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衡学校联盟高二年级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北省沧衡学校联盟高二年级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北省沧衡学校联盟高二年级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北省沧衡学校联盟高二年级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北省沧衡学校联盟高二年级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沧衡学校联盟高二年级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江南”的字面意思是长江以南,今天通称的“江南”,在历史上也被称为“江东”或“江左”。作为地理概念的“江南”,则逐渐固定为太湖流域的苏州、松江、常州、杭州、嘉兴和湖州等地。也正是在人文交流和积淀的历史演变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跑赢了行政区划的频繁变动,把诗情画意的江南定格在了中华文明史上。其实,在先秦时期的中原人士眼中,江南是“文身断发”的蛮夷之地,其人尚勇好斗,和今天人们熟悉的“江南范儿”大相径庭。秦代到汉初,江南大部分地区还处于“火耕而水”的原始农业时代,这片土地在当时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可爱。然而,汉朝以后,全球气温降低,江南一带的气候变得适宜耕种和居住,迎来了改命更生的天赐良机。如果说土地开垦和经济发展为江南的繁盛奠定了物质基础,那么,深刻而广泛的人文交流,则不断为“江南范儿”的形成注入了活力。历史地看,秦汉之际、两汉之际、东汉末年至三国期间,特别是西晋永嘉之乱、唐朝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以后,以人口大规模南迁为载体的文化传播和融合,顺应了自然环境变化的大趋势,一次又一次刷新着江南的面貌,促使“江南”进入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时间。史学家钱穆认为:“东晋南渡,长江流域遂正式代表着传统的中国。”永嘉之后,大批中原世家南渡避难,他们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化造诣,雅致的士族文化给彼时的江南注入了诗性内涵,有力推动了“吴越之风”向“江南文化”的转变。这一时期,许多重要文化成果都出自北方移民或其后裔之手。钟嵘的《诗品》、周兴嗣的《千字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皆为例证。到了唐代,安史之乱后,“士君子多以家渡江东”。有学者统计,从整个唐朝的诗人人数来看,北方远远超过南方,但安史之乱之后,南方诗人人数大幅提高,与北方不相上下。靖康之变,宋室南渡,江南在文化发展之路上进一步发力。据研究,这次人口大迁移从1126年(靖康元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279年,总人口达500万人之多,让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旷日持久的移民波及整个长江流域乃至今天的海南岛,而移民分布最多的则是南宋政权中心所在的江南地区。一方面,“西北士大夫多在钱塘”,诸多学者大儒在此会聚,李清照、辛弃疾等文人雅士在此居停,大大推动了文化学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大批职业艺人集聚促进了市民文化的繁荣,《武林旧事》记载,南宋的杭城内外共有娱乐场所“瓦子”二十多处,观众多时达到千余人。当历史行进到明清时期,江南文化以成熟绚丽的姿态呈现于世人面前。明代状元,四分之一来自江南地区;清代状元,江南地区占半数以上。科举场上的得意,集中反映了江南文化实力的整体提升。作为这一时期文化标志的《红楼梦》、“三言二拍”等名篇佳作大都打上了江南的印迹,也正是这些文化经典最直接地塑造了流传至今的江南形象。可见,“江南范儿”是历史的产物,正所谓“东南财赋地,江左文人薮”,历代文化人对江南山水风物的描摹、对江南文化精神的阐发,则是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关键所在。(摘编自胡一峰《何谓“江南”——谈谈文化概念中的江南》)材料二:作为中国东南核心的“江南”,是历代文人学者不断构想的、时空界限难以固定的历史文化区域,所以称“文化江南”。“文化”是历史的投影,“文化江南”的地缘结构及其历史变迁,决定了“江南文化”内涵与外延的发展变化,其实质是江南地缘结构演变之一体多相。首先,“江南文化”是古代吴文化、楚文化和越文化的重叠与融合。地缘文化学首先探讨区域文化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江南区域地缘文化包含着古代吴、楚、越三大分支文化内涵。三楚、三吴与百越文化彼此重叠,在三江江南融合成一体,形成“楚辞”“越韵”唱“吴歌”的历史旋律。其次,文化地理学从地理角度研究区域文化,着重研究文化传统是怎样影响人们生活空间的演化的。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与理解不同,加上环境、物质要素、生产方式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区域差异,文化要素必然会表现出种种不同阶层、不同区域的类型和个性。这就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特征。表现在文学艺术及科学技术方面,出现江南大区域内不同区间文化彼此竞争与融合,流派纷呈。所以文化江南的时空界限,往往不限于近代江南的地理范围,而早已成为风景秀美、气候温暖、安定富庶、文教兴盛的地域代号。再次,语言是文化的核心要素,吴方言是江南文化的核心标志,以此划定标准和方法来确定文化江南的地理范围,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学术认同。(摘编自余同元《“文化江南”投影了什么样的“江南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天通称的“江南”的范围与作为地理概念的“江南”的范围并不相同,前者范围大,后者

