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标准体系三标准体系_第1页
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标准体系三标准体系_第2页
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标准体系三标准体系_第3页
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标准体系三标准体系_第4页
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标准体系三标准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4.1总要求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是从稻米质量、卫生安全,生产过程及环境影响角度,展开对稻米生产从原料进厂到产品销售整个步骤细部检验,它按严格操作步骤从找出和稻米相关潜在危害点开始,到进行关键点判定、关键限值设定、检测关键点控制程序建立、重大环境原因识别和评价,纠正/纠正方法控制程序建立、统计程序建立直至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形成一个完整系统,即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确定问题、处理问题到预防问题思维方法,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从根本上做到食品安全卫生、品质优良、环境影响最低。本企业依据GB/T2-、GB/T19001-、GB/T24001-及相关标准,对稻米生产提供进行策划和实施。对稻米品种开发、生产加工,建立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形成整合管理体系文件,并加以实施、维护和连续改善;关键开展以下方面工作:a)依据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及实现质量、安全、环境方针、目标需要,对体系过程进行识别,确定关键过程和关键控制点,并编制本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b)明确过程控制方法及过程之间相互次序接口关系,并经过识别、确定、监控、测量分析和改善,完善对过程管理;c)加强在组织内部和整个食品链中沟通,确保食品安全;d)企业使用原材料均为外部采购,对此进行严格控制,参见《原辅质量安全验收程序》;e)成品市外长距离运输为外委;f)对于企业不含有检验能力项目(如:产品和环境方面化学及生物指标),委托有资质机构进行检验,企业在使用或对外提供这些证实时,由研发中心和办公室进行确定。4.2文件要求4.2.1总则企业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以下简称管理体系)文件包含:a)管理手册(包含质量、安全、环境方针和目标);b)程序文件;c)作业指导书;d)统计(包含19001、24001、2标准所要求全部统计)。4.2.2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手册a)管理手册适用范围为:稻米开发、生产和销售相关过程和关键生产区域;b)为管理体系策划和编制而形成程序文件包含:19001、24001、2标准要求程序、和为确保体系有效运行而编制其它程序;c)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过程及相互作用表述。4.2.3文件控制企业编制《文件控制程序》以确保文件:a)文件公布前得到同意,以确保文件是充足和适宜;b)必需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再次被同意;c)确保文件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d)确保在使用处可取得适用文件相关版本;e)确保文件清楚、易于识别;f)确保所需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g)预防作废文件非预期使用,若需要保留作废文件,应对其进行标识;4.2.4统计控制统计作为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证据应确保:企业编制《统计控制程序》以要求统计纠正、标识、储存、保护、检索、保留期限和处理等内容;统计填写应正确、立即、真实、清楚、易于识别;统计保留期限应考虑法律法规要求、用户要求、产品保质期要求等。5管理职责5.1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经过以下活动对其建立、实施管理体系并连续改善其有效性提供承诺:a)采取培训、宣传资料或会议等方法向组织组员传达满足和产品质量、安全及环境方面知识,和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及用户要求关键性,树立和增强全体职员对产品质量及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b)制订并宣传质量、安全、环境方针,确保质量、安全、环境目标实现;c)了解企业在食品质量、安全、环境方面业绩,对和食品质量、安全、环境相关信息并立即处理;d)了解本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环境管理现实状况,确定组织结构;e)任命管理者代表和食品安全小组组长;f)为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改善提供必需人、财、物、设备、设施、原材料、技术和信息等资源支持,并确保资源取得;g)定时主持管理评审,确保管理体系连续有效。5.2以用户为关注焦点企业成功取决于了解并满足用户及其它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我们确保:a)确定用户需求和期望:经过对市场需求情况调研、估计或和用户直接接触来实现;b)将用户需求和期望转化为要求,这些要求包含对产品质量要求,对采购、生产、销售过程要求等,只有完全满足这些要求才能真正赢得用户和社会满意;c)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我们编制了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各部门严格实施。