜,牌号为2TY,尺寸为φ19mm×150mm。单位为毫米标引序号说明:1——铜棒;2——内环;3——E型环。孔号123L40mm的磁粉表面上方80mm处。UV(A)灯放在能使磁粉表面上的辐照度E。恰好在10W/m²~4——辐照度测量点;5——磁粉表面。图A.5磁粉荧光系数测定装置示意图A.6搅拌装置结构磁悬液专用搅拌装置结构布置见图A.6。7——杯子(规格2000mL);保4个浆片的位置。图A.6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允许公差是为了确A.72型参考试块A.7.1试块结构2型参考试块的结构示意图见图A.7。标引序号说明: 注:在中心处有2块钢条:10mm×10mm×100mm,间隙为0.015mm。A.7.2基本要求2型参考试块是一个不需外部磁场感应的自磁化体。它包括2块钢条和2块永久磁体,见图A.7,它应通过校准,并以+4刻槽表示+100A/m和-4刻槽表示-100A/m。显示长度给出测量性能。显示从端部开始并向中间逐步减弱。长度增加表示性能更好。应以左右侧显示的累积长度作为结果。A.7.3制造及性能要求应符合GB/T15822.2的规定。A.7.4标识每件2型参考试块应有唯一的序列号标识。随参考试块一起提供的还有声明符合GB/T15822.2A.8反差对比试块A.8.1结构与尺寸反差对比试块参考尺寸及结构见图A.8。单位为毫米A.8.2.1A.8.2.2A.8.2.3铁路无损检测材料第2部分:渗透检测材料2021-05-28发布ITB/T3568.2—2021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灵敏度等级 15技术要求 26检验方法 57检验规则 9 附录A(规范性)腐蚀性检验试块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TB/T3568《铁路无损检测材料》的第2部分。TB/T356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2部分:渗透检测材料;——第3部分:超声波检测探头。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无损检测技术是在不损害被检测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几何完整性的情况下,对产品的表面质量、内部质量等进行检测和测量,从而判定其是否合格的一种技术工艺方法,是有效控制机车车辆产品质量、确保铁路运行安全极为重要的技术手段。无损检测用材料是影响无损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保证无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无损检测用材料进行有效的控制,有必要制定适用于铁路行业的无损检测用材料标准。根据铁路行业应用的实际情况,TB/T3568《铁路无损检测材料》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3部分:超声波检测探头。1铁路无损检测材料第2部分:渗透检测材料本文件适用于铁路用渗透检测材料的检验与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GB/T261闪点的测定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GB/T265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和动力黏度计算法GB/T5153—2016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GB/T12604.3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GB13042包装容器铁质气雾罐GB/T18851.3—200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3部分:参考试块QB2549一般气雾剂产品的安全规定3术语和定义GB/T12604.