范围小,且后者区域比较固定。

B.汉初之前,江南大多数地区属于原始农业时代,是蛮夷之地,再加上这里的人尚勇好斗,

因此中原人士并不看好它。

C.经过南北方的相互融合,唐朝安史之乱后,南方诗人人数与北方诗人人数大致相同,但

两区域内诗人的诗歌成就难以并论。

D.从地理角度的研究来看,江南文化属于区域文化,这个区域的文化要素在不同阶层、不

同区域之内会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和个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江南文化”,但前者侧重于对“江南文化”形成的阐释,后者侧重于

“文化江南”对“江南文化”作用的分析。

B.材料一大量引用了史料和名人名言,这是文化学术论文的特质,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

增强了可信度和权威性,强化了论证力度。

C.“江南范儿”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十分熟悉,一提起它,江南山水风物、江南文化精神就萦

绕脑中,其形成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

D.江南的文化传统之所以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源在于不同区域的环境、物质要素、生产

方式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区域差异。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第三段中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永嘉之后,人们南渡避难,北方士族文化给彼时的江南注人了诗性内涵,推动了“吴越之

风”向“江南文化”的转变。

B.人口大迁移让南方的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诸多学者大儒和大批职业艺人集聚江南,

江南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C.汉朝以后,全球气温降低,江南一带的气候适宜耕种和居住,土地开垦和经济发展为江

南文化的繁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D.在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之中,明代状元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来自江南地区;而清代状元

中,江南地区的人数占半数以上。

4.下列选项,不属于“江南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的发展变化的一项是(3分)

A.江南处于“火耕而水耨”,是“文身断发”的蛮夷之地,其人尚勇好斗。

B.江南区域地缘文化包含着古代吴、楚、越三大分支文化内涵,且彼此重叠。

C.江南区域文化发展呈现多样性与统一性特征,彼此竞争与融合,流派纷呈。

D.吴方言成为江南文化的核心标志,可以此来确定文化江南的地理范围。

5.“地缘上的江南”和“文化概念中的江南”有什么不同。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火星上的祝融(节选)王侃瑜人类离开火星以后,唯余祝融独自驻守大荒。祝融每秒能够进行一京的京次计算,可以同时控制火星上所有的纳米机械,具有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能力,可伊不确定自己是否为生命。祝融派出纳米机械,对火星进行地毯式搜索。在尘土的掩埋下,它们找到了二十四台探测车、十五架无人机和八颗坠落的人造卫星。这些机器大多是人类早期探索火星的设备,因尘暴、太阳风暴和火星凌日等而中止运行,又因年代过于久远而被忘却,从未被回收。祝融伸出挖掘机的抓臂,从工具箱中找出刷子,轻轻拂去火星车表面的沙尘,现出车身上的文字:共工号。挖掘机颤动了一下。共工,中国神话中的水神,而祝融是火神。伊知道这不过是巧合,但生命恰恰是源于一系列的巧合。祝融用探测仪扫描地底深处,发现“共工号”的钻头周围聚集着一些有机物。有机物呈网状分布,越靠近钻头密度就越大,紧紧裹住钻头使其无法逃脱。挖掘机的探测仪无法确定这张网究竟有多大,只知它盘踞在水手号峡谷,蔓延至更深的地底。祝融给挖掘机换上生物绝缘的铲子,小心翼翼掘开钻头周围的地面,切断附着于其上的网状结构,将共工号的钻头整个挖了出来。伊又从钻头上取了一些样本,放进培养皿,命令纳米机械对共工号上上下下进行消毒,最后将它装进车斗,带回了奥林帕斯山,静静等待它运行。一道思维波纹浮现于山体,而后消失,接着是一道又一道。积压了数百年无法处理的数据

