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冰质量检测方法_第1页
食用冰质量检测方法_第2页
食用冰质量检测方法_第3页
食用冰质量检测方法_第4页
食用冰质量检测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食用冰质量检测方法第一部分检测感官指标:色泽、气味、透明度、澄清度等。 2第二部分检测卫生指标:总大肠菌群、致病菌、有氧菌落总数等。 4第三部分检测理化指标:pH值、矿物质含量、硬度等。 7第四部分检测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冻融速度等。 9第五部分检测化学指标:挥发性酸含量、金属含量、有毒物质等。 11第六部分检测微生物指标:大肠杆菌、军团菌、沙门氏菌等。 15第七部分检测放射性物质:总α、总β、氚含量等。 18第八部分检测消毒剂残留:氯含量、二氧化氯含量等。 21

第一部分检测感官指标:色泽、气味、透明度、澄清度等。关键词关键要点【感官指标的检测方法】:

1.检测色泽:用水杯取水样并放置在白色背景上。对水样进行感官观察,记录水样的色泽。

2.检测气味:将水样倒入杯中,捂住杯口,晃动杯子使水样与空气充分接触。打开杯口,用鼻子嗅闻,记录水样的气味。

3.检测透明度:将水样倒入透明玻璃杯中,在水样后面放置一块白色背景。从侧面观察水样,如果可以清晰地看到背景,则水样透明度良好。

【澄清度的检测方法】:

色泽

食用冰应为无色透明或微带浅蓝色。不得含有杂质或异物。

气味

食用冰应无异味。

透明度

食用冰应透明澄澈,不得含有气泡或其他杂质。

澄清度

食用冰应清澈见底,不得含有悬浮物或沉淀物。

感官指标检测方法

色泽检测

将食用冰置于白色瓷盘中,在自然光线或标准光源下观察其颜色。

气味检测

将食用冰置于干净的玻璃杯中,盖上杯盖,放置5分钟。然后打开杯盖,用鼻子靠近杯口,闻其气味。

透明度检测

将食用冰置于玻璃杯中,在自然光线或标准光源下观察其透明度。

澄清度检测

将食用冰置于玻璃杯中,静置5分钟。然后观察杯底是否有沉淀物或悬浮物。

感官指标检测结果判定

色泽判定

食用冰应为无色透明或微带浅蓝色。不得含有杂质或异物。

气味判定

食用冰应无异味。

透明度判定

食用冰应透明澄澈,不得含有气泡或其他杂质。

澄清度判定

食用冰应清澈见底,不得含有悬浮物或沉淀物。

感官指标检测注意事项

色泽检测注意事项

观察食用冰的颜色时,应在自然光线或标准光源下进行。

气味检测注意事项

闻食用冰的气味时,应将鼻子靠近杯口,以免吸入过多异味。

透明度检测注意事项

观察食用冰的透明度时,应将食用冰置于玻璃杯中,在自然光线或标准光源下进行。

澄清度检测注意事项

观察食用冰的澄清度时,应将食用冰置于玻璃杯中,静置5分钟。然后观察杯底是否有沉淀物或悬浮物。第二部分检测卫生指标:总大肠菌群、致病菌、有氧菌落总数等。关键词关键要点【食用冰卫生指标检测】

1.食用冰卫生指标检测包括总大肠菌群、致病菌、有氧菌落总数等。

2.总大肠菌群是水质污染的主要指示菌,它反映了水的清洁程度。

3.致病菌包括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等,它们可引起人体疾病。

4.有氧菌落总数反映了水的洁净度,它可以指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致病菌检测】

食用冰质量检测方法

一、检测卫生指标

1.总大肠菌群

总大肠菌群是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存在表明水体受到了粪便污染,可能含有致病菌。食用冰中总大肠菌群的限量为100个/100mL。

检测方法:

将食用冰样品稀释到适当浓度,然后接种到含有乳糖的培养基中。培养24-48小时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气体产生。如果有气体产生,则说明存在大肠菌群。

2.致病菌

致病菌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细菌,如沙门氏菌、志贺菌、霍乱弧菌等。食用冰中不得检出致病菌。

检测方法:

将食用冰样品接种到含有特定致病菌的培养基中。培养24-48小时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长。如果有菌落生长,则说明存在致病菌。