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灵敏度等级4.1荧光产品族荧光产品族按灵敏度分为3级:a)1级灵敏度(低);b)2级灵敏度(中);c)3级灵敏度(高)。4.2着色产品族着色产品族按灵敏度分为2级:a)1级灵敏度(普通);b)2级灵敏度(高)。25技术要求5.1渗透剂5.1.1颜色渗透剂的颜色应与产品标注的颜色一致。着色渗透剂液体颜色应是红色、橙色或紫色,荧光渗透剂紫外线照射下应发出黄绿色荧光。5.1.2密度在环境温度20℃的条件下,渗透剂液体的密度应在0.8g/cm³~1.0g/cm³范围内。5.1.3运动黏度检测温度38℃时,着色渗透剂运动黏度不应大于6.5mm²/s,荧光渗透剂运动黏度不应大于8.5mm²/s,并且与标称值相差不超过±10%。5.1.4闪点(闭口)渗透剂的闪点不应低于26℃。渗透剂闪点不应低于标称值5℃。5.1.5可去除性5.1.6荧光亮度荧光渗透剂的荧光亮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荧光渗透剂的荧光亮度要求灵敏度等级荧光亮度cd/m¹1级灵敏度(低)2级灵敏度(中)3级灵敏度(高)5.1.7受紫外线照射稳定性(UV稳定性)荧光渗透剂UV稳定性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荧光渗透剂的UV稳定性要求灵敏度等级UV稳定性1级灵敏度(低)2级灵敏度(中)3级灵敏度(高)3荧光渗透剂的热稳定性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荧光渗透剂的热稳定性要求灵敏度等级热稳定性1级灵敏度(低)2级灵敏度(中)3级灵敏度(高)5.1.9腐蚀性试块两面不应有失光、变色和腐蚀现象。5.1.10润湿性5.1.11硫和卤素的含量要求控制硫和卤素的含量时,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小于200×10-。氯和氟元素的质量分数总和应小于200×10~⁶。5.2清洗剂5.2.1颜色清洗剂应与产品标注的颜色一致。5.2.2密度在环境温度20℃的条件下,清洗剂密度应在0.7g/cm³~1.0g/cm³范围内。5.2.3腐蚀性试块两面不应有失光、变色和腐蚀现象。5.2.4硫和卤素的含量要求控制硫和卤素的含量时,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小于200×10-*。氯和氟元素的质量分数总和5.3显像剂5.3.1颜色与着色渗透剂配套使用的显像剂固体颜色应是白色。在环境温度20℃的条件下,其密度应在0.8g/cm³~1.0g/cm³范围内。45.3.3固体含量测量值与标称值相差不超过±10%。5.3.4形成覆盖层的性能5.3.5再分散性检验试块表面应形成细微、平滑、无镜面反射和无荧光的覆盖层。5.3.6沉降速率(沉降性)溶剂型显像剂分界线以上液体体积不应超过2mL;水悬浮显像剂分界线以上液体体积不超过5.3.7可去除性5.3.9硫和卤素的含量要求控制硫和卤素的含量时,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小于200×10~°。氯和氟元素的质量分数总和应小于200×10~⁶。5.4产品族灵敏度5.4.1荧光渗透剂灵敏度荧光渗透剂灵敏度应为1级灵敏度(低)及以上,灵敏度等级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1型参考试块镍—铬层厚度与荧光渗透剂灵敏度等级灵敏度等级镍—铬层厚度检出的不连续数量1级灵敏度(低)2级灵敏度(中)3级灵敏度(高)5.4.2着色渗透剂灵敏度着色渗透剂灵敏度应为1级灵敏度(普通)及以上,灵敏度等级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1型参考试块镍—铬层厚度与着色渗透剂灵敏度等级灵敏度等级镍—铬层厚度检出的不连续数量1级灵敏度(普通)2级灵敏度(高)55.5安全性的一般要求5.5.1本部分所涉及的渗透材料所需的化学制品,可能是有害的、易燃的和(或)挥发性的,因此均应5.5.2气雾罐的安全性一般要求应符合QB2549、GB13042的规定,制造商应提供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安全性报告。