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融道”思想破解全球危机(职场经验)_第1页
以“融道”思想破解全球危机(职场经验)_第2页
以“融道”思想破解全球危机(职场经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以“融道”思想破解全球危机(职场经验)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暴露了世界金融秩序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无知和无奈,华尔街的荣耀光环被冠以掠夺、欺诈等贬义十足的愤懑,美式自由资本主义随之于饱含责难的谩骂声中惨烈崩盘。从2007年底的次贷风波开始,全球经济被卷入百慕大的死亡漩涡。

这个世界不再和谐!不和谐的根源,来自失控的国际金融秩序。

指责和谩骂终究会使不和谐因素极度恶化,而寻求已经被政治化了的利益共同点,才能实现博弈力量的相对平衡,从而最终化解瘟疫般侵蚀的世界灾难。于是,各国元首、政要频频转场于名目繁多的“峰会”、”论坛”,但现实的结果往往依然停留在互相指责的桎梏,只不过受经济冷暖的局部影响,指责的语气时软时硬而已。

在此期间,被广泛寄予厚望的中国,始终表现出了贯有的从容和大度。一方面手持订单进行环球“黄金之旅”,一方面确保增长实施行业振新规划,以负责任大国的阳光形象,影响着世界,也正改变着世界。

按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的说法,正是因为中国长期以来坚守着从“和平外交”到“和谐外交”的对外政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经济基本面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小,依然保持着稳定发展的态势;政治影响力也随着国力的整体增强,国际地位迅速得以提升。而所有这一切,都源于“和谐”。

“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和谐发展要求提高事物促进和谐的功能与存在的价值。这就是和谐的内涵,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为此,潜心研究金融现象和发展趋向的何世红,面对金融危机的极度蔓延,适时提出了“融道”思想下的金融发展理念,并断言:唯确立和发扬“融道”思想,方可破解和平息这场危机。

何世红的观点是:“融道”就是“金融之道”,是立足于和谐的发展规律。这里的“融”既是“金融”,也蕴含“融合(和谐)”之意;“道”是事物发展的过程、本源、规律以及法则。金融危机的爆发,就充分显示出国际金融秩序已经在利益的纠葛中,严重背离了金融发展的规律和竞争法则。

何世红认为,和谐的“金融之道”包含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序的金融秩序、和谐的竞争氛围等基本要素,三者互为影响、互相依赖,缺一不可。中国之所以在本次危机中能够独善其身,并积极参与国际“救援”,原因就在于近年来注重金融生态建设,注重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协调一致,注重市场竞争的和谐构建。

关于金融生态建设,何世红拥有绝对的发言权。自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金融生态”的概念,并运用它对中国金融运行中的深层次体制和机制矛盾作出深入分析,使金融生态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后,何世红就利用中国金融网的传播优势,从理论到实践对金融生态建设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并通过各类普及和评优活动,最终使金融生态建设成为中国金融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而何世红,无疑成为了中国金融生态建设的推动者。

面对危机下国际金融形势日益恶化,何世红对化解金融危机,以及构建新形势下国际金融新秩序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尽管得益于强劲的流动性和庞大的对外债权,中国金融业在危机中保持了良好的态势,中国经济也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货币政策的调整下逐步复苏,并有望成为2009全球惟一可以实现经济增长超过7%,并率先走出危机阴影的世界经济“火车头”,国际社会普遍对中国在这场危机中的作用十分看好,但不可回避的是,中国依然存在着金融体系相对落后、金融服务水平和金融市场成熟度相对较差、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力亟待提高的现实。

这次金融危机应该是一个大改组,大变化的契机。中国金融业必须就如何管理金融市场风险,建立一种什么样的金融新秩序,以及怎样建立这种金融新秩序做好准备。为此,他发起并组织的2009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专家年会暨第五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将于4月1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外知名金融专家、学者、金融家、政界高官以及新闻界的精英,将就“危机下的中国金融新秩序”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度破解。

何世红认为,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高储蓄率、巨额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快速提升的生产力以及巨大的国内生产总值,不仅可以帮助中国平稳度过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还可能对拉动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建立和完善中国金融新秩序,也便成为重建世界金融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和完善中国金融新秩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融道’思想发挥指引作用过程。”何世红说,无论时局怎样发展,博弈的各方最终会找到利益的平衡点,与使用纯外交手段和商业利益杠杆撬动不同的是,“融道”思想虽然是一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寻求世界和谐的文化苦旅,但一旦被广泛接受,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专题:第五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

在何世红看来,中国及亚洲各国受儒家思想熏陶较深,很容易接受“融道”思想的洗礼。如果以“融道”思想首先在中国实施金融新秩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