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_第1页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_第2页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_第3页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_第4页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1

差异化的表现:

苏宁具有更强的“耐久力”:对比国美、苏宁在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团队、后台服务体系、信息系统以及旗舰店策略上的差异,不难发现苏宁在整个管理“软体系”上,具有更强的长期耐久竞争力,如果国美不在上述方面进行战略性升级,那么苏宁的这种战略优势将推动其最终胜出。

在中高层管理团队建设方面,国美、苏宁分别采取了“空降兵”与“子弟兵”模式,“空降兵”模式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引进,快速提升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国美在店面促销、财务运作管理、投资者管理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与此息息相关,但是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管理团队的稳定性较差,同时,受企业文化不同的影响,背景过于复杂的团队会对执行力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后台服务体系:

后台服务体系是国美与苏宁在管理模式上的`重大区别,国美采取的是“外包模式”、苏宁采取的是“自建模式”。

信息系统:

国美苏宁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战略差异,苏宁06年将投入1.3亿元的巨资进行信息化建设,而国美这方面的投入明显偏低。苏宁在信息化系统上的战略领先,尽管短时期内不能对企业的业绩产生立竿见影式的效果,但是它将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模式逐步强化公司的竞争地位。

旗舰店策略:

家电属于购物半径偏大的商品,从中国人的购物习惯看,当进行大批量家电集中采购时,一般会选择规模大的店面进行购买,事实上,真正决定国美、苏宁未来经营绩效的亦是这种营业面积大、商品品类多的旗舰店。

目前,国美、苏宁均非常注重旗舰店的建设,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上不相上下,竞争能力处于均衡的状态。

国美、苏宁业绩增长上的巨大差异主要源自扩张与后台服务体系运营模式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扩张成本控制上产生巨大差异,最终导致业绩增长上的巨大差异。

苏宁采取的是“先相对分散、后逐步集中”的扩张模式,“同城店面”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国美采取的是“先相对集中、后逐渐分散”的扩张模式,“同城店面”总体上呈下降趋;苏宁后台服务体系“自建”较国美“外包”模式更有利于控制扩张成本。

从上市地和上市方式的选择上看,国美选择了通过借壳间接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方式;而苏宁经过多年的努力也终于实现了内地A股市场的IPO,两者的选择各有自身的优势。

资能力比较:国美棋高一着。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2

一、差异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差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品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和可能的发展水平上获得最大进步,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劳动习惯和身心素质等方面获得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其实,差异教学的实质概括起来就是“因材施教”,使教学不在拘泥于传统教学制造“标准件”“一刀切”的僵化做法,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学生的自身发展的可能性上。

二、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

1、高职学生的学力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来源复杂,有从普通高中考取的来的,也有从中专、技工学校或职业高中考取的对口高职生(即所谓的“三校生”),还有从职业中专转过来的五年一贯制学生,由于教育经历不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参差不齐,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学习的目标更是千差万别,学生之间不仅有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学生学习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要把这样学习力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之才,实施差异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高职学生的潜能存在较大差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该理论为个体间的差异做了很好的诠释,为差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并有助于在大型课堂中实施,把每一个体的智力结构看做是差异的和个体化的,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我国高职教育应该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特长或智力强项),使教育成为发现差异、因材施教、培养特长、树立自信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差异的存在的合理性,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成长,从而发挥自己的潜能,成长为创新人才。

3、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存在很多弊端,集中表现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了教育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一刀切的模式化教育,过多地理论知识的灌输,偏重于学生记住了多少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相互之间的差异,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一直陷于被动的学习境地。因此,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高职院校的各种工作的中心的情况下,实施差异化教学确有必要。

三、实施差异化教学的途径

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差异化教学,高职教育教学要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育教学理念、尊重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关键,具体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班级管理等多方面的实施差异化。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师生观。

1、教学目标的制定。针对层面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行有差异化的教育教学方法,使“上游学生能吃饱,中游学生吃得好,下游学生吃的了”,形成全面提高,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为社会培育类型繁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而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

2、教学计划的制定。可以根据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目标的要求,制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育教学计划,不同的教学计划在满足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难易程度上与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对有升学深造要求的学生教学计划可以多侧重于长线理论性的课程,教学任务可以稍重一些。而对于有就业需求的学生教学计划的制定可以多侧重实践与技能的培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需求。

3、教学内容的设置。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教学内容上应有所不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高职教师教育教学内容的选取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紧密与职业教育、双证书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外,为满足学生更高技能培养的需要,必须设计一些与素质拓展相关的教学内容。

4、教育教学方法的选取。在教育教学方法选取上,教师要在明确教育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选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断地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中汲取新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要求、方法和手段,实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使各层次的学生得到恰当的锻炼。

5、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不同心理,了解他们的思想与心理,分析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差异化教学层次的划分尽管是按照学生自愿与老师动员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的。但也要考虑到学生经历竞争环境形成的不同心理,有时候这种心理能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甚至产生退学的想法。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这个前提下,要充分尊重学生,以人为本,激发个性活力,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发挥出来。

6、采用认知考核和非认知考核、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等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实施差异化教学,由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式与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就难以统一。采用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进行评价,就能较好地避免传统的“分数是衡量学生的标准”的考核弊端,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形成良好的个性、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3

思念快餐店现状经过市场优胜劣汰,现今高校周边餐饮业的激烈竞争趋于缓和。店面规模相对固定,雇佣人数相对稳定,菜肴种类与口味变化不大。

高校周边餐饮业的问题

1:服务质量不高,上菜速度较慢,菜肴同质,特色不鲜明(一般各家餐馆菜单上的菜肴品种雷同程度高,价格基本一致,呈现一种“你有我有全都有”“千店一面”的状态。)2:餐馆扎堆现象严重,店面装潢简单,不具欣赏价值

