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会矛盾治理问题探究文献综述4300字】_第1页
【新型农村社会矛盾治理问题探究文献综述4300字】_第2页
【新型农村社会矛盾治理问题探究文献综述4300字】_第3页
【新型农村社会矛盾治理问题探究文献综述4300字】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型农村社会矛盾治理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2.1国内研究进展该问题主要涉及到新型农村社区中的社会矛盾,以及社会矛盾的治理研究两个方面。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分类,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新型农村社区、社区治理与社会矛盾研究等几个方面内容。1、新型农村社区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农村社区,我国众多学者国内学者有过相当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其中费孝通(1985),提出了我国的传统农村社区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地缘关系为补充的社会形式,不同于城市社区的团体格局,认为农村社区是一个依靠土地为生的静止的、缺乏流动的共同体,是一个熟人社会。项继权(2009)围绕中国传统农村社区的发展脉络,对新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发展方向。潘家恩、温铁军(2016)通过对中国乡村建设脉络背景的梳理及当代乡村建设十五年来的总结反思,提出了要以“乡村”为角度,实现乡村百年建设的目标。韩俊(2016)提出了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刘彦随(2016)则在对新时期中国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立足村镇新格局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议。对众学者的研究进行初步梳理,许多学者都认为在发展新时期新阶段,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途径。各学者也从多角度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海强,张洪宇(2015)提出了新型社区的概念,新型农村社区是在农村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的基础上,兼具传统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特征的一种新型社区。张静(2018)、赵毅(2018)等学者在对我国发达地区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一定实践基础。廖军华(2018)也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传统村落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王彦东、王维国(2015)则从农村社区的“人情”角度,提出了人情社会、道德伦理、村规民约在新型农村社区中的重要作用。2、社区治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治理理论的研究逐渐兴起并不断扩大范围与领域。其中俞可平(2001)提出了“善治”理论,认为善治就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过程。自此以后,治理理论在国内学术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徐勇(2002)在深入乡村开展实践调研后,在《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中提出,乡村治理主要指人们运用公共权力对乡村社会的治理过程和绩效;人民公社运动结束后,人民公社体制被取消,我国的乡村治理结构表现为“乡政村治”型,就是在县以下的行政区域乡一级恢复建立基层政府,实施乡镇政府行政管理;而乡镇以下的村建立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治。贺雪峰(2007)认为,在取消农业税费后,我国乡村治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国家同农民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围绕农村税费收缴而形成的关系。其次是国家行政性力量逐步退出乡村社会,不再直接参与乡村治理。随着进入社会主义新阶段,广泛开展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关于乡村治理的研究突破了以往固定方向的研究,转而向多元化的治理主义开展研究,取得了颇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李增元、李洪强(2016)在对农村社区化治理的研究中,认为农村社区化治理方式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胡志平(2019)在《社会资本参与乡村环境治理:逻辑、困境及路径》中,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乡村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因素在社会治理中开展了分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原珂(2017)在《三社协同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中从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的视角提出了,更优质的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发展与治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张文显、徐勇等(2018)在桐乡市“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高峰论坛”上发表重要演讲,提出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3、新型农村社区的社会矛盾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但是对于社会矛盾的研究,特别是新型农村社区社会矛盾的研究,各类文献资料还比较缺少。从另一个角度而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农村社会冲突的愈演愈烈,农村社会冲突也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1)关于农村社会冲突的研究众学者从农村社区社会冲突的特点、产生原因、治理对策等角度,对农村社会冲突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梅祥(2010)认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健全和成熟,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逐渐深入,农村社会冲突也随着呈现出多发的态势。王瑞(2012)在研究后认为,农村社会冲突不同于以往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冲突,绝大部分冲突中,都由于共同的原因,都有一定程度的组织性。陈芳芳(2012)提出,大部分农村矛盾由原先的家庭内部矛盾、干群关系矛盾、社会治安等方面开始向土地问题、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扩散和蔓延。从冲突产生的原因来看:赵树凯(2010)在《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中提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征用补偿问题,引发的社会冲突矛盾也越来越多。温铁军(2011)也在大量研究后认为,由于农村宅基地分配、土地纠纷、资源分配等诸多原因,都对农村社会冲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梅祥(2010)同样提出,村级选举制度的不规范、不公开透明也可能引起农村、农民之间的社会冲突,另外,基层政府与村居治理问题引起的社会冲突也是重要的原因。虽然关于社会冲突的研究多集中于传统农村社区的社会冲突,但是冲突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给新型农村社区中社会冲突、社会矛盾的原因也有一定的启发。