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5《海陆变迁》优教学案【学习目标】1.能通过图文实例来说明海陆变迁的自然规律。2.运用板块的轮廓形状及火山、地震的地理分布论证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客观真实性。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沧海桑田:了解世界海陆的演变。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1、___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__(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是_____(国家)的科学家___________.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举出能证明大陆漂移的证据。(三)板块的运动2.板块处于不断___之中,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___,多___和___。3.日本所在的位置如图,日本每年的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利用所学的知识做一个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大火山、地震带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海陆分布变化示意图,看看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是相对位置有什么变化【达标检测】1.下列地理事物由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是()A.马里亚纳海沟B.安第斯山脉C.东非大裂谷D.亚洲东部呈弧形分布的岛屿2.地壳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形成裂谷B.形成高山C.形成海洋D.形成低地3.下列地带中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的有()A.南美洲和大西洋沿岸地带B.北美洲和大西洋沿岸地带C.亚洲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带D.非洲和大西洋4.板块和板块交界的地带()A.是沧海桑田最不易发生的地带B.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地带C.是陆地和海洋交界地带D.是平原和山地过渡地带5.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的板块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拓展阅读】由“板块”拼合的岩石圈从地表到地下平均约60公里厚的这个地球固体层,即“岩石圈”。它包括了全部地壳,还包括上地幔的一部分。它的组成物,主要是坚硬的岩石。岩石圈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地球圈层。它不但是人类赖以居住的基地,而且是江河湖海的依托。岩石圈上的土壤,是全球植物生长的“摇篮”。岩石圈还是人类所需矿产资源的供给地。人类在地面上进行建设,无论是开凿运河、兴修水利,还是建设城市、修建铁路等等,无一不是与岩石圈打交道。此外,地壳运动、火山、地震、山脉形成等自然现象的发生,也都与岩石圈的活动有着直接关系。从地表到岩石圈沉积岩底,这部分范围还是“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直接参与了地理圈的物质、能量交换运动。岩石圈既然如此重要,它在全球大地构造方面的组合,以及运动形式,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1)岩石圈的单元──“板块”1968年,法国一位叫做勒皮顺的科学家,他根据所掌握的各方面资料分析,认为包围着地球表面的一层坚硬岩石圈,并非“铁板一块”而是被一些活动带(如大洋中脊、大裂谷、海沟、转换断层等)分割成许多相互独立的块状单元,这种板状块体,称为“板块”。他首先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或印度──澳大利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六大板块也叫“巨板块”。板块的分界不受海陆限制。除太平洋板块全部属洋壳板块外,其余五大板块既有海洋又有陆地。当然,大板块外,还可分中板块、小板块、微板块等层次。板块的内部,相对是比较稳定的。大板块的运动方向,每隔两亿年才发生变化。如太平洋板块是从太平洋中生长出来的新海洋壳,以传送带的方式,平均每年以5厘米的速度向西移动,2亿年可移动1万公里。从太平洋中部至马里亚纳海沟的消亡带,正好约1万公里,而马里亚纳海沟及其附近的海底岩石年龄也正好为1.5亿~2亿年。此事实正好说明太平洋约每2亿年更换一次底。中板块是大板块破裂后产生的,一般分布于大板块的前进边缘和大板块之间。其运动方向受大板块影响,运动方向大约几千万年或几百万年才发生变化。岩石圈中的菲律宾板块、科科斯板块、纳斯卡板块、阿拉伯板块、索马里板块、加勒比板块,就属于中板块。小板块面积小于或相当10万平方公里。分布地常在大陆和大陆、或大陆和岛孤的碰撞带中。其运动主要受大板块运动所控制。岩石圈中的土耳其—爱琴板块、伊朗板块、亚德里亚板块、汤加板块、新赫布里板块,即属小板块。