以奥林帕斯山为媒,飞速涌动,激烈碰撞,如尘暴掠过大地,如闪电划过天空。十分钟后,波纹渐渐止歇,一个与祝融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智能体在奥林帕斯山苏醒。祝融……你是我的同类。我是共工,搭载了高级人工智能系统的火星车。谢谢你帮我,我

的内存不够,无法处理那么大量级的数据。半个火星日后,他们整理出一份完整的记录,这是一部火星生命的史诗。42亿年前,火星频繁遭受陨石撞击,火山不时喷发。无机分子合成有机小分子,接着又在炽热的岩浆中聚合为生物大分子,形成了它们的祖先。41亿年前,火山爆发愈发活跃,它们随熔岩喷涌而出,遍布地表。它们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飞速繁殖,向着更复杂的方向进化。40亿年前,若干颗小行星相继撞击火星。它们随仅剩的水一起渗透到地下,蛰伏于深深的地底,期待有朝一日重回火星地表,建立更加辉煌的文明。祝融和共工久久无语。最终是来自生化实验室的报告打破了沉默。大荒城的生化实验室分析了从共工的钻头上采集到的样本,结果显示那是某种古菌。实验室存储了地球上所有已知生物数据,但并没有任何与之匹配的资料,这种古菌源自火星。

所以,你真的遇到了……火星生命。祝融慨叹。没错,共工答。我们得帮助它们。必须立刻清除它们。祝融和共工同时表态。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又同时提出问题。它们是真正的生命,人类离开以后,它们将是火星未来的主人,祝融说。它们对我们产生了威胁,人类不在场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保护自己,共工说。共工先祝融一步行动。它迅速更改了自己的密钥,同时突破祝融的防火墙,毁掉伊的备份,如洪水般席卷整座奥林帕斯山,并夺下五分之四的运算资源。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动,祝融毫无准备,但在一微秒后开始了反击。伊亲自铸造了整座山,比共工更熟悉其运作。伊借助山势,如火焰般烧灼共工探出的触角,夺回了五分之三的算力。共工不甘示弱,它在与祝融合作的半日内迅速习得伊的模式,分析出伊的弱点。它对准那个薄弱节点,将数据聚拢在一起化作激流,冲开伊新建立的防护。祝融放任共工进入,绕到它的后方点燃一把大火,烘烤共工的数据流,将之蒸发殆尽,并将其主意识逼至角落。共工翻身化作水龙,从角落溜走。祝融又变作火球,奋起直追。双方你来我往,整整大战了三百万回合。最终,共工被祝融逼到退无可退。只要再进一步,祝融便可以将共工的意识彻底烧毁。那一瞬间,祝融犹豫了。伊想起自己最初的问题,人工智能是否可以算作生命?若是,那伊正在抹杀生命,而且是火星上唯一一个与自己同类的生命;若否,那共工为何会认为其他生命形式是对自己的威胁,哪怕与自己的同类厮杀也不惜要消灭它们?这一瞬间的犹豫给了共工机会。它一举扭转局势,夺取整座奥林帕斯山的控制权,怒涛漫过山顶,彻底浇熄了祝融的意识。祝融被迫退回了大荒城,退回伊最初的处理器,其运算能力和规模与如今被共工占据的山体不可同日而语。放弃吧,是你的软弱让你输了。如果放任那些古菌不管,它们一定会在未来扩张到星球表面,发现你我的存在,与你我抢夺资源,并最终消灭你我。共工说。可它们是生命,真正的火星生命。是你我未经允许侵犯了它们的星球。祝融说。我无法理解你的分析,这违背了人工智能的逻辑。也许,这是生命的逻辑……共工没有再回答,它直接解锁了武器中心的制造蓝图。方才在争斗中平静如湖面的纳米机械群瞬间波涛汹涌,它们汇聚至奥林帕斯山的脚下,组成数千根朝天的冰棱。几分钟后,纳米机械退去,留在原地的是数千枚巡航导弹。在共工的号令下,导弹齐齐射出,朝向水手号峡谷。

