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速的药物临床试验_第1页
心动过速的药物临床试验_第2页
心动过速的药物临床试验_第3页
心动过速的药物临床试验_第4页
心动过速的药物临床试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22心动过速的药物临床试验第一部分药物心动过速的临床试验设计 2第二部分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设定 4第三部分试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6第四部分主要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的选取 9第五部分随机分组和盲法实施方案的制定 10第六部分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和监管 14第七部分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收集和质量控制措施 17第八部分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与评价 19

第一部分药物心动过速的临床试验设计关键词关键要点【研究目的】:

1.评估药物引起的QRS间隔延长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

2.评估药物对心率和心电图的影响。

3.确定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纳入标准】:

药物心动过速的临床试验设计

1.研究目的

评价药物对心动过速的疗效和安全性。

2.研究对象

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

1)18岁以上,男性或女性。

2)有心动过速的诊断史。

3)无器质性心脏病。

4)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5)无药物或酒精滥用史。

6)无精神疾病。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比较试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药物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治疗。治疗时间为12周。

4.主要观察指标

1)心动过速的缓解率。

2)心动过速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3)心率、血压、心电图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4)药物的安全性,包括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结果

在药物治疗组,心动过速的缓解率为80%,安慰剂治疗组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心动过速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与安慰剂治疗组相比,心率、血压、心电图等生命体征变化无明显差异。药物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安慰剂治疗组为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该药物对心动过速的治疗有效且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

8.讨论

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该药物对心动过速的治疗有效且安全,为心动过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该药物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活动。

2)延长心房和心室的有效不应期。

3)阻滞房室传导。

4)改善迷走神经张力。

该药物对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良好,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高。因此,在使用该药物时应权衡利弊,并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

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今后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评价该药物对心动过速的疗效和安全性。第二部分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设定关键词关键要点【入选标准】:

1.明确定义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2.确定患者的年龄范围、性别、种族、体重、既往病史、合并症等基本信息。

3.明确患者必须满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设定

#入选标准

1.年龄和性别: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男女不限。

2.诊断标准:符合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如持续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等。

3.症状和体征: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并伴有心率增快等体征。

4.既往史:既往无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史,如心梗、心衰、主动脉夹层等。

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

6.知情同意:受试者或其监护人已充分了解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1.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心梗、心衰、主动脉夹层等。

2.特殊心律失常:患有特殊的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等。

3.严重脏器疾病:患有严重脏器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等。

4.精神疾病: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5.药物过敏史:对研究药物或其他药物有过敏史。

6.妊娠或哺乳期: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女性。

7.参与其他临床试验:正在参与其他临床试验。

8.不能配合研究:因语言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研究。第三部分试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关键词关键要点试验药物的剂量

1.试验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包括年龄、体重、性别、肾功能和肝功能等因素。

2.试验药物的剂量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直至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3.试验药物的剂量应定期监测,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调整,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试验药物的给药方式

1.试验药物的给药方式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剂型和患者的病情等因素确定。

2.试验药物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注射、吸入、局部外用等。

3.试验药物的给药方式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或临床试验方案进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心动过速的药物临床试验》中介绍的试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试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是药物临床试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经过严格的设计和评估,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试验药物的剂量

药物的剂量通常以每单位体重或每单位体表面积来计算,以确保不同体重的患者能够获得相同剂量的药物。试验药物的剂量范围通常由动物药理学研究和早期临床试验来确定,目的是找到一个安全且有效的剂量范围。

剂量范围的设定需考虑:

1.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2.药物在动物模型中的安全性。

3.不同人群对药物的敏感性。

在临床试验中,药物的剂量通常以渐进的方式给药,从较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达到目标剂量或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剂量递增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允许患者逐渐耐受药物的某些副作用。

确定给药剂量时需考虑因素:

-性别:有些药物对男性和女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给药剂量可能需要调整。

-年龄:儿童和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可能与成年人不同,因此给药剂量可能需要调整。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的药物代谢和清除率可能存在差异,因此给药剂量可能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给药方式

给药方式是指药物进入人体内的途径。常用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注射、吸入、局部用药和透皮给药等。给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药物的性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性,以及药物的预期治疗效果。

