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十一五制造业发展规划样本_第1页
青岛市十一五制造业发展规划样本_第2页
青岛市十一五制造业发展规划样本_第3页
青岛市十一五制造业发展规划样本_第4页
青岛市十一五制造业发展规划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市“十一五”制造业发展建设规划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岛市“十一五”制造业发展建设规划》告知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十一五”制造业发展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二○○七年五月二十四日目录序言 3第一章发展基本和发展环境 5一、发展基本 5二、发展环境 6三、存在问题 6第二章基本发展思路 7一、指引思想 7二、基本原则 7三、发展思路 8四、发展目的 8第三章战略任务和发展重点 9一、以大项目为依托,继续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9二、抓住机遇,尽快做强做大当代装备制造业 12三、发挥地区优势,加快哺育新兴制造业 14四、调节产业构造,优化提高老式制造业 16五、建设以制造业发展为导向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我创新能力 17第四章产业布局 19一、布局原则 19二、战略目的 19三、战略布局 20第五章重大建设工程 21一、产业集群推动工程 21二、当代装备和新兴制造业基地建设工程 22三、老式制造业改造工程 22四、面向制造业服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22第六章保障办法 23一、建立面向制造业发展科技创新体系 23二、建设面向制造业发展科技服务体系 23三、建设面向制造业发展生产服务体系 24四、建设面向制造业发展多元投融资体系 24五、建设面向制造业发展品牌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25六、建设面向制造业发展人才体系 25七、建设面向制造业发展资源环境保障体系 26序言“十一五”时期是国内工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时期。制造业按照国家记录局《工业国民经济行业及轻重工业分类》规定,工业涉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三大门类,制造业是其中一种重要门类,涵盖整个工业46个大类中31个大类。制造业又可分为两大某些:一是原材料工业,重要提供作为工业或建筑业材料半成品;二是加工制造业,重要为社会提供消费最后产品和为生产提供技术装备。青岛市制造业资产总值占整个工业95%以上,制造业发展水平和规模基本上反映了青岛市工业发展全貌。作为青岛工业发展主体,其资产总值占整个工业95%以上。制造业发展规划编制,对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备十分重要战略作用。为此,要紧紧抓住当前全市制造业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突出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办法和重大政策,在时间序列中既要立足于“十一五”规划期详细操作与实行,更要充分考虑21世纪上半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即将大步腾飞历史背景,勾勒出10—青岛制造业发展蓝图大体轮廓和框架;在空间范畴内,既要紧密结合青岛当前都市定位和都市功能,把工业发展纳入都市发展框架之内,更要紧密结合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之后崛起半岛制造业基地设想,突破现行行政辖区限制,从宏观性、全局性角度出发,分环节、分阶段地对全市制造业发展区域分工体系、产业构造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等进行调节。按照国家记录局《工业国民经济行业及轻重工业分类》规定,工业涉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三大门类,制造业是其中一种重要门类,涵盖整个工业46个大类中31个大类。制造业又可分为两大某些:一是原材料工业,重要提供作为工业或建筑业材料半成品;二是加工制造业,重要为社会提供消费最后产品和为生产提供技术装备。青岛市制造业资产总值占整个工业95%以上,制造业发展水平和规模基本上反映了青岛市工业发展全貌。制造业规划编制应充分考虑当前全球范畴内科技实力与创新能力竞争背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变化缺少自主知识产权、自有核心技术和自有专利现状,构建服务于整个半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体系,确立青岛在半岛制造业基地区域分工体系中中心都市和龙头都市地位;要结合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突出当代装备制造业和新兴制造业在制造业规划中重点地位,哺育制造业产业高品位优势,实现调节产业构造、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目的;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兼顾工业发展与都市基本设施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规划建立在可持续发呈现实基本之上,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和谐循环经济。要体现政府职能转轨和体制改革新理念,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指引性,发挥市场对资源配备基本性作用,完毕从“筹划”到“规划”转变,实现从微观向宏观、从直接向间接、从项目管理向规划管理转变。本专项规划以谋划青岛制造业将来五年甚至更长远发展为目的,以提供青岛制造业将来发展清晰“路线图”为目。

第一章发展基本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本“十五”期间,青岛制造业按照集群化发展方向,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产业构造加快升级,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为“十一五”初步奠定了良好发展基本:——制造业对经济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制造业增长值占GDP比重已达44.6%;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到50%以上。综合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3,同比提高22.6个百分点。——已形成独具特色制造业产业体系。按现行记录口径,青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已达43.2%。电子信息、家电制造、海洋生物制药、新材料、汽车造船、化工橡胶等形成一定产业集群,为制造业升级和扩张打下了一定基本。——“国字号”大公司引领投资方向,制造业投资持续高位增长。一批“国字号”大公司相继落户青岛,带来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重点骨干项目,中石化、中船重工、中海油、中化工、中集、一汽等已在青建设大规模生产基地。工业投资持续五年保持50%以上速度增长,增量投入带动产业布局在更大空间展开。——大公司、大项目和大品牌成为制造业发展主导力量。全市有52户公司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10户超过50亿元,4户公司超过100亿元。全市10大公司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322.6亿元(本地口径),占规模以上工业公司销售收入54.2%。全市拥有4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牌、11个中华人民共和国驰名商标和5个质量管理奖,居于全国都市前列。