5.3质量、安全、环境方针和目标见《质量、安全、环境方针和目标》。5.4管理体系策划5.4.1企业管理层按下列要求对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企业质量、安全、环境方针和目标及管理体系总要求。为此应:a)确定企业管理体系所需过程,明确管理体系要求;b)确定为实现质量、安全、环境目标需投入资源;c)不停提升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定时评审质量、安全、环境目标实现情况,寻求差异和改善机会,以使管理体系得到连续改善;d)对企业相关组织结构、体系文件、过程和资源等改变做出判定,必需时按策划进行合适调整或更改,并采取对应方法,确保体系变更在受控状态下进行,保持管理体系完整性;e)确保体系文件和其它文件相容性;f)确定验证活动、接收准则及所需要统计。5.4.2企业理体系策划输出结果为《质量、安全、环境定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对应作业指导书,如有管理体系变更,应制订确保其完整性对应要求。5.5职责、权限和沟通5.5.1职责和权限5.5.1.1总经理职责a)主持企业质量、安全、环境管理工作,任命管理者代表和食品安全小组组长;b)同意公布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c)主持管理体系管理评审;d)为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连续改善配置适宜资源;e)向企业传达满足用户、法律法规要求关键性;f)主持企业发展计划;g)确保内外部沟通顺畅;5.5.1.2管理者代表(兼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职责见《0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和管理者代表任命书》。5.5.1.3食品安全小组a)企业成立食品安全小组,其组员应俱备但不限于企业管理体系范围内产品、过程、设备、食品安全危害等方面知识和经验;小组成立和其组员以企业文件下发到各部门。b)参与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确定;c)识别产品工艺全过程,找出关键控制点,制订相关监控、纠正、验证方法,并形成书面文件;d)负责对企业内管理体系各相关岗位人员进行管理体系及其前提方案知识培训;e)负责对管理体系实施内部审核,对发觉问题督促整改,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5.5.1.4生产部a)负责日常生产安排和调度;b)负责组织编制设备操作规程,负责生产设备管理、维护和保养;c)负责对生产中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内部校准及维护保养;d)负责车间工作环境、文明生产管理,及本部门存在关键环境原因控制管理;e)负责产品自检和生产过程监控;f)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标识及不一样检验状态产品分区摆放;g)负责原料、辅助材料、产成品接收、保管和发放。5.5.1.5研发中心a)负责日常原辅料和产成品检验工作;b)负责组织管理体系文件、资料编写和管理,并负责统计控制;c)制订企业年度内审计划,组织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d)负责计量器具管理工作。e)负责对产品不合格进行评定、控制;f)负责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g)负责新产品开发工作。h)负责组织实施合规性评价工作。i)负责环境原因识别和评价;j)负责本部门关键环境原因运行控制;k)负责体系运行中纠正和预防方法实施监督管理。5.5.1.6办公室a)制订企业管理评审计划,组织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工作;b)落实实施质量方针,制订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案,进行目标考评;c)负责内、外部沟通,确保管理体系连续有效运行。d)负责基础设施维护和办公工作环境管理,帮助总经理做好资源提供。e)责任人力资源管理及职员培训;f)负责检验、考评劳动纪律实施情况;g)负责全方面检验、考评职员手册、管理制度实施情况,推进职员绩效考评,和综合评价;h)负责企业紧急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i)负责联络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环境检测,对出现环境方面不符合进行控制管理;5.5.1.7采贸部a)负责获取充足,适合本企业产品要求采购信息;b)负责制订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准则和方法,并对供方提升产品能力进行评价和选择;c)确保采购协议制订、评审、修改、协调工作,并保留相关统计;d)确保采购产品符合要求要求;e)对供方及服务方环境行为进行影响和管理。5.5.1.8营销中心a)负责企业销售协议制订、评审、修改、协调工作,保留相关统计;b)以增强满足用户为目标,认真搞好服务工作;c)负责组织市场调研、估计、掌握市场需求信息,确定用户需求,为生产、开发新产品、改善产品质量,提供可靠依据;d)立即搜集用户意见,和用户沟通,并将用户需求在内部立即传输;e)对消费者投诉立即受理,妥善处理,满足投诉者合理需求。5.5.1.9财务部a)负责财务资源管理,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需要;b)做好原辅料和产成品货款结算工作;c)满足新产品开发、工艺改善等所需资金需求;d)满足实现质量、安全、环境目标所需投入。5.5.1.12其它岗位人员见部门《职员岗位职责及岗位人员任职要求》。