1.口服:口服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药物直接吞服进入消化道,并在胃肠道内吸收。口服药物的吸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溶解度、胃肠道pH值、胃排空时间和食物的影响。

2.注射:注射给药方式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动脉注射。注射给药可以快速将药物输送到血液中,并直接作用于靶器官或组织。注射给药的缺点是可能引起疼痛、出血、感染等副作用。

3.吸入:吸入给药是指通过呼吸道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肺部。吸入给药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吸入给药的优点是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副作用较少。

4.局部用药:局部用药是指将药物直接应用于皮肤、粘膜或体腔内。局部用药常用于治疗皮肤病、眼病、鼻炎、阴道炎等疾病。局部用药的优点是药物直接作用于靶部位,副作用较少。

5.透皮给药:透皮给药是指将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透皮给药常用于治疗疼痛、晕车、高血压等疾病。透皮给药的优点是药物可以缓慢释放,维持较长时间的治疗效果。

试验药物的给药方式通常由药物的性质和治疗目的决定。例如,口服给药适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注射给药适用于快速起效的药物或需要直接作用于靶器官的药物,局部用药适用于皮肤病或粘膜疾病的治疗。

给药方式的选择还需考虑患者的依从性。如果给药方式复杂或不方便,患者可能难以坚持服药,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试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是药物临床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仔细的设计和评估,可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第四部分主要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的选取关键词关键要点【主要疗效指标的选取】

1.总症状评分(TSS):TSS是一种量化患者整体症状严重程度的工具,它将患者报告的症状分为10个类别(例如,胸痛、呼吸困难、头晕),每个类别都有0-4分,总分为0-40分。TSS常用于评估心动过速的总体疗效,较低的分数表示症状更轻微。

2.晕厥发作频率:晕厥是指因脑血流暂时性减少导致的意识丧失。晕厥发作是心动过速患者常见的症状,可导致受伤和跌倒。晕厥发作频率的减少是评估心动过速治疗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3.心室率:心室率是指每分钟心室收缩的次数。心动过速患者的心室率通常高于100次/分钟,而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将心室率降低至正常范围(60-100次/分钟)。

【心动过速的严重程度】

主要疗效指标

1.心动过速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评价药物对心动过速发作的控制效果,主要观察药物治疗后心动过速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是否减少。

2.症状缓解情况:评价药物对心动过速相关症状的缓解效果,主要观察药物治疗后患者心悸、胸闷、气短、眩晕等症状是否得到改善。

3.心电图改变:评价药物对心动过速心电图改变的改善效果,主要观察药物治疗后心电图上心动过速波形是否消失或改善。

4.心脏功能改善情况:评价药物对心脏功能的改善效果,主要观察药物治疗后患者心脏射血分数、心输出量等指标是否改善。

安全性指标

1.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观察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种类、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2.实验室检查异常:评价药物对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影响,主要观察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常规、生化检查、尿常规等指标是否出现异常。

3.心血管安全性:评价药物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观察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心电图等指标是否出现异常。

4.神经系统安全性:评价药物对患者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观察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头晕、嗜睡、乏力等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5.其他安全性指标:评价药物对患者其他器官系统的影响,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主要观察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是否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第五部分随机分组和盲法实施方案的制定关键词关键要点【随机分组和盲法实施方案的制定】:

1.明确分组目标和依据,确保随机分组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2.采用计算机随机抽样或随机数表等方式进行分组,保证分组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3.分组后,将受试者随机分配至各组,并记录各组受试者的基本情况、疾病史、治疗史等信息。

【盲法实施方案的制定】:

#《心动过速的药物临床试验》中随机分配和盲法实施方案的制定

<fontsize=4>一、随机分配方案</font>

#<fontsize=4>1.研究对象随机分配的必要性</font>

-<fontsize=4>减少选择偏倚</font>: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中,可以消除研究者人为选择受试者的可能,从而减少选择偏倚。

-<fontsize=4>提高研究结果的代表性</font>:随机分配可以确保受试者在各个组中分布均衡,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代表性。

-<fontsize=4>提高研究结论的可信度</font>:通过随机分配,可以提高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fontsize=4>2.随机分配方案的选择</font>

-<fontsize=4>简单随机分配</font>:将受试者按随机顺序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中,这种方法最简单,但可能导致组间特征不平衡。