——技术创新体系形成雏形。,全市拥有145家市级以上公司技术中心,涉及10家国家级公司技术中心,30家省级技术中心,拥有技术人员近2万人,其中博士260余人;年申报专利约件,其中半数公司持有有效创造专利,总数达到500余件。持续近年在全国都市技术创新体系评价中位居第一,海尔集团名列全国公司技术中心建设评价榜首。——国际化限度不断提高。外商投资和产品外销成为制造业发展有生力量,外商投资公司已成为外贸出口主体。已有71家世界500强公司在青投资制造业项目132个,10个项目过亿美元。全市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公司已达到1570户,占规模以上工业公司户数44.1%。-青岛本地工业品出口额平均增长率达20%以上,完毕约137亿美元,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完毕83.8亿美元,占61.2%。二、发展环境1、国际环境——发达国家正在进行制造业战略转型。其特性是以技术升级占据产业链前端成为主导战略,以核心技术形成新产业竞争优势,以新型高新技术主导产业代替老式加工制造业,以末端技术输出代替产品输出。——全球范畴内制造业转移缔造新产业分工体系。新转型路线图使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追求综合实力、高附加值战略产业。产业转移方式由产品输出转向履行本土化战略,以跨国公司为主在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建立制造业分厂和分公司,扩散中低端产品与技术。——产业链前移使竞争日益激烈。制造业在国际间竞争正在逐渐向各个产业链前端或高品位移动和集中。发达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依托垄断核心技术,把普通技术和加工业向生产成本更低地区转移,这种产业转移与附加值递减、利润递增基本同步。2、国内环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区域战略将由不平衡发展战略向平衡发展战略转变,东部沿海地区政策优惠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央财力、人力等支持手段将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倾斜。——高新技术产业和当代装备制造业是此后发展趋势。国家发展制造业政策导向有了变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当代装备制造业,成为国内21世纪上半叶工业化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业生产布局和市场格局面临新一轮调节。在新产业分工体系中谁占据了产业高品位谁就掌握了积极权。三、存在问题——青岛制造业大多数还处在OEM阶段(即普通加工制造阶段),离ODM(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能力扩张阶段)、OBM(独有品牌、独有技术产品制造阶段)仍有较大差距。——从产业构成看,全市制造业产业体系还处在中低层次,产业主体为加工型制造业,未能在制造业产业体系中占据高品位地位。——当代装备制造业发展严重局限性,与国内经济发展迫切需求极不相适应。

——从产业布局看,制造业区域分工不够清晰,与周边地区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重。——从产业竞争角度看,制造业自我创新能力局限性,核心技术、自有技术短缺,限制了制造业产业层次提高和竞争能力增强。将来一段时期内,青岛制造业发展存在重要制约因素是:——都市定位与都市功能所决定生态与环境资源约束增强,土地、能源、水资源对老式制造业大规模发展产生日益增强制约。——研发机构力量局限性,科技创新能力局限性,人才供应短缺,科技服务体系落后,自有技术、核心技术开发能力缺失。——产业链条不长,关联效应和辐射功能差,产业收益率不高。第二章基本发展思路一、指引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能力、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扩大都市辐射能力为目的取向,紧紧抓住全球制造业战略转型和产业转移历史机遇,积极参加新一轮国际分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2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指可以不断吸取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并将先进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及管理方式综合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检测和服务等全过程制造业,具备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服务功能全、就业比较多等特点。它不但涉及高新技术产业,也涵盖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合用技术改造老式产业。是一种国家综合优势和大都市国际竞争力重要体现。;以国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为契机,积极引进、哺育和壮大当代装备制造业;以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前移,形成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为方向,确立青岛制造业发展高品位优势,提高对周边区域集聚力和辐射力,2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指可以不断吸取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并将先进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及管理方式综合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检测和服务等全过程制造业,具备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服务功能全、就业比较多等特点。它不但涉及高新技术产业,也涵盖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合用技术改造老式产业。是一种国家综合优势和大都市国际竞争力重要体现。二、基本原则──对的解决好制造业发展阶段与提高产业层次、建立产业高品位优势关系,分环节、分阶段地推动制造业产业构造调节;——对的解决好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中心都市与服务全国、服务全省关系,与周边地区建立合理区域分工关系;──对的解决好自身发展和对外开放关系,积极参加世界制造业新一轮国际分工,加快融入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和产业链,建设开放型制造业产业体系;——对的解决好既有存量扩张与增量发展关系,面向国内外装备制造业转移趋势,下大力气引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对的解决好大、中、小公司发展关系,推动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形成产业集聚区。——对的解决产业国际化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建立以公司为主体都市创新体系,加强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注重引进、吸取、消化和自主创新有机结合。──对的解决好制造业发展与都市建设、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发展循环经济和以人为本绿色工业,加快实现经济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三、发展思路1.