5.5.3渗透材料中不应含有苯、二甲苯、苏丹红等有害物质。6检验方法6.1渗透剂6.1.1颜色6.1.1.1将着色渗透剂喷洒在干净白纸上,至少覆盖直径100mm的区域,在白光照度不小于1000lx6.1.1.2荧光渗透剂应置于烧杯内,在白光照度不大于20lx、紫外线辐照度不小于800μW/cm²的条件下进行观察。6.1.2.1在环境温度20℃的条件下,采用准确度高于±1%的方法测量渗透剂的密度。6.1.2.2罐装渗透剂应喷注在烧杯中静置不少于24h后进行检验。6.1.3运动黏度6.1.3.1按GB/T265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6.1.3.2罐装渗透剂应喷注在烧杯中静置不少于24h后进行检验。6.1.4闪点(闭口)6.1.4.1按GB/T26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6.1.4.2检验时机按6.1.3.2规定进行。6.1.5可去除性6.1.5.1水洗型渗透剂对GB/T18851.3—2008规定的2型试块表面的特定粗糙度区域,喷或涂被检渗透液,然后用20℃±5℃的温水喷射去除,在白光下目视观察,白光照度不应小于1000lx;荧光渗透剂的可水洗性检验应在大于800μW/cm²的长波紫外线(UV-A)辐射下观察。6.1.5.2溶剂去除型渗透剂对GB/T18851.3—2008规定的2型试块表面的特定粗糙度区域,喷或涂被检渗透液,用沾有溶剂的干净棉布擦拭,在白光下目视观察,白光照度不应小于1000x;荧光渗透剂的去除性检验应在大于800μW/cm²的长波紫外线(UV-A)辐射下观察。66.1.6荧光亮度6.1.6.1测试器材测试器材包括:a)荧光亮度仪:激发波长365nm±20nm;发射光谱550nm±25nm;b)玻璃器皿:可用于精确配置体积分数1.0%溶液的吸管,量筒或测容量的烧瓶,50mL烧杯;c)过滤纸:吸湿、无荧光的过滤纸裁成2cm×2cm或与荧光仪的要求相适配,这些纸应放在干燥柜中保持干燥;6.1.6.2过滤纸试样的准备过滤纸试样的准备包括:a)在适宜的溶剂中,精确加入体积分数为1.0%的被检渗透剂;b)将溶液倒入烧杯中,浸入5张过滤纸浸润5s±1s;c)用“鲟鱼嘴”夹具将每张纸试样垂直悬挂在干燥柜中干燥5min±30s。6.1.6.3荧光亮度测定6.1.6.3.2计算5个试样的算术平均数。6.1.7受紫外线照射稳定性(UV稳定性)6.1.7.1过滤纸试样的准备过滤纸试样的准备步骤如下:a)在分析纯丙酮或乙醇中,精确加入体积分数为1.0%的被检渗透剂;b)将溶液倒人烧杯中,浸入10张过滤纸浸润5s±1s;c)取5张纸试样放置在暗室中,防止受热、受光和气流。另外5张纸试样在防止受热、受光和气流的同时,在1000μW/cm²±100μW/cm²的紫外线(365nm±20nm)下照射1h±2min。6.1.7.2荧光亮度测定用荧光亮度测试仪测定每张试样荧光强度。6.1.7.3UV稳定性计算计算各自5个试样的算术平均读数,计算百分比。6.1.8热稳定性6.1.8.1过滤纸试样的准备过滤纸试样的准备步骤如下:a)在分析纯丙酮或乙醇中,精确加入体积分数为1.0%的被检渗透剂;b)将溶液倒人烧杯中,浸入10张过滤纸浸润5s±1s;7c)取5张纸试样放置在暗室中,防止受热、受光和气流。另外5张纸试样放置于空气不流通的烘箱内的干净金属板上,并在115℃±2℃下烘1h±2min。6.1.8.2荧光亮度测定用荧光仪测定每张试样荧光强度。6.1.8.3热稳定性计算计算各自5个试样的算术平均数。计算百分比。6.1.9腐蚀性将附录A所示试块放入被检渗透液中,试块二分之一侵入液体中。盛放渗透液的器皿置于室温下6.1.10润湿性采用脱脂棉球蘸少量渗透剂或喷涂到清洁发亮的铝板表面,涂层薄而均匀,5min~8min后观察。6.1.11硫和卤素的含量硫和卤化物的含量应采用适宜于被检产品的方法测定。