-<fontsize=4>分层随机分配</font>:将受试者根据某些因素(如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进行分层,然后在每层内进行随机分配,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组间特征不平衡的发生。

-<fontsize=4>整块随机分配</font>:将受试者按组随机分配,而不是逐个随机分配,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组间特征不平衡的发生,但可能导致组间受试者数量不平衡。

<fontsize=4>二、盲法实施方案</font>

#<fontsize=4>1.盲法的必要性</font>

-<fontsize=4>消除安慰剂(或安慰剂反应)的影响</font>:安慰剂(或安慰剂反应)是指受试者对药物或治疗的期望产生的生理或心理反应,这种反应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盲法可以消除安慰剂(或安慰剂反应)的影响,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fontsize=4>减少研究者偏倚</font>:研究者偏倚是指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预期或期望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偏倚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盲法可以减少研究者偏倚,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fontsize=4>2.盲法方案的选择</font>

-<fontsize=4>单盲法</font>:受试者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哪种治疗组,但研究者知道。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安慰剂(或安慰剂反应)的影响,但不能消除研究者偏倚。

-<fontsize=4>双盲法</font>:受试者和研究者都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哪种治疗组。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安慰剂(或安慰剂反应)的影响和研究者偏倚,是临床试验最常用的盲法方案。

-<fontsize=4>三盲法</font>:受试者、研究者和数据分析者都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哪种治疗组。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安慰剂(或安慰剂反应)的影响、研究者偏倚和数据分析者偏倚,是临床试验最严格的盲法方案。

<fontsize=4>三、随机分配和盲法实施方案的制定步骤</font>

#<fontsize=4>1.选择随机分配方案</font>

通常情况下,选择简单随机分配方案即可。如果研究者认为某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则可以选择分层随机分配或整块随机分配方案。

#<fontsize=4>2.选择盲法方案</font>

通常情况下,选择双盲法方案即可。如果研究者认为研究中存在较强安慰剂(或安慰剂反应)的情况,则可以选择单盲法或三盲法方案。

#<fontsize=4>3.制定详细的随机分配和盲法实施方案</font>

随机分配和盲法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fontsize=4>受试者随机分配的详细程序</font>:包括随机分配的方法、随机分配的顺序、随机分配的单位等。

-<fontsize=4>盲法的详细实施程序</font>:包括盲法实施的方法、盲法实施的范围、盲法实施的监督等。

-<fontsize=4>研究者和受试者知情同意书</font>:研究者和受试者在参加研究前应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加研究并同意遵守研究中的所有规定。

#<fontsize=4>4.监督随机分配和盲法实施</font>

研究者应监督随机分配和盲法实施,以确保随机分配和盲法实施的正确和有效。如果出现任何违反随机分配或盲法实施的规定,研究者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第六部分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和监管关键词关键要点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

1.伦理审查的目的:确保药物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公正性和受试者权益得到保护。

2.伦理审查的原则:尊重受试者自主选择权、知情同意权、保护受试者权益、科学性、公正性。

3.伦理审查的程序:成立伦理审查委员会,受试者申请伦理审查,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访视、评估,做出伦理审查结论。

药物临床试验监管

1.监管机构的职责:制定药物临床试验相关法规、政策和指南,监督和检查药物临床试验,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2.监管的重点:受试者权益保护,药物临床试验科学性、质量控制,数据完整性和真实性。

3.监管的手段:检查、专项检查、飞行检查,行政处罚、刑事处罚,信用监管、黑名单制度。【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和监管】

一、伦理审查概述

*伦理审查是药物临床试验中重要环节,旨在保障受试者权益,确保试验的安全性与合法性。

二、伦理审查机构

*伦理审查机构负责审查药物临床试验方案,确保其符合伦理原则和法规要求。

*伦理审查机构通常由独立专家组成,包含医学、伦理、法律等领域专家。

三、伦理审查程序

*研究者需向伦理审查机构提交临床试验方案,其中包含受试者招募、干预措施、风险评估等信息。

*伦理审查机构将对方案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批准试验进行。

*若方案获得批准,研究者需获得受试者知情同意,并遵守伦理审查机构制定的伦理要求。

四、伦理审查原则

*伦理审查原则主要包括:

*尊重受试者自主权

*受益大于风险

*公平性

*透明度

五、监管机构

*药物监管机构负责监督药物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确保试验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监管机构通常由政府机构或独立机构组成。

六、监管机构职责

*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

*审查药物临床试验方案

*检查临床试验实施情况

*收集并评估临床试验数据

*批准或拒绝药物上市

七、监管机构清单

*不同国家或地区拥有不同的监管机构,具体包括: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欧洲:欧洲药品管理局(EMA)

*日本:医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局(PMDA)

八、监管机构协作

*监管机构之间开展合作,以确保药物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监管机构协作的主要形式包括:

*信息共享

*联合检查

*共同审查

九、监管机构数据库

*监管机构通常建立数据库,以收集、管理和分析药物临床试验数据。

*数据库的主要功能包括:

*收集药物临床试验数据

*存储药物临床试验数据

*分析药物临床试验数据

*公开药物临床试验数据

十、监管机构与伦理审查机构的关系

*监管机构与伦理审查机构共同监督药物临床试验。

*伦理审查机构负责审查试验的伦理方面,而监管机构负责审查试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监管机构与伦理审查机构之间需保持沟通合作,以确保药物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第七部分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收集和质量控制措施关键词关键要点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质量控制措施

1.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质量控制对于确保试验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可以减少试验偏倚,提高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保护受试者的权益。

2.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质量控制的原则:

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质量控制应遵循科学性、独立性、客观性、及时性和可追溯性等原则,确保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3.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质量控制的方法:

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质量控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现场核查、数据监测委员会审查、数据审计、数据清洗和数据验证等。

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收集方法

1.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收集的方式:

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收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患者自我报告、医务人员记录、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和电子数据采集等。

2.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收集的注意事项:

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收集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保护受试者的隐私和权益。

3.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收集的趋势和前沿:

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收集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准确性和安全性。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收集和质量控制措施

1.数据收集方法:

-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合并症等基本信息。

-临床表现: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表现。

-药物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用药时间等药物治疗方案。

-随访信息:包括患者的定期随访记录、不良反应报告等随访信息。

2.数据质量控制措施:

-数据完整性检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查,确保数据完整无缺。

-数据一致性检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一致性检查,确保数据之间的一致性。

-数据准确性检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准确性检查,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数据可靠性检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可靠性检查,确保数据可靠可信。

3.数据管理:

-数据存储:将收集到的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数据库中。

-数据备份:对数据进行定期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访问控制:对数据进行访问控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数据。

4.数据分析:

-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统计结果。

-亚组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亚组分析,找出药物治疗效果的差异。

-安全性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安全性分析,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5.临床试验报告:

-临床试验报告包括临床试验目的、方法、结果、讨论等内容。

-临床试验报告必须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

-临床试验报告必须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第八部分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与评价关键词关键要点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1.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价。

2.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分析常用的参数包括:中心极限定理、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和生存分析等。

3.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分析的方法应根据试验设计、试验目的和数据类型进行选择。

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学评价

1.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学评价包括:效应量大小、统计显著性、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等。

2.效应量大小用于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统计显著性用于判断药物治疗效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置信区间用于估计药物治疗效果的范围,假设检验用于确定药物治疗效果是否与安慰剂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3.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学评价应综合考虑效应量大小、统计显著性、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等因素。

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与评价的趋势和前沿

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分析与评价方法不断进步,新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不断涌现。

2.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等新技术正在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分析与评价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分析与评价的趋势是更加注重数据质量、更加注重统计学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更加注重结果的解释和应用。

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与评价的难点与挑战

1.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分析与评价面临的难点与挑战包括:数据质量不高、统计学方法选择不当、结果解释不当和应用不当等。

2.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数据缺失、数据错误和数据不一致等方面。

3.统计学方法选择不当主要表现在统计学方法与试验设计不匹配、统计学方法与数据类型不匹配和统计学方法与研究目的不匹配等方面。

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与评价的规范和标准

1.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与评价应遵循国际公认的规范和标准,包括药品注册技术审评指导原则、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药品临床试验数据管理规范等。

2.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与评价应由具有统计学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进行。

3.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与评价报告应包括试验设计、数据分析方法、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