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港古镇总体规划方案_第1页
靖港古镇总体规划方案_第2页
靖港古镇总体规划方案_第3页
靖港古镇总体规划方案_第4页
靖港古镇总体规划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镇域概况一、地理区位及计划背景靖港镇为湖南省会长沙千年古镇,在望城县城以北、湘江西岸,老沩水(哑河)在此汇入湘江,自古得水运优势,曾为三湘物资集散繁荣商埠,美名“小汉口”。北靠乔口镇,南接新康乡,东望铜官镇,西邻格塘乡,距望城县城24公里左右,距长沙市区仅35公里,处于湖南十大垸之一大众垸中心腹地。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各项事业同时发展文明新镇。在党中央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下,市、县两级对靖港镇发展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实现镇区人民将自己家园建成社会主义新村镇热切愿望,为了引导村镇建设合理有序地展开并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对靖港镇来进行总体计划编制势在必行。二、历史沿革靖港原名芦江,又名沩港,老集镇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通畅,帆影不绝,益阳、湘阴、宁乡及望城粮食及土特产全部在这里集散转运。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关键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在清朝末年至上世纪早期,靖港有粮栈米号20多家,还有一批工商作坊,远近商贾云集,生意买卖兴隆。当初有一个民谣说到:船到靖江口,顺风全部不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有客轮停靠,在此设“洋棚子”接送旅客。往来于沩水、湘江宁乡“乌舡”船有3000多艘,平日停靠船只达千艘左右。清末民初,有粮行50多家,粮栈、米号各20余家,还有一批其它工商业。民国中期,和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有“小汉口”之称。1933年,建置长沙县直属镇。同年,设长沙县靖港民众教育馆。1935年,设长沙县卫生院靖港分院。1938年长沙大火后,投奔靖港经商者大增,工商业达500多户。靖港得名相传是为纪念唐朝大将李靖。现在由长沙市区直达望城县城高等级公路雷锋大道直接延伸(高乔大道)至该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现靖港镇为1995年长沙地域撤区并乡时由原望城县靖港区靖港乡和靖港镇并入而来。

三、行政区划靖港镇属望城县行政管辖区内,全镇总面积约45.84平方公里。辖金星村、农溪村、福塘村、前榜村、复胜村、石毫村、新峰村和芦江小区七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四、人口概况到底,镇域总人口33570人,其中农业人口30654人,非农业人口2916人。镇区内望城六中有寄宿学生约2300人。现实状况城市化水平为11.5%。五、自然条件该镇在湘江下游,属于河流下游冲击平原地域,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热量、光照充足,适宜农作物种植。湘江、老沩水(哑河)流经本镇,为该镇提供了丰富生活水源和农业浇灌用水。土地以耕种为主,其次为水域、园地、林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工业用地较少。六、社会经济情况镇级社会总产值达成3.3个亿,其中工业总产值2.01亿,农业总产值1.095亿,人均收入达成3161元。我镇拥有规模工业2个,其它关键为建筑和粮食加工。七、市政基础设施情况1、道路交通:道路系统较为完善。由长沙市区直达望城县高等级公路雷锋大道直接延伸至该镇南北主轴高乔大道(路宽12米,境内长度5.3公里),已经硬化了东西主轴线靖格线(路宽6米,境内长度7.4公里),中格线(路宽6米,境内长度3.7公里)和高乔大道相连,还有立即拉通玉新公路(玉泉山至高乔大道),整个镇域村村通道路。另外,处于湘江西岸和老沩水交界处,有一定航运基础,有利于开展综合交通。镇区相关键道路高乔大道(红线宽68米,长1.8公里)和靖格线(红线宽40米,长1.5公里),居民建筑沿街建设,形成不规范镇区现实状况。2、电力电讯:靖港总变电站,电压等级380-220V,高低压线路架设分布较均衡,镇域内10KV配电线路2条,35KV配电线路1条,110KV输线路1条,220KV输电线路和500KV超高线路各1条(路经),至全镇有配电变压器85台,总容量为9735KVA。镇内有电信交换局1个,移动发射塔2个,电信发射塔2个,移动分企业一个,至全镇有移动电话2935台,移动通信覆盖率在95%以上,程控电话普及率85%,有线电视普及率85%。3、水利设施:现在镇上关键防洪大堤已达成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基础能够避免遭遇大规模洪水灾难。不过,该镇排涝设备过于陈旧,加上部分渠道设计不合理,淤塞较为严重,造成局部地域涝渍现象严重。八、资源情况1、土地资源靖港镇现实状况总面积为45.8平方公里。用地类型以耕地、林地、园地为主。全镇耕地面积2479.2公顷,耕地以种植水稻浇灌水田为主,园地面积25.6公顷,林地面积30.0公顷,渔业养殖基地65.3公顷,该镇关键作为高产优质水稻产区,大部分为基础农田。2、水资源镇域内水域关键为镇鱼塘面积约65.3公顷,东面临湘江和沩水。镇域地下水丰富,村镇饮用水基础采取地下水,采取百分比约为78%.3、旅游资源靖港是湖南历史上有名古镇,同时还是本省和长沙市著名文史景观旅游胜地,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市十大经典景区(点)进行开发,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名镇,老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距镇数里团头湖就散落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5处,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现古镇保留木结构建筑占整个建筑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宏泰坊”、“育婴堂”等清代晚期砖木结构建筑保留较为完好。且有远近著名“杨泗塔”、“观音阁”、“紫云宫”等。充足利用旅游资源和省会长沙区位关系,突出历史文化特点来对古镇进行旅游开发。第二章计划总则一、计划依据1、《中国城市计划法》2、《城市计划编制措施》3、《村镇计划标准》4、《村庄和集镇计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计划编制措施》中国家相关要求、规范。5、《城市计划设计手册》7、由长沙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供该镇区1:1000地形图8、《湖南省建制镇计划编制审批措施》《望城县县域城镇体系计划》-10、靖港镇现场踏勘和搜集镇、村基础资料二、计划目标1、总目标:促进城镇协调发展,全方面提升城镇素质,取得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综合效益。此次计划认为计划期限,充足发挥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增强城镇吸纳、承载、辐射功效。强化区域中心集镇地位,合理布局城镇,提升运行效能,将靖港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农贸生态旅游型城镇。2、具体目标:①适应二十一世纪初城镇发展需要,合理估测城镇规模,确定集镇发展方向,提供可选择发展用地,并为城镇再发展提供贮备用地。②合理分布城镇产业和人口,建立城镇一体化多层次村镇布局结构。③建立健全城镇内外交通体系,提升交通效能。④调整城镇用地功效布局,改善环境质量。⑤充实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为发展古镇旅游产业提供空间,形成良好投资环境,发明优美城镇空间环境,提升大家生活质量。三、计划设计标准1、坚持计划科学合理性,兼顾小城镇计划价值合理和技术合理;并挖掘特色要素,强化地域特色。