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能耗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1页
《超低能耗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2页
《超低能耗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3页
《超低能耗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4页
《超低能耗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GB/T50824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1212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35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GB/T51301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50近零能耗建筑技术GB55015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6建筑环境通用规范JGJ26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JGJ75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JGJ134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JGJ475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GB/T51212、GB/T51235、GB/T3,1低于近零能耗建筑,其建筑能耗水平应较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JGJ134-2016、《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降低50%以上。2BIM协同设计平台collaborativedes4.1.6模型创建过程应实现跨专业、跨地域的有效协同。4.1.8BIM宜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4.2BIM软件4.2.2BIM软件应支持信息共享和数据互用,能满足设计相关方之间的信息传递的需求,保证信息传4.2.3BIM软件应满足各相关方的业务特点和应用需求,且支持专b)将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配置计划等相关信息与模a)将施工进度计划以及成本计划等相关信息与b)进行时间冲突和空间冲突检查;34.2.8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BIM软b)记录、管理、展示加工生产和质检信息;d)附加或关联安全隐患、事故信息及安e)支持基于模型的查询、浏览和显示风险源、安全4.3BIM协同设计平台4.3.2BIM协同设计平台应为项目相关方提供统一的工作环境,支持全生命期各设计阶段、各专业的4.3.3BIM协同设计平台宜支持模型数据轻量化,能基于轻量化模型进行多专业模型合并、在线漫游44.4构件资源库4.4.2构件资源库应对构件的命名规则、使用权限、分类方法、数据格式、属性信息、版本及存储方4.4.3构件资源库中的构件信息应完整、规范、可用,其构件模型精细度宜具有扩展性,能进行后续5.2建设方应在项目合约规划阶段,参考当地收费指导标准及同类项目合同额,结合项目实际情况,5.3建设方与各设计单位、施工总包及分包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应包含BIM工作内容、范围及成果交付5.4BIM应用管理方应根据建设方制定的BIM实施总体目标和实施要求,编制项目BIM实施策划、统5.5BIM应用参与方应按建设方及BIM应用管理方制定5.6建筑工程的游乐设施、主题包装、剧场专用设备的专业模型宜由对应设计单位或供应商提供。5.7BIM应用管理方及参与方的管理机制应包含自查、互查、专项审查5.8BIM应用过程应实现工程建设各相关方的协同工作、信息共享,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协同平在建设方提出的总体目标基础上细化为具体实根据建设方要求、项目实施目标、项目设计及施工合同体系明确各参与方BIM工作范围及工作根据建设方要求及项目情况,制定BIM应用重点结合建设方管理架构和管理要求,制定BIM应用管理方及各参与方之间协同工作流程BIM工作计划应结合项目整体工作计划编制,并细化为月计划及周计划进行实施结合项目情况制定模型创建规则、深度要求制定项目文件管理制度及存储方式,统一模型整合所采用的BIM软件和55.10项目竣工交付阶段,建设方应组织各单位开展BIM应用情况后评估工作,从项目BIM应用亮点、BIM应用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6.1基本要求6.1.2子模型应根据各设计阶段不同专业和任务需求创建,子模型应包含满足各专业设计任务及应用6.1.4BIM应根据设计信息将模型单元进行系统分类,确定各阶段的创建范围、模型精细度和成果的6.1.5模型数据存储宜采用通用标准数据格式,也可采用约定的格式,宜符合国家建筑信息模型数据6.2模型创建6.2.1模型创建前,应根据工程项目各阶段不同专业和任务要求,对模型及子模型的结构体系、类型6.2.2项目相关方宜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和任务6.2.3模型创建宜采用统一的坐标系、原点和度量单位。当采用不同建模软件或自6.2.4模型应具有统一的模型元素命名规则和颜色规则。模型元素信息的分类和编码应符合GB/T7.1BIM设计应用应制定统一的设计模型精细度标准。