5.5.2内外部信息沟通企业编制《信息交流控制程序》,要求企业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方面内外部沟通范围、内容和方法等5.5.3应急准备和响应企业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管理可能影响产品安全、环境原因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并制订对应方法;对实际发生要作出响应,并进行评审以增加改善机会;必需时,要进行定时试验。紧急状态下信息沟通实施《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5.6管理评审5.6.1管理评审是对企业体系运行是否满足食品安全方针、目标整体评价;管理评审应该还考虑企业目前管理情况,和和预期目标之间差距,寻求改善机会;除此之外还应考虑供方控制情况,组织机构和资源适宜性,相关组织需求外部改变、相关组织未来需求战略策划和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环境改变。5.6.2办公室负责管理评审组织工作,管理者代表(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审核各部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汇报后,提交总经理,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5.6.3在《管理评审控制程序》中对评审职责、要求、输入、输出、统计做出具体确定,总经理按策划时间间隔评审管理体系,确保其连续适宜性,充足性和有效性。6资源管理6.1资源提供资源是组织建立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方针和目标必需条件。最高管理者依据企业规模、方针、产品特征、用户要求、相关方要求等识别企业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更新管理体系不一样阶段配置所需资源。还应识别资源短缺或过剩原因,并将其用于体系连续改善。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环境情况下,协调资源、确保资源合理搭配,改善资源分配情况,提升资源利用率。资源包含:人员、资金、信息、基础设施、工作环境、乃至文化环境。6.2人力资源6.2.1总则企业任何人员,包含食品安全小组组员,只要所从事工作对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有影响,她就应该含有必需能力和技能,以胜任其所从事工作,确保其活动不会对所生产产品造成任何不良风险;对这些人员评价应从以下多个方面考虑:a)受教育程度,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意识;b)近几年接收培训情况;c)近几年从事工作情况;d)专业技能水平;e)身体健康情况。对这些人员要定时进行评价,不符合要求时,应对其进行培训;对于不一样岗位职员评价、调配应参考《职员岗位职责及岗位人员任职要求》。办公室应建立职员档案:档案应能够展示人中教育、技能、经历、健康情况及多年来所受培训,职员档案应立即更新,以确保其真实性;在管理体系任何阶段,包含建立、实施、和运行阶段,组织人员不能满足体系要求时,能够经过外聘教授方法来满足资源不足。这些教授能够是食品安全危害方面,也能够是设备维修方面,还能够是管理体系方面,不管是哪方面教授,这些教授职责和权限应以协议或协议形式给予统计,并保留统计。6.2.2能力、意识和培训a)企业全部些人员活动全部对我们产品质量、安全、环境有着或多或少影响,企业各部门责任人应依据不一样岗位制订岗位任职要求,方便作为办公室和本部门选择、培训职员依据;b)各部门责任人对本部门人员进行评价,评价时可看其教育经历,也能够考评其从业经验。发觉不满足要求时,责任人自行组织培训,用内部考评方法评价培训效果;c)若部门责任人经过评价,发觉本部门职员不满足要求且无法完成内部培训时,以书面形式报给办公室;办公室对各部门培训需求进行审核汇总后制订年度培训计划,经总经理同意后实施;办公室针对性地安排年度培训或临时培训,培训可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外部培训效果考评由办公室保留其合格证实复印件,内部培训考评以统计形式保留至各门或办公室,必需时评定结果上报总经理;d)对于b和c条款中对培训效果评价能够是书面考评、面试、现场操作、演示等方法;最终,使她们认识到,自己所从事活动对产品安全关键性及影响产品安全原因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确保她们从被动参与控制产品安全活动,到主动参与控制影响产品安全活动或原因;e)办公室要保留对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环境能力或技能进行教育培训统计;f)国家要求特殊岗位,需持证上岗。如电工、化验员等;g)办公室每十二个月最少组织进行一次职员健康体检,必需时进行临时体检。新参与或临时参与工作人员必需经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方可上岗工作。h)职员卫生教育,按《中国食品卫生法》等相关卫生要求实施。6.3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作为资源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企业产品实现符合性物资保障。企业参考GB14881-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相关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设备维护、清洁、人员健康、环境维护,包含废弃物和废水处理支持性服务加以管理。生产设备及相关设施由生产部负现维护,监测设备由研发中心负责维护,通讯设备、办公用具由办公室负责配置和维护。6.3.1前提方案依据食品企业建厂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食品安全方针和工厂实际情况,经食品安全小组评定,在大米生产各过程中建立、实施和保持前提性方案,以助于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经过工作环境引入产品可能性、产成品间交叉污染(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污染)、产品和加工环境食品安全危害水平,且上述活动变更时能得到立即验证且有效。