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案(9篇)_第1页
高中化学教案(9篇)_第2页
高中化学教案(9篇)_第3页
高中化学教案(9篇)_第4页
高中化学教案(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教案(9篇).通过[实验7-2],学生应该了解:篇一(1)要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须确定“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条件。(2)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物质溶解的确都各有其限度。学生有了这两点认识之后,就能比较容易理解:当溶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如果条件不变),溶液就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即饱和状态。这时的溶液就是该状态下此溶质的饱和溶液。如何教学生判断是否达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这是利用可直接观察到的宏观现象作为判断溶液饱和的一个依据。但是利用“有固体剩余”来判断溶液已达饱和,又一定要以“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为前题,否则就没有意义。[实验7-3]和[实验7-4]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下列关系: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1)说明当改变饱和溶液的任何一个条件时,饱和溶液的状态都会被破坏,成为“不饱和溶液”。(2)从反面证明饱和溶液定义的叙述必须有两个前提为条件,否则就没有意义。(3)客观上向学生介绍了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两种可能的方法,即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至于相反过程,即由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由于可能会引起物质的结晶析出,在本节暂不宜展开讨论。2.为了消除学生把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混为一谈,教材作了一段专门叙述。通过[实验7-5],利用刚刚建立起来的饱和与不饱和概念及其判断方法,来分辨浓溶液与稀溶液,以及它们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是很有说服力的,教师应很好利用这段教材,或讲解或指导阅读。在讨论时一定要向学生指明,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相对含量不同而言,与温度是否变化无关;饱和与不饱和是指溶质是否达到了最大溶解限度,受温度和溶剂的量两个条件的制约,表述的是溶液的一种存在状态,与溶液的“浓”、“稀”无关。高中化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及相互转化的关系。(2)掌握白磷、红磷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了解磷的含氧酸的性质,了解常见的磷酸盐。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NO2、NO、O2跟水反应的分析,掌握氮的氧化物、氧气和水反应的有关计算方法。(2)通过比较白磷、红磷的结构和性质,提高比较能力,提高判断同素异形体的能力。通过氮族、氧族和卤族元素的比较,提高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NO2、NO、O2跟水反应的有关计算。[教学过程][复习和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N2的化学性质,总结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教师提问]你能写出哪些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其中氮元素的价态分别是多少?氮的'氧化物中属于酸酐的有哪些?NO和NO2如何转化?NO2、溴蒸气怎样鉴别?如何收集NO、NO2?[边讨论边总结](一)二氧化氮跟水的反应[演示实验]二氧化氮跟水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支10mL量筒)。(1)轻轻摇动量筒,观察现象(水位逐渐上升,红棕色逐渐变浅)。(2)用大拇指按住量筒口,取出量筒倒转振荡,再插入水中,观察现象。(水位迅速上升至量筒容积约,剩余体积的无色气体)。(3)将量筒口用橡胶塞塞住,从水中取出量筒,往量筒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溶液变红)。通过以上实验的分析引出下列问题。(二)NO2、NO、O2跟反应的计算分析反应原理:1.二氧化氮跟水反应:3NO2+H2O=2HNO3+NO2.二氧化氮、氧气同时跟水反应:4NO2+O2+H2O=4HNO33.一氧化氮、氧气同时跟水反应:4NO+3O2+H2O=4HNO3遇到这类计算题时,首先要弄清所涉及的反应原理是哪种情况,再进行计算。如,二氧化氮跟氧气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能有以下向种情况:[例题讲解][例1]将盛有氮气和二氧化氮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时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氮气和二氧化氮的体积比是。[分析]氮气跟水不反应,所以可根据“3NO2+H2O=2HNO3+NO”用体积差法进行计算。答案为:1:3。[例2]将容积为50mL的量筒内充满NO2和O2的混合气体,倒置量筒在盛满水的水槽里,足够时间后,量筒里剩余气体体积为5mL。则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可能是。[分析]二氧化氮、氧气混合气体例置于水中,最后残留气体可能有二种情况,一是氧气,二是一氧化氮。所以应先假设,再立式计算。[解答](1)若剩余的5mL气体是O2,则共有45mLNO2、O2混合气体跟水反应,根据4NO2+O2+H2O=4HNO3可得出:V(NO2)=×45mL=36mLV(O2)=×45mL+5mL=14mL所以,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为18:7。(2)若剩余的5mL气体是NO,则NO2、O2混合气体跟水反应时是NO2过量,过量的NO2再跟水反应。根据反应“3NO2+H2O=2HNO3+NO”可得出,共有15mLNO2过量。即,在NO2、O2混合气体跟水反应的过程中共消耗气体35mL。根据4NO2+O2+H2O=4HNO3可得出:V(O2)=×35mL=7mLV(NO2)=×35mL+15mL=43mL所以,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为43:7。(三)磷[引导]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磷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展示白磷和红磷样品,让学生观察。再完成“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性质的比较表”。[学生总结并填表]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白磷和红磷的比较白磷红磷分子结构P4正四面体型,分子晶体结构复杂,分子晶体颜色白色蜡状固体暗红色粉未密度(g·cm-3)1.822.34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CS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CS2毒性剧毒无毒着火点40℃,易自燃240℃,可燃还原性易被氧化,发磷光不易被氧化保存少量保存在水中贮存在密闭瓶中相互转化隔绝空气条件下,白磷加热到260℃可转化为红磷,红磷加热到416℃以上(升华)可得到白磷。[演示实验](1)白磷、红磷的燃烧。(2)红磷转化为白磷。(3)五氧化二磷的吸水性。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白烟现象)磷在氯气中燃烧:2P+3Cl22PCl32PCl3+Cl22PCl5(白色烟雾现象)五氧化二磷吸水:P2O5+3H2OH3PO4磷酸是中强酸,跟碱反应可生成正盐、一氢盐、二氢盐等三类盐。教师通过下列来引导学生,让比较氮族、氧族和卤族元素的性质差异。磷(氮族)、硫(氧族)、氯(卤族)的比较磷硫氯跟氢气化合难易程度很难跟H2直接化合硫蒸气在加热时才能跟H2直接化合Cl2和H2混合,在光照或点燃情况下迅速反应发生爆炸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PH3不稳定,易分解H2S较不稳定,加热可分解HCl很稳定,加热到1000℃时才开始分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3PO4是中强酸H2SO4是强酸HClO4为最强的含氧酸结论从氮族到卤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巩固练习]1.根据下列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答案:略。2.关于磷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红磷没有毒性而白磷有剧毒(B)白磷在空气中加热到260℃可转变为红磷(C)白磷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D)少量白磷应保存在水中答案:AD。3.在城市空气中含有浓度较大的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A)硫酸工业排放的废气(B)氨氧化法制硝酸中吸收塔排放的废气(C)汽车尾气(D)煤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废气答案:C。