3.有氧菌落总数

有氧菌落总数是指在好氧条件下生长的细菌总数。有氧菌落总数的多少反映了食用冰的卫生状况。食用冰中菌落总数限量为100个/mL。

检测方法:

将食用冰样品稀释到适当浓度,然后接种到含有琼脂的培养基中。培养24-48小时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长。如有菌落生长,则计算菌落总数。

二、检测物理指标

1.颜色

食用冰应为无色透明的。如果食用冰的颜色浑浊或有异色,则说明其中可能含有杂质。

检测方法:

将食用冰样品置于透明的容器中,观察其颜色。

2.气味

食用冰应无异味。如果食用冰有异味,则说明其中可能含有杂质或微生物。

检测方法:

将食用冰样品置于鼻前,闻其气味。

3.温度

食用冰的温度应在0℃以下。如果食用冰的温度高于0℃,则说明其已融化,不符合食用标准。

检测方法:

将食用冰样品置于温度计旁,测量其温度。

三、检测化学指标

1.PH值

食用冰的PH值应在6.5-8.5之间。如果食用冰的PH值不在此范围内,则说明其可能含有酸性或碱性物质,不符合食用标准。

检测方法:

将食用冰样品放入PH计中,测量其PH值。

2.溶解性固体含量

食用冰的溶解性固体含量应小于1000mg/L。如果食用冰的溶解性固体含量高于1000mg/L,则说明其中可能含有杂质,不符合食用标准。

检测方法:

将食用冰样品溶解,然后测量其溶解性固体含量。

3.重金属

食用冰中不得含有重金属。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害,即使少量摄入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检测方法:

将食用冰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重金属检测。

四、检测微生物指标

1.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其中包括一些致病菌。食用冰中革兰氏阴性菌的限量为100个/mL。

检测方法:

将食用冰样品稀释到适当浓度,然后接种到含有革兰氏阴性菌培养基中。培养24-48小时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长。如果有菌落生长,则计算革兰氏阴性菌的数量。

2.酵母菌和霉菌

酵母菌和霉菌是一类常见的真菌。其中一些真菌可以引起食物变质或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食用冰中酵母菌和霉菌的限量为100个/mL。

检测方法:

将食用冰样品稀释到适当浓度,然后接种到含有酵母菌和霉菌培养基中。培养24-48小时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长。如果有菌落生长,则计算酵母菌和霉菌的数量。第三部分检测理化指标:pH值、矿物质含量、硬度等。关键词关键要点【理化指标检测的重要性】:

1.保障冰块食用安全性:通过检测冰块的理化指标,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对人体健康无害。

2.影响冰块的品质和口感:冰块的理化指标直接影响其品质和口感,如pH值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口感,矿物质含量过高会使冰块产生异味。

3.有利于冰块的储存和运输:理化指标检测有助于掌握冰块的储存和运输条件,避免冰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发生变质。

【冰块pH值】:

一、pH值检测

pH值是衡量食用冰酸碱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其安全性判断的基础。食用冰的pH值范围应在6.5-8.5之间,以确保其饮用安全和口感适宜。

1.检测原理:

pH值检测是利用酸碱指示剂对不同pH值溶液的变色反应进行测定。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甲基红、石蕊等。

2.检测方法:

(1)取一定量的食用冰样品,使其融化成水。

(2)将适量的酸碱指示剂滴入水样中,搅拌均匀。

(3)观察水样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色卡比对,即可得到食用冰的pH值。

二、矿物质含量检测

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食用冰的重要组成成分。食用冰中的矿物质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1.检测原理:

矿物质含量检测是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方法测定食用冰中的矿物质含量。

2.检测方法:

(1)取一定量的食用冰样品,将其融化成水。

(2)将水样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酸消化、萃取等。

(3)将预处理后的水样注入原子吸收光谱仪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中,进行矿物质元素的测定。

三、硬度检测

硬度是衡量食用冰中钙、镁离子含量的重要指标。食用冰的硬度应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其口感适宜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检测原理:

硬度检测是利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食用冰中的钙、镁离子含量。EDTA与钙、镁离子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EDTA的消耗量与钙、镁离子含量成正比。

2.检测方法:

