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区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_第1页
旅游地区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_第2页
旅游地区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_第3页
旅游地区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_第4页
旅游地区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报告旅游地区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人:税婷婷〔2012级学前教育〕刘仲伟〔2012级教育学学〕周垠〔2012级应用心理学〕刘倩云〔2013级教育学〕黎文建〔2012级艺术教育音乐〕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4年7月22日

旅游地区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黑山镇南门村为例税婷婷刘仲伟周垠刘倩云黎文建摘要:本研究主要调查了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黑山镇南门村的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次调查采用封闭式问卷的调查方法,通过对当地儿童的问卷调查情况和自编问卷的回收统计情况,调查小组得出以下结论:旅游地区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总体较好,儿童的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等都得出良好的结果。关键词:旅游地区;儿童;心理健康1前言1.1研究背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快速开展,旅游地人口程度增加,儿童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旅游地区刚刚开发比拟注重该地区的经济开展状况,对该地区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却相对较少。儿童正处在心理开展的快速时期,经济开展、生活环境状况对儿童心理开展影响显著。因此,我们对旅游地区的儿童的社会家庭支持、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状况、人际关系、主动性自信心等进行调查。1.2研究意义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儿童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对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状况、人际关系、主动性自信心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儿童的一生。通过对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黑山镇南门村旅游地区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分析:旅游地区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整体情况,旅游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在了解了儿童的社会家庭支持、主观幸福感、人际关系、主动性和自信心等方面后,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孩子,从而加强家庭和学校在这几方面的教育。1.3文献综述1.3.1儿童心理健康的内涵与定义1.3.1儿童心理健康的内涵与定义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根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其中一方〕因工作等原因流动到其它地区,而子女被留在原居住地,导致不能与父母生活别离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1]。1.3.2旅游地区儿童心理健康产生的原因1.3.2.1旅游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留守儿童现象的归因上,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父母或监护人对儿童需求的满足负有直接责任;其次,留守儿童所出现的诸多问题是父母或儿童的照护者缺少适当的行为〔不作为〕而导致的;再次,该问题的根底不是父母或监护人的主观成心,而是他们预先对儿童需求和权益优先权的无知或淡忘;最重要的是,这样持续地漠视忽略儿童的心理发育的需求,很可能会造成严重而且不可逆转的永久性伤害[2]。由于教养方式的不同,有研究指出,就家庭因素而言: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亲情饥渴,缺乏平安感,导致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此外,家庭教育的缺失,隔代监管存在的认知代沟和心理代沟,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感和归属感等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进而使他们变得忧郁、焦虑、怨恨、恐惧、不爱与人交往、社会适应困难等心理问题。学校方面:农村地区教育开展水平落后,心理教育跟不上。目前,大局部学校未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开导,造成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错位认识,甚至走向危害社会与他人的犯罪道路。社会因素:良好的环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的家庭教养问题,还有备受关注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1.3.2.2旅游地区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随着方案生育和优生优育的政策的执行,现在大局部家庭都只有1个或者2个孩子,而随着家庭条件的逐渐转好,调查研究说明,儿童的年龄多处于7-14岁之间,这些孩子的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的第二关键期,这一时期对亲子关系的正常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人们对孩子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孩子长期呆在父母身边,父母的溺爱使孩子的心理开展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父母们要么不知道这个问题的存在,要么不知道该怎么教育改正。