3:周边餐饮价格战导致菜价呈现刚性,减价行不通,因此大部分商家选择了成本控制法,即削减成本以提高收益率。

4:周边商家几乎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降低服务成本,用菜本身的特点(色香味俱全、分量充足等)来弥补服务的不足,来吸引顾客,留住顾客。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商家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服务的边际成本要高于原材料的边际价格,但是商家的选择并不是最适合的.选择。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应该转换一下思维模式,跳出原来“价格战”的思维怪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分析餐饮业面临的问题,客观的认清餐饮业的环境,探寻适合成都高校周边餐饮业的发展道路。

对策

1:实行差异化战略,进行错位经营

随着大学生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个性化消费趋势日益明显。对社会消费品的不同需求,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这体现在餐饮业市场上,就是饮食消费已经从单纯的填饱肚皮、一饱口福开始转变为吃特色、吃新奇、吃文化、吃营养、吃健康的多感官享受。人们这些餐饮消费习惯的改变,必然要求企业差异化经营。而目前的“同质化”的现状显然与消费者的偏好背道而驰。

高校周边的餐饮业要摆脱“同质化”竞争的困扰,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将是一个明智之举。这就要求重新对成都高校周边餐饮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查,对消费者心理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市场发展趋势作出预测。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强项,调整自己所在的环境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不断推出新的经营形象和特色产品,密切关注消费需求的动向,使之和市场脉搏一起跳动,走出一条与众不同个性化经营之路。

2.就地取材,雇佣高校中的学生做服务员

仔细分析餐饮业中服务员的特征不难发现,其实服务员的工作时间比较集中,一天中也就中午和晚上吃饭时间工作量大。这是店主不愿意聘请更多服务员的根本原因。同时,这一特征也使餐饮企业聘请兼职钟点工成为可能。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4

随着教学理论的深入发展,教学策略的研究逐渐成为教学研究所关注的主题。最近我读了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一书,这本书致力于对教学策略理论的进一步探索,并力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有所作为。其中导言部分对教学策略及实用教学策略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十六章(第一章差异教学概述,介绍了差异教学的本质、内涵、主要观点,它与个别化教学、分层教学的区别联系。第二章至第十六章,逐章对十五个策略)进行阐述。读了之后让我深受启发,一定将这些使用的教学策略用于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这本书触动了我对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的几点感悟。

《差异教学策略》告诉我们,为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各学科的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时间多少,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好探究,如果教学方法不允许这样做,他们就会感到乏味无趣。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地理知识,感受并探索地理世界里的奥秘。我还布置了学生的小对子互相帮助,寻找记忆的方法。最后在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带领下,全体

学生都动了起来。学习地理还能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还能让学生真正地领略地理教学中的魅力;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地理之美,在思考中感受地理之美,在创造中感悟地理之美,自然地对地理产生兴趣。

《差异教学策略》耐人寻味不仅让你忍不住一次次再翻开,让你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帮你梳理了由困惑带来的纷繁的思绪。《差异教学策略》不仅对你阐明了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观点,更教会了你怎样去测查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和怎样开发学生的潜能。特别是那些具有说服力的案例,每每读来,迷茫与思索之后总有新的收获。

读完《差异教学策略》我更觉得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这个布满荆棘和坎坷的道路上,让书籍成为你的朋友,多读书,从书中你可以寻求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最复杂的问题的答案。非常感谢这本书,让我从中受益匪浅,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一定会潜心研究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5

一、解析:学生差异性资源的文化价值

在多元文化得到充分发展,多重价值需求日益提升的社会背景下,人本教育思想已深入人心,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差异性”和“差异性教学”也倍受关注。差异反应的是个性,学生的差异性就是指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认知水平、认知结构、认知风格、性格特质等多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1)尊重差异,教学过程存在的基础。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源泉和推动力。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学生间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在总体教育目标调控下的差异性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一种发展趋势。差异性教学的人本价值是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差异性教学的教育学价值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差异性教育的社会价值是推进整个社会的民主进程;差异性教育的文化价值是促进多元文化发展。

(2)促进主体间差异互动,实现教学相长。教育社会学的“互动原理”指出,在一个教学群体中保持一定的差异,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而适当的互动是维系人际关系、促进交流和形成集体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在这一过程中知识的传承决定了教师要成为一种教育者的角色,而同时学生群体的个性化特点也影响着教师的人格、性格及专业化发展,因此教学过程具有多向性,教师也成为学习者,成长者。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3)教师的角色——学生差异性资源的组织者、促进者。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实质也是在寻求一种尊重学生差异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成为学生差异性资源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作为一名当代社会的教师,一定要树立一种差异教学意识,保护好每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努力去满足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对特质学生多一些关注,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全面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

二、探求:开发学生差异性资源的具体途径

开发学生差异性资源即差异性教学。目前的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进行差异性教育,要求教育者要开发好,组织好、利用好学生的差异性资源,即进行差异性教学。在教学中,如何将此落实到位,一直是教育实践者所困惑的问题。

(一)鉴别差异,差异性教学的前提

(1)客观存在的学生差异。人与人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先天遗传上,还表现在其身心成长与智能发展的后天条件上。因此其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水平、兴趣爱好、发展方向、发展速度等方面也会有区别,最终能达到发展水平都也是不相同的。差异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感知上的分析与综合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的差别、情感表达上的外显与内隐的区别、兴趣指向的差别、气质、性格等类型的不同等等。