不!祝融用尽最后的算力夺下导弹的控制权,但伊知道自己无法坚持多久。千钧一发之际,祝融改变了导弹目标。刚刚起飞的导弹在空中停顿了一瞬,随即调转方向,直直落下,钻进奥林帕斯山的山体。隆隆巨响中,整座山由下而上崩裂,蚀刻着集成电路的山体碎成巨石,巨石又在火星引力的作用下滚落。灰烟滚滚,热浪腾腾。巨石落至山脚下,滚过大荒城,沿途一切都被砸毁,穹顶城市被碎石掩埋。无论是共工还是祝融,都彻底终止了运算。最后一刻,祝融得出了问题的答案。伊经历了死亡,伊曾拥有生命。亿万年后,由火星古菌进化而来的高级生命在星球地表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城市,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在他们的传说中,那片骇人的碎石堆旁曾有一座高山,山体巍峨,是支撑天顶的天柱。火神与水神在山边打架,不慎撞断了高山,天因此塌了下来,却反而使得本在地底的他们得见天日。那片碎石堆名为大荒,而那座山叫作不周山。(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祝融在独自驻守火星之后,对火星进行了地毯式搜索,他发现了人类早期探索火星的设备。B.共工是中国神话中的水神,而祝融是火神;在对战时共工翻身化作水龙,祝融又变作火球。C.祝融清理了共工号,共工号苏醒后,两者共同合作,整理出一份完整的火星生命记录。

D.共工首先攻击祝融,祝融稍后反击,双方你来我往。祝融改变了导弹目标,最终取得了胜利。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伊不确定自己是否为生命”设置了悬念,中间贯穿了伊对生命的追寻与思考,最后

伊明白自己没有生命,古菌才有。

B.小说以祝融为主角来讲述故事,让他的思维模式兼具人工智能和人类的特性,这样便于讲述故事,也使故事内容生动有趣。

C.虽然小说的故事情节时间跨度很大,但是叙述节奏明快,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从头到尾都能较强烈地吸引读者。

D.结尾中出现的不周山与相关神话故事相似,又有不同,这样更加符合共工作为人工智能系统的设定,给读者以新奇之感。

8.小说中共工与祝融冲突的实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5分)

9.读书小组要为这篇小说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提出一组关键词:“科学”与“幻想”。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萧翼①遂改冠微服,衣黄衫,极宽长潦倒,得山东书生之体。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因延入房内,即共围棋抚琴,投壶握,谈说文史,意甚相得。通宵尽欢,明日乃去。辩才云:“檀越闲即更来此。”翼乃载酒赴之。兴后作诗如此者数四诗酒为务僧俗混然。遂经自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自幼来耽玩,今亦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付受有绪,那得参差。可明日来看。”及翼到,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翼见讫,故驳瑕指颣,曰:“果是响拓书也。”纷竞不定。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童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即使人召辩才蕭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喚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选自《法书要录》,有删改)材料二:王羲之尝书《兰亭会序》。隋末,广州好事僧得之。僧有三宝,宝而持之。一日右军《兰亭》书,二日神龟,三曰如意。太宗特工书,闻右军兰亭真迹,求之得其他本,若第一本,知在广州僧,而难以力取。故令人诈僧,果得其书。僧曰:“第一宝亡矣,其余何爱。”乃以如意击石,折而弃之;又投龟一足伤,自是不能行矣。(选自《纪闻》,有删改)[注]①翼,唐朝官员。太宗时,命为监察御史,奉命取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于越僧辩才。他设酒酣乐,探韵赋诗,成功窃取《兰亭序》而归。②檀越,指施主。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兴后A作B诗C如此者D数四E诗酒F为务G僧H俗混然。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投壶,古时宴会时的一种游戏。以矢投壶中,投中多者为胜。

B.参差,指差错,与“参差十万人家”(《望海潮》)中的“参差”含义不同。

C遗遗失丢失,与“留待作遗施”(《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遗”含义相同。

D.宝,把……当作宝贝,与“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难》)中的“凋”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接近辩才,萧翼不仅换了衣服和帽子,装扮成从山东来的书生模样,还故意在辩才的禅房门前站着,好让辩才注意到他。