1.3.3旅游地区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儿童的思想正处在开展阶段,远没定型,有很大可塑性,极富模仿性。他们在生活上、心理上对家庭有很大依赖性,天天都在受家庭影响,处处受家庭感染,长辈的思想,信念,处世为人,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工作,情绪,言谈以至一举一动,对儿童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将最终影响儿童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的形成。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对心理健康的一种强有力的促进。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儿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的根本条件。大量的研究也说明,儿童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心理问题以至于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很多都和家庭中不良的亲子关系、不和谐的同伴关系密切相关,所以,帮助儿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开展的重要途径。父母是家庭中人际关系的核心,家庭中各种人际关系的主要协调者,父母的人格特点、心理健康状况、教育方法和手段,无不对儿童的各种人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加强家庭教育软环境建设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4]。1.3.4旅游地区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式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家人特别是父母对孩子关爱要适度,方式要正确。正确的学校教育方式:学校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方面:社会要重视孩子的健康问题,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2研究设计2.1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包含4个根本属性题,21个李克特五点量表题和1个多项选择题。2.2调查问卷的结构本问卷包括年龄〔3-14岁〕、年级、性别和爸妈是否外出打工四个根本信息。多项选择题为“您遇到困难会找谁帮您解决?”李克特五点量表从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方面、解决问题的态度、心理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对旅游地区的儿童进行调查。2.3被试此次调查在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黑山镇南门村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问卷82份,有效问卷71份。被试根本信息情况如下:表1被试构成人数占总数的百分比〔%〕总人数性别男3853.571女3245.1是否爸妈外出打工是2332.471否4664.8年级幼儿园及以下1115.5711-33142.74-62129.67-9812.2年龄3-5811.3716-82129.69-112940.912-141318.42.3被试此次调查在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黑山镇南门村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问卷82份,有效问卷71份。被试根本信息情况如下:表1被试构成人数占总数的百分比〔%〕总人数性别男3853.571女3245.1是否爸妈外出打工是2332.471否4664.8年级幼儿园及以下1115.5711-33142.74-62129.67-9812.2年龄3-5811.3716-82129.69-112940.912-141318.42.4统计方法主要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3结果分析表2黑山镇南门村儿童生活情况统计人数〔百分比〕比拟符合非常符合总计您时常会有幸福的感觉37〔52.1〕24〔33.8〕61〔85.9〕您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是满意35〔49.3〕32〔45.1〕67〔94.4〕您对自己是有信心24〔33.8〕31〔43.7〕55〔77.5〕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40〔56.3〕23〔32.4〕63〔88.7〕您对自己在工作、学习中取得的成绩是感到满意的33〔46.5〕22〔31.0〕55〔77.5〕您的家庭生活是和睦的41〔57.7〕22〔31.0〕53〔88.7〕您是有可以与您分享快乐和忧伤的朋友35〔49.3〕21〔29.6〕41〔57.7〕在您遇到困难时,您会主动地去寻求他人的帮助41〔57.7〕41〔57.7〕41〔57.7〕〔注:缺失值数量为8个〕由表2可知,南门村儿童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好。在主干幸福感、生活满意度、自信心、心理健康、学习成绩、家庭和睦方面,远远超过一半的儿童的满意度较高,而在有朋友分担快乐和忧伤,遇到坎南的主动性方面,儿童的积极选择只有一半多一点。表3儿童生活情况在是否为留守儿童上的差异比拟M(SD)是否为留守儿童是〔n=23〕否〔n=46〕tp时常有幸福的感觉4.04〔0.83〕4.20〔0.75〕-0.770.44做家务方面3.70〔1.46〕3.26〔1.34〕1.230.22保持乐观态度3.91〔0.86〕4.11〔0.92〕-0.850.40对生活环境的平安感方面3.83〔1.03〕4.09〔0.89〕-1.090.28时常感到精神紧张3.39〔1.12〕3.33〔1.32〕0.2080.84有家庭支持4.09〔0.73〕4.02〔0.75〕0.350.73有社会支持3.57〔0.99〕3.96〔0.87〕-1.680.10健康状况良好3.87〔0.92〕4.26〔0.95〕-1.630.11〔注:缺失值数量为2个〕由表3可知,是否为留守儿童在主观幸福感,做家务、保持乐观态度、平安感方面、家庭社会支持和健康状况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表现为相对于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略高,波动性更小;做家务方面更弱,波动性更小;更容易保持乐观态度,但波动性更大;更加有平安感,且波动也较小;自评为家庭给的支持相对较小,评价波动性更大;觉得有更多的社会支持,评价的波动性更小;健康状况更好,评价的波动性也比拟一致。