(2)鉴别方法的多样化。教师要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世界,掌握鉴别差异的心理测量方法。要结合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实际,通过对学生活动及各学科教学的深入细致的观察,有效地对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进行鉴别,这也是进行差异性教学的前提。

(二)划分差异,差异性教学的条件

(1)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目标不仅要根据课程标准,更重要的依据是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班级中一般都有几十名学生,学习基础、认识兴趣、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要制定出对全班学生都适用的唯一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合实际的。设计教学目标必须具有一定范围,让学生对于目标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的下限,了解达到怎样的水平才是基本合格的.。

(2)教学内容的分层。在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的教育时代里,对于教学内容加以分层以供学生选择,这样对于集体教学中的全体学生的智力发展的促进和提升都是利大于弊的。

(3)课程编制的分层。学校教学都是按照课程标准统一进行教学,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有快有慢,接受能力有高有低。课程标准的统一是教学所必须遵循的,而对于课程的编制则是要求教师必须区分对待的。

(4)课堂练习的分层。如何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中,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使我们分层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实,让每位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都有所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清楚每一个教学环节的侧重点,对于知识的巩固也要有所侧重,有意识地按不同层次训练学生,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差异形式,差异性教学的体现

(1)分组方式: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按照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点、性别差异、文化背景等因素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分成若干小组。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学习活动,在这样的合作活动中使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激励,获得自身的有效发展。

(2)促进生间互动。互动,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时的相互依赖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希望看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相依的真正互动。

(3)实施开放性教学。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编在固定的班级,而开放式的教学则要求把学生按照某种差异因素来进行分班,目前我们学校实施的特长选修课就是一种开放式的走班教学。学校也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开设同一课程,呈现出不同进度的同一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去自愿、自由地选择自己要学课程的进度,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很好面向个别差异。

(4)网络化教学的选择。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教育使因材施教成为一种更切实的可能,学习变成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个性化的学习得以真正实现。在学习过程中,还可建造可参与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通过与创新环境的交互作用,获得知识和能力。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性发展的差异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改革理念已经越来越为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所重视,差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也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教育改革潮流,但与实践领域的繁荣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差异教育课程理论的研究相对较为贫乏和薄弱,而理论上的苍白必然会导致实践上的肤浅和混乱。因此,构建着眼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的差异教育课程理论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差异教育的课程观进行了探讨。

一、差异教育的内涵

差异教育是旨在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其认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强调三点:“从差异出发”、“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和“为了差异发展”。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教给学生统一的生活规范,而在于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所以差异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追求就是要促进学生主体性之个性化发展,这就是“为了差异发展”的目的之所在。“从差异出发”就是要把学生原有的个体差异视为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或前提,把学生之间丰富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巨大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是指为了实现学生的差异发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在教学组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等方面为学生设计并组织灵活的、弹性的、差异性的教学活动。

二、差异教育课程的意蕴

差异教育倡导全面、和谐的教育,其课程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主体性和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其课程观包含如下三种含义:

1、差异教育的课程目标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差异教育的视野中,学生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独特的、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人。学生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此,要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而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一位学生具有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差异性正是个性的本质特征,只有尊重、珍视学生的独特性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鉴于此,我们认为差异教育课程的基本目标应该定位于:营造一个开放的、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学习设计的课程环境,以课程组合的多样性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通过有的放矢的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实现既掌握知识技能又充分发展学生特长的教育目的。同时通过自主选择激发学习动机的持久性,增强自我发展的.目的性,提高学生的总学力。

2、每一位学习者自主选择贴近自己生活世界并与未来发展紧密相关的个性化的课程内容

鉴于每一位学生具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独特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在课程内容选择问题上,差异教育主张选择那些与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高度相关、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生生的经验为课程内容,选择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有密切联系的课程内容,选择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课程内容,并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同时,鉴于差异教育要适应每个个体的需要,这在客观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主动、自觉地引导、帮助每一位学生设计适合其智力组合特点、适应其个体教育需要,能促进其天赋得到充分的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使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得到展示和发展,最终实现其个人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完善和发展,其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变。

总之,差异教育课程应该把每一位学生的差异视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并对之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把隐含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的课程内容外显为活动并使之课程化,通过设定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展开教育活动,使文化课程与日常生活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学生在体验化的教育过程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感悟、自我完善、自主发展。

3、差教育课程组织采取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机结合的方式

差异教育的课程组织是指将差异教育课程各要素或学习经验进行安排、组合、整合,以期形成一定的课程结构,达成差异教育的课程目标。它贯穿于差异教育课程设计的始终。从某种意义上讲,差异教育的课程组织就是差异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将课程内容按照功能性、多维度重新组织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类课程,并使之有机结合,从而建立起富有特色的差异教育课程体系。

学科课程以学科内容为组织重点,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主要脉络,主要是为了完成国家的统一目标,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和任务,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础学力,以及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基础培养。

活动课程是指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也叫做生活课程、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重视儿童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重视儿童的实践和直接经验,把儿童作为活动的主体,因此这种课程有利于儿童的个性发展,有利于照顾儿童不同层次的需要。