2、重视计划实施过程,由近及远,近远结合,提升城镇结构适应性。4、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城镇招商、引资和辐射能力。四、计划年限近期建设计划:-远期计划:-远景设想:以后五、计划范围1、镇域计划范围:靖港镇整个行政管辖范围北靠乔口镇,南接新康乡,东望铜官镇,西邻格塘乡,镇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2、中心镇区计划范围:指镇区总体计划中各项建设用地布局及城镇人口统计和建设用地平衡范围。北至黑瓦屋,南至白超湾,西至青峰山,东至张家山,总计划建设用地面积160公顷以内。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计划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战略一、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状况1、经济总量处于发展阶段,而且发展潜力很大镇级社会总产值达成3.3个亿,其中工业企业总产值2150万元,牧业总产值2950.87万元,渔业总产值1449.24万元,建筑业总产值7094.88万元,运输业总产值3306.28万元,餐饮业总产值1927.56万元,服务业总产值825.94万元,其它592.25万元。产业以农业和建筑业为主,工业企业产值相对百分比较少,各项产业尤其是高效城市型农业及旅游业发展潜力大。2、产业发展有一定规模,但基础相对较微弱靖港现在产业以农业为主,是望城县高产优质水稻种植区和渔业养殖关键地域,在发展水稻种植和渔业养殖同时,发展了少许蔬菜和花卉苗木种植,并逐步投入市场进行产业化经营。充足利用丰富水资源,关键建设“百里水产走廊”,形成了以靖港为主闸蟹养殖区。但靖港产业发展受到基础设施制约,相关配套设施不健全,阻碍了其经济发展。也影响了大家生活质量。3、旅游资源丰富,未来开发潜力巨大靖港古镇系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蕴藏着巨大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相关政府部门对靖港古镇旅游开发很重视并作了大量前期工作,这么为靖港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平台。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产业发展战略⑴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靖港古镇古建筑格局基础保持完好,故建筑保留率达33%,为开发建设一个含有晚清建筑风格江南水乡古镇含有物质基础条件,加上和省城长沙特殊区位优势,结合区域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趋势,调整、充实、提升原有项目,完成古镇内各景点建设,使区内旅游设施完备、基础设施配套,形成完整旅游度假产业体系,从而带动整个靖港经济发展。⑵主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深入发展优质高产水稻基地,推进农业产业集约化生产,实现数量型农业向效益型农业转变,以粮食为主向多个经营转变,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内向型农业向内外并举型农业转变。⑶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升产品附加值以百里水产走廊建设为关键,扶植培育闸蟹、珍珠等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加工业,以工业发展带动中心集镇建设,加紧靖港城镇化发展进程,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发展,推进靖港镇经济全方面发展。2、实施城镇化战略加紧镇区培育和发展,促进要素集聚功效发挥,完善镇区及各居民点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村民向居民点集中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以镇区为基础,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增强对周围吸引,发挥承接城区、辐射乡村中心作用。3、实施可连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和开发相结合标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加大土地整理力度,保护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总量平衡,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坚持综合、长久、渐进可连续发展战略,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三、社会发展目标把靖港镇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城镇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方便、含有地方特色现代化生态旅游城镇。计划靖港镇在计划期内实现经济连续增加,经济年均增加率为15%,到镇域工农业生产总量达成26.85亿元,人均收入3.8万;城镇化水平,达成25%,达成40%,镇区总人口到达成1.3万人。第二节镇域人口估计和城镇化水平估计一、镇域人口概况1、户籍人口年综合增加率依据靖港镇近五年来人口统计资料分析,结合《望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及望城县县域体系计划,来计划确定至以前和-内户籍人口年均综合增加率(K)分别取8.0‰和7.0‰。2、镇域总人口估计:Q1=Q0(1+K)n=33570×(1+8.0‰)4=34657人:Q2=Q1(1+K1)n=34657×(1+7.0‰)10=37160人考虑人口规模留有合适余地,计划确定全镇计划人口规模为3.5万人,全镇计划人口为3.9万人。三、城镇人口估计方法一:综合增加率法估计(1)近期(至)镇区人口估计增加率8‰,年限增加率8‰,年限现实状况人口为945人[945×(1+8‰)4][945×(1+8‰)4]4年(自然增加)增加率8‰,年限[1306×(1+8‰)增加率8‰,年限[1306×(1+8‰)4]常住人口2724人现实状况人口为1306人居民4年(自然增加)4年(自然增加)机械增加,近期按每十二个月100人计算按项目法估算人口为2500人现实状况人口为2300人集体按项目法估算人口为2500人现实状况人口为2300人集体机械增加机械增加总人口6324人人口为600人按项目法估算现实状况人口为360人通勤人口总人口6324人人口为600人按项目法估算现实状况人口为360人通勤人口机械增加机械增加按发展估算现实状况人口为130人按发展估算现实状况人口为130人人口为500人流动人口人口为500人流动人口(2)远期(至)镇区人口估计增加率7‰,年限[976×增加率7‰,年限[976×(1+7‰)10]人口976人(自然增加)村民(自然增加)增加率7‰,年限[1348×(1+7‰增加率7‰,年限[1348×(1+7‰)10]常住人口4891人人口1348人居民(自然增加)(自然增加)按每十二个月增加按每十二个月增加机械增加200人共计算200人共计算按项目法估算人口3500人人口2500人集体按项目法估算人口3500人人口2500人集体机械增加机械增加总人口12091人人口1700人按项目法估算人口600人通勤人口总人口12091人人口1700人按项目法估算人口600人通勤人口机械增加机械增加按发展估算人口500人按发展估算人口500人人口人流动人口人口人流动人口方法二:城镇化水平估计法至靖港镇农业人口关键以自然增加为主。1、近期(至)镇区人口规模增加率6‰底镇域内镇区外人口29835人城镇化水平25%增加率6‰底镇域内镇区外人口29835人城镇化水平25%[29835×(1+6‰)4]自然增加并按中心镇区吸收50%自然增加并按中心镇区吸收50%镇域内镇区外城镇化人口3820人镇域内镇区外城镇化人口3820人职能层次村镇名称人口规模(万人)计划居民点规模(万人)计划居民点用地规模(公顷)中心镇靖港新镇区1.31.3173.3古镇旅游区芦江小区0.20.224.0中心村复胜村0.450.4570.0农溪村0.40.460.0基层村前榜村0.350.342.0金星村0.30.2536.0福塘村0.30.2536.0石毫村0.20.1523.0新峰村0.40.340.0累计3.93.6504.3通勤人口如方法一按项目法估算和机械增加计算为600人,流感人口按发展估算500人,现实状况非农业人口2916人。