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矿井抗震设计规范+GB+51185-2016》详细解读_第1页
《煤炭工业矿井抗震设计规范+GB+51185-2016》详细解读_第2页
《煤炭工业矿井抗震设计规范+GB+51185-2016》详细解读_第3页
《煤炭工业矿井抗震设计规范+GB+51185-2016》详细解读_第4页
《煤炭工业矿井抗震设计规范+GB+51185-2016》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炭工业矿井抗震设计规范GB51185-2016》详细解读目录contents1总则2基本规定3岩土工程4总平面与场外道路5井下工程6矿井地面工程目录contents7选煤厂工程8供配电与综合信息化9给排水供热与瓦斯储配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编制说明011总则为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抗震设防的法律法规,提高煤炭工业矿井的抗震设计水平,保障矿井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生命安全,制定本规范。1.1规范制定目的01021.2适用范围对于受地震破坏后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矿井,或抗震设防要求高于本规范规定的矿井,其抗震设计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煤炭工业矿井的抗震设计。矿井抗震设防的目标是在遭遇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保障矿井主要生产系统、重要辅助生产系统及安全设施的功能正常,减轻矿井灾害,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3抗震设防目标矿井抗震设计应采用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根据矿井的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和场地条件等因素,确定矿井结构体系、构件的抗震措施和细部构造等。抗震设计应综合考虑地震作用、重力荷载、风载、雪载等的影响,以及由于采矿活动引起的地层移动和变形对矿井结构的影响。1.4抗震设计方法022基本规定根据矿井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和潜在地震风险,将矿井抗震设防分为甲、乙、丙、丁四类。甲类设防矿井应能承受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乙类设防矿井应能承受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并考虑近震影响,丙类设防矿井应能承受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并适当考虑远震影响,丁类设防矿井可适当降低要求。矿井的抗震设防类别应根据其重要性、规模、地震破坏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综合确定。2.1设防分类矿井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结构体系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矿井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筒体等结构体系。010203042.2结构体系隔震设计通过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基底或某个位置设置隔震装置来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输。矿井结构中的隔震与消能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消能设计则是通过增加结构的阻尼或减少结构的刚度来消耗地震输入的能量。隔震装置和消能部件的性能应经过试验验证,并满足长期使用的要求。2.3隔震与消能矿井结构材料应具有明确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并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钢结构应采用牌号和性能符合要求的钢材,并进行必要的防腐处理。钢筋混凝土结构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5的混凝土和符合要求的钢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同时,应采取必要的施工措施来减小对周围环境和相邻建筑物的影响。2.4材料与施工033岩土工程03各类井巷和硐室等地下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埋深、地质条件等因素,按有关规定进行抗震验算。01岩土工程勘察应明确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02勘察工作应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震地质灾害,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3.1一般规定液化评价应根据地质年代、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土层分布和地下水条件等因素进行。对可液化土层,应确定其液化等级,并提出相应的抗液化措施建议。液化评价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方法进行,必要时可采用动力触探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3.2液化评价震陷评价应根据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条件、地震动参数等因素进行。对可能产生震陷的软弱土层,应确定其震陷等级,并提出相应的抗震陷措施建议。震陷评价可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原位测试或经验公式等方法进行。3.3震陷评价

3.4活动断裂活动断裂评价应根据断裂的性质、规模、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等因素进行。对可能遭受活动断裂错动的工程场地,应避开活动断裂的主要影响带,或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活动断裂评价可采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危险性评估等方法进行。044总平面与场外道路123选择场地时,应避开地震活动断层、软弱土层、液化土层等不利地段,确保场地稳定。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不利地段选择场地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避免选择在山崖、陡坡等危险地段。考虑地形地貌影响对场地进行地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确保场地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评估地震地质灾害风险4.1场地选择设置防震缝和抗震墙对于需要设置防震缝的建筑物,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防震缝,同时设置抗震墙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考虑设备基础和地下管线总平面布置应考虑设备基础和地下管线的抗震设防,确保其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正常运行。合理布局建筑物和构筑物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布局建筑物和构筑物,确保其符合抗震设防要求,同时满足生产和安全需要。4.2总平面布置03设置减震装置和防护措施对于需要设置减震装置的桥梁,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减震装置,同时采取防护措施,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01道路选线与桥梁选型道路选线应尽量避开不利地段,桥梁选型应考虑其抗震性能和经济合理性。02加强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抗震设计道路与桥梁连接处应加强抗震设计,确保其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或影响交通。4.3道路与桥梁055井下工程井下工程抗震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开采技术、设备布局等因素。井下巷道和硐室等结构应遵循“柔性支护、抗震防护”的原则进行设计。井下抗震设防烈度应根据地震烈度区划图或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5.1一般规定巷道交叉口、断面变化处等关键部位应加强支护,提高整体稳定性。支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以适应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需求。井巷支护应优先采用具有较好抗震性能的支护材料和结构形式。5.2井巷支护井下每个工作区域均应设置两个以上安全出口,并保持畅通无阻。安全出口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工作区域的人员分布和疏散需求确定。安全出口应设置明显标志,并配备必要的照明和通讯设施。5.3安全出口井下主排水系统应具有足够的排水能力和备用排水设施。排水管路和排水设备应采取抗震加固措施,确保地震作用下的正常运行。排水系统应设置水位监测和报警装置,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5.4井下主排水提升设施应具有足够的提升能力和稳定性,满足人员、物料等运输需求。提升钢丝绳、连接装置等关键部件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提升机房应采取抗震加固措施,提高整体抗震性能。