以大公司、大项目和知名品牌为载体,规划建设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尽快做大作强当代装备制造业,加速哺育新型制造业,优化提高老式制造业,裁减转移落后低端制造业。构筑起技术创新化、产业集群化、制造信息化、原则国际化、资源集约化先进制造业体系,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优势公司。2.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战略基点,规划建设基于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以公司为主体技术创新体系,注重引进与吸取创新相结合,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相结合,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组建形式多样研发创新和技术服务中心,加快技术创新产业化速度与效率,完善区域创新体系。3.以产业集群为基本,以工业园区为依托,规划建设新产业布局体系以青岛都市发展总体规划与山东省政府半岛制造业基地规划为基本根据,在青岛中心城区形成具备辐射力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人才哺育、信息扩散制造业服务中心;在环胶州湾和西海岸地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体制造业产业带,进而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形成大青岛制造业产业集群。4.以中心都市为依托,构建有别于周边地区区域分工体系积极调节产业布局,哺育产业高品位竞争优势、产品研发扩散能力、科技服务和市场服务辐射能力,确立青岛在半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中心、产品研发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信息与物流交汇中心。四、发展目的——发展规模。到,全市制造业产值从4800亿元提高到10000亿元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公司产值从4080亿元提高到7700亿元。制造业增长值由1200亿元提高到2600亿元以上,占全市GDP比重由44.6%提高到50%以上;制造业合计投资达到5000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大公司集团达到12家,其中过1000亿元以上达到2-3家,规模以上工业公司数达到5500家。——产业构造。到,基本形成以新型制造业为先导、当代装备制造业为骨干、优势老式产业为依托产业构造。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从当前43%提高到45%,当代装备制造业占全市制造业比重从当前33%提高到40%。——技术水平。到,新产品产值比重由34.4%提高到40%,全社会R&D投入达到GDP2.7%;公司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公司R&D经费投入总额占全市60%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65%以上。——品牌哺育。到,形成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品牌大公司,并有1-2家公司进入世界500强,15家公司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500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牌产品60各种;全国驰名商标20个;形成2家具备连锁开发经营能力品牌工业区;品牌产品增长值占制造业增长值比重达到15%以上。——产业布局。到,基本建成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和海洋生物制造业基地。形成以东海岸、西海岸和胶州湾北部地区为核心,辐射和带动外围县市,形成5条产业带、20个工业园区、12个特色产业汇集区工业发展格局,规划区内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以上,形成与都市功能和城乡布局相匹配产业分布格局。——服务功能。建设生产性服务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到,生产性服务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形成若干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基本建成服务半岛都市群专业化、品牌化和信息化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建设资源集约型都市,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能源、资源运用效率。到,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运用率提高到98%,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控制在240万元/亩以上,GDP产出达到200万元以上;万元GDP能耗降到0.72吨原则煤/万元如下;万元GDP水耗降到56立方米第三章战略任务和发展重点一、以大项目为依托,继续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突出青岛制造业发展“三大”(大公司、大项目、大基地)特性,奠定青岛优势老式制造业发展规模基本,建成国内重要石油化工、汽车机车造船、家电电子和新材料产业基地。1.汽车产业整合存量资源,依托一汽、上汽及国内外大型公司集团,重点发展乘用车、商用车、汽车发动机和核心汽车零部件等四大产品。突出发展轿车、中重型卡车,积极发展专用车、特种车和都市客车,超前启动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汽车“后市场”发展。尽快开工建设上汽通用五菱20万辆轿车项目,建成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轻、中、重型载货车生产基地项目,青岛申沃公交客车项目,中集集团和新华锦集团集装箱拖车项目,骏马专用车项目等。大力引进世界知名专用车辆厂商,积极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种车辆,以特汽集团为依托,建设专用车研发基地和高附加值专用车生产基地。积极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重点建设澳柯玛电动旅游观光车项目。争取到,形成年产20万辆轿车、10万辆微型车、8000辆客车、10万辆中重型卡车、5万辆轻型卡车、5万辆专用车、5000辆电动汽车整车生产能力。以整车项目带动核心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和小排量高性能汽油发动机,超前发展轿车用混合动力发动机,尽快形成30万台轿车发动机生产能力。抓住国内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有利时机,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汽车公司集团来青建设零部件出口基地。加快发展盘式制动器总成、驱动桥总成、自动变速箱、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高性能刹车部件、充气减震器、空气悬架、液压挺杆、组合仪表、汽车座椅、汽车内饰件等。建成3个初具规模汽车零部件工业园。2.造船产业以国家拟定建设青岛大型造船基地为契机,依托中船重工等大公司集团,重点发展大型油轮、散货船、大中型集装箱船、滚装船、化学品船、高档游艇、救生艇和军用船舶,建设海西湾船舶基地、女岛船舶基地和灵山卫船舶基地,加快老公司搬迁改造和技术升级。建成海西湾造修船基地30万吨和50万吨造船坞及相应配套设施,加快中低速柴油机、曲轴、传动部件、齿轮箱、船用机械、船用锅炉等产品发展,尽快完善船舶配套体系;在女岛建设10万吨船坞,重点发展阿芙拉型油轮和集装箱船;扩建灵山卫船舶基地舾装码头、船台、船坞及配套工程设施,形成10万吨级如下高附加值船舶建造能力;加快推动青岛造船厂等老公司搬迁扩能,重点发展游艇、特种船、军用船舶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争取到具备450万载重吨造船能力,建成具备国际竞争力船舶工业基地。