a)在建筑物和相关设施布局基础上,对其内外部工作空间和设施进行改造,以预防因工作环境引入产品外源性安全危害;经过控制、切断危害传输路径,以降低危害发生可能性;如在车间门口设置更衣室、消毒、洗手设施,就是为了预防病原菌经过人体传输。b)在各过程各步骤上,应遵照人、物从高清洁区向低清洁区流动,经过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或其组合方法将产生危害控制在可接收水平内。如空气、给排水、废弃物、设备维护保养、环境卫生、产品形成过程(原料采购、生产、贮运)、虫害、人员卫生及相关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等,从硬件和软件方面着手将引入交叉污染控制在可接收水平内。6.3.2企业环境设计和设施卫生要求依据食品企业建厂相关法律法规相关要求进行厂房改造,不符合要求地方由办公室统一编制基础设施修缮计划,报总经理同意实施。工厂选址要求:厂区周围无灰沙、粉尘及有害气体产生、无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扩散性污染源,无蝇蚊大量孳生潜在场所,确保产品在安全卫生环境中生产加工。(见《厂区平面图》)厂区内无兼营、生产、存放有碍产品卫生其它产品,内环境整齐无有碍产品卫生区域。设备布局及工艺步骤按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衔接合理,结构完善,并能满足生产工艺和质量卫生要求,且原辅料、半成品和产品等各道工序间严格区分,以预防交叉污染。(见《工艺部署图》)a)道路及绿化:厂区内道路通畅,关键道路硬化、地面平整,办公室派专员负责,定时清扫,预防积水及尘土飞扬。各部门和各车间按划定区域天天定时打扫,保持整齐。办公室负责对公共区域内草坪、树木、花卉、鱼池等进行管理。b)给排水系统:企业给水为地下水,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等标准;生产用水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控制,首先对水源进行管理,因工厂周围是居民区,没有工厂排污情况,故只需确保水源周围30米内无垃圾、坑洼渗漏等污染;然后将水井密封,确保异物不从井口进入。生产用水(加工助剂、清洗设备等)由生产部进行控制、检验、纠正;天天抽查水质应:无色、无异味、清澈不浑浊、无可见物,必需时进行过滤或作委托检验,以确保水质安全并留下统计。洗涤用水可直接使用。废水排放:有厕所、办公室、化验室、打扫卫生时污水,直接排入城市管网或定时清运(见《给排水管网图》);垃圾暂存处设在远离生产车间位置,且处于生产车间下风向。c)车间要求:厂房大小应足够安放设备、存放物料等以利于进行卫生作业和安全生产;车间内表面应使用防水、防滑、不吸潮、可冲洗、耐腐蚀、无毒材料铺制;车间地面应无裂缝、无积水、易清洗消毒,排水口须设网罩。地面易用湿拖布或吸尘器清洁处理;车间墙壁和天花板选择无毒、防霉、不脱落、耐腐蚀、易于清洗、不吸水、表面光洁、耐温、浅色材料覆涂或装修,在结构上降低凝结水滴落,预防虫害和霉菌孳生方便于洗刷消毒;车间门窗用纯色、平滑、易清洗、不透水、耐腐蚀坚固材料制作。车间内废弃物采取统一盛装,盛装废弃物及不合格品容器标识显著;d)设备卫生要求:凡接触产品设备、工具、管道均采取无毒无害材料制作。设备、工器具、容器及管道表面清洁、平滑、无凹坑及裂缝、便于拆卸、清洗和消毒。e)设备安装:设备及设施安装符合工艺卫生要求,便于操作、清洗、安拆及修理,和天花板、墙壁等有足够距离,必需设备采取脚架固定,和地面保持一定距离,传动部分备有防护罩,方便于清洗和消毒。工艺要合理,上下工序衔接紧凑;多种管道、管线尽可能集中走向,冷水管严禁在生产线上方经过,预防冷凝水滴入产品,其它管线和阀门亦不设置在暴露原料和成品上方;f)设备维护和保养参见《生产线设备操作规程》;g)通风及照明设施:通风为自然通风;车间照明应确保照度满足生产及检验要求。照明灯均应加防护罩,预防灯具破碎或爆裂污染产品。不符合要求地方由车间编制基础设施修缮计划,报办公室,办公室统一安排。h)虫害控制见《虫害防治控制程序》i)基础设施变更:对于基础设施任何变更,包含改造、扩建或增加设备等,应依据需要,考虑危害分析结果、选定控制方法对确定危害控制能力,来确定基础设施变更适宜性和可行性,变更全部统计由办公室整理并保留。对基础设施和维护效果验证:生产部根据以上要求,对生产设备及其维护效果进行验证;办公室根据以上要求对厂区、厂房及其它设施和维护效果进行验证。6.4工作环境良好工作环境是确保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前提;为此,企业参考环境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实际情况,识别各过程各步骤所包含且能控制或施加影响环境原因,确定关键环境原因并在管理方案中加以控制(见《环境原因识别、评价、运行控制程序》)。6.4.1办公室和研发中心应每十二个月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自行搜集相关产品质量、环境、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然后由食品安全小组分析、评价后报管代同意,研发中心对“适使用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清单”和相关文件进行修订、存档;然后下发实施,按《文件控制程序》管理。食品安全小组做“合规性评价”每十二个月最少一次,易在年底或管理评审之前进行;当有新法规和其它要求公布或有违反事件时,可针对具体情况单独评价。小组组员应对新法规逐条逐款进行评价,然后交小组会议评审,经管代同意后下发实施;对出现不符合要在评审后立即采取纠正或纠正方法、管理方案,经管代同意后交相关部门实施。应保留上述评价统计。办公室负责宣贯、监督检验其遵守或实施情况。6.4.2为了不偏离企业在环境方面方针和目标,并确保运行准则,制订环境目标管理方案。6.4.2.1管理方案制订和实施a)当关键环境原因在一段时间内需要采取专门方法进行控制时,要编制管理方案。b)环境管理方案由办公室依据目标和指标组织制订,经管理者代表同意,重大管理方案报总经理同意后实施。