如无特殊规定,应按以下方法进行测定:a)取100g渗透剂,喷罐的前5s喷液应废弃,用900g蒸馏水进行稀释;b)取100g稀释后的渗透剂溶液,采用离子光谱法(IC)分别测量硫和氯、氟元素的含量;c)计算样品中硫和氯、氟元素的含量。6.2清洗剂6.2.1颜色将清洗剂喷或涂在干净的A4白纸上,至少覆盖直径100mm的区域,在白光照度不小于1000lx条件下观察颜色。6.2.2密度检验方法按照6.1.2的规定进行。6.2.3腐蚀性检验方法按照6.1.9的规定进行。6.2.4硫和卤素的含量检验方法按照6.1.11的规定进行。6.3显像剂6.3.1颜色检验方法按照6.2.1的规定进行。检验方法按照6.1.2的规定进行。86.3.3固体含量将盛有100g±1g试样的15cm±1cm的玻璃皿,放在高于产品最终沸点15℃±1℃的水浴或烘箱中蒸发1h。随后立即测定残余物的质量,并计算相对于最初质量的百分比。6.3.4形成覆盖层的性能采用附录A中腐蚀性检验试块,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方法施加显像剂,目视观察。6.3.5再分散性静置至少1h后,散装显像剂搅拌30s±5s(罐装显像剂摇动30s±5s),然后在附录A中腐蚀性检验试块上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方法施加显像剂,目视观察。6.3.6沉降速率(沉降性)将试验用散装显像剂搅拌到所有固体粉末呈悬浮状态;对于罐装显像剂,应先释放容器中的压缩气体,然后将显像剂全部倒入一合适的容器内搅拌到所有固体粉末呈悬浮状态。取25mL搅拌后的显像剂注人刻度为25mL的量筒中,静止15min后检查悬浮液的分层情况,读取沉淀物与无沉淀物的分界线以上的液体体积。6.3.7可去除性将被检显像剂喷或涂在附录A中腐蚀性检验试块表面,采用产品族规定的清洗剂去除被检显像剂。在白光下目视观察,白光照度不应小于1000lx。6.3.8腐蚀性检验方法按照6.1.9的规定进行。6.3.9硫和卤素的含量检验方法按照6.1.11的规定进行。6.4灵敏度6.4.1荧光渗透剂采用GB/T18851.3—2008中的1型参考试块,根据灵敏度等级选用对应镍—铬层厚度的试块,并按程序进行渗透检测。在白光照度不大于20x、紫外线辐照度不小于800μW/cm²的条件下进行观察,统计连续长度不小于试块宽度的80%的显示数量。6.4.2着色渗透剂采用GB/T18851.3—2008中的1型参考试块,根据灵敏度等级选用对应镍—铬层厚度的试块,并按程序进行渗透检测。然后在白光照度不小于1000lx的条件下进行观察,统计连续长度不小于试块宽度的80%的显示数量。97.1组批规则用同一批的原材料,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一次生产出来的产品为一批。7.2检验分类与检验项目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和入厂复验,检验项目按表6的规定。表6检验项目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检验性质技术要求对应条款检验方法对应条款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入厂复验1渗透剂颜色√√√6.1.1密度√√ 6.1.2运动黏度√√√6.1.3闪点√√√6.1.4可去除性√√√6.1.5荧光亮度*√√√6.1.6受紫外线照射稳定性√6.1.7热稳定性√—6.1.8腐蚀性√VV6.1.9润湿性√√√5.1.106.1.10硫和卤素的含量°√ 5.1.116.1.112清洗剂颜色√√√6.2.1密度√√ 6.2.2腐蚀性√√√6.2.3硫和卤素的含量”√ 6.2.43显像剂颜色√√V6.3.1密度√√6.3.2固体含量√√6.3.3形成覆盖层的性能√√√6.3.4再分散性√√√6.3.5沉降速率√√√6.3.6可去除性√√√6.3.7腐蚀性√√√6.3.8硫和卤素的含量”√6.3.94渗透剂系统灵敏度√√√·仅适用荧光渗透剂。b有要求时进行检验。a)新产品生产或首次生产时;b)原材料发生变化时;c)生产设备或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d)停产6个月及以上恢复生产时;e)连续生产1年时。