以造船带动配套和有关产业发展,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焊接材料,要扩大青钢焊条钢、焊丝钢产量,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船用钢板,要加快推动宽厚板项目建设;舰船涂料,重点建设青岛海洋化工研究院舰船涂料项目;船用风机,研究开发船舶机舱、发电机舱、化学品舱室、低温冷藏舱室等船用通风机、舾装件等;船用电缆,依托汉河电缆、青岛电缆厂等公司,积极发展船用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等专用电缆;船用锅炉,进一步提高青岛船用锅炉公司、欧堡工业公司船用锅炉产品规模,满足造修船需要;做强做大中船重工集团在青716、719和725研究所,引进国内外船舶研发设计机构,加快建设船舶设计、新材料研究、专业人才支撑平台。3.石化产业以中石化为主体,吸引知名石油化工与公用服务公司投资,建设以乙烯为龙头,石油化工为基本,随产业链有机延伸高技术、高创汇、低污染、深加工综合石油化学工业基地。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和大宗有竞争力石化产品。建成投产中石化一期1000万吨大炼油、70万吨PX、青岛石化500万吨含酸原油加工、丽东化工63万吨PX、三南化工60万吨QTA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100万吨乙烯项目,尽快启动中石化二期1000万吨炼油项目。运用大炼油副产品和进口原料,建设芳烃、化纤中间体及聚合物生产装置,同步建设一批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生产装置,实行青岛石化基地上、下游顺逆“双向”滚动发展,形成国家级石化基地雏形。建设青岛碱业综合化工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合成氨建设和联碱改造等项目。在平度新河规划建设化工园区,积极承办市区公司转移,重点发展盐化工、精细化工产品。4.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要突出龙头公司技术研发能力,加快推动集成电路设计与整机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与其她制造业联动和融合发展,大力引进世界知名电子信息厂商和研发机构,通过消化吸取和自主创新,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国家级电子信息研发和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屏、高效能计算机及外围设备、数字视听产品、新型元器件、高速宽带网络及通信产品,以及嵌入式软件、重点行业应用软件和行业信息化软件等,加快哺育汽车电子等投资类电子产品新增长点。集成电路,引进外资建设12英寸晶圆生产线,积极扶持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等配套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电视芯片、通信芯片、智能家电芯片、驱动芯片等专用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屏件,重点发展液晶显示产品,建设1-2条第五代或第六代TFT-LCD生产线,着力发展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ITO导电玻璃、偏光片、液晶材料、液晶驱动IC和生产用掩膜版、特种气体等配套产品,积极发展等离子(PDP)、硅液晶(LCOS)、有机发光(OLED)等其她先进平板显示产品。计算机及外部设备,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专业电脑、触摸屏电脑、投影机、办公自动化设备等产品。通信及网络设备,重点发展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光通信设备和近距离无线通信产品,大力发展下一代光收发设备、光分插复用和光互换设备等光通信设备,积极发展无线通信模块、无线路由器、局域网无线接入设备、可视电话、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软件,重点发展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和软件外包,力求在汽车、通信、橡胶、纺织等行业应用软件中形成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电视、手机、智能家电和专用设备嵌入式软件。投资类电子,重点发展汽车电脑、车载视听设备、发动机电子、底盘电子、汽车安全设备、车载通讯导航装置等汽车电子产品,积极发展船用和军用电子产品。5.家电产业以建成国内领先家电产品研发中心、国际化家电工业设计中心、世界家电品牌为目的,进一步强化规模优势,大力开发和推广绿色制造技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先进制造技术和运营模式,开发数字智能化家电、数字接受机等高品位技术产品,全面提高青岛家电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到,基本完毕家电产业产品升级、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全球化销售,建成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为一体世界级家电产品基地。冰箱,开发易于回收、全无氟冰箱生产工艺和核心材料,发展低能耗、超静音、智能化新一代冰箱,积极发展大容量冰箱、超小容量冰箱等高档冰箱。空调,发展低能耗、超静音、智能化高档空调器,积极发展商用中央空调和家用中央空调。洗衣机,开发低水耗、低能耗、超静音、智能化新一代洗衣机,积极发展商用洗衣机、小容量洗衣机、超声波洗衣机等高附加值新产品。小家电,重点发展热水器、微波炉、消毒柜、吸尘器、净水器、洗碗机、烤箱、电磁炉、干衣机等系列产品,着力开发低能耗、低水耗、智能化新产品。二、抓住机遇,尽快做强做大当代装备制造业抓住国家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机遇,结合青岛基本、优势及特点,重点发展和引进一批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所必须、代表当前产业发展前沿当代装备制造业,提高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产业集成度和成套率,全面提高青岛制造业核心竞争能力。1.电力电气装备重点发展发电、输变电、配用电等三大电力装备产品。发电装备,依托捷能等公司,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设备和电站设备辅机,积极发展高效、低污染燃煤火电机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装置、冷热电三联产设备、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垃圾发电设备等。发展为核电站、燃气电站等配套锅炉辅机、高压加热器、阀门等辅机。输变电装备,依托青变、汉缆等骨干公司,发展新型变压器、新型电线电缆,打造较为完整输变电设备产业链。重点发展SF6气体绝缘变压器、埋地变压器等高附加值新产品。电线电缆重点发展高压电力电缆、船用电缆、绝缘耐高温汽车低压电缆、网络用超5类智能化数据传播电缆、架空电线及电缆、光电复合缆、高性能建筑布线等高附加值产品。配用电装备,积极发展高可靠低压配电系统、数字交流变频调速装置。加大现场总线技术创新,提高配电系统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汽车、家电、电子信息、机电设备等产业用微特电机、直流电机、伺服电机、变频电机,积极开发各类高效节能防爆电机、环保型绿色电机、潜油电机、潜水电机等新型产品。2.轨道交通装备以南车四方时速200公里动车组等项目为契机,大力开发高原机车、高速电力机车、都市轨道机车等新型机车,积极发展高原车辆、都市轨道车辆、豪华列车车辆等新型列车车辆;努力发展铁路信号设备、列车空调机组、列车厨房设备、列车电视系统、轨道交通自动控制系统等核心设备和高档列车门窗、列车照明、座椅等大宗列车配件,加快建设机车配套工业园。