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的主题式德育活动探究3600字(论文)】_第1页
【农村小学的主题式德育活动探究3600字(论文)】_第2页
【农村小学的主题式德育活动探究3600字(论文)】_第3页
【农村小学的主题式德育活动探究3600字(论文)】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小学的主题式德育活动研究目录TOC\o"1-2"\h\u27985摘要 118134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活动;主题式活动 117848一、绪论 112971(一)小学德育活动现状与反思 119255(二)活动引领教学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20185二、小学德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223000(一)目标不明确 215899(二)内容抽象化 327839三、小学德育活动有效实施的策略 319708(一)目标实现序列化,学生参与确定目标 411386(二)内容做到丰富化,满足兴趣与爱好 432597四、结语 47413参考文献 5摘要德育活动相比较于之前传统德育课堂,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与形式,主题式德育活动在此基础上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式更加新颖有效,更加契合现在小学生的道德发展需求,也更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对我国德育工作的持续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主题式德育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在我国当下的课程改革大浪潮中,愈来愈受到广大教育工作人员的重视,并且逐步走入了学校的视野。小学主题式德育活动的兴起,小学德育工作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我国德育工作的发展同样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必须不断提高德育活动的有效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小学主题式德育活动作为小学主题式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与发展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活动;主题式活动一、绪论小学德育活动现状与反思德育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重视,不管是奋斗在一线的小学教师还是专家学者也都加强了德育工作的研究。但是,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仍然存在,对主题式德育活动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在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校园欺凌行为、“熊孩子”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道德主体道德意识的觉醒不够,人们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进程中,常常无意间把道德的主体矮化了。从最初的德育工作只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到能以各种形式的主题式德育活动来开展德育工作,这是中国德育发展的进步,也是广大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德育教师的共同努力,但是我们更需要继续探索适合儿童发展的德育活动。只有真正让儿童成为道德的主体,通过各种主题式德育活动促进儿童道德意识的觉醒,真正做到从儿童立场出发,才能更好地开展后续的德育工作。近年来小学主题式德育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教育界的各大学者也加强了对小学主题式德育活动的研究,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当前实际的小学主题式德育活动模式,当前小学主题式德育活动在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与能力的方面做出的贡献超出了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有效提高了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但是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活动的模式不够完善,导致活动在实践的落实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二)活动引领教学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立德树人是当前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和历史使命,落实并践行好这一工作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任务,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这一文件中明确了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目标、形式、内容和相应的学段要求,确立了在新时代开展德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这一文件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基本依据,所有德育工作的进行要参照这一文件。《指南》提出在小学开展德育活动,尤其是仪式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要庄重并且严肃,在活动中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仪式教育活动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方面的价值,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形成各个学校不同的特色并且将活动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结合。二、小学德育活动存在的问题目标不明确目标过于高:提倡主题式德育活动,首先要把握好整个德育活动的总基调,确定好整个德育活动的目标。在确定过程中既要参考活动课程的目标制定的方法,又要坚持德育活动主题式目标的独立性。这一点对德育目标的要求比较明确和清晰,同时对参与目标制定的教师队伍有一定的质量要求。教学设计不当的问题会导致整个德育活动的失败,这主要表现在教师在主题式德育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没有把握好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导致在活动开展得很热闹,学生在活动中玩得也很开心,却没有任何实际的效果。目标太笼统:在目标设计方面,教师设计的目标太过于笼统,偏离具体的内容,学生在活动中无法形成问题意识,无法从生活中挖掘德育知识作为活动主题。在设计主题式德育活动目标的过程中,学校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教师都是设计的主题式德育活动目标都是临时起意,活动目标笼统,并且主题式德育活动的目标之间没有构成相应的联系,活动与活动之间没有衔接。他们更倾向于把主题式德育活动开成是各种事物的胡乱组合,重点不突出,层次不鲜明,忽视活动的主题。内容抽象化内容单一与形式相分离:“小学阶段是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智力能力发展以及生活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不够健全对于事物的理解还停留在具象化的阶段”。因此要了解学生的兴趣以及年龄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来满足学生喜好,进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小学主题式德育活动目标取向和最终要达到的结果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形成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德意识等。但是从当前小学主题式德育活动的开展来看,有些活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这就导致了活动开展得很火热,学生在活动中却没有得到任何方面的提高。小学主题式德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如果两者分离,就会造成小学德育工作的失败,降低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学校德育内容是教育部按照整个社会儿童发展的方向而制定的,因而着重培养学生社会所要求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这一点看来,小学主题式德育活动从社会角度来确定内容。德育内容的设定较为单一,导致与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的形式相分离。内容理想化与实际不符:德育活动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应该符合学生的需求,不能脱离了学生而去谈活动。德育活动设计必须要贴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太过于空泛,仅仅基于道德而谈道德。有些活动的内容略高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活动的内容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活动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模糊了学生的德育发展层次,德育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三、小学德育活动有效实施的策略(一)目标实现序列化,学生参与确定目标活动的目标存在宽泛、笼统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对目标进行分析。目标,主要分为几个大层次: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这里的目标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教育目标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实际达成的目标。首先从学校的教育目标来看,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目标。在学校总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往往大而广泛缺乏针对性。因而在学校确定主题式德育活动的总目标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师的教育目标来对目标进行清晰明确的划分。第二个层次是教师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教育目标是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进行了细化,教师头脑中所形成的关于德育活动的目标,这一目标是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制定的适宜的计划,在对主题式德育活动目标确定当中根据主题和学生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进行合理的划分;第三个层次是实际达成的目标,这一目标比较明确和细化,比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可行性高,在活动中逐渐达成育人的目标。(二)内容做到丰富化,满足兴趣与爱好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不成熟不稳定,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于一件事情,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差,这些特点就决定了主题式德育活动开展的形式要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的关注点放在活动上。在设计主题式德育活动的时候形式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生的年级特点低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时间短、稳定性差,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低年级的活动设计内容应该是以游戏为主活动形式多样易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除去常见的手抄报、演讲等方式之外,可以融入一些新鲜的元素让主题式德育活动走出校门,与社区合作,让学生的道德水平于无形之中得到提高,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开展不同内容的主题式德育活动比如各类参观活动,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开展不同内容的实践活动等。四、结语由于研究是在实习过程中进行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调查的不够深入,自身能力的局限导致对小学主题式德育活动的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分析不够透彻,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小学主题式德育活动的实施和完善在今后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身都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形成一股合力,并通过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施者的不断努力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参考文献[1]杜小琴.小学主题式德育活动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2]王丹.小学德育活动之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3]房亚萍.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D].深圳大学,2018.[4]牛晓童.小学主题式德育活动现状与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