表4儿童生活情况在性别上的差异比拟M(SD)性别男〔n=38〕女〔n=32〕tp时常有幸福的感觉4.13〔0.70〕4.16〔0.85〕-0.130.89会做家务3.29〔1.43〕3.56〔1.37〕-0.810.42不会无缘无故感到害怕3.68〔1.21〕3.81〔1.26〕-0.430.67心理健康状况良好4.32〔0.78〕3.94〔0.76〕2.05*0.04朋友、伙伴相对较多4.08〔0.82〕4.16〔0.99〕-0.360.72有家庭支持4.13〔0.67〕3.84〔0.95〕1.480.14有社会支持3.97〔1.00〕3.62〔0.87〕1.540.13遇到困难会主动寻求帮助3.82〔0.80〕3.59〔1.01〕1.030.31注:缺失值数量为1个。P<0.05,*差异显著,P<0.01,**差异很显著,P<0.001,***差异非常显著〔下同〕。由表4可知,儿童在除了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差异,表现为男孩的健康状况显著好于女孩。而在主观幸福感、做家务、平安感、朋友的数量、家庭社会的支持和主动解决问题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相对女生而言,男生的幸福感更小、更稳定,男生做家务能力更弱和不稳定,女生的平安感更好、更不稳定,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女生的朋友伙伴较多、数目更不稳定,男生的家庭社会支持和主动寻求的帮助也更多、更稳定。表5.旅游地区儿童生活情况在学习阶段上的差异M(SD)学习阶段幼儿园及以下〔n=11)小学〔n=52)初中〔n=8)FP您会做家务3.27〔1.68〕3.35〔1.37〕4.00〔1.07〕0.8260.442您保持乐观态度4.36〔0.68〕3.98〔0.90〕4.12〔1.13〕0.8580.428您不会时常感到精神紧张3.82〔1.08〕3.40〔1.27〕2.38〔0.92〕3.4560.037*您感觉生活环境充满平安感4.00〔1.10〕4.00〔0.95〕3.88〔0.99〕0.0580.944您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满意4.18〔0.87〕3.75〔1.09〕4.62〔0.52〕3.0590.053由表5可知,该地区儿童的平安感与其所在的学习阶段有显著差异。经LSD事后检验,得出精神紧张度与儿童所在的学习阶段方差齐性,但没有显著差异。而该地区的儿童在做家务、保持乐观态度、平安感和对学习成绩的满意度方面在学习阶段上都没有显著差异。表6.儿童幸福感与生活现状状况的相关分析M(SD)您健康状况良好您家庭和睦您有社会支持您有困难会主动解决您时常有幸福的感觉4.15(0.77)4.14(0.95)4.14(0.76)3.82(0.95)3.70(0.90)r0.250.38***0.160.29**p0.100.0010.190.01注:P<0.05,*弱的显著相关,P<0.01,**中等程度的相关,P<0.001,***显著的高相关。由表6可知,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和睦呈很显著的高的正相关〔r=0.38,p<0.001〕。即家庭越和睦,幸福感越强。主动解决困难与主观幸福感呈很显著的中等的正相关〔r=0.29,p<0.01〕。即您越是主动解决问题,幸福感就越高。而主观幸福感与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的相关比拟低。表7可靠性统计量表工程题目数量Cronbach'sAlpha系数当地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维度信度系数80.769当地儿童主观幸福感维度的信度系数40.772当地儿童人际关系维度的信度系数40.765当地儿童在社会支持维度的信度系数20.772当地儿童在主动性维度的信度系数20.769问卷总体的信度系数200.780由表6可知本次问卷在五个维度和问卷总体的细度系数上的可靠性检验中其Cronbach'sAlpha系数值均在0.75以上,说明本问卷的编制过程符合标准,问卷有效。图1幸福感与年龄的关系图注:1=非常不符合,2=比拟不符合,3=不确定,4=比拟符合,5=非常符合,下同。有图1可知,幸福感的分布在3-5之间,是相对较集中的。表现为3岁儿童不确定自己的幸福感,4-11岁还有14岁的儿童的幸福感都是较高的,12岁、13岁儿童的幸福感表现更接近不确定。图2心理健康状况随年级的变化情况由图2可知,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全都集中在比拟符合和非常符合之间。有图可知,儿童在2年级之前的健康状况在逐渐增加,三年级有少许减少,但到了4年级健康状况好转较大,随后随着年级的增加,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减小。图3保持的乐观态度谁年级的变化情况由图3可知,除6年级的儿童外,该地区儿童的乐观态度整体相对较高,且保持稳定。1-4年级的乐观性逐渐减小,5、7年级几乎一致属于高乐观态度,6年级却显著低于其他几个年级,8年级与4年级乐观性相对一致。图4对目前生状况满意的频数统计图由图4可知,大多数儿童对生活现状是持满意态度的,有超过60人,而对生活现状满意比拟不满意的不超过10人,没有非常不满意的儿童。对生活现状满意度的平均分到达4.34,标准差为0.755,介于比拟满意和非常满意之间。图5遇到困难找谁帮解决的统计图由图5可知,大多数儿童遇到困难会选找爸妈帮助解决,其次是自己独立解决,然后是找老师,找朋友,找兄弟姐妹,找亲戚、同学,最后还有一局部选择一些其他的方法。由此可见爸爸妈妈在儿童心中的重要性。4结论由以上数据结果可以看出,旅游地区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高。特别是在生活满意度上,几乎所有的人对生活状况都是满意的。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对于是否为留守儿童在该旅游地区的差异不显著。在家庭和睦与主观幸福感方面有高度相关,表现为家庭越和睦,主观幸福感越强。整体来说,该地区的儿童在遇到困难时,大局部都是在找爸妈或自己解决。5讨论5.1研究缺乏本次调研之中,调查问卷内容根本符合旅游地区儿童的心理开展特点和学习习惯;研究过程中数据分析准确,得出结论较为合理。但是限于客观条件与自身缺乏,本次研究中存在以下几点缺乏。首先,就问卷本身来说,限于实际因素问卷的题量设计较少,在信度方面会相对缺乏。另外,调查问卷的题型设置采取了五点计分法,而问卷的调查对象为中小学生,在问卷的实际发放过程中出现了被调查者对问卷答题方法不了解的情况,客观上延缓了问卷发放的进程。