3、纺织机械装备通过宏大、东佳、星火等龙头公司带动,进一步提高产业档次和规模,建成全国重要纺织机械工业基地。重点提高无梭织机、喷水织机、喷气织机、箭杆织机、化纤倍捻机、梳棉机等优势产品产品档次,开发新型自动络筒机、全自动电脑提花机、电脑自动横机、高速经编机、新型染色机、无纺布成套设备等其她重要纺织机械。4、专用装备轻工机械装备,重点发展食品机械、饮料机械、制鞋机械、印刷机械、包装机械等。食品机械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中涉及高效分离、保鲜、杀菌成套设备;饮料机械重点发展啤酒设备和器材;制鞋机械重点发展高档硫化鞋设备和冷粘鞋设备;积极发展印刷机械、包装机械,争取引进和建成若干重大项目。仓储物流装备,稳定发展集装箱、推车等优势产业,支持骨干公司产能扩张和全球化。积极发展和引进立体仓库、货架、输送机、流水线装置、托盘、升降台等其她重要仓储物流设备项目。工程机械装备,重点发展挖掘机、叉车、筑养路机械、起重运送设备、高性能工程用车等。建成北汽福田挖掘机项目和科泰重工筑路机械项目。其她专用装备,重点发展橡胶机械、塑料机械和玻璃机械。橡胶机械重点发展子午线轮胎成型机、硫化机和炼胶机;塑料机械重点发展高精度挤出机、注塑机、中空成型机、微型塑料机械和超大型塑料机械;积极发展电子工业专用设备、环保设备、医疗器械等。5.先进制造装备继续发展具备一定基本和优势锻造锻压设备、金属切削机床和模具,重点哺育发展新型模具、机器人、数控机床、锻造装备等产业。新型模具,环绕汽车、家电、电子信息、橡塑制品和机械设备等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车用压铸模具、精密模具、注塑模具和新型多功能复合模具。打造涉及线切割、加工中心、电脉冲、数控模、热解决、电镀、原则件等较为完整模具产业链,引进和哺育一批规模大、专业化限度高模具公司,建成国内重要模具产业集中区。智能装备,以海尔、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分校等公司和研究机构为重要依托,大力发展注塑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机器人控制器、智能导游机器人、水下机器人以及家电、汽车、橡胶等产业智能装备生产线。数控机床,重点发展高速机床、专用机床、微型机床等新型机床及附件,引进3-5个数控机床重大项目。锻造装备,重点发展大型清理、混砂成套设备,积极发展钢带预解决成套设备。三、发挥地区优势,加快哺育新兴制造业1.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专用化学品、新型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3个新材料领域,积极发展纳米材料、生物医学新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环境和谐材料等其她新材料。加快青岛新材料研发及基地建设,为发展建设石油化工新材料基地、金属新材料基地、高分子新材料基地、新能源材料基地、信息新材料基地、先进功能陶瓷与石墨新材料基地打好基本。大力发展化学试剂、助剂、溶剂、催化剂、添加剂及其她专用品,重点建成全国重要橡胶助剂研发和制造基地。建设一批电子信息材料项目,为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光通信、光电元器件等提供核心配套。重点发展液晶材料、高性能大面积导电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半导体发光材料、电子特种化学品、压电晶体与薄膜材料、光通信材料、锂电池阳极材料、集成电路用核心构造材料与工艺辅助材料、光刻多晶、无铅焊料、覆铜板材料等。建成海源合金、四方新材料等一批新型金属材料项目,积极引进航空航天材料、记忆合金、镁及镁合金、钛及钛合金、高强耐磨粉末合金材料、金属多孔复合催化材料、金属粉体材料、双金属材料、金属基非金属复合材料等项目,为汽车、电器、高速机车、电子信息产品、机电设备等提供核心配套。高档玻璃材料发展要依托青岛金晶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亨达玻璃集团、青岛浮法玻璃有限公司、青岛圣戈班韩洛玻公司、韩国诚一株式会社等公司,保持高档压花玻璃世界领先地位。加大投入,建成玻璃深加工基地,提高玻璃深加工技术含量,引进发达国家一流设备,为建筑工程幕墙、家电、冰箱、冰柜、机车车辆、汽车及保温、真空、太阳能用玻璃配套。积极发展石墨深加工及碳素制品、生物医学新材料、纳米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环境和谐材料等其她新材料。石墨深加工材料重点发展超微细石墨、高能电池石墨、高档炭黑制品等。生物医学新材料重要发展骨科内置物、口腔材料、新型手术器械材料、心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等。纳米材料重要发展纳米粉体材料、纳米膜材料、纳米催化材料、表面纳米化材料。特种功能材料重要发展传感材料和功能陶瓷。环境和谐材料重点发展可循环回收新材料、环保型可降解塑料、废弃物再资源化制造新材料等。2.海洋生物产业以青岛海洋科研机构、大学和公司为依托,以科技创新和成果孵化与转化为核心,积极推动公司与研发机构合伙,建立国家级海洋生物产业创新基地。重点发展海洋医药生物产业。重要以特色海洋生物药物技术、生物治疗和防止技术、生物遗传改良技术、生物安全技术、资源及其产业汇集,整合海洋生物、药物、化工等研发资源和科研力量,形成海洋生物、药物、化工等重点领域研发优势。大力推动生物制药、海洋药物技术成果产业化,做大化学制药产业规模。重点发展海舒康胶囊、糖耐欣胶囊、吡嘧司特押、血瘀通颗粒、芪归药宁心颗粒、苦金片、深海龙胶囊、碘盐药、海洋胃药、海绵片以及以海洋资源为原料抗肿瘤、抗心衰药物。到,建成世界级海洋药物研发和制造基地。大力发展微生态药物,积极发展疫苗及其她生物技术制品。微生态药物产业重点哺育东海药业,扩大宝乐安、阿奉宁、常立宁、爽肤宝等治疗顽固性腹泻和急慢性肠炎微生态新药生产规模,开发研制世界第一种治疗结肠炎特效生物药。积极争取国际制药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全球销量最大化学药物,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利普陀、紫杉醇、降血压药物、白血病治疗药物、心血管疾病用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抗感染药物、呼吸系统疾病用药、营养与代谢疾病药物等。3.海洋工程制造业借助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制造基地项目,环绕深潜、海洋油气、海洋生物、深海采矿、海水淡化新兴海洋技术,重点发展海洋工程开发特别是深水石油开发所需勘探、钻井、海上浮式储油平台、深潜器等海洋工程设施。在海洋深水石油开发大型工程设施方面,重点发展30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2×8000吨大型起重兼铺管船,超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核心技术,米采油平台,以及水下生产系统设施;在海上油田开发大型设施方面,重点发展海上稠油油田开发重大装备,海上边际油田开发重大装备;在深海资源开发工程装备方面,重点发展7000米深海资源研究与开发装备,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装置等。建成国内最大海洋工程制造基地之一。4.新能源及环保专用成套设备新能源装备制造,加快开发运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运用装备,加快发展硅太阳电池、独立照明电源、各种信号电源、输油管线保护电源、微波通讯电源、自动观测站网电源,以及光电泵、电围栏、太阳能车船等,开发光电屋顶、光伏电站、光电水泵、太阳电池配套工程,推广太阳热水器、太阳房和各种太阳能温室,建设配套太阳能建筑系列。开发风力发电机组,发展垃圾填埋和沼气发电设备;开发各种潮汐电站设备及波浪发电装置,研究各种制氢、储氢技术,开发燃料电池。环保设备,以电站设备带动电站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成套设备;发展都市垃圾解决成套设备、水污染防治及废水资源化成套工艺设备、环境检测设备;勉励海水淡化设备研究与开发,大力发展和引进大型环保装备和资源综合运用设备。积极扶持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环保技术及装备研发,到,成为国家重要新能源及环保技术、装备、服务和应用基地。