近期人口规模3820+600+500+2916=7836(人)2、远期(至)镇区人口规模底总人数:33570×(1+6‰)4=34383(人)底农村人口:34383×(100%-25%)=25787(人)按自然增加底全镇人口数:25787+7836=33623(人)城镇化水平40%镇区按50%吸收。通勤人口如方法一按项目估算法和机械增加法计算为1700人,流感人口按发展估算人,集体人口3500×60%=2100人。远期人口规模6725+1700++2100=12525(人)参考以上两种方法人口规模估计结果并考虑留有合适弹性,此次计划人口规模近期定为7000人,远期定为13000人。四、城镇化水平估计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计划期末镇域总人口城镇化水平估计:城镇化水平=9000÷35000=25.7%城镇化水平估计:城镇化水平=15000÷39000=38.5%所以确定靖港镇城镇化水平为25%左右,城镇化水平为40%左右。计划村镇体系结构一览表()第三节村镇体系结构计划村镇体系现实状况靖港镇现辖7个村一个居委会,镇域体系关键存在问题:中心镇区强度不够,居镇域首位中心镇区、现实状况规模偏小,经济实力不强,辐射面窄。(2)城市化进程速度较慢,乡镇工业缺乏。(3)关键中心村建设尚处于初步阶段,分级体系未形成。(4)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占地多、分布散;缺乏统一计划,各村任意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大,造成资源和资金浪费。(5)建设用地沿公路两侧呈“山楂串”状发展,影响交通和生产也不利于土地集约化。二、总体发展框架依据靖港镇产业发展和现有空间布局,利用靖港现有资源优势,以古镇旅游和“百里水产走廊”等产业为经济发展依靠,形成开放型结构体系。实现以点带轴,以轴带面,使靖港镇经济全方面提升。具体方法关键包含:首先关键加强中心集镇建设,增强中心集镇集聚和辐射功效;其次主动开发古镇旅游基地,关键建设好“百里水产走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城市型农业。完善农村居民点配套服务设施。各村分工协作,发展关键突出特点,形成功效完善、结构合理、环境优美村镇体系。三、村镇体系结构计划空间结构形成以中心集镇为中心,以古镇旅游基地为次中心,以高乔大道为关键经济发展轴,以靖格线为旅游发展轴,采取点轴发展模式,以点带轴,由轴促面,带动城镇一体协调发展。城镇空间发展轴线为“一纵”、“三横”布局结构“一纵”即高乔大道(省道)——复胜、农溪、前榜“三横”即靖格线(县道)——古镇旅游基地、农溪、复胜、新峰中格线(县道)——石毫、复胜玉新线——前榜、福塘、金星职能结构现实状况靖港村镇职能比较单一,绝大多数村镇规模较小、服务范围小、布局分散,相互之间关联性、互补性较差,而且缺乏层次和引导作用。在市场经济供求关系作用时,轻易转产或调整发展方向,所以不宜对各村镇职能计划得过细。此次计划依据靖港镇村镇发展总体要求,坚持以自然条件和现实状况基础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资源配置和地域发展整体和长远利益为目标,在立足当地比较优势和城镇经济区划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实定镇域各村及关键职能。此次计划将靖港镇村镇分为三个职能层次:中心集镇区(靖港新镇及古镇旅游基地)、中心村(复胜村、农溪村)、基层村(金星村、福塘村、前榜、新峰村、石毫村)。⑴中心集镇区发展定位:是镇域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中心,是辐射镇域各村、服务“三农”旅游服务农贸型集镇。镇区紧靠古镇旅游区,关键为旅游接待及旅游产品加工服务,成为镇域旅游服务后勤基地。同时以“百里水产走廊”为依靠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使之成为镇域经济增加关键点。⑵中心村发展定位:结合中心村本身资源环境优势和较为良好经济基础,配置一定公共服务设施,并作为村民集中居住、商贸服务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集聚地。复胜村是望城县关键水稻种植基地,以水稻种植业为主高效农业为主导产业,集高效农业、水产养殖、牲畜养殖、农副产品加工、观光休闲为一体复合型社会主义新村庄。农溪村为旅游服务基地及高效农业区服务中心。⑶基层村发展定位:配置基层村公共服务设施,为村域范围内农业生产服务,同时也是该村居民集聚点。四、规模等级结构靖港镇村镇规模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靖港集镇区,计划建设用地1.7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3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33平方米/人;第二级为中心村(复胜村、农溪村),人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0平米/人以下,第三级为各基层村(金星村、福塘村、前榜村、新峰村、石毫村)。人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0平方米/以下。第四节镇域土地利用和空间管制计划一、土地利用现实状况靖港镇镇域总面积为4584.5公顷,其中建设用地680.8公顷,未利用土地300.3公顷,耕地2479.2公顷,水域981.1公顷,园地面积25.6公顷,林地面积30.0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1.1亩。镇域土地利用存在问题:1、村镇建设有很大自发性和盲目性,缺乏统一计划和引导,直接造成居民点零碎分布,建筑零乱,人均宅基占地大,土地浪费严重,集聚性差。给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和共享性带来困难。2、土地生产力水平较低,开发和保护失衡,粗放经营普遍,生产力不高。3、耕地不停降低,后备资源不足。二、土地利用计划1、计划标准⑴调整镇域土地利用方针,坚持合理利用土地,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⑵保护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对现有未利用土地进行综合整理开发,增加有效土地供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⑶以人为本,从美观和实用出发,发明优美镇域视觉和为大家提供宽大便利休闲、游憩生态空间。⑷加强生态保护,改善生态环境。2、计划引导⑴关键加强村镇居民点建设,实现各居民点集中建设。节省土地确保基础耕地面积,节省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投资,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生财致富,加紧城镇一体化进程。⑵主动发展高科技农业,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配合望城县“百里水产走廊”项目,计划建设“靖港精品珍珠养殖带”,使中长渠线两侧(跨农溪村、福塘村、金星村)成为高效水产养殖基地,新峰村北片为樟木桥苗木基地,前榜和福塘为菜藕等蔬菜种植基地,石毫、复胜片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区。⑶开发和保护并用,对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面和林地进行合理开发。⑷保护耕地和林地,坚持耕地占用和复垦相结合,实施开源和节流并举。确保一定成片园地、林地,采取多个绿化方法,保持镇域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空间管制计划依据靖港镇城镇经济和建设特点,此次计划将靖港镇土地空间形态上分为集镇建设区、控制发展区和严禁建设区三大地域。依据不一样地域特点,采取不一样协调管制方法。集镇建设区㈠土地利用分布集镇建设区是以集镇区为主体空间形态,包含新镇区、沿靖格线及各村居民点建设。㈡空间管制伴随人口和产业向集镇区集聚,肯定会产生集镇建设对土地大量需求,须采取合理土地利用管制方法,协调发展。