(1)取一定量的食用冰样品,使其融化成水。

(2)将水样加入适量的EDTA标准溶液,并加入适量的缓冲剂和指示剂。

(3)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水样,至溶液颜色由原先的颜色转变为终点颜色,即可得到食用冰的硬度值。第四部分检测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冻融速度等。关键词关键要点【颜色】:

1.食用冰的颜色应为透明或微白色,若带有其他色泽则表明存在问题。

2.若食用冰的颜色为浑浊状或乳白色,则可能是由于水中含有杂质或冰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污染所致。

3.若食用冰的颜色呈深色,则可能是由于制冰原料水质不良或制冰设备不洁所致。

【气味】

颜色检测

*目的:检测食用冰的颜色是否符合标准,确保食用冰的颜色洁白无暇,无杂质。

*方法:

1.将食用冰样品置于白色背景上。

2.在标准光源下观察食用冰样品的颜色。

3.将食用冰样品的颜色与标准颜色卡进行比较。

4.记录食用冰样品的颜色。

*标准:

1.食用冰颜色应为洁白色。

2.食用冰颜色不得含有任何杂质。

气味检测

*目的:检测食用冰的气味是否符合标准,确保食用冰的气味清新无异味。

*方法:

1.将食用冰样品置于敞口容器中。

2.将鼻子靠近食用冰样品,闻其气味。

3.记录食用冰样品的气味。

*标准:

1.食用冰气味应为清新无异味。

2.食用冰气味不得含有任何异味。

冻融速度检测

*目的:检测食用冰的冻融速度是否符合标准,确保食用冰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全融化,不会出现结块或融化不均匀的情况。

*方法:

1.将食用冰样品置于标准温度环境中。

2.记录食用冰样品的重量。

3.定时观察食用冰样品的融化情况。

4.记录食用冰样品完全融化的时间。

*标准:

1.食用冰冻融速度应符合国家标准GB/T23845-2009的要求。

2.食用冰完全融化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第五部分检测化学指标:挥发性酸含量、金属含量、有毒物质等。关键词关键要点【挥发性酸含量】:

1.挥发性酸是食用冰中常见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原料水的污染。

2.挥发性酸含量超标会影响食用冰的感官质量,使食用冰产生异味和酸味,降低食用冰的安全性。

3.检测挥发性酸含量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法,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能够同时测定多种挥发性酸的含量。

【金属含量】

#食用冰质量检测方法:化学指标检测

食用冰的质量检测包括物理指标检测和化学指标检测。化学指标检测主要包括挥发性酸含量、金属含量、有毒物质等。

1.挥发性酸含量检测

挥发性酸含量是衡量食用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挥发性酸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从食用冰中挥发出来的酸。挥发性酸含量过高,会使食用冰产生异味,影响口感,并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挥发性酸含量检测方法:

1.试剂和器材:

-蒸馏水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

-酚酞试剂

-蒸馏装置

-量筒

-烧杯

-移液管

-pH计

2.操作步骤:

-将500mL食用冰样品放入蒸馏装置中。

-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量淹没冰样品。

-将蒸馏装置加热,使水蒸气蒸发。

-将蒸馏出的水蒸气冷凝,收集到烧杯中。

-向烧杯中加入几滴酚酞试剂,然后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变为粉红色。

-记录滴定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

3.计算方法:

挥发性酸含量(mg/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消耗量(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1000/冰样品质量(g)

2.金属含量检测

金属含量是衡量食用冰质量的另一项重要指标。金属是指存在于食用冰中的各种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砷等。金属含量过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金属含量检测方法:

1.试剂和器材:

-硝酸

-双氧水

-盐酸

-氢氧化钠

-甲基橙试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消解管

-量筒

-烧杯

-移液管

2.操作步骤:

-将100g食用冰样品放入消解管中。

-加入适量硝酸和双氧水,然后加热消解。

-待样品完全消解后,冷却至室温。

-加入适量盐酸和氢氧化钠,调节溶液的pH值至7左右。

-将溶液用甲基橙试剂调至微酸性。

-将溶液转移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进行金属含量测定。

3.计算方法:

金属含量(mg/kg)=(金属含量(μg/L)×溶液体积(L))/冰样品质量(g)

3.有毒物质检测

有毒物质是指存在于食用冰中的各种有毒化学物质,如农药、除草剂、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含量过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有毒物质检测方法:

1.试剂和器材:

-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氯仿等)

-固相萃取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量筒

-烧杯

-移液管

2.操作步骤:

-将食用冰样品用有机溶剂萃取。

-将萃取液通过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

-将净化后的萃取液进样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中,进行有毒物质测定。

3.计算方法:

有毒物质含量(mg/kg)=(有毒物质含量(μg/L)×萃取液总体积(L))/冰样品质量(g)第六部分检测微生物指标:大肠杆菌、军团菌、沙门氏菌等。关键词关键要点大肠杆菌检测

1.大肠杆菌概述: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肠道中,也是一种重要的肠道致病菌。在食用冰中检测大肠杆菌,可以评估其卫生质量和潜在的健康风险。

2.检测方法:目前,检测食用冰中大肠杆菌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平板计数法和荧光法。直接平板计数法是将食用冰样品稀释后,涂布在含有大肠杆菌选择培养基的培养皿上,经过一定的培养时间后,计数大肠杆菌菌落数量。荧光法则是利用大肠杆菌能产生β-葡萄糖苷酶的特性,使其在含有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苷(MUG)的培养基中产生荧光,通过荧光强度来定量检测大肠杆菌。

3.评价标准:根据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冰糕》,食用冰中大肠杆菌的限量为不得检出。

军团菌检测

1.军团菌概述:军团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存在于水环境中,如自来水、冷却塔、温泉等。军团菌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引起军团菌肺炎和庞蒂克热等疾病。在食用冰中检测军团菌,可以评估其卫生质量和潜在的健康风险。

2.检测方法:军团菌检测方法主要有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培养法是将食用冰样品接种到含有军团菌选择培养基的培养皿上,经过一定的培养时间后,根据菌落形态、染色特性和生化反应等进行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则是利用PCR、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检测军团菌的核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3.评价标准:根据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4880-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冰淇淋》,食用冰中军团菌的限量为不得检出。

沙门氏菌检测

1.沙门氏菌概述: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动物肠道中,也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可引起沙门氏菌肠炎、伤寒、副伤寒等疾病。在食用冰中检测沙门氏菌,可以评估其卫生质量和潜在的健康风险。

2.检测方法:沙门氏菌检测方法主要有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培养法是将食用冰样品接种到含有沙门氏菌选择培养基的培养皿上,经过一定的培养时间后,根据菌落形态、染色特性和生化反应等进行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则是利用PCR、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检测沙门氏菌的核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3.评价标准:根据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食源性致病菌》,食用冰中沙门氏菌的限量为不得检出。一、大肠杆菌检测

1.原理: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肠道类细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检测大肠杆菌可以指示粪便污染的程度,是评价食用冰微生物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2.检测方法:

(1)培养基:大肠杆菌培养基通常采用依奥辛美蓝琼脂(EMB琼脂)或大肠杆菌琼脂(EC琼脂)。

(2)接种:将待检食用冰样品均匀涂布于培养基表面,然后将培养皿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孵育24-48小时。

(3)观察结果:孵育后,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大肠杆菌菌落通常为红色或紫红色,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2-3mm。

(4)确认试验:挑选典型的大肠杆菌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和生化试验以确认菌种。

3.评价标准:

根据《食用冰卫生标准》(GB2760-2014),食用冰中大肠杆菌的限量为不得检出。

二、军团菌检测

1.原理:

军团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环境中。军团菌可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体,引起军团菌肺炎。检测军团菌可以指示食用冰是否受到军团菌污染,是评价食用冰微生物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2.检测方法:

(1)培养基:军团菌培养基通常采用琼脂-炭酵母菌提取物琼脂(BYCE琼脂)或军团菌培养基(BCYE琼脂)。

(2)接种:将待检食用冰样品均匀涂布于培养基表面,然后将培养皿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孵育5-7天。

(3)观察结果:孵育后,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军团菌菌落通常为灰色或白色,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2mm。

(4)确认试验:挑选典型军团菌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和生化试验以确认菌种。

3.评价标准:

根据《食用冰卫生标准》(GB2760-2014),食用冰中军团菌的限量为不得检出。

三、沙门氏菌检测

1.原理:

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肠道类细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沙门氏菌可通过消化道感染人体,引起沙门氏菌性肠炎。检测沙门氏菌可以指示粪便污染的程度,是评价食用冰微生物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2.检测方法:

(1)培养基:沙门氏菌培养基通常采用萨尔莫奈氏菌琼脂(SS琼脂)或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琼脂(SSIA琼脂)。

(2)接种:将待检食用冰样品均匀涂布于培养基表面,然后将培养皿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孵育24-48小时。

(3)观察结果:孵育后,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沙门氏菌菌落通常为黑色或绿色,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2-3mm。

(4)确认试验:挑选典型沙门氏菌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以确认菌种。

3.评价标准:

根据《食用冰卫生标准》(GB2760-2014),食用冰中沙门氏菌的限量为不得检出。第七部分检测放射性物质:总α、总β、氚含量等。关键词关键要点【总α含量检测】:

1.总α含量检测是通过分析样品中所含有的α射线活度来确定其放射性水平,α射线是一种高能量粒子流,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和电离作用。

2.总α含量检测技术可采用多种方法,最常见的是闪烁计数法和半导体探测器法。闪烁计数法是利用闪烁晶体将α粒子转换成光子,然后利用光电倍增管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检测。半导体探测器法则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对α粒子的吸收作用,将α粒子转换成电荷载流子,然后用电荷放大器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检测。

3.总α含量检测的灵敏度通常为Bq/L或pCi/L,对于饮用水来说,总α含量限值为0.5Bq/L。

【总β含量检测】:

一、总α、总β放射性检测

1.采样与制样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量》(GB2762-2017)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测定方法》(GB/T21521-2008),采集代表性样品,置于密封容器中。

2.样品前处理

(1)固体样品:研磨成细粉,过100目筛。

(2)液体样品:直接取样或浓缩后取样。

3.仪器与试剂

(1)低本底气流式探测仪或其他符合GB/T21521-2008要求的仪器。

(2)α、β本底计数率小于0.1Bq/m3的屏蔽室。

(4)硝酸、盐酸等化学试剂。

4.检测步骤

(1)将样品置于屏蔽室内,开启气流式探测仪,设定测量时间。

(2)记录样品的总α、总β计数率。

(3)利用比活度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

(4)根据标准曲线和样品的计数率,计算样品的总α、总β放射性含量。

二、氚含量检测

1.采样与制样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量》(GB2762-2017)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测定方法》(GB/T21521-2008),采集代表性样品,置于密封容器中。

2.样品前处理

(1)固体样品:研磨成细粉,过100目筛。

(2)液体样品:直接取样或浓缩后取样。

3.仪器与试剂

(1)液scintillation计数仪或其他符合GB/T21521-2008要求的仪器。

(3)闪烁液体闪烁剂、去离子水等化学试剂。

4.检测步骤

(1)将样品与闪烁液体闪烁剂混合,置于液scintillation计数仪中。

(2)设定测量时间,开启计数仪。

(3)记录样品的氚计数率。

(4)利用比活度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

(5)根据标准曲线和样品的计数率,计算样品的氚含量。第八部分检测消毒剂残留:氯含量、二氧化氯含量等。关键词关键要点氯含量检测

1.检测原理:氯含量检测通常采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比色法是利用氯与显色剂反应后产生的颜色变化,来测定氯含量。滴定法是利用氯与标准滴定溶液反应,通过滴定终点来测定氯含量。

2.检测步骤:

-用试剂盒中的比色管取适量食用冰水样。

-加入比色剂,充分混匀。

-将比色管放入比色计中,读出比色值。

-根据比色值与氯含量的关系,计算出食用冰水样中的氯含量。

3.检测注意事项:

-检测时,应严格按照试剂盒中的说明操作。

-检测前应预热比色计,并校准比色计。

-检测时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

二氧化氯含量检测

1.检测原理:二氧化氯含量检测通常采用分光光度法或滴定法。分光光度法是利用二氧化氯在特定波长下具有特征吸收峰,来测定二氧化氯含量。滴定法是利用二氧化氯与标准滴定溶液反应,通过滴定终点来测定二氧化氯含量。

2.检测步骤:

-用试剂盒中的比色管取适量食用冰水样。

-加入比色剂,充分混匀。

-将比色管放入分光光度计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