c)办公室编制《环境管理方案》,下发到各责任部门实施,管理方案管理实施《文件控制程序》。6.4.2.2管理方案关键包含以下内容:a)各职能和层次管理目标和指标;b)实现各目标和指标方法方法和技术手段;c)各相关部门进行实施职责;d)所需经费预算;e)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6.4.2.3管理方案实施情况检验各部门责任人对包含到本部门管理方案实施进度和效果等进行监督检验,并由检验人签字。管理方案全部完成后由管理者代表组织验收并签字。由办公室定时委托有资质部门出具排污检测汇报,对环境绩效进行监测。6.4.2.4管理方案修订a)当目标指标发生改变,或企业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发生改变,或新环境原因出现等需要对管理方案进行修订时,办公室要立即组织各单位或相关人员对管理方案进行修订。b)修订后管理方案仍须按6.4.2.1b)条要求实施。7产品实现7.1总则7.1.1企业产品范围为:稻米开发、生产和销售。企业产品既要符合GB/T19001-标准要求,又要符合GB/T2-标准要求。7.1.2产品实现策划思绪为紧紧依据标准要求、法律法规要求、用户要求,结合我企业实际情况。稻米生产实现过程包含:和用户相关过程、开发、采购、生产过程提供、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监视和测量、贮运等。策划输出结果为本手册和相关程序文件,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特殊情况编制《质量计划》。7.1.3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还要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研发中心编制《质量计划》,作为对现有体系文件补充。a)引进、试制新品种、采取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时;b)协议中对产品特殊要求;c)现有体系文件中未能涵盖事项。7.1.4《质量计划》应包含:a)针对产品、项目、协议要求确定目标;b)针对特定产品、项目、协议所需建立过程或子过程,识别关键过程和活动,是否产生新危害;c)识别并提供上述过程所需资源配置,运作阶段划分,人员职责、权限、相互关系;d)确定验收准则,安排监视和测量活动,对其中一些特殊过程输出,应按输入要求进行验证并确定;e)确定所需质量统计。7.2和用户相关过程7.2.1和产品相关要求确实定营销中心负责确定用户对产品需求和期望,按用户要求订货要求进行统计,如书面协议、技术协议、口头定单、电话统计等,内容包含:a)用户明示要求:包含产品验收标准、数量、价格、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等方面要求;b)用户没有明示要求,但要求或预期用途所肯定要包含产品要求,这是隐含潜在要求,企业为满足用户要求应做出承诺;c)研发中心编制《环境原因识别、评价、运行控制程序》,对企业生产和经营中存在环境原因给予识别和评价。d)和产品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包含环境、安全等方面和产品及产品实现相关要求。由办公室和研发中心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给予识别、搜集,食品安全小组进行评价、评审,见6.4.1“合规性评价”。7.2.2和产品相关要求评审7.2.2.1在企业向用户做出提供产品承诺之前(如接收协议或订单及接收协议或订单更改)营销中心应对已确定产品要求实施评审。7.2.2.2评审产品要求评审应在协议签署之前进行,应确保:a)产品要求得到要求;b)用户没有以文件形式提供要求时(如口头订单),用户要求应在接收前得到确定;c)和以前表述不一致协议或订单要求(如报价单)已给予处理;d)企业有能力满足要求要求。e)协议实施:营销中心协议信息―→生产部―→分解为生产任务单和采购任务单下发到相关部门―→入库―→配送―→信息反馈到营销中心。7.2.3和用户沟通(见5.5.2)7.3设计和开发7.3.1开发策划7.3.1.1开发项目标起源依据企业发展计划、营销中心提供市场调研汇报等,由营销中心提交,报研发中心经理审核,总经理同意。7.3.1.2研发中心编制《新产品开发计划》内容包含:a)开发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定等各阶段划分和关键工作内容;b)各阶段人员职责和权限、进度要求和配合单位;c)资源配置需求,如人员(应包含食品安全小组人员)、信息、设备、资金确保等及其它相关内容。7.3.1.3开发策划输出文件将伴随开发进展,在合适时给予修改,更新统计应给予保持。7.3.2设计和开发输入7.3.2.1开发输入应包含以下内容:a)产品预期用途:关键功效、性能要求,这些要求关键来自用户或市场需求和期望;b)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对国家强制性标准一定要满足;c)以前类似设计提供适用信息;d)要求满足产品安全和正常使用必需产品特征,包含安全、包装、运输、储存、维护、环境影响等。e)和食品安全危害相关信息:原、辅材料和和产品接触材料,终产品特征,预期用途描述。7.3.2.1.1原料、辅料和和产品接触材料描述和产品所使用原料、辅料及和其接触材料特征进行合适描述,以确保所提供信息足以识别和评价其中危害。这些信息应包含:a)化学、物理、生物特征;b)配置辅料组成:包含添加剂和加工助剂;c)产地;d)生产方法;e)包装和交付方法;f)贮存条件和保持期;g)使用或生产前预处理;h)和采购材料和辅料预期用途相适宜相关食品安全接收准则或规范。i)和以上方面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7.3.2.1.2终产品特征描述其详略程度应足以进行危害分析;适宜时,描述内容包含以下方面信息:a)产品名称或类似标识;b)成份;c)和食品安全相关化学、物理、生物特征;d)预知保质期和储存条件;e)包装;f)和食品安全相关标志和处理、制备及使用说明书;g)分销方法;h)和以上方面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7.3.2.2研发中心经理组织相关开发人员和部门对输入进行评审,对其中不完善、含糊或矛盾要求做出澄清和处理,确保开发输入满足《新产品开发计划》要求。