7.4.2每批材料应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若检验7.5.2每批材料应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若检验d)检验人员印章。(规范性)腐蚀性检验试块A.1尺寸腐蚀性检验试块尺寸应符合图A.1的规定。单位为毫米t=4图A.1腐蚀性检验试块A.2.1材料为符合GB/T5153—2016的AZ-31B镁合金。A.2.2试块表面为轧制状态。铁路无损检测材料第3部分:超声波检测探头Part3:Probesforultrasonictesting2021-05-28发布ITB/T3568.3—2021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25试验设备 46检验方法 57检验规则 8标识及储存 附录A(规范性)横通孔试块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本文件是TB/T3568《铁路无损检测材料》的第3部分。TB/T356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磁粉检测材料;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IV无损检测技术是在不损害被检测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几何完整性的情况下,对产品的表面质量、内部质量等进行检测和测量,从而判定其是否合格的一种技术工艺方法,是有效控制机车车辆产品无损检测用材料是影响无损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保证无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无损检测材料进行有效的控制,有必要制定适用于铁路行业的无损检测材料标准。 ——第2部分:渗透检测材料;——第3部分:超声波检测探头。1TB/T3568.3—2021铁路无损检测材料第3部分:超声波检测探头a)中心频率范围在(0.5~15)MHz压电材料的超声波检测直接接触法纵波直探头、横波斜探b)中心频率范围在(0.5~10)MHz接触法(带或不带楔块)或液浸法相控阵探头。GB/T11259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钢参考试块的制作GB/T12604.1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GB/T27664.2—2011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第2部分:探头GB/T1260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f₀式(1)定义中心频率fo。2相对带宽relativebandwidth高、低截止频率f.和f之差与中心频率f之百分比。脉冲最大正负周期之间的最大偏离。脉冲宽度pulseduration未校正脉冲幅度超过最大振幅10%部分的时间间隔。声轴偏斜角squintangleδ声束轴线与垂直于耦合面入射点之间的偏离角。注:对于斜探头(横波斜探头、纵波小角度探头)为探头壳体侧面与投射在探头面平面上测量声束轴线之间的角度。相邻晶片adjacentelement至少有一个共同接触点的晶片。4技术要求4.1常规探头4.1.1物理外观4.1.2脉冲宽度脉冲宽度的偏差不应超过标称值的±10%。4.1.3中心频率中心频率的偏差不应超过标称值的±10%。如果回波频谱下降6dB低截止频率f和回波频谱下降6dB高截止频率f,之间的频谱有多于一个的极大值,相邻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的振幅差不应超过3dB。4.1.4相对带宽相对带宽的偏差不应超过标称值的±15%。