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_第1页
专题04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_第2页
专题04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_第3页
专题04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_第4页
专题04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纪实作品的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常见考点1.文学常识。2.文体特点。3.主要内容。4.人物形象。5.关于长征。6.真读考查。1.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7—1972.2),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一、文学常识2、写作背景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一、文学常识3、作品概述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一、文学常识1、纪实作品:真实——“用事实说话”

《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事实”,而在今天读者看来则是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搜集了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二、文体特点2、阅读策略: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1)利用序言、目录,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2)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3)把握作品中的“事实”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4)阅读纪实作品,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二、文体特点1、内容概括(四个方面)(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2)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3)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4)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三、主要内容2、章节概括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的故事。第三章在保安: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建。介绍了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三、主要内容2、章节概括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第五章长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第六章红星在西北: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和西北大灾荒以及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介绍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面的政策。三、主要内容2、章节概括第七章去前线的路上: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第八章同红军在一起: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认识到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同时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还有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以及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第九章同红军在一起(续):记录了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三、主要内容2、章节概括第十章战争与和平: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第十一章回到保安: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原因。第十二章又是白色世界: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的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三、主要内容1、形象特点(1)毛泽东:质朴纯真,颇具幽默感,自尊心强,有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2)周恩来: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3)贺龙:性格急躁,很谦虚,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4)彭德怀:率直爽朗,喜欢说笑,富有才智,善于驰骋,吃苦耐劳,精力过人,爱惜部下,善于作战。(5)朱德:沉默谦虚,爱惜部下,天性极端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6)“红小鬼”:精神极好,活泼,乐观,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身上寄托着中国的未来。四、人物形象2、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毛泽东:第一章中的毛泽东形象,面容消瘦,看起来很像林肯,身材高挑,背部有些驼背,一头浓密的黑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鼻梁挺好,颧骨突出。这是一张非常机敏和理智的脸。周恩来:第三章中的周恩来形象,他瘦削,中等身材,骨瘦如柴,虽然胡须又长又黑,看上去仍然没有脱掉童真的气质,一双深邃的大眼睛充满热情。朱德:第十章中的朱德形象,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已年过半百,也许已有五十三四岁,究竟多大,谁也不知道。四、人物形象2、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彭德怀:第8篇里介绍彭德怀形象,原以为他是个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身体也许已经垮了。结果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贺龙:《红星照耀中国》贺龙是个大个子,像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虽已过半百,但依然健康且不知疲倦。虽然贺龙性格急躁,但是却很谦虚。在当时,他是一个土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四、人物形象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他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毛泽东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影响,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16岁前停学两年在家务农,其的他时间都在家乡的几处私塾读书。辛亥革命前,他曾读到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书中说社会要改良,就这样,他开始知道一些发生在山外的当今中国的大事,感到中国不能守着老样子不作变革。这之后,他开始较多地接受维新派思想,康有为、梁启超成了他崇拜的人物,他的政治启蒙是从维新派开始的。后来他接触到孙中山的思想,得知孙中山主张的推翻清政府的民主革命思潮已代替康、梁的维新变法思想后,便开始推崇孙中山。后来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这时,他的心思已不在读经书上,他经常到学校藏书楼借阅书籍。他读到拿破仑、彼得大帝、华盛顿、格莱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的事迹,懂得了富国强兵之道。他认为: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究富国强兵之道,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四、人物形象毛泽东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周恩来出生于大官僚家庭。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他本人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有突出的文学天赋。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他在班上成绩优异,在南开的三年都靠奖学金维持。一九一九年的学生运动。周恩来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在天津关了一年监牢。获释后去了法国。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了组织的创建人。他在巴黎学习了两年,到英国去了几个月,又回到法国,接着又到德国学习。他在一九二四年回国在广州与孙逸仙汇合,准备发动国民革命。周恩来二十六岁就成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一九二五、二六、二七年参加了北伐战争。蒋介石发动政变,开始杀害激进分子时,他的黑名单上名列第一的就是周恩来。他先逃到武汉,又到南昌,参加组织著名的八一起义,这是中国红军的历史性开端。他后来在江西和福建的苏区担任红军总司令朱德的政委,后来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四、人物形象周恩来1.长征的起因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反围剿失利。红军在“瑞金会议”后,决定从江西撤出,把主力转移到一个新的根据地去。五、关于长征专题二2.长征的路线(1934年10月)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9日)→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1936年10月22日)五、关于长征专题二长征路线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1)敌人的围攻。红军一直处于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中。(2)我党我军内部的错误和矛盾。(3)途中恶劣的自然条件。五、关于长征专题二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1、湘江战役,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2、四渡赤水,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3、红军过草地,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自四川毛儿盖出发,进入草地。经过7天的艰苦努力,右路军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4、遵义会议,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五、关于长征专题二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即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了这个信仰,共产党人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才能在各种政治风浪中坚定政治立场,不迷失方向。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因为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中国共产党人才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在刑场上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六、信仰与精神专题三2、长征精神的内涵(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3)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5)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六、信仰与精神专题三3、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1)培养乐观主义精神,确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2)培养艰苦奋斗精神;(3)培养团结拼搏、万众一心的集体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