7.3.3设计和开发输出7.3.3.1研发中心依据开发输入要求开展开发工作,并编制对应输出文件。7.3.3.2开发输出文件应以能针对开发输入进行验证方法提出,方便于证实满足输入要求,为生产运作提供合适信息。开发输出文件因产品不一样而不一样,可包含:a)指导生产文件,如生产工艺、操作规程、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等;b)包含或引用验收准则;c)采购物资明细表,对于提出新原材料应明示接收标准、提议厂家;d)产品技术规范或企业标准。7.3.3.2.1工艺步骤图和控制方法描述步骤图应包含为评价可能出现、增加或引入食品安全危害提供基础;易在步骤图中描述过程参数、控制方法或影响食品安全程序,其详略程度足以实施危害分析。a)步骤图应清楚、正确和足够详尽;应包含:操作中全部步骤次序和相互关系、源于外部过程和分包工作、原辅料和车间产品投入点、返工点和循环点、产成品和副产品放行点及废弃物排放点;b)食品安全小组应组织相关人员针对步骤图步骤进行详尽描述,方便所提供信息能评价和确定控制方法应用效果。c)食品安全小组应经过现场查对来验证步骤图及控制方法描述正确性,和是否符合现实状况,若工艺或基础设施变动应立即更新。生产部、研发中心组织绘制《工艺步骤图》、《人流图》、《物流图》、《捕鼠网点图》;7.3.3.2.2危害分析食品安全小组针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以确定需要控制危害,确定为确保食品安全所要求控制程度,并确定所要求控制方法组合。a)危害识别和可接收水平确实定:应识别和产品类别、过程类别和实际生产设施相关全部合理预期发生食品安全危害。识别应基于以下方面:7.3.2.1中信息,经验,外部信息(尽可能包含流行病学和其它历史数据),来自食品链中可能和产成品和消费食品安全相关食品安全危害信息。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特定操作前后步骤,生产设备、设施和周围环境,在食品链中前后关联。针对每个识别食品安全危害,应明确它属性:物理、化学、生物;只要可能,应确定终产品中食品安全危害可接收水平。确定水平应考虑已公布法律法规要求、用户对食品安全要求、用户对产品预期用途和其它相关数据。食品安全小组初步填写《危害分析工作单》第一、二栏目。b)危害评定应对每种已识别食品安全危害进行危害评定,以确定消除危害或将危害降至可接收水平是否为生产安全食品所必需;和是否需要将危害控制到要求可接收水平。应依据食品安全危害造成不良健康后果严重性及其发生可能性,对每种食品安全危害进行评定。见下表:可能性频繁常常偶然极少不可能严重程度灾难性126812严重3471115中度59101416可忽略1317181920若评定结果为1、2、3则为高危害,为4、5、6、7、8则为中度危害,为9、10、11、12、13则为低危害,为14、15、16、17、18、19、20则可忽略。食品安全小组应认真填写《危害分析工作单》第三、四栏目c)控制方法选择和评定应选择适宜控制方法组合,使食品安全危害得到预防、消除或降低至要求可接收水平。在选定组合中,应对7.3.3.2.1中所描述每个控制方法,评审其控制确定食品安全危害有效性。应根据控制方法是需要经过操作性前提方案还是经过HACCP计划进行管理,对所选择控制方法进行分类。7.3.3.2.3操作性前提方案建立操作性前提方案应包含以下信息:a)由每个方案控制食品安全危害;b)控制方法:c)监视程序,以证实实施了操作性前提方案;d)当监视显示操作性前提方案失控时,所采取纠正和纠正方法;e)职责和权限;f)监视统计;本手册所含操作性前提方案有:《人员健康和卫生控制程序》、《手清洗和消毒、厕所等设施维护和卫生保持控制程序》、《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原、辅材料质量安全验收标准》、《采购控制程序》、《仓库管理制度》、《虫害防治控制程序》、《有毒有害化学品控制程序》、《预防交叉污染控制程序》等。7.3.3.2.4HACCP计划建立a)HACCP计划:包含以下信息该关键控制点所控制食品安全危害,控制方法,关键限值,监视程序,当超出关键限值时、应采取纠正和纠正方法,职责和权限,监视统计;b)关键控制点确实定:应对需要HACCP计划控制每种危害,针对确定控制方法确定关键控制点。c)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确实定:应对每个关键控制点所设监视确定其关键限值,关键限值建立应确保终产品安全危害不超出已知可接收水平,关键限值应是可测量,关键限值选定理由和依据应形成文件,基于主观信息关键限值,应有指导书、规范和教育及培训支持。d)关键控制点监视系统应对每个关键控制点建立监视系统,以证实关键控制点处于受控状态。该系统应包含全部针对关键限值、有计划测量或观察。监视系统应由相关程序、指导书和统计组成,包含以下内容:在合适时间范围内提供结果测量或观察,所用监视装置,适用校准方法,监视频次,和监视和评价监视结果相关职责和权限,统计要求和方法。监视方法和频次应能够立即确定关键限值何时超出,方便在产品使用或消费前对产品进行隔离。e)监视结果超出关键限值时采取方法应在HACCP计划中要求超出关键限值时所采取策划纠正和纠正方法。这些方法应确保查明不符合原因,使关键控制点控制参数恢复受控,并预防再次发生。为合适地处理潜在不安全产品(见《不合格品和召回控制程序》),应确保对其评价后再放行。7.3.4设计和开发评审a)在开发各阶段依据所策划安排,进行系统、综合评审,通常由品控部提出申请,管理者代表(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审核,总经理同意,并组织相关人员和部门进行评审;b)应在开发计划中明确评审阶段、达成目标、参与人员及职责等,并根据计划进行评审;c)评审目标是评价满足阶段开发要求能力及对于内外部资源适宜性,满足总体开发输入要求充足性及达成设定目标有效性;识别和估计问题原因,提出对应纠正方法,方便在早期避免产品多种不合格和缺点;d)评审方法可采取会议评审、教授评审、同行评审等。e)食品安全危害评定,控制方法选择和评定,见7.3.3.2.27.3.5设计和开发验证为确保开发输出满足输入要求,应依据策划安排对开发进行验证,验证方法能够为:a)对比(类比),如开发人员和市场上类似产品相比较;b)检验及试验,通常由品控部或委托法定检验机构提供验证;c)由相关职能部门提供证据,如工艺步骤和规范由生产部验证,检验规程由品控部验证;d)开发文件公布前评审。