微板块是最小的板块单元,一般测察手段不易发现,是借助人造卫星、同位素年龄、古地磁数据、地热流变化、岩石成分等测定,来确定较大板块内是否有其存在的。(2)板块间的巧妙“拼合”板块之间的连接方式,不是随便“贴”在一起的,而是通过一种“巧妙”的“拼合”,衔接起来的。拼合的方式,大体有三种形式:①挤压型拼合此种板块拼合,是两大岩石圈板块的彼此会合、对冲、碰撞。由于拼合对象不同,拼合方式也各有别。如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遇,由于大陆板块比重小(为硅铝质)、密度小、位置较高,大洋板块比重大(为硅镁质)、密度大。且位置相对较低,大洋板块则采取45°角度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这个俯冲的地带,叫做“俯冲带”。在俯冲带上,俯冲的这边可形成很长的深海沟,被挤压抬升的一边则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如西太平洋的一系列海沟和岛弧;美洲西岸的海岸山脉、安第斯山脉,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果大洋中脊(海岭)是产生新洋壳的发源地;那么。大洋的海沟则成为老洋壳的消亡地。大洋地壳年龄都相对很年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就是由于大洋不断“换底”所致。如果是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他们则是以挤压方式相“拼合”,由于两个大陆板块相向(面对面)移动,它们的前方经互相碰撞,受到挤压强烈变形,会形成褶皱山脉。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缝合起来,其接触线地壳出露,成为“地缝合线”。如印度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相撞,则形成了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或其以北的地区为两大板块的地缝合线。②拉张型拼合这种板块拼合方式十分特殊,板块与板块不是“亲密”的紧贴着,而是靠“第三者”──“大洋中脊”在中间把它们“间接”拼连起来。板块与板块中间的大洋中脊,是地下地幔岩浆物质(多为玄武岩流)上涌的地带,上涌的地幔岩浆不断增加,并增生为新的板块向左右同时扩张。这种板块的拼合线,实际上就是“大洋中脊”本身,“大洋中脊”均出现在海洋之中,地貌上又称“海岭”或“海底山脉”。地球上最典型的“大洋中脊”,为大西洋中部的“S”海岭(海底山脉),南北长约17000公里。前说的“第三者”如出现在大陆,则表现为大裂谷。裂谷两侧新板块的形成机制,与海洋中的“大洋中脊”有相似之处。大陆裂谷最典型的代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带。此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口,北至西亚约旦河谷,南北长达6400公里。该裂谷的发展,将使原大陆进一步破裂扩张,同时裂谷底部将产生一个新的大洋(壳)。③剪切型拼合在大洋中脊,有一系列垂直于它的断层将它所切断,切成的许多小段并互相平行错开,非常像横切中脊的平移断层。但每段大洋中脊都要向两侧进行扩张,因此这种水平位移的断层实际转换了性质。1965年海洋地质学家威尔逊将这种特有断层称为“转换断层”。转换断层处,两板块物质在这里既不大量增生也不发生减少,只是起到一种板块拼合连接作用而已。即或有什么小的地质变化,也仅会发生一些浅震、或少量玄武岩喷发。转换断层错动的距离,可达数十、数百甚至数千公里。(3)板块移动的驱动力何在是什么力量促使板块进行运动的?即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是什么?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尚未圆满回答。有的学者认为,驱动板块活动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地幔物质的对流。地幔上升流导致板块分离,下降流又引起板块的汇聚消亡。地幔对流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地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省考图形推理真题及答案
- 压铸件质量控制与检验流程方案
- 水厂工程风险评估报告
- 风电场项目竣工验收与移交方案
- oem清洗合同范本
- 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
- 个人代售汽车协议书
- 上门助餐协议书范本
- 中介租房协议书范本
- 打造现代化音乐课堂实施方案
- 院感护理概述课件
- 岗位人才画像(标准版)
- 江宁区新苏科版六年级上册《劳动》全一册全部教案
- 2023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练习题(一课一练)
- 医学心理学危机干预与心理咨询详解演示文稿
- 食物营养谷物薯类豆类坚果
- 杨绛散文集《我们仨》
- 2022年信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1年郑州公用事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1年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体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