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读后感2000字_第1页
浮士德读后感2000字_第2页
浮士德读后感2000字_第3页
浮士德读后感2000字_第4页
浮士德读后感2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浮士德读后感2000字

读书笔记—浮士德

浮士德是歌德的闻名长诗,这部作品花费了歌德大半生的努力,直到歌德垂暮之年才真正完成。

浮士德的故事其实在德国广为流传,浮士德可能是中世纪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他力量过人,创造了各种在当时看来是不行思议的器具。当时愚昧的人们无法理解他的神通,就传言他和魔鬼有着交易,是有魔鬼在暗中相助。“魔鬼交易”这一故事类型也就大致在此后流传开来,大致内容都是:“某人为了得到学问、永生、权力等等而将自己出卖于魔鬼,昧着良心替魔鬼干各种肮脏的勾当。”当然,这类故事受到中世纪宗教愚昧(如“猎巫运动”)的影响,在今日看来是有一些可笑和不行理喻的。久而久之“魔鬼交易”就成了浮士德故事的起源。

到了歌德的时代,状况就已经大有不同了。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是欧洲波澜壮阔的年月:牛顿定律等自然科学的进展、启蒙运动的绽开、资产阶级革命的风起云涌、工业化的浪潮、自由资本主义的兴起、拿破仑的制服、德意志的统一,在这样一个时代中,传统的宗教力气大大减弱,自然神论、泛神论和无神论取代了罗马教廷和道德教条,人们开头信任自己改造自然的力气,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开头勇于去追求权力、信任自己的理性、践行自己的意志。此时的人们甚至不情愿再去理睬理性主义时代那些陈腐僵化的教条,而要求实现自我、实现意志的解放。于是,伴随着艺术界的狂飙突进运动,浪漫主义时代到来了。而歌德的《浮士德》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我们可以在浮士德中看到欧洲自文艺复兴后几百年的进展历程的缩影,比如在《浮士德》中,歌德宣扬“人难免误入歧途,但是只要执着追求,总会到达天堂”,这也正是资本主义崛起后“个人奋斗”、“自由选择并自我负责”观念的体现;比如在《浮士德》中,浮士德斥责故纸堆,追求实践、有意义、有活力的生活,也代表了工业文明兴起后,迂腐的观念、僵硬的思想观念受到了人们的抛弃。总之,《浮士德》诞生是的时代与《悲剧》已经很不同了。

浮士德全书由上下篇组成,外面由一个套子套起来,套子的内容是:魔鬼梅菲斯特和上帝打赌,贬损人的尊严,说要把一个人引入歧途证明给上帝看看。上帝则对人布满了信任,信任人肯定能自我救赎,从答应了梅菲斯特的赌约。梅菲斯特找到了不情愿沉迷于故纸堆的浮士德,还给他青春,带着他四处游历

《浮士德》上篇是全书最精彩、戏剧冲突最简单的一部分,也是最常被引用、改编的一部分,上篇主要介绍浮士德和少女玛甘泪的爱情悲剧:浮士德爱上了玛甘泪,玛甘泪为了与之幽会而给妈妈下了安眠药,失手毒死了妈妈。他们的爱情被玛甘泪的哥哥发觉,为了杀人灭口,浮士德杀死了玛甘泪的哥哥,然后逃走。后来玛甘泪怀孕生子,因为可怕事情败露而淹死了婴儿。最终事情事发,玛甘泪被判死刑,浮士德赶回来相救,但玛甘泪拒绝了。她死后,被上帝接进了天堂。这个故事之所以特别吸引我,是因为这样的爱情悲剧至今仍在各处上演着。在今日的报纸上,我们仍旧能常常看到诸如“少女怀孕杀婴”、“男生为爱情斗殴而杀人”、“叛逆少年误杀父母”之类的人间悲剧,而此类题材也常常成为“残酷青春”类型艺术作品的素材。许多人认为这是“每个青春期少年长大成人必经的阶段”,当然我是不太赞同这种评价的,成长不需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但是刚刚长大的人的确不懂得许多事情的分寸,做事情超过了必要的限度,不论是多了还是少了,都最终会害人害己。在这篇作品中,让玛甘泪上了天堂,并让浮士德从罪恶感中解脱,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罪行而对他们进行道德审判。这说明浪漫主义时代的人更加注意的是人内心的感情,对符合人性但不符合道德的感情和行为有了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正如《悲剧》一文中一样,《浮士德》的上半篇借着浮士德的悔悟、玛甘泪对自身罪恶的恐惊,深刻地描写了人类的内疚感和恐惊感。其实内疚感是性格悲剧的本原,与命运悲剧那种极力抗拒外界力气却不得相比,性格悲剧通常都是当事人因为性格的某些缺陷或者行动的某种过失而导致了自己不想要的结果。当人做错事的时候会感

到内疚,所以内疚感就成了性格悲剧“悲剧感”的来源——一种对自身行为憎恶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情。