4.1.5相对脉冲回波灵敏度相对脉冲回波灵敏度与标称值的偏差不应超过±3dB。34.1.6声轴偏斜角纵波直探头、横波斜探头(单晶)声轴偏斜角不应大于2°。纵波小角度探头声轴偏斜角不应大于1.5°。4.1.7入射点横波斜探头(单晶、双晶)入射点与标称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mm。对于单晶横波斜探头,晶片尺寸不大于15mm且频率不大于2MHz时,入射点与标称值的偏差不4.1.8折射角4.1.8.1横波斜探头横波斜探头(单晶、双晶)折射角与标称值的偏差不应超过±2°。4.1.8.2纵波小角度探头纵波小角度探头折射角的偏差不应超过标称值的±5%。4.1.9焦距双晶探头焦距与标称值的偏差不应超过±20%。双晶探头的串扰是参考试块底面回波(声程处于焦区范围内)与耦合回波之dB差,应大于30dB。4.2相控阵探头4.2.1物理外观探头物理几何结构在探头数据表中所规定的公差范围内。4.2.2相对脉冲回波灵敏度差值相控阵探头所有晶片应符合下列规定:a)非矩阵阵列探头:对所有具有相同大小和形状的晶片,其相对脉冲回波灵敏度变化应在b)二维矩阵探头:晶片尺寸大于或等于1mm²所有晶片,可接受的相对脉冲回波灵敏度差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晶片尺寸小于1mm²所有晶片,可接受的相对脉冲回波灵敏度差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1二维相控阵探头用相对灵敏度差值的验收标准(晶片尺寸大于或等于1mm²)频率fMHz可接受的相对脉冲灵敏度回波差值4表1二维相控阵探头用相对灵敏度差值的验收标准(晶片尺寸大于或等于1mm²)(续)频率fMHz可接受的相对脉冲灵敏度回波差值注:n为晶片个数。表2二维相控阵探头用相对灵敏度差值的验收标准(晶片尺寸小于1mm²)MHz可接受的相对脉冲灵敏度回波差值注:n为晶片个数。平均中心频率应在探头数据表中所规定标称频率的±10%范围内。每个晶片的中心频率应在平均中心频率的±10%范围内。-6dB平均相对带宽不小于探头数据表中规定的相对带宽值。4.2.4脉冲持续时间平均脉冲持续时间不大于探头数据表中规定的脉冲持续时间值。4.2.5晶片间串扰晶片间串扰(任一晶片激发脉冲电压与相邻晶片接收信号之间dB差为串扰)至少为25dB。4.2.6失效晶片数非矩阵相控阵探头:不应存在失效晶片。不符合4.2.2、4.2.3任意一条测试验收标准的晶片为失二维矩阵相控阵探头:失效晶片的最大数不应大于表3中的值。表3失效晶片数占比频率fMHz晶片个数nn>64n≤640.5<f≤505<f≤1005试验设备5.1.1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或实验室脉冲发生/接收器、超声相控阵检测仪、转换器。5.1.2数字存储示波器或频谱分析仪:a)最小带宽:不小于100MHz;b)幅值灵敏度:幅值灵敏度小于每格5mV,测量误差不大于±5%。5.2试块及其他设备5.2.1下述试块可用于对接触法常规探头进行规定范围的试验。a)推荐使用具有不同半径R的半圆柱形钢试块,半径范围12mm~200mm,步进为√ZR。钢的质量按GB/T11259规定。每个试块的厚度应大于或等于其半径,最大厚度为100mm。b)具有平行面的钢试块,侧面钻制3mm直径的孔,应符合附录A的图A.1。试块的尺寸应满足下列要求:2)横孔至少应有3个在近场区以外;3)孔间距离应使相邻两横孔显示的回波幅度至少下降26dB。c)对于弧面探头(如探测车轴、车轮的探头),上述3mm横通孔试块的探测面设计应适应探头的弧面,也可在弧面加工前采用平面试块进行测试。d)CSK-IA试块或ⅡW试块。e)直尺。5.2.2用于相控阵探头试验试块的材料、尺寸,反射体类型及位置等应在探头测试报告中注明,对于局部环形阵列探头(雏菊型)直接在平面反射面上进行测试。接触法使用的试块应符合下列规定:a)带楔块:采用与楔块相同材质的试块和适当几何尺寸,以使超声波的路径对每个晶片而言均一致;b)不带楔块:采用与被测材料相同的试块,以使超声波的路径对每个晶片而言均一致。液浸法使用的试块,采用相应的实物试块进行性能测试。