同时,机房内应设置必要的监测和报警装置,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5.5提升设施066矿井地面工程矿井地面工程抗震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根据工程结构类型和重要性,按照规定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验算和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矿井地面工程应避免建在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矿井地面工程的结构选型,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宜采用规则的结构方案,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方案。6.1一般规定010203井架结构应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应根据设防烈度、荷载大小、结构类型和高度等因素进行抗震设计。井架结构的连接节点应符合抗震设计要求,保证节点的承载力和延性。井架结构应考虑风荷载、地震作用等水平荷载的影响,必要时应进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抗震验算。6.2井架123井塔结构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并应根据设防烈度、荷载大小、结构类型和高度等因素进行抗震设计。井塔结构的楼层平面布置宜规则,竖向体型宜均匀、连续,不应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井塔结构的构件截面尺寸和配筋应符合抗震设计要求,保证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6.3井塔提升机房的平面布置应合理,满足设备布置和人员操作的要求,同时应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升机房的构件截面尺寸和配筋应符合抗震设计要求,保证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提升机房结构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并应根据设防烈度、荷载大小、结构类型和高度等因素进行抗震设计。6.4提升机房井口房结构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并应根据设防烈度、荷载大小、结构类型和高度等因素进行抗震设计。井口房的平面布置应满足井口操作和设备安装的要求,同时应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井口房的构件截面尺寸和配筋应符合抗震设计要求,保证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对于重要构件和节点,应采取加强措施提高其抗震性能。6.5井口房077选煤厂工程选煤厂工艺设备应根据生产流程、设备功能、维修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工艺设备布局管道布置运输设施管道布置应符合工艺流程要求,并考虑管道自重、热胀冷缩等因素对设备和建筑的影响。选煤厂内部运输设施应满足煤炭、矸石等物料的运输需求,同时考虑环保、节能等因素。0302017.1工艺布置结构设计原则选煤厂建筑结构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的原则进行设计。结构选型根据选煤厂工艺特点和地理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和材料。抗震设计建筑结构应进行抗震设计,确保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7.2建筑结构设备基础应满足设备安装、运行和维护的要求,同时考虑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设备基础管道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管道在自重、热胀冷缩等作用下不发生破坏。管道支架建筑物构造应符合抗震设计要求,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延性。建筑物构造7.3构造措施栈桥设计栈桥设计应考虑煤炭、矸石等物料的运输需求,同时满足通行、检修等要求。结构选型栈桥结构应根据跨度、荷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和材料。抗震措施栈桥结构应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确保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7.4栈桥煤仓设计煤仓设计应满足储煤、配煤等生产需求,同时考虑环保、节能等因素。结构选型根据煤仓容量、高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和材料。抗震措施煤仓结构应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如设置抗震缝、加强构造连接等,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7.5煤仓088供配电与综合信息化煤炭工业矿井供配电系统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确保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矿井供配电系统应满足矿井生产、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并适应矿井开拓延深、技术改造等发展的需要。矿井供配电设计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降低能耗。8.1一般规定01矿井供配电系统应由矿井地面变电所、井下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工作面配电点及移动变电站等组成。02矿井供配电系统应满足各级负荷对供电的要求,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和可靠性。03矿井供配电系统应具备完善的保护功能和监测监控手段,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8.2供配电系统8.3供配电设备安装供配电设备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满足矿井生产环境的要求。供配电设备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设备安装质量。供配电设备的调试和试运行应符合相关规定,确保设备投入运行前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矿井综合信息化系统应实现对矿井生产、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全面监控和信息化管理。矿井综合信息化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控制等功能,提高矿井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矿井综合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开放性、可扩展性、可靠性和易用性等原则,确保系统能够适应矿井未来发展的需要。8.4综合信息化099给排水供热与瓦斯储配水源选择应优先考虑地下水、地表水等可靠水源,确保矿井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水质要求水源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对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和处理,确保供水安全。水量评估对选定水源的水量进行评估,确保满足矿井在不同生产阶段的用水需求。9.1水源给水系统设计合理的给水系统,包括输水管线、泵站、水池等设施,确保供水可靠。排水系统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排水泵等设施,确保矿井排水畅通。污水处理对矿井排出的污水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保护环境。9.2给水排水03节能措施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如余热利用、保温隔热等,降低供热能耗。01供热方式根据矿井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供热方式,如蒸汽供热、热水供热等。02供热系统设计安全可靠的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换热站等设施,确保供热效果。9.3供热建立完善的瓦斯抽采系统,对矿井瓦斯进行抽采和利用,降低瓦斯灾害风险。瓦斯抽采设计合理的瓦斯储存设施,如瓦斯罐、瓦斯储槽等,确保瓦斯安全储存。瓦斯储存建立安全可靠的瓦斯输送系统,将抽采的瓦斯输送到用气地点或瓦斯发电站等,实现瓦斯资源化利用。瓦斯输送对瓦斯抽采、储存、输送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检测,确保瓦斯储配安全。瓦斯监控9.4瓦斯储配10本规范用词说明规范用词的重要性保证规范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规范用词可以确保在整个文档中术语的一致使用,避免出现歧义或误解。提高规范的可读性和易懂性采用明确、简洁的用词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规范内容。准确性原则用词应准确表达规范的含义和要求,避免使用模糊、不确定的词语。简明性原则尽量使用简短、明了的词语和句子,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表述。一致性原则对于同一概念或术语,应始终保持一致的使用方式,避免在不同地方出现不同的解释或说法。规范用词的原则对于煤炭工业矿井抗震设计领域的专业术语,应准确使用,避免使用非专业或通俗的用语。使用专业术语词语之间的搭配应符合语法和逻辑规则,避免出现不合理或不通顺的组合。注意词语搭配对于近义词和同义词,应根据其不同的含义和用法进行区分,选择最符合规范要求的词语。区分近义词和同义词规范用词的具体要求11引用标准名录基础性标准0102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矿山井巷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