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序列组装与分析_第1页
细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序列组装与分析_第2页
细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序列组装与分析_第3页
细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序列组装与分析_第4页
细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序列组装与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细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序列组装与分析第一部分细菌全基因组测序重要步骤 2第二部分测序平台产生多样测序数据 3第三部分reads数据质量评估和处理 6第四部分reads数据拼接成contig序列 7第五部分contig序列组装成scaffold序列 9第六部分基因组注释获得基因功能信息 11第七部分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差异 13第八部分系统发育分析揭示进化关系 16第九部分抗生素耐药基因识别和鉴定 17第十部分全基因组测序提升细菌研究 20

第一部分细菌全基因组测序重要步骤细菌全基因组测序重要步骤

1.样品制备

1.样品收集:收集新鲜或冷冻的细菌样本。

2.DNA提取: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并进行纯化和浓缩。

3.DNA定量:使用荧光染料或其他定量方法测量DNA浓度。

2.文库制备

1.DNA片段化:将DNA打断成大小合适的片段,以便进行测序。

2.末端修复:修复DNA片段的末端,以便进行连接。

3.接头连接:将已修饰的接头连接到DNA片段上。

4.PCR扩增:对连接了接头的DNA片段进行PCR扩增,以生成文库。

5.文库纯化:对文库进行纯化,去除未连接接头或未扩增的DNA片段。

3.测序

1.仪器选择:选择合适的测序仪,如Illumina、PacBio或OxfordNanoporeTechnologies等。

2.样品制备:将文库稀释到适当浓度,并加入测序试剂。

3.测序反应:将样品加入测序仪,并启动测序反应。

4.数据采集:测序仪将收集测序数据,并存储在计算机中。

4.数据分析

1.数据预处理:将原始测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过滤、修剪和校正。

2.组装: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组装,以构建细菌基因组序列的草图。

3.注释:对组装后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注释,以识别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其他功能元素。

4.分析:对注释后的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以研究细菌的基因组结构、基因表达、进化关系等。

5.数据存储和共享

1.数据存储:将测序数据和分析结果存储在数据库或其他存储系统中。

2.数据共享:将数据和分析结果与研究界共享,以促进科学研究和发展。第二部分测序平台产生多样测序数据#测序平台产生多样测序数据

测序平台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不同类型测序数据的产生,这些数据对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序列组装与分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Sanger测序

Sanger测序是第一种开发的DNA测序方法,它基于链终止法。Sanger测序产生相对较短的读长(通常为500-1000个碱基),但具有很高的准确性。Sanger测序广泛用于全基因组测序早期阶段,并在一些情况下仍然使用,例如测序小基因组或验证其他测序平台的结果。

2.Illumina测序

Illumina测序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测序平台,它基于簇生成和桥式扩增技术。Illumina测序产生相对较短的读长(通常为100-300个碱基),但具有很高的通量和相对较低的成本。Illumina测序广泛用于全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和其他应用。

3.IonTorrent测序

IonTorrent测序是另一种广泛使用的测序平台,它基于半导体芯片技术。IonTorrent测序产生较短的读长(通常为100-200个碱基),但具有很高的通量和相对较低的成本。IonTorrent测序通常用于全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组测序。

4.PacBio测序

PacBio测序是一种单分子测序平台,它基于环状单分子聚合酶技术。PacBio测序产生很长的读长(通常为10,000-50,000个碱基),但具有较低的通量和较高的成本。PacBio测序通常用于全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组测序。

5.OxfordNanopore测序

OxfordNanopore测序是一种单分子测序平台,它基于纳米孔技术。OxfordNanopore测序产生很长的读长(通常为10,000-100,000个碱基),但具有较低的通量和较高的成本。OxfordNanopore测序通常用于全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组测序。

6.其他测序平台

除了以上提到的测序平台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测序平台,例如MinION、Sequel和其他新兴的测序技术。这些测序平台也在不断发展,并有潜力在未来对全基因组测序产生影响。

测序平台产生多样测序数据的特点如下:

