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历史观_第1页
孔子的历史观_第2页
孔子的历史观_第3页
孔子的历史观_第4页
孔子的历史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孔子的历史观内容要点引言一、中国第一位史学家:孔子二、孔子论历史人物三、孔子与文献整理四、总结:孔子的历史观第2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当中,不仅在延续历史,还在创造历史。那么什么是历史呢?第3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过去事实的记载。2、经历。3、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4、指历史学科。第4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第5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第6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科林武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贝克尔说: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实。而过去的事实是一面破碎的镜子,永远也无法复原它。第7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中国第一位史学家:孔子1、孔子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开创者2、孔子是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的奠基者3、孔子是中国古代史学传统的发起者第8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孔子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开创者 中国史学的起源,

虽然可以追溯到传说时代

,但它的真正发端却是《春秋》。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曾记载道: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起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

司马迁认为孔子作《春秋》,但为何在《论语》一书中却没有提及此事。所以上个世纪像钱玄同、顾颉刚等人怀疑孔子晚年是否曾经撰写过《春秋》。第9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春秋》一书,文学非常简略,全书共16572字。一件事最多不过四十几个字,最知者仅一字。司马迁评之为“礼义之大宗”,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为其主要思想。第10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春秋》文句极其简短,一则一事,最长的如象定公四年所记:“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最短的如隐公八年所记:“螟”。在孔子作《春秋》之前,不仅是“学在官府”,史亦在官府。历史的记载、典册的编纂、史书的收藏,都是为奴隶主贵族所把持。孔子作《春秋》,首开私人著史之先河。私人著史的出现,在史学史上是一场意义重大的伟大变革。私人著史,可以不受官府的约束,可以一定程度摆脱政治的干预,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政治主张、学术观点来选取史料,以发挥史学的作用。孔子之后,私人史家辈出,

私人名著迭现,孔子的开启之功不可没。第11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就《春秋》之书史书而言,它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 主要就在于《春秋》开创了编年体的先河,编年体成为了中国历史著作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春秋》它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具体来说,是以鲁国国君十二公在位的时间顺序编年,

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计242年,前后贯通,没有间断。 年下标有春、夏、秋、冬四时,时下记月,月下记日。所记史实,一般都标明年、时、月、日,至少也有年、时。正如司马迁所说:“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盖其详哉!” 《春秋》初步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因素结合起来并系统地记述历史,这与甲骨文、金文零碎、孤立、片断的记事已完全不同。按年、时、月、日的时间顺序记事的方法,是孔子作《春秋》时正式确立的。第12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孔子是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的奠基者

首先,孔子重视“史义”,为中国古代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孔子重视“史义”,即把史学与社会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他修《春秋》,完全着眼于当世。孟子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可见,《春秋》是孔子感于乱世而作,他惧怕“礼崩乐坏”的局势进一步发展,他欲“见之于行事”以挽救社会危机,具有鲜明的时代责任感。 所以《春秋》一书带有浓厚的道德色彩,寄予了孔子对历史人物、事件的道德评价。他的评价往往又是体现在“春秋笔法”中。第13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其次,孔子“疏通知远”的思想成为我国古代史学会通思想形成的基础。 《论语·为政》中曾记载: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孔子“疏通知远”的思想,从历史的实际出发,承认历史的变化,并企图从历史之变推究未来,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司马迁著《史记》,就是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强调要“通古今之变”。第14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孔子是中国古代史学传统的发起者 中国古代史学有很多优良传统,其中有不少优良传统是受孔子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 其一,孔子“重人事,轻鬼神”的思想为中国古代史学中的“重人事”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6·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7·21子不语怪、力、乱、神。

11·12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其二,中国古代史学重视近现代史的优良传统,也是孔子奠基的。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第15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其三,孔子对史料处理的“多闻阙疑”原则为中国古代史学求实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第16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孔子论历史人物

《论语》中的人物,除去孔子、孔子的儿子和孔子的学生,有125人。其中孔子以前的人物一共有42人,约占三分之一。 1、唐虞时期的人物尧(年代不可考):传说是陶唐氏的始祖,见6·30、8·19、14·42、20·1。舜(年代不可考):传说是有虞氏的始祖,见6·30、8·18、8·20、12·22、14·42、15·5、20·1。皋陶(年代不可考):传说是舜的李官,掌刑狱,见12·22。 2、夏代的人物禹(年代不可考):传说是夏代的开国之君,以治水著称,见8·18、8·21、14·5、20·1。第17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商代的人物

汤(年代不可考):商代的第一个王,见12·22、20·1。

伊尹(年代不可考):商代的名臣,见12·22。 纣(约前11世纪):商代最后一个王,见19·20。

微子(约前11世纪),即微子启,纣之庶兄。见18·1。纣无道,他选择逃跑。

箕子(约前11世纪),纣之诸父,见18·1。纣无道,他选择佯狂。

比干(约前11世纪),纣之诸父,见18·1。纣无道,他选择死谏。

老彭(年代不可考),即彭祖,见7·1。第18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先周时期的人物稷(年代不可考),即后稷,名弃,传说中是周人的始祖,尧、舜时的农官。见14·5。泰伯(年代不可考),即吴太伯,传说是周太王的长子,见8·1。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曰太伯,次曰仲雍,季曰季历。太伯、仲雍知季历贤,父欲传位于季历,遂奔吴以让之。文王(约前11世纪),武王之父,名昌,与纣同时,见9·5。第19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西周时期的人物武王(约前11世纪),西周的开国之君,见8·20。伯夷、叔齐(约前11世纪),孤竹君二子,见5·23、7·15、16·12、18·8。二人约与武王同时。周公(约前11世纪),即周公旦,约与武王同时。见7·5、8·11、18·10。管仲(?—前643年),齐国最著名的执政大臣,见3·22、14·9、14·16、14·17。柳下惠(?—前634年),见15·14、18·2、18·8。令尹子文(?—前605年),春秋楚国有显族三:一是斗氏、二是屈氏、三是䓕氏。子文出斗氏,为楚国执政。第20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5、孔子同时代的人物 在《论语》中共提到78人。 在孔子看来,他那个时代是“坏人多,好人少”,坏人是比比皆是,如阳货17·1、佛肸17·7、公山弗扰17·5等人;好人则如南宫适14·5、子产5·16、蘧伯玉15·7等人。第21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孔子与文献整理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于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回到鲁国,从事文献的整理工作。先后编辑和撰写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要籍。孔子对于古代典籍的态度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第22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总结:孔子的历史观1、复古主义者。 孔子所谓的“古”,可以分为三段来说。“远古”指的是唐、虞;“近古”指的是夏商周三代;而西周以来,则可以算是近现代。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