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让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系统的文化遗产,活动课程的主要价值在于让学生活动,获得对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实经验。二者可以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7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于客观存在的学生个体差异及自我效能感的问题十分关注。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在教学第一线的实践工作者,都在为解决因学生存在差异,不能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素质教育既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素质上是相同或相近的,同时又看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教师要了解学生,洞察学生的心灵与秉赋,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性出发,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知人善教,进行差异教学。在实施差异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然后将学生分层,通过设立多层次教学目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满足各类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发挥各自的优势特长,使每位学生得到个性上的充分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差异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但事实上,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每个人都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心理世界”,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不尽相同,各有侧重。而重视学生的特性和培养具有个性的人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进而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

从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校(特别是高师院校)连续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就应该有针对性采取一些方法,尽可能的平衡每一个同学。而差异教学就是在班级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二、差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差异教学法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知人善教。

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致使学生的智力发展各有特色。“差异教学法”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优势,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呈现出殊途同归的特殊效果,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

差异教学法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指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情感可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有强烈的学习热情,就会兴趣高涨,不知疲倦地学习;如果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刻苦努力,锲而不舍。因此,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实行差异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运用差异教学法必须做到

第一,承认差异、认清差异。

英国教育大臣在评价中国的教育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国式的教育,的确使平民得到了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失去了千千万万个丘吉尔。”总之,只有正视学生的差异,才能避免失去千万个丘吉尔。只有正视学生差异,才能使各类拔尖人才脱颖而出,适应新的国际人才竞争,才能使我国真正成为人才济济、垒面发展、充满活力的国家。

任何两个个体之间总是会有差异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进行差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清楚学生们的“差异”所在,也就是确定不同学生在学习面前的主要障碍都有哪些。有的学生可能是基础差或者知识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学习状况不理想,有的可能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而总是事倍功半;还有的可能是因为自身的兴趣不足、学习情绪消极、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导致学习起来困难重重;甚至有些学生是因为人际关系等其他客观因素对其心理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学习成绩。

教师需认清学生的“差异”,以学生的差异为基础,制定差异的目标,实施差异的计划,通过差异的教学程序实现有效的解决学生的整体学习问题和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整体提升的共性目标。

第二,尊重差异、发挥个性。

1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对待同一现实,学生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这就是性格差异。对于不同的评价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的差异。在数学领域,这种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在评价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让数学课堂呈现丰富多彩的格局。

2尊重学生的兴趣差异。为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兴趣差异,激发其兴趣,发挥其潜力,并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比如对于爱唱爱跳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可在适当的时间组织一场演唱会,或演奏会,或歌舞表演等等。喜爱服饰的学生,可组织服装模特表演比赛。喜好书法绘画的学生,可组织他们开展书法或绘画作品展出。喜欢旅游的同学,可组织他们进行乡土历史的调查,摸清家乡有多少值得保护的古桥、古庙、古塔、古墓、古居的情况。爱辩论的学生,可组织辩论赛。总之把各种有兴趣特长的学生培养、选后,还应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现代社会注重互相学习和团结协作,这种优秀品质应在学生时代就逐步养成。

3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学生能力的差异是十分显著。如在学生中不难找到“五音不全”者与原唱音乐创造者。数学神童与语音不全者等等。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若过分强调劣势的训练,可能会使他们的兴趣与热情消耗殆尽。这时,教师就要努力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创新性的发展。实行分组教学把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分配到能力较强的小组中,每个小组成员不但要自己要学好,还要帮助其他同学学习,让他们知道只有垒组成员都成功,自己才算成功。在学生分组实践中,对每个学生,教师都要以爱动其心,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只有对每个学生都有诚挚的爱心,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使差异教学成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和集中表达。民主、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根本价值理念的重要方面。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夙愿与追求。我们倡导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和谐是对差异的尊重与包容,追求人们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共同提升,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民主和和谐之间也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是相辅相成的。

民主与和谐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在2014年5月4日的北京大学讲话中做了完整的概括:“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国语郑语》中论述道:“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认为阴阳和合而生万物,完全相同的东西则无所生。“和”中包括着不同事物的差异和矛盾多样性的统一。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侧重指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而不同则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和”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的事物,这不仅是民主平等相处,而是更进一步的不同事物的相互依存,彼此吸取营养。“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体现在文化精神上则表现为生生不息的创造性和对差异的包容性。这些思想和理念,既有其自身的稳定性,又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和”更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民主与和谐反映了人们正向积极生活的需要,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中国人世世代代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成长。多少年来,人们在行为处事中自然而然地追求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环境。

民主和谐价值观的形成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教育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一定与特定社会、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主流价值相一致。教育民主、和谐是社会民主、和谐的基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进行宣讲、组织有关德育活动外,重要的是教育本身应体现民主、和谐。而我国当前的一些教育现象,恰是与之相悖的,如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争夺好生源,客观上对一些学生形成了歧视;学校将学生按分数排队,分为三、六、九等,给学生贴标签,伤害了部分学生;对升学有望的学生关注较多,而对其他学生低期望,关心帮助较少,学校教育更多强调了竞争与淘汰,忽视了合作与共生;教学“一刀切”,没有考虑不同境、文化背景、学习基础、智能水平、学习方式等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等等,造成了不和谐的教育现象。

教育民主强调师生、生生民主平等,教育和谐,即是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平等、宽松的氛围,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合理诉求;和谐的前提是承认学生的差异,并重视不同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创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提升的生态环境。

差异教育理念的实施

我们倡导的“和而不同”是“包含差别于自身的同一”。也就是在实现“同一”的过程中,允许有不同,允许存在差别。这反映在教育上,就是我们在追求孩子发展的共同目标时,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包容差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育“是在全面了解人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自觉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过程”。