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装有N2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最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则混合气体中N2与NO2的体积比是()。(A)2:3(B)3:2(C)3:5(D)5:3答案:A。5.下列关于砷(As)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AsCl3分子中,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B)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由此可知砷原子核内有42个中子(C)砷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AsH3,它是一种强氧化剂(D)砷酸(H3AsO4)是强酸,其酸性与硫酸相似答案:A。6.将VLNO和NO2的混合气体通过水吸收后,得到amL无色气体A。将此无色气体A与等体积O2混合,再通过水充分吸收后,收集到5mL无色气体B。试回答:(1)A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B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mL(3)V值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是NO;B是O2。(2)20mL。(3)20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在前一专题中又学习了化学键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就越牢固,物质的化学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首先取决于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此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因此,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二、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并能用于说明有关问题。2、认识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过程与方法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三、学习重、难点分析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所以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重点。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根据具体外界条件的变化,造成反应速率变化,通过实验分析比较。便成为突破难点的关键。【教学展开分析】一、教法设计本节课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用发现,探究的教学模式,其主要过程设计为:创设情景、引导发现、探索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题目→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收集信息→概括→实际应用→完善体系。二、说学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说服力。教学时,应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三、教学程序设计本节虽然属于化学基本理论教学,但并不枯燥。在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预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再回到生产、生活,利用所学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同学们以前所学的化学反应知道,不同的反应有快慢之分,而有些反应需要加热或使用催化剂等问题进行设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密切结合学生已有的化学反应知识,从“问题”直接引入新课题,使将要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从实验探究入手创设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化学反应的快慢的教学【情景设计】让学生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或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有慢的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在物理上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运用物理知识引出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概念加强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自学】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表达式及单位。通过自学对3个要点的总结,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学和总结的能力。【练习】解答习题,巩固化学反应速率的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通过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总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第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教学可从化学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什么?一个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它们是如何影响的?来进行质疑。从几组实验比较得到结论: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第三、化学平衡的教学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是重点。教学过程中,先利用学生熟悉的“溶解一结晶”现象,复习溶解结晶平衡认识平衡的特点,从教学的模式,采用直观的图示认识平衡,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学习变得直观、易懂。通过逻辑分析、化学实验等迁移至化学。板书设计一、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2、表示方法:3、表达式:v(B)=△c(B)/t4、单位:mol/(L?s)或mol/(L?min)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2、外因:〔1〕温度的影响〔2〕浓度的影响〔3〕压强的影响〔4〕催化剂的影响〔5〕接触面积的影响三、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的概念2.化学平衡的特征3.化学平衡的标志高中化学教案篇七合成氨条件的选择-高中二年级化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体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生产条件。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探讨合成氨的发展前景。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在两个讨论的基础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生产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具体地分析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教案《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此外,还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讨论合成氨的发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教学建议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应,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应速率问题。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结果。3.组织讨论:①为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增大,应采取的方法。②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在实际生产中,仅仅考虑单位时间里的产量问题(化学反应速率问题)还不行,还需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问题(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③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