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艺术_第1页
中国建筑艺术_第2页
中国建筑艺术_第3页
中国建筑艺术_第4页
中国建筑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国建筑艺术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

包括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整个奴隶社会的夏、商、周。 萌生时期: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流行地面建筑及干阑式建筑。

前秦的建筑有较大的发展。周朝建筑较殷商更为发达,始用瓦盖屋顶。以板筑法为主,其屋顶如翼,木柱架构,庭院平整,已具一定法则。1、创始阶段:第2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古代建筑初始阶段想象复原图第3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成型阶段 春秋至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定型阶段。春秋、战国为序曲;秦、汉是主题,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三国、两晋是第一高峰的余脉;南北朝是成熟阶段的序曲。 ①构造上,穿斗架、叠梁式构架、高台建筑、重楼建筑和干阑式建筑等相继确立自身体系,成为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主体构造形式。 ②类型上,城市的格局、宫殿建筑和礼制建筑的形制、佛塔、石窟寺、住宅、门阙、望楼等都已齐备。第4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汉建章宫平面复原及与未央宫关系示意图第5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成熟阶段

中国古代建筑达到顶峰,是古代各民族间建筑第二次大融合的年代。这一历史阶段有较多的建筑遗存,并开始有了总结性著述。 ①前半期:包括隋、唐两个朝代。建筑气势雄伟、粗犷简洁、色彩朴实;主要成就在皇宫建筑方面,还兴建一系列宗教建筑,以佛塔为主,如玄奘塔、香积寺塔、大雁塔等。 ②后半期:包括五代、宋、辽金各朝,以两宋为代表的建筑风格趋于精巧华丽、纤缛繁复。其特点为:建筑类型更为完善,规模极其恢宏;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广泛使用图样和模型;建筑师从知识分子和工匠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职业;建筑技术上又有新发展并趋于成熟。第6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隋赵州桥第7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唐南禅寺(山西五台县)第8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辽独乐寺第9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清明上河图北宋汴梁城第10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程式化阶段 指元、明、清时期,此时建筑步入衰微,是指其体系的凝固化和不适应性,并非建筑技术上的后退。

重要的建筑活动和变革有: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的兴建,是中国古代封建帝都建设的总结与终结;木构造技术的变革——拼合梁柱的大量使用、斗拱作用的衰退、模数制的进一步完成促使设计标准化、定型化以及砖石建筑的普及;施工机构的双轨制及设计工作的专业化;个体建筑形制的凝固,总体设计的发达。重要建筑遗存有明、清北京城、故宫和一些大型的皇家园林、众多的私家园林及许多著名的寺观建筑。第11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2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江南园林建筑第13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5、衰退阶段

从清代1840年至1911年,大量外国文化、建筑、技术涌入,这股外来势力动摇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根基。在强大的外来冲击、挑战下,固有的体系开始解体。第14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清华学堂第15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圆明园第16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建筑结构与造型工艺主要结构形式:木构架结构,有三种不同形式: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抬梁式:又称“叠梁式”,古代应用最广的一种框架形式,多用于宫殿、庙宇、府邸、住宅等。穿斗式:往往与“抬梁式”混合使用,根据需要有“减柱”、“移柱”等灵活做法。井干式:消耗木材较多,主要见于盛产树木的地区。除主体构架之外,最重要的当推屋顶结构形式,又称“举架”或“举折”,实际上是指屋顶坡面曲线的处理。1、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第17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8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9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0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斗拱第21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古代建筑的基本外形:①以屋顶造型为特征的建筑形式,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等。庑殿:古代建筑中的最高形式,又称“四阿殿”、“五脊殿”。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的皇家建筑,有“单檐”和“重檐”之分。歇山:最基本、最常见的建筑形式。如滕王阁、故宫角楼等。悬山:多用于民居,亦称“挑山式建筑”。硬山:与悬山相似,尤其流行于北方地区。攒尖:有单檐、重檐之分,又有圆形、方形、三角、五角、八角等形式。第22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歇山顶

硬山顶攒尖顶庑殿顶第23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恭王府故宫第24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平面布局示例第25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古代建筑的造型:⑴皇家建筑

第26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7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8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9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0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民居建筑第31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2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3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4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5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黟县宏村

第36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7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8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⑷园林建筑第39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0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1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清寄啸山庄第42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3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⑶宗教建筑第44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5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布达拉宫第46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7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8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9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50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建筑装饰艺术1、史前与先秦时期:人类定居生活开始,建筑的装饰行为随之发生,但十分简单;进入阶级社会后,装饰水平缓慢提高;商代以后,建筑装饰形式开始多样化,且从功能结构上与装饰艺术相结合;西周时期,装饰材料增多,且作为建筑结构的梁柱的施彩画和家具的设计与摆设同建筑结合起来。第51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52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时期,建筑装饰出现长足进步,明显地表现在建筑材料方面,建筑物装饰性得到极大加强。秦汉时期,建筑领域的装饰艺术达到新的高度,赋予建筑结构以更多装饰性的发展趋势更为明显。利用屋顶样式和各种瓦所产生的装饰作用,是汉代建筑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第53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54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瓦当第55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装饰艺术的进步与发展,表现在: 一为装饰手法方面,即雕刻工艺的进步和雕刻在建筑领域的大量运用; 二是装饰纹样的增多,尤其是佛教题材和佛教纹样的普遍运用。第56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云冈第九窟第57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隋唐五代时期:

建筑装饰艺术性更加加强,表现在:一、建筑的地面装饰收到特别重视,宫殿往往用花砖铺地;

二、注重墙面装饰;

三、屋顶面用瓦更为讲究色彩;

四、金属材料用于建筑装饰十分普遍;

五、建筑物的门窗在保证其实用功能前提下,装饰性更为强烈;

六、室内墙壁和房顶装饰图案多样化。第58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小雁塔第59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宋辽金时期:宋代注重房屋形式的装饰性和园林化效果,并通过家具在室内布置方面所形成的对称与不对称格局来丰富家具在建筑物种的装饰性。

辽金西夏建筑装饰风格与宋差别不大,都十分注意装饰与结构的统一。第60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永乐宫藻井装饰第61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元明清时期:元代在传统建筑方式之下,装饰方面深受蒙古族影响,带有极强的游牧特色,并受到喇嘛教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的影响。

第62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北海白塔第63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汉白玉华表第64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65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66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吻兽”第67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68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69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鸱吻

鸱吻[akindofornamentofroofridge](音吃吻),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初作鸱尾之形,一说为蚩(一种海兽)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灾。后来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名鸱吻,又称“龙吻”。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下:“﹝王右军《告誓文》﹞开元初年,润州江宁县瓦官寺修讲堂,匠人於鸱吻内竹筒中得之。”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蚩者,海兽也。汉武帝作栢梁殿。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鸱字,见其吻如鸱鸢,遂呼之为鸱吻,颜之推亦作此鸱。”《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五年》:“其馀官称,多所更定,宫殿悉除去鸱吻。”

相传鸱吻是龙的儿子,所谓龙生九子,鸱吻为其中之一。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书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说虬尾是水精,喷浪降雨,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第70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据北宋吴楚原《青箱杂记》记载:“海为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在房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鸱吻,能避火灾。“鸱”在古代指“鹪鹩”即[鸱鸺]是一种凶猛的大鸟。像这种吻兽在大雄宝殿房顶上共有十个。其中正脊两端各有一个,垂脊四个,岔脊四个。所以有“九脊十龙”之说。意为每天有十条龙守宫殿。这些琉璃吻兽在建筑上还有其他特殊功能,正脊和檐角是殿顶两坡的交汇点,雨水从交汇点的缝隙容易渗入。吻兽在此起到严密封固瓦垄,使脊垄既稳固又不渗水。人们还会发现,鸱吻的背上插一剑。相传,这把宝剑是许逊(公元239-374年,晋道士。字敬之,汝南人,家住南昌,学道于吴猛,后举孝廉,曾为旌阳县令,感晋室棼乱,弃官东归,周游江湖,传说东晋宁康二年在南昌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世称许真君或旌阳)的剑。鸱吻背上插许逊的剑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防鸱吻逃跑,取其永远喷水镇火的意思;另一传说是那些妖魔鬼怪最怕许逊这把扇形剑,这里取避邪的用意。

清式殿堂建筑,不论是庑殿顶还是歇山式建筑的房脊之上,都把建筑的功能与艺术造型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起到建筑艺术中的完美和谐的统一,庑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最高型制。在等级森严的帝王时期,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寺庙一类的皇家建筑,是中轴线建筑最常采用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等。第71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他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

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在尺寸上较前代加大,一只鸱吻的重量可以达到七千三百斤,值银一百八十余两。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动物,重脊的排头是一个骑着凤凰的小人,其后是一排小兽,最后面有一个较大的兽头,便是“垂兽”。仙人与垂兽之间的小兽统称“走兽”。走兽的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数量的多少是依宫殿的大小、建筑的等级而定的。走兽最多可达九只,随着建筑等级的降低而递减。小兽的减少是从最后一只依次往前减的。故宫太和殿上的走兽数量最多,而且是中国古建筑中唯一有十个走兽的特例。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等都是九个(减去行什),坤宁宫为七个,东西六宫为五个,一些门庑和琉璃门顶上仅用一至三个。

骑着凤凰的小像叫仙人,又称真人或冥王。据说这位仙人是齐闵王的化身,民间有“日晒闵王,走投无路”的说法,说东周列国时的齐闵王,被燕将乐毅所败,仓皇出逃四处碰壁,走投无路,危急之中一只凤凰飞到眼前,齐闵王骑上凤凰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在屋檐的顶端安置这个“仙人骑凤”大概还有绝处逢生,逢凶化吉的含义。

太和殿的走兽,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音suanni)、狎鱼、獬豸(音xiezhi)、斗牛、行什。

第72页,共7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龙,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屋檐上。

凤,比喻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它是一种仁鸟,是祥瑞的象征,它的出现预兆天下太平,人们生活幸福美满。

狮子,在佛教中为护法王,是勇猛威严的象征。《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

天马、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