四、调节产业构造,优化提高老式制造业1.钢铁工业钢铁工业应坚持精品发展战略,重点是总量控制、优化构造、集约生产。加快既有老公司搬迁及升级改造,以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高品位产品为目的,控制钢铁工业规模。突出发展板材、线材和其她制造业用钢,积极发展钢材加工与钢构造。结合青钢搬迁改造项目,建设特种用钢生产加工基地。发挥船舶、汽车、家电、集装箱、机械等用钢产业带动作用,重点发展宽厚钢板、中厚钢板、不锈钢板、冷轧薄板、彩涂板、镀锌板。巩固和扩大焊条钢、焊丝钢、弹簧扁钢等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建成全球焊条钢、焊丝钢和弹簧扁钢供应基地。进一步壮大制塔产业规模,哺育钢构造产业特别是重钢构造产业,积极发展子午线轮胎用钢帘线和预应力钢绞线盘条。到,形成200万吨宽厚板、200万吨中厚钢板、30万吨不锈钢板、50万吨彩涂板或镀锌板、100万吨特钢线(丝)、100万吨子午胎钢帘线生产能力。2.橡胶工业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导、规模优势为保证、加大研发投入为支撑,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扩大橡胶制品应用领域,强化轮胎产业优势,积极发展其她橡胶制品。优化产品构造,提高子午线轮胎产品比重,重点发展轿车子午线轮胎、高性能载重轮胎和无内胎轮胎,积极发展绿色轮胎、防水滑轮胎、超高里程轮胎、超轻量化轮胎及跑气保用轮胎等高附加产品。优化橡胶制品构造,培植新经济增长点,扩大橡胶围油栏、橡胶拦水坝生产规模,积极开发电子工业用导电橡胶、开关橡胶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精细橡胶制品,大力发展医用橡胶制品、橡胶轨枕垫、车用橡胶管、工业橡胶带、车用橡胶密封条、橡胶密封圈、橡胶防腐衬里等橡胶制品和零部件。3.纺织服装工业以产业集群化、产品品牌化、设计、制造、营销体系国际化为目的,提高个性化和潮流化设计水平。以即发、喜盈门等名牌公司为龙头,加快产品构造调节和公司重组,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提高设计水平,大力打造国际性品牌。重点发展中高档西装、针织服装、衬衫等名牌产品,积极发展时装和休闲装,建设国际性服装服饰名城。以服装业带动高档面料发展,提高印染整顿加工水平。紧跟世界纺织业潮流,加快土工布、医用无纺布、汽车用布、轮胎帘子布等产业用纺织品发展。运用纳米除菌技术改造系列装饰用品生产线,扩大功能化、生态保健型床上用品和巾被产品等高档家居装饰用品规模。加快棉纺公司调节重组,实行纺织总公司产品构造调节,推广应用新型纺纱织造技术,增强后整顿能力,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发挥亨达、双星等品牌优势,建立国际化设计、制造、营销体系,提高个性化和潮流化设计水平。重点发展中高档皮鞋、旅游鞋、运动鞋,延伸发展高档运动服装,扩大产品出口。积极发展中高档箱包、皮衣。4.食品饮料工业优化产品构造,突出产品特色,哺育更多名牌公司品牌和名牌产品。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食品饮料、烟草等产业。农副产品加工重点向“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原则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粮油加工重点发展小麦、玉米、甘薯、花生深加工产品。肉禽加工重点是增长禽肉制品品种,开发动物胶蛋白运用新领域。果蔬加工重点开发易启动、精包装、多口味、多规格新产品。水产加工重点开发速冻、即食性熟食水产品、水产保健品、新型水产品饮料等,突进贝类、鱼类和藻类加工工业体系建设与完善。酒精饮料大力扶持啤酒、葡萄酒骨干公司和名优品牌,积极提高黄酒产品档次。非酒精饮料突出发展矿泉水,大力开发具有双歧杆菌、螺旋藻等活性物质保健饮料,积极发展果蔬饮料。发展乳制品、调味品、以便食品、老年食品、饼干和功能食品。积极发展甘露醇口服液、参苓去斑涂膜、复方海龙口服液等海洋保健品。烟草行业重点建设颐中烟草项目,提高高档卷烟比重,加强新产品研发,积极参加国际市场竞争。5.转移裁减低端制造业依照都市建设规划和功能分区,按产业布局梯度发展原则,对技术含量低,污染大、能耗高产业,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或转移。“十一五”期间重点转移或裁减公司为:逐渐转移和裁减沿胶州湾临海岸线10公里以内高污染公司,如污染大化工公司和造纸公司;转移崂山区、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高耗能、高耗水、低附加值制造业;逐渐向建城区之外转移和扩散常规型制造业。五、建设以制造业发展为导向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制造业发展战略基点和调节产业构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取再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公司、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等多方积极性,建设具备自我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体系。1.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依托大公司、大学及科研院所重点哺育和建设若干国家级高技术创业孵化基地环绕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新材料和软件等新兴产业哺育和发展,实现以混合产业园区和综合孵化器为主向专业产业园区与专业孵化机构转变。依托海尔、海信等大型电子公司与驻青电子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研究力量,建设微电子设计、工艺和装备研发创新体系、光电子和新型平板显示研发创新体系及信息产业研发创新体系;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大学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建设具备青岛特色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体系与海洋工程及船舶与配套产业研发创新体系;依托青岛科技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大学与有关研究机构,建设新材料制造业与石油化工研发创新体系;积极配合国家海洋局、国家科技部在鳌山卫7000米深海潜水器项目,共建国家海洋中心和深潜科研基地。到,争取建成30家各类专业孵化器,在孵项目达到3000项左右,使青岛市成为软环境及硬件设施国内一流、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创业条件优越科技产业孵育基地。2.加大公司研发投入,完善以公司为主体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公司自我创新能力完善大集团、大公司技术创新体系。“十一五”时期,大型公司R&D费用投入保证达到销售收入3-5%,每年规模以上公司研发经费投入量不少于200亿元,之前,建成10家以上在同行业内拔尖公司研究机构。哺育中小公司和民营公司技术创新体系。每年选用1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公司和民营公司研发机构,重点跟踪、支持和服务。每年推动一批民营公司科技项目产业化,对市场前景好、技术能级高、人力资源丰富、管理到位样本公司予以政策扶持。建设以各类园区为中心科技创新源。以科技园研发、设计、创投、中试等中介及公司群构成具备创新优势制造业创新源,重点发展科研、孵化、设计等产业和核心零部件制造业。运用孵化器、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汇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公司等研发资源,发展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引进国内外知名软件公司和高水平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公司,高原则推动青岛软件园建设,带动发展中小型软件公司。