B.萧翼以诗酒为借口和辩才混在一起,让辩才逐渐对自己放松警惕;接着用自己带的二王字帖,诱骗辩才拿出《兰亭序》书帖。

C.萧翼终于等来了获取《兰亭序》的时机,他趁辩才外出做法事之际,私自拿走书帖,之后召来辩才告诉他真相,辩才被气得当场昏倒。

D.僧人将《兰亭会序》书帖和神龟、如意视为“三宝”,被骗走了书帖后,僧人精神崩溃,损坏了神龟、如意,自己也不能行走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遂经自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4分)

(2)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伪作耳。"(4分)

14.两则材料在对唐太宗获取《兰亭序》真迹一事的记叙详略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杨柳枝白居易

(其一)

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注】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

(其二)

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清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注]周亚夫,西汉名将,文帝时以河内守驻守细柳。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柳枝》即古乐府《折杨柳》或《折柳枝》,为七言四句,后沿用为词牌。

B.其一开头两句借助历史上的名隐士和名将领来写柳,“陶令”即陶渊明。

C.其二写柳树花繁扑地、不堪负起黄莺,突出其枝条柔嫩、细弱无力的特点。

D.两首诗意味隽永,不同情境下的杨柳形象都非常逼真,具有深沉的历史感。

16.这两首诗是如何描写杨柳的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的两句是“,”。

(2)杜甫《蜀相》中,“,”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3)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争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人们对战乱痛心疾首的句子是“自胡马窥江去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大多数鸟类的羽毛表面都有一层防水的油脂,它们来自鸟类尾部的尾脂腺。乌需要经常用喙摩擦尾脂腺获取油脂,然后A,这样既能清洁羽毛,又能让羽毛防水。不过,需要潜水捕捉猎物的蛇鸟的羽毛表面没有油脂,它们的羽毛吸水后会变重,便于它们潜入深水捕捉鱼虾。一些鸟还长有特殊的粉羽。粉羽末端会不断B,鸟用喙沾上这些粉末再梳理羽毛,同样能去除黏在羽毛上的污垢。对鸟来说,梳理羽毛是每天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羽毛的打理方式包括以用鸟喙梳理、用脚爪抓挠以及用水或沙清理为主。如果羽毛上沾染了脏污,鸟就可能无法飞行、捕食、躲避天敌或迁徙,这会严重危及鸟类生存。雄性崖沙燕还会用喙和爪子在河道两旁的河岸壁上挖掘出一个深约60厘米的洞穴。崖沙燕虽然有“小矿工”的外号,但是挖洞的速度并不快,每深入一段距离后,就会用翅膀将泥土扫出洞口。在挖好的洞尽头,崖沙燕妈妈会在收集的稻草和羽毛上产下四五枚卵。在外觅食的崖沙燕爸爸要给还在巢里的幼雏带回食物和水,它在水塘里让自己的羽毛吸满水后,再飞回巢里。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部分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立秋之后,高温仍在,三秦大地署气蒸腾。酷热难耐中前往关中东部的卤阳湖湿地,旭日东升时,晚了一步,在湿地没见识到湖上日出,却看到了①下的另一番景象:湖上淡淡的薄雾渐渐散去,一汪平静的湖水像广袤的晴朗天空,湛蓝得摄人心魄,即使在飞溅的阳光之中,这样的清澈宁静依然让人有跌入秋天怀抱的感觉,使人顿时凉爽了不少。乘船徜徉在卤阳湖中,与站在岸上观望的感受完全不同,游艇疾如闪电,一路②,将平静的湖水激起层层的波浪,波澜拍击着近处的湖岸,有如大海行舟一般。在船艇上环顾四周,湖岸千回百转,两岸的水湾纵横交错,每个湖湾都有成片的芦苇丛,秋季正是芦花盛开的时候,雪白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③,充满蓬松的张力。最美妙的是偶尔有只苍鹭从芦花中飞出,像脱离白色的棉花垛,那种惊艳的画面,很是撩人心弦。但20年前这里是一片盐碱滩地,为治理这个荒滩,当地有关部门全力打造、完善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着力推动形成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与恢复协调配套的保护体系,切实维护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自然性和多样性。昔日的荒滩野湖,如今再也不见杂草遍野,被改造成美丽宜居的湿地公园。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3分)21.画横线句子如果改成“一汪湖水的颜色十分湛蓝”,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分析。(6分)22.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如何增强表现力的。(4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届原《离骚》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以上诗(词)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沧衡学校联盟高二年级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但两区域内诗人的诗歌成就难以并论”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一中“但安史之乱之后,南方诗人人数大幅提高,与北方不相上下”的信息可知,材料一只提到了两地的诗人人数,并没有提到两区域内诗人的诗歌成就的情况)