特点 测序平台 读长 通量 成本 精度

高准确性 Sanger测序 500-1000bp 低 高 >99.99%

高通量 Illumina测序 100-300bp 高 低 >99.9%

高通量 IonTorrent测序 100-200bp 高 低 >99.9%

长读长 PacBio测序 10,000-50,000bp 低 高 >99%

长读长 OxfordNanopore测序 10,000-100,000bp 低 高 >99%

测序平台产生多样测序数据对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序列组装与分析产生了以下影响:

影响 描述

提高组装质量 长读长测序数据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序列组装的质量,使得组装出的基因组序列更加完整和准确。

降低组装成本 高通量测序平台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的组装成本,使得全基因组测序变得更加容易获得。

扩大研究领域 测序平台产生多样测序数据的出现扩展了全基因组测序的研究领域,使研究人员能够研究更广泛的物种和更复杂的基因组。

促进新技术发展 测序平台产生多样测序数据的出现推动了新测序技术的发展,例如单分子测序技术和纳米孔测序技术,这些技术有望进一步提高测序质量、降低测序成本和扩大研究领域。第三部分reads数据质量评估和处理读取数据质量评估

*碱基质量评估:逐碱基评估碱基质量,识别错误碱基和低质量碱基。

*读取长度分布评估:读取长度分布提供了有关读取数据的平均长度和长度分布的信息。

*GC含量评估:评估读取数据的GC含量有助于识别偏差和潜在的测序错误。

*重复序列评估:评估读取数据中重复序列的存在有助于了解基因组的复杂性和重复元件的存在。

*污染评估:评估读取数据中是否存在污染有助于识别样品制备或测序过程中的污染。

读取数据处理

*过滤低质量读取:去除低质量的读取数据,以提高组装和分析的质量。

*去除重复读取:去除重复的读取数据,以减少计算量并提高组装效率。

*修剪读取末端:修剪读取末端的低质量碱基,以提高读取质量和组装准确性。

*错误校正:使用错误校正算法识别和校正读取数据中的错误。

*拼接配对读取:将配对读取数据拼接成更长的连续序列,以提高组装质量和基因组覆盖率。

Reads数据质量评估和处理流程

1.碱基质量评估:使用FASTQC或类似工具评估碱基质量。

2.读取长度分布评估:使用FASTQC或类似工具评估读取长度分布。

3.GC含量评估:使用FASTQC或类似工具评估GC含量。

4.重复序列评估:使用RepeatMasker或类似工具评估重复序列。

5.污染评估:使用Kraken或类似工具评估污染。

6.过滤低质量读取:使用Trimmomatic或类似工具过滤低质量读取。

7.去除重复读取:使用CD-HIT或类似工具去除重复读取。

8.修剪读取末端:使用Trimmomatic或类似工具修剪读取末端。

9.错误校正:使用BFC或类似工具进行错误校正。

10.拼接配对读取:使用FLASH或类似工具拼接配对读取。第四部分reads数据拼接成contig序列reads数据拼接成contig序列

reads数据拼接成contig序列是细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序列组装的第一步。reads数据是测序仪器产生的短序列片段,长度一般为100-300bp。contig序列是将reads数据拼接成较长的序列片段,长度一般为几千到几十万bp。contig序列的拼接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碱基质量评估:对reads数据进行碱基质量评估,剔除低质量的reads数据。低质量的reads数据是指碱基错误率较高的reads数据。

2.reads数据预处理:对reads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重复序列、修剪序列末端的低质量碱基和补齐序列末端的缺失碱基。

3.reads数据拼接:将预处理后的reads数据拼接成contig序列。reads数据拼接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Overlap-Layout-Consensus法、deBruijn图法和稀疏图法。

4.contig序列的连接:将拼接得到的contig序列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序列。contig序列的连接方法包括Scaffolding法和Gap-Filling法。

5.contig序列的注释:将连接得到的contig序列进行注释,包括基因预测、功能注释和进化分析。contig序列的注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菌的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进化关系。

reads数据拼接成contig序列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使用专门的软件工具来完成。目前,有很多种reads数据拼接软件工具可供使用,常用的软件工具包括SOAPdenovo、Velvet和SPAdes。这些软件工具可以自动完成reads数据的质量评估、预处理、拼接和连接等步骤。

contig序列的拼接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基因组组装和注释结果。因此,在进行reads数据拼接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拼接软件工具和参数,以确保拼接得到的contig序列具有较高的质量。第五部分contig序列组装成scaffold序列#一、序列组装流程简介