联合社会力量,建设形式多样研发机构。以增强公司或行业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已转制应用类研究机构、大中型公司和某些有条件高新技术公司为依托,通过认定、联合组建等方式,到重点建设10家国家级和30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20家国家级、50家省级和100家市级公司技术中心;积极支持和勉励有关研究机构进行整合,由骨干机构牵头组建10家行业技术研究中心。采用切实办法,引进、吸纳20家以上国内外知名公司或中央部委所属机构来青设立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3.建设面向半岛制造业基地服务区域创新体系建立政府支持与公司为主产学研投入机制,形成政府资金引导与公司投入相结合新型“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加大应用技术支持力度,提高支柱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政府资助专项资金用于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分专项制定产业创新体系详细实行方案,引导全市R&D投入,真正形成建设核心竞争力和国际水平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体系与人才集聚平台,从三个层面构筑青岛产业研发创新体系和“产学研”新机制:形成重点学科支撑体系,充分发挥重点学科、知名专家、博士点对重点产业发展学科和人才支撑作用。形成多层次研发支撑体系,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和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形成与重点产业发展配套研发支撑体系。形成应用技术支撑体系,重要依托大型骨干公司技术中心,实现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第四章产业布局一、布局原则——工业化与都市化发展相一致原则。充分考虑制造业发展与都市定位、都市功能关系,把发展制造业作为变化城乡“二元构造”重要环节,将制造业园区建设与都市化建设统一考虑,将制造业产业选取与构造调节与旅游都市特点、人居环境优化统一考虑。——国际制造业产业链和地方产业集群相衔接原则。谋求和确立各制造业产业功能区国际竞争优势,同步注重半岛制造业功能区之间协调与合伙,建立沿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攀升青岛制造业产业集群。——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原则。在制造业产业布局中建设与人才哺育、技术研发、物流商贸等科技服务业、生产服务业协调互动发展产业体系——制造业布局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避免追求单一总产值和招商引资考核目的,注重制造业产业功能区发展与社会就业、社会福利、都市生活质量以及都市与区域生态环境改进,建立可持续发展制造业产业体系。二、战略目的以青岛都市发展总体规划与山东省政府半岛制造业基地规划为基本根据,“十一五”时期,在青岛中心城区形成具备辐射力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人才哺育、信息扩散制造业服务中心;在环胶州湾和西海岸地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体制造业产业带,进而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形成大青岛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东部精加工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产业孵化创业汇集区、环胶州湾装备制造业—老式制造业—零配件制造业—产业物流集散—技术中试汇集区、外围特色专业化产业汇集区和战略辐射配套区青岛制造业空间布局体系。详细分区功能目的为:东部以高新技术孵化为特色,建设电子家电、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产业研究开发体系和有关高技术产品生产基地;服务于半岛制造业基地整体升级和全球化竞争。西海岸以国际物流带动为特色,建设石油化工、钢铁等重型初级产品生产制造业,电子家电、交通运送机械等终端产品产业带;外围都市产业集群,应本着既突出专业化特色,又着重整体协调配套原则,营造具备竞争力和生存适应能力产业集群。环胶州湾以东西两向产业传递和联结为特色,承办东南部中心城区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扩散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同步注重西海岸产业配套布局与整合;注重东海岸老式产业优化升级和物流产业接替配套。通过两侧产业汇集,构造以装备制造业中间品、零配件、中轻型终端产品为特色产业密集带。到,逐渐构筑起产业集群优势突出、生产力布局合理、园区特色明显、生态环境和谐、支撑体系完善新型产业体系,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和靓丽都市工业走廊。三、战略布局1.崂山区、市南区、市北区为制造业发展第一梯度中心,其功能目的是建成半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中心、产品研发中心、人才培训中心高新区运用产学研基本重点建设青岛高新技术创业孵化体系,支持家电电子通信、海洋生物、特色化新材料、软件产业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市南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信息和软件产业以及金融、保险、研发、设计、会展、精品商贸、征询、培训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市北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品研发、生产、组装及其她先进制造产业。2.环胶州湾工业带为制造业发展第二梯度,其功能目的是建设当代装备制造业和新兴制造业,形成先进制造业布局密集产业带环胶州湾工业带基本形成三大特色区域产业布局,东岸产业带加速港口物流和都市型工业集聚,形成当代服务业与当代都市工业产业联动区;北岸产业带成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出口加工和海洋科技产业集聚区;西岸产业带成为重要新型重化工业基地。详细分区功能目的为:四方区、李沧区要发挥装备制造业基本优势,改造提高纺织服装、机械、轻工业等老式制造业,积极引进新型装备制造业。东部应积极承办高新区辐射,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西部加快产业调节,重点发展污染少、效益高、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纺织、轻工、机械等产业。四方区要依托驻区大学、科研机构和高技术公司,建设科技大学都市科技园,加快机电、化工、环保、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研发和孵化。胶州湾北部区域,近期应起到东西部产业衔接与过渡作用,中远期应成全市产业整体发展与布局战略支撑带。作为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和西部重化工业衔接与过渡接合部,其功能目的应当是,建设交通运送装备(汽车、船舶、机车、集装箱)、家电电子、电力及通讯设备类产业中间品、零配件加工制造业基地,以及精密机电、精细化工等终端产品产业集群。出口加工区,应建设面向国际出口型产业汇集区。在产业选取上,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带动效应明显产业和产品。城阳组团,要依托国家级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发展以机电、生物、精细化工、水产加工等为特色加工贸易产业集群;要在高科技产业比重高优势基本上,引进产业研究与开发机构,在产业汇集同步提高自我创新能力。