以城镇计划为龙头,严格根据城市计划建设。对一切区域进行科学计划,注意节省用地、提升土地利用率。区内建设严格遵守城镇计划,避免盲目建设和反复建设。城镇计划应和基础农田保护计划相协调,并确保维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城镇计划要做到少占或不占耕地。城镇建设应注意内部挖潜和旧区改造。须严格按本计划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标准进行建设。改造旧区,提升生活环境质量。控制发展区㈠土地利用分布控制发展区是以基础农田保护区为主空间形态,镇域河流湖泊周围,有一定景观资源,开发利用时对其项目类型和规模进行严格控制区域。㈡空间管制严格保护耕地,严禁非法占用耕地。依据靖港土地现实状况大部分耕地为基础农田保护区。所以更应该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进行非农建设。组织部分地域退宅还耕。对分散住宅进行集中建设,将小自然村并入中心村或集镇区,将退出土地作耕地进行开发改造。农村居民点建设严格遵照本计划控制指标标准实施。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必需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严禁建设区㈠土地利用分布严禁建设区包含生态敏感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等。对全镇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含有重大意义。㈡空间管制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古镇旅游计划划定保护区内(南起南岸堤、北至金星竹篱笆屋场、东起湘江、西至老镇政府)严禁新建民居民宅,只恢复原古建筑,保持原来传统风貌。林业生态保护。坚持山水景观相融、城镇发展结合,城镇建设和城镇绿化同时、人和自然友好生态建设标准。湘江及老沩水河流域保护。流域两岸30米范围内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关键区,营造水资源涵养和水土保护林,严禁一切建设开发行为,尽可能采取本土树种进行绿化。四、实施策略建设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随时掌握土地资源、动态改变情况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建立土地资源综合评价系统,对区域各类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综合评价,为土地计划、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加强土地利用计划和集镇计划工作。合理配置各类土地资源,加大计划宣传力度,使全镇人民参与计划、了解计划、自觉实施计划。3、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全方面实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提升土地利用率。第五节产业发展计划一、产业发展战略根据“兴镇强农”发展思绪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产业为支柱,以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新兴第三产业为增加点,组成新产业框架。并加紧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靖港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全方面发展。1、结构调整战略: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采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体制、新方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重视城镇经济结构、需求结构和全部制结构调整优化。2、民营战略:优化发展环境,保护民营经济效益,营造民营投资热点。3、开放引进战略:充足利用当地资源和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力度。掌握好政策导向,经过经济、法律手段加以引导、管理、规范和监督,保障投资者利益。4、城镇化战略:以现代化为导向,以计划为龙头,以要素集聚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加紧城镇二元结构调整。5、名牌战略:提升产品质量,搞好名牌创建策划,不停拓展市场,形成一批农业和工业名牌产品。二、镇域产业布局计划依据现实状况城镇产业特点及资源分布情况,依据镇域城镇发展交通区位条件,整个镇域产业布局为:一心两轴三片区一心:指靖港中心镇区及古镇旅游开发区为镇域产业发展关键。发挥其全镇领导关键作用。新镇区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条件好,有很好基础设施和资源条件。两轴:纵轴以高乔大道为南北经济发展轴,该轴也对外交通关键干道,直接联络长沙市区和望城县城。横轴为靖格线为东西关键经济发展轴线,联络新老集镇,关键发展商贸、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三个产业发展区:;即东片百里优质水产走廊科技农业发展区,把其建设成为全省最具特色水产品养殖区域;北片高效农业区以靖港传统农业为基础,发展高效农业种植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南片观光、休闲、生态农业区,关键为基础农田保护区。计划村镇产业结构一览表规模等级村镇名称关键职能引导备注中心镇区集镇区镇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及旅游服务基地为镇域提供多种服务中心村复胜村高效生态农业工业结合基础农田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农溪村科技农业水产养殖工业利用百里水产走廊优势培育优质水产品,并开发休闲水产区基层村金星村农业生产高效水稻种植福塘村农业生产、养殖业高效水稻种植、水产养殖前榜村农业生产、种植业高效水稻种植、菜藕种植新峰村农业生产、花卉种植高效水稻种植、樟木桥苗木种植基地石毫村农业生产高效水稻种植第六节村镇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设施计划一、道路交通计划1、道路交通现实状况镇域道路由南北方向高乔大道、东西方向靖格线、中格线、及新修玉新线组成镇域关键道路骨架。镇域硬化道路长度约为1.8万米,现在基础实现村村通公路,但有一部分为砂石路面,且沿渠道而建路面较窄,通行速度和通行能力较低。2、计划标准①坚持“高效、合理、安全、便捷”标准合理确定区域路网等级和布局,建立联络便捷、安全通畅、景观优美道路交通网络,同时满足交通、消防、防洪等方面要求。充足利用现有道路基础使整个镇域道路成环网状,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形成一个高效道路交通体系。②近期和远期相结合标准公路建设项目周期长、投资大。所以,公路建设既要从现有条件出来,又要放眼未来,既要落实近期需要,又要从长远利益计划,考虑远景发展。③需求和可能标准公路网络建设,既要考虑经济发展对公路需求,又要考虑现有经济情况对公路建设投资可能,而制订切实可行方案,依据轻、重、缓、急,分步实施。3、道路交通计划道路交通计划包含对内和对外交通两个方面,依据靖港经济发展基础、产业发展方向、对内对外经济联络强度和交通建设现实状况和存在问题,计划期内应加强以下道路建设:①提升靖格线道路等级,尤其是古镇旅游基地和新镇这一段,形成一条景观大道。②深入完善镇域道路系统建设,五线北端拉通一条道路和玉新公路相接,使镇域整个路网成环状。③深入完善镇区关键道路,并在高乔大道傍建社会停车场,古镇旅游区也开辟一社会停车场,为旅游服务。④结合现实状况及产业发展需要,拉通和改造各村道,使之形成有机道路网络,加强村和村之间联络,推进镇域经济发展。⑤深入提升镇域关键道路等级,充足发挥“一纵三横”作用(一纵:高乔大道,三横:靖格线、中格线、玉新线),为促进镇域快速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二、给水排水计划1、给水计划⑴水资源靖港镇降水量丰富,境内水面宽广,地表径流充沛。