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序列组装是指将大量的测序序列片段重新排列和组装成更长的序列的连续性过程,以获得完整的基因组序列。整个过程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序列预处理:对原始测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去除低质量序列、重复序列和污染序列等。

2.序列组装:利用专门的序列组装软件将预处理后的序列片段按照一定算法进行组装,将其拼接成更长的序列连续性,即contig序列。

3.连接与排序:将contig序列通过物理图谱或其他方法连接成更大的连续性序列,即scaffold序列,然后进一步确定这些scaffold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顺序。

4.序列注释:对组装后的序列进行功能注释,包括基因预测、功能注释和进化分析等。

#二、contig序列组装成scaffold序列

contig序列组装成scaffold序列的过程通常称为支架构建(scaffolding),其目的是将分散的contig序列连接成更长的、连续的序列。这一步可以大大提高基因组组装的质量和完整性。

支架构建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

1.物理图谱法:通过构建物理图谱,可以获得contig序列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和排列顺序。物理图谱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构建,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图谱、荧光原位杂交图谱(FISH)和光学图谱等。

2.配对末端测序技术(Paired-endsequencing):通过配对末端测序技术,可以获得contig序列两端的序列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推断出contig序列在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和排列顺序。

3.长读长测序技术(Long-readsequencing):长读长测序技术可以产生长度更长的测序序列,这可以帮助弥合contig序列之间的间隙。

4.Hi-C技术:Hi-C技术可以检测染色体上不同区域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推断出contig序列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和排列顺序。

支架构建完成后,就可以获得更长、更连续的序列,这些序列可以用于基因预测、功能注释和进化分析等后续分析。

#三、评估组装质量

为了评估组装质量,需要使用各种方法对组装结果进行评估。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

1.N50值:N50值是指组装后的序列中,长度大于或等于N50值的序列的总长度占整个组装序列长度的50%。N50值越高,组装质量越好。

2.L50值:L50值是指组装后的序列中,长度大于或等于L50值的序列的数量占整个组装序列数量的50%。L50值越高,组装质量越好。

3.重叠率:重叠率是指组装后的序列中,相邻序列之间重叠的碱基数目与相邻序列长度之比。重叠率越高,组装质量越好。

4.插入率和缺失率:插入率和缺失率是指组装后的序列与参考序列相比,插入碱基数目与序列长度之比和缺失碱基数目与序列长度之比。插入率和缺失率越低,组装质量越好。

通过对组装质量进行评估,可以判断组装结果是否满足后续分析的需求。第六部分基因组注释获得基因功能信息一、基因组注释的定义及意义

基因组注释是指对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确定基因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产物的性质和功能。基因组注释对理解基因的功能、疾病的发生机制、药物的作用靶点以及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因组注释的方法

基因组注释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基因预测:基因预测是指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根据基因组序列的特征,预测基因的位置和结构。基因预测方法主要有序列分析方法、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和表达序列标记(EST)分析方法等。

2.基因功能注释:基因功能注释是指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根据基因的序列、结构和表达模式,预测基因的功能。基因功能注释方法主要有序列相似性分析方法、基因本体分析方法和通路分析方法等。

3.转录组注释:转录组注释是指通过对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表达模式,进而推测基因的功能。转录组注释方法主要有微阵列分析方法、RNA测序(RNA-Seq)分析方法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分析方法等。

4.蛋白组注释:蛋白质组注释是指通过对蛋白质组进行分析,确定蛋白质的结构、修饰和功能,进而推测基因的功能。蛋白质组注释方法主要有蛋白质质谱分析方法、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和蛋白质表达谱分析方法等。

三、基因组注释的结果

基因组注释的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的位置和结构:基因组注释可以确定基因的位置和结构,包括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外显子和内含子的位置和大小、基因的长度和GC含量等。