(2)新型农村社区社会矛盾对于新型农村社区社会矛盾或者社会冲突的研究资料比较稀少,更多的是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案例的形式,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然后提出对策的“问题——对策”型研究较多。有任晓莉(2013)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行政权力过度干预的问题,农民就业、产业支撑的问题以及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缺乏和村民自治等问题引起的。张明锁、贺庆生、王豪等(2011)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来源单一、投入不足,居民点建设随意性较强,整体布局分散,农村居民的村务(居务)参与度和信任度较低,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滞后等原因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原因。马晓东,李稷玺(2017)认为存在新型农村社区定位主体不清,社区治理范围扩大,农村村民知识水平较低,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发展乏力等原因是制约新型城镇化中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困难。1.2.2国外研究概况在近现代史上,由于西方国家更先进入城市化,因此关于社区及其治理的各项研究,国外都要早于中国。德国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斐迪南•滕尼斯(1887)在《社区与社会》中首次提出了“社区”的概念,将“社区”定义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通过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建立起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真正意义上的“社区”研究开始于罗伯特•帕克(1987),他认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限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汇集”。美国学者F.M.罗吉斯与L.G.伯德格(1988)在《乡村社会变迁》提出:“社区”是一个由共同利益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集体,这个集体因共同地域而产生凝聚力。由以上定义看出,国外社区的定义与我国传统农村社区的定义比较相近,都是符合一定的地域范围,人与人之间存在互动和联系。国外社区治理在国外同样是重要的课题,根据社区治理实践而言,有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治理。社区自治是美国在社区治理的主要模式,比如通过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自治,政府采取有限的间接模式参与其中。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相结合,参与社区治理的混合模式,在日本的实践较为广泛。而政府主导的社区治理,在新加坡得到了广泛的实践,通过建设完善的社区治理组织机构,政府对社区事物、财务作主导,具体参与社区活动的各方面。关于国外学者对国内农村社区治理的研究,大部分是对乡村民主制度批判性的研究,就不多加叙述。1.2.3国内外研究评析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来看,国内外学者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法治化提出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国内学者特别是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比较充分,但是综合起来看,还有以下问题:1、由于新型农村社区还处于火热的建设进程之中,社会矛盾还层出不穷,对于新型农村的社区矛盾认识还不够全面充分;2、新型农村社区的案例中,有很多都是城乡结合部、或者城中村的案例,对于偏远农村与农村合并后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案例研究不够充分;3、对新型农村社区矛盾和社区治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基于治理有效地视野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丰富新型农村社区矛盾及其治理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韩长赋.韩长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技推广,2017(12):69-71[2]张强,张怀超,刘占芳.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J].经济与管理,2018(1):6-11[3]韩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八个关键性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4):19-26[4]龙晓柏,龚建文.英美乡村演变特征、政策及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8(4):216-224[5]李增元.“社区化治理”: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现代转型[J].人文杂志,2014(8):119-126.[6]廖军华.乡村振兴视域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J].改革,2018(4):130-139[7]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8]项继权.中国农村建设:百年探索及路径转换[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2):87-94[9]潘家恩,温铁军.三个“百年”:中国乡村建设的脉络与展开[J].开放时代,2016(4):126-145[10]韩俊.谋划好农业现代化大棋局[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6(3):7[11]刘彦随,严镔,王艳飞.新时期中国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与转型对策[J].经济地理,2016(7):1-8.[12]方海强,张洪宇.推进新型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与启示[J].前线,2015(5):95-97[13]张静.乡村振兴与文化活力———人类学参与观察视角下浙江桐乡M村经验分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8(4):112-116[14]赵毅,张飞,李瑞勤.快速城镇化地区乡村振兴路径探析———以江苏苏南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8(2):98-105[15]王彦东,王维国.农村社区治理的伦理路径[J].道德与文明,2015(3):100-103[16]喻新安、刘道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47-48[17]王瑞.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冲突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2[18]梅祥,时显群.新时期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原因及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0,(06):76-79[19]陈芳芳.转型期我国农村社会冲突的现状与治理[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05):104-107[20]赵树凯.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M].北京:商务出版社,2010[21]陈荣卓,颜慧娟.民生法治视域下农村社区矛盾纠纷治理之道[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4-20,134.[22]梁平,冯兆蕙.基层治理的法治秩序与生成路径[J].河北法学,2017(6):125-133.[23]温铁军,郎晓娟.中国农村社会稳定状况及其特征:基于100村1765户的调查分析[J].管理世界,2011(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