6检验方法6.1常规探头6.1.1物理外观目视检验探头外侧有无正确标识,以及可能影响其当前或以后可靠性的物理损伤。用直尺和塞尺测量探头接触表面的平直度。6.1.2脉冲宽度6.1.2.1将被测试探头与测试设备按图1所示方法连接,使用半圆柱试块,半圆柱面的半径应大于探头近场长度的1.5倍。对于双晶探头,工作方式应设置为一发一收模式,半圆柱试块的半径应尽量接近探头的焦距。图1测试设备连接示意图566.1.2.2将探头置于半圆柱试块中器上找到第一次回波并放大,得到如图2所示的脉冲波形,读出脉冲幅度为最大峰—峰值幅度的10%说明:图2典型的超声脉冲6.1.3中心频率和相对带宽使用图1的试块与检测装置,将反射体回波放在闸门内,闸门最小应设置为脉冲宽度的两倍并使脉冲最大值居中,用频谱分析或离散傅里叶变换测出频谱。测量出根据高、低频率f和f,按公式(2)计算中心频率f。 (2)带宽按公式(3)计算。△f=f₀-fi (3)Afm=(Af/f₀)×100% (4)6.1.4相对脉冲回波灵敏度柱试块,测试装置见图1,测出施加到探头上的峰—峰值电压V,和大平底反射回波放大前回波的峰—峰值电压V.,相对脉冲回波灵敏度S按公式(5)计算。S=20lg(V./V.)…………(5)7TB/T3568.3—2021说明:δ=arctan(△x/h) δ,=arctan(△y/h) (7)δ=arctan(sinδ,/sinδ) 6.1.5.2横波斜探头86.1.5.2.3如果第一次测出的偏斜角超过1°,则需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b)顶视图图5横波斜探头声轴偏斜角测量6.1.5.3纵波小角度探头将探头置于横通孔试块的侧面,见图6,使直接来自试块直角拐角的回波达到最大。利用直角边和量角器测探头前沿相对垂直角面的方向,此角度即声轴偏斜角。如果第一次测出的偏斜角超过1°,则需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图6纵波小角度探头声轴偏斜角测量6.1.6横波斜探头(单晶、双晶)入射点使用ⅡW或CSK-IA试块,调整探头,使来自R100圆弧的反射回波最大,这时,对应试块R100的圆心刻度线位置便是探头入射点。对于弧面探头,应采用带有弧面的试块,如采用弧面CSK-IA试块或其他检测面为弧面且具有扇形反射面的试块。96.1.7折射角6.1.7.1横波斜探头(单晶、双晶)6.1.7.1.1平面横波斜探头折射角可采用6.1.7.1.2或6.1.7.1.3的方法进行测试,弧面斜探头折射角可将3mm横孔试块、CSK-IA试块探测面设计成弧面,或采用与探头弧面相适应的试块进行测试。6.1.7.1.2使用3mm横通孔试块,依次至少测量3个横孔,使来自每个孔的反射回波达到最大,分别测量孔中心投影至探头前沿的距离a',以测出的距离a'为横坐标,孔深t为纵坐标,绘出相应的标记点,再绘出通过这些点的直线l,直线l与纵坐标的夹角即探头折射角β,见图7。图7测定横波斜探头入射点和折射角的图示法6.1.7.1.3将探头置于CSK-IA试块上,见图8,当β<60°时,探头放在图8的a)位置,观察φ50mm8的c)位置,观察φ1.5mm横通孔的回波。前后移动探头,直到回波最高时,测量入射点对应的角度刻K=tanβ=(L+a-35)/70(β<60°) K=tanβ=(L+a-35)/30(60⁰≤β<70°) (10)K=tanβ=(L+a-35)/15(β≥70°) (11)图8采用CSK-IA试块测试探头折射角示意图TB/T3568.3—20216.1.7.1.4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疑义时,以6.1.7.1.3为准。6.1.7.2纵波小角度探头6.1.7.2.1方法一图9测定纵波小角度探头折射角的示意图6.1.7.2.2方法二采用TZS-R型标准试块进行测试。将探头置于TZS-R试块的C面或B面上,见图10、图11,当找到端面(A面)棱角的最大反射波高当探头入射角在6°~8°时:K=(X+L)/200;β=arctanK。AB图1013°~17°(人射角约6°~8°)小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