其中镇鱼塘面积就达0.7平方公里,东面临湘江和南面临老沩水(哑河),水资源十分丰富。⑵用水量估计近期至镇区人均用水量按600升/日计算,农村人均用水量按200升/日计算,总用水量为0.98万吨/日;远期至城镇人均用水量按800升/日计算,农村人均用水量按350升/日计算,总用水量1.9万吨/日。⑶供水系统镇域现在老镇有一自来水厂,现在取地下水为水源,水质很好,但供水负荷过小、设备陈旧。其它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采取地下水或河流水。计划在原水厂基础上进行扩建改造使供水量达成2.0万吨/日,取湘江水作为生活生产用水,地下水作为饮用水。经过靖格线将给水管道引入新镇区、农溪村等居民用水区。水厂供水范围为中心镇区、古镇旅游区、生态住宅区及农溪、复胜村各居民区。镇域其它地域仍采取地下水,居民点生活供水方法采取打一、二口深井,经过初步处理后由给水管道给各家各户进行集中供水。2、排水计划⑴排水现实状况现在靖港排水大部分是经过各排水渠道聚集,然后经过机埠排往湘江。镇区污水沿下水管道经堵坝渠往东排往老沩水,没有污水处理设施。⑵计划布局计划严格控制有污染工业企业引进,伴随靖港镇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会有很大提升,所以污水关键为生活污水及少许工业废水。计划在老镇沩水傍建一个小型污水处理点,把新镇区、老镇区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排至老沩水。三、电力计划1、现实状况分析靖港现有总变电所一个,座落于新康乡境域内,对全镇电力网进行改造更新。到底,全镇有配电变压器85台,总容量9735KVA,有10KV配电线路2条(靖玉线、靖格线)、35KV配电线1条(靖乔铜线)、路经有110KV输电线路1条(长益线)及220KV输电线1条、500KV超高线路1条。伴随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基础建设、农民居住条件发生了较大改变,加上电力发展过程中各项配套方法不健全、不规范,造成发展和需求不协调、不一样时,建设项目和电力线路走廊矛盾冲突,安全隐患多,影响线路安全运行。2、电力设施计划依据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电力发展战略,结合三期农村改造和镇域镇区发展需要,在近期内完成对靖港范围10KV及低压网络全方面改造,并对10KV电力网络采取环状接线,镇区电力线路沿道路采取埋地敷设。近期将供电所行政办公迁入中心镇区。四、邮电通讯计划1、现实状况分析镇区有电信交换局1个,移动发射塔2个,电信发射塔1个,并有移动分企业一个,移动覆盖率在95%以上。到底,全镇共有程控电话4500台,移动电话2936台。2、设施计划为满足邮政业务需要,计划在新镇区建邮电所一处,和有线电视等弱电企业合建。计划区采取综合通信宽带接入网,此次设计采取弱电共沟方法,电缆井采取电信局标准电缆手孔井。计划在各个村设邮政和电信网点,由此形成良好通讯网络。五、教育计划1、教育设施现实状况现在全镇有望城六中、靖港初级中学、小学8所(民丰中小、农兴小学、金星小学、福塘小学、前榜小学、石毫小学、新峰小学、少先路小学)、中心幼稚园1所(前榜村)、民办幼稚园1所(新峰村)。在职教职员154人,在校中小学生2661人(不包含望城六中)。存在困难:①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教育事业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③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各学校办学条件存在差距,难以确保学校设施和师资有效配置和高效运转。2、教育设施计划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改变要求对教育设施进行整合资源,立即实现优质教育。计划将靖港中学建成高标准寄宿制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完善配套设施建成寄宿制小学,搬迁少先路小学至原镇中学并进行改造,将前榜小学并入中心小学,改造新峰小学、农兴小学、福塘小学并完善配套设施。在每个村设置托儿所,结合实际情况,按“普九”标准进行设计。五、医疗文体设施计划1、现实状况分析现在靖港在老镇区有卫生院一个,职员人数31人,床位26个,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新镇区高乔大道傍有一个民办应农图书馆,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藏书约5万册,专业管理人员1人。长久坚持对外无偿开放,对当地文明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镇域没有公共体育设施,部分体育设施关键集中在学校,属单位本身资源,不能充足共享。2、设施计划计划将在新镇区建一个综合医院,规模达成平均千人医疗用地面积为250平方米,床位达成100床,职员人数达成60人。各村设置医疗点,形成一个较完善医疗体系。同时建立和健全医疗养老保险体制。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结合中心镇区设置文化活动中心、影剧院及文体广场等多种文体设施。各个村集中居民点设置文化活动点及图书室。镇域关键服务设施设置表单位:平方米等级村名中学小学幼稚园政府、村委会公厕垃圾搜集站医院、医疗点中心镇区新镇区芦江小区374401460056001500032015032600中心村复胜村150016001001001000农溪村300014001001001200基层村金星村25001500100050100800福塘村25001200100050100800前榜村150012001001001000新峰村400014001001001000石毫村1200100050100800注:中心镇区靖港初级中学设为寄宿制学校,计划按每千人80个学生计算;每生人均用地面积12平米,中心镇区前榜小学并入中心小学,保留老镇区少先路小学。其它村小学按人均10平米、幼稚园按人均12平米计;村委会按每人0.4平米计;公厕按2500人设一个,每个公厕按50平米计;垃圾搜集站按每个100平米,服务半径为0.7-1.0平方公里;医疗点按每人0.3平米计。靖港镇公共建筑定额指标:类别序号项目名称服务范围千人定员(员、座、床)千人指标备注建筑面积(M²)建筑面积(M²)行政经济管理1镇机关办公用房镇域45-75100-1502农、副、工商经济管理镇域25-4060-803交通管理站镇域7-1520-404农机水利管理站镇域0.3-0.6员6-912-205派出所镇域0.1-0.3员7-1415-306居委会镇域0.5-1.0员6-108-167工商管理所镇域0.2-0.4员20-3025-408税务所镇域0.2-0.4员5-810-169国土、房管所镇域0.4-0.8员7-1015-2010电力管理站镇域0.2-0.4员10-1820-35金融邮电11金融、信贷镇域0.4-0.6员15-2530-5012邮电、通讯镇域8-1515-25教育13幼托镇区(村域)20-30座180-270300-45014小学镇域60-80座270-3601600-210015初中镇域45-60座200-2701100-150016职业教育镇域8-12座100-140200-50017成人教育镇域3-5座12-2036-60医疗卫生服务18卫生站镇域2-4床90-180160-32019兽医站镇域0.2-0.5员5-1010-2020敬老院镇域1-3床20-4560-12021农科站镇域0.2-0.4员10-1422-3022影剧院镇域25-35座45-55100-130类别序号项目名称服务范围千人定员(员、座、床)千人指标备注建筑面积(M²)建筑面积(M²)科技文化娱乐23图书馆镇域0.1-0.3员5-88-1224文化活动中心镇域0.2-0.4员30-5090-15025体育运动场镇域市政设施26环卫所镇区0.8-1.6员10-2530-5027消防站镇区12-2024-4028变配电所镇域8-1450-9029公厕镇区20蹲位30-5050-9030市政所镇区0.8-1.5员10-2530-50镇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计划一、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计划现在靖港镇镇域现实状况环境质量良好,大气环境质量良好。镇域内基础上没有公共厕所、垃圾站等公共卫生设施,现实状况卫生条件差。计划树立生态保护观念,从保护和控制两方面入手,即生态绿化保护、资源保护、控制过量开发建设和维持适宜环境容量。