模型精细度标准7.2模型元素包含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模型构件的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宜对应相同细7.3模型精细度按不同设计阶段进行划分,可分为方案设计模型、初步设计模型、施工图设计模型,6LevelofDevelopment200LevelofDevelopment3007.4设计模型应由子模型组合而成,子模型应按不同设计专业划分,包括幕墙、室内装饰、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智能化、动力等专业。(GB/T57.6在满足模型精细度等级的前提下,可使用二维图纸、文档、图像、视频等扩展信息,完善设计模8.1基本要求8.1.1BIM设计应用宜涵盖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包括建筑、结构、给排8.1.6设计阶段各专业模型应包含本专业主要技术指标及设计说明信息。8.1.8建筑设计应符合GB50189、GB/T50824、JGJ134、JGJ268.2协同设计8.2.1基本要求8.2.1.1BIM设计宜采用协同工作方式,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的管理模式,协同设计宜考虑内8.2.1.2创建设计模型以及内外部交换信息的过程宜在协同平台中进行。协同设计应包括建筑模型设8.2.1.3设计方应制定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8.2.1.5外部交换信息的协同宜采用协同设计平台或数据接口对接的方8.2.1.6对工程的设计管理、跟踪、实施及维护宜在协同设计平台上进8.2.1.7BIM协同设计宜采用协同平台完成数据的交换、审核和发布等,无协同平台可采用传统工具78.2.2.1设计方宜采用协同设计平台按项目进度8.2.2.2设计方按照BIM设计应用需求、周期和实施环境等要素制定协8.2.2.4协同过程中宜确定评审和决策的节点,以及宜满足文件及数据的存储、交换、更新、权限分8.2.2.5BIM设计应用项目负责人宜采用协同平台及时发布会审意见和会审后的BIM设计应用成果。8.2.3.1协同设计组织架构应设置BIM设计应用总协调人,承担建筑信8.2.3.3各专业应制定统一的存储与管理8.2.3.4设计单位应定期组织设计模型各专业间审查,并应通过版本管理记录模型文件演变过程,保8.2.3.5协同设计的数据存储与传输应满足数据安全的要求,宜采用高效的方法和介质进行专门的存8.2.3.6BIM设计应用实施过程宜设置协同设计平台负责人员,承担协同平台的实施和维护工作,其8.3.1方案设计的BIM应用宜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式表达设计方案、展现设8.3.4方案设计信息模型应满足辅助方案报批和审批的应用要求,并为后续设计及审批提供符合规定88.4.2BIM应用在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8.4.3基于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专业初步设计信息模型,深化各专业设计内容和8.4.4基于设计模型在设备管线交叉复杂处对主要8.5施工图设计8.5.1施工图设计的BIM应用宜对初步设计信息模型8.5.3宜在初步设计信息模型基础上,通过增加或细化模型元素和相关信息等方式深化施工图设计信8.5.4基于各专业设计模型进行管线综合设计,合理排布各专业的设备、管线,并通过碰撞检测对管9d)设计成果宜增加整体三维透视图辅助表达建筑外观8.5.7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应满足辅助8.6专项设计8.6.1专项设计的BIM应用应在相应设计阶段信息模型基础上,根据8.6.4BIM在室内装饰深化设计中的应用,基于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补充室内装饰构件,形成室内8.6.7BIM在新风热回收及通风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基于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补充防冻、能量回收8.6.8BIM在供暖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基于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补充符合本地区气候条件的节8.6.9BIM在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中的应用,基于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补充符合本地区气候条件的8.7设计评价相对湿度,%CO2浓度,ppm建筑综合节能率,%建筑本体节能率,%注1:建筑本体性能指标中的照明、生活热水、电梯系统能耗通过建8.7.2.2建筑群的规划布局、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立面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获得良好日照与自然通1)气密层应连续并包围整个外围护结2)选用气密性等级高的外门窗,应采取措施保证外门窗与门窗洞口之间的缝隙满足气密性4)不同围护结构的交界处及排风等设备与围护结构交界处应进行密封节点设计,并对气密2)热回收新风机组采取的防冻措施,在当地最冷月最低日平均温度下不结霜;3)高效热回收装置具备能量回收利用功能。2)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系数。