e)关键控制点确实定,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确实定,见7.3.3.2.4。f)单项验证结果评价,见8.2.3.1;控制方法组合确实定,见8.2.3.3。当验证结果表明开发输出未能或部分未能满足开发输入要求时,必需采取有效方法以满足要求。验证结果和决定采取方法应给予统计并保持。7.3.5.1食品安全危害验证策划监控要求经受训有能力人员经过监测(用物理、化学检测方法或定性检验)一个或多个参数、检测产品、证实性文件,来评定某个关键控制点是否在关键限值内;监控能够是连续或间断,目标是纠偏有效(关键限值超出能立即控制);食品安全小组负责活动结果分析。在确保基础设施、原辅料、工艺保持不变情况下,有改变时要按相关程序立即更新,验证活动应确定:a)原辅料验收:每批必需由仓库保管员,检验员经过对运输设备、包装是否有交叉污染,供方提供证实性材料是否有效,检验各指标是否符合要求。b)生产过程监控:定时由生产操作员、质量监督检验员经过对原料质量、设备参数、操作规范性和效果及产成品指标来判定是否进行纠偏;c)成品储存:仓库保管员对库存产品、仓库内外环境指标、虫害等进行监控,以确保符合相关要求。经过验证活动是经过对前提方案得以实施、危害分析输入连续更新、HACCP计划中要素和操作性前提方案得以实施且有效、危害水平在确定可接收水平之内、组织要求其它程序得以实施且有效来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7.3.6设计和开发确定确定目标是证实产品能够满足要求或已知预期用途要求。应依据计划安排对开发进行确定。新产品确定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由品控部组织,邀请内部相关部门、人员或外部相关教授参与,必需时请用户参与,形成《新产品确定汇报》。当确定结果表明开发产品不能满足或不能全部满足预期使用要求时,应采取有效方法以满足要求。确定结果和应采取方法应给予统计并保持。开发文件归档:经过开发确定后,品控部将全部开发输出文件进行整理并保留。7.3.7设计和开发更改控制a)开发更改发生在开发、生产和保障整个寿命周期中,开发人员应正确识别和评定设计更改对产品原材料使用、生产过程、使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带来影响;b)开发更改提出部门应填写《新产品开发变更单》,并附上相关资料(7.3.1—7.3.7),报总经理同意后方可进行更改;c)对更改评审结果及任何须需方法统计由研发部保留。7.3.7.1食品安全危害控制程序更新制订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后,必需时,组织应更新以下信息:产品特征、预期用途、步骤图、过程步骤、控制方法。必需时,应对HACCP计划和描述前提方案程序和指导书进行修改。7.4采购采贸部负责《采购控制程序》实施和更新,以确保企业采购产品符合要求。7.5生产和服务提供7.5.1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见《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a)取得表述产品特征信息:依据开发输出、产品实现过程策划输出和用户要求评审输出等取得必需生产服务信息;b)研发中心编制相关工艺技术文件。c)HACCP小组编制或审核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d)生产车间填写“领料单”到仓库领取所需原、辅料、包装物等进行生产;e)对生产过程实施监视和测量,配置压力表、电流表、电压表等监视和测量装置,方便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特征及过程特征监视和测量,实施《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生产中要认真做好对应统计。对产品放行应实施8.2.4相关要求;f)使用适宜生产设备,所使用生产服务设施,应按要求进行维护保养。车间应有通风、清洁工作环境;g)研发中心负责产品放行。营销中心负责产品交付及售后服务。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确实定7.5.2.1依据以下标正确定需确定过程a)对产品质量、性能、功效、保质期、可靠性及成本等有直接影响工序;b)产品关键质量特征形成工序;c)工艺复杂,质量轻易波动,对工人技能要求高或问题发生较多工序。7.5.2.2生产部识别生产过程中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对这些过程进行确定,以证实她们实现所策划结果能力。为确保这些过程运行:a)企业提供有能力生产设备,生产部编制设备操作规程;b)车间应严格按要求程序进行操作并对这些过程生产监控进行统计;c)研发中心对过程结果进行检验;d)岗位操作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考评合格上岗;e)当生产条件发生改变,应对上述过程进行再确定,如对对应生产工艺及作业指导书进行更改。7.5.3标识和可追溯性,见《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4.4条款。7.5.3.1生产部要求对产品进行标识方法,并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标识产品状态,具体有待检、不合格等。品控部对标识有效性进行监控,当产品出现重大质量安全问题时,组织应对其进行追溯。7.5.3.2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a)在有追溯性要求时,对产品给予标识,方便于追溯;b)当协议、法律、法规和企业本身需要(如用户因质量问题引发投诉风险等)对产品有可追溯性要求时;7.5.3.3产品状态标识为:检验状态:不合格、待检,填写在对应检验统计上作为检验状态标识;不合格品在生产现场以标牌作为标识。7.5.4用户财产控制对于来料加工产品,必需对原辅料接收、产成品检验及成品入库进行验收、确定,达成双方约定后方可入库,单独标识后按仓库管理要求进行管理。从原辅料验收一直到交付过程中,按企业现有制度进行管理,若有丢失、质量发生波动或不适用情况,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和来料加工单位联络,协调处理相关事宜;应保持整个过程相关统计。