计划突出镇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努力争取发明健康、友好、有序、高效现代化生态城镇计划目标。生态绿化计划靖港古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加强镇域绿化计划,使之成系统性和整体性,为古镇旅游做好关键铺垫,成为生态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区。①建立道路绿化防护带,在省道、县道等关键干道两侧设置绿化防护带(尤其是靖格线新老镇段做成生态景观道),构建靖港镇关键道路生态绿化通道。②在镇域现有干渠、支渠、斗渠两侧,加强沟渠绿化建设,沿沟渠广种树木,以充足利用挖渠后形成土坡,也起加固水坝作用(如红叶子港、堵坝渠)。③在镇域内以省道、县道为骨架,在公路两侧广植树木,使公路做到“绿树成荫”、“浓荫夹道”,且降低交通噪音、降低风沙,组成镇域绿化轴线。④在湘江、老沩水河、百里水产走廊沿岸加强防护林建设,以保护水土资源,加固堤坝,美化岸线景观。2、水资源保护靖港镇水资源丰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多取自地下,多年来因为城镇发展加速,使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增加,同时生产、生活废水任意排放,水资源污染和浪费情况日益严重,为了保护水资源,同时预防地面沉降、地表土质恶化等严重后果,计划采取以下方法:①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滥采,并尽可能降低对地下水取水量。②建立湘江、老沩水河、堵坝渠生态保护带。严格保护湘江、老沩水河、堵坝渠水质,对上游水源进行保护,严禁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保护区域内发展生态农业,严禁无证、无计划开采河沙,破坏河道,严禁在源头和两岸乱砍滥伐。③建立水源保护区。镇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取水点为老镇湘江,具体范围为水厂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范围内水域。该区域严禁乱砍、乱挖,做好水土保持工作④降低污染源排放污水量,并降低其废水浓度。能够采取以下方法:a、改革现在工业企业生产工艺,尽可能做到少用水,尽可能不用或少用产生污染原料、设备及生产工艺。b、水资源反复利用,尽可能采取反复利用水及循环用水系统,使废水排放量减至最低。c、回收有用产品,尽可能使流失废水中原料、成品和水分离,就地回收,这么即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又能够大大降低废水浓度,减轻污水处理负担。⑤妥善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待特殊性质工业废水,应在工厂内或车间内就地进行局部处理。对于和生活污水相近工业废水或经局部处理后不致对城镇地下水道及生活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产生危害工业废水,应该优先考虑排入城镇地下水道和生活污水在污水处理厂共同处理。对生活污水治理关键是经过地下管道将其运往污水处理厂,部分经生物氧化塘处理。经处理后部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要符合国家农业浇灌标准,将其用于农业浇灌,以从分利用水资源。经过以上方法,能够降低对地下水资源过分开采,实现地下水抽取和补给平衡。土地资源保护伴随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活动规模和强度日益加剧,叠加于自然侵蚀之上人为侵蚀,对于土壤侵蚀和干扰和日俱增,大大限制了土地生产力发挥。为了充足保护土地资源,计划中严格保护耕地,严禁挖地售土,并采取以下方法:①建立生态农业保护区,必需果断阻止建设占用农业用地现象,经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等方法确保对耕地资源保护。②避免过分城市化。计划中充足发挥镇区集聚功效,规模小村庄合并到经济实力较强村庄,新址尽可能选在闲置地和现有建设用地上,村庄原址大部分用于还田,一部分用于还林,有利于保持耕地面积平衡。③严格控制村镇建设用地,尽可能少占甚至不占用耕地,镇域内耕地总量总体控制动态平衡。④加强对土地污染源治理,降低对土地污染。垃圾、废渣是大家生产和生活中排放固体废物,常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使造成土壤污染关键污染源之一,对其治理关键方法有:合理部署垃圾、废渣等堆放场地,预防扩大污染面;增加废物回收利用。二、镇域防灾计划1、防洪计划靖港属冲积平原地域,镇域关键河流有湘江、沩水河,境内团头湖有一部分岸线。1954年大众垸堤溃决,靖港人民受灾严重,以后,对大众垸地进行加固,至今平安无事。现在靖港境内湘江洪水位为34.5米,老沩水为31.5米,团头湖为30.0米(均为黄海高程)。防洪排涝是靖港镇防灾关键,必需制订确实可行防灾方法。依据防洪标准,靖港按50年一遇标准设防。2、消防计划镇域现实状况无专门消防设施。计划在中心镇区设志愿消防站,预留消防用地;其它居民点设置志愿消防队,添置小型消防设施,对志愿消防队定时进行训练,以满足消防需要;同时加强消防通讯建设,形成快速通达火警通讯网。按规范在镇区及居民点街道设室外消火栓,间距不超出120米。充足利用湖、塘水系作为消防用水。第八节镇域文物古迹及风景旅游计划一、旅游资源开发觉实状况靖港是千年古镇,就已经确定为长沙市历史文化名镇,且纳入到全市十大旅游经典景区(点)进行开发,现正在申报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唐李靖平萧铣,曾国藩惨败太平军等历史事件;民间文化繁荣,有地方特色浓郁民间节会、习俗、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传统小吃等;靖港人杰地灵,有独臂将军刘畴西、革命母亲陶承、抗洪抢险烈士侯德云等;有传统建筑布局“8街4巷7码头”;现存关键传统建筑有靖港老街、紫云宫、杨泗庙、观音寺、八音堂临河戏台、宁乡会馆、宏泰坊、梁宏发纸伞厂旧址、江西会馆、育婴堂等。靖港不仅有丰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因为特殊地理位置,靖港境内大部分为基础农田和水域,生态环境也很好,且东面有湘江和南面有沩水河,北面有团头湖。所以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是理想休闲、度假旅游区。依据靖港已经有旅游资源特点其旅游开发建设能够划分为两大类型,即以历史文化、休闲娱乐为特色古镇旅游中心和以百里水产走廊、观光农业为特色生态农业园区。二、计划标准1、对古镇全方面系统整理和发掘历史文化遗产,正确处理继承、保护和发展关系。2、以旅游业为“经济催化剂”,开发旅游相关产业,促进经济发展。3、以挖掘古镇历史文化为专题,以生态环境为依靠,将靖港创建为一个生态旅游之乡。三、计划目标1、融自然和城镇为一体:充足利用古镇旅游景区带动效应,形成生态城镇格局。2、融经济和生态为一体:将发展旅游业和发展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发展经济和发展生态结合在一起。3、融开发和保护一体:旅游系统和城镇发展应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相结合。处理好旅游资源整改和旅游开发关系、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得关系、旅游开发强度和游客量关系。四、古镇历史文化保护计划1、现在古镇现存古建筑产权多头,有居民个人、县直机关职能部门、房产企业等多个产权形式存在。应交由镇政府集中管理,便于古建筑保护。2、全部景区景点管理、使用权收归镇政府统一管理,由政府拍卖景区经营权,政府成立专门机构进行计划管理,便于景区开发建设有效实施。3、制订古镇旅游专题计划,划定古镇保护范围。由镇政府按计划来监督古镇保护开发建设。4、充足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结合老沩水两岸修建沿河观光走廊,开发水上观光项目。五、镇域旅游计划布局靖港镇旅游总体开发以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开发为关键,以自然景观为大背景,形成“一心、两区、一带”景观风貌体系。以中心镇区为游客关键集散中心,以交通网络为基础骨架,以关键旅游景区为节点,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合理配置旅游空间网络体系。