2)分项计量器具带有通讯接口,具有远传功3)根据参数设定值进行能耗数据分析,实现b)项目技术概述,包括但不限于:8)冷热源及末端设计和控制策略;9施工应用9.1.2施工总承包商及专业分包商宜在工程实施初期参与BIM应9.1.4施工阶段常规BIM应用包含施工深化设计、施工场地协调9.1.6施工模拟前应确定BIM应用内容、BIM应用成果分阶段9.2施工准备9.2.1施工组织模拟分析9.2.1.2在施工工艺模拟BIM应用中,可基于施工组织模型和深9.2.1.3施工组织模拟前应梳理确定各组织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制订工程项目初步实施计划,形成9.2.1.6资源配置模拟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同信息以及各施工工艺对资源的需求等,优化资源配9.2.1.7平面布置模拟应结合施工进度安排,优化各施工阶段的垂直运输机械布置、预制构件存放场9.2.1.8施工组织模拟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及平面布置等存在的问题,形成施工组9.2.2施工工艺模拟优化9.2.2.2在施工工艺模拟BIM应用中,可基于施工组织模型和深9.2.2.3在施工工艺模拟前应完成相关施工9.2.2.4根据装配式结构特点,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施工模拟和优化,通过BIM9.2.2.5在施工工艺模拟过程中,宜及时记录出现的工序交接、施工定位等存在的问题,形成施工模9.2.2.6宜根据施工工艺模拟成果进行协调9.2.2.7施工工艺模拟前应明确b)模拟过程涉及与其他施工工序交叉时,应保证各工序的时间逻辑关系合理。9.2.2.8预制构件安装工艺模拟应综合分析预制柱墙梁板构件的特点、障碍物等影响因素,优化大型9.2.2.9预制构件安装施工工艺模拟应综合分析预制构件定位、拼装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拼装工作9.2.2.11机电设备管线施工工艺模拟应模拟设备管线连接方式、安装工作空间要求以及设备管线安9.2.3.2在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BIM应用中,可基于深化设计模型和生产确9.2.3.4宜根据深化设计模型和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模型,对钢筋进行翻样,并生成钢筋下料文件及9.2.3.5宜建立混凝土预制构件编码体系和生产管理编码体系。构件编码体系应与构件生产模型数据9.2.3.6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模型宜在深化设计模型基础上,附加或关联生产信息、构件属性、构件9.3施工实施9.3.1实际施工进度监控9.3.1.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跟踪对比分析、进度预警、进度偏差分析、进度计9.3.1.2在进度控制BIM应用中,应基于进度管理模型和实际进度信息完成进度对比分9.3.1.3进行进度对比分析时,应基于附加或关联到进度管理模型的实际进度信息、项目进度计划和与之关联的资源及成本信息,对比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9.3.1.4进行进度预警时,应制定预警规则,明确预警提前量和预警节点,并根据进度时差,对应预9.3.1.5项目后续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进度对比分析结果和预警信息进行调整,进度管理模型应作相9.3.1.6在进度控制BIM应用中,进度管理模型应在进度计划编制中进度管理模型基础9.3.2设计变更管理9.3.2.1在施工过程BIM应用中,应在深化设计模型或施工图设计模型基础上加入施工9.3.2.2依据设计变更内容对施工过程模型进行动态9.3.3施工图预算9.3.3.1在施工图预算BIM应用中,应在施工过程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基础9.3.3.2施工图预算中的工程量清单项目确定、工程量计算、分部分项计价、工程总造价计算等宜应9.3.3.3在施工图预算BIM应用中,宜基于深化设计模型或施工图设计模型9.3.3.4确定工程量清单项目和计算工程量时,应针对相关模型元素识别工程量清单项目并计算其工9.3.3.5在施工图预算BIM应用中,施工图预算模型宜在施工图设计模型基9.3.4质量管理9.3.4.1在质量管理BIM应用中,宜基于深化设计模型或预制加工模型创建质量管理模9.3.4.2创建质量管理模型时,宜对导入的9.3.4.3确定质量验收计划时,宜利用模型针对整个工程项目确定质量验收计划,并将验收检查点附9.3.4.5质量管理模型元素宜在深化设计模型元素或预制加工模型元素基础上,附加或关联质量管理9.3.5.1安全管理中的技术措施制定、实施方案策划、实施过程监控及动态管理、安全隐患分析及事9.3.5.2在安全管理BIM应用中,宜基于深化设计或预制加工等模型创建安全管理模型9.3.5.3确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时,宜使用安全管理模型辅助相关人员识别风险源。9.3.5.4实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时,宜使用安全管理模型向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将安全交9.3.5.5处理安全隐患和事故时,宜使用安全管理模型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将安全隐患整改信息所汇总和展示的安全信息和问题,可为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提供参9.3.5.7安全管理模型元素宜在深化设计模型元素或预制生产模型元素基础上,附加或关联安全生产10.1基本要求10.1.2成果交付以通用的数据格式或10.2交付4)施工组织优化报告等,施工组织优化报告应包括施工进度计划优化报告及资源配置优化2)施工模拟分析报告;4)必要的力学分析计算书或分析报告等。注:宜基于BIM应用成果交付,进行可视化展示或施工3)进度计划变更文档等。10.2.4成果交付应满足政府职能部门行政审批10.3移交验收10.4归档注:CIM基础平台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工作的基础性操作平台。A.1建筑结构专业系统分类模型组织推荐见表A柱梁A.2给排水专业系统模型组织推荐见表A.2。A.3暖通空调专业系统模型组织推荐见表A.4电气专业系统模型组织推荐见表A.A.5智能化系统模型组织推荐见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