其次,问卷的发放地点是在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黑山镇南门村,当地的中小学已经放假,有些儿童已经不在家里,去了各个亲戚家或到城里找爸妈了。还有该问卷的发放仅是在南门村的局部地区,导致我们的样本缺失,因此我们的问卷发放数量只有82份,所幸我们回收了71份有效问卷,属于大样本。再者,在问卷发放的过程之中,问卷发放者大多没有参与问卷的实际编撰工作,缺乏对于该问卷的了解。而且限于个人专业限制,很多问卷发放者自身对于问卷内容也存在不理解,在向被试者解释问卷内容时难免会出现解释不当造成误解的状况,使研究结果产生偏差。最后,参与我们的调查的儿童有些是有家人陪同而导致数据失真。在填写问卷时,这局部问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被学生家长所左右。以问卷的“您的家庭生活是和睦的”,其实有些儿童的家里是不太和谐的,但是在家长的暗中授意下依旧选择比拟符合。5.2研究开展针对本次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善。首先,根据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开展特征来组织问卷形式,防止造成被试者在问卷填写过程中对问题产生迷惑。另外,我们可以再考虑到被试者接受程度的根底上适当增加题量,提高问卷信度。第二,在问卷发放前提前对参与发放问卷的同学进行统一的问卷内容分析,加强参与问卷分发的同学对于问卷本身的了解,使在问卷填写过程中问卷分发者可以对被试者起到指导填写的作用。第三,我们在分发问卷时应当注意时间和地点,保证问卷分发的信度与效度。第四,在问卷填写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尽力防止一些外界的干扰因素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尤其是当被试者缺乏自主决定能力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注意保证调查内容的原汁原味,而非有大量人为因素参杂其中。5.3建议意见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问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既受外在的客观因素如社会支持、家庭支持、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也有个人的自身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想要进一步促进旅游地区儿童的心理健康,必须从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①学校重视儿童心理健康工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给学生做心理健康测评,关注学生的心理。②政府应该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在关注旅游地区经济开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政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专门组织一些针对家长培训,尽量让孩子们得到的适宜的教养方式,培养其健全人格。③家庭教育方面,旅游地区儿童的心理开展状况,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其父母应该经常打联系,关注他们的生活,有条件可以经常回来看他们。对于非留守儿童的家长,他们要注意教育的方式,不要太过于溺爱孩子,也不能太过于严格,使的孩子缺少了童年应有的快乐。④社会方面,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学校可以采用因材施教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锻炼自己,政府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让当地儿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争取在以后多为社会做奉献。参考文献:[1]段成荣,周福林.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1:29-35.[2]俞宁.被无视的无视—农村留守儿童被无视问题研究.社会学与社会工作,2012,2:17-23.[3]纪中霞,陈水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根底教育,2008,10:49-52.[4]杨建春,朱红英.家庭教育软环境与儿童心理的健康开展.中国校外教育,2009:182.[1]段成荣,周福林.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1:29-35.[2]俞宁.被无视的无视—农村留守儿童被无视问题研究.社会学与社会工作,2012,2:17-23.[3]纪中霞,陈水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根底教育,2008,10:49-52.[4]杨建春,朱红英.家庭教育软环境与儿童心理的健康开展.中国校外教育,2009:182.附件旅游地区儿童身心健康调查亲爱的朋友:我们是重庆师范大学的学生,为了研究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展的状况,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形式,所有答复仅用于科学研究,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应的选项上打“√”,或在相应的________上填写。真诚的希望您能给予配合,非常感谢!一、根本信息年龄________年级_________3.性别①男②女4.您是否有外出打工的爸爸或妈妈①是②否二、具体的问题5.您遇到困难会找谁帮你解决①自己解决②爸妈③兄弟姐妹④亲戚⑤同学⑥朋友⑦老师⑧其他_____6.您时常会有幸福的感觉①非常不符合②比拟不符合③不确定④比拟符合⑤非常符合7.您承当日常的家务劳动是没有困难的①非常不符合②比拟不符合③不确定④比拟符合⑤非常符合8.您对未来保持着乐观的态度①非常不符合②比拟不符合③不确定④比拟符合⑤非常符合8.您对未来保持着乐观的态度①非常不符合②比拟不符合③不确定④比拟符合⑤非常符合9.您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是满意①非常不符合②比拟不符合③不确定④比拟符合⑤非常符合10.您对自己是有信心①非常不符合②比拟不符合③不确定④比拟符合⑤非常符合11.您觉得自己的日常生活环境感是平安的①非常不符合②比拟不符合③不确定④比拟符合⑤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