2.基因的功能:基因组注释可以预测基因的功能,包括基因产物的性质和功能、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和途径等。

3.基因的表达模式:基因组注释可以分析基因的表达模式,包括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表达组织,以及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等。

4.基因的变异:基因组注释可以检测基因的变异,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插入缺失变异(INDEL)和拷贝数变异(CNV)等。

四、基因组注释的应用

基因组注释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功能研究:基因组注释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基因的功能,包括基因产物的性质和功能、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和途径等。

2.疾病研究:基因组注释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包括疾病相关的基因、基因变异和基因表达异常等。

3.药物研发:基因组注释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新的药物,包括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和基因治疗药物等。

4.个体化医疗:基因组注释可以帮助医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包括基因检测、疾病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等。第七部分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差异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差异

一、基因组差异的类型

基因组差异可以分为结构性差异和序列差异两类。

1.结构性差异

结构性差异是指基因组中大片段DNA的缺失、插入或易位等。结构性差异可以通过比较基因组测序数据序列组装和分析来识别。

2.序列差异

序列差异是指基因组中单个碱基或少数碱基的缺失、插入或替换等。序列差异可以通过比较基因组测序数据序列组装和分析来识别。

二、基因组差异的意义

基因组差异可以提供有关生物进化、适应和疾病等方面的有价值信息。

1.进化

基因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的进化关系。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基因组差异,我们可以构建系统发育树,揭示生物的进化历史。

2.适应

基因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基因组差异,我们可以识别出与特定环境相关的基因。

3.疾病

基因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遗传基础。通过比较健康个体和患病个体的基因组差异,我们可以识别出与疾病相关的基因。

三、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差异的方法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差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序列比对

序列比对是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差异最常用的方法。序列比对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基因组序列进行逐个碱基的比较,找出序列相同的区域和不同的区域。序列比对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

2.同源性搜索

同源性搜索是指在基因组数据库中搜索与某个基因序列具有相似性的基因序列。同源性搜索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

3.基因组注释

基因组注释是指对基因组序列进行功能注释,包括基因预测、基因功能注释、调控元件预测等。基因组注释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或人工来完成。

四、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差异的应用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差异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化研究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的进化关系。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基因组差异,我们可以构建系统发育树,揭示生物的进化历史。

2.适应研究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基因组差异,我们可以识别出与特定环境相关的基因。

3.疾病研究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遗传基础。通过比较健康个体和患病个体的基因组差异,我们可以识别出与疾病相关的基因。

4.药物研发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开发新的药物。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基因组差异,我们可以识别出新的药物靶点。

5.农业研究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性。通过比较不同农作物的基因组差异,我们可以识别出与产量和抗病性相关的基因。第八部分系统发育分析揭示进化关系#系统发育分析揭示进化关系

系统发育分析是比较基因组学及基因组进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不同物种全基因组序列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可以揭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探究基因组进化的机制。在《细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序列组装与分析》一文中,系统发育分析被用作揭示细菌之间的进化关系的重要手段。

系统发育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揭示细菌之间的进化关系:

1.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比较细菌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可以构建系统发育树,以形象的方式展示细菌之间的进化关系。系统发育树的构建方法主要有两种:距离法和贝叶斯方法。距离法通过计算细菌基因组序列之间的进化距离,将细菌按照相似程度进行聚类,从而构建系统发育树。贝叶斯方法则通过考虑进化模型的先验概率,利用贝叶斯定理推断细菌之间的进化关系,构建系统发育树。

2.确定共同祖先:系统发育分析可以帮助确定细菌的共同祖先。通过比较细菌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可以找出保守的基因,这些保守基因在细菌进化过程中被保留下来,可以作为判断细菌共同祖先的依据。通过分析保守基因的序列,可以推测出细菌的共同祖先的基因组序列,从而了解细菌进化的早期历史。