要想达到教育的民主和谐,首先,要关注差异性、多样性的存在。学生差异性展现了个体生命价值所在。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以及获取信息的广泛性,早期教育的差异性都会反映到他们学习中,形成多元文化的学校生态环境。教育正因为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才产生了教育的可能性,才产生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其次,要关注诸因素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师生间、学生间并不是相克而是相生,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学生本身是课程资源的关键要素,是构建课堂生态环境的主体。

差异教育是指在教育中,立足学生个性差异(特别关注个体间差异与个体内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以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差异教育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师生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强调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这也是与社会主义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相一致的,差异教育在国内的兴起,也体现了人们对正向积极生活的追求。差异教育是针对过去我国“大一统”“一刀切”的教育提出来的,“大一统”“一刀切”的教育,无视学生的差异,不利于培养多种类型的创新人才,也不利培养学生民主和谐的价值观。

教育民主和谐,就群体来说,师生间、生生间围绕学习与发展有更多民主的心灵沟通交流,差异的个体相互依存,成为精神共同体,实现和而不同的局面。就个体来说,和谐应是心灵的自由和解放,扬优补缺协调发展,实现自我超越。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各尽其才,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和谐是具有活力的,是人成长的一种需求。

差异教育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和而不同、同中存异、异中求同、长善救失等我国传统文化的辩证思想,差异教育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构建适合我国教育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差异教育倡导者认为,个性是主体与外部生活条件相互作用形成的,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目标。通过教育发展个性,把统一性和多元性结合起来。辩证唯物主义观认为,个性系统中既包含着共同性,又包含着独特性,普遍就在特殊之中,同一就在差异之中。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集体的学习和活动。差异教学立足群体中的个体,追求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充分发展并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在集体活动中发展每个学生的健康的个性。每个人的潜能越是得到开发,越能对集体有更多的贡献。而优良的集体、民主和谐的氛围、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对每个人都是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像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要使学校里人与人的接触成为对人成长最有利的条件,同时要培养每个人对集体、社会负责的能力――这就是个人与集体的和谐统一。

差异教育关注个体间差异,这些差异可以表现在智能、兴趣、情感、态度、学习准备、学习方式、主体意识、自我效能感等方面,这既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挑战,也是课堂生动的源泉,教学中要将共性与个性辩证地统一起来;差异教育关注个体内差异,注重个体内差异的合理性,扬优补缺,开发潜能,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我超越,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差异教育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差异,理解差异,但不是消极适应差异,而是对差异具体分析,挖掘学生差异的教育资源,通过差异教学策略的运用,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学生本人最大限度的匹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相互作用,更好地实现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差异教育的课程设置

民主和谐的价值观要求教育在确保学生核心素养达成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实现自身的最大限度发展。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差异教育强调基础课程,确保核心素养的达成,并在关注共同课程和标准的同时,强调课程的灵活性、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除开设必修课程,保证共同的基本教育目标的实现外,还应开设选修课程、模块课程,供学生自主发展。另外,学校还应开设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发展兴趣、潜能和积极健康的个性。学校或社区应建立课程资源中心,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不同课程的需要。

差异教育的课程体系不仅与当前课程改革要求一致,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当前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差异教育的课程设置在强调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的同时,也同时强调对学生的共同的基本要求,早在十几年前差异教育的倡导者就强调核心课程,以保证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达成。差异教育在强调系统的学科课程的同时,为了使课程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以更好实现学生的情感目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也倡导了模块课程、活动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只是空洞的说教,需要学生的参与、体验、实践,我们可以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需要设计不同的主题模块,通过模块课程进行教育,同时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例如,扬州育才实验学校的“基于差异教育文化的儿童民主课程”,该课程以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为前提,鼓励儿童自主参与班级和学校的事务管理,使儿童的权益受到保护,让儿童学会过民主的生活,帮助儿童树立民主意识。课程以个性化的岗位设置引领儿童民主管理;以校园三级诉求平台的建立引领儿童民主对话;以差异化的礼仪塑造引领儿童民主修身;以争章晋级机制引领儿童民主评价,有效地培养学生民主和谐的价值观。

差异教育教学策略

差异教学是从课程标准的共性出发,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差异教育,由于参照了课程标准,减少了教学目标的随意性,又因为运用差异教学策略,从而使集体教学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也使每个学生更好地适应班集体学习,最终促进每个学生既达到共性的课程标准要求,个性也获得充分发展。差异教学强调大教育观,从n堂内外不同的教学要素出发,分别设计15个策略,整体考虑教学中如何兼顾个性与共性,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对于教育而言,学生知、情、意、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要求我们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如果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为他们提供相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唯一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维度,那么势必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撑不下”的局面,形成过度认知冲突,造成教育不和谐。差异教育的预设与生成挑战性学习目标策略、选择性的课程和灵活安置的策略、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的策略以及多样化的教育方法策略等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和谐课堂是指课堂教学各主要因素的良性互动和作用能充分发挥的课堂。师生、生生间在经历、文化、认知、兴趣、性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和谐的精神伦理,和谐正是差异的存在追求的一种境界。差异教育强调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更好地照顾学生差异,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差异教育的同质组和异质组交替运用的策略通过异质合作,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对同伴的尊重、肯定与交流合作的需求,通过同质合作满足部分学生的发展需求,两种形式交替运用,并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更好的照顾了学生的差异,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发展。