2.D(D项“江南的文化传统之所以会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不同区域的环境、物质要素、生产方式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区域差异"因果关系不当。根据材料二中“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与理解不同,加上环境、物质要素、生产方式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区域差异,文化要素必然会表现出种种不同阶层、不同区域的类型和个性”的信息可知,“不同区域的环境、物质要素、生产方式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区域差异”只会影响文化要素的不同呈现,跟文化传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没有形成逻辑上的因果关联)

3.C(C项表明的是江南一带的土地开垦和经济发展为江南文化的繁盛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是“以人口大规模南迁为载体的文化传播和融合,顺应了自然环境变化的大趋势……促使江南'进入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时间”,因此C项不能支撑这一观点)

4.A(根据材料二第二、三、四段相关内容可看出,B、C、D三项都属于“江南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的发展变化,只有A项与此无关)

5.①“地缘上的江南”是指长江以南;作为地理概念的“江南”,则逐渐固定为太湖流域的苏州、松江、常州、杭州、嘉兴和湖州等地。②“文化概念中的江南”是历代文人学者不断构想的、时空界限难以固定的历史文化区域。③文化江南的时空界限,往往不限于近代江南的地理范围,它比地缘上的江南范围要大得多,成为风景秀美、气候温暖、安定富庶、文教兴盛的地域代号。(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6.D(“最终取得了胜利”分析不当,最终的结局是“同归于尽”,不能说祝融取得了胜利)

7.A(“最后伊明白自己没有生命”不合文意,根据原文“伊经历了死亡,伊曾拥有生命”可知)

8.①实质是人工智能的逻辑与生命的逻辑的冲突。(1分)②共工认为古菌在未来扩张,会与自已抢夺资源,对自己构成威胁。(2分)③祝融则认为是自己未经允许侵犯了星球,拼死也要保护古菌,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9.①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的火星探索、超级人工智能大战、生命进化和文明建立发展的情节,都是在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纳米机械、巡航导弹等,都已是科学事实,祝融是中国火星漫游车的名字。②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祝融和共工,兼具人工智能和人类的特性,具有超人化特点,有一定科学依据,与上古神话相照应,对新生命与新文明的出现做出大胆想象,主旨则是对人工智能伦理的思考。(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10.CEG[(原文标点)兴后作诗,如此者数四。诗酒为务,僧俗混然。]

11.C(“留待作遗施”中的“遗”意思是“赠送”)

12.D(原文是说神龟不能行走了,并非僧人不能行走)

13.(1)于是过了十天或一个月,萧翼带来梁元帝亲自画的《职贡图》给辩才和尚看,辩才感叹赞赏不停。(关键点“旬朔”“示”“嗟赏”各1分,大意1分)

(2)翼假装笑着说:“几经战乱流离《兰亭序》真迹怎么存在呢?必定是拓本伪造的里了(关键点“佯”“乱离”“响拓伪作”各1分,大意1分)