胶州东部新区,产业选取应依托青岛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加快发展汽车和造船配套、电子家电及配套、机械装备、集装箱、钢构造和轻纺工业等。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应发展面向全球市场终端产品制造业产业群,将初加工、零配件生产环节布局在周边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大进大出石油化工产业和电子家电、汽车、造船、集装箱、港口机械、工程机械、海洋工程、海洋生物医药和临港加工产业。胶南产业汇集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汽车造船及其配套产业、机械电气、精品钢材、新型建材等重化工制造业。3.以青银高速公路工业带、济青高速公路工业带、烟青公路工业带为辐射轴,以即墨、平度、莱西等地产业积聚区为制造业发展第三梯度,其功能目的是承办青岛制造业空间扩张和建立配套生产服务产业集群即墨、平度和莱西作为青岛都市化向北部扩展战略构成某些,已初步成为青岛制造业产业集群扩张与转移重要承办地区,又处在青岛、烟台、威海、潍坊四市中心地带,具备特殊区位条件,要进一步拓宽工业发展视野,细致研究周边地市产业基本和发展动向,密切地区产业协作,加快推动产业对接,大力发展配套产业。重点发展具备区位竞争优势纺织服装、皮革制鞋、食品饮料、电子家电、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橡胶轮胎、精细化工等产业。平度和莱西要充分运用区域内农副产品供应充分,交通物流便利优势条件,加快发展蔬菜、果品、花生、肉制品、乳制品和粮食加工业,大力发展有机食品,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以出口带动生产规模扩大,建成国际化食品加工基地。以工业反哺农业,从而进一步加快工业化进程。第五章重大建设工程一、产业集群推动工程本项工程重要环绕正在进行以大项目为载体产业集群而展开,规划重点项目投资1400亿元。重要建设项目有:石化产业1000万吨炼油项目、丽东化工芳烃及QTA项目、中石化大炼油二期工程、中石化100万吨乙烯项目等,总投资约800亿元;汽车产业一汽轻中重型卡车基地项目、上汽通用五菱20万乘用车项目、青岛申沃客车制造项目、中集集团和新华锦集团集装箱拖车项目、骏马专用车项目、澳柯玛电动旅游观光车项目、10万台汽车发动机项目、临港产业区和同和汽车配件园项目等,总投资约180亿元;船舶工业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及配套项目、大型船用中低速柴油机总装生产基地项目、曲轴项目、即墨马斯特造船项目、青岛造船厂搬迁扩能项目等,总投资约160亿元;家电产业海尔开发区家电产业集群项目和胶南家电工业园项目等,总投资约3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12英寸晶圆项目、液晶显示屏件项目、海尔和海信集团数字电视项目、光通信项目、澳柯玛发光二极管项目、锂离子电池项目、李沧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西海宏大电子科技项目、创新科技公司电子项目等,总投资约150亿元。二、当代装备和新兴制造业基地建设工程本项工程重要环绕做大作强当代装备制造业,哺育发展新型制造业,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建立制造业高品位优势而展开,规划重点项目投资400亿元。重要建设项目有:铁路运送设备制造业南车四方时速200公里动车组生产建设项目及铁路货车零部件项目、青岛海源实业有限公司铁路列车6万吨铝型材项目等,总投资约30亿元;电气器械制造业青岛捷能风电发电设备、汽轮机工业基地项目、发电及辅机项目、青岛DND机电项目等,总投资约30亿元;海洋工程制造业海洋石油工程制造基地项目、海洋深潜基地项目等,总投资约50亿元;新能源及环保专用成套设备制造业海尔太阳能开发运用成套设备、环保产业园太阳能技术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太阳能样板建筑项目、屋顶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清华紫光环保设备项目、天人环境工程公司水解决设备项目等,总投资约50亿元;新型纺织机械设备制造业清梳联项目等,总投资约10亿元;海洋生物产业澳柯玛海洋生物产业化、东海药业项目、明月海藻海藻酸钠项目等,总投资约30亿元;新材料产业城阳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陶斯特新型建材项目、金晶玻璃项目等,总投资额约90亿元。三、老式制造业改造工程本项工程重要环绕优化老式制造业,转移裁减低端制造业,提高竞争能力而展开,规划重点项目投资300亿元。重要建设项目有:橡胶工业黄海橡胶200万套子午胎项目、双星集团150万套子午胎项目、光明轮胎200万套半钢子午胎项目等,总投资约50亿元;食品工业青岛三啤扩建项目、颐中烟草续建项目、椰风食品项目、九联集团肉鸡工厂化饲养及深加工项目等,总投资约40亿元;冶金工业青钢宽厚板项目、浦项不锈钢板项目、中铝集团30万吨再生铝和100万吨氧化铝项目等,总投资约80亿元;纺织服装工业即发龙山高档色织布和染色布项目、即发东丽高档服装面料及成衣加工项目、喜盈门纺联印染后整顿项目、纺织总公司纺织面料产业基地和棉纺公司重组项目等,总投资约30亿元。四、面向制造业服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建成资源丰富、面向制造业发展信息平台,率先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建设和完善区域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推动仪器设备资源高效运用;整合、优化各类重点实验室,初步形成面向全社会研究实验基地;建成以资源、环境等领域观测、考察数据中心和科学数据网为主构成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外文科技期刊网上资源实时服务系统延伸到各市(区);建成统一规范科技成果与技术交易信息平台,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当代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建立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与平台建设和管理相适应政策法规和制度规范,初步形成以共享为核心制度框架;搭建由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科技环境平台等六大平台为主体框架区域科技基本条件平台。第六章保障办法一、建立面向制造业发展科技创新体系1.整合大学、科研院所、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等全社会技术创新服务资源,建立制造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要向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环绕技术创新信息网络、技术市场供求信息体系、专家资源体系、科技成果资源体系、成果转化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征询评估体系、培训交流体系等支撑体系来建设。在技术、研发、检测、征询、原则、认证、融资投资、成果鉴定、人才培养与招聘、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知识产权、公用工程等方面对全市制造业公司进行全方位支持。2.建立系统、开放、国际化技术创新制度和运作模式充分调动和整合青岛市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公司研发机构进行多层次、各类型创新能力基本设施建设,合伙承担高新技术项目中试实验,增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采用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形式,建立制造业不同领域专业化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开发中试基地,成立与制造业技术有关行业技术中心,对全市各科研部门检测资源进行网上虚拟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