3.推断进化事件:系统发育分析可以推断细菌进化的历史事件,例如基因水平转移、基因重复和基因丢失。通过比较不同细菌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可以识别出同源基因,并推断出基因水平转移的发生。通过比较保守基因的序列,可以识别出基因重复和基因丢失的事件。这些进化事件对于理解细菌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4.研究基因组进化机制:系统发育分析可以帮助研究基因组进化的机制,例如自然选择、突变和重组。通过比较不同细菌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可以识别出受到自然选择作用的基因,并推断出自然选择的作用方式。通过比较细菌基因组序列,可以识别出突变和重组的发生率,并推断出这些进化机制对基因组进化的影响。

系统发育分析是揭示细菌之间进化关系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共同祖先、推断进化事件和研究基因组进化机制,为理解细菌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信息。第九部分抗生素耐药基因识别和鉴定#《细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序列组装与分析》抗生素耐药基因识别与鉴定

引言

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细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抗生素耐药基因的识别和鉴定提供了poderosaherramienta。

抗生素耐药基因识别和鉴定方法

抗生素耐药基因的识别和鉴定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实现:

#1.基于序列比对的方法

基于序列比对的方法是通过将测序reads或拼接Contigs与已知抗生素耐药基因数据库进行比对,来识别和鉴定抗生素耐药基因。常用的数据库包括NCBI的ARG-ANNOT、CARD、ResFinder和MEGARes等,这些数据库包含了大量的、不同类型的抗生素耐药基因序列信息。

#2.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细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训练,建立抗生素耐药基因识别的模型。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等。

抗生素耐药基因识别和鉴定流程

抗生素耐药基因的识别和鉴定一般遵循以下流程:

1.数据预处理:对测序reads进行质量控制,去除低质量reads,然后进行拼接,得到Contigs。

2.抗生素耐药基因数据库构建:收集已知抗生素耐药基因序列,构建抗生素耐药基因数据库。

3.序列比对:将Contigs与抗生素耐药基因数据库进行比对,识别出与已知抗生素耐药基因具有相似性的Contigs。

4.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利用已知抗生素耐药基因序列和非抗生素耐药基因序列,训练机器学习模型。

5.抗生素耐药基因鉴定:将Contigs输入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中,对Contigs进行分类,识别出抗生素耐药基因。

鉴定结果解读

抗生素耐药基因鉴定结果解读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抗生素耐药基因类型:鉴定出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具体类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等。

2.抗生素耐药基因数量:鉴定出细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中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数量。

3.抗生素耐药基因分布:分析抗生素耐药基因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分布情况,如抗生素耐药基因是否位于质粒或染色体上。

4.抗生素耐药基因与其他基因的关联:分析抗生素耐药基因与其他基因的关联性,如抗生素耐药基因是否与毒力基因或致病因子基因位于同一基因簇中。

意义和应用

抗生素耐药基因的识别和鉴定对于以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了解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通过对细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传播途径和进化机制,为抗生素耐药性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开发新的抗生素:通过对抗生素耐药基因的作用机制和耐药表型的研究,可以为开发新的抗生素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3.指导临床用药:通过对患者细菌分离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快速识别出患者感染的细菌是否携带抗生素耐药基因,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率,避免抗生素滥用。

4.疫情监测和防控:通过对病原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的分析,可以快速识别出疫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为疫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实时信息。第十部分全基因组测序提升细菌研究一、全基因组测序在细菌研究中的重要性

细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为细菌的研究带来了革命性变革。通过对细菌全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可以获得细菌的遗传信息,从而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药物靶点等。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细菌研究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识别和分类细菌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细菌种类,并对其进行分类。通过比较不同细菌的基因组序列,可以快速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细菌的进化历史,并追踪细菌的传播途径。

2、探究细菌致病机制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探究细菌的致病机制。通过分析细菌全基因组序列,可以鉴定出与细菌致病相关的基因,了解这些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理。这有助于研究人员开发出针对性更强的抗菌药物和治疗方法。

3、鉴定细菌的耐药性基因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鉴定出细菌的耐药性基因。通过分析细菌全基因组序列,可以鉴定出编码耐药蛋白的基因,了解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耐药性机制。这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并开发出有效的抗菌药物。

4、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和疫苗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和疫苗。通过分析细菌全基因组序列,可以鉴定出细菌的关键基因和靶点,并据此设计和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和疫苗。这有助于应对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并保护人类健康。

二、全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