《浮士德》的下篇是歌德垂暮之年才发表的,凝聚了歌德一生的经受,所以它有了更多历史和哲学的内涵,也有了更多的情节。但是垂暮之年的歌德却不再有青春时代的激情,所以相比起上篇而言,这篇在戏剧冲突方面要逊色得多,在文艺史上的影响也要弱得多。在这篇中,歌德让浮士德为国王工作,通过发行纸币而解决财政危机。浮士德让梅菲斯特造出了人造人,并在他的带领下回到了古希腊和海伦结婚。后来浮士德又想要填海造陆,无奈魔鬼暴力“强拆”一对老夫妻的房子,浮士德愁瞎了双眼,最终最终满意地倒下了。浮士德死后,上帝将他带去了天堂与挚爱玛甘泪相见。在浮士德的下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欧洲当时的影子。浮士德滥发纸币来解决财政危机的行为可能是当时统治阶级常用的做法;后来浮士德搞“人造人”、要回到古希腊,可以看出自然科学进展的影子,其中也有着现在科幻小说中“克隆人”、“时空隧道”的影子,人们的科学意识已经取代了宗教意识。浮士德下篇中最重要的就是最终的两段:浮士德和海伦结合,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爱好飞行,最终摔死在浮士德眼前。这段明显是出自古希腊伊卡洛斯的神话,有人认为这是在影射拜伦的死亡。这段标志着:浪漫也好、理性也好,实际上它们都是靠不住的。从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时代,欧洲人始终崇拜古希腊古罗马,可是歌德认为:古希腊和古罗马都已经过去了,古希腊的复兴并没有挽救被基督教统治了一千年的欧洲,欧洲要寻求于一种新的文明——一种地球上前所未有的文明,那就是大工业时代。于是就有了浮士德最终试图填海造陆的一幕。浮士德想要制服大海,让他的人民在新的土地上幸福地生活,最终

他最终满意了。这也代表了大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而那两个被害死的老夫妇也代表了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无情地制服。

《浮士德》中的几个人物都有着明显的象征意味。浮士德代表着永无满意的实践、浮士德的助手代表着当时迂腐的阅历主义哲学、梅菲斯特则代表着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玛甘泪是一个无知的少女。他们并没有明显的善恶之别,其实他们都是人性的一部分,歌德的《浮士德》其实就是人性的大杂烩。把全部人和在一起,就是整个人类。

黄山学院12级戏剧影视文学

王瑞涵2022.6.23篇二:《名人传1000字读后感》

罗曼?罗兰是《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在他的笔下始终贯穿一股英雄主义的激情,讴歌那些为抱负而飞蛾扑火似完成自我实现的人物。《名人传》是他为三位在不同艺术领域里取得巨大成就的卓越的艺术家作的简要的传记,有乐圣贝多芬、画圣米开朗琪罗以及俄罗斯闻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与一般记述名人生平的传记不同,罗曼?罗兰在这部三人传记里运用了史诗风格的写作手法,并未局限于对人物事迹的简要介绍,而是重点突出了对他们人生中的苦难的描述,以及面对苦难时所抱持的态度。读过才知道,在这样三位于各自领域内做出过令后辈高山仰止的成就的英雄心中,竟然埋藏了那么多不为人知的苦痛。贝多芬的失聪,让他遭受了作为音乐家的最大的打击,他曾不只一次地陷入无望,以至在胜利指挥了一次音乐会后看到观众热忱地向他庆贺,竟兴奋地昏了过去。

米开朗琪罗一生的凄惨命运更多来自于他脆弱的性格,罗兰形容他的创作灵感就像天才爆发一样,几乎不需要特殊的触动和培育,他就拥有了常流不竭的创作潜力。但米开朗琪罗除了捍卫他的艺术才能本身外,一生都在受别人的摆布,陷入过派系的纷争,还屈从于教皇反复无常的旨意,虽然在绘画和雕塑上都有惊人的作品问世,但就米开朗琪罗本身的想法来说,他未能将头脑里完善的构想真正地付诸实践。

个人想法的局限和外在的条件始终牵着他由一件作品的开工转向对另一件作品的留意,对不断追求完善的艺术家来说,草草收尾总是一种失败。更令他生活地雪上加霜的是,他个人的际遇也没有进入到一个安详平和的境地,纵有非凡的才华,手头却时时拮据,还要常常

关照他不成器的孩子和侄子们,这个天才被平常琐事占去了大部分的精力,世俗的赞誉好像也无力将他解脱出来,临到人生的终了他也觉得留下了太多圆满。

人生总是这样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享誉文坛并被同时代的读者顶礼膜拜的列夫?托尔斯泰也摆脱不了自身固有的冲突,甚至在他成名后前来访问他的崇拜者们把他随口说的一句话都奉为神谕时,托尔斯泰还没有追索到心中希求的境界。艺术家们在探究的道路上永无止境地更新自己、超越自己甚至否定自己,就像歌德笔下的《浮士德》那样寻求一个终极的完善。托尔斯泰可以说是那个时代超越民族局限放眼人类生存命题的大家了,他甚至启发了甘地施行了20世纪震惊世界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写出了《战斗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巨著,尽管后者的艺术水平较前者达到了更完善的境地,达到托尔斯泰成熟期小说创作水平的顶峰,但圆满的是两部作品还是带有托尔斯泰式抱负的局限性。

不定,干脆投入到对宗教信仰的热望中去,这是源于思想基础的苦痛,同样熬煎着名人在艺术完善的道路上必定要遭受逆境重重。

《名人传》给我们展现了被视为远景的艺术家的内心世界里挣扎的冲突,一生里承受的思想纠结的压力,遭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挫折,有贝多芬的来自身体生理上的,有米开朗琪罗的来自性格和四周压力的,有托尔斯泰的来自内心追求与现实情形的冲突的,困苦的形式有很多种,承受的心态却一往如常,只能解快乐里的郁结,才进而可以突破强势的藩篱,由此也可见作用于内心的苦痛虽在表面上很少留下痕迹,但对这种冲突的解脱还是要靠自己的渐渐撤限。献身于艺术的名人可能更难做到这一点,要亲自打破辛勤建立起来的局限的确有如切肤之痛,也当然地和名人的品性有关。如何看待突如其来或悄然成长起来的苦难,也能打算名人们在艺术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前人的阅历,值得借鉴。篇三:《浮士德》读书笔记《浮士德》读书笔记

读了不少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最宠爱的一本书,是歌德的《浮士德》。

《浮士德》是一部悲剧。其悲剧意义不在于从书斋到爱情再到政治和事业的简单情节,而在于人作为一个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