“一心”:城镇建设风貌区,即中心镇区,是靖港镇现代小城镇建设展示区。生态环境良好、区位交通条件好、和古镇相距仅6公里、富有地方特色。将建设成含有独特生态型、以集中展示城镇建设为主景观风貌区。“两区”:古镇历史文化旅游区、百里水产走廊科技农业观光区。“一带”:生态农业景观带。在神游塘、石钟渠延伸到魏家湖一带,该区域以基础农田为主,形成以农业景观为主生态景观带。六、镇域旅游发展战略1、坚持保护自然和人文风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滚动开发旅游设施,关键建设优势项目为标准,近期关键对古镇旅游开发,对现实状况建筑进行整改,对传统建筑进行修复,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将镇内旅游和镇外旅游结合起来,和全市各旅游景点组成系列旅游线路,相互造势、互为补充形成整体优势。2、综合利用旅游资源,以发展旅游产业为目标,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紧多种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使“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协调发展。3、大力开发本土特色旅游旅游产品,深层次挖掘文化特色,营造含有浓郁地方特色旅游气氛。4、成立旅行社,形成网络、专门经营、促进发展。第四章镇区总体计划第一节计划背景一、计划背景国家、省、市对农村建设高度重视。目前,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新发展阶段,新阶段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加方法转变阶段,是深化改革、完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农村经济体制阶段,是统筹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小康建设阶段。10月,党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历史任务,要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改、管理民主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而靖港镇区是辐射各村、服务“三农”关键区,所以镇区建设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升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到镇域新农村建设龙头作用。望城县十一五计划把靖港镇列为含有一定产业和开发需求、开发效益很好拓展区域,把靖港古镇保护和百里水产走廊作为关键建设;且靖港新行政中心在近期也将搬迁到新镇区高乔大道傍。这么靖港镇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大好发展机遇,为了使靖港镇全方面实现小康城镇,所以必需制订一个全方面发展计划,来指导靖港全方面建设健康、有序、可连续发展。第二节现实状况用地发展条件分析及关键问题一、建设用地现实状况靖港镇现实状况建设用地40.6公顷,现实状况人口3735人,人均建设用地108.7m2,其用地结构:居住用地19.38hm²,占总用地47.8%,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4.31hm²,占总用地35.2%,公用工程设施用地0.42hm²,占总用地1.0%,道路交通用地6.49hm²,占总用地现实状况用地平衡表序号类别名称类别代码指标单位占总用地%人均面积m2备注1居住建筑用地R19.38Hm²47.851.9其中村民住宅用地R116.70Hm²居民住宅用地R22.68Hm²其它居住用地R30Hm²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C14.31Hm²35.238.3其中行政办公用地C10.91Hm²教育设施用地C28.20Hm²文化科技用地C30.20Hm²医疗保健用地C40.30Hm²商贸金融用地C54.70Hm²3道路交通用地S6.49Hm²16.017.44公用工程设施用地U0.42Hm²1.01.15现实状况集镇建设用地40.6Hm²1006水域和其它用地E169.9Hm²—7集镇计划建设用地173.3Hm²——8计划范围用地210.5Hm²——注:现实状况人口为3735人二、现实状况存在问题1、镇区建设关键沿高乔大道和靖格线呈狭长带状发展,用地零碎、不紧凑,土地利用率不高且影响街景效果。2、现实状况居住建筑用地大部分是自建私房用地;居住积聚性弱,发展程度不高;缺乏相对配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质量较差。3、道路不完善,交通组织不合理;高乔大道现在为过境交通,也是镇区关键内部道路,对镇区发展存在安全隐患;其计划控制路幅宽68米,但路面建设不完善。4、土地资源缺乏,镇区被基础农田包围,城镇建设发展用地担心。5、用地结构不合理,缺乏广场及绿化用地;用地较分散,镇区基础无工业用地。三、城镇用地评定分析城镇建设发展用地选择受很多原因影响和制约,如地形地貌条件、交通条件、区位条件、工程技术条件、政策条件等。因为靖港新镇区在冲击平原区,地形地质条件全部很好,用地选择关键考虑基础农田保护问题,依据靖港新镇区现实状况来看,镇区发展关键沿着高乔大道、靖格线建设,形成沿道路两边一层皮建设模式,不利于社会服务设施共享和土地集约利用。因为靖港地势,镇区周围基础农田较多,在对镇区建设计划时尽可能少占耕地,对原有村庄居民点用地进行优化整合,充足利用原有山林地,适量对产值不高耕地进行置换。四、城镇用地发展方向现实状况镇区建设用地以高乔大道和靖格线为城镇建设发展轴线呈带状分布,发展分散、土地利用率不高。此次计划城镇用地发展方向提出“东进、南并、北移、西优”指导思想。因为镇区地势平坦,用地限制条件不多,关键结合基础农田保护来发展城镇用地,主导发展方向为东面和南面。东面靠近古镇保护区和之呼应,拉近距离;南面现有复胜村很多零星居民点,能够进行合并整合;新镇政府近期迁移至北面,北面将形成以镇政府为首行政办公中心,带动北片发展,并对计划范围内前榜村零星居民点进行整合;西面对望城六中一片进行优化整合、功效设施深入完善,提升土地利用率。五、此次计划着重处理关键问题1、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用地发展方向,确定城镇布局形态。2、产业转型问题。3、充足结合城镇周围农田、水域等生态要素,建设拥有完善城镇绿地体系、城镇和自然有机统一含有江南乡村特色生态城镇。4、各类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配套完善问题。5、城镇环境整改和提升城镇居民生活质量问题。6、行政中心搬迁等近期建设问题。第三节城镇性质和规模一、城镇性质确实定现在,靖港新镇已经有一定数量为全镇服务行政、商业、文教、娱乐等方面设施,镇政府也将在近期搬迁至新镇区高乔大道傍。只是现在各方面规模小、档次低,不能满足全镇发展要求。伴随古镇旅游基地开发深入深入发展,新镇区将成为其后花园服务中心,所以集镇商业贸易、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急待建设发展。而望城县县域体系计划中把靖港镇静义为农贸型次关键城镇。总而言之分析,靖港新镇区性质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服务中心,是辐射镇域各村、服务“三农”旅游服务农贸型城镇。其关键职能是为“三农”服务及旅游接待基地,以旅游经济为主导,合适发展食品、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含有靖港特色生态旅游服务城镇。二、镇区规模确定依据统计资料及规模论证得出靖港镇区人口和用地规模指标。1、人口规模:近期为0.7万人,远期为1.3万人。2、用地规模:近期按人均建设用地125平方米计算,建设用地控制在0.90平方公里以内;远期按人均建设用地120平方米计算,建设用地控制在1.6平方公里以内。本轮计划在镇区用地布局编制了两个方案,一个为基础方案,采取组团结构布局形式;一个为对比方案,采取一个主中心加一个副中心结构布局形式,具体内容以下:镇区总体计划布局方案一(基础方案)第四节镇区计划结构布局一、布局标准1、立足现实状况,合理改善,因地制宜,发明特色;2、充足利用自然条件,科学安排用地,保护生态环境,为居民发明良好生活环境;3、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功效分区合理;4、乡村城市结合,将田园城市、乡村城市理念融入整个计划中,表现新时代、新农村、新集镇风貌。