来料加工结束后,要将其剩下原辅料及全部统计复印件按约定退回对方,然后将相关统计存档备查。7.5.5产品防护7.5.5.1从原料进厂、内部加工、放行、交付直到预期目标地全部阶段,应预防产品变质、损坏和错用。7.5.5.2应针对用户要求及产品符合性对其提供防护,应包含标识(包含运输标识)、搬运、包装、储存和保护(包含隔离)等。7.5.5.3产品搬运控制生产部依据产品特点,要求合理搬运方法:a)不得破坏包装,预防跌落、磕碰、挤压;b)依据需要对搬运人员进行必需培训,使其掌握必需作业规程。c)考虑到产品吸附性,运输设备不得有异味,不能和有异味物品混装;产成品运输车辆不得对产成品造成二次污染;如:车辆运输过农药、化肥、油类及其它有异味物品时不得使用。7.5.5.4包装控制a)研发中心负责组织确定包装材料要求、营销中心负责包装设计,以预防产品受损;b)车间生产人员在包装过程中应注意查对产品,保持产品外观清洁、完整。7.5.5.5贮存控制a)仓库根据《仓库管理制度》,规范仓库管理,按要求存放,对有贮存期限要求物品,要明确标识使用期,确保先入先出;b)对贮存物品环境及安全有明确要求(如要通风、防潮、防鼠、防火、防盗);c)全部贮存物品应建立台帐,仓库应定时盘点,作好帐物清理,保持帐、物一致;保管员应常常查看库存物品,发觉异常立即通知生产部经理确定、处理;7.5.6产品放行、交付及交付后活动控制7.5.6.1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放行,应实施8.2.4相关要求。7.5.6.2产品交付a)营销中心按双方协议要求实施,如用户委托我方代办运输,则确保运输过程中产品质量,保留交付统计;b)协议要求时,企业对产品保护要延续到交付目标地。7.5.6.3产品交付后活动由营销中心负责a)售后服务:用户联络,妥善处理用户埋怨,负责保留相关服务统计;当在产品交付后出现质量问题时,由营销中心和用户协商处理,采取降价或退货方法处理,以达成用户满意。b)对用户满意程度进行测量,确定用户需求和潜在要求,实施《和用户相关过程控制程序》;c)营销中心建立用户档案;d)利用和用户交往,主动向用户介绍本企业产品,提供宣传资料,解答用户提问,掌握市场动态和用户要求动向。7.6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7.6.1对用于确保产品或环境行为符合要求要求监视和测量及所需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控制,确保监视和测量有效性。7.6.2控制要求a)使用部门依据监视或测量任务所要求正确度及精度选择适宜设备,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同意后,由采贸部统一采购。b)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研发中心对企业全部监视和测量设备按要求周期到国家法定部门检定或自检,并对其使用状态进行有效标识;c)研发中心负责管理体系运行中,对所需监视、测量过程进行监督;d)监视和测量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校按时如发觉异常应立即停用并做好标识,通知本部领导进行处理研发中心必需用同精度标准器具对已测结果进行复检并评审已检结果有效性。8测量、分析和改善8.1总则a)证实产品、环境行为符合要求;b)确保管理体系符合要求;c)连续改善管理体系有效性;8.2监视和测量企业应确定监视和测量适用方法、设备,并对设备进行管理。8.2.1用户满意用户满意度测量作为质量管理体系业绩一个证据,营销中心根据《和用户相关过程控制程序》进行控制,测量结果提交管理评审。8.2.2内部审核企业根据策划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是否:a)符合策划安排,标准要求、《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对应作业文件要求;b)体系运行是否有效,体系是否连续改善。研发中心根据《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对体系实施内部审核,内部审核结果应以合适形式向总经理汇报,以作为验证活动和结果分析部分依据,并作为管理体系更新输入。8.2.3过程监视和测量企业应采取适宜方法对管理体系各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当未能达成所策划结果时,应进行合适纠正和纠正方法。a)对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评价实施《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b)每个月生产部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检验,车间实施生产工艺规程,对生产过程工艺控制情况监视和测量,控制工艺参数在要求限值范围内,并统计监视和测量结果。c)办公室定时进行管理体系目标、管理评审、人力资源等项目标监测考评,评定各部门过程业绩,统计检验结果。每十二个月由办公室联络环境保护部门对企业噪声和污水排放进行一次检测,办公室保留检测汇报。d)营销中心实施《和用户相关过程控制程序》,评定和用户相关过程及产品和服务提供业绩,对用户满意度进行测量。e)采贸部在采购过程中具体统计每次供方供货具体情况和服务配合情况,作为定时供方业绩评价依据之一。f)食品安全小组对每次策划前提方案、危害分析结果、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进行检验评价,和单项活动评价,单项活动结果分析,组合验证确实定等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提交管理评审。g)对关键环境原因运行实施《环境原因识别、评价、运行控制程序》。由管理者代表组织生产部和办公室每个月对各部门运行情况进行检验,填写体系运行检验统计。h)部门责任人对本部门人职员作情况监督检验,监督检验结果作为职员业绩考评依据。验证结果每个月报食品安全小组一次。当体系验证及对终产品样品测试,且该测试样品表明不满足食品安全危害可接收水平时,受影响该批次产品应作为潜在不安全产品处理,必需时,实施产品召回。i)经过监视和测量,必需时对未达成预期结果,应考虑方法:=1\*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