在差异教育的视野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是平等对话的关系,在对话中形成和谐的精神共同体。教育教学过程也是在民主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差异教育的创设民主和谐教育环境的建设策略,强调和谐环境包括物理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物质环境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如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应坐在靠近讲台的U性区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也便于教师的更多关注。和谐环境更强调心理环境的建设,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确立公正的班级奖惩制度,创设自由宽松的班级生活,这些是建立和谐的教育环境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当然差异资源的不确定性、丰富性也随时可能带来矛盾冲突,适度矛盾冲突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但也有矛盾激化造成课堂不和谐,教学中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使矛盾维持一定的张力,并及时发现矛盾苗头给予有效化解和引导。

差异教育强调对学生的多元评价,认为单一的评价是造成差生的根源,是不公正的评价,因为学生生来就有差异。差异教育强调共性评价和针对性的多元评价相结合,在开展常模评价、标准评价的同时,十分重视课程本位评价,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差异教育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差异教育的过程也是民主教育与和谐教育的过程,值得大力提倡。

一、问题的由来

差异发展,顾名思义是指个体不同程度的、有差别的发展。它是相对于“统一发展”、“同步发展”,或者“平均发展”而言的。在许多教育工作者看来,“差异发展”就是“特长发展”;“差异发展教学”就是办“特长班”和“分快慢班”,实施“贴标签式”的教育。其实,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思想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的因素在内。结合以下的实际国情来看,实施差异发展教学是顺势而生的一种趋势。

1.社会转型时期必须大力发展经济的现实国情发出了对具有个性独特性人才的呼唤声

社会转型就是指社会形态的转换,包括了社会政治形态、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文化形态的转换。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变得更民主,经济变得更繁荣,社会文化形态也变得更多元化和人文化。北师大的石中英教授在《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一书中指出,一个时期的知识形态和社会形态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悄然立于时代的舞台之上。在这种经济形态下,人的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了支撑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本和第一资源。大量的研究表明,“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个性独特性的发展是创造力的土壤,只有个性独特性得到充分发展的人,才能拥有丰富的创造性。自然地,作为未来社会主导经济形态的知识经济强烈呼唤着具有鲜明个性独特性和丰富创造力的人才。显然,这样的人才与学生的差异发展有密切的相关。我们的教育应当承担这样的历史使命。

2.尊重差异是当代多元文化的发展的应有之义

社会转型时期中的文化形态转换主要是社会价值观念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生活方式的转换。当今是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其最突出特征之一就是多元文化的发展。多元意味着民主、平等,尊重个性和差异。尊重文化的差异就意味着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型,我国的社会文化也步入了一个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时期。多元文化的发展必然带来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冲突。法律法制意识,个人主体意识和多元差异平等宽容的精神等,已逐步走向社会意识的前台。同时,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引起了多元文化的冲突。大家都知道,文化与教育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些冲突在当前我们学校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在这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中,每个人都必须从自己的主体立场出发,做出自己的文化选择。但是,当代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却缺乏适应这种多元文化生态环境的基本能力。他们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体验和认同,也缺乏对异族文化的理解和宽容,更缺乏对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评判、选择的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要顺应多元化的发展就必须尊重个性和差异,学校教育就必须重视差异发展的教学,这是毫无疑问的。

3.实行差异发展教学是对“划一性教学”之沉疴的绝地反击。

自春秋战国以降,孔夫子“因材施教”的理念一直为后代教育家们奉为经典的教育原则。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得到实现后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加速了普及教育的发展。其班级授课制的“五大要求”中就包括了全班学生同时做同样的功课和每个班级有固定的课本等要素在内,这对普及教育的发展以及后来整个世界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但随着现代机器大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为了适应这种“标准化人才”之需要而诞生的课堂教学制度也上行下效地以“标准化”为其基本特征:固定班级、固定教师、统一课程标准、材、学计划和进度,统一课程表和作息时间。究其根源,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实现高效地培养人才。这种机械化、程式化和批量化的培养模式虽然满足了发展社会经济对标准化人才的需要,但是培养出来的是千人一面的人才,这对人的个性、特别是人的创造性的培养造成了缺失和抑制。由于工具性的教育价值取向,高度集权的教育制度以及有限的班级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划一性教学”四处横行,这导致了差异教学在我们教育理念中的严重缺失和无人问津。所以说,要对“划一性教学”的沉疴“去魅”,实现差异发展教学是责无旁贷的。

二、差异发展教学的内涵

在进一步洞悉差异发展教学的内涵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从分析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的两种视角入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差异发展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备受关注。综合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差异发展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开展差异性教学活动,以促进每个学生主体性的个性化发展。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环节上:从差异出发、为了差异发展,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第一,从差异出发。差异发展教学认为,学生原有的个体差异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一切有效的教学都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的个体差异。与此同时,学生间丰富的个体差异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第二,为了差异发展。差异发展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目标是要促进学生主体性的个性化发展。这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追求。第三,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为了实现学生的差异发展,就必须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组织上、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评价等方面为学生精心设计并组织灵活的、有差异的教学活动。

三、差异发展教学的实现途径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应该结合其内涵中的三个特征,通过其起点、过程、终点三个步骤来实现。

1.从认识学生的差异出发

从认识学生的差异出发就是从其起点上分析他们的差异所在。起点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遗传素质不同、已有的智力水平差异、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差异、家庭文化差异,甚至性别差异等方面。①智力差异方面。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每个学生由于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其智力发展各有不同。②认知风格的差异。认知风格代表着学生在广泛的学习和社会情境中经常反映出来的在感知、记忆和思考模式上的特定类型。根据认知速度的不同,有些学生属于“冲动型”,有些学生属于“沉思型”。前者以冲动为特征,表现为思维反应快,但容易犯错误;后者以反省和沉思为特征,表现为遇到问题不急于回答,在作出反应之前对反应进行评估,颇有“知者不言”的风格。③学习风格的差异。格里格斯对学习风格的定义是:“一种综合的、典型的认知、情感和生理特征,这些特征充当学生如何感知学习环境、与学习环境互动、对学习环境作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指标”。与认知风格相似,学生的学生风格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效果。