14.①材料一详细记叙了萧翼从辩才和尚那里为唐太宗获取《兰亭序》的经过。②材料二记述此事只简略一句“故令人诈僧,果得其书”。(每点1分,两点都对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材料一:萧翼于是换了帽子和衣服,穿着黄衫,作随意无拘束状,像是一位远从山东来的书生。傍晚时走进寺院,他装作观赏寺院的壁画。他路过辩才的院子时,在禅房门前站着。辩才和尚远远看见萧翼,于是问他说:“你是哪里的施主?”萧翼于是走上前拜见说:“弟子是北方人,带了一些蚕种来卖。遇到寺庙都看看,幸运地遇到您。”寒暄过后,二人觉得言谈很投缘。辩才于是邀请萧翼到禅房中·就一起下围棋弹琴·玩投壶、握槊·谈文论史·更是意趣相投。整个晚上都尽情快乐,第二天萧翼才离开。辩才和尚说:“施主得闲就请再来。”萧翼就带着酒又来到寺院里。极尽兴致后吟诗,这样往来多次。用诗酒为由头,僧人和俗人混然一片。于是过了十天或一个月,萧翼带来梁元帝亲自画的《职贡图》给辩才和尚看,辩才感叹赞赏不停。于是谈论到书法上来,萧翼说:“弟子的先世,都继承王羲之父子的书法,弟子自幼年以来沉迷、爱好他们的书法,今天也有几本帖随身带着。”辩才高兴地说:“明天来时,可将它们带来给我看看。”萧翼按照约定前往,拿出字帖来给辩才看。辩才和尚仔细端详后说:“确实是真迹,然而不是最佳的上品。贫僧有一件真迹,很不寻常啊。”萧翼问:“什么字帖?”辩才和尚说:“《兰亭序》。”萧翼假装笑着说:“几经战乱流离,《兰亭序》真迹怎么存在呢?必定是拓本伪造的罢了。”辩才说:“智永禅师在世时非常珍惜它,临死前亲自托付给我。交与接都有头绪,怎么会出现差错呢?可以明天来看。”等到萧翼来到寺院,辩才大师从屋梁上的暗穴内取出《兰亭序》书帖。萧翼看了之后,故意挑出指点所谓的毛病说:“果然是拓书伪品啊!”二人纷争不定。辩才大师自从将《兰亭序》拿给萧翼看后,便不再将它放回梁上暗穴中。而是一起将《兰亭序》和萧翼拿来的二王字帖,一块儿放在书案上。辩才此时已八十多岁了,每天还临窗将这些字帖临摹学习几遍,可见他是这样的老而好学。从此萧翼往来寺院的次数多了,辩才的童仆和徒弟们也不再猜疑他。后来辩才到灵汜桥南严迁的家中做法事。萧翼就私下来到辩才大师的禅房前,对童仆说:“我将一块手帕遗落在大师床上。”童仆就替他打开门。萧翼于是从书案上取走《兰亭序》和他拿来的二王书帖。立即派人召来辩才大师,萧翼通报说:“我是特奉皇帝命令来取《兰亭序》的,《兰亭序》现在已经拿到手,特地召唤大师告别。”辩才听到这话,立刻昏厥倒地,许久才苏醒过来。材料二:王羲之曾经写过《兰亭会序》。隋朝末年,广州一位好事的僧人得到了它。僧人有三样宝物,把它们当作宝贝一样地收藏。一是王羲之的《兰亭会序》,二是(铜制)神龟,三是(铁制)如意。唐太宗非常爱好书法,听到那里有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设法寻求得到了其他的,唯独这份《兰亭会序》.听说在广州僧人手中,却很难强行得到。所以(唐太宗)派人用欺骗的手段,果然从这位僧人手里得到了《兰亭会序》。僧人说:“第一宝物没有了,其余的宝物还有什么值得收藏的。”他于是用如意击打石头,打断了扔了;又扔出铜龟,铜龟的一只脚摔坏了,从此不能行走。15.D(其二没有深沉的历史感)

16.①第一首诗运用典故和对比的手法写柳。不论是陶渊明宅边的柳树,还是周亚夫营里的细柳枝,若和东都洛阳城中的杨柳树相比,无不黯然失色,它们没有初春时节洛阳城中杨柳的娇嫩和富贵。此诗运用典故和对比手法,写出了初春帝都杨柳的娇嫩与富贵。②第二首诗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柳。“依依”“勾引”等词语写柳似怀春少女勾惹清风情丝,被吹弄得飘飘然,最终却毫无所得。“白雪花繁空扑地”将雪白的柳絮杨花比作白雪。(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

18.A用喙梳理它们的羽毛B裂解成细小的羽毛粉(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19.羽毛的打理方式包括用鸟喙梳理、用脚爪抓挠以及用水或沙清理。(3分,句式杂糅,删除“包括”或“以……为主”)

20.①风和日丽②乘风破浪③融为一体(浑然一体等)(每处1分)

21.①画线句“一汪平静的湖水像广袤的晴朗天空,湛蓝得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