二、计划总体构思1、过境交通高乔大道拉通,很多村民及单位全部逐步建到新镇区高乔大道两傍;其次望城六中、靖港中学均靠近靖格线,使学生消费群体对靖格线产生经济拉动。于是使整个新镇区城镇建设基础呈两条长带状发展,再加上镇区外围大部分为农田,对镇区城镇建设也受到一定限制。2、在高乔大道及靖格线开发建设时,预留交叉口也有些不太合理。比如开口宽度不够、无车道转弯半径,甚至有开口错了位。3、为此,在方案总体构思时,结合靖港镇区现实状况并在保护基础农田标准上进行。使镇区总体计划既含有超前性,又符合靖港本身特点、含有可操作性,根据确定城镇发展方向和布局标准来进行总体构思。把农田、水域等自然生态环境和城镇建设结合,让生态农田对城镇用地进行自然分割,使城镇用地成跳跃式发展,真正表现乡村城市特色。计划近期关键是做好行政中心搬迁及发展一类工业用地,并对部分零星居民用地及现实状况道路、建筑等进行整改。远期当城镇建设发展一定规模,建设用地需要扩充时,对部分基础农田进行置换,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及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促进靖港经济快速发展,使靖港镇区建设按计划逐步实施。三、计划结构布局本方案利用农田、水域把镇区建设用地分成三个组团,形成组团式发展模式,组成“两轴两带三组团”总体布局形式。“两轴”即公共活动轴和生态绿轴;“两带”即生态休闲农业带、生态观光农业带;“三组团”即西面文教组团,北面行政、居住组团,南面商业、工业组团。经过城镇主干道把三个组团串连起来,组成含有乡村城市特色田园式小城镇。集镇建设用地结构一览表序号分类代码用地名称面积(ha)百分比(%)人均(m2/人)备注1R居住建筑用地51.0432.0139.26R2居民住宅用地51.042C公共建筑用地36.4322.8428.0C1行政管理用地4.633.56C2教育机构用地12.589.68C3文体科技用地5.193.99C4医疗保健用地1.120.86C5商业金融用地11.488.83C6集贸设施用地1.190.923M工业用地5.513.454.24M1一类工业用地5.003.85M4农业生产设施用地0.510.394W仓储用地2.181.361.67W1一般仓储用地2.181.675T对外交通用地10.116.347.77T1公路交通用地9.07T2其它交通用地0.946S道路广场用地31.8619.9824.51S1道路用地28.9522.27S2广场用地2.912.247U公用工程设施用地1.951.221.5U1公用工程用地1.501.15U2环卫设施用地0.450.358G绿化用地12.888.079.9G1公共绿地12.889.99集镇建设用地156.21100120.1610E水域和其它用地3.24——11集镇计划范围用地159.45—注:计划人口为13000人第五节用地布局一、用地布局关键点充足利用现实状况水体、农田及道路等,构筑山水田园城市生态环境,精心塑造优美建设地段和开放空间关系,构筑广场、公园、滨水环境和林荫大道,打造生态田园镇区,大力提升靖港作为旅游服务城镇生态环境形象。经过对现代城市形态和传统风貌友好处理,努力塑造特色突出,文化深厚城市新区形象。计划经过绿色渗透布局模式和精心塑造人性化绿色小区环境来维持该地域原有生态结构,从而实现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友好共生。二、居住用地计划现在,靖港镇区计划范围内村民点分布零乱,住宅以二、三层砖混结构为主,沿高乔大道及靖格线关键为商住建筑。总体建筑质量通常,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环境较差。计划靖格新镇区居住人口为1.3万人。居住用地总面积为51.0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32.01%,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39.26居住功效靖港镇区计划关键功效。计划本着相对集中,少占耕地标准,同时考虑方便村民生产、生活等原因,把居住用地分为村民安置用地、居民用地。村民安置就近处理,居民用地部署于地形和交通区位很好及紧靠部分关键服务设施地块内,便于城镇建设良性发展。本方案在靠近生态农田区及高乔大道公共设施很好地段考虑为居住用地,靠近水域、农田等优美自然风光带,建设建筑容量低、建筑密度小高级生态住宅。三、工业仓储用地计划现实状况靖港镇有一定规模企业有长沙庆湘蔬菜食品企业和长沙恒瑞新材料开发等,关键分布在老镇湘江边一带。工业企业分布比较分散,部分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也没集聚性。计划在新镇区安排一片工业区,作为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生产建筑用地,并计划一批低能耗、科技含量高无污染一类工业进镇区边缘,严禁引进对环境有污染工业企业。关键分布于计划区南面交通区位条件很好地段,且在镇区下风向,降低对镇区环境影响。靖港现有仓储用地只有在老镇靖港粮站仓库,且部分仓库房已经出租办作企业厂房。充足发挥原有仓库作用并计划结合工业用地部署少许仓库用地。四、公共建筑用地计划现实状况靖港镇区公共建筑用地为16.52公顷,占现实状况总用27.3%,其中大部分为学校用地,其它公共建筑关键零星分布在高乔大道两傍。和《村镇计划标准》相比,结合靖港集镇性质,百分比适中,但结构不合理、占地面积偏小。1、行政管理用地:伴随镇政府及镇法院搬迁,在镇区北面以高乔大道为依靠形成一个行政办公中心。2、教育机构用地:镇区现有望城六中(高中)、靖港中学(初中)、民丰中心小学、前榜小学各一所,暂无规模性幼稚园,根据集镇人口规模,结合《村镇计划标准》在此次计划中将其在现有基础上扩建,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前榜小学并入中心小学,把中心小学改造为一个标准完全小学。近期在镇区新建一所标准幼稚园,远期在镇区计划新建一所成人业余学校和两所幼稚园。3、文体科技用地:集镇现实状况文体科技用地极少,集镇人民文化娱乐生活比较单调,现在镇区只有一个应龙图书室和两个小歌厅,伴随集镇经济不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停提升,再加之靖港旅游服务不停发展,该镇作为旅游接待镇职能,故而对文化科技娱乐需求也在不停提升。此次计划中在城镇中心地带结合城市广场计划一块文体科技用地,为集镇文化娱乐中心,其中建老、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科教馆等项目,并扩充应龙图书馆。4、医疗保健用地:现实状况镇区只有一个镇卫生院分支,伴随集镇规模扩大,把原设在老镇卫生院搬迁,使其规模和医疗设备上均达成国家标准,原镇卫生院设为分院。同时在居住建筑用地内结合居住区设计配套部分规模较小医疗所。5、商业、金融、服务设施用地:集镇现有商业、金融、服务设施,关键是以部分零星门面表现,也是高乔大道和靖格线部署。在此次计划中,商业金融服务设施布局关键依靠现实状况成条状分布,少许分布于居住组团内,并结合农贸市场形成商业中心。在此次计划中把高乔大道南段及靖格线西段计划成两条商业街。6、集贸设施用地:集镇现实状况没有集中成规模集贸设施用地,均是部分零星摊点,依据此次计划和对集镇性质定位,计划将农贸市场、工贸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作为此次计划一个侧关键。农贸市场、农副产品市场设在高乔大道和靖格线交叉口西南面,工贸市场(工艺品市场)则设在该镇中心地段高乔大道两侧,汽修等市场可结合对外交通配套设施设置。第六节道路交通计划1、计划标准:道路通畅,交通便捷,设施齐全,满足集镇生产、生活需要。2、路网计划:依据集镇用地布局特点,集镇路网采取棋盘式布局形式,经过镇区主干道将整个集镇三个组团联接在一起,形成整个集镇道路骨架。高乔大道按现有路幅68米设计并对其实施限速交通管制,靖格线结合现实状况堵坝渠进行设计,把堵坝渠沿河风光融入靖格道路之中。3、道路分级:此次计划道路分为三级,一级道路22~68米,二级道路18米,三级道路12~4、集镇中心广场:结合消防、防汛要求,在紧靠高乔大道和靖格线交叉口东南面靠堵坝渠计划一处游憩集会广场。并在行政中心计划一处市政广场。结合广场和各公共场所部署配套停车场用地。第七节绿地系统及景观特色计划一、绿地系统计划靖港集镇现实状况集中公共绿地几乎没有,现有街景较杂,部署较混乱,整个镇区视觉景观不好。此次计划中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