2.对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对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差异发展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得以实施的具体操作。结合差异发展教学的理论,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进行差异发展的教学。

(1)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异对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业成绩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学生在智力方面呈现出的迥异必然要求我们采取不同的学业评价机制。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要以绝对的、划一的标准来认定学生的优劣。有些学生由于天赋差,或者语言学习的能力有所欠缺,那么在英语学习的业绩方面也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结果。所以说,考试分数的高低不能作为评判学生好差的唯一标准,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们在原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进行评价。因此,教师应该相应地进行“扬其长,避其短”地评价。

(2)基于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的差异而采取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生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首先,要拟定面对全体学生的差异教学目标。要注意目标必须具有层次性。即是说,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目标,又要有面对少数学生的个性化目标。

(3)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家庭的学生以及根据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根据学生文化资本的不同,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3.追求为了学生差异发展的理念

差异发展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的核心追求就是要促进学生主体性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可以说,我们探讨差异发展的发生机制或原理,以及为此采取的种种教学措施就是为了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其相应的、充分的差异发展。这是差异发展教学的终点所在。“直面差异是教育智慧的核心”,我以为,这表达了一个近乎真理的信念。只有当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而采取多样性、有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意识上的人才。这种具有个性独特性的人才正是我们这个民族在当今时代所需要的。

总之,差异发展教学是立足于我国目前的教育实际条件,从课堂教学改革着手而展开的。它强调在现有的课堂教学条件下,通过教师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打破传统划一性教学理念的桎梏,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设计,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参与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以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勇于在差异发展教学领域进行探索,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道义和职业操守。

与初中的基础化学相比,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概括性更强,更具系统性和理论性。如何让高中化学课堂成为高中生热爱并保有持久兴趣的一门学科,历来是高中化学教师精研细思、不断探索研究的一项课题。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好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间的衔接,关注学生从低到高的过渡差异,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及时发现师生差异,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化学课堂教学才会有实效性。

一、正视过渡差异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对于刚刚步人高中的学生来说,既有知识衔接的过渡过程,又有由初中生升为高中生后成熟性、独立性、自觉性的外显差异,也有思维概括性、逻辑性、批判性的内在差异。这就使得高中教学方法要有别于初中教学方法,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初中生与高中生的教学差异,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和认知特征,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和提高高中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上。在课堂教学中,初中生对于化学的认知是从直观、形象的自然现象或者现场实验演示中建构有关化学基础概念和规律的;到了高中阶段,高中生自我知识的建构则是通过多种渠道实现,除了直观形象的实验演示外,还包括运用模型来学习和理解化学概念和规律,同时探究性实验更成为高中生自主学习的最佳载体。因此,高中化学初期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过渡差异,课堂知识讲解应由浅人深、层层递进,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逐步引导高中生从初中阶段的“知其然”过渡到“知其所以然”,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激活和拓展。

例如,教学《海水中的化学元素》一课时,先通过温习调动学生的学习认知记忆,回顾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以及活泼性强的金属(具有还原性)能把活泼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高中生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并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推动学生不断探究,认识氯、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探究其氧化性强弱的比较方法,了解溴单质及溴的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也就是说,因为过渡差异的存在,课堂教学最好能从“旧”导人,以初中的知识为起点,引入高中化学知识,从而实现完美衔接,防止断层现象,确保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升。

二、正视个体差异

“正视尊重个体差异”这一教育理念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开展要围绕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认知程度、生活阅历、身心发展等方面的不同都造成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及时捕捉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教W,让不同个性、不同认知的学生都能得到各自的发展,获得化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就拿化学实验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的任务目标,实现人人参与、各有所获的目的。如在“溴、碘提取”的探究实验中,教师提问:(1)下面通过展示的液溴,请同学们从它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描述溴的物理性质。(2)溴和碘的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请问溶解度不同,溶液的颜色会不会也不同呢?第一个问题不难,只要观察仔细就能表述准确,这种问题适合抛给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第二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记录,通过表格的形式对比不同的实验结果,最终得出答案。该过程,让学生燃起了探究的勇气,让思维敏捷的学生更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开发思维、收获知识。

三、正视师生差异

1.差异教学的概念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美国学者汤姆林森指出:“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美国学者戴安赫克斯指出:“实施差异教学意指教师改变教学的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分析上述定义,三者在涵义上是基本一致的,都强调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不以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等需要,要使所有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必要性

2.1学生差异的客观性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高中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校,其素质、能力方面的差异,必定使得他们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此外,数学教学中还存在教材衔接问题,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脱节,而教师在教学中又常常忽视知识的衔接问题,易造成高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势必造成“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2社会对差异的需求性

系统论认为,系统中千差万别的各要素各施其职,系统才能良性循环。自然界各要素的差异和谐共生,社会也是如此。社会学理论研究表明,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工越复杂,人才多样性的需求也越大。和谐创新型社会需要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富有革新的创新型人才。

2.3差异教学可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差异教学“并非假借学生间的差异,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降低标准,实施传统意义上的照顾学优生、放弃学困生的淘汰制分化教育”,而是坚持发掘学生优势,给每个学生提供“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且学生乐意接受的具有挑战意义的学习内容”。差异教学重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认知结构、学习兴趣、态度及学习方式和教学的相互作用,注重与学生个体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合在一起,同时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充分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和生成性,适应个体差异的需要,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强调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使之能够在多元的社会环境里实现自身价值。这正体现了当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

3.1教师要树立差异教学的教育观

作为当代的教师,我们不但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观、人才观,而更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生态资源观、多元智能观、全纳效能观、差异发展观和多维评价观,差异教学正是从新的角度诠释了这些教育观。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差异教学所倡导的教育观。

3.2创设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要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人际环境,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认识自己,开发自己,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营造更多的生长点。

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教育就应该是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因而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社会要求,以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

3.3在教学各环节中差异教学的实施

(1)差异性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面向全体,尽可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确立有差异的目标,使学生在智能优势领域得以更好地发展。具体来说,面对班级平均水平,建立适合于中等生的教学目标;顾及学优生的学习要求,确定较高的教学目标并准备相应的材料;针对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建立以合格为标准的教学目标并准备相应的辅助材料。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可要求学困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中等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学优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前预习的差异性要求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准备,是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课前自学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能自我指导实践,逐步培养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调动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学校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而言,预习是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为此,我们应该根据高中数学教学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不同的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可要求学困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同学或老师,带着疑问听课;中等生能自觉复习旧知识,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能初步完成练习题,并能主动求教或帮助他人;学优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身边的同学。

(3)课前教师的诊断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这个高效率意味着,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国目前中学教学普遍采用的还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依据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大体相同。但从客观上讲,在同一教学班里,由于主观、客观、先天、后天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诸多方面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初中学生中表现尤其突出。教学中却存在许多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对待差异的做法,如无视学生差异的存在,实行无差异教学;不公平地对待学生的差异,即以不公平的手段和态度对待有差异的学生;虽然承认差异,但受“统一目标”的影响,不知如何对待,看成是消极因素,一味主张消除差异,却无法区分差异的类型和性质。这些做法不仅未能使学困生获得帮助,还使优等生失去学习兴趣,特别对学困生来说,这些大大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出现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特别是苏州市政治中考实行开卷考试后,试卷的灵活度变大,考查的内容偏重于检测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的开放性要求学生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还必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思辨能力。根据马特森的实验:他用复杂程度不等的材料给学生练习,经过相当的时间后,他发现练习材料如若简单,则使学生的差异减少;如若复杂,则使他们的差异增加,所以,随着初中政治开卷考的实行,其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差异增加。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笔者探索了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遵循“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差异教学、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对初三政治课堂“差异教学”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差异教学”的具体实施

差异教学的关键在于“面向全体、照顾差异、发挥潜能、全面发展”,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差异教学的具体操作如下。

1.提出差异性要求

我们过去的教学是根据班上的平均水平制定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这个平均水平是虚的,结果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跟不上。教学目标应当体现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向学生提供多样的、不同层次的教学,消除“被冷落的学生”这一不良现象,促进有差异学生的普遍发展。

例如:九年级第九课《发展人民民主》第一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教学,可要求优等生掌握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及如何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及它如何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最后归纳总结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途径有哪些。中等生掌握前三部分要求,最后能理解老师补充归纳的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途径即可。学困生掌握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只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差异性的要求,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设计差异性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众多的、有层次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具体做法是:把每天的练习题分三个层次(基本练习题、发展题、思考题)。基本题主要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如每课笔者都会根据重点出好填空卷,全体学生都必须按要求完成;发展题有一定难度,如练习册上的简答题,只要求中上成绩的学生完成,学困生只要上课能听懂老师的分析即可;而思考题只提供给优生思考。与此同时,对于有余力的优生,笔者还会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增加额外的作业——收集网上的相关时事资料和信息、写每日一闻、做时政小报……通过差异性作业,使学优生感到吃得饱,学困生觉得消化得了,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发展。

3.进行差异性辅导

培优辅差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培优工作,主要采取与优生共同探讨分析说明题,以及没有固定答案的一些讨论题,或者额外的时事新闻类作业,让其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引导其拓展知识面。将辅差工作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课前,引导其复习旧知识,并进行知识的顺利迁移;课中,给他们提供更多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课后,更要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与学生共同寻找错误原因,进行当面讲解,单独辅导。

4.实施差异性评价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作出科学,恰如其分的全方位评价即实施差异性评价,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1)作业中的差异性评价。作业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对不同学生可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对优生批改评定要实事求是,对学困生如有较大进步,即使有少许差错,订正后也可破格评优,同时可借助面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

(2)测试后的差异性评价。在每次单元考试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评选最佳进步奖和优胜奖,只要考试成绩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可评为进步奖,大大降低要求,使中下等生有获奖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中下等生的学习积极性。优胜奖就成为优生的竞争对象,他们也会为夺得荣誉而倍加努力。

评价时因人而异,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差异性评价,有利于让每个学生都获取知识,在智商、情商上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结果

(1)实验班与对照班问卷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差异教学的实验班,兴趣、参与率、满意度明显高于无差异教学的对照班。

(2)实验班与对照班第一学期期末政治成绩比较

从表2中可以说明实施课堂“差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注1:分数都以中考50分制折算。

(3)实验班与对照班政治中考成绩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由于实验班实施了课堂“差异教学”,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

2.分析与讨论

(1)差异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学生身心